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穷尽毕生为教育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8:3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穷尽毕生为教育
                 --记我的外祖父
作者:岳梦斐
教育是一切之本,因为它能培养孩子,孩子是希望。
                    
                                                          --我的外祖父:张先宝
A文--历史纪实
爱心寄予教育
一、初为人师
   
时光荏苒,我的外祖父已度过了六十八个年头。
   
他曾在家中努力劳动,自食其力。
   
他曾在学校认真教书,兢兢业业。
   
他曾在村中带领村民重建小学,使其焕然一新。
   
他曾是五十所中小学的联合校长。
   
他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以后也永远都是……
   
他,就是我的外祖父,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老人。
   
如今我满怀崇敬,用纸笔记录下来的就是我外祖父的历史,我身边的历史。
   
1944年,我的外祖父降生在山东聊城莘县一个极普通的村庄里。那时他家在当地还算富裕,可以上学念书。当他在学堂中咿咿呀呀读书时,或许他并不知道今后以至今生都要从事的事业,这是他的注定,要和教育结下这不解之缘。
   
1956年,外祖父12岁,他和父母被新婚的哥哥嫂嫂从家中赶出,无处安身,只得到村中破庙里暂避风寒,靠自己的努力劳动,自食其力,养活父母。
   
1962年,外祖父18岁,他的父亲去世。他的母亲是大小姐出身,好吃懒做,贪图安逸。因此家里的担子,无论粗活细活都要自己一手承担,以致没钱读书,上到完小(初中)就退了学。外祖父是一个很热爱学习的人,退学让他饱尝了梦想破灭的痛苦,这对他后来的竭力办学、帮助贫寒学子的善举有很大影响。
   
但他没有放弃,作为村里少得可怜的上过学的青年,18岁的他轻而易举地当上了“孩子王”--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时他的工资是一个月8元钱,但当他谈到自己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仍然激动地热泪盈眶。他说:“当时啊,感觉心就要蹦出来了,没有什么比拿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更高兴的了。”8元钱的物质成果固然使外祖父振奋,但孩子们学到知识这一“精神成果”更让外祖父觉得欣慰。这段充实的教书过程使外祖父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他的快乐。从此,他的耕耘,他的努力,他的心灵,丝毫不留地全都奉献给了孩子们。
   
1965年,外祖父结婚。外祖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外祖父与外祖母一起干农活,并借钱盖起了自己的房子。
   
1966年,几乎将中华民族的血抽干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风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其中也包括外祖父所在的村庄。外祖父正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这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外祖父犹如“五四运动”的铁血青年一样,满腔热血地投入革命工作,捍卫他所在的“炮轰”派(林彪一派),凭借着自己的学历胆识和超强的组织能力,他很快当上了红卫兵的领袖,后来又成了全区十几个村的最高领袖,白天带领学生搞游行、批斗,晚上组织百姓开会、学习,甚至一天往返五个村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但他说:“党的政策百姓能理解,但哪派正义邪恶咱普通人怎么能搞明白啊,(当时著名口号:打倒刘少奇、保卫毛主席),只知道这是上层领导、中央的要求,必须得完成。”后来,林彪叛逃摔死的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外祖父百思不得其解: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伟大的林副主席怎么可能叛国呢?可是,中央派系斗争胜败百姓哪知?
   
就这样,外祖父的一腔热血抛洒在了错误的土地上,苦心工作几年取得的成果化为零,不但失去了头上所有的光环,而且进了学习班进行思想改造。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外祖父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浪费了10年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作为,回到最初的起点,最终决定要搞好自己的事业,开辟自己的天地,这份事业,就是教育。
二、情洒校园
   
他先从改建学校做起,首先先改建自己村的小学。那是一所破庙改装的学校,屋顶墙壁早已漏风,到了冬天苦不堪言。所以,他带领村民盖了三间大瓦房。
   
“可是钱从哪来呢?”我不禁发问。“钱是个大难题。”外祖父说,“当时都穷的叮当响,思想又不通,都觉得种地才是最好的出路。所以,我只能挨家挨户地跑,一个个地说,把道理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劝他们捐钱。”外祖父说到这儿时,一脸愁苦。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教化封闭固守的农民,戊戌变法没有做到,新文化运动没有做到,何其难也!但外祖父做到了,他成功筹集了足够的钱,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大部分积蓄,终于建起了密不透风的房子。
   
