《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95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报活动对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影响]网络课题开题说明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0:3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报活动对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影响]
                                               网络课题
                               开 题 说 明






一、课题缘起:http://www.jszywz.com/thread-70667-1-1.html
答:为了推进读报评报活动扎实开展,特开设此课题研究专帖区。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94着重记录该课题研究的真实研究过程。
      主要以图片/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评报稿相关习作等‘过程性’素材为主。


二、该课题为什么特别强调‘过程性’‘真实’和‘及时呈现相关图文素材’?
答:所谓的“愚者千虑,终有一得,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也许你没有想到的,就是别人一直在坚持的。把研究的过程详细发上来,就是便于集大家的智慧,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困惑,同时,也能让大家在自己的得失中得到提高,借鉴自己优秀的做法。


三、开设该网络课题研究的目的何在?
答:1,推动评报活动的扎实进行;2,思考研究探索课外阅读指导问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问题/习作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等问题。

四、怎样认识该网络课题研究?具体怎样操作?
答:
1,认识问题:
     这既是个挑战,又对各[评报基地校]的研究能力是个检验。为什么这么说呢?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688&extra=page%3D1&_dsign=e679ff43现在的教育课题研究遍天飞,可相当一部分研究是拼凑的,是嫁接的。相当一部分不敢在阳光下显身,就是因为过程不详细,资料不真实。可如果我们敢于把研究的过程一步一步都晒出来,就证实这个研究切实是我们真实的研究过程,是真实研究过程的再现。这对对参与者来说,就是个挑战,敢不敢在这里做,就是敢不敢从事真正的教育研究。敢不敢把真实过程晾出来,就是敢不敢不拼凑,不嫁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研究。

2,操作很简单:
==[评报基地校]指导教师以实名在《师慧园》注册===》开出自己的研究素材积累专帖===》及时在本专帖你个人专帖里发出一切与本‘课题’相关的图文素材[师生的均可]====》可及时在自己的专帖里记录星星点点的思考====》也可‘串门’到其他教师帖后讨论评点

五,研究周期及成果呈现:
1,研究周期:初定为半年。
2,成果呈现方式:以所有参与该课题教师合写[均署名]一篇《研究报告发表于网媒纸媒的方式呈现。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004&extra=page%3D1&_dsign=f4f51ff0
                                                                     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季超 ,2014,3,




原文地址:谈教师的日常研究作者:中年教师
   一说研究,让人有一种神乎其神的感觉,所以,有不少教师望研究兴叹。就教师的工作而言,我们就应该从自己每天做的每一件事中开展研究,把要做的事情尽力做到最科学、最有效,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师行动研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始。
  一、从读懂教材开始。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
   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悟,悟出道理,悟出变化,悟出层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为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师能否在读教材中悟出教学中每一个细节的孰重孰轻、教材处理方式的孰优孰劣,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读懂教材的设计才是最为实在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师要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就要在读懂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外延、知识建构等,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二、从编写教案开始。我认为,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了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了教师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要写一篇好教案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编写好每一节的教案。而编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训练思维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
  三、从自我反思开始。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来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
  要实现年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反思实践,使每一位年轻教师拥有这种思想、意识、能力和习惯,最终实现年轻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的不断成长。由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们要不断反思、实践和创新。
   四、从身边问题开始。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产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去解决,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之路。为此,鼓励教师立足自己的日常教学,在身边找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由于这样的问题来自于教学实际,源自于教师自身,因而更能调动自己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477&extra=&page=1&_dsign=e2b95cb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1: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3:23:26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17/11/4640985_78923335.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17/11/4640985_78923335.shtml
小课题

怎样进行微型课题研究
一、把握微型课题选题的操作技术
1.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
2.选题要突出一个“微”字,切入点越小好(但着眼面要大,要看到问题的影响和问题的本质)。
3.拟题要注重一个“明”字,问题要清晰,研究点要明确(这不仅仅是拟题的问题,而牵涉到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的问题)。
4.选题要防止一个“误”字,误选就会因犯方向性错误而徒劳无功。
二、掌握微型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如: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研究(其变式“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学生  午休效率  提高  研究(其变式“提高学生午休效率研究”)
其语法结构是:短语+研究
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越小。
如:    课堂提问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立体几何有效性提问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有效性提问研究
三、校本微型课题应具备哪些资料
校本微型课题资料应包括:①一个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对象和周期等);②一份《校本微型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表》;③课题档案(反映研究过程的资料);④一份研究报告或一篇有一定深度的论文。
附:微型课题研究课题参考:
微型课题研究课题参考
课题名称

校园精神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实践与研究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的情感教学

课堂教学导入法的设计
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研究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

关于班主任管理细节的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物理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让日记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的起点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阶段学生地理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研究

新上岗英语青年教师成长的个案反思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起来

中学生网络沉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导入的设计和研究

初中阶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初中起始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优化“问题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

农村中学如何开展生物实验教学

讨论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初中生对美术作品敢说敢评的研究

学生上课前、下课后行动习惯的养成

中学生视力不良的调查及报告

日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

利用非智力因素转化物理潜能生的研究

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与建议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任务的研究

如何让提高学生英语听力
任务型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反思性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改善初中生历史记忆效率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生历史自学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实践与研究

物理实验观察力的培养研究

学生运动伤害和卫生事故的预防、应急救助研究

中学生体育兴趣调查分析及对策

初中数学因材施教的实践与研究


余杭区2011年度已立项的微型课题名称
“小班化教学”校本研训的理论学习内容研究
突破信息技术课堂模仿性操作的策略研究
对xx中学 216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以“学案导学”推进有效教学的操作方略研究
以“常态课”课例研究为载体提高思品课课堂效率的研究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美术情境教学的研究
立足班级实验室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巧用身边废弃物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小班化背景下城郊初中思品学科如何教学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研究
早期阅读活动中新教师提问策略的实践研究
基于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初中思品“高效时政复习课堂”构建的研究
初中与中职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解决初中数学几何入门学习推理过程难的研究与实践
探析美术课例教学中的提问方法,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智慧的追问”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关注每一个”的语文课堂文化的建构研究
后30%学生的作业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改进音乐考核评价,恢复课堂神采活力
“做而有乐,乐以致能”——语文活动式作业设计研究
九年级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对策研究
七至九年级科学教学中学生常见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初中英语《Go For It》教材实现情感目标的实践研究
课堂上老师不能当“麦霸”——“自助餐”式学习的核心
七年级章节复习课中对补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常态课中的实践与研究
铸就精彩,从关注细节开始
从随性发问到问题最优化
运用“图式”进行数学教学建模
班主任如何处理好与任课老师的关系          方秋兰
初中英语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                徐震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口试模式初探          江小青
简约其途——例谈以关键词为切入点的阅读教学      金哲
尊重沟通指导合力——祖辈教养家庭的跟踪调查与教育指导的个案研究
初中英语“有声”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策略研究
实行网上阅卷提高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数学题中一题多问的命题技术研究
区域推进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九年级英语复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组建管乐团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综合写生课程,促进学生综合学习
教学目标导引下思想品德作业有效设计与研究
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成效
数学单元复习课中习题设计与学习建议的相关探究
家长工作中如何发挥隔代教育之优势的实践研究
提高初中科学习题讲评课有效性策略研究
如何有意义地度过课间十分钟
成长期教师“教学用语”的现状分析与实践研究
课堂提问实效性的研究
梯形课桌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的实践和研究
挖掘实验教学的创新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学校教科研的重心下移,指出了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然后,蔡主任就微型课题研究的开展指出了课题管理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六个“转化”,即要求转化为自愿、选题转化为微型、问题转化为课题、预设转化为行为、措施转化为成果和微型要转化为中型大型。
蔡主任的讲座,在我校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纷纷表示,这个讲座清除了他们眼中课题研究的神秘感,扫除了他们课题申报后的迷惘感,为他们的微型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我们尝试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是一种 “贴身式”的教育研究。研究组可以是一个教研组、备课组,也可以一位教师对本学科教学的某一知识教学内容或一堂课的某一环节进行研究。譬如,某某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如何确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本学期要求人人搞微型课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交一份微型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撰写灵活多样,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短,即周期短。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活,即灵活。“微型课题”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发现问题就可以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在实施流程上,它不需要严格按照“选题论证———设计方案———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结果分析———鉴定推广”等环节。同时,微型课题研究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微型课题应“四宜”


