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阅文献===》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2:3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1、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0万字”,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儿童心灵成长的营养基
小学阶段对一个人的习惯,品行形成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人”的教育的重要职责。如果说课内阅读是扫除文字障碍,重视方法引导,那么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有着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全新的的生活领域,领略奇妙的文学艺术世界魅力。
但是,当下国人的阅读量却相当匮乏。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年课外阅读量最大的是土耳其人均44本书,其次是俄罗斯40本,美国36本,中国4本。而这区区的4本,95%还是教辅,或与课本有关。这样冰冷的数字无怎么不刺痛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的心?我们的孩子应该怎样在应试教育的捆绑下继续阅读的乐趣?怎样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世界优秀文学名著的浸润?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在阅读活动中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个体终身从事学习的最基本能力,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复杂结构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阅读能力,概况地讲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
课外阅读能力,其实是“功夫在课堂,提高在课外”,课内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方法的指导,落脚点还是课外经典名著的阅读,书报的阅览,包括试卷中试题的解析,都是课外的阅读,从这一点来说阅读能力等同于课外阅读能力。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标中要求,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课标中明确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中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2、  滋润儿童心灵的沃土。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阶段对一个人的习惯,品行形成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人”的教育的重要职责。著名教育家梁披云先生曾说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身体不好使“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身体越好,本领越大的“危险品”对社会对人民的危害就越大。”而好的书籍是最好的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有效地课外指导,激发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继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通过探究,摸索适合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适合的不同读物。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家长、学生、老师三位一体的课外阅读激励机制。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初步养成。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追踪,尝试在班里形成“我爱阅读”的潮流。
2、通过与家长的互动,促使家长认识到阅读是重要的,课外阅读更是必要的,树立信心,帮助孩子形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3、通过课堂上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升课外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方法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9月)
1)制定课题总体方案;
2)申报课题,并制定符合本年级实际的实施方案、阅读课教学计划、阅读课活动方案、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等;
3)总结前期研究的初步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完成中期报告;
4)请课题负责老师进行中期报告指导;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1)开展实验;

2)收集有关资料;
3)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4)收集整理有关阅读课教学资料,整理出本人阅读课教案、阅读活动方案。
3、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0年12月)  
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
六、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二)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验证、提炼、总结,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四)行动研究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课题研究的策略
1、与家长沟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摸底,收集问卷,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关于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
1、双休日你在家完成作业后你喜欢做(   )
A上网(5.3%) B玩耍(35.7%) C读课外书(28.6%) D其他爱好(30.4%)
2、你喜欢读书吗?你的家长对你看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
A赞成(48.2%) B反对(3.5%) C也不赞成也不反对(8.9%) D鼓励(39.3%)
3、你的父母爱看书吗?(  )
A从不看(3.5%) B偶尔看一些报纸杂志(53.6%) C非常爱看(26.8%) D不知道(16.1%)
4、你的课外书是从哪里来的? ( )
A自己买(订)的(85.7%)   B图书馆里借的(3.5%)  C同学中借的(5.3%)  D别人赠送(5.3%)
5、你家里有多少藏书(  )
A3-5本(32.1%) B十几本(51.8%) C超过百本(7.1%) D没有什么课外书(8.9%)
6、你爱买课外书吗?(  )
A非常喜欢(21.4%) B喜欢但嫌书贵(28.6%) C只买有关学习的报纸杂志(5.3%) D只买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44.6%)
7、你爱看什么书?(  )
A文学名著(33.9%)   B小说故事(46.4%)   C科幻类(17.9%)   D杂志报刊(1.8%)
8、你每天大约看多少时间的课外书? (        )
A半小时(41.1%)  B1小时 (42.9%)  C更多 (7.1%)  D少于半小时(7.2%)   E没时间看(1%)
9、你一般在什么时间看课外书? (      )
A、课间(5.3%) B、睡觉前(1.3%) C、节假日(28.6%)    D、有时间就看(53.6%)
10、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     )
A、 0本(1.3%)   B、1本(69.6%) C、2—3本(14.3%)   D、4本以上(3.5%)
11、你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
A经常向大家推荐好书的老师(57.1%) B照搬教参讲解的老师(37.5%) C严禁看课外书的老师 (5.3%)
12、你认为看课外书对学习有什么影响?(  )
A影响学习(8.9%) B看课外书对学习有帮助 (85.7%) C没什么用(5.3%)  D无所谓
13、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 )
A、功课太多 (46.4%)  B、没有什么书读(10.7%)   C、父母反对(5.3%)   D、不知看什么书(37.5%)
14、课外阅读时你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 )
A、在阅读过程中会借助工具书或问老师、同学解决生(10.7%) B、能做到边读边想( 41.1%)C、能写读后感(1.8%)  D、能写摘录,作一些批注或标记(46.4%)      E、随便翻翻5.3%)
15、你能写出几本你喜欢看的课外书书名吗?