1980年,本村学校的改建工作完成,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乡亲们看了都啧啧赞叹不已。他们为当初的捐款决定而欣慰。我的外祖父,自然也在一片赞叹声中成为了校长。
   
外祖父并不拘泥于眼前的成就,他又开始将眼光对准了村外的学校。邻村有一个濒临关闭的三仓小学--已经非常破败,四周不靠村,周围全是农田,两排瓦房是教室,漏顶漏风,操场就是坟场,每年的清明、周年祭日,百姓还去那里烧纸、祭奠--面临着关闭的危险。安排任教老师是联校最头疼的事--不亚于今天最偏远山区的支教,基于外祖父本村成功治校的经验,联校安排外祖父去,他本来完全可以安心在本村的教育成果上顺利地继续奋斗,但外祖父却勇敢接受了另一个更大的挑战。
   
但有了上次成功的经验,外祖父再治理起来就容易得多。这次他发动更广泛的力量:联合了乡镇政府的力量,当然百姓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他募集到了足够的捐款,一遍遍的开会,建起了大院墙,将小学和初中连在了一起,翻盖了房顶,甚至安上了电灯!这是多么惊人的事情,以前用的都是汽灯,这是大张家乡第一所通电的小学!
   
新学校落成的当天晚上,村民联合送了一场电影,在当时当地这是唯一的全村男女老少开会、表达感激的最高方式,三仓村民至今记得外祖父朴实的演讲,即使不识字的农民都能随口说出:高兴好一会儿,挣钱好一阵,培养孩子好一辈!
   
过了四五年,三仓小学一跃成为了当地最好的软硬件兼备的乡镇中心学校。从求学生也不来此就读、面临关闭的坟场学校到争相报名、学生爆满的热门学校,这热闹场面使在困难面前从来不流泪的外祖父禁不住热泪盈眶!

上图:今日的大张家镇中心幼儿园

上图: 今日的大张家镇中心小学
新学校落成后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到了,全村人用当地最隆重的方式共度这难忘的节日。几张长桌,几把旧椅,几瓶好酒,几张色彩鲜艳的条幅,简陋的设备阻挡不住学生们如火的热情,初夏的暖阳映照着人们喜悦的脸庞。简单的院墙上张贴了各种标语,不大的校园里簇拥着各种人群,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旗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飘扬。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虚假的客套,有的只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老师们嘴角欣慰的曲线。稍显稚气的学生在几张长桌组成的主席台前认真演讲,排练过多次的孩子在舞台上或歌唱或跳舞或高声朗诵,感谢老师对他们的辛勤培养。

上图: 学生在演讲
   
终于,外祖父被孩子们簇拥着出场了,他的脖子上系着孩子们敬献的红领巾,时而和学生们一起唱歌跳舞,时而和旁边同样戴着红领巾的老师们喝茶谈笑。最后,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他在会上作了认真庄重的汇报。“当时村里很长时间没那么热闹了,大家都一块儿唱歌跳舞,好多人都来了,大家都玩儿的特别开心,我也觉得特别欣慰,毕竟我的努力没白费。”外祖父讲到这里,感慨万千。是啊,有什么比看着自己培养的孩子快乐成长更开心的呢?

上图:外祖父在作报告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当全乡的学校联合起来时,外祖父理所当然地被推选为联校长。1992年,外祖父所在的联校被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上图:外祖父在安排工作
说起外祖父自己的教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授课方面:他是小学语文老师,他所教学生的成绩始终是全乡第一名;在师资严重缺乏的小乡村,他又是全科教师。唯一例外是外祖父当时不教英语,因为学习英语就被认定为“里通外国”、“狗特务”。说起教学,就不得不提到外祖父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他是极严厉的,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他都不会容忍包庇;然而在课下,如果学生有问题,他一定会循循善诱,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外祖父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一般在课堂上,他会留出时间来自由讨论,这与当时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相比显然是更胜一筹的。他对学生极有爱心:我妈妈记得一年级学生太矮够不到黑板,外祖父让学生坐在他胳膊上写,一年级的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一天下来,家里人看到外祖父僵硬的胳膊都心疼不已,但外祖父却甩甩胳膊,脸上温和的微笑似乎在表示着自己内心的欣慰和幸福。
   