选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选题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如果选题不当,研究就可能“流产”,或没有多大价值。那么,选题如何进行呢?


选题宜新。如果选择的题目只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缺少新认识、新角度和新材料,是很难写出新意的。因此,题目必须新颖。这里的新颖一是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关注主流教育媒体的新动向,把握新热点,选准新角度,此谓“锦上添花”。二是针对原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解决之道,此谓“旧瓶装新酒”。


选题宜小。微型课题题目一般不宜大,即切口要小。选题过大,一是受到时间、精力、资金等限制,短期内很难取得具体成果。二是容易写得空泛,研究得不深不透,对自己专业成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帮助。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小题目去研究,方向就会看得准确,问题可以说得深刻,结论可能下得透彻。


选题宜实。选题要注意实用价值,要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四个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三是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四是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创造,包括空白的填补,“通说”纠正,“前说”的补充。总之,中小学教师要多结合本职工作,多研究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选题宜熟。立足本职工作,选择熟悉的、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这是教师科研应坚持的原则。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工作熟悉,有浓厚的兴趣,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获取资料相当方便,能得到同行的指导和帮助,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这些都是优势。


微型课题设计方案的基本要点


微型课题的设计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6.援助要求:即学校或上级教研部门应为研究提供的经费、设备设施、人力物力等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当然,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设计出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随着问题的解决而不断修正和完善。


微型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


这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开端,更是关键性的一步。微型课题研究关注微观层面的教学现象、事件,更强调在研究中体察教育中的特殊行为或思想现象。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事件。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该问题困惑教师的教育教学;二是该问题是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对教师具有实际意义。确定了研究问题,对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才有了方向。


第二步:筛选研究对象。


筛选研究对象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一般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师生特点确定双方的合作、探索。没有这个前提,教师很难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也就不能获得实际意义。


第三步:进入研究情境。


能够直接进入教学情境是微型课题研究的捷径和优势所在。对情境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这是教师获得真实资料的第一来源。对于微型课题中的个人研究,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自然可以得到原汁原味的资料;小组研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获得资料。


第四步:分析研究资料。


微型课题研究离不开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与文本进行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悟,进而形成合理的意义解释和问题解决的方案。当然,分析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要让材料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排成有序的现象、事件,让结论在动态教学与分析研究中生成。


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所做工作的概括性归纳。它既包括对现象、事件的论述性分析、研究和展望。微型课题研究需要详实细致地展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案等,从而指导实际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什么是微型课题?
微,即细小。微型课题主要是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周期上界定的。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关注教学细节,关注微观层面的教学现象、事件,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现象、一个问题、一个(类)学生、一种教法、一条经验等;研究的周期控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
2.微型课题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贴身式——从教师实际出发,研究教师该研究、能研究、有回报的问题。
小切口——即小“抓手”,小切入点。
短周期——不需要固守着3或5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自己给自己结题了。问题越小,周期越短,有的甚至一个月。一般是半年到一年。
低成本——不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即发生即研究,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均低。
深研究——切口越小,越容易集中力量深入研究。
有实效——切口小,好操作,容易出成效。
一位教师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独特感悟:
微型课题以自己为对象,为自己而研究。微型课题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可以直抵心灵,不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微型课题为自己而研究,瞄准自身发展,也不会为一些“功利”所劳累。
  微型课题以行动为引领,为行动而研究。“课题的价值在于做”相关理念的检验、内化与提升都必须在教育教学行为中进行,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冲突、跟进也必须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彰显。可以说,“行动”是微型课题的标签。
  微型课题以经历为载体,为经历而研究。微型课题让教师在经历中研究,在研究中经历,教师对过程的体验远远大于对结果的追求。
  微型课题以表达为需要,为表达而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是“我的原创”,哪怕是属于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或做法”。微型课题因为来源自身教育教学中某一细节问题的求解、印证和表达的需求,并且经过自己不懈的探索,有了真切的体验,自然能找回自己的话语,况且这样的表达不必要遵循报告的“几段式”,也没有送交专家学者评审的压力,完完全全是一种扣及心灵的真情表白,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真情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3:33:21 | 只看该作者
微型课题  升华教师的实践智慧
冯卫东




