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适时施教”研究四十年历程回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09:3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适时施教”研究四十年历程回溯

——《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后记

蒋振远

我对适时施教的探索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0年10月,还有3个月就高中毕业(当时毕业的时间为每年的1月)的我被村党支部要回,在我们村的小学做了一名月薪5元的民办教师。那时的文化远没有今天发达和绚烂,思想远没有今天开放和敏锐,生活远没有今天富足和多彩,我只是凭着朴素的感情,觉得村党支部看重我这个农民子弟,便以能教育贫下中农的子弟为大任,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不愿也不敢稍有懈怠。为了充实自己,我精心钻研教材,向名师请教,刻苦自修,接受大学本科函授教育;1975年9月进入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92—1994年参加山东省高中校长培训。一直按照“学习—工作—提高—再学习—再工作—再提高……”这样的路子走过来。

我是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的,是全地区的省优秀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如此殊荣确实来之不易。当时我在我们县边远的湖滨最差的一所中学任教,我努力工作,年年当先进。1982年我当班主任的高三毕业班有26名学生考上大中专学校,升学率为54.4%,这在当地破了天荒,因为当时的学生均是被小中专、省重点、市重点、县重点录取后的五类苗。这一年,我被调入我们县的一所重点高中任教,我自然更努力工作,年年教高三,年年取得让人羡慕的成绩,也年年当先进。到了1984年,我所教的两个高三(文科班48人,理科班78人)毕业班126名学生升入大中专的有113人,理科班仅有1名学生落榜;文科班的语文高考平均成绩为92分,创下了单科地区102的最高分(当时语文试卷满分为120分)。1985年1月,我30岁时,组织上安排我到墨子故里的一所中学担任校长,当时是全县年龄最小的校长。到现在我还清楚得记得,我在就职时所讲的三句话:我现在、将来都是一个教师;我要依靠全体教师把学校办好;我在以前工作中所受到的磨难,绝不会再让老师们体验。凭着这样的认识,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一直考虑怎样把学校办好,这期间我个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我所工作过的学校虽然都是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但由于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每一所学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都被评为地市级以上的规范化学校。在我担任校长期间,“怎样教好书、育好人”的问题,一直萦绕在脑际

1987年我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学校长培训班,在学习中,我找到了“怎样教好书、育好人”问题的答案,自己的一些想法得到了印证,一些体会得到了升华;我清晰地感到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好书、育好人”,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于是我将工作中的体会和在学习中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写了一篇题为《克服以管代教  注重适时施教》的结业论文,这篇论文获得了山东省中学校长培训班结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收入《山东省中学校长论文集》,可以这样说,这篇结业论文的诞生,便标志着适时施教思想的雏形出现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适时施教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1996年的冬天,我对近十年的学习、研究、实践进行整理,经过一个冬天的写作,完成了《适时施教的艺术》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该书一出版,便受到好评,深受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好评;1998年5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由国家教育部总督学、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主编的《学校德育工作全书》,列专章以“适时施教法”为题介绍,在全国推广;1998年8月获改革开放20年山东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时的适时施教,只是专门解决德育方面的问题,从1997年开始,我把适时施教的思想扩展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自己的学校进行实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

2001年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的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我真切地意识到教育的春天到来了。当时我在山东省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我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当中。为了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根据山东省新课程改革的安排,我编写了《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一书作为教师的培训教材,积极组织全市教师、校长进行参加通识培训,并对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实验,组织部分学校开发学校课程,创立了以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动感习得”(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知识,在练习中获得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全市中小学推广

在组织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感到: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除旧布新的变革,其动作之大、涉及面之广、变革之深、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对新课程不适应。于是我又把“适时施教”的思想应用到新课程改革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我把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培训的讲稿、实验的总结,进行整理,形成了这本《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适时地对学生施行教育,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喜的是我通过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以“新课程下适时施教的理论探讨与创新实践研究”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获得批准。我决心在各地教育领导和同行的支持下,做好适时施教的深入探讨、实践工作。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吕达,人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魏运华及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刘立德等对课题的申报和本书的撰写、出版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为了完成本书的写作,我参考了大量的文献,有的已在书中注明,有的因时间有限,未能注明,请给予谅解。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同行、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蒋振远

                                      2006年6月1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17:38 , Processed in 0.07753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