体育锻炼方面:外祖父很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定期举行简单的运动会。他印象很深刻的一次运动会,很想让学生统一着装,但贫寒的乡村很难实现,最后外祖父只能让所有男女孩穿一色短裤,头发剪得一样长,都光着小膀子、小胳膊、小脚丫。当这一具有特色的“统一校服”的运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会场时,很多老百姓不由地赞叹着这一道亮丽的风景。
   
课余生活:外祖父在操场搭了台子当舞台,闲暇课余带全校学生演节目,外祖父多才多艺,他时常自编自导自演各种角色,吹拉弹唱各种乐器,使得贫穷乡村孩子的生活多姿多彩。
   
劳动方面:当时有大队分给学校的自留地,他带领学生自力更生,课间在自留地干活。他带着学生们种棉花、玉米、蔬菜、烟叶等等,还带领高年级学生去集市叫卖,卖得了钱给全体学生当学费,小学五年学生不用交一分钱学费。秋收时在操场架一口大锅,煮上嫩玉米、毛豆,四五年级学生烧锅,低年级学生吃,师生同乐,至今想起来我妈妈仍有无数童年美好的回忆……;外祖父他们还在大坑里种上麻,丰收时号召学生来收割,放到大水坑里沤麻,到一定时间收出来“踩”、晾干到集市去卖;周末再带学生到生产队里干活,唱着船工号子,鼓励学生相互比赛……
   
这是忙碌繁重的工作,然而外祖父谈起时,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双眼闪烁,炯炯有神,穷、累、苦不算什么,只要有颗积极向上的心。

上图: 外祖父的荣誉证书
三、心系学子
   
外祖父不仅热心于学校的建设、教育、教学事业,他也对学生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当他还在建设本村的小学时,就注意到了一个女孩,她叫唐晓梅,冰雪聪明,但命运不公让她降临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家里又有弟弟,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她即将辍学。外祖父知道了这件事,开始一遍遍地往她家里跑,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无奈传承几千年的思想实在是根深蒂固,很难扭转。最后,女孩的父母接到外祖父的通知:让她回来上学,免除她的一切上学费用。她的父母这才答应。但只有外祖母知道,女孩几年的费用其实都是外祖父用自己的工资垫的,但外祖父不让往外说,那时他的工资只有每月19.5元。
   
受他资助至中学的唐晓梅,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时家里拿不出学费,想通过与农村男青年订婚的方式让男方出钱,外祖父听说后很伤心,一把交给女孩几千元学费(有些是借的,还有贷款的),直到大学毕业后,她父亲去世时才对她说出实情。如今,已经是初中教师、有了幸福的事业、家庭的女孩唐晓梅去还钱,外祖父坚持不收;女孩长跪不起,最后说她已失去父亲,外祖父胜似她生父,可否收她为干女儿,外祖父含泪答应了……
   
还有一次,外祖父去教育局开会,在门口看见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哭,仔细一问才知道男孩考上了师范中专学校,却没有钱交报到费,因为父亲已去世,哥哥不管。看着那男孩孤单无助的脸庞,外祖父的心又揪了起来,虽是陌生学生,但每一个孤苦的贫寒学子都是他的学生、子女,似乎都是他应该培养的树苗,他不能忍受学生的前途正逐渐枯萎黯淡。他二话不说,将自己兜里的100多元钱加上借的同事的50多元,一股脑儿给了那个男孩。而当时他的工资也只是一个月24.5元,半年的工资去帮助一个陌生男孩,这需何等胸襟!
   
素昧平生受助的男孩王白华顺利毕业并找到了合适的教师工作,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来还钱报恩,但外祖父执意不要。外祖父说:当初我帮你不是为了你日后还,若是此意你曲解我了,若是另外孩子我照样帮,我是想尽量助所有贫寒学子成才,你若知恩就帮助你的学生吧!果不其然,王白华老师教的学生中出了不少美术高材生。
   
似这种捐助决非一个,还有许多许多……
   
如今,外祖父培养的学子五湖四海都有,各行各业的都有,也有不少社会精英。他们都会在过年过节时看望自己的启蒙恩师。尤其是那些有才却命苦的寒窗学子,说着祝福,甚至能落下泪来,是的,那是感激的泪,也是幸福的泪。
   
这就是平凡的人,不图索取,不图回报,当初的善举只是因为看中了孩子的才气以及心底对学生、对教育的无私的爱。
   
这就是我的外祖父,他不是百万富翁,精神却胜于百万富翁,因为他有颗金子般的爱心!
  