让更多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采,是各地教育科研机构一项主要的工作。但我们也发现,各级各类规划课题与一线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层“厚障壁”,一些课题或者大而无当,或者虚而失实,或者伪而乏真,存在着诸如“开头轰,中间空,结尾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教育教学实践无法产生应有的作用与效应。
    近年来,一些地方组织中小学教师广泛开展和推动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蓬勃开展,蔚成大观。
什么是“微型课题”
    我们暂且不给它下定义,先来看一位小学教师撰写的一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简案:
    我遇到问题了:
    今天作文评讲课我遭遇了空前的尴尬。我挑选了上周作文中的几篇优秀作品,不仅制作了课件,还让“小作家”们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录了音。在播放录音时,小金同学竟然鼾声大!我急忙走过去。“陈老师,小金是假装睡觉的,”邻座的小汪告诉我,“他刚才还说,这样的作文评讲真没劲,老一套!”
    这引起我的深思。课间我没有回办公室休息,而是坐到小金身边,跟他聊起来。小金的作文语言通顺但少精彩之笔,叙述清楚却乏细腻之处……这类作文由于处于全班“不上不下”的水平,因此被称为“中等作文”,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评讲课上,这类作文既不会被老师作为优秀作文来展示,也不会作为病文劣作来剖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难怪小金会“抗议”。
引领中等生踊跃参与到作文评讲中来,传统的做法往往“没辙”,那么有没有一些突破传统的“另类招数”呢?
我的微型课题:
    为“中等作文”定制评讲的“另类招数”。
    我的研究预想:
    研究用时:半学期。研究方法:第一步采用文献法,以“作文评讲”为主题词多方收集资料,以此获得灵感点拨;第二步采用访谈法,通过课间和学生交流、《我喜爱的作文评讲课》征文等来了解同学们理想中的评讲课是怎样的,特别注意中等生独特的心理需求;第三步采用“行动法”,如,可请作者组成“小剧组”,按照习作所叙述的情节,表演“作文剧”。由于习作存在着平铺直叙等缺点,“演出”必然干巴呆板,在此情境中,作者应能通过自我反思而自知优劣,进而努力改进自我写作状态。总之,评讲方法力求独辟蹊径,能给予作者较强的积极刺激;第四步采用经验筛选法,尽可能写成研究论文,如确有一定推广价值,则投寄报刊。
    预期文本成果:一本班级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篇有关作文评讲问题的论文,几篇研究故事或案例。
    我的求助:
    我希望得到语文组老师以下帮助:
    1.共同分析中等生写作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提供各自有研究价值的作文评讲课(或片段)实录,特别是评讲“中等作文”的有效方法的相关资料或信息。
3.一起研究小学生优秀作文标准,探讨帮助“中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策略及路径。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到,微型课题研究的要素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现实的触动描述、鲜明的意旨表达、可行的方法设计、清晰的程序勾勒、大致的成果预期,等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至此,可以给微型课、题一个大致的界定或描述:
    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它往往会用到常规课题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但又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它与实践操作或行为改进紧密互动,又有机融合,更注重过程本身;它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较为自由,是一种平民化或草根化的研究样式,因而不需要教育或学校行政以及科研机构的认定,倡导自主、自立、自为、自用;它服务于教育实践者的日常工作,但又在实践反思、经验积累中养成理性智慧,以此指导和改进研究者将来的工作。
微型课题有哪些“品质”
    1.微小
    微型课题既不是中观的,更不是宏观的;它的视域、论域和切口都比较小。如《中学语文课堂合作“边缘人”现象研究》、《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摘抄实效性研究》等,就符合“角度要小,挖掘要深入的原则、前者研究课堂合作中“边缘人”现象的成因、类型、对策等,有利于解决课堂合作面较窄、民主平等气氛较淡等问题;后者针对阅读摘抄有形无实、效率不高的现实,研究和寻找提高其实效的方法与路径。可见,微型课题的研究对象比较单一,研究的截面(涉及范围)相对较小。
    然而,也有一些教师的“微型课题”则不然,如,《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验研究》、《高中物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等,题目就给人“老鼠咬蛋,无处下口”的感觉。
    2.成型
    微型课题研究的是具体的小问题,但又不是一己的、个别的问题;而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实现“类型化”。如《课堂提神用什么招》、《怎样夸孩子最有效》,就是对“类问题”而非“个问题”的研究。而《一道平面几何题的多种解法研究》,对象过于细小,并且即时(一堂课内)可以解决,很难“成型”,因此不能成为“微型课题”。由此可见,它应是予以持续关注的问题,随生随解的问题则不能成为“微型课题”。
    3.应时
    微型课题要研究当下的问题,说今天的话语,而不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好孩子”情感障碍个案研究》就很应时,因为在目前,一般人眼里的“好孩子”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或情感障碍,耐挫能力较弱。有学者曾经指出:面对“优生”,教师在深感“幸运”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这个问题如今已经到了非研究和解决不可的时候!
4.正向
    所得“正向”,即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如《合理使用“心罚”的研究》、《微笑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的研究》等,其价值导向就存在偏差。所谓“心罚”,顾名思义是对儿童心灵的处罚、惩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柳斌则反对用故意给学生心灵带来伤害的言行进行所谓的“挫折教育”。可见,“心罚”本身就不合理,自然无法“合理使用”。而微笑是人内心深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现,一旦“运用”,它则由情感“异化”成手段,有着很强的刻意性、寻利性、庸俗性;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演变成雷霆大怒,急风暴雨。
    《小学语文试卷人性化设计的研究》则是正向的。当然,人性化不宜仅仅停留于“温馨提示”,更应指向试卷呈现的内容和试题本身,如果这些是非“人性化”的,有刁难学生的成分甚或以学生为敌,那么“温馨提示”等不过是装潢门面,自欺欺人。
5.可行
有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也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自己对这些问题又颇感兴趣,为进行研究还做了不少准备。但在课题的具体设计中,则有意无意地求精求深,希望最终实现较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如,一位园长一直比较关注幼儿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为此申报了《幼儿心理特征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很显然,它不仅切口太大,而且过于专业化,她很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如从观察幼儿某一心理现象人手,注意发现和总结它对幼儿语言习得的影响,探索出优化影响、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可行路径。即着重从实践或操作的层面进行小切口的研究。而《农村小学如何开好家长会》,则贸帖可行,因为它要研究的是家长会的“技术路径与方法”问题,不需要非常精深的专业理论支撑,可以在个人或群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
    6.深度
    我们也倡导“把微型课题当作学问来做”,这样将较好地走出“从实践到实践,从经验到经验”的低层次循环运行状态,进而不断形成和增大研究者的“深度”。
    “深度”源自思考,也源自对理论的学习、吸纳、消化和运用。如关于《怎样夸孩子最有效》,研究者可以引用昆体良的话作为论据:“现时流行的一种最坏习惯是所谓‘恭维’,即不管是好是坏,学生们都不分青红皂白地互相喝彩,这是一种不合适的、戏剧性的、与纪律严格的学校不相容的习惯。此外,它对于学习还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敌人。因为如果不管说了点什么就立即得到暴风雨般准备好了的赞扬,在他们看来用心和勤奋就完全是多余的了。”再如陈桂生教授的话:“廉价的叫好,比唠唠叨叨的批评好不了多少,它同样会使年轻人心烦。真正不可抗拒的批评,是不轻易的批评。同样,真正有力量的夸,是难得的夸。”
    好的微型课题一定兼具以上六个乃至更多的“品质”,缺一不可;这些“品质”,既体现在课题选择,也体现在方案设计、具体实施中。而不成功的课题未必兼具与上述“品质”相反的各种缺点,但至少有其中一种,而每一种都是“致命”的。
怎样“生成”好的选题
    精当的选题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确乎“等于成功的一半”。它的源头很多,譬如,源自学校规划课题,是其子课题或者一个专题;当然更可以源自教师鲜活的教育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节,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一幕淡而有昧的情景,都可以牵出一个意义无穷的微型课题。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言:“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见了风的姿态。”千变万化的教育世界中蕴藏着无数可以生成微型课题的“飞沙、麦浪、波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秉有善识的慧眼、善感的慧心。
曾听一位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其中有一个成语,“亭台楼阁”,前面几个同学读得都很顺利,最后一位同学却读成“亭台阁楼”,老师范读帮其纠正,可他却一遍遍读错,持续有半分钟之久。我以为,老师“精神可嘉,方法不可取”:一是耗费了全体同学较多的学习时间;二是该成语认知难度不大,该生没能读对,应该是内心高度紧张所致,在另一种情境中,完全可以轻松掌握,因此没有必要过于勉为其难;三是使这位同学尴尬、窘迫。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课堂“等待”,由此或许可以“生成”一个微型课题——《课堂等待问题的研究》。
当然,这还只能说是“生成”过程中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更要留意有没有类似的素材——正如前文所说,微型课题是对“类”问题而非“个”问题的研究。
    于是我便注意观察和捕捉有关事件或细节,思考其中的意蕴:
