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汪卫星:侧 帆 而 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6:1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侧 帆 而 过

                                                                                          [安徽合肥/原创首发] 汪卫星

       在岁月的留痕中,总会有着惊鸿的—瞥,在这弥望的回眸中,有太多的人和事与自已相遇,或翘首以盼,或浓墨重彩,或擦肩掠过,此时回望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岁月就在眼前,你我曾—同走过!


1、“余”音绕梁  心依旧

     在与滁州邹永远老师通话中得知余中元老师在这次全国硬笔书法教学研讨会中一定会得以成行,一种抑压不住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赶紧到书柜翻书呀!找什么呢?找《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其中有一张中元老师作封面的期刊,在书柜找了半天,不见着,奇了怪了!跑到床边,掀开枕头,原来它一直与我“同眠”。
     对余中元老师“留情”以久,那是在徐州的日子,一晃已十多年了!见到他第一面是徐州书法家协会为获兰亭奖书家编印的小册子上,老师风度翩翩,长发飘逸,让人难忘!又时常在网络报刊上留意老师的书作和活动。后来,呈老师爱护,为我题写斋号和作品集题签,至今珍藏。但是一直没能亲自见到中元老师并当面求教,总以为憾事!终于有了这次机会,妻鼓动说,要抓住了!我当然不能放过……
      余中元老师是在16日晚宴进行到最后才姗姗来迟的,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的爱徒臧磊老师,只见他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还是那一头披肩的长发,风尘仆仆的样子,我远远的望着,看着他们和同道老师们打招呼,谦和而随意。
       第二天早餐后,我正把自己的习作给张阿五老师指点,旁边也围了几个人,这时一个声音传来“看什么呀!”一看,中元老师,好机会,“笔性很好,嗯,有些习气!”连忙请教修正之法,可惜他要和其他老师赶往滁州博物馆参观,只是说得几句,就匆匆话别。
     在以后两天的就餐中,我有两次和中元老师同桌,一次是在餐桌对面,一次是在身边。我们在谈到他为我题写“味轩园”斋号的往事,他记忆犹新,说他为题写这个斋号,写了好多,还说那次是搁笔好久,重拾笔墨的。也得知他现在在北京深造,已经很少有机会教学了!我拿出那本封面是他照片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中元老师笑了,“好久了”。这本杂志在大家间传阅,有人说“还是老样子”。阿五老师一个劲地要我叫中元老师在这本书上题字留念,我笑笑,就让这份情怀留在记忆的长河里吧!
       在参观“滁州二小”期间,我又得以和中元老师同行,我拿出了这本杂志跟他和黄文泉老师合影留念。我也和中元老师谈到他提出的“毛笔书法硬笔化”课题的研究,他遗憾地表示没时间,只是一个没完成的书稿了。我对他说我曾经很高兴地认为他的这部书稿的面世,将会给疲于奔命的书法人有齐头并进的可能,看来要假以时日了!
       在18日晚餐后的交流笔会中,一干人围着中元老师,我就在他的身后,大家纷纷地拿出自己的习作求以解惑,中元老师一一解答,他时而手执习作,时而用手指着上面的字,时而手作握笔状在纸上比划,语速缓缓,切中要害,把一些高深的书法问题化为绕指柔,让人在不经意间把要问的要思考的问题解决了。那情景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温暖而舒适。
       我曾经在一篇拙文中说他是“睡在上铺的兄弟”,亲切和惬意!不知中元老师认同否?也没有在当面问问他和提起过!我想,他是不会责怪的,因为在交流笔会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一直印在我的脑海:时常有电话来,他的手机时而在响,他,拿起,看一下;又放下,而没有接听。他一直在为我们解答,语音真切,连绵舒缓……
     此时,夜正阑珊。
     19日,教学研讨会的最后一天,余中元老师没能和我们一同游琅琊山,观醉翁亭,也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再见上他一面。