B文--历史感悟
爱心铸就辉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的外祖父无愧于这个评价。
   
从幼时起,我就是在外祖父的耳濡目染中长大的。在童年的印象中,他一直是一个雷厉风行、敢想敢做的人,似乎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前进的道路。因此,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可敬又可畏的人。但我对他了解也只限于知道他是一个校长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量的增加,我明白,在农村如果能独挑起教育的大梁,教化封闭固守的农民摆脱面土朝天的命运,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要经历过多少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长久以来一种强烈的冲动使我不能平静,我一直想了解清楚,在外祖父日渐佝偻的背影中,到底有多少故事等着我去探知;在他风华正茂的年轻时代,又有多少艰苦的岁月和经历等着我去思考。
   
借此征文平台,我要把我的外祖父--一个平凡、善良而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胸襟和气魄写出来,激励我学习,也献给无数像我外祖父一样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教育工作者们……
   
首先,我回老家采访外祖父,问他详细的办学情况及想法,没想到外祖父对自己当年的成就提及的少之又少,只感到做了份内之事,为家乡、为他所爱的学子们尽心推动了一步。使贫困、闭塞的乡村多几个眼界开阔的人,使一代又一代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但当谈起当年改造学校的历程时,他的语气随着事态的发展时而低沉,时而兴奋。随后,外祖父手持相片一张张地给我讲述他把一个个残破不堪的学校旧貌换新颜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然后,我对妈妈进行了仔细询问,我的妈妈也是在外祖父的影响下长大的,并一直视外祖父为楷模。她补充了很多外祖父当年的轶事。最后,我又专门回老家见外祖父资助过的两个典型代表--唐晓梅和王白华,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从他们激动的话语和泪水中体现到对恩师苦难中相助的感激。
   
至此,我对外祖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明晓了他当年的经历,我对他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层。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爱心。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对教育事业,他都怀着一种至纯至真的爱心和热情,这种爱心--与现在不同,不掺杂一丝利己的成分。他极普通,但在我的心目中却极伟大。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历史的车轮中,他或许只是一根铆钉,但却是最坚守的铆钉,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永不放弃;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或许只是一滴水,但透过这滴水,我们可以看见整个天堂,看见他那颗赤诚火热的心。
   
外祖父一生经历的可鉴意义就在这里。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内心深处有对教育的热爱。三尺讲台是他的舞台,在上面他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学生们是他用心培养的树苗,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健硕的枝蔓上结下累累硕果。他的谆谆教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带给人的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执着精神。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之本。
   
外祖父的榜样作用也在这里。他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他别无所爱,只是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他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正是怀着对党、对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爱心,他从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一直到长出满头苍苍的白发,几十年如一日。他作为旧时代农村地区的普通农民,能够独挑大梁,一路上披荆斩棘,始终走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常言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育树容易育人难。他辛苦地做着祖国后花园的一名园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用一个迸射火花的身躯,燃烧着自己生命的红烛,做出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壮举。
   
每年的教师节、春节是外祖父家最热闹的节日,能摆好几桌酒席,他的学生--乡镇级、县级、省级、国家级工作人员都来看望,这是他最幸福、最骄傲的日子。不是学子的回报,而是看到自己亲手培养的人才对国家的贡献!对一个一生奉献教育的校长来说,夫复何求?还有什么比看到这桃李遍天下的硕果更开心呢?
   
这就是我的外祖父--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工作者。或许他文化水平并不高,他没有蔡元培的学术水平,没有张伯苓的渊博文化,但是,我能感觉到,如果他拥有适宜的天时、地利、人和,他会创建起另一所北京大学、另一所南开大学!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狭小的日本因注重教育而蒸蒸日上,就算是泱泱大国也会因疏忽教育而江河日下。教育是治国之本,在优先发展中处于战略地位,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源在于爱心。外祖父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为年轻的下一代在教育的航程中扬起了新的风帆,我们都以此为荣。无论多苦多难,始终把培养孩子放在首位,这才是外祖父的历史所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还是在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教育始终是我们第一要紧绷的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14:54 , Processed in 0.10918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