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知识管理分享及整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1:5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厘米·知识管理汇(献给信息迷航者)作者:z厘米。
>>我的知识管理分享及整理 - [wenbin]
一直以来,其实都苦于没有很好的知识管理方法,今天在这里也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算不上分享,只能是整理。
我主要用于知识管理的工具就是Google Reader,文档方面就是电脑硬盘啦。通过知识管理能够迅速了解到最新的业内信息,并对有价值的知识文档进行归类整理。
一、Google Reader Feeds
我的Google Reader Feeds其实管理得算是蛮差的。当我有一天发现我的分类类目后面一直显示(1000+)的时候,当我惊奇的发现我的订阅源居然都1000+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对信息的控制能力有多差。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比我还糟,但我也不希望就此放弃,因此,我做了如下补救措施:
1. 对分类进行细化:好在这一点我一直做得不错,我将订阅源大致分为:UE,UI,web分析,互联网业界资讯,互联网媒体聚合,社会新闻,好友博客等几大类,这样在类别上至少有个大的分类。
2. 设立必读源:对于一些质量非常高的订阅源可以给将其纳入“必读”分类,这样每天首要将这个分类读完,保持这个分类未读数为0就好了。当然,这个必读源的数量要严格控制,基本以每天可消化的更新量为基准。
3. 清理部分源:果断删除那些不再需要的信息源,减少内容干扰。我的标准是删除以下几类:a. 长期不更新的源(超过半年没有有质量的文章内容),b. 每天大量发送转载内容的源(除了类似“互联网那点事”这种高效率的业内信息转载外,那些一般意义上的以转载内容为主的信息源,少订为好) c. 已经不再需要的内容(有些源现在看来都不知道当初为什么要订,那么删掉是王道。)
做了上述3步调整后,我的Google Reader Feeds不能说整理得有多好,但至少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
2. Google Reader Share
其实Google Reader Share我一直用得不是很好,到现在我也才关注了9个人,我想这可能跟我的Feeds内容过多有关。其实Share是一个很棒的功能,关注跟你关注话题类似的用户,那么他们就会为你推荐相关的内容,这都是纯人肉的推荐啊,多高的待遇啊。最近在尝试和继续摸索如何更好地利用Share的这个人肉功能。
3. 微博&Twitter
这完全看你follow谁了,我的微博是:http://t.sina.com.cn/binboy,Twitter要翻墙所以没有那么活跃了。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每天流动的高质量信息是非常多的,由于其高互动的产品特性,及时的交流与分享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微博的搜索,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收集观点以及学习研究的工具。
4. 文档的管理
日常的文档管理,这个根据各人不同的喜好和习惯,规好档,分好类就OK了。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知识文档重要的在于阅读,而不是下载下来归档入硬盘的。
5. 阅读的管理
有关阅读什么样的书,可以去豆瓣上搜索一些有关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产品经理方面的书单。后续,我也会整理一些我的书单分享给各位。
不过,如何在阅读中能够有所想,有所得才是读书的效果体现。我目前的方式倾向于阅读—找实例—博客总结或工作中实际应用。重要的不是读了多少,而是用了多少。
6. 时间的管理
这里的时间管理主要还是指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知识分享及整理,如此养成习惯自然会大有裨益。比如,每天至少要保证Google Reader Feeds里必读的项目读完(大约0.5小时),然后至少1小时的固定阅读时间,0.5-1小时的微博/博客知识整理分享。如此算下来,如果每天能做到2 小时已经很了不起了。
关键在于设定合理的时间,不怕短但要合理,然后就是坚持。
我记得村上春树的长跑计划是这样制订的:每天跑10-15公里,每个月要完成总计300公里的量。也就是说如果某天赶上要参加活动而不得不放弃当天的锻炼计划的话,那么当天10公里的量就要在其它日子中补回来。
其实分享这些心得,没有什么可称得上是经验的,都是一些个人体会罢了。
总之就是,不论什么方法,先做起来,先学起来才是王道。
好了,就谈这么多吧,欢迎各位与我交流……


>> 管理订阅源的三维方法(以 Google Reader 为例) - [网生代]#LiGht:这篇文章讲述的技巧主要是,通过对 Feed 添加三种不同类型的 tag,从而有效提高 RSS 阅读效率。在这个信息焦虑的时代,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者:Wales | 原文地址
我使用 Google Reader 来管理订阅源 (RSS Feed)已经有两三年了。一直以来,我对这些订阅源的归类方式都是按照内容分类,放在一组一级目录中,如IT资讯、趣站酷软、设计、生活、资源、时政等)。
后来,订阅的 Feed 越来越多,而且里面还出现了 CnBetaVeryCD 这种更新频率极高的 Feed。而一些著名博客保持着中等的更新频率,一些私交好友的博客则佷少更新,但是我又不想删除。它们放在一起,很容易导致未读数量出现 “1000+”,这时候我就没什么心情一个一个读完这些博客,有的时候就“Mark all as read”(全部标记为已读)了。
面对上百个不同类型的 Feed ,我们如何确定我们能在适当的时间读到适当的内容?如何避免没有目的的阅读妨碍我们的效率(anti-GTD)?