2、与“泉”同行  亦蔚然

      记住黄文泉老师是因为他的一手“颜派”书风,和他嘴角边两撇淡淡的小胡子,这小胡子就像他写捺画充满了隶意。见之,亲切。再见之,越发亲近。
网络是个好东东,可以把陈年往事来一个彻底的回顾。得知文泉老师早年出了一本《历代名人咏荆州》的硬笔书法专集,我没能亲眼见过,管季超老师曾经说过,是他见过的最好的硬笔书法个人专集,此言我信。
     说也奇怪,现实有时会再现电影电视上出现的画面,也同样有时会重演你脑海里浮现的奢望,幸运之神就会在不经意中悄悄来临,这次研讨会中午就餐中我竟然和黄文泉、管季超、余中元等老师在同一桌用餐了。在就餐的筷来碟往中,几位老师绝对是餐桌中的主角,管老师在回忆着文泉老师当年办报的青春岁月和激情时光,文泉老师这次小胡子不见了,他此时静静地听着,神态平缓淡然……
     18日下午文泉老师作了“从写字到书法”的精彩讲座,从单个字的“收放”说到整幅作品的“收放”,还说道,硬笔书法人用简单的硬笔工具,能写出变化多端的硬笔书法作品,不易。并由此大发宏论:硬笔书法比毛笔书法难!有道理,佩服!
       当日晚宴后的名家笔会,文泉老师俨然是一大“明星”。或许他的亲和,或许他的谦逊,或许他的大智若愚。他是有求必应,累了,手酸了;想走,不行的,又给请回来了……我欣然地看着这一切,文泉老师,书法中的“收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奏效的,难耐书友的热情哟!
      19日,天公也作美,天气晴朗,830客车从金鹏大酒店准时出发,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的滁州著名的琅琊山,我们坐上观光车直到醉翁亭前的大门前。
六月的琅琊山一片青翠,“醉翁亭”前的“釀泉”,在这个季节也成细流了。这一道大门墙,把“峰回路转”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的景致给活生生地破坏了。倒是突然侧目看到陈利军先生在拍石块青苔上的“蚂蚁”,不觉宛如一笑,有趣!
     大家蜂拥走进门墙,左转右转,美其名曰:曲径通幽。到了醉翁亭前大家纷纷合影留念,且行且观,倒是一亭子下有四人悠闲地打牌娱乐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秀木繁阴、林壑尤美、纵情述怀之景不正是当年“醉翁”描述的“游人乐”的情境么?
      我跟在文泉和其他老师身后,他一直在摆弄着他“拍照速度很快”的手机,取景角度独具匠心,我也得以拍得他们的“后脑勺”照片若干。
      由于黄文泉和廖金城老师要早些回酒店赶火车,我也临时有事一道下了观光车。我们三人行走在青石铺就的林荫道上,开始我们以为五分钟便可以来到琅琊山大门。可是走着走着,发觉错了。琅琊山风景区正在改造期间,路两旁不时晃出一座新的建筑,或亭或墙,极为惹眼!我们仿佛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也好,“泉水叮咚”也一直和我们同行,只是听不见响声的。我们说笑着一路往回走,文泉老师不时拿他的手机来拍照。金城老师那是受不了了,有些体胖难支!我们的话题不知怎么说到“狼牙山五壮士”了,文泉老师又突发宏论:我们可以在那边造一个“蹦极场”一个个往下跳……金城老师在一旁“是呀,是呀”地说着,他那广东的普通话把这个场景渲染得淋漓尽致。
       听导游说琅琊山是滁州人的后花园,平时总有人相约登山,在自然的怀抱中陶冶性情。我们且行且说,文泉老师对任何映入眼帘的景物都抱着极大的兴趣,都要瞧瞧拍拍,俨然是一“拍客”也。走着走着,来到了书法大家沙孟海题写的“醉翁亭”碑石前,文泉老师拿出了手机,我当然也忘不了拍他们的“后脑勺”哦!金城老师建议我为他俩拍张照,镜头一瞬成永恒,多美妙的事情!
     不时有山民迎面走来,很闲散逸致的样子。此时,此地,我其实有个小小的奢望:就这样同行,一直走,一直走……该多好?!

