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7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夏光谷中小学优秀青年班主任高研班参阅资料:班主任成长规律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5:4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
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a/513397843cid00001


班主任,应如星辰,
远观,一盏引路的灯;
近看,一团燃烧的火。

班主任,应如百合,
绽开,一朵飘香的花;
凝聚,一枚含笑的果。

班主任的素质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已经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重点。在这种形势需求下,我们来探寻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了。他们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吗?他们因何而优秀?哪些东西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哪些规律是我们可以推广和借鉴的?……这些问题的澄清或解决,必将巨大推动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优秀班主任因“优秀”有多重含义,我们这里所说的优秀主要是从其专业能力的质效上确定的。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是伴随着他们个体职业生涯的社会化过程进行的。在与外界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技能,以满足自身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班主任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行为和心理特点。研究其成长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优秀班主任发展的共性特征,为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成长提供典型引领和理论支持。
(一)、优秀班主任的一般成长规律
1、成长过程呈现比较明显的阶段性。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决不是一辍而就的,其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一个发生、发展逐步完善的动态过程。从新任班主任、熟练班主任、胜任班主任,再到有经验的班主任、有一定专长的班主任,最后发展为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班主任,其各个阶段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和专业能力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逐步完成了对自身不同方面素质的塑造和突破,知识经验越来越丰富,认知结构越来越系统,教育机制越来越优化,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自我效能越来越强烈,各方面的素质缺陷也一一得到弥补或改善,其班主任职业素养越来越全面和完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效果越来越出色,因而能完成其职业形象的全面重塑和高峰升华。优秀班主任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适应、不断成熟中发展的,所以希望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成长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且跳过中间过程一步实现从新任到成熟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是教师教育管理人员还是我们班主任自己,都应当看到优秀班主任成长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充分认识扎实有序、稳步成长的重要意义。卢真金教授的教师成长规律图中,可以使我们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一般规律有更清楚地认识。
理论和实践的双轨发展、相互促进是任何一个教师,包括班主任教师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内在规律。只有当理论支撑下的实践和实践丰富下的理论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和谐相生程度,教师才能真正完成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成为令人仰慕的智慧型教师。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在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中,一具有典型性和深刻自我体验性的“关键事件”往往起着重要推动、催化和升华的作用,成为班主任改变教育教学行为和个体生存方式的一个个拐点。
2、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取决于其自主发展。
班主任的自主发展对其能否最终成长为优秀班主任起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自身素质水平与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之间的矛盾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原始动因,而班主任主体的自主发展实践活动是其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班主任在内在发展需求的驱动下能动地对外在条件或影响作出认识和选择,是围绕着自己的发展目标主动采取的行动,最终也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直接的和现实存在的力量。
优秀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核心是其本身的自主性,说得再明白些,就是班主任在自主发展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因而我们会发现,优秀班主任都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确的发展目标、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等优秀行为习惯。我曾看到国内一项关于‘优秀班主任之所以成为优秀’的原因调查,在众多的原因中,位列最前面的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育,渴望成为好教师”、“能虚心学习,不断提高”等主观因素。可见,正是凭着对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向往和对卓越工作的追求,他们才能够不断进行专业发展,不断地超越自我的固有状态,最终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3、理性实践为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这里的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所有客观行为,特别是指带有明显目标和任务的专门学习、课题研究等。我们分析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特别注重刻苦读书学习、进行教育反思或执着地参与课题研究。他们和一般班主任的明显区别在于其工作过程有鲜明的研究性和方向性,他们总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投入教育教学实践。
许多优秀班主任善于根据文化、自然等资源优势和本班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性班级活动,走科研校本化之路。这种实践,不是随意的、短时的、无序的,而是有目标导向性、计划性、高质量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对班主任成长的速度和程度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它可以丰富和深化教育管理内容,开阔教师视野;可以锻炼和提高教师的理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班级管理和创新的科学性;还可以促使我们主动地吸收他人的先进研究成果,优化教育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方法与措施。前几年就有专家指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前面我们讲过,班主任教育进行科研有着天然优势,所以今天,我们还要倡导:让班主任成为优秀的研究者,让班主任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
可以说,学习、科研、反思、合作、服务等,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关键词,构成了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主要特色。
(二)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必经途径。
主动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个体具有主动应答、选择、发现、思考、策划、行动和反思等需要和可能,具有关注和要求自己主动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人的主动性的最高水平是能动、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实践证明,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和最有效的途径。班主任的自主提高和发展也必然经历这个过程。班主任自主发展,即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学习、反思、实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措施,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过程。它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责任感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综观许多班主任的教育实践,我们把他们的自主发展历程概括为自我觉悟----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这三个发展阶段正是班主任从对现实与自身的内省开始审视自我、树立发展意识、寻求发展方法,到自我努力,付出行动,实践规划,逐步实现自我素质提高、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形象写真,它们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班主任素质提高、专业化发展的真实过程。
1、积极抓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班华教授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有三方面的专业素质,也就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第一是班主任的专业道德,第二个是班主任的专业知识,第三个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这三方面的知识在一般的师范教育中很少涉及,而且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新理念的急需建构,教育对班主任素养和班级管理等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班主任专业知识,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习是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夯实了理论功底,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增添后劲。学习的内容不能仅随爱好,快餐式的知识和学习意义不大,要注意“取法乎上”,努力学经典。阅读经典著作,不断丰富教育智慧。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才有灵气。教师有了丰富的人文情怀才能具有博大深厚的爱心。“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东北有口温泉,泡在里面,哪儿有病痛就会感觉到。读书就像这温泉,通过读书,感知自己的不足,如同生物机体缺乏某种元素,如“补钙”“补锌”一样,自己缺什么就多读什么方面的书,加强“营养”。要特别注意强化对班主任专业化知识三“基石”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的钻研。学习非一日之功,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集腋成裘,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班主任素养。学习中,我们不能自我满足,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博览群书方成大家。读书之于教师,应该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成为教育智慧的源泉和生命的亮点。
2、自觉做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贵在学习、重在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在自学中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反思的形式主要是写作和沙龙对话、讨论交流等。窦桂梅老师说,写作是教师心灵的呼吸。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教育故事、实验心得、案例分析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形式。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的读书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通过写作,和大师、伟人、同事对话,以输理和丰富自己的思想及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灵感与智慧;通过写作,“逼迫”自己不断学习、思考、完善,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3、敢于搞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一些专家预言,如果说20世纪的教育是靠行政引领的话,那么21世纪的教育则要靠科研来牵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被当作教育理论的旁观者和消费者,认为研究只有那些专家学者才能做。这种认识禁锢了我们的头脑,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是非常有害的。实际上,班主任做课题研究,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优势,研究是班主任有意识地将自己学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做研究对完善和整合班主任的知识素养、提高专业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做研究的过程,就是班主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认识,也不断学习反思和形成专业特色的真实过程。一个教师也只有在研究中,才能逐步实现向学者型、专家型、智慧型教师的转变。
4、勇于寻支持,在引领中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必需外界的支持,班主任的成长也必然如此;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专家等等,都是班主任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的重要因素。一个发展较快的班主任也必然是一个能较好地整合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关系,并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的教师。我们在工作中要主动获取领导的理解和建议,为自己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积极参与相关专业团体的培训研讨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向别人学习和借鉴,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用研究作纽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导师团”、“智囊团”,从而获得更有力的支持,拓展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快地发展。
(三)班主任成长过程中,相关行为因素的关系。
在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他们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关系。我们只有很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够使自身素质、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和完善。
1、状态大于方法。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提到问题,往往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学习方法。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似乎一切名师、专家的成长也都是找到了什么有效的成长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径和规律,但是众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成长,其实是一种状态。
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同样大学毕业的学生到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环境后,不几年,有些人就硕果累累、功成名就,而有的人依然还很不适应。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环境有影响,但是关键因素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各自拥有的发展心态。我们常说的机遇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平庸者经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领导偏见,埋怨同事自私,而很少想想自己。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如果你有强烈的自我进取、自我发展的成长状态,你就会主动把环境的压力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纳,不断地积聚能力,不断地增值。到一定时候,你就会水到渠成地发出光芒。本立而道生,这时的你,即使不想成功都很难。
[案例]                     73岁学日语
有这样一个真实而令人深思的故事:前几年,上海一位70岁的老人,他聪明的儿子从日本留学回国,带回了一个漂亮的日本媳妇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老人非常高兴,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使他大伤脑筋,什么问题?儿子一家人总喜欢叽里呱啦说日语,老人听不懂,很难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听说有一个日语培训班后,老人赶紧去报名。负责报名的姑娘乐了,说:“老大爷,学好日语至少要用三年,而您现在都70岁了,这把年纪,还学啥?”谁知老人听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姑娘,学多了我记不住,但一天一句行吧。难道我一天什么也不学,三年以后就不是73岁了吗?”成长的心态并不随年龄变老而消失,许多人大器晚成,就是得益于有这种正确的人生心态。孔子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圣人特别推崇的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发展生成状态。(摘自郑立平《激情问梦》,青岛出版社)
2、反思大于苦干。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其实,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但我们还要注意:经验是成长的财富,但是成才决不是经验的简单相加;反思是成长的途径,但是一味的反思决不会达到成功。
所谓苦干,就是耐心地干,尽力地干。苦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苦干经常会带有盲目性。我们常说的只顾埋头走路,而忘记了抬头看天就是这种情况。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必由之路。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是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外或比高的境界了。现在许多教师丧失激情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忘记了思考,他们只会被动地应付,机械地重复,一点也品尝不到教育者思考的乐趣。
3、研究大于经验。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人成长的财富。但是,如果只固守过去的经验,不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思想就会僵化、麻木,被时代淘汰出局。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意味着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逐步实现由经验型研究型的转变。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是一个教书匠,素质和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4、合作大于独行。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没有老教师的引领,我们经常失去方向;没有青年同伴的帮助,我们往往会多费很多时间和气力,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永远小于团体的群力。一个和谐合作的优良环境,促成了一个合作共进的优秀团体,在团体力量的推动和影响下,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名师。这是许多名校成功的法宝。
5、关键大于整体。任何事情都有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上关键是要抓好课堂,在素质提高上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能力发展上关键是要多读书,积极参与教科研。要善于捕捉发展机会,抓住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或是某一个科研课题,做好做精,自我加压,促使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快速成长。
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都有关键的时段,关键的人物,关键的事件。关键的地方,一般也是产生机遇,获得成功的地方。努力抓住关键的一点、一次、一项或一个方面,很可能你就抓住了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每一个青年教师须牢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寻求突破。
6、实践大于思想。所谓思想,就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通俗地说,即“脑子中有想法”。教育工作的灵魂就在于思想,教师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拥有独立的思想;思想是照亮我们教育航程的灯塔,有思想的教师追求教育的本真,生命放射着圣洁和智慧的光华。我们可以这样说,知识奠定教师教学行为的底气,思想却能给教师的教育行为带来灵气;只有既有底气又有灵气的教师,才可能在课堂上显示出沛然大气,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智慧和机智。现在,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旋律,赋予了教育更高的目标和更新的任务;这就更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先进的思想来奠基;没有思想的教师,只能人云亦云,做重复书本知识的机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的幸福。
思想的花很美,行动之果更甜。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思想是行动前的思考和规划 ,行动就是“实践”,是思想的尝试、检验、创新和升华的外显过程。思想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完善;思想再美好,如果没有去行动,也只能是空想、幻想,永远都不会成功。作为教师,承担着孕育和引领人精神发展的使命,思想绝对不可以贫穷,但行动更不能缺少,“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卖豆腐”,只有思想而不去付出行动的人,永远都只能沉浸在梦里。其实,许多看似困难重重的事情,往往是我们敢于去做了,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复杂;实际上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就好象是一层朦胧的“窗纸”,奥秘一捅就开,关键是我们没有想到去做或没敢去做。成长不可能一辍而就,必然伴随着尝试、困难、挫折和失败;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思想,没有行动,可怕的是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无法行动。做,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做,什么都不会有。
每一个青年教师初上教坛,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也都曾不甘平庸,要在教学上有所作为,要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但是,很多人却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渐倦怠,思想变得消极和麻木,行动变得迟缓和敷衍;而那些名师从不这样,他们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始终处于“行动”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坚守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真爱,始终如一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迈进。所以说,名师的成功之路,大都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坚守自己梦想的长期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5:43:34 | 只看该作者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
  
