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度角度与尺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3:5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度角度与尺度
唐建新





     昨天晚上去被动锻炼,看到了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上的广告词谈到高度角度与尺度。联想到最近听到的一些课,认为很有必要借鉴过来。
     高度拓展视野。一堂课的文本阅读研究的深度,对语文学科理论的认可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目标的有效程度。没有三年的规划,没有一年的计划,自己的教学将在哪些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己心中无数,学生则更加不可能拟定具体的语文学科学习发展的设计蓝图和步进系统图。不同基础的学生其三年甚至六年的语文学习规划应该是有所差异的,虽然有共性,但是更需要讲究个体差异以及学习积累的可行性。这样的规划以及平时的学习行为,需要我们抓大放小,沿着既定方向持之以恒地指导和带领学生走到底。而能够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发展负得起责任的教师,是能够充分使用好教材的语文教育因素,调动好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促进好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也就是具体的课与长远的标是能够在占据学科和课本高度上有机统一起来的。
     角度激活课堂。我们常常在讲,读书明理,读书使人聪明起来,而这样的聪明应该首先表现在思考问题的灵活,理解问题的多角度。只有在语文学习中坚持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领悟,我们的母语教育才会有生命的流淌,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姿。尤其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人,很容易产生两极的简单思维,只使用一种方式只站在一个角度理解与思考问题,只得出一种特定的结论,这样的结果,很容易将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堂变得单薄和枯燥,学生也就自然容易形成单一的接受容器,等待着教师的灌注而已。思考多角度了,教与学的方式自然就容易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课堂的勃勃生机也就自然容易萌生发育出来。
     尺度决定效果。很多宝贵的经验,常常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误,也是因为尺度的把握问题。无论是学习深度的确定,内容项目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采纳,都必须因生而宜,因班而宜。忽略这一点,不从实际出发,不看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的可接受状况,一厢情愿的单方面动作,很容易有好心而没有好结果,塞得越多学生越难以消化,久而久之,自然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语文学习再说,也难以有效进行了。
     尺度看起来是侧重方法的问题,实际上也与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的语文学科理论的把握,与我们对21世纪学生的理解有关,只有高度角度解决好了,大的前提问题解决了,具体的角度及尺度才有解决的基础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3:51:27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密度效度
唐建新





     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密度与效度,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密切关注的三个维度。
     深度,常常是对文本理解所达到的程度。一段时间以来, 我们常常以讲深讲透为最高标准,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考虑学习的文本价值。而且在深透方面,不是讲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是讲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而是孤立的就文本讲文本,这样的深,是故纸堆的深,是脱离社会实践脱离学生发展的深,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很多时候,个别教师还将自己读大学所学的深度拿来硬塞给学生,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讲汉语拼音的发言时,还去讲什么双唇紧闭,用气流怎么怎么的。完全是不顾学生的年龄和感受。这样的深,的确反不如浅显明白,通俗易懂的内容实在和管用。
     密度,则是指课堂教学中在单位时间内知识能力的传授探究或运用历练的内容多少。一些教师误认为自己出于好心,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这里没有过关那里可以弥补,久而久之,多一点就堆积成了多多亦善,再一发展就成了越多越好。这里也暴露出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精心的筛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少足够的关注,真的是当成了容器,不断往里灌注。其实,很多时候,多一些不如精一些,实用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动力,没有学习的需求,没有学习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塞得越多,效果越差,越不容易消化,这犹如小孩的进食,数量越多,还越容易拉肚子。
     效度,是学习过程中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有效程度。很多时候,我们不太关心学习效果,被过去的一些教育学教学论所忽悠,只强调教育的滞后性,而以此来原谅自己对教学现场的观察,以此来原谅自己对学生感受的忽略。教学的效果,其实是每时每刻都在显现出来的,我们过去只看重了分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而这应该是最能够直观反映出教学效果的指标。学生的认可程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表现,是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到的。如果我们随时都能够尊重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分享,我们就一定会在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细节,每一学生每一时段的学习进步。
     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密度效度,虽然主要是由教师掌控和决定的,但是,学生也是课堂教与学的重要组成人员,也应该也可以参与进来,与教师一起决定课堂教学的深度密度和效度,只不过这种决定,是不需要进行形式上的参与甚至表决,而是通过表情通过学生的感受通过一些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不时反馈出来供教师不断调整时参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0:26 , Processed in 0.07278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