3、我和管季超先生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百度搜寻栏里输入“管季超”三个字时,最多的便是与他和书法和教育的新闻。当然少不了他苦心经营的《教师之友》公益网站。
       记得我见管先生第一面时,我就问他现在怎么改作文教学了,他连声否认。
        其实我在没见到他之前,是因与他在“中国硬笔书法在线”上所作文章的了解。我有时就会想,无可否认,“曾如影”“管季超”“郑可春”这三个人,在钢笔书法转为硬笔书法的历史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他们是硬笔书法网络化的推手,硬笔书法网络文化的奠基者和呐喊者。他们前期的硬笔书法文字在日渐书法功利化的今天,越来越彰显他们文字的意义和魅力!
        管季超先生说他是“二无”人员,一无头发,二无名片。参加这次的网络媒体人中,我大致偷偷看了一下,玩网络媒体的大慨都是秃顶,或者说在秃顶的路上。这不得不说是让人伤心的事,“耗尽三千丝,留得平底锅”呀!奈何!
        喜欢上一个人,没有比先喜欢上他的文字开始,更让人感到高兴的了。我关注管季超先生也是从他的文采开始的,他的文字有着极强的开放性、前瞻性和资料价值,这固然与他本专长有关,其实我想和他这个人的性情有极大的联系。
    单说他为这次硬笔书法教学研讨会所作的总结定位,那简直就让人拍案叫绝。他把这次教学联盟定义为:一个区域性的民间团体,还作了后续的细化指导建议。
      一个人做好一件事不容易,那把几件事都做好那更是难上加难了,其实这对管季超先生来说就是易事了!搞教研,谈书画,做网站,教作文,研收藏,说硬笔……这一切构成了一位不平凡的管季超!
      这次硬笔书法教学研讨会期间,我怕打扰他的工作,没有和他深入的交谈,但是几个场景还是记忆犹新的:第一,在“滁州二小”采访小解说员时,由于紧张小解说员忘词说不出话来,管先生引导她从几个方面作答,结果小解说员很大方得体地说下去了。第二,在教学研讨会交流现场的总结发言,给在场老师和同仁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研讨会后,人手一张小卡片,说出感受。从中可以看出一位网络媒体人对本行业的热爱,对硬笔书法的热忱和对人对事的良苦用心。
       在19日游览琅琊山期间,我瞄准机会和他在“醉翁亭”前合影留念,其时阳光明媚,我眼前一片灿烂……
       我想,我是忘不了他的!


4、滁州,愁予东风为君行
     真的想不到陈愁予先生、梁桂东先生和古风先生会亲自来滁州参加全国硬笔书法教学研讨会的报道工作,也难怪了,这样一个有众多书法名家参与的教学观摩会,怎不让人心动!怎能不扩大影响?!
      网络真正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东东,曾一度我对各硬笔书法网站里的帖子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一个也不能放过。在恶补功课的同时,还深味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其实我和中国硬笔书法在线CEO陈愁予先生并不认识,虽然我身为网站栏目的版主,我们也一直没有见过面。真的有些幸运!16日晚上,我到达滁州的时间有些迟,来到金鹏大酒店四楼宴会厅,大家已经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了。我来到桌边坐下,往对面一看,好熟悉的身影!这不就是陈愁予先生吗?消瘦的面容,带着一副宽边眼镜,一介书生的模样。桌子上还放着他的“大炮”----照相机。但是还是有些不确定,连忙举起杯相问,当我自报家门说我是“书法米”时,显然愁予先生也吃了一惊。张阿五老师也是在我之后才到的,坐在我们同桌的除了邹永远老师外,还有明光的吕燕老师,江西南昌的朱虹老师等等,当然这些名字是事后才知道的。寒暄过后,愁予先生时不时得起来拍照,很专注的敬业精神!
     过了一会儿,硬笔书法江湖网CEO梁桂东先生来这桌敬酒,我同样自报家门,他一愣,随即笑了。随后我见到马功玉老师在他那桌就跑过去敬酒,我在前几天刚和马功玉老师通过电话,想不到在这儿见到尊容,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梁桂东先生不愧是在江湖里“混”出来的,豪气冲天,酒量那是顶呱呱的。我俩连干了两杯。其间,我还看到愁予先生喝酒不为人知的一面:拿着啤酒瓶放到嘴边牛气十足,海量呀!一打听,熟悉他的人说他不能喝的,他是属于那种气势型的。
      在来这里之前我总把中国艺术家网CEO古风先生和臧磊老师混为一谈,其实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古风先生属于那种瘦小精干型,他的网站主要推广江苏本土的书家。譬如:余中元老师、曹元伟老师等等。后来得知他办学的规模还是很大的。
     这书坛“三剑客”在网站模式上各有侧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其中在线成立时间最长,江湖次之,书法家网是属于其中的新秀。他们都为中国硬笔书法网络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可敬可叹!
     随后的第二天梁桂东先生和古风先生相继离开了,陈愁予先生将独担硬笔网络媒体大任。期间我和他交谈,我说想搞一个专题展,主要议题是“一位中医的书写人生”,他很赞同这样的构想。还说我也可以报道这次研讨会,每个人报道的点不一样,呈现给大家的画面和新闻也会不一样。可惜当时没在意,没有准备,只得不了了知。
       陈愁予先生一直坚持到大家游览琅琊山醉翁亭结束。快门不停,镁光不止,尽心尽力,体现了一位新闻媒体工作者的优良作风。我因临时有事,没有等“最后的午餐”结束就打道回府了。当我和他话别时,他一直送我到楼梯门口,(因为停电了,只得走楼梯)并叮嘱我要小心,真的让人好感动!
      之后,我一直在想:硬笔书法网络的明天在哪里呢?我回答不上来,或许就在他们快门里,在他们往返奔波的脚印里!
      愁予先生,您说呢?




