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10:0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基础教育领军人物李政涛教授
叩问教师职业价值的警醒之作
大夏书系·教师专业发展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

978-7-5675-2033-2
定价:35.00元
读者对象: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者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读本!
在作者看来,人的“一生为一大事而来”,而“我的命运在教育里面,教育就是我的命运”。本书共分六辑:教育的味道、在异域中思考、教师的宇宙、研究性变革实践、参悟改革、自我重生的历程。有的偏于“抽象的抒情”,有的指向“实践问题的解决”,通过不同文体和风格的文本,展现出不同的教育视角和声音。
作者呼吁不仅要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宇宙,更要重视教师自身宇宙的发现和重构;而对教师精神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阅读。
编辑推荐
凝聚李政涛教授多年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教育实践经验与体会、教育观察与反思心得,尤其是投身“新基础教育”、参与教育变革以来的深切感悟。
研读其间的精彩篇章,您定能体悟教育力这一主宰人世变迁的隐秘力量,更能从字里行间寻找到教师做教育之事的能量。
教育同行者的精神热度,是对千疮百孔的教育保持勇气和信心的动力源泉。


作者简介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著有《教育常识》《教育科学的世界》《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等。
   目   录
第一辑教育的味道
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 | 3
面向他人的教育,朝向自我的教育 | 5
没有灵魂的教育 | 8
倾听着的教育 | 12
可以呼吸的教育 | 21
教育的味道 | 24
孤寂中的教育 | 27
静默中的教育 | 29
疾病中的教育 | 32
什么是教育之美? | 35
教育呼唤“生命自觉” | 38
社会需要为教育做些什么? | 45
第二辑在异域中思考
徜徉在洪堡大学与世界教育之间 | 51
在德国发现儿童研究 | 55
用证据来研究儿童 | 57
发现程序与发现儿童 | 60
用跨文化的方式培育儿童 | 63
让儿童在仪式里的表演和模仿中学习 | 67
在教育自由与规范之间穿行 | 70
影像叙事与德国人的历史教育 | 73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 | 77
第三辑教师的宇宙
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 | 81
教师的“跨文化能力” | 84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 | 87
开发教师宇宙的无限空间 | 90
校长如何修炼价值领导力? | 93
校长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变革 | 101
校长需要思考的四个中层问题 | 108
第四辑研究性变革实践
为育人价值的挖掘和转化而教 | 115
从单元教学到单元类结构教学 | 119
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 | 125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 129
做有品质的校本研究 | 136
在研究中创造幸福的语文人生 | 139
做“在中国”的合作教育研究 | 143
第五辑参悟改革
旁观其外,还是置身其中? | 149
一个人和她的教育改革 | 152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我们同样需要耐心和从容 | 162
学校变革实践中的六种敏感 | 165
为学校变革寻找“机制之魂” | 170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应是文化变革 | 172
第六辑自我重生的历程
一段精神之旅:从漂泊到扎根 | 181
从相遇、知遇到道遇 | 208
等待灵魂的配偶 | 213
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 | 215
说出“我”心目中的教育常识 | 217
断裂与弥合中的自我重生 | 221
尚未被思想的,还在路上 | 227
后 记一生为一大事而来| 231
精彩书摘
什么是教育之美?
一旦我们把教育和美放置在一起,一句话便会跃然而出:
美是教育的名字。
这一“美名”不是由命名而来的,不是外在赋予的产物。美是教育内在的本性,从教育产生之日起,美就与教育如影相随,无所不在,如同教育世界中的空气和水。
当教师在灯光下伏案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眼神沉迷且坚定之时,美开始悄然滋生了。
当教师站立于讲台之上,用温暖、亲切、充满期待的目光,触摸那些稚嫩且纯真的眼睛,用自信和优美的体态、神情,用迥异的风格,或柔美或刚强,或朴拙或灵巧,或粗放或精雅,但无一例外地发出富有教育力量的声音,展现各种古往今来的真理、知识和人世间的道理的时候,美降临了。
当教师克服各种困难,用教育的智慧传递生命的能量,用果敢的行动呵护处于危险中的儿童,竭力促使那些花骨朵似的生命拔节般地生长,花朵般地绽放……在这一瞬间,美呼之欲出了。
当教师结束一天的教育历程,安坐于书桌边,静思默想今日的收获和失落,并用语言、文字和行动展开自我反思、自我重建……此时此刻,美随之涌现了……
美既是教育生活中的“日常”,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谁在课堂上,在教育生活中展现了美,创造了美,谁就进入了教育的极致。教育的极致就是美。
然而,到底什么是教育之美?在宇宙自然、社会人世间广为弥漫的美的世界中,教育美究竟独特在哪里?