  文/郑立平
  
  班主任的素质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已经纳入各类学校的工作重点。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来探寻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班主任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吗?他们因何而优秀?哪些东西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哪些规律是我们可以推广和借鉴的?……这些问题的澄清或解决,必将推动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优秀”一词有多重含义,我们这里所说优秀班主任的“优秀”主要是从其专业能力确定的。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伴随着他们个体职业生涯的社会化过程进行。在与外界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技能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班主任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行为和心理特点。研究其成长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优秀班主任发展的共性特征,为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成长提供典型引领和理论支持。
  
  (一)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
  
  1.成长过程呈现比较明显的阶段性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一个发生、发展、逐步完善的动态过程。从新任班主任、熟练班主任,再到有经验的班主任、有一定专长的班主任,最后发展为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班主任,其各个阶段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和专业能力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逐步完成了对自身素质的塑造和突破,知识经验越来越丰富,认知结构越来越系统,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自我效能越来越强烈,各方面的素质缺陷也一一得到弥补或改善,其班主任职业素养越来越全面和完善,教育教学和
[url=http://www.banzhuren.cn/banjiguanli/]班级管理[/url]效果越来越出色,因而能完成其职业形象的全面塑造和高峰升华。优秀班主任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适应、不断成熟中发展的,所以希望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成长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跳过中间过程一步实现从新任到成熟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是教育管理人员还是我们班主任自己,都应当看到优秀班主任成长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充分认识扎实有序、稳步成长的重要意义。卢真金教授的教师成长规律图可以使我们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一般规律有更清楚的认识。
  
  理论和实践的双轨发展、相互促进是任何一个教师,包括班主任教师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只有当理论支撑下的实践和实践丰富下的理论达到较高的和谐相生程度,教师才能真正完成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成为令人仰慕的智慧型教师。
  
  2.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取决于其自主发展
  
  班主任的自主发展对其能否最终成长为优秀班主任起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自身素质水平与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之间的矛盾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原始动因,班主任主体的自主发展实践活动是其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班主任在内在发展需求的驱动下能动地对外在条件或影响作出认知和选择,是围绕着自己的发展目标主动采取的行动,最终也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直接和现实的力量。
  
  优秀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核心是其自身的自主性,是班主任在自主发展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我们会发现,优秀班主任都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明确的发展目标、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等优秀行为习惯。国内一项关于“优秀班主任之所以成为优秀”的原因调查,在众多的原因中,位列最前面的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育,渴望成为好教师”、“能虚心学习,不断提高”等主观因素。可见,正是凭着对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向往和超越平凡的追求,他们才能够不断进取,不断地超越自我的固有状态,最终做出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成就自己的梦想。
  
  3.理性实践为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这里的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所有客观行为,特别是指带有明显目标和任务的专业学习、课题研究等。我们分析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特别注重刻苦读书学习、进行教育反思或执着地参与课题研究。他们和一般班主任的明显区别在于其工作过程有鲜明的研究性和方向性,他们总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投入教育教学实践。
  
  [案例]教育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徐铎厚,山东沂南县第三中学副校长。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学生随口说的一句话,教师工作汇报中无意的一段,到他这里都可以转化成研究课题;他是一个善于“小题大做”的人,一次活动能引发出内涵丰富的系列研究活动,从而构建起本校独有的“学生创新性活动”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的桥梁和纽带。而他自己,也逐渐成为一个“把教育过程当作研究过程”的实践者。
  
  (摘自《人民教育》2007年第3~4期)
  
  许多优秀班主任善于根据文化、自然等资源优势和本班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性班级活动,走科研校本化之路。这种实践,不是随意的、短时的、无序的,而是有目标导向性、计划性、高质量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对班主任成长的速度和程度有着极大的促进。它可以丰富和深化教育管理内容,开阔教师视野;可以锻炼和提高教师的理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班级管理和创新的科学性;还可以促使教师主动地吸收他人的先进研究成果,优化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方法与措施。前几年就有专家指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前面我们讲过,班主任进行教育科研有着天然优势,所以今天,我们还要倡导:让班主任成为优秀的研究者,让班主任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
  
  可以说,学习、科研、反思、合作、服务等,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关键词,构成了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主要特色。
  
  [案例]北京市优秀班主任职业成长个案调研
  
  1.在书香中成长。阅读是吸纳、是积累、是根基、是底气,博览群书方成大家。张万祥先生语云:每个班主任心中要装有100个故事,100句格言,逢境育人,逢情开导。因此,没有广泛阅读,脑袋空空,语言艰涩,工作起来必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2.在网络中成长。这是一个网络的世纪,轻敲键盘,自己的思想即刻输出;下载保存,别人的才智立马收藏。教育在线,精英云集,网络拜师,把握良机。班主任论坛,将以强大的名家阵容,助你成就
德育的不凡业绩,“每天在线一小时,育人真的好轻松”。
  
  3.在案例中成长。撰写教育案例是班主任走向成熟与睿智的捷径。在写中你重现情景,在写中你苦思良策,在写中你提升自我。朱永新教授讲过:每天坚持写千字文的教育随笔,不出三年,必有大成。
  
  4.在反思中成长。一个案例是一个点,在点上反思;积点成线,在线上反思;连线成面,在面上反思。班级建设的过程是动态的,班主任的为政之方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吴国珍:《北京教育》,2006年4月6日)
  
  (二)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必经途径
  
  主动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个体具有主动应答、选择、发现、思考、策划、行动和反思等需要和可能,具有关注和要求自己主动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人的主动性的最高水平是能动、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实践证明,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和最有效的途径。班主任的自主提高和发展也必然经历这个过程。班主任自主发展,即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学习、反思、实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措施,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过程。它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责任感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综观许多班主任的教育实践,我们把他们的自主发展历程概括为自我觉悟——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这三个发展阶段正是班主任从对现实与自身的内省开始审视自我、树立发展意识、寻求发展方法,到自我努力,付出行动,实践规划,逐步实现自我素质提高和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形象写真,它们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班主任素质提高、专业化发展的真实过程。
  
  1.积极抓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班华教授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有三方面的专业素质,第一是班主任的专业道德,第二是班主任的专业知识,第三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这三方面的知识在一般的师范教育中很少涉及,而且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育对班主任素养和班级管理等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班主任专业知识,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习是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夯实了理论功底,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增添后劲。学习的内容不能仅随爱好,快餐式的知识和学习意义不大,要注意“取法乎上”,努力学经典,还要注意强化对班主任专业化知识三“基石”,即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的钻研。学习非一日之功,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集腋成裘,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班主任素养。学习中,我们不能自我满足,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自觉做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贵在学习,重在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案例]自觉反思生智慧
  
  班主任就是“首席学生”,要想当好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向优秀的老教师学习实践经验。学习型班主任如同一面旗帜,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一起去攻克学习难关,打造出学习型的班集体。学以致用,学来的东西要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动,反思是必由之路。无论是对什么问题的思考,或是遇到什么新鲜的说法,总是想想“这在教育教学中怎么体现?这在日常教学中能不能做到?这对实际教育教学有没有效果?”让自己成为一名不断反思超越经验的智慧型班主任。
  
  (摘自《中国教育报》,作者系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全斌)
  
  班主任在自学中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反思的形式主要是写作和沙龙对话、讨论交流等。窦桂梅老师说,写作是教师心灵的呼吸。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教育故事、实验心得、案例分析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形式。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的读书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通过写作,和大师、伟人、同事对话,以梳理和丰富自己的思想及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灵感与智慧;通过写作,“逼迫”自己不断学习、思考、完善,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应该成为班主任的孜孜追求。
  
  3.敢于搞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被当作教育理论的旁观者和消费者,认为“研究”只有那些专家学者才能做。这种认识禁锢了我们的头脑,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是非常有害的。实际上,班主任做课题研究,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优势,研究是班主任有意识地将自己学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做研究对完善和整合班主任的知识素养、提高专业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因工作的性质关系,班主任的研究之路必然是在“游泳中学游泳”,一定会非常艰辛。但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信心,要灵活地挤时间、找时间;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要敢于突破常规,尝试创新;还要耐得住寂寞,不急功近利,真正把课题研究做深刻、做规范。做研究的过程,就是班主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认识,也不断学习反思和形成专业特色的真实过程。
  
  在搞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主动参与相关团体的培训研讨活动,虚心向别人学习和借鉴,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用研究作纽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导师团”、“智囊团”,获得更有力的支持,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三)班主任成长过程中相关行为因素的关系
  
  在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期间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只有很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够使自身素质、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和完善。
  
  1.状态大于方法。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提到问题,往往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学习方法。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似乎一切名师、专家的成长也都是找到了有效的成长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径和规律可循,但是众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成长,取决于自我精神状态。
  
  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同样大学毕业的学生到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环境后,不几年,有些人就硕果累累、功成名就,而有的人依然还很不适应。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环境有影响,但是关键因素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各自拥有的发展心态。我们常说的“机遇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如果你有强烈的自我进取、自我发展的需求,你就会主动把环境的压力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纳,不断地积聚能力,不断地增值。到一定时候,你就会水到渠成地发出光芒。“本立而道生”,这时的你,即使不想成功都很难。
  