一本(3.5%)两本(16.1%) 三本(33.9%)五本以上(17.9%)
阅读习惯差,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班学生喜欢读书的学生大约占三分之一,竟然还有3人不喜欢读书,而喜欢上网,情况堪忧;自觉读书的不足班级学生的一半,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42.9%,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在阅读批注、圈画记录方面有41.1%人动笔。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无法评估。而从调查表中得知学生迫切希望教师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运用课堂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讲一讲阅读故事,定期让他们交流阅读收获,分享阅读体会。
2、教给方法——课堂方法引领课外阅读
提倡素质教育,但不能妖魔化——所有的方法,基本知识都不要教授,单凭学生摸索所有的知识点。这样做无疑会增加学习的成本,增大学习的负担。假如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是闷着头从头研究,那么历史谈何进步,人类又如何走向更文明!所以,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这样给孩子们方法指导,少走弯路,尽早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
在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上,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阅读读物时数数一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并按自然段读书;在语文课内学了中心句的知识,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找中心句;在语文课内学习分段、概括段意、整理故事情节、评析人物等,也让学生到课外去试一试。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知道读书要思考,思考人物的命运,人物的形象,知道作者作文的目的是值得思考的,探究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读活,才算真的与作者对话。
具体的说就是重视基本阅读方法指导。
第一,保证读书时间。要求每一位学生合理安排早中晚的时间,保证每天合计要有至少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并且要求学生家长检查签字,或者写上鼓励性的话语。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学生当天见到语文老师总是兴致勃勃地翻开自己的课外书,略带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收获——“家长鼓励的话语”。记得有一位家长在孩子读的《世界名人故事》一书中写到:宝贝,你读的真好!书中的爱迪生那么痴迷于科学实验,最终成为“发明大王”,相信你也会努力学习,成为妈妈的骄傲!祝贺你成为爱读书的孩子!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方式更能激励孩子读书兴趣呢?
第二,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边摘抄,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思考不懂的问题,总结心得,最后可以写出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这样一本书读完,程度不同,收获各异,但每人应该能做到各取所需又不会损伤读书热情。
第三,领悟读书要求。要求:(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强调不但要看文字,还要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与个人的阅读体验相结合。比如读了《丑小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鸭子?你想对它说什么?(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长于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知识被学生理解、接受之前,问题有很大部分是以内部语言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的,如果无视他们的存在,不注意诱发,就会造成学生的思想僵化.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更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利于落实"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精神.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潜心读书、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来培养的。
第四,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形式。比如针对篇幅较长的小说采取浏览性阅读,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即可。针对知识性读物采取吸收性阅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针对语言精美的文章,采取细品性阅读,如揣摩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的妙处?动词能不能替换?通过这样的课内指导,一方面交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更培养了语感,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3、有针对性的推荐阅读书目
1)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推荐读《伊索寓言》《古诗词背诵80篇》。《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它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蕴涵着深刻的寓意,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儿童文学代表。它对学生的影响从德育,美育智育等方面不一而足。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既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的需要。而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不在此阶段积累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章名句,实在是很大的智力浪费。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功,积累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背诵。看看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哪一个不是背诵的高手?哪一个不能背诵大量的古诗词?他们巨大文学成就的取得,与他们古诗词的积累是不无关系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使学生在背诵上扎扎实实地下一番工夫,使他们能积累尽可能多的古诗词。同时学生背诵古诗词,对他们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他们往往通过诵读很快受其感染,势必会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物交融、心领神会。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形成了他们健全的人格。
2)给孩子们介绍图文并茂的绘本刊物,如《爱心树》《我爸爸》等精美的图片,简洁的文字,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却发人深省。一棵茂密的大树,在孩子贪婪地一次次的剥夺之后,只剩下矮矮的树桩,还要供他歇脚……黑白对比更增添了视觉冲击力,让孩子们久久难以忘怀——这就是无私的母亲和贪婪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那棵树,我就是那个男孩,爸爸妈妈毫无保留地爱我,而我们却理所当然的接受,从不去感激他们,更不懂得回报他们,甚至还百般挑剔。通过读后交流——爸爸妈妈,我拿什么回报你,使得孩子们能发酵升华自己的情感,达到共鸣。我相信《爱心树》之类的作品,带给孩子的是爱的启迪,想象力的培养,绝非枯燥无味的说教能比拟的。
4、进行方法指导与评价相结合
1)制定学期读书计划
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比如本学期计划背多少首古诗,读几本好的童话。把伊索寓言之类的经典读几本。要求学生必须与家长共同制定,帮助监督完成阅读计划,对每一个签字,要求及时准确反映孩子读书的态度,读书的质量,读书的时间。以便老师跟踪、评价、指导。
2)明确读书要求,留下阅读痕迹
要求学生准备自己的《采蜜集》,对自己读到的好词,谚语,俗语及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摘抄,做好读书笔记,平时拿出来细细品味,为将来的表达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辞藻,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求学生做好批注,对引发了自己思考的句子进行评析,用诸如“我觉得这里写的出彩,是因为——”这样写的多了,自己也就能更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题了,同时培养了语感!