    一次,听四年级语文课《珍珠鸟》。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小鸟从笼子飞出之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三位同学先后发言。到第四位同学,他说:“我想的和他们一样!”老师说“很好”,请他坐下。显然,他的话属于搪塞之词,或者根本没有想,或者虽然想了却没有想出什么。因为前面同学的发言各有不同,他怎么可能“想的和他们一样”呢?我以为,此时教师应迅速作出判断,说:“孩子,你想的和他们不一样!’’请他坐下思考。此时教学流程继续向前推进,待两分钟后,再请该生作答。这既顾及了这位同学的“点”,也关照了全体同学的“面”,“等待”而不机械,有效又灵活。
在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李庚南的一次公开课上,一位严重口吃的同学露出平时难得的想发表意见的神情,李老师给他机会,他却讷讷难言,师生静心等待,差不多一分钟后,他终于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此该生敢于发言了,口吃现象日益减轻。
重庆市优秀青年语文教师张咏梅在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借班上课,在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一位清瘦的小个儿男生读得很慢,一字一顿,态度却很认真。师生没有打扰他,坚持让他读完……上述两例是面对“弱者”的情形,应“坚持等待”,因为虽有时间的耗费,却很好地体现了人道的关怀,对每一位同学“关怀品格”的养成都是一种极好的“不教而教”,所“得”显然远远大于所“失”。
这些事件和细节告诉我们,“课堂等待”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是“类”问题,这“类”问题能否很好解决将对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这样的课题就是有研究价值的。
至此可以说,我们已经“生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微型课题。由此也可以概括出“生成”微型课题的典型性的“一船路径”:以某一件(个)教育事实或细节为“导索”,而后由“点”带出“面”,或由“个”带出“类”……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之一就在于,让研究者从一“个”进而一“类”具体事实中触摸或探寻到一些教育的规律。
“留心处处有课题”,对于每天走过的教育生活,我们要时时留心,细细体察。当然,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微型课题的生成其实还离不开理论——我们要有一定的理论自觉、理论积蓄;否则,美景当前,我们却很可能盲视,因而失之交臂。
怎样“做”微型课题
怎样“做”微型课题,这绝不是一个“微型问题”,因为它既涉及研究方法,也涉及研究路径;既涉及不同学科,也涉及多个领域(如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等);既涉及人员组成,也涉及流程管理……就这些;我们至少可以写出一本不薄的“教程”。另外,关于微型课题研究的取向,也是见仁见智,有的主张行动(实践)取向,强调“在做中研,研为了做”,还提出“行动即研究”;有的则主张学问取向,认为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能形成一定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思维。显然,不同取向也必定有不同的研究形态。
我以自己不久前完成的二项“微型课题”为例,来谈谈怎样“做”这种研究。
研究的直接“导索”是,在南通市举行的“名师之路”征文活动中,如皋市下原小学朱亚红老师的文章引起我的注意。文中有一段“康”同学的日记:“朱老师,从您走进六(3)班的第一天起,我就觉得您像我的那个人!真的!可我从来不敢提那两个字!……我总觉得我就是您的儿子,您就是我的那个人。老师,怎么办?帮帮我吧,马上就要教到写那个人的作文了,我怎么办?我没有呀,真的,我没有——妈妈:从来都没有!……”
经了解,这是一件真事。“写那个人的作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的一个习作训练:“从小到大,我们沐浴过多少爱呢?数不清,你对一直疼爱你、呵护你的爸爸妈妈表达过爱吗?今天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跑到爸爸(或妈妈)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我爱你!’实在不好意思的话,就写在纸上给他看。爸爸(或妈妈)会有什么反应呢?试试看,哦,别忘了把整个过程记下来,让老师、同学一起来分享。”朱老师告诉我,在她们那里,有同样遭遇和内心矛盾的孩子并不鲜见。
我决定以“关于‘亲情语文’教学中人道主义‘悖论’的思考与研究”为题开展研究:“亲情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必须引领学生进入、无法绕开的学习领域,其目的之一就是给予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的熏染;而如上述对学生情感或精神构成创伤的、非“人道主义”的情形也常能见到,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悖论”。我要通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
首先,注意积累文本或教学的案例。
这类课文还有不少,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的《爱如茉莉》、八年级(上)的《甜甜的泥土》等。前文写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至探亲情散发着茉莉般的清香;后文写王小亮父母离异,亲娘十分爱他,而后娘却非常凶狠。八岁生日前一天,亲娘偷偷送来一包糖果,他没敢带回家中,埋到回家路边的一块田地里。第二天早上,由于春天到来,地气转暖,糖果被融化,他用小手挑出一小块泥土,放到嘴里,顿觉甜意透心……我还听过一位青年女教师借班上作文课,题目是《我的父亲母亲》,要学生进行细节(或局部)描写,写父母亲勤劳的双手。很显然,这些都未能顾及特殊家庭的学生。
其次,认真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除没有给予特殊个体或群体以特别关爱之外,至少还有两点:一是有的主题较为陈旧(如《甜甜的泥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二是一味凸显父母“思重如山”,脱不了“成人中心”的窠臼。
第三,尽可能多地搜集将来可以作为立论论据的事实或理论信息。
如,关于“天下父母都一样(勤劳、仁爱等)吗?”我曾读到如下材料:
在大学的英语课上,外教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第二次上课时(大家)得意地看着老师,等待夸奖。老师却很沉重,她用一种悲悯的眼神看着大家,说:“我想不明白,你们的妈妈怎么都是一个样子?都是勤劳的、贤良的、忍辱负重的?你们的妈妈没有偷懒的时候?没有贪婪的时候?没有内心欲求?没有自己的表达?这些你们怎么都看不到?”(《现代教师读本·教育卷》206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再如,关于传统伦理道德中“成人中心”取向的批判,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力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还如,关于对“少数人”或弱者的态度问题,劳凯声教授曾谈到学校功能发挥的“弱势控制论”,认为“应使强者扶助弱者从而使弱者变强,教育在这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学者认为,弱者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决定了社会或群体的文明水平。因此,以唤醒和弘扬人性为主题的“亲情语文”绝不能不尊重“少数人”或弱者的人性需求和心理安全需要。
最后,在不断反思中,以研究来指导实践,并形成论文。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是教师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实现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我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多次和语文教师交流,畅谈个人意见与建议,同时也注意听取与吸纳他们的一些成功做法与经验。在此基础上,写成论文《“亲情语文”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悖论”问题》,相信对一线教师面对和解决同类问题、强化独立思维与“反身求诚”的意识、丰富实践智慧等都会有所启发。有所裨益。这里择其解决问题的部分予以呈现:
首先,要在教材编选(或编写)上慎之又慎,如《甜甜的泥土》一类文章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以为“天下后娘一般黑”),也因而引起不少教者争议的文章不宜入选;而如《对父母说声“我爱你”》之类的作文命题,则宜用商榷语气,改为“你想对父母(或爷爷、奶奶等)说些什么心里话呢?请写下来”;文本内容最好能与当下学生家庭生活的具体情景保持一定距离,提倡多选《背影》一类的经典名篇;建议选人一些表现新的伦理价值观或新型人伦关系(如父子之间、上下辈之间平等对话,共同成长)的篇目,如汪曾棋的《多年父子成兄弟》等。建议能在文本内容的表现维度上进一步多样化、丰富化,既有情感(亲情)的维度,也有精神、意志等的维度;既基于情感,又超越情感,以此彰显或唤醒奋发向上的人格力量。总之,取材的视域要更宽一些。
其次,在思之有理、言之有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超越教材,既可以对教材篇目适当更易,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指摘其中的不足,以培养其批判性、独立性思维。一位青年教师备《甜甜的泥土》一课,就采用了后一种方法,学生发现了本篇文章中的若干问题。可见,它已经超越了一堂常规“讲读课”的意义与价值。
再次,教师要适当尊重部分特殊家庭学生的“消极自由”(即不做某件事的权利),允许乃至预先告知他们可以不写,而不要在他们受伤的心灵深处再添加一道创伤。当然,更倡导对他们实行积极的人道主义“精神援助”,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走出心灵阴影,在一个博大的情感背景下,促成他们成为情感健康、心灵和谐的人。
由此可见,微型课题研究更具个人化特征,不必经过申报、开题和结题等程序;通过“小课题”可以做成“大文章”:既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又能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还能写出有实践价值的论文与更多的教师分享,可谓“一举多得”。
微型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先进理念、灵动机智的生成与提升,有助于教育教学生态的改善与优化。我们期待,作为教育研究样态之一的微型课题,能对教师的行走方式、生命状态,进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3:39:1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课堂巡视的有效性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流于形式、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巡视还普遍存在着。在这种课堂上,当老师安排学生自学或者作业后,他们或者毫无目的地在学生之间转悠,只是为巡视这个环节走过场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维持学习秩序为主,不给学生以任何指导;或者只是装模作样地侧身看看、听听,“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学生,“请同学们做快一点!”或者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很不耐烦,“你怎么还不会!” 在他们看来,课堂巡视就是为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而进行的。