  2.反思大于苦干。“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其实,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但我们还要注意:经验是成长的财富,但是成才绝不是经验的简单相加;反思是成长的途径,但是一味反思决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苦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苦干经常带有盲目性。我们常说的“只顾埋头走路,不顾抬头看天”就是这种情况。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必由之路。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是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现在许多教师丧失激情的重要原因,正是他们只去被动地应付,机械地重复,失去了思考的乐趣。
  
  3.研究大于经验。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人成长的财富。但是,如果只固守过去的经验,不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思想就会僵化、麻木,被时代淘汰出局。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应该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是一个“教书匠”,素质和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4.合作大于独行。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没有老教师的引领,我们经常失去方向;没有青年同伴的帮助,我们往往会多费很多时间和气力,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永远小于团体的群力。一个和谐合作的优良环境,促成了一个合作共进的优秀团体,在团体力量的推动和影响下,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名师。这是许多名校成功的法宝。
  
  5.关键大于整体。任何事情都有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上关键是要抓好课堂,在素质提高上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能力发展上关键是要多读书,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要善于捕捉发展机会,抓住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或是某一个科研课题,做好做精,自我加压,促使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快速成长。
  
  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都有关键的时段,关键的人物,关键的事件。关键的地方,一般也是产生机遇,获得成功的地方。努力抓住关键的一点,很可能你就抓住了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每一个青年教师须牢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寻求突破。
  
  6.行动大于思想。思想的花很美,行动之果更甜。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思想是行动前的思考和规划,行动就是“实践”,是思想的尝试、检验、创新和升华的外显过程。思想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完善;思想再美好,如果没有去行动,也只能是空想、幻想,永远都不会成功。作为教师,传承着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思想绝对不可以贫乏,但行动更不能缺少,“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卖豆腐”,只有思想而不去付诸行动的人,永远都只能沉浸在梦里。其实,许多看似困难重重的事情,我们敢于去做,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复杂;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就好像是一层“窗户纸”,奥秘一捅就开,关键是我们没有想到去做或没敢去做。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伴随着尝试、困难、挫折和失败;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思想,没有行动,可怕的是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无法行动。做,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做,什么都不会有。每一个青年教师初上教坛,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也都曾不甘平庸,要在教学上有所作为,要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但是,很多人却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渐倦怠,思想变得消极和麻木,行动变得迟缓和敷衍;而那些名师从不这样,他们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始终处于“行动”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坚守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真爱,始终如一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迈进。所以说,名师的成功之路,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坚守自己梦想的长期征程。
  
  思想与行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多数时候,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往往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教师自身的“思想者”特征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态过程性特点,使得教师的成长更多地依靠“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展开具体实践活动,更多地表现为“做”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实际行动。比如,当你从观摩课或报告中深受启发,想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如果“思想”占主导,停留在对名师、专家的感叹、羡慕或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抱怨中,这样的思想碰撞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处在意识层面的“思想火花”,思想一放松,就会熄灭,又归于“无所谓”的平庸状态;但如果“行动”占主导,你必定会开始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研究教学案例,观看教学实录,深入同事课堂,尝试新的构思……在这些扎实的学习行动中,“思想”也必会跟着“行动”逐步发展、成熟和升华,从而使自己逐渐变得优秀。比如,读着别人在报刊上的精彩故事,你也想写教育日记。既然想,那么就要开始写,不管写多写少,你必须先使自己坐下来进入写的状态,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有效地促进专业化发展。
  
  很多人总抱怨自己没有机遇,其实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事实往往是自己不去寻找机遇,自己不去创造机遇;即使有了机遇,自己也不去立即行动抓住机遇。什么是行动?对青年教师而言,行动就是学习,就是读书,就是反思,就是写作,就是尝试课堂改革,就是进行课题实验,就是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缺点,就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让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把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记在心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做一个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成长者!脚踩大地,仰望星空,带着理想上路,深入课堂向名师看齐,捧着书本向名师走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5:46:13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教师的成长规律

       教师的成长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根据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成长情况,我们可对教师生涯做如下设计。

    1.参加工作1年,是适应阶段。这阶段拜师学习,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这个阶段是教师生涯的第一站,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

    2.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主要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等一般基本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基本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过硬的基本功,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

    3.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这—阶段的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自身经验体系。可说在三尺讲台上“站好脚”。

    4.在第5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这是教师在教学业绩上提高不明显,出现心理学上的平台状态”或“高原现象”,许多教师满足于自己的那点经验和技能,就此裹足不前。而那些有远大抱负的教师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扎入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蓄势待发。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上下求索”。

    5.第8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少数越过“高原期”的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此阶段的教师熟知如何激活兴奋点、顺利通过分歧点,维护和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教师因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学科指导能力,业绩突出,被评为省、市的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

    6.第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阶段。在成名教师当中,有些教师不满足于在学科教学方面已有的建树,继续走教科研之路,并把研究的触角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上,在做好“经师”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人师”,形成自成一体的教学流派。同时,在对教育有深厚的积淀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上不断创新,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最终成为教育“名家”。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

创造性教师的发展过程

    我们把具有创造才能和创造倾向,能创造性地劳动的教师称谓为创造性教师。当代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着重强调:“教师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现在就从教师创造这个角度分析教师成长的过程及中小学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内部跨度。

    创造性教师的前提:合格教师。合格教师应在多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如具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必要的教育知识、良好的师德修养、掌握了教育的基本方法技能、对所教的年龄层次学生身心有足够的了解。有的人在所任教的学科领域有好多该懂而不懂、该会而不会的东西,或者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性格冷酷、怪异,那就根本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

    创造性教师的初级层次:教育教学能手。称之为教育教学能手的教师能从一般教师察觉不到的事情中发现问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地组织教育内容与过程,灵活地采用多种新的方式方法,而这样做时,总是把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自己与学生的特点作整体的考虑。学生从老师这里感受到一种新鲜的空气和新颖的做法,老师向他们提出了新奇的要求,他们不仅掌握了特定的知识技能,也掌握了新的有效的(有时是有趣的)学法。

    创造性教师的高级层次: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我们这里所说的专家型教师,着重是指在一定的学科领域或其他相对专门的教育领域有较长时间、较深入的研究探索,作出有份量的创造成果的教师。如果说专家型教师的突出优秀之处是教育教学思路开阔,富有创见,教学等专门技术高的话,学者型教师的突出优秀之处就是文化、科学素养高、理论水平高,在知识广博和精深方面及创造性认识的阐发方面接近于专业(专门)的研究人员。学者型教师研究旨趣可能着重在教育科学及教育艺术方面,也可能着重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专门领域。

    创造性教师的最高层次:教育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是极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教师,达到了教师职业成就的顶峰。与上述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相区别的是,教育家型教师不仅模索出一套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体系,而且,他们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践行的模式体系克服现存教育的重大缺陷:对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教育难题发表了富有创见的观点。他们的创造成果及影响力一般都跨越了任教的学科和专门领域,成为对时代挑战教育的有力回应,社会和教育界同行承认和敬重教育家型教师,不仅因为他们“立德”、“立功”,也因为他们“立言”,其著述不是其个人教育教学经验泛泛而谈,而是具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深度和创造意义。
  
教师职业成熟的标准

    衡量教师职业成熟的标准因依据不同而不同,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制定教师职业成熟的标准。

    从教师心理素质角度看,主要表现为职业感与职责感。教师必须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信息组织、转换和传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实现目标后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它是推动教师走向成熟的动力。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精神,能够独立地和主动地开展多项复杂工作,能够灵活地处理事情。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教师应有耐受力及调节力。教师应具有清晰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能力。同时,具有接受自我以及运筹、调控自我的能力。

    从教育要素间的关系来判明,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友善和互助气氛,为学生提供民主参与的机会,避免使用讥讽的语言。教师应了解同事的成就,并表示赞赏,避免同事间的是是非非。教师要支持校长和中层领导人的决策,能与行政者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处理教师与专业关系上,教师要自愿归属与专业组织,热爱自己的职业。

    从教师类型的划分来看,服从型教师缺乏主动意识,不能适应或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自尊型教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基本适应或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事业型教师有奉献精神,较强的业务能力,能适应胜任教师工作。其中,事业型教师的职业成熟度最高。

    从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教师应具有献身教育的思想,清晰的自我意识,丰富的活动方式,长远的时间观念等。

    衡量教师职业成熟的主要标准是:思想成熟、知能成熟、身心成熟。(1)当代教师的思想成熟应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表现为教师要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科技伦理观念和全球意识,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具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具有国家民族意识和国际化的理念,具有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与吸纳外国先进经验的意识与能力,树立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2)当代教师应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首先,要有直接应用于教育过程的应用知识,如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等。其次,要有对教师的施教方向起指导规范作用的指导性知识,如教育法规、教育科研知识等。再次,要有对教师吸纳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起加工作用的方法论知识,如哲学、逻辑学、数学、新老“三论”等。此外,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主要有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等。(3)教师身心发展成熟应以心理成熟为标志。教师的心理成熟主要表现为正确的自我意识。教师不仅要清晰准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的教师专业身份,而且要正确自我评价,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还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成熟的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自主的精神,能独立、主动地开展复杂教育工作,灵活地变通处理事情。教师要有成就感。成熟的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寻求“高峰体验”。最后,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的抗教育焦虑的能力,能否忍受一定强度的压力是教师心理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教师专业成熟的阶段表现
  
    教师的素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现代人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一个良好的教师应该掌握:所教的教材、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介的使用、教育基础课程、在课堂里指导教学的相互作用方式、学生评价、班级管理技能、指导与咨询、学校行政的职能、为改进教学进行的教育科研等,及另外三个重要的个性品质:合适的个性、良好的品质和强烈的成就动机。以上教师素质是静态的理想目标,而现实学校教育的复杂性、教育情境的多变性要求教师从动态的环境中把握自身教师角色所应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便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与成熟的问题。

    总体而言,教师在其职业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最佳创造阶段。其中角色适应阶段指青年教师从师范学校毕业分至教育岗位到熟悉教育教学常规,完成角色的转换,一般认为需要三年时间。一位新教师从不成熟到成熟所经历的阶段中,总是要或多或少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凡克指出,新人行的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多是“角色社会化”问题。他认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第一年可分为两个阶段:(1)入门期:出现的问题多是微观的问题,如学习材料的内容、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控制、与个别学生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参与问题。(2)成长期:出现的问题多是与同事、管理人员和家长的交往上。因此,他建议教师应努力接受自身的专业角色。加拿大学者则把教师职业成熟水平分为五个阶段:角色确认、角色适应、角色成熟、职业发展“高原”、发挥骨干作用。