5,“舌尖上”的陈云石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似乎是和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相关的,在滁州的几日我越发地验证了这样的判断。我竟有些沉迷于陈云石老师的口才了!
恕我孤陋寡闻,在来滁州之前,我对“陈云石”这三个字感到陌生,只是偶尔在“硬笔书法在线网”上看到他出版的作品集图片,感觉此人书法功力了得,让人佩服!没想到竟能见面,更没想到会有交流的机会。
“饭局”是一个让人交流少不得的催化剂,认识陈云石老师便是在午餐桌上。其时的陈云石老师绝对是“餐桌文化”的中心,薄薄的两片嘴唇,好像蕴含无穷的爆发力,嬉笑怒骂全在眉目之间。时而驻首耸肩,时而抿嘴搓手,时而侧耳眼睁。此时的同道书友甘当听众,大家都被他的语言魅力所吸引。“会泯一笑了千愁”,同他在一起很开心。
想不到陈云石老师会在滁州二小上公开课,想不到他会在课堂上学起了“孙猴子和猪八戒”的对话,更想不到他会在教学的同时作适当的“教法感言”……他能在两节课连上的情况下,在语言表达上还能栩栩生机,把来听课的学生逗得直乐!正如他所说,学生喜欢上他的课,又觉得好累,因为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得有一秒钟的分神!大家都在饶有兴致地欣赏着。他说硬笔书法中的偏旁部首,细致独到,新词互通,归纳出自己的“黄金点”。在解说的当儿信手拈来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和流行刊物中的经典形象加以生动多姿的“嘴功”和“手型”,让学生欲罢不能,沉浸在欢快的“云石秀”中。
有时候总想:他这么小小的身体怎么暗藏如此巨大的能量。在研讨会的空隙与他交流中,他表情严肃地说,他太喜欢孩子了,他经常研究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喜好……这就难怪了!
陈云石老师对自己的硬笔书法教学方式和方法很是看重,也正因为此他交游甚广,很多书法家和教研者也深受影响。他说,书法家彭洪顺的教学风格和他相似,从他洋溢的眉目间能感受到他的自豪!同时他也乐意这样与心爱的学生们交流,舒展分享书法情怀。在会后有专家对他的教学观摩课发表了不同种的声音,让他始料不及。我想这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我想或许这次的教学观摩课不是他的“教学语言”的全部,也就难怪了。语言是一门需要不断锤炼的艺术,如能停驻在观众心中,将也会开花和结果的。
   他向我赠予了一套书法教学集,并题字留念,让我很受触动。
对人倾心往往是因为他的一句话,我把在他背后偷拍的照片洗好寄给了远方的他,不知道他收到后会有何思量。
还记得,那天我在老师们背后偷拍照片,在醉翁亭边他悄悄对我耳语:你这样做,他是会感觉到的……
忽有山风掠过,有淡淡梅枝的清香。

=》附:汪卫星与管季超往还邮件:
------------------------------------------------------------------------------------------------------------------------------------------------

管老师您好!
     前两天无意在网上见到“知行社”,我想您应该了解!在不知不觉中又想到您。向你们这样有良知的教师致敬!
     我想您这段时间会很忙,天南地北地跑吧!也就无意打扰了。
     谢谢曾经的教诲!愿一切安好!
                                  后学汪卫星顿首
                                       2014、8、9


卫星仁棣如晤:
       你发来的文章,一字未易传到[联盟]专栏中。
        仁棣文中提及我的部分,谬赞颇多。
        我对书法,对书法家,对书法活动,一直是关注的,但我不是[书法圈]里的人,只是热心看客。
        你文中对云石的课的观感,可能代表大部分观课者的感受,我们对他那节课,感受不尽相同。
         这很正常!
       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有差异,表达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70&extra=page%3D14&_dsign=7049126a
       陈云石是我老友,也是一位书法教育有成就的名师。我很希望他能写一篇反批评的文章驳我,一直没等到稿来。
      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常常在于对不同观点的思考中,争鸣和异见的切磋,是最有思想价值的。
       我想,云石和永远君他们,想来也有宽容异见的雅量,我们的友情,不会因直言异见而稍损。
       暑期到成都/杭州参加了两个活动,迟复为歉!
                                                                              管季超
                                                                                              2014。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3 14:07 , Processed in 0.19327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