针对以上现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巡视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并将以下问题作为研究过程中需要分析与解决的问题:学生对课堂巡视的态度如何?如何让学生欢迎并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好每次课堂巡视?如何在巡视中培优辅弱,提升优秀学生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视时指导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同的课型,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预设不同的课堂巡视?如何根据巡视时的课堂生成来调整教学预设方案?又怎样通过巡视来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从而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二、问题的研究
(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领研究过程
在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我正在品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全书贯穿了这一崭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向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导我对课题作深入地研究么。
(二).生本巡视与师本巡视的对比
在问题的提出中笔者所例举出的课堂巡视中的现象,便是典型的师本教育下的课堂巡视。很显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本巡视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从根本上违背了“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观点。生本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巡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在巡视时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错因,处理好课堂生成,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三).课堂巡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课上老师进行课堂巡视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课堂巡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在课堂巡视中为学生服务,我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全体学生采用无记名答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比较丰富的原始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1.在独立解答题目时,老师来到自己身边,有意露出作业本并希望老师指点的占47.5%,这些同学能从心理上能积极配合老师巡视;5%的学生根本不配合老师巡视,他们会立即盖住作业,怕老师看见;心理有点紧张,总感觉有点不自然的学生占46.3%;没什么感觉,自己照常解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学生占38.8% 。
分析:学生是否配合老师的巡视,这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联系,更与老师平时巡视时的态度或说明确点其实就是亲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关系。
2.在老师巡视时,如果自己遇到了难解答的题目,你会怎样?举起手,请老师来指点的占63.8%;不敢举手,怕老师批评的占12.5%;不敢举手,怕同学笑话的占8.8%;空在那,先做其它题目的占67.5%。
分析:在独立解题时,遇到难题是常见的事,多数的同学能举手请老师指点,然而更多的学生选择空在那,积极主动的态度还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学生心理需要疏导,需要培养好问的精神。
3.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希望老师到自己小组来只是听小组讨论的占31.3%;希望老师指导,并成为小组一员,参与讨论的占46.3%;要求老师到其他小组去,别影响自已小组的占5%。
分析:多数同学希望老师参与或指导自己小组进行讨论,说明学生很欢迎在小组合作时的老师巡视,同时也说明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要进一步培养。
4.在课堂上自己进行相关操作时,希望老师到我身边来,看我操作的占26.3%;希望得到老师指导的占77.5%;怕老师发现自己操作中的错误,最好别来到自己身边的占15.0%。         
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在巡视时来指导自己进行操作,怕发现自己错误而不希望老师来巡视的也有少数同学,他们需要老师从正面多多引导。
在调查问卷给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有些学生这样写到:老师应该一边巡视一边把
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全班同学,一边巡视一边讲课,这样全班同学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在巡视到学习差的学生身边时,如果发现他们有许多题目不会,请稍微指导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时间,这样会浪费别人的时间,应该让更多同学都得到指导,不要让有些同学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够重视;老师,您在巡视时有时发现我的新颖解法,请向全班同学介绍;请老师课堂巡视时,应该到处都看看,不要单独站在哪个学生的身后,让这个同学感觉不安,好像自己的题目做错了一样,有时不知老师在身后,猛一回头,就被吓了一跳;老师在课堂巡视的次数不宜过多,如果过多会影响我们,会令我们过度紧张;我希望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我们的错误不要说出来,用手指点指点就行,这样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满足。这些都是学生原始的话语,透视这些真实的表白,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巡视了。
(四).教学实践与课堂巡视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课堂巡视策略呢?笔者就自己具体的教学实例,作了以下研究:
1.推崇“走马赏花”
每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每次课堂巡视也只能以秒来计时。在这短暂的几十秒时间内,教师要捕捉到反馈信息,了解掌握学情,并迅速作出相关的教学举措,也就是说要有类似于“走马赏花”巡视效率。“走马观花”只注重速度,仅注视表面现象,忽略了问题的本质,“走马赏花”则需要教者敏锐的观察力,有效的分析与判断力,既能观察到所有的花情,又能欣赏到几朵别具一格、特艳的花,最终能快捷合理地调控好教学。
    【案例】学习了百分数应用的第一个例题后,学生开始练习教材上的题目:六年级一班有48人,其中30人会游泳。会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我在巡视中发现,全班学生列式全部正确,可在计算30÷48时,全班多数学生都在草稿上列上了竖式 30÷48 进行计算,只有肖祝均、花明露两个同学是这样计算的:30÷48=5÷8=62.5%,他们两人没有用草稿,并且很快计算出来。
我知道,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且记熟了常见几个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值,如1/2=0.5=50%,3/4=0.75=75%,3/5=0.6=60%, 1/8=0.125=12.5%等,然而在平时的计算中却很少有同学主动运用这些结果让计算简便,尤其是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看来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真是势在必行。于是,我马上让这两朵“花”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算法,他俩的介绍得到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
2.善于“容错借错”
生本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新错误观是:值得做的事,做得差一点也没有关系,这并不是说不应当做得完美,而是说允许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允许错误的出现。
也有人说“差错对于学习就像沙粒之于河蚌,起初是没法排斥,后来改变策略,分泌汁液来包容沙粒,反而培育出了珍珠。”我想,这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正是一种很好的启示。面对课堂巡视时所发现学生无法避免的错误,我们首先也只能是包容,然后依靠学生之错,稍作点拨,顺水推舟,“容错借错”或许能柳暗花明,水到渠成。
【案例】一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的研究课,学生在小组内编除法算式。
生1:8÷2;生2:9÷11;生3:54÷9;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三个学生都喊起来:“编错了!编错了!”生4难过地低下了头。
这时,旁听的老师轻轻地抚摸着生4 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只是这道题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生4也慢慢抬起了头)
“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4:(赶紧举起了手)还可以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
“容错”,让老师变得更加宽容,让教学变得富有弹性,这将会使学生不会产生挫折感;“借错”,让教学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而在兴趣盎然的儿童面前,错误也就会减少或者得到克服。“容错借错”,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易经》表达的“无咎”境界。
3.倡导“大禹治水”
相传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导”,终于成功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课堂巡视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困难,我们唯有合理地疏导,适度的点拨指引,方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案例】师生共同探索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后,学生开始求下面图形的侧面积:
                                    