    其实,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没有最后的专业成熟阶段,只有相对的专业成熟的表现。这种教师专业成熟度可以从几个维度上判明高低。第一,从师生关系上:在课堂上创造友善和互助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民主参与的机会;避免使用讥讽的语言;避免当众为难学生。第二,从教师间的关系上:避免责备以前的教师未能为学生做好准备;了解同事的成就,并表示赞赏;避免同事间的是是非非;避免在学生面前说同事的毛病;对其他学科领域同事的工作抱着尊敬而非鄙视的态度。第三,从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上:能支持校长和中层领导人的决策;当心中有不满时,能与行政者商量解决办法。第四,从教师与专业的关系上:自愿地归属于专业组织(教研组);在专业发展上,希望处于不停息的状态,自觉追求进一步提高;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为之奉献时间和才能。因此,教师应尽快适应岗位、胜任工作、促进专业成熟。

    影响教师专业成熟的因素是复合的和多样的,既有来自教师的个人品质及表现,也有来自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习类型;既有教学过程之内的情境因素,也有教学过程之外的情境因素。这些因素通过直接、间接地影响教师专业的成熟。外在教学情境主要指教学设施、课程编排、人事关系、管理制度等。内在的教学情境主要指学习情境,特指班级特性,如现实的学习气氛、班的大小、学生素质差距、学生成份等。影响教师专业成熟的多重因素中,学校的外在教学情境因素的作用十分突出。当今中小学教育中,学校管理者经常忽视或误解外在情境因素,在实践中仅采用公开课、检验课、优质课等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成熟,并不从根本上改进学校人际关系和学校管理制度,导致教师专业成熟度依然较低,不利于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效能的正常发挥。
  
教师专业发展中产生“危机”的原因

    归纳一些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可发现:从发展总趋势来看,教师是能够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专业成长的,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很多教师会遭遇挫折、停滞不前,需要多方的帮助。一些专家的研究表明,多数教师要经历一个自我怀疑、放弃幻想和重新评价时期。我们姑且将这种“职业挫折阶段”“重新估价期”“危机期”“厌倦期”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危机阶段”。产生“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1.“被动发展式”的专业成长模式。在传统的教师在职教育中,教师是被动发展的。这种教师教育的基本假设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等方面是需要提升的,是受教导的对象。学习的方式通常有参加短期教师进修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参加研讨会、听专家的专题演讲、进行教学录像观摩等等。在这些专业发展活动中,专家只管介绍自己的理论,缺乏和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教师日后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教师对这些专业发展活动失去兴趣与信任,感到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从而陷入专业发展的“危机”。

    2.教师专业角色的孤立。许多研究认为,教学是一门相当孤寂的行业,教学工作所能得到的专业支持十分贫乏。教学和其他专门行业不同,教学人员不曾形成某些共识,或是根据知识经验形成一致的统一文化。这使教师们普遍采取一种退缩保守的、自我防卫性的策略,教师受到现实情境条件的限制较多,教师们会尽量避免创新和突破以及争议较多的问题。在教学中日益因循守旧的教师,往往自己的学习能力亦日益衰减。另一方面,教师角色的孤立还体现在社会、家长、专家学者、教师管理者等等不断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间、提高教学品质与绩效、尊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不断反省和革新。而很少有人关注教师的生存环境、教师渴盼的了解和支持、需要的种种帮助等。

    3.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缺失。中小学教师长久以来被视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受制于许多外来的控制。而各种教育改革及教育管理方法,也通常将教师视为改革对象,被指责评判;教育研究者则常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评头论足。加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等口号的流行,使教师远远不能拥有专业自主权,而且处境艰难。当教师被当作改造对象时,便产生了逆反心理。尽管教育方面存在各种问题,教师却从未放弃个人职责。他们在升学主义和功利社会中勤奋不懈地进行着教学工作,他们使命艰巨,社会地位与声望却并不如想象般尊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行政权责或力量始终大于教师教学的影响,行政与教学的本质始终未能彻底理清,两者的主从地位始终以本末倒置的形式存在。

    4.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凸现。教师压力是由于工作方面原因而导致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紧张、挫折感及沮丧等等。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日益推进,教师压力问题日益凸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21%的中学教师对职业感到有很大或极大压力;中新网北京消息:许多教师反映现在教师压力太大——升学压力过重,工作强度超过平均,社会期望实在太高。教师职业的这种高压力特点是教师专业成长产生“危机”的构成因素之一。

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克服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基本对策有:

    1.宏观对策:优化的社会心理环境是基础。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为了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心理环境,应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应该呼吁整个社会给教师“减压”、“减负”。

    2.中观对策: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是关键。(1)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支持性的成长氛围。学校要在感情上关心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为教师克服“高原现象”在情绪、情感上做了保证。(2)实行民主的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许多学者认为,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作为学校,应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由于厌倦、自卑等因素造成的“高原现象”。(3)通过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千差万别,学校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学习、培训、提高的方式,帮助教师克服“高原现象”。

    3.微观对策:教师的自主实践活动是根本。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1)正确认识“高原现象”。要了解“高原现象”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是由于自己错误归因、压力过大、有疲惫、厌倦等消极因素造成的。当出现发展停滞等类似“高原现象”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挫折感、自卑感,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可以克服“高原现象”。(2)积极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本所在。造成教师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干差万别,如有的是因为知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是因为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有的是因为缺乏敬业精神;还有的则是因为缺乏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等。当出现“高原现象”时,教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产生“高原现象”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3)充分利用周围资源。教研组(或年级组)是教师经常性活动的专业生活小区,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批改作业、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教研组体现着教师们直接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师专业活动中的微观心理环境,它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情绪和心境。教研组的集体修养水平,构成了内在的关系状况和心理氛围。(4)倡导“课堂拼搏”行动研究。在“课堂拼博”中“学会教学”,是许多优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与经验,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也表明,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主实践活动,通过撰写教历,自我反思,记录自己认为对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为教学提供基本素材,在经验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与教师新手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等方面有着明显不同。对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它突出地包括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在备课时,专家教师会在头脑中形成包括教学目标在内的课堂教学表像和心理表征,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预见性。而教师新手则比较关注课时计划细节,关心如何完成课时计划而很少考虑课堂情境的变化和学生的需要,是一种比较简单、比较孤立的课时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家教师能够明确制定和执行课堂教学规则,有一套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而教师新手的课堂教学规则较为含糊且不能坚持执行下去,常常缺乏或者术会运用教学策略;在课后评价上,专家教师关心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而教师新手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关心自己的课堂表现和教学是否成功。

    斯腾伯格等人的研究认为,专家教师和教师新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洞察力三个方面: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与新手之间最基本的差异在于专家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专业范围内的问题解决中,并且比新手更有效。专家教师不仅在知识的量上多于教师新手,而且在知识的记忆组织方式上也优于新手。专家教师拥有的知识以脚本、命题结构和图式的形式出现,比新教师的知识整合得更完整;在效率上,专家解决问题的效率比新手更高。专家依靠广泛的经验,能迅速完成多项活动。程序化的技能使得他们能将通过自动化而“节约”的大量认知资源集中在教学领域高水平的推理和解决问题上。尤其是,在接触问题时他们具有计划性且善于自我觉察;在洞察力方面,专家和新手都运用知识和分析来解决问题,但专家在解决教学领域里的问题时富有洞察力,能够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专家能够通过注意,找出相似性及运用类推重新建构手边问题的表征。通过这些过程,专家型教师能够对教学中的问题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通过对专家——新手对比研究,了解专家教师的基本特征,可对专家教师的概念作一界定。我们认为,专家教师,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富有创见,能根据课堂情境的变化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措施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教师。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关研究表明,专家教师和教师新手在教学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同造成的。斯腾伯格等人认为: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拥有的陈述性知识不仅在量上有差异,而且其组织也有明显差异:专家教师具有一套管理课堂、掌握教学节奏、使师生活动从一个环节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熟练技能。这些技能经过反复练习,其执行程序已变得自动化,很少或不需要意识控制。而这些正是新教师缺乏的;由于专家教师使常规课堂活动自动化,这就使他能把有限的心理资源应用于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从而表现出对学生的需要更敏感,更能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能时刻记住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采用灵活而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中的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专家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完善的技能训练、科学的自我反思和自觉的科学研究四个方面来实现。
  
专家型教师的培养
  
    对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理解可以从如下四个“点”来认识:

    1.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立足点在于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专家型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素质——“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做出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众多的课程研究者认为,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传统所界定的专业特征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征”。其内容包括:把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质疑和探讨作为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自己教育实践的信念与技能;有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查的意向;愿意接受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来观察、讨论他的教学实践。由此可见,培养专家型教师必须立足于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使其具有一定的科研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着眼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授教育科学的可以不研究教育,实践教育的却可能不研究教育学。结果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导致教育科学发展迟缓、教师的工作失去了科学研究的创造性。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本身具有共生性。理论不是远离实践的纯粹思辨,它需要一个实践上可证明的架构来说明其意义。故而,教师在教育科研中产生的观点和理论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实践中去检验去证明,而方法本身又必须是与理论相统一的,它们都需要在实践的运用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3.培养专家型教帅的切入点在于从经验性认识上升到理论性认识。任何一门学科的科学水平都是以其理论的成熟度为重要标志的,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上的突破。然而,正如叶澜老师所指出的,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科研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经验性认识的层面;有些研究是对具体工作的经验总结,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却常常被提升到最一般、普通适用的原理水平;有些研究只是用自己的经验总结来证明教育学理论中某些观点的正确性,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新的或微小的突破;有些教师较重视实际工作的改进或学生成绩取得明显的提高,并误以为这就等于科研出成果,从而忽视了从经验到理论的上升过程。要完成从经验到理论的转化,教师不仅需要相应的对教育事实的科学认识。而且需要了解从经验性认识到理论性认识转化的过程与实质,提高自己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等认识能力,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理性思维的工具和方法。

    4.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生长点在于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激励必须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教师的需要有其特殊性。特点在于“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物质需要的精神丰富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等”。因此,在运用激励机制培养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认识、理解并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关注教师的多层次的精神需要;注意教师的多样性要求。

专家型教师的标准

    1.中国专家型教师标准。中国对专家型教师标准或特征的研究虽然不少,但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权威见解或观点。有人把专家型教师称为学者型教师,提出青年教师的发展分为适应、分化定型、突破和成熟四个阶段。其中成熟阶段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其标准是:不仅实现了先进的理论与科学的实践的融合,而且推动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念,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流派。有人认为,专家型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即掌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强调科研素质是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最大区别所在;有人指出,专家型教师不仅要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方面教学艺术高超、教学效果显著,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教学理论。并被社会公认;还有人提出,专家型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具有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思想;具有勤于思考、求异创新的思维;具有教研结合、成果丰硕的行为,他们不仅教学成绩突出,而且科研成果丰硕。