5、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1)阶段性的开展班级故事会活动,让孩子们有一个释放的窗口,同时感受到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
2)每天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在班里进行演讲或讲故事,或者介绍自己的一本好书,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这样把课内外结合起来,让学生也看到了自己进步的脚印。
3)分享读书的趣事。比如为买一本中意的书,依靠自己付出了怎样的一番努力,或者读书痴迷闹笑话的故事。在分享中体会到与书为友是一大骄傲,更是一大幸事!
八、课题的研究成效
1、理论层面的收获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激励,家长的督促,特别是低段的小学生,是非观不明,习惯正在养成。规范成什么样,就成长什么,是挑战也是机遇!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严格的有计划性地进行指导,就容易把他们带入书的海洋,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宝藏前,大部分孩子只能选择“臣服”。
2、实践层面的收获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小学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阅读书目推荐自己能做到心中有数。已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已能体会到语文作为一门大学科与别的学科的不同。继而在生活中体会语文,在交流中运用语文,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1)            形成了小学低段三个年级的推荐书目
一年级  《猜猜我有多爱你》  《我爸爸》  《爱心树》
二年级 《伊索寓言》     《爷爷一定有办法》  《菲菲生气了》
三年级  《安徒生童话》    《犟龟》    《石头汤》  《小猪唏哩呼噜》
2)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目标,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内心的自我——爱,爱生活,爱父母,爱读书,使学生意识到书能带领他们完成奇妙的精神之旅!薛瑞萍老师说:“分数只是盛艳一时的草本花卉,我全力以赴的,是着力于根部的培植和滋养——锲而不舍地增长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归根到底,最可靠的成绩,最强劲的潜力——存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中,从来没有见过爱读书的孩子语文成绩差的。”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快乐是让我们成为终身读者唯一可靠的动力。”
3)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指导,应着眼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时间的追踪,阅读书目的保障三个方面。通过跟踪调查,家长督促,课内指导,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外阅读在学生的阅读计划的引领下,效果就有所保证。所以在每学期开学初,语文老师都应把自己在图书馆熏陶一定的时间,把握最新最适合孩子们读的书,结合上学期的读书计划,给出本学期的推荐书目。并要求学生写出本学期的阅读计划。这样目标性较强,学生也就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一部或几部作品的阅读,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激发阅读兴趣。
九、课题研究的反思与疑问
(一)课题结题了,但研究却不会停止,本课题的研究带给笔者的疑问依然很多: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业压力会增大,如何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2、孩子们来源于不同的家庭,家长给予的关注与支持不同,效果相差很大。特别是一些进城务工人员,迫于生活的压力整天奔走于城市的角落,自身文化素养也有限,时间局促,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远远不够,认识不足。影响了对孩子的支持与帮助。
3、薛瑞萍老师说:“真正的读书是指与考试无关的与书籍亲密接触”,但现状是我班44.6%的学生只买与学习有关的书。这种固化在家长与学生心中的意识——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要考高分就要买学习资料,完成学习资料就是读书,不知何时能改变?
(二)本次课题研究的反思——关于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反思
【一】调查分析
阅读习惯差: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班学生喜欢读书的学生大约占三分之一,竟然还有3人不喜欢读书,而喜欢上网,情况堪忧;自觉读书的不足班级学生的一半,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42.9%,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在阅读批注、圈画记录方面有41.1%人动笔。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无法评估。而从调查表中得知学生迫切希望教师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运用课堂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讲一讲阅读故事,定期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
【二】调查反思
1.家庭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他们大部分来自进城打工者家庭,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从不看书竟然有2人选,偶尔看一些书报杂志的53.6%。很多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夜都在电视前或者在打牌中度过。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认为看课外书影响学习的有5人,占8.9%。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这一客观因素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2.家长盲目指导。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客观上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束手五策。只是抱怨孩子不读书,贪玩,盲目购买教辅资料逼着孩子阅读,认为这就是课外阅读,歪曲“阅读”一词的深刻内涵。甚至盲目认为:只要孩子把语文书上课文会背了,就是学好了语文。这也是造成学生阅读内容浅显书籍的客观原因。
3.应付阅读作业。除了以上两个客观因素外,与教师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虽然每周一老师都检查学生上周阅读的签字和阅读时间是否保证半小时以上,并由家长签字证明,但是完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普遍带着应付的心理阅读,加之家长督促不力,阅读效果可想而知。这是逼迫学生阅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改进措施
1.科学引导。课堂上结合课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教会批注、圈点、记录等阅读方法,养成默读、速读、诵读等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读书交流。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每节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故事汇”,形成班级“故事汇档案表”,每月评选“读书之星”。
3.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成语故事》《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4.同读一本书。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可以采用“激将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5.倡导亲子共读。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要“授生以渔”,从而让学生终生与书为伴,让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本课题的结题,意味着问题解决的开始,更意味着启示笔者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总之,做一个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老师,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将成为笔者持之以恒的追求。以上是笔者对“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的课题现阶段的认识,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王淑杰: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2)
薛瑞萍:《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长春出版社.2009.


西安市小课题研究                          
立项号
2011xkt-xxyw012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研究报告


















代锋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06:33 , Processed in 0.18634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