在巡视时,我发现冯凯丽同学是这样做的:4x3=12平方厘米。怎么会这样列式?我低下头,开始了我和她轻声的短暂的交流:
“圆柱的侧面积应怎么计算?”
“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图形?”
“圆形呀。”
“圆的周长又应该怎么算呢?”
“直径乘圆周率呀。”a
“那你又是怎么算的呀?”
“我是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算的呀?”
我总算明白了,原来她把底面直径看作了底面周长。我直接在她的补充习题上画出了这个圆柱的底面透视图,并用虚线作出了底面直径,如下图:


                  

   “箭头表示的是两点之间线段的距离,不是表示中间所有的线的长度,因此在这儿只能表示圆柱的底面直径的长度。”我边说边用笔比划着两点之间的线段。
    “吴老师,我知道了,用箭头表示的应该是线段的长,而不是曲线的长。”
4.坚信“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学说精华所在,其本意是顺应自然,遵循民意,要以民心为心,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与生本教育所遵循的尽可能少干预的原则是一致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巡视中,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他们的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就会获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1:(演示)可以竖着对折,还可以横着对折,一共有两条。
生2:对,只有两条,我也是这样想的。
生3:不对,应该有四条,沿两条对角线对折,折痕两边是一样的。所以,两条对角线也是它的对称轴。
生4:(一脸茫然。)
生1、2:这……..
小组四人不约而同地抬头看着旁听的我。我知道他们把轴对称概念中“重合”一词与“一样”混淆了。我刚想指明,但欲言又止。“你们再仔细想一下,一定会得出正确结论”。我给他们四人送去了期待的笑容。
(十几秒的沉默后,)
生1:(兴奋地对生3)你错了,对角线两边是一样,但折后两边不重合,所有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
    我想,在课堂巡视中,坚信“无为而治”,定能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达到“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的理想境界。

三、研究成效与反思
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较深刻地感悟到数学课堂巡视作为数学课的重要环节,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在进行课堂巡视时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错因,处理好课堂生成,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巡视努力构建高效的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由于多种因素,该课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研究过程重视巡视中的生成研究减少了巡视的预设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巡视预设?巡视过程中教者的心理如何?等等,均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688&extra=page%3D1&_dsign=e679ff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3:42:5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郑保章 周文杰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批判性思维提倡的是怀疑精神,要求人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

  但是,在我国教育活动中,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严重缺失,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主客分离模式的弊端和局限造成的。

  主体性是近代和现代哲学与教育学的命题,出于呼唤社会现代性———理性精神的历史需要,近代认识论高扬理性,肯定主体性。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和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成为工业文明时期的主导文化精神,滋养着个人主体的萌生,也孕育了人对万物支配的主体性,从此主客二分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旋律和文化模式,而传统教育正是这种文化模式的产物。传统教育是一种占有式教育,其特征就是教师主体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并且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于是,教师成为绝对的知识权威,不容怀疑,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客体,是知识的接受者,被动而盲目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怀疑,没有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只是借助于头脑贮存,并没有融为自己的思想,更不会形成批判和质疑,结果为知识所支配,最终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人成为盲目服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单向度的人。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既不来自于外在的客体,也不来自主体先天的潜能,而是在交往和对话中的不断批判、生成和创新。近年来,一种新的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基于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以辩证的思绪,对主客对立的主体性思维带来的教育活动的内在矛盾作出了积极解答和现代修正。

  主体间性又叫交互主体性,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对话、交往,意味着主体间的权利的平等、尊重、互善和多元的价值依存,实现的是对等的生存法则。主体间性理论是对二元论的批判,是对本质与现象、中心与边缘、主体与客体、真理与谬误非此即彼的确定性的抨击,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们对统一性和整体性的信仰。它认为教育应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到暗示而不是从普遍的、一般性的标准中得到暗示,它强调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寻求“不同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声音”。

  在教育交往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我”与“你”的关系,对话和交往是以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为基础的,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民主和活力的公共领域,受教育者置身于教育情景之中,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其目的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智”,教师不再是“话语霸权者”,不再同化学生的思想,而是鼓励多元和发散,鼓励从不同的视角考察问题,正如英国思想家密尔所说:“对于异于寻常的个人,不应该阻止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的与众不同”,让个体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培养他们对已知知识的质疑和挑战,因此,我们认为,建构当代教育交往理念将极大地推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塑造,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教育的殷殷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交往精神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把握当代全球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积极建构现代教育交往新模式,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3:44:49 | 只看该作者
谷振诣:批判性思维辨析原文地址:
http://www.mwlawyer.com/FX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8
注:贴上来后,觉得篇幅过长,在此删去一些与课程设计、教学相关的文字以及参考文献。全文请查看上面网址。

在国外,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用于“智力训练、交际会谈和增加哲学素养”(苗力田,第一卷第355页)的逻辑教学与研究传统,经过近20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的思维训练课程。就在国外学者研究和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同一时期,我国高校中的逻辑教学改革,却被困扰在“取代论”(用一阶逻辑取代传统逻辑)和“吸收论”(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吸收一阶逻辑的一些内容)的长期争议之中(王路,第41-45页;马佩,第65-71页),以至于使得大多数逻辑工作者到今天仍然对批判性思维不甚了解。本文结合国外较新版的几本批判性思维教科书,通过对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性质、课程设计风格及其作用的思考辨析,来勾画出这门课程的大致轮廓,试图为我国高校的逻辑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对批判性思维较谨慎的理解和解释是:“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Rudinow,pp.6-9)其中对“合理性”(reasonable)和“批判性”(critical)的解释是:“合理性”的词根是“reason”,源自拉丁文“ratio”,意思是计算、分析、估测。因而,理智(reason)被认为是运用经过训练的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reasoning)被理解为运用经过训练的智力解决问题或确定行动方针的过程。合理性决定(reasonable decision)就是通过理智的运用对做什么或者相信什么所做出的决定;“批判性”源自希腊文“kritikos”,意思是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还有敏锐、精明的意思。而“kritikos”又源自“krinein”,意指做出决断。因而,批判性思维虽然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但它同样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因为它关注的焦点是做出明智的决断。对这一定义的解释特别强调理智的人文性和训练性特征,认为理智是人类的显著特征,处理问题的理智能力是通过训练(discipline)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这种训练至少应当有一定的规范,而且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来进行。我们说这种理解和解释是较谨慎的,意思是说这种理解和解释是基本的,其它对批判性思维所做出的更丰富的理解和解释都包含了上述的理解和解释。这种解释的意图是突出逻辑工具在智力训练中的作用,强化亚里士多德的“智力训练”传统。我们把这种对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解释称为逻辑解释

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解释的分歧发生在对“reason” 的理解上。运用经过训练的智力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基于好的理由(good reason)做出合理性论证(rational argument)的能力,好的理由不只是合理的,而且是正当的(justification or warrant),尤其是当人们在决定一件事情是否应当做、一个信念是否应当接受或值得坚持时,好的理由不能拒绝正当性的请求。一旦从理由的正当性开始考虑,合理性就不只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性和文化性的概念,论证与说服(persuasion)之间很难划清界线。有学者认为:在公众论辩中,好的理由不取决于一系列真实断言的符合逻辑的安排,而是取决于听众对论证中的假设、知识和信念的接受力,在论证中能对听众产生效力的理由就是好的理由。这就把我们带回到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立场,作为批判性思维理解、分析和评估对象的论证被区分为情感证明(pathos)、信誉证明(ethos)和逻辑证明(logos)三种类型(Lester,pp.14)。对批判性思维的这种解释以论证的说服力和听众的接受力为关注的对象,我们把它称为修辞解释