    2美国专家型教师标准。美国在专家型教师标准或特征研究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斯藤伯格、波林纳、司德菲等人的观点。斯滕伯格把专家型教师称为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在其他领域有关专家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有:(1)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这些知识包括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与具体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法知识以及教学得以发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知识。(2)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或者明显只需要较少的努力。秩序化的技能使得他们能将注意集中于教学领域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在接触问题时,他们具有计划性且善于自我觉察,时机不成熟时,他们不会提前进行尝试。(3)富有洞察力。他们能够鉴定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他们能够通过注意,找出相似性及运用类推来重新建构手边问题的表征。他们能够对教学问题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波林纳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专家系统”思路的启发下,将教师职业发展分为新手、熟练新手、胜任型、业务精干型和专家型五个阶段。在他看来,专家型教师的标准是:对教学情境的观察和判断是直觉的,不需要进行仔细地分析和思考,凭借经验使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达到了快捷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的程度,而且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可以处理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很少表现出反省思维,一只问题的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才对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

    司德菲依据人文心理学派的自我实现理论建立了教师生涯发展模式,他将教师职业发展分为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和退出生涯五个阶段。他认为专家生涯阶段教师的标准是: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巧,同时拥有多方面的信息来源。能进行有效的班级经营和时间管理,对学生报有高度的期望。在工作中能激发自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同时,具有一种内在的透视力,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
  
专家教师的教学专长
  
    在新教师向专家教师转化过程中,教学专长是其关键内容。现从专家教师的教学专长的知识观、技能观、成长观等方面来介绍其特点。

    1.教学专长的知识观:(1)教学专长的知识分类。运用认知心理学中专长研究的方法到教学领域,研究者逐渐认识到教师的知识可分为多种类型。如L?S?Shulman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教材内容知识、—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内容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他们的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等。(2)教学专长的知识内容。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包括:教材内容知识、学生和学习的知识、情境的知识等;程序性知识包括:一般教学法的知识、教学法——内容知识、课程知识等。

    2.教学专长的技能观:(1)教学专长的问题解决特征。教学专长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并具有其特点和规律,Berliner(1995)总结的特点有:教学专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教学行为达到自动化水平;对课堂中的一些情境性因素能高度注意;能灵活、充分利用课堂情境的各种信息技能;有创造性的问题处理方式;能运用合理、一致、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解释模式;有审慎的问题解决方式。(2)专家教师与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差异。教学计划方面:新教师的教学知识较少,更重要的是专家教师的知识的各个成分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认知分析的过程来源于教材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了解学生、课的目的、自己的教学价值和信念等,并能将其整合起来对教学计划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方面: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关于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图式,能观察到学生的行为和学习的细微之处。因此在解决课堂问题时,专家教师能根据其事件的内在原因进行反应,而新教师则注意一些表面特征;在教学之后的评价方面:专家教师评价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目标达到的情况,其反思的内容与教学过程及教学计划相互作用。而新教师只注重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和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3)教学专长的技能内容。教学专长作为认知能力其特点有:图式内容的丰富,图式结构的精制、复杂、多重联系与易提取性是其获得的重要标志;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易被学生理解、操作与获得的知识。作为即席创作能力,其特点有: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各种突发事件;高效地解决课堂问题能力。

    3.教学专长的成长观:(1)教学专长的成长过程。DreyfusDrefus(1986)根据教学专长的研究资料将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化分为五个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变化:陈述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之间联系的形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联系的形成。遵循从知识到技能的原则;一般的教学原理的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一定教学情境、特定学生的具体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原则;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混乱、教学活动的无序—〉有意识地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技能的自动化。遵循从外显到内隐的原则。(2)教学专长形成的影响因素。Glatthorn(1995)认为,这些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即涉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包括自我评价、师德、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情境因素——即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系统过程——即特定的、有目的的影响教师成长的方法和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5:53:56 | 只看该作者
教师成功的关键是要做好六个研究


        1.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要研究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劣势有哪些?以便确定适合自身所长的研究方向,有效地获得研究成果。我们不妨作这些思考。
①要研究自身总的知识结构如何?除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有哪些知识领域是自已所了解的、熟悉的、爱好的和能对学生施加影响的?②要研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哪些专业知识是自己的所长,研究较深的,指导起来得心应手的,并已获得成功的?③要研究自身特长如何?这些特长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发挥?如何使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特长可以是专业的、外显的:例如语文老师的书法、朗诵、表演....

数学老师讲几何,不用圆规能随手画出标准的圆……;也可以是专业的、内显的:如语文老师长于哪些文体,哪种文学样式的教学;还可以是非专业的、外显的:诸如体育、艺术、电脑.....;也可以是非专业的、内显的:如擅长音乐、组织管理、作思想工作.....。④要研究自己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怎样去及时“充电”?什么时间去“充电”?用什么方式去“充电”?
这些研究,利于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施展个人魅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自己分析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和思考研究教学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从而使新研究的问题切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2、研究学生,做到“知彼”
重点研究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我们提倡研究学生,不但提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和身心的特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知识状况,更要研究他们学习的认知规律。从认识论角度讲,学习的认知规律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可把它概括为“通读、质疑、理解、积累、运用”这五大环节。即认真读书,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掌握知识、运用实践,如此反复进行,便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品味到本学科的所涵蕴的审美情趣和浓厚的人文韵致。
由此看来,研究学生,是从知彼的角度,在因材施教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进而上升到科研范围,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3、研究教材,做到“知书”
即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其“新’在观念,着眼于学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特别是“突破学科中心”“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尤能突出其新,也给我们教师实施课程计划提供了广阔天地,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实践。正因其新,值得研究的东西就多,解决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就越有价值。一是研究《课程标准》,就要观察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接受和情感体验的情况,看其是否有探究兴趣、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看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是否有所提高。尤其注重评估学生在一定阶段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在“自主性发展”。同时更要审视教师自身的观念是否改变,因为教师观念上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法上的改进,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经验,教师就会主动去学习,在教学中就会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二是研究新教材,首先要从客观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比较新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编排体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要作到心中有数。其次,要研究各课之间、单元之间、各册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研究如何突破重、难点,研究如何在本学科体现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再次,现在的新教材有哪些不足。如初中语文,对“字、词、句、语法、文言文知识”的不负责的删削,我们在高中必须对此补课,不然我们高中教学质量就会一落千丈。这些我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4、研究教学,做到“知法”
1)如何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因此一堂好课不重在看教师在课堂讲得如何神采飞扬,吹得如何天花乱坠;而是重在看教师能否能“惜口如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是否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其教法。
2)如何处理“惜口如金”与“泼墨如云”的关系。在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观念上,我们的老师有待进一步明确。我们认为: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弄清两讲三不讲的原则:(三不讲要做到息口如金)①文本中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的不讲。②文本中的知识、学生还没掌握但通过自学能把握的不讲,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把握。③文本中的知识,教师讲后学生也不能把握,不讲。要敢于“舍得”有“舍”才有“得”。(两讲要做到泼墨如云)①知识的难点,因为难,不讲学生便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讲。②知识的重点、关键之点教师不讲学生便不能把握,老师必须讲。这“两讲”,作为教师必须讲深、讲透。如果“不讲”分数要下降嘛!评职、晋级一票否决嘛!“讲”与“不讲”,是辩证的统一,不要以为说到新课程就一概否定“讲”,该讲的还是要讲,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正确地把握如何掌握“该讲”与“不该讲”的标准。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杨振宁2004年在106日发表在《教育文摘》上的一篇文章:《灌输式未必不好,启发式未必全好》,这篇文章深刻地阐述了教师讲与学生学的辩证关系。这方面我们同样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其教法。
3)如何理解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新课改强调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生发点。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的学习生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和修养。它的支柱就是“三维目标”。有人曾打过比方,“人文素养是学生学习旅程的目的地,知识和能力是完成旅程的车船,过程和方法是车船行进的行道,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车船行进所需的燃料”。实施“三维目标”,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研究既要“忠实教材”还要“不拘泥于教材”;要“用好教材”,还要“跳出教材”。“突破学科中心”“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就是“以教材为例子”,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发掘出更多的学科教学资源,形成自身的学科教学特色。

5、研究考试,做到“知考”
考试,是我们教师的生命线。有以下几个研究。
1)研究《考纲》与“考题”的关系
①《考纲》是指挥捧,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考命题者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高考试题不能越过这一“雷池”;②《考纲》决定着高考命题的范围、内容,决定着试题的难易度、标高;③《考纲》决定着每个知识点在考题中的所占的比例、分值。可见:《考纲》、与“考题”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从近十年的高考试题看,都是严格按照《考纲》命制试题,从没超出《考纲》。而《考纲》每一年的变化极其微小,高三上期的复习,新《考纲》尚未公布,研究上一年的《考纲》,也算一种有效的办法。因此,高考复习必须把握以《考纲》为纲来研究高考语文试题。
如何把握研究《考纲》?作为复习备考,尤其是教师,务必重视研究《考纲》,这是搞好当年高考复习的关键。对《考纲》的研究,至少得弄清以下问题:①《考纲》规定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②难点、重点有哪些;③考试的题型有哪几类、各类题型分值分布的比例怎样;④《考纲》的例题示例是“活样板”,必须认真分解,从难度、形式等方面弄清楚;⑤新《考纲》公布后,应把新《考纲》与上年的《考纲》逐词逐句对照分析,看有哪些变化,增了什么,删了什么,从中可以推断今年的高考命题走向是什么。以上几点,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细细体味,做到了然于心、烂熟于胸,然后把《考纲》印出来,指导学生认真学习钻研,让师生皆做到胸有成竹,其复习的盲目性便自然降低了,针对性便自然增强了,有效性便自然提高了。
如何运用《考纲》?我们认为:①在备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扣紧《考纲》,并以《考纲》统率复习全过程;②认真分解《考纲》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各条要求,把其中包含的知识点、能力点认真加以分解、发掘,使师生皆做到心中有数;③根据《考纲》所分解、发掘出的知识点、能力点,逐点逐条地加以复习,夯准、夯实、夯出序列,前后勾联,缀网捞珠,形成复习的整体网络。这样既可避免与高考无关的无效劳动,又可减轻师生负担。其好处不言自明。
如何研究“考题”?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试题,可以这样说,都处于“稳中有变”的状态。每一年“稳”是主要的,“变”只是稍作微调。所以研究“考题”,至少将近3~5年的全国高考题逐题加以分解,认真分析,并与当年的《考纲》对照,弄清每一道考题涉及到《考纲》的哪一点,考题是怎样命制的。同时,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的分析,弄清哪些知识点、能力点是高考的必考点、常考点;弄清哪些知识点、能力点是当年《考纲》的新增点;弄清高考试题“稳”在哪里,“变”在何处;弄清高考的命题规律;下一年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命题;与之对应的措施有哪些。作为教师,
只有这样研究“考题”并根据这些要点来组织高考复习,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2)研究“读、练”与“评、讲”的关系。
“评、讲”是教师的教,是对教师“教”的研究;“读、练”是学生的学,是对学生的“学”的研究。二者为教与学的关系。如果“评讲”得当,“读练”得法;“评讲”“读练”有机结合,“教”与“学”相得益彰,高考复习便会时省效宏。例如高三语文的教学。
“读”,即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早自习、课余时间、每周给学生一节时间读书。一读教材。例如语文:A、文言文:篇篇弄清,重点虚、实词,句式应过手,课下重点注释应把握。B、应背诵的二十余个文段应注意熟读成诵,名言名句应一字不错地默写出来(中心句,主旨句、论点含成语的句子)C、现代文:指导学生理解文意,了解文章的要点、把握作者的思想,以便作为作文的写作材料,解决学生写作材料贫乏、难为无米之炊的病痛。二读老师的讲义。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要认真细读,尤其是重点、难点、易混知识的区别点,应反复研读,反复品味。三读各种练习题。尤其是反复出错的试题,应反复阅读,弄请为何出错的原因,怎样克服、减少错误。四读课外资料。《博览》、《青年文摘》、《党员文摘》、《南风窗》、《知音》、《杂文报》上的有栏目以启迪心灵,开拓视野。为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读记结合,注意勾划批注。
练:即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练习。练习分以下几种。①单项练习:每复习完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计的练习,现炒现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弥补。②阶段练习:即复习到一定时间,把若干知识点串在一起设计的练习,以温故知新,巩固加深。③专项练习,即专门针对学生复习时易出错的、反复错的知识点设计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这种练习尤其重要。④摸拟练习:按照高考的题型、分值,知识点、能力点设计的练习,进行综合训练。以上四种练习应交叉进行,通过严格训练,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要求:读练结合,注意前后联系。
评:即老师对学生练习的点评。在同学们完成练习后,教师通过抽查或批改学生练习,对学生普遍易错的知识点、能力点,普遍易错的试题,老师要作重点评,及时评讲而且必须讲解明白。做到以下几评:评出错误,评出错误之因(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试题偏难等等原因),评出得失,评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评出纠错补差的办法。要求:思练结合,注意纠错补差。
讲:即老师对高考知识点、能力点的讲授。在同学们通过自学仍难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教师必须讲授。教师的讲授必须做到“三着重”:一是着重讲清知识的难点、重点、必考点。二是着重讲清易混知识的区别点。三是着重讲清解题的思路方法、规律技巧。三个方面做到一个“精”字,注重迁移能力的形成。要求:听思结合,注意三个着重。

