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方历史沙龙第8期】民国教育启示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6: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方历史沙龙第8期】民国教育启示录
2013.11.19



东方历史沙龙(第8期)

主题:民国教育启示录
嘉宾:丁东 陈远
时间:11月23日(周六)19:00~21:00
地点: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507
主办:《东方历史评论》 北京大学学生会


【沙龙介绍】

“东方历史沙龙”是《东方历史评论》主办的历史公益沙龙。

今天看民国,许多人内心总有一些情不自禁的向往,就如去看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这其中让人迷恋的并非乱世与争斗,而是精神的自由、学术的独立与思想的繁荣。怀念民国教育,不仅因为民国“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等制度,以及曾经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中5位生于民国并受到了民国时期教育的事实;而且因为钱穆的《国史大纲》,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张荫麟那未完成的《中国史纲》等一批通史著作,为后世学人提供了研究和叙写历史的范式,并且史料考据极为严谨细致。民国教育让人惊叹!民国以降,对于历史学者的培养、历史研究的著述、历史感的渗透等方面鲜有能与之比拟的时期。时至今日,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张力中求得历史研究的创新,如何在古典意蕴和全球文明的对话中重新发现审美的历史与历史的审美,反思并寻求民国教育之启示显得必要且紧迫。


【嘉宾介绍】

丁东,1951年生,历史学者,山西社科院研究员。著有《冬夜长考》、《和友人对话》、《尊严无价》、《午夜翻书》、《思想操练》、《精神的流浪》、《教育放言录》、《文化十日谈》等书,以研究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主,近年致力于民间思想的整理研究和口述史学。

陈远,1978年生,曾任《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中国周刊》主编助理等职,现为搜狐历史频道主编。著有《 燕京大学1919—1952》《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新传》、《负伤的知识人》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06:08:37 | 只看该作者
《东方历史评论》创刊礼举行
2013.05.12
来源:东方早报
撰文:石剑峰


由知名媒体人许知远主编的历史类主题书《东方历史评论》今天(5月4日)在北京举行创刊仪式。其创刊号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工作室出版,将于月底上市,首期封面专题为“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

《东方历史评论》今天以两场讨论会来作为它的创刊典礼,与会者包括主创团队成员许知远、绿茶、李远江,编委沈志华、马勇、朱学勤、许小年、张树新等。许知远昨天接受早报采访时表示,《东方历史评论》目前还不是杂志,而是以主题书的形式出版发行,目前的出版方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工作室,根据编辑部计划,一年将出版6期,第一期会在5月底之前上市。

早在今年年初,《东方历史评论》即将创刊的消息就已高调宣布,随后《东方历史评论》的微博也上线,并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在经过数月的等待后,《东方历史评论》编辑部于近期对外曝光了第一期的内容,其中包括封面专题“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访谈“喧嚣与影响:对话加顿·艾什”,还收入美国学者福山、已故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等人随笔,其他内容还包括影像和书评部分。许知远介绍说,封面专题、访谈、随笔、影像和书评等这些板块目前将构成未来《东方历史评论》的主体内容。每期的封面专题,以一个现实问题或者具体的历史情境为切入点,带动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以此来观照现实,实践杂志的思想力。

在第一期的发刊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中,编辑部对“历史”做了这样的阐述:“我们应有的历史应当是这样的:首先,历史一定是‘人能够记住的东西’;因此,它必须色彩鲜明,细节丰富,并且令人感到愉悦或是震撼。其次,历史写作和研究一定是对于当下的回应和参照,但是这种回应和参照是从容的。历史写作首先是让读者生活在历史里,其次才是让我们生活在当下。最后,我们应有的历史的一部分应当是不完整的,可能是有错误的。要我们严格遵守先前设定的标准,这些错误应当被看成是前进道路上的阶梯,而不是否定作品全部价值的依据。”

在发刊词中,编辑部认为,一种“当下感”的历史陈述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王朝兴亡更替被描述成一场现代的成功学竞赛;层出不穷的微博历史——这里面集中了现代人各种猎奇的喜好;最后,还有对于“历史”遗物的极端狂热:流落海外的圆明园、莫高窟里零散物件被高价买回国内,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这种把历史功利化的趋势从媒体进入了基础教育,冲击到大学和研究机构。正是在这样一种对历史的接受和研究的现状之下,《东方历史评论》肩负着一定的责任。

“希望《东方历史评论》能在学院与公众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好的历史研究、好的历史写作之间做一个平衡。”许知远说。

历史类图书从来都是图书市场上的热门类型。对于历史热,许知远说,“在我们的文化中,历史扮演着半宗教的角色,这是我们从司马迁以来的传统。其次,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被遮蔽的东西太多,这个时代变化又太快,不确定性太多。此外,大家也希望通过历史对未来做一个参考。”但许知远表示,《东方历史评论》与其他同类型图书杂志的最大区别可能就是其定位,“我们杂志做精英路线,不会考虑大众思想。所以会更纯粹,更强调思想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05:30 , Processed in 0.24621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