与关注说服力和接受力的修辞解释不同的另一种解释是关注商议(deliberation)与对话(dialogue)过程的辩证(dialectical)解释。这种解释认为合理的或者正当的决定是在合乎道德原则的、有效的商议与对话过程中做出的,人们在商议和对话过程中,各自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决定是相互影响的。论证不只是一方说服另一方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对话双方进行沟通、发现共同的目标和愿望、解决分歧和冲突的工具。“论证是人们就给定的一个主题,用以理解和辨识不同的看法和帮助他们确定争议所在的一个交往过程。 ”(Makan,pp.81)论证被理解成商议交往(deliberative community)中的一种模式——合作论证(cooperative argumentation)。“批判性思维是我们建立良性商议交往的工具性艺术。”(Makan,pp.7)对批判性思维的这种解释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话哲学中的辩证传统,可称之为辩证解释。辩证解释与修辞解释把批判性思维的视野扩展到交际会谈和对话沟通领域,强化了亚里士多德把对论证的研究用于 “交际会谈”的传统。

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可以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有学者认为: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或者它的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一系列信念的总和,它意味着陈述这一系列信念的一组命题被人们认为是真实的。……

在上述模式中,提出恰当的问题和进行好的推理或者论证既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也是世界观形成、发展与应用的关键。(Makan,pp.7)由于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水平会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许多学者在定义批判性思维时使用反映(reflection)这个哲学术语,认为批判性思维不仅是做出合理或者正当决定的推论方式,也是审验、评估他人和自我的思想与决定的批判性反映方式(Bruce,pp.18)。从人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角度看,人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土壤中被嵌入而使之实体化的,人的知识不是在这里或者那里发现的,而是在对话和交往中相互促成的,即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各自经验和观点的相互理解与沟通而建构起来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提供的逻辑是对话思考过程中的思考模式,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对话思考和建构知识的一种理想模式(Barbara,pp.1-13)。对批判性思维的各种哲学解释为我们认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设计批判性思维课程和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提供了不同的指引方向。

二、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风格

尽管人们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和解释存在不同的见解,对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也各有侧重,然而,在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上却几乎没有大的分歧。批判性思维的实质是培养人们进行恰当提问和做出好的推理、论证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指的是对一系列与恰当提问和论证评估相关联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这些技能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就如同厨师和足球运动员的技能必须经过训练一样。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必须结合日常思维实际提供具有一定规则或者规范的训练程序和方法。在这些基本问题上,人们的见解是一致的。

三、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和意义

批判性思维课程于70 年代末首先在北美继而在世界范围内陆续进入大学课堂,目前已成为次于符号逻辑而与逻辑导论并驾齐驱的逻辑课程之一,而且有超出逻辑导论的趋势(武宏志, 鲁运庚,第3-8页;武宏志,第77-78页)。相比之下,在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教学中,开设的逻辑课程却比较单调。参照国外的情况,我国高校的逻辑课程设置也应当分成符号逻辑、逻辑导论、批判性思维三个系列来考虑。以下主要从设置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个角度讨论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和意义。

批判性思维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首先必须树立并采取批判的态度和观念。这些态度和观念如:“随时准备对所面对的各种观点和主张进行评估以便确定什么样的信念最适合我们已经形成的准则;不断发展我们用来提高对周围世界进行理解的阐释,积极地探索对所提供的阐释可能提出质疑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以便更有效地做出决定和选择。”(Thomas,pp.2)怀特海曾说:观念的变化牺牲最小,成就最大。可是,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态度和观念,树立并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和观念却有相当大的难度。其次要通过自觉的训练和大量的重复性实践,才能把批判性思维的品格内化为一种思维习惯。批判性思维的品格就是批判性思考者所具备的品格,Norris和Robert列出了“对世界有好奇心、能提出建设性和创造性问题”等16项品格特征(Stephen,pp.12)。批判性思维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这些品格特征内化为人的思考习惯。批判性思维习惯是一种好的思维习惯,就如同讲卫生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一样,对于我们这个在各方面都不注重培养好的思维习惯的民族来说,培养这种思维习惯就更加重要。批判性思维课程能为培养这种思维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改善和提高人们的日常思维素质。世界和人生给我们带来疑问,疑问引起思考,思考要问为什么,回答为什么要运用分析和推理,选择判断答案要进行审验和评估,找出接受或者拒绝某种信念与决定的根据和理由。这就是思维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日常思维中,针对现成答案的提问、对情感性的怀疑十分敏感而对合理性的疑问却置之不理、在需要做出理智决定时任凭情感愿望的参与、追求实用性强的目标而运用的却是中看不中用的手段、把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交往方式强加于人(如父母对子女交朋友、谈恋爱之类的社会问题经常做出越俎代庖的裁决)的不良习惯、海绵吸水式的学习方式和榜样式的模仿行为、不揭人之短而专攻人之所长(如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职称、优秀著作等评审中的评议)的“君子风度”、弘扬一元价值观之下的宽容精神而不给多元价值观留有兼容空间的专制价值理性,如此等等的现象足以说明改善思维素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批判性思维训练的作用是松软板结的思维土壤,激活僵死的思考系统,增强思维空间的兼容性。它不能替你做出什么事情应该去做、哪种信念值得接受的具体决定,也不能使你直接产生创新的思想和观念;但是,思维土壤、思考系统和思维空间的改善有助于使思维流畅、有序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这对培养孕育人们做出正当合理的选择和决定以及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批判性思维课程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罗素说:“我们无法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或对自己所采纳的伦理原则作出科学的证明。只有从一开始就承认某些伦理前提,才能够着手论证。……无论其伦理前提是什么,基于这个基础都有可能产生出种种论证,以表明为什么应当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动步骤。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如果没有一个含有‘应当’的前提,就不可能推导出一个告诉自己应当做些什么的结论。”(罗素,第682 页)批判性思维课程重点关注的就是如何理解、分析、重构、特别是评估实际思维中含有“应当”前提的各种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课程通过提供一系列与理解、分析和评估论证相关的技术和策略以及有步骤的训练程序,使你能够批判性地进行阅读、聆听,对你听到和读到的信息能做出系统的估价,并基于这一评价形成你自己的结论。批判性地阅读和聆听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提高运用好理由进行论证的写作能力,以及给出一个人信念或行动的正当理由的能力。

总之,在理解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和意义时,柏拉图“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申辩篇》)的忠告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的教诲,可能会道出这门课程更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






关于批准长沙市小学语文教学专委会第八届理事会
理事单位微型课题立项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各直属学校:
  为推进《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实践活动研究》市级课题微观层面选题的实践与研究,市小语会第八届理事会组织理事单位启动了微型课题的立项工作。经学校申报、区县(市)初评,市小语会研读、讨论、审批,决定如下50项微型课题准予立项。
  请立项课题的相关单位及研究人员,尽快完善课题实施方案,遵循实施方案认真开展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若有关重大活动或明显研究成效,请及时向区县(市)和市小语会申报,以便适时总结经验、推介做法和成果。2014年下半年小语会将启动研究周期为一年的微型课题结题工作。请各县(市)区小语教研员做好课题指导和管理工作,协助研究单位把好课题研究质量关。