6、集体研究。要进行集体研究,形成教研组特色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给每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是有准备的教师,也会难以迅速适应这些新变化。新出现的问题繁多,靠单兵作战很难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了。例如,适应新标准,达到新标准,用什么方法去实施,用什么来检验,就让人“模糊”;使用新教材,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手段,用哪些资源,也让人费解。什么是适用的,我们需要学生来回答,需要同事来评判,更需要大家集体钻研。本地教学资源有哪些可供语文学科“开发”,本校有何条件实施“大语文”教学,本组哪些教师能解决什么问题,教师所长体现在什么地方……诸多问题,必须靠群策群力才能办到。用什么教育理论指导本组的教学实践,用什么教学方法才是务实求真,抓什么矛盾才会使本组教研工作再上台阶……长期研究问题,能使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也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6:14:47 | 只看该作者
青年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说是一名普通教师。教师应当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这便是人师、经师与一般教师的根本区别。青年教师成长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学习摩仿阶段,目标是站稳讲台

从学校毕业,刚走上讲台,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学”得怎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进入“教”的境界。要站稳讲台,一般需要学习摩仿1--3年。其主要标准是:熟悉本科教材,适应课堂教学的各种要求,初步显示出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胜任本科教学工作。

1.特点。比学生先懂得某些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从学生接受信息的角度来说,教师传授的知识可分为无效知识和有效知识。无效知识即旧信息,有效知识是新信息。有效知识又分为教材中现成和教材中没有的两类,教材现成又可分为学生能够看懂和学生无法看懂两种。教师传授无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误人子弟。教师传授有效知识特别是学生无法看懂的教材知识来源于教材又超出教师的补充,延伸知识,学生便有所收获。但是不少教师传授的有效知识却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实际上也是耽误学生,它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其所传授的知识可分为真知识和假知识。传授假知是指教师所教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没有完全吃透和内化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来讲授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实践证明,教师传授假知识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直接原因。所谓传授真知是指教师所教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师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熟练的地步。因为熟练可以靠简单重复而获得,致使教学变成一种形式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结果最多只能是学生对教材获得封闭性理解。这只能是教师唯上、唯书、唯教参,缺少主见和创造精神。

2.教学。“讲述”知识即使完善无缺,也只是在给学生展示自己在以前的专业学习中或课前钻研教材时那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钻研结果。即使站得高看得远,教师或许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在“教”中,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严格地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照本宣科,隔靴搔痒。还说不上是“教学”,充其量只是个“展学”而已。

3.态度。心中有书,而“目中”不大“有人”。学生观念淡薄,只想着如何把书教好。这多由对教材和教法不熟;尚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学内容和娴熟地驾驭课堂所致。初为教师者多属此类。

二、发展提高阶段,目标是成为骨干教师

要成为骨干教师,一般要3--6年。其标准为: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方法与原则,具有挖掘教材潜在内容与恰当处理教材的能力,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初步具有科研的能力,教学效果好且比较稳定。

1.特点。术业有专攻,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正因为拥有知慧,他才能真正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吃透教学内容表现为:⑴深刻,即能独立钻研与分析教材,能把教材编写意图吃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讲起课来能讲到点子上。⑵独到,即知识广博,讲起课来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从而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在灵活应用教法方面,表现为:①启发,即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究,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点拔指示,使学生豁然开朗。②机智,即对教材有真知灼见,具有首创性和独创性。③广博,即面对意外情况,教师能灵感闪现,机动灵活地加以处理。④绝招,即教学特长中的特点,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精益求精,千锤百炼的地步,经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是其敬业,乐业的结晶,是长期不断追求和自觉探索的结果。⑶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多想,勤奋,交流。

2.教学。的确能把好的学习方法,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力求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教学达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个阶段,虽然孜孜以求,沤心沥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浅尝辄止,若即若离。可有时往往见效不大,不尽如意。   

3.态度。不仅心中有书,而且“目中”也“有人”但有的只是几个尖子生。教师一门课教了三年五载,在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法后,就能在课堂上逐渐注意起学生来。可是,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还是处于这一状态中,有的认为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实际只盯着几个“佼佼者”;有的心里也想一个不放,实际工作中因畏其难而退步,正因为以这种态度对待学生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胸中装着每一个学生。

三、探索突破阶段,目标是成为学科带头人

要成为学科带头人,一般要在10年以上。其主要标准是: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精通教材教法,甚至具有编写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与科研成果显著,在本地区或更广范围内知名度很高。

1. 特点。有崇高的师德修养,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且久远。教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想学生所想,更为重要的是,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教师兼备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的双重角色的优秀素质。作为实践家,他们躬行实践,始终活跃在教学改革上的实验田中,对教育教学进行最真实最有创造性的变革,从而不断实破自我。作为理论家思想深刻,勤奋耕耘,著书立说,在理论上有突出的建树。

2. 教学。是以“启发”为前提。不是简单地把现成的好的学习方法、技巧演示给学生看或传授给学生,而是创设一种“情境”去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探索,在学生思索而不得要领或感到迷惘时,或引导,或点拨帮助,进一步诱发,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事物,进而,带领或指示学生归纳,总结出最适合学科特点和个人实际的学习方法(包括记忆,理解和运用),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悱不发”。所以说,“导”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上进入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潜移默化,刻镂无形的最高境界。

    3. 态度。胸中装下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心中不但应“良莠兼收”,而且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难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要牵动着教师的心。首先要真正“爱”每一个学生。其次,要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几个学生“学得好”并不意味着“教得好”,要全面丰收才算“教得好”。第三,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只要教育得力,教导得法,就会成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6:24:58 | 只看该作者
张万祥:给青年班主任的小建议


青年教师刚当班主任,既要有雄心大志,更要从小事小节入手。教育无小事,小事蕴大理。在此,我将殚精竭虑而成的十二个小建议献给青年班主任朋友。

第一个小建议:随身携带一支笔、几张纸。

班主任,是走进青少年心灵世界的使者。班主任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每天的教育都是新的,每天孩子们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切,都应该随时记下来。你不妨随身携带一支笔,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想法,记下来。你开始记下的可能是一鳞半爪,根须枝叶,可这些都是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天长日久,积累多了,你就会看到一片森林。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手机、各种卡甚至化妆品都随身携带,但往往却忘记带笔和纸。

一支笔、几张纸,在你的包中不会占多大地方,不会增添多少负担,作用却很大。你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视野会越来越广,精彩会越来越多,你前进的步伐会越来越稳。

第二个小建议:在台历上写下第二天必须办的事情。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很容易在忙忙碌碌中忘记必须做的事情。有的班主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果到头一看,两手空空。有的班主任也想在一个学期读几本教育书,写几篇教育随笔,可是在昏头昏脑中,时光流逝,多年之后,只留下后悔和遗憾。

为防止将第二天必须办的事情遗漏,建议你在一天结束的时候,用一两分钟思考一下,按轻重缓急排个次序,然后记在台历上。你记下的事情是必须办的,可办可不办的不要写,想办却没有时间办的更不能写。否则,罗列的事情太多完不成,反倒欠下一笔债,心里不安;天天欠债,天天不安;天长日久,会影响你的情绪。

你形成这个习惯后,可以推而广之。每个周末,定好下周计划;每个月末,定好下月计划;每个学期开始之际,定个学期计划。如此有条不紊,你的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

第三个小建议:把本届学生的特色东西留下来。

每届学生中都有特长生。他们或有独特的学习方法,或在文艺方面有天份,或擅长科技小制作,心灵手巧……我们不妨把这些特长生的作品等材料保存下来,展示给下一届的学生,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学习。

第四个小建议:订一份面向班主任的刊物,每学期做一份目录索引。

青年班主任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报刊,如《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德育报》等。你不仅要经常阅读,而且要在报刊页面的边边角角写一写心得。

每学期结束的时候,你要给自己订购的教育报刊做一份目录索引。你日后思考什么问题,参考什么课题,可以利用目录索引寻找相关文章。

每年订购一份报刊是最低要求。你每月少买一件衣服,或者少买一包烟、一瓶酒,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个最低要求了。

第五个小建议:网站只选一个或两个,只到一个或两个论坛上活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班主任认识到网络学习的重要性。他们通过上网冲浪,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增加了知识储备,结交了不少新老朋友。这是与时俱进的学习交流方式。但不少老师上网,东瞅瞅,西望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热闹就到哪里去。结果,在热热闹闹中,让宝贵的时间不知不觉溜走了。这样上网,时间不短,收获甚微。

你最好选一个或两个网站集中浏览。现在,每个网站有几十个论坛,几十个栏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你最好选一两个论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发帖跟帖。

