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书《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出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14: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书《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出版
来源: 南方网 时间: 2012-7-15
江汉平原: 乡土中国实景
2012-07-1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书名: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 作者:曾维康 出版者: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陈华文
  从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到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些作品都折射出社会转型期农村发展的阵痛。新近出版的《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则是以江汉平原为切入点的一次田野调查。
  这是一位清华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的田野调查。农村、农业、农民这个“三农”问题无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学界对此格外关注。无数学者从各自专业角度展开农民中国之研究,更早的著名作品当然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本书作者是不是从费孝通的著作中受到精神启发?这一点不得而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了解农村实情,弄清农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是研究三农问题的基础。本书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时代变迁过程中中国基层的真实生活和奋斗历程,蕴藉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社会内涵,是较为难得的以农民直接口述形式出现的纪实作品。”而口述学是近些年来较为时髦的研究范式,受访对象的“现身说法”,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一个事件的存在状态,但是受访者的综合素质、知识眼界与语言表达的情绪状态,都会影响口述内容的含金量,受访者口述的内容有待甄别。
  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这个底层群体中,农民除了种地外,有的从事着多种副业,他们的文化程度、生活质量、性格命运都各不相同。本书记述的就是一群农民的故事,26人既有基层干部、乡村教师、赤脚医生和老退休干部,也有普通农民、乡村道士、私营业主和外出打工者,既有成功的企业家、名校大学生、乡村能人和种粮大户,也有败落的老板、迷失的少年、刑满释放人员;既有敢想敢干的青年,勤劳稳重的中年,也有年迈的老人以及寡妇和病人。这些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境遇的农民故事,生动再现了农民个体的生产、生活与发展历程,也客观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社会深刻的变迁,这些农民平凡乃至平庸无趣的生活,可以真实感受当前乡土中国的发展样态。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作者对地名和人名等都做了技术处理。明眼的人读完此书,尤其是看到书中那些震撼人心的图片,便很容易想到湖北荆州的村庄。江汉平原位于中国中部,是国家的重要粮仓,这里的农村风貌和农民生活图景,虽然并不能完全呈现广阔农村的多样化形态,可是江汉平原的农民无疑是中国最典型的农民,他们的生活基本上是中国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本书作者曾维康出生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充满关注和爱,他把爱转换成反思,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批判的姿态,作为农村生活的经历者和当事人,这种冷静、理性颇为难得。江汉平原农村不像沿海农村那样有大量的工厂,农民种地、打工或者从事小本经营是普遍的生存方式,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在江汉平原依然居于主导地位。有的村落中大批的青壮年涌入城镇谋求生活,农村的衰败气息四处弥漫,很多人为了生活得更好,不得不走向城镇,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技术,城镇并不能给他们提供永远的安身之所,最后的归宿依然是乡土,然而离开农村太久,再回到土地上时对农业生产已经提不起精神,他们唯有在两难之间徘徊挣扎。
  农村向城镇化转型似乎成为潮流,但是伴随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生态压力,将会是农村面临的又一个新的棘手问题。中国农村回归传统宗法社会已经没有可能,但在现代化进程中资金、人才、技术、基础建设依然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乡土中国路在何方?这是摆在执政者、知识分子、农民面前一个严肃的政治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6:45 , Processed in 0.08546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