                                 长沙市小学语文教学专委会
                          2013年11月30日


附:长沙市第八届小语会理事单位微型课题立项名单一览表

长沙市第八届小语会理事单位微型课题立项名单
2013年11月30日

单位
课题名称
研究人员
研究周期
方案质量
1
芙蓉区大同小学
小学低段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实践研究
6人组
1年
B
2
芙蓉区大同二小
小学语文中高段单元整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团队
1年
B
3
芙蓉区大同三小
分享,让我们更爱阅读——教师阅读团队建设的研究
语文团队
1年
A
4
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
小学低段阅读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
10人组
1年
B
5
芙蓉区育英学校
关于班级绘本阅读与看图写话整合实践研究
二、三年级团队
3年
A
6
芙蓉区育才二小
优化课堂教学,挤进课外阅读,构建语文大课堂策略研究
语文组
1年
B
7
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
绘本分阶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语文组
2年
A
8
芙蓉区马王堆小学
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
学校团队
1年
B
9
芙蓉区修业小学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课题研究
语文组   
3年
B
10
芙蓉区东郡小学
小学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实践研究
学校团队
1年
A
11
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诵读经典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语文团队
2年
A
12
芙蓉区马坡岭小学
课外阅读挤进课堂
语文团队
1年半
C
13
湖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
子弟小学中低年级阶梯式分层阅读的探索与研究
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共7人
3年
A+
14
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的研究
语文团队11人
1年
C
15
芙蓉区蓉园小学
阅读班级的建设
语文团队
1年
A
16
天心区碧湘街小学
经典儿童文学阅读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研究
6人组
2年
A
17
天心区披塘小学
校园“阅读和表达”特色活动研究
6人组
1年
B
18
天心区向家坡学校
如何在阅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组16人
1年
A
19
天心区天鸿小学
阅读班级的建设
语文组7人
1年
B
20
天心区仰天湖小学
读写结合,整合单元课文,击破单元习作难点
语文团队
1年
B
21
湖南师大附小
小学低年级利用绘本开展“读写绘”的研究
左敬文
1年半
A
22
岳麓区博才咸嘉
阶梯阅读
语文组26人
6年
C
23
湖南大学附小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操作研究
语文团队
3年
C
24
开福区四方坪小学
低年级故事对话教学研究
语文7人
1年
B
25
开福区潮宗街小学
课外阅读挤进课堂提升孩子理解与表达能力
李维
1年
B
26
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小学低段绘本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范俊胜
1年
B
27
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单元整组理念下的写景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究
辛晓明
1年
B
28
雨花区圭塘小学
阅读班级的建设
语文组部分老师
1年

B
29
雨花区劳动东路小学
小学语文(五年级)格式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
高志勇
1年
A
30
长沙县丁家小学
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
语文组20人
1年
B
31
长沙县星沙金鹰小学
创建书香特色班级的实践研究
全体语文老师
1年
A
32
长沙县星沙盼盼中心小学
促进中年级学生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互动生成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语文11人
暂定2年
B
33
长沙县金井镇脱甲小学
让课外阅读进课堂
语文6人
1年
B-
34
长沙县星沙镇东业晨曦小学
以班级书库为依托的图书漂流活动研究
语文6人
1年
A
35
长沙县湘龙小学
利用班级图书角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研究(以二年级孩子为例)
语文4人
1年
B
36
望城桥驿明德中小
利用午自习开展班级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3人
高年级1年
中年级3年
低年级6年
A
37
望城区星城实验小学
将绘本带给孩子
王盼
1年
B
38
望城区东城珠琳中小
小学“阶梯课外阅读”实践研究
语文组
2年
B
39
望城金海双语实验学校
漂流瓶阅读计划
语文组
2年
B
40
浏阳市新文学校
享受阅读之旅-----小48班班级阅读规划和实施
2人
6年
B-
41
浏阳市洞阳镇
农村小学语文六年级主题单元教学整合具体实施步骤的研究
5人组
1年
B
42
浏阳市嗣同路小学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组
2年
C
43
浏阳市柏加镇柏加小学
农村小学优质阅读班级建设
语文组9人
1年
B
44
浏阳市长南路小学
阅读班级的建设
二、三、四年级语文老师
1年
B
45
宁乡县白马桥乡滨江小学
小学生多层次快乐阅读微型课题研究
全体教师
1年
B
46
宁乡县金砺实验小学
小学师生“习字育人”的行动研究
全体语文教师
2011年至2014年12月
C
47
高新麓谷中小
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实践研究
语文组35人
1年
A
48
高新明德麓谷
整合学科资源,让学生作文生活化
语文6人
2年
C
49
高新区虹桥小学
利用《课外阅读记录卡》,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5人
1年
A
50
长沙航天小学
书香班级,快乐阅读
语文组15人
1年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3:4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3:51:16 | 只看该作者
[评报活动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影响]网络课题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2&page=1&extra=&_dsign=6dd39d0d
= ★ ★课题后援单位:《小学生学习报》社




=课题组成员:王建交/李红亮/曹继桥/吴晓明/梁维学/李淑琴/何思琪/管季超
=研究周期:半年
=课题成果呈现:论文于网媒纸媒发表

=管季超就该网络研究课题答[评报基地校]老师问


1,参加该课题需要批准吗?
答:不需要谁批准!只要你愿意按此操作就自动成为该课题成员!管季超没经过谁批准,连续六年[2008年3月10日《教师之友网》创站起,就自发进行网络学研。虽然在我区并未形成‘网络教研’氛围,我也未获任何奖励,但一直在兴致勃驳地建我的公益服务网。
==[评报基地校]指导教师以实名在《师慧园》注册===》开出自己的研究素材积累专帖===》及时在本专帖你个人专帖里发出一切与本‘课题’相关的图文素材[师生的均可]====》可及时在自己的专帖里记录星星点点的思考====》也可‘串门’到其他教师帖后讨论评点

2,什么‘过程性’图文素材都能传到个人专帖吗??
答:是!!越多越细越‘原生态’越好!!我们的特点正在于完全‘原生态’,真实可信。


3,几句话的零星感悟也可以吗??
答:在别人的帖后跟几句,评点一下都是在思考哦。你的专帖你做主!!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extra=&page=1&_dsign=ce7c26fa
4,有统一的‘研究要求’吗?是不是还要写蛮多文字总结汇报?
答:你实名注册开专帖之时,你的个人研究就启动了。最后总的《研究报告》大家共同整理素材,由一人执笔,长篇的。争取网媒纸媒可采用。

5,假如没人参加咋办??您会催促吗??
答:没人参加的可能性极大!这没关系。呵呵----。我只请区实小王建交主任通知各校,不会催请任何老师!
没人参加或参加了不能坚持,都没事儿!!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441&extra=page%3D1&_dsign=7774d644
管季超自费创办此公益网络平台,从不在乎‘人气’,始终没做‘领导明朗支持/各校蜂起响应/教师均参与共建分享’的美梦!!
我今年51岁,咱们区的教研状况多么吊诡,我太清楚了。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26&extra=page%3D1&_dsign=e4742a15
若有一位老师参与,我也挺高兴!没一人参加,此专栏也一直保留。
它可以证明:管老师曾经这么设想过,也不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00:40:52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
总目标中的第七点: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
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四学段(7~9年级)
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我们看到
新课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虽然是最低标准,但如果按普通书10万字计算的话,9年才阅读40本书!
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的建议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07:52 , Processed in 0.12972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