第六个小建议:每周写两千字班主任工作随笔。

青年班主任要重视写作。你不要为自己不写文章寻找借口:工作忙,没有时间动笔;自己不是学文的,不会写作;年纪大了,脑筋跟不上,不能写作等。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你必须克服这些困难,不要找什么借口。

写作初始阶段,可以不写正儿八经的论文,只记述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故事,记叙班级成长的故事,记叙自己学生的发展变化……这些都是你亲历的事情,写起来会得心应手。你开始写作时最好订个目标,如每周不少于两千字,坚持一段时间后,再慢慢突破。

第七个小建议:节日里给自己的老师发短信或电子邮件致以问候。

青年班主任都有老师,或是求学期间曾给自己慷慨帮助、热情激励的学业老师,或是工作后学校给安排的指导老师,或是在网上结交的知心老师……在节日里,一定要给他们发个手机短信或是电子邮件,用词一定要情真意切,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把网络流行的问候语转发一下了事。你的真诚感谢,会赢得更多真诚的帮助。这正是促进你获得专业快速发展的捷径之一。

有的班主任在请求帮助时,对老师十分热情,过后却把老师忘在脑后,不理不睬;再去求助时,老师的热情自然也会减半。

所以,节日给自己的老师发短信或者发个电子邮件致以问候,应该养成习惯。

第八个小建议:从打一壶水、沏一杯茶做起。

打壶水、沏杯茶是件小事,却能反映青年教师对前辈老师谦虚恭敬的态度。如能持之以恒,既可培养做小事的毅力,又能砥砺良好的品德。小事也能促成自己所追求的大业。

第九个小建议:每周到教师阅览室浏览半个小时报刊。

开卷有益。每周哪怕挤出半小时的时间,到教师阅览室浏览教育报刊,即便是走马观花,也会受到一些启迪。

第十个小建议:一个月读一本书。

奥斯勒是加拿大著名的医师、医学教育家,因成功地研究血小板等医学问题而扬名四海。他对事业极其热爱并兼任多种社会工作,时间非常紧张。但为了读书,他仍规定自己在睡觉前必须抽出至少15分钟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以读300字,15分钟可以读4500字。按此推算,一星期可以读3.15万字左右,一个月可以读12.6万字。这样下来,一年就可以阅读约8万字的书20本。奥斯勒睡前坚持读15分钟书长达半个多世纪,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

有人说,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时间读书。按奥斯勒坚持的读书方法去做,一个月读一本书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第十一小建议: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

如果有了孩子,每周给孩子照一张相;如果还没有孩子,每周给自己的父母亲照一张相。每周都这样,坚持一两年,坚持5年、10年、20年、30年。你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对老人的爱;用这种方式,培养自己的爱心;用这种方式,享受生活;用这种方式,记载我们生命的轨迹。若干年后,当你欣赏这些照片时,该是多么惬意、多么温馨的事情啊!这不只是在照相,这是在留存一颗年轻的心呀!教育事业是年轻的事业。我们必须保持一颗青春的心。这是为事业,为孩子,更是为自己。我们常说年轻人不能未老先衰,不能过于沉重,不能忧心忡忡,不能满怀牢骚,不能怨声载道……照相,正是保持青春活力和消除职业倦怠的有效方式之一。

第十二个小建议:每周记下一个德育故事。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德育故事。年轻班主任必须关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故事,随时记下它,记下一百个或承载英才睿智、或启迪学子感悟、或充盈世人情感、或饱含生活哲理、或揭示成功真谛、或歌颂理想信念的德育故事。你有了这一百个故事,就会成为讲故事的高手。这些故事自然成会为你做班主任的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6:25:43 | 只看该作者
做一名有思想力的班主任(朱述山)


班主任,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因此班主任是一个调度员,如何调度好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校之间、班主任与家长社会之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班主任与学校之间。既然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的单位,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体现和贯彻学校的意志,必须维护和建立学校的权威,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和遵守学校下达的规定和指令,按照校长的话说,提高执行率。在不违背学校意志的情况下,班主任工作可以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的创新。
二、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班主任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迫使他们产生的期望值。
1、建立互访体系。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只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和班级的状况即可。由于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的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当然,最终的实情相告是绝对的,放大孩子的优点是绝对的。
2、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有充分的知情权,当然最主要的是成绩。在每次考试以后,我会分类把成绩好的、进步快的、习惯转变快的,用短信息的形式告知家长,尤其是留守家庭的家长,他们由于生计不得不常年在外劳作,让学生的转变给他们以安慰与欣慰,使家长与他们的孩子之间达到共振,形成合力。
三、班主任自身素养: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而且要面对的是每一届不同的学生和要处理好经常出现的不同问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做到处理问题游刃有余,并能够防患于未然。
1、你必须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它不是8小时之内能够圆满完成的。工作累,我觉得倒是不是很重要的,大家都这样工作着,也就无所谓谁更累了。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做了我们该做每件事情,才使得我们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得以顺利的开展着。作为班主任,比工作更累的是,由于承担着很大的责任而导致心理疲劳,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做不完的活,担不完的心,担心自己班教学质量上不去考不过人家,担心班级管理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同事的支持,担心学生放学后的交通安全……当前在教育教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工作,这是班主任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因此,如果你不是乐于接受班主任工作,而是消极应付,那么你的情绪就会更加低落,怨气就会比别人多,你就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出色的完成班主任任务。
2、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①学习一些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一般来说,书本上知识大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具体的操作性,都能够从各个侧面或总体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汲取经验,搜集整理,变成自己的东西,为工作服务。②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班主任工作各有特色,外出的时候,学习外校、外人的经验,尤其是身边人,不论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还是勇于探索的年轻班主任,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学习的对象。③经验教训,都是财富。利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得失经历,总结心得,发扬成绩,对自己的失败之处,反省以后也能够悟出很多的道理,这种教训尤为深刻。这是一个不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
3、认真教好你的书,这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前提,也是一个班主任的前提。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具有说服力。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以提升自己成绩为根本出路,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我是认真教书的,是能够教好书的,是能够提升你的成绩的,我是一个很棒的教书匠。人们常说班主任效应,实际上如果你不能够倾心教学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对你的教学产生敷衍,就没有什么班主任效应了。
四、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班级学生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1、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交流,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处处做个“有心人”和“知心人”,从而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思想相通。①接手新的班级时,迅速的知道学生的姓名、性别很重要,就像我们在社交场合,如果你能够被别人瞬间叫出名字,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当你在不经意之间叫出某同学的名字时候,她会感觉到最先被关注。②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开学之初,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登记和了解,尤其是对于单身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了解和关注,为你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供依据,也为将来的助学金的评定提供依据。③把学生的家庭联系方式存在手机里,或者翻拍在手机里。如葛二蛋是张山人,我的号码是张山葛二蛋,这样随时翻阅,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她。或者无意之间说,那天和你家乡的某某在一起,他在夸奖你,说你很聪明,如果能够克服某某缺点的话,一定能够考上理想大学。等等。
2、认真排好座位,这是一个家长关注、学生关注的比较敏感的事情。最好不要单纯以成绩来排你的座位,按照成绩排座位,看似激励,会伤害一些学生。排座位,犹如打仗时候的行兵布阵,调度的好,是可以让士兵发挥出最大的优势的。①性格搭配时候,一般应该是性格相左的搭配,做到性格互补,就是说让性格外向的不能够随意张扬,性格内向的不至于孤僻与孤独;②成绩搭配的时候,不是以总成绩搭配,而是以科目搭配,做到科目上的互补以利于成绩;③性别搭配,现代学生交往的方式是多途径的,因此没有必要因为性别而去防范什么,由于男女生的心理、生理的不同,搭配的好,对学生的成长、心理疏导、学习是大有裨益的;④照顾好你能够照顾的人,教师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职业,你也是社会人,只要不影响班级大局的,尽量照顾好来找你的社会人。
3、给学生一些带有一点夸张性的激励语言。或者见面的时候,或者是在你批改的作业本上,让学生在表扬与赞美中成长。大家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品学兼优的孩子,老师们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赞美,但是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难了,尤其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更是缺少了足够的耐心。其实,设身处地的想,包括成年人在内,谁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呢?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甚至一句随心的玩笑,都可能会转变他。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刻刻用一颗慧眼,去寻找学生们身上闪光的地方。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很少批评学生,更不用罚站等处罚形式。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于是我大肆表扬一些在大家心目中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当然也表扬一些所谓不好的学生的进步的地方。
4、把丑话、狠话说在前面,这样你在处理违纪学生的时候,让他感受到你处理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让学生既受到教育,又不至于心存不满,感受到你处理事情的公正公平,如手机问题、早恋问题、打架问题。
5、树立群体意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人翁的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其饱满、愉快而又轻松的情绪,去体验、实践集体生活。如学习、生活研讨会,让多数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使他们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各项事务,并在实践中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协作精神和共同奋进的意识。
6、迅速配备好你的班委会和团支部。班干部是在班主任领导下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策划者,一个出色的班干部队伍其本身就能够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班集体的象征,也是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以后的工作中不得不绞尽脑汁考虑的问题。①选干部,细心考察。优秀的班干部确实可以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挑选班干部时候,必须谨慎,不可草率行事。先精心考察,考察其阅历、能力、个性及其意愿,通过自荐、互荐、教师选择、班主任认可的方式,组成班委会②用干部,用人不疑,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一个明智的班主任,不是在班干部中制造矛盾以便于控制和支配,进行合理的分工,使班干部以其所长为班级服务③班干部自我形象的完善。一个好的班干部,不能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同学和气一团,人云亦云,对班主任俯首帖耳,唯唯诺诺,他应该是这样的:不仅是战斗员,更应是指挥员;不仅是执行者,更应是策划者;不仅是守成者,更应是开拓者;不仅仅说“是”,更应有说“不是”的勇气与魄力。
7、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学期伊始,班主任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分阶段的提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看法与方法,程序和任务,再根据班级的总任务和学校的指示精神,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有自己的目标,要么在班级进步,要么在年级进步,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本着科学性、实用性、成效性的原则,制定系统的、连续的而又可行的目标,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监督执行,班主任认真总结,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并写出文字来保存,作为操行评语、升学评语的主要依据,既能够促进个人的奋斗,也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8、冷热有度,张弛有度。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这就是成语“过犹不及”的由来。每个班主任特点不同,处理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但是一定有度,既不要过于随意,也不要刻板行事,否则都达不到管理好班级的目的。
9、还是要“鹰眼、兔子腿、婆婆嘴”。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而要发现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多到学生之中去,这样班会才能够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常规教育,要反复强调,千万不要说:这个事情我已经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是这样呢?也千万不要认为:这个事情我已经说过了,学生就不会再出现。因为,我们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都处于养成时期而不是定势时期,即使一些我们认为是低级的、幼稚的错误,学生都有可能会出现。
总之,责任和热情,是班主任工作最起码的具备的,是给予学生以爱的重要前提,是培养师生情感的必要途径,是通向成功的积极因素。我们的不经意之间的一句评语,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甚至会记忆多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6:26:31 | 只看该作者
班主任成长规律