教育美独特的根源在于教育的特性。只有对教育特性有了透彻的把握,才会直抵教育美的核心。在理解教育美的过程中,任何美学的经典概念和理论,任何已有的对美的认识,都无法替代对教育本身的探讨。为此,我们需要现象学的态度和方式:回到实事本身。从实事而不是概念和理论出发,教育美的“真容”才可能得以浮现。
教育美的实事就是“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特性。它是一种面向生命的实践,即“生命·实践”。
教育与生命须臾不可分离。教育始终是为了生命,教育之美由此而来,教育与生命最大的姻缘就是美,任何一方离开之日,就是教育美消逝之时。
教育中的生命与实践也有天然的联系。人类的实践样式多种多样,在政治实践、经济实践、伦理实践、艺术实践等之外,为什么还需要一个教育实践?就在于它不可或缺:这是一种致力于促进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实践。人类所有的实践都与生命有关,但只有教育实践是以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指向与目标的实践活动,它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所有的资源都转化为促进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力量。教育之美,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之美,更是“生命·实践”之美。
与教育和生命的关系一样,生命与实践的联系不是一个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关系,不能用美学界一度流行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分套用在教育之美上。《传习录》中曾有一段话:“先生(指明代王阳明——编者注)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在由美贯穿的教育、生命和实践的三重关系中,没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分,而是互相决定、互相倚重:实践必然与生命有关,教育活动中生命的实践方式就是促进成长和发展,这不仅适用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也适用于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的成长发展。教育之美永远在教育、生命和实践不分彼此的、内在融合的关系之中涌现。因此,美在教育实践,美在生命实践,美在生命成长。最重要的教育之美,就是生命成长之美。
教育美不是不可触摸的想象之美、玄妙之美和空幻之美,而是实践之美,是平实之美,如同炼钢工人的操作之美,厨师的烹饪之美,足球队员的运动之美一样,它一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具体而微到每一个日常的教育细节。
虽然,教育美无处不在,但它并不会自发产生,更不会自发转化为教育的力量,变成教育的内在基石,它需要教育者的自觉珍视、创生与呵护。
呵护教育美的首要责任者是教育者。要想激发、创生并呵护教育之美,教育者首先要成为美的教育者。而能否成为美的教育者,取决于教育者对待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护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转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对人的生命具有悲悯、仁慈和爱心的教育者。这种对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构成了教育美的温床。教育之美绝不止于操作和活动等外显之美,它始终与人性、与灵魂等与人之为人的内在品质有所关联。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成人之美”,成就人性之美。
呵护教育美的前提,在于教师要明白人性美的内涵和教育美的标杆或标准,能持守教育美的立场。教育即“生命·实践”,它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不是所有的教育都是好教育,并非所有的“生命·实践”都是好的实践,都能产生积极的结果。理想的教育之美认定:教育之美,是成长之美,美在真实、健康、主动地成长。无需教师的存在和教育的力量,人依然会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确立成长的标杆,营造适合成长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生命自觉”,让学生的生命自己活、自主成长。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只能自己去活,而不能被替代着活,人具有主动成长和发展,主动向善求善的潜能,这也是人性之美的源泉和根基。学生在主动去活的过程中将逐渐丰富自身的成长体验。教育之美得以激发、创生之后的最大价值是,增进教师和学生对教育艺术与成长之美的体验,而不是制造关于这些概念的语言定义。
呵护教育美的关键是践行。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用行为细节来创造和展现教育之美。美在行动,美在细节,这是对教育之美为实践之美的最好诠释。如此一来,教育美就不再只是书本中的美,黑板上的美,只供思想者玄想清谈的美,它最终要落到教育实践的土壤之中开花结果。美的曙光,因此而在教育世界中徐徐展现,美与教育成就了永不分离的“大事之姻缘”。
命中注定:教育,就是为这样的“大事之姻缘”而来的。
      购书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15:29 , Processed in 0.08387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