      1、学会调查。具体做法是:家访、恳谈、问卷。开学前班主任到每个学生家庭走访一遍,写家访印象,让学生跟老师约定,与老师有一次私下交流,在首次家访印象下面留下首次恳谈印象的部分,在教育积累当中逐渐实现调查科研,只有看得多了,视野宽了,高度有了,教育科研也就具备了哲学的思想,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了,在工作当中,就不会轻易受情绪的影响,教育也就在研究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孩子的成长。
  
  2、学会反思。教师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就不会进步,教育反思要从我做起,从教育的点滴做起,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任老师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能够做到三不原则:不请家长、不告状、家长会不批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认识到学生最反感的事情就不要做,教师的责任不能推给家长,家访的结果如果带来的是家庭的暴风骤雨,家访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3、学会改变。教师不是权威的象征,不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尊心卑下的指挥者。教师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给学生以正面的教育。
  
  4、学会创新。如果说没有学习就没有继承,那么,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
  
  5、学会总结。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总结,要在实践之后多去反思,多去记录,是自己在总结中获得技能的提高。通过阅读学习获得写作的方法,在总结中实现故事的生动性,理念的先进性,事例的典型性。不要在网络微博中关注他人,要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不要在虚拟的世界中迷失自己。通过学习大师,感受大师,让自己在顿悟中得到升华,自己的身、神、思也就不会迷失。
  
  6、学会读书。名师没有一个不善于读书,人生的光阴有限,只有把握今天,不消耗自己的经历,不浪费自己的时间,才能让自己成为幸福的拥有者。
  
  7、学会升华。教育是走进人心灵的事业,在不断地实践中获得积累,在不断地积累中反思,总结,最终就能实现教育者心灵和智慧的跨越,教育者只有对教育工作充满爱,才能在教育中产生无穷的智慧,这也就是教育成功的秘密。
                                                                      (文章来源:笙盈泓旸班主任成长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6:31:02 | 只看该作者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跟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1.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 工资,想的是明天。
  2.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 利润,想的是下一年。
  3.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 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
  4.智慧人的圈子,谈论是给予,交流是的 奉献,遵道而行,一切将会自然富足。

  在现实生活中,您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 要,甚至能改变您的成长轨迹,决定您的 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 什么样的人生。
  ●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您不会懒惰;
  ● 和积极的人在一起,您不会消沉;
  ●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
  ● 与高人为伍,您能登上巅峰。
  ●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 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都一样。
  ●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 样的未来;
  ● 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 样的人生。
  ●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您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您的 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 如果您想聪明,那您就要和聪明的人在 一起,您才会更加睿智;
  ● 如果您想优秀, 那您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您才会出类 拔萃。
  ●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

  一个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围的朋 友决定的。
  朋友越多,意味着您的价值越 高,对您的事业帮助越大。
  朋友是您一生 不可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激励和相 助,您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
  人生的 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
  生 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
凡人六悟
①心甘情愿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关键机会,足矣!

②爱占便宜的人,终究占不了便宜,捡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你看那些一到买单就上厕所或钱包半天掏不出来的聪明人,基本上都没啥特别成就。

③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朋友聚会时,三句话不离自己和自家的人,是蜗牛转世,内心空虚、自私。心里只有自家的事,其他的事慢慢也就与他无关。

④只有惜缘才能续缘。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其实:有缘才能相聚,亲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亲人,给你带来烦恼的多半是你前世伤害过的。所以,一定要善待身边的亲人,关心身边的朋友,宽恕那些伤害你的人。也许,这就是因果。

⑤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快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

⑥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今生注定我们什么也带不走,所以应该:活在当下、笑在当下、悟在当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06:32:00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教师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是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业务考评中太注重教师所带班级学生学习成绩,而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对教师生命完整的理解,往往把教师看做是抽象意义上的客体——“工作体”。人的生命灵性遭到漠视,教师的个体独特性和多样性被抹杀了,人被物化了。于是对教师的要求千篇一律,管理过程也变得高度程式化,升学率成了评价教师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内心的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育管理理念:回归生命,关注生命。从“工作本位”向“生命本位”的回归,就是把谋求教师全面自由发展当作教师管理的终极目标。全力营造和谐的教师管理文化,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让更多的教师找到自信和价值,拥有幸福人生。这意味着对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生命体的肯定,意味着将管理思考的视野从教师工作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教师的发展目标由工作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
要做到向“生命本位”回归,学校管理者就应该树立“关注生命”的理念,学会感激、赞赏、公平和引领。这正是中小学教师这一特殊的“生命体”最需要的“营养”。
      感激
      生命需要感激,感激是人生天平上的砝码,它能测出人品的高与低。不懂得感激,就不懂的爱,就不懂的做人,就不懂得管理。成功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拥有一种感激的心态。因为80%的功劳不是自己的,是教师的,是社会的。
    感激什么呢?感激教师默默无闻地对学生倾心付出,感激教师在平凡琐碎的教育生活中的创造与超越,感激出色,感激平淡,感激差异;感激教师每一个踏实的脚印,每一滴辛勤的汗水,每一次成功与失败的探索,每一句心底发出的牢骚……
      如何感激呢?感激就是把生气的姿势换成握手,让一句厉声的呵斥变得温和。轻拍对方的肩膀,给埋怨着一个宽容的目光。学会感激,就是在教师生日那天及时送上一束祝福的鲜花,让冷冰冰的“条例”富有人性,让校园里所有的生命互相点头致意……
      有这样一个传说,两个人同时去见上帝,问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两人饥饿难忍,先给他们每人一份食物。一人接过食物,很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另一个人接过食物,无动于衷,仿佛就该给他们似的。之后,上帝只让那个感激的人上了天堂,另一个则被拒之门外。被拒之门外的人不服。“我不就忘了说‘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没有感恩的心,就说不出感激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爱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人还是不服。“那少说一句感恩‘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又说“这没办法。因为去天堂的路是用感激的心铺成的,去天堂的门是用感激的心打开的”。那么通往教师管理成功之路和打开教师心灵之门又何尝不是如此!
      心存感激,它能使管理者找到人生的平衡点,使你的管理有情有味。
      诚心感激,它能使管理者和教师的心贴得更紧,情结得更深。
      学会向每一位教师——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体,表达你由衷的感激!
      公平
      生命渴求公平,崇尚公平。公则正,“正”生“理”,平则和,“和”生“悦”。“心悦”则“诚服”。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校园,是生命与生命相融相长的圣地,最敏感,最忌讳的就是不公不平。
    如何才能公平?公平要靠制度保证(制度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制度要通过民主程序来制定,这样的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这就要保障教师有权参与事关他们利益的决策过程。使教师享有“做主”的权利,享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权利,是对教师生命体最深切的关怀。通过民主制度才能形成理想的工作局面,及“当你工作时,制度在工作.当你不在工作时,制度也在工作”。
      谁违规,制度就罚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自己罚自己(因为制度是大家共同制定的,民主表决通过的),自己罚自己,有怨都不怨,有气也难气。当然,对违规者具体处罚时,要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纽带,以沟通为途径,以团结发展为目的。
      如何让公平融入人心,融入教师的生命呢?笔者认为,原国家教育督学现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话非常有道理:“让大家‘入股’,让大家感受到在学校文化的‘蛋糕’里,有我的‘糖’,你的‘面’。他的‘盐’,饱含着你的创造、他的坎坷、我的辛劳。”因此在制度文化建设时,应更多地考虑教师生活、专业、学习、健康等方面发展的具体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师这一生命体的感情、兴趣、个性、人格。一句话,让大家真心“入股”。当然,制度还要文明地约束人性中的消极因素。这才是真正的公平,真正的人文!
      我们校园需要公平----让生命愉悦的精神文化!
      赞赏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求----得到赞赏。赞赏是最好的激励。这就是生命的本性。
      赞赏和激励,才是真正引人向上的力量。赞赏什么呢?赞赏一种可贵的精神,一种美好的情怀,一种良好的品质,一种不懈的追求,一种健康的爱好和特长;赞赏一条建议,一声责问,一次行动上的闪光,赞赏教师这一生命体在生活中独特的,斑斓的智慧之光和生命之光;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在被赞赏中接受一种温暖的精神抚摸,让教师在赞赏中找回自信快乐,找回生命的尊严与幸福。
      如何赞赏呢?赞赏未必需要长篇大论。有时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个温和的眼神,一句短短的话语 ……就是极好的赞赏。赞赏,不一定需要“奖金”,但一定要真情。真情的赞赏,真心的赞赏,才有力量。赞赏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也不一定要在庄严的会场,只要有一双慧眼,时时可赞赏,处处可赞赏。
      生命成长离不开赞赏,赞赏使生命不断闪光。请别再吝啬你的赞赏----这生命成长的阳光!
      赞赏是一把火,会把教师心灵中的那份激情点燃!
      引领
      生命拒斥命令,接受引领。从我做起,榜样示范,平等对话,同行共享,是引领的要道。因此,管理者要实现角色转换,成为教师学习、研究、创新、守纪的同志和伙伴。因此,管理者把学习,研究作为自己生命的必需,把创新作为自觉的追求,把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把守纪作为自己职业生活应有的修炼时,真正的修炼就在其中。引领什么呢?对教师而言,其生命活力是从“五个面对”中显现出来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引领教师努力做到“五个和谐”面对自身、职业、自然、社会、他人时,要做到与自身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
      生命,只有身心感到和谐愉悦时,才会激情四射,活力焕发。要千方百计缓解教师的种种压力,让教师在尽可能宽松的氛围中尝试改革、自主发展,让教师在和谐中体验生命的尊严和欢乐,提升生命的本质,促进生命的成长。
      如何引领呢,通过感激表达你的感受和真情,通过赏识表达你的信任和鼓励,通过对话表达你的思想与激情,通过待人待事的公平,表达你的情怀和品味,通过服务表达你的奉献与真诚。这就是引领,一种无声的引领。
      中国教师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引领。水平 使命 行动=有效的引领。
      引领需要胸襟和目光,需要智慧和思想,需要勇气和激情,需要对生命透彻的理解和真切的关怀,需要一种神圣的职责和不衰的理想.这样,才能把教师引进新的天地,领进生命的幸福之门。
      引领是一面飘扬的大旗,为真诚的生命追求指点方向!
      学校管理者应自觉地实践教师管理从“工作本位”向“生命本位”的本源回归,真心关注生命,着力营造和谐的教师管理文化.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才会有厚实的生存土壤,才能真正体现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幸福.也惟有这样,校园才会真正成为生命共生、共存和共同成长的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04:33 , Processed in 0.13568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