前些天,我读到一篇由 Daniel Miessler 写的文章 A Three-Dimensional Approach to Organizing Your Feeds Using Google Reader (用三维方法组织 Google Reader 中的订阅源),他提到了这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个三维的管理方法,我受此启发,整理了一下我的订阅,方法未必与原作完全相同。
首先明确“三维”指的是:
  • 重要性(通常的重要与否):重要、一般、次要
  • 主题(经典的组织方式):如设计、编程、安全、幽默等
  • 位置(文脉上的考虑,即根据行文风格或读者所处环境的分类方式):这是最灵活,也最需要考虑的。原作者提供的例子包括:业界新闻、世界大事、工作时阅读、午餐时阅读等等。
能够实现“三维”管理方法的根本原因是:Google Reader 支持为一个 Feed 添加多个标签。与 Gmail 类似,在 Google Reader 里,标签和目录是同一个概念。
我使用的标签是:
  • 重要性:★★★、★★、★
  • 主题:IT、我、同学、摄影、博客、新鲜、时政、杂谈、生活、科学、设计、佳木斯、软件、阅读
  • 位置:@Tips、@个人、@欣赏、@观点、@资讯、@资源、@很少更新
以上位置类标签前添加“@”,只是为了与主题类标签区分。
然后为每个 Feed 添加这三个标签,例如:
我的例外:对于 VeryCD 的资源更新 Feed,我只加了一个“@资源”标签,而没有添加重要性和主题类的标签。因为我只希望在寻找下载资源的时候看到这些 Feed。而“我”这个标签只存放我自己的博客,只有测试价值,因此没有打出重要性和位置类的标签。
在设置完成后,你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方便之处了。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会从“★★★”开始读起,这个标签下的文章通常都会每篇通篇读完。而在一些情况下,我只想了解一些资讯,那就看“@资讯”标签下的文章,只看标题即可。或者是累了,想看点新鲜事,那就转到“@欣赏”,或者“新鲜”。而对于“★”标签下日进百篇的文章,积累的日子多了“Mark all as read”也不会有心疼的感觉。
我使用的标签未必完备,但三维的管理方法是我所欣赏的,尤其是位置类标签需要我考虑每个 Feed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更愿意读,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信息的个性化分析,一劳永逸。
最后说两句题外话:
  • 我使用 Firefox 的扩展 Feedly 来美化阅读界面,可能会带来一些速度上的降低,但养眼界面会提高阅读的兴趣。
  • 我已经多年没用过其他的 RSS 阅读器了,根据鲜果使用笔记作者 Lorna 的描述,鲜果不支持把同一个 Feed 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但可以订阅同一个博客的多个 Feed (RSS, Atom, Feedburner, Feedsky…)分别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
update: 补充另一篇类似文章:Tagging Scheme For Organizing Feeds In Google Reader,作者 Alan Rimm-Kaufman


>> 个人知识管理的29个原则 - [左岸读书]以下内容来自左岸读书,很不错,有些话说的很在理!
………………………………………………………………………………………………………………………………………………………………
1、持续的学习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信息和知识爆炸,在一段时间和时期内,学习的内容必须聚焦。起码要在一个领域内成为专家。
3、你应该学习的内容取决于你的价值观、特长、个性和目标。
4、你必须学会如何有效的评估信息和知识,所以你必须根据你的价值观、特长、个性和目标确立自己对信息和知识的“过滤器”;
5、人是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所以你应该知道谁最擅长什么?遇到问题时知道可以向谁学习和请教;
6、你牛了你的朋友也一定牛,建立人际资源的基础是自己的知识基础、个性和激情、自己优势的合理展示和帮助别人的意愿;
7、人际关系需要维护;捷径是找到那些愿意共享自己朋友资源的人,你也应该做这样的人;
8、信息如果不经过处理,不能称为知识。所以你存储的知识起码你应该简单看过、知道是在讲什么;
9、信息和知识存储前应该尽可能做规范化的工作,例如你做的摘要、感触、觉得最有价值的部分、将来能做什么用等等;
10、建立自己的分类字典,而不是每次想起什么就建立什么样的文件夹或者标签。分类字典,持之以恒坚持,适当调整;
11、知识存储中分类不宜过宽,过宽则等于没有分类;分类不宜过深,过深后你就不会再去看;
12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尤其是web2.0工具做知识存储和获取工作;
13、知识存储时适当共享,听取和收集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14、有意识的做知识显性化的工作,既方便知识传播也促进知识学习和建立人际网络;
15、知识传播中必须考虑传播的方式和效率;
16、不能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述的知识证明你还没有深入理解;
17、多用举例子、讲故事的方法传播你的知识、见解。这个过程是你对知识的再深化过程;
18、你的知识传播的越广,你的影响力越大;
19、你的目的决定了你知识利用的方式。如果目的是要写论文,则你的知识就是明确、简洁的表达;如果是想要在市场上销售,就必须产品化、规范化或者专利化;
20、知识本身没有价值,只有被利用时才能展现其价值;
21、知识必须跟任务、项目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22、单独的一个主题的知识很难被很好的利用,所以你必须将你的知识融入团队中或者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
23、知识创新最简单的方法是总结和分析;
24、知识创新是一种习惯;
25、学习或者实践—总结—-将总结出来的内容投入实践检验和请行家批评―继续总结和实践;
26、不能光做,还要思考;
27、个人竞争力的源泉不是你现在知道的或者掌握的,而是你选择方向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是你能够将知识用足用好的能力;
28、环境造就人,太安逸的环境对个人的发展弊大于利。如果不能找到好的环境,那就自己给自己压力;
29、既要会做,也要会展示自己做的,要有树立个人品牌的意识。

      
>> 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软件 - [月光博客]

       前些天看了一本书《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对于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颇有些感悟,这里我就总结一下我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所用到的工具软件,供大家参考。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总的来说,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软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我个人认为,网络版的工具选择有几个大原则,包括:

       1、数据可导出,这点非常重要,可以导出的数据,保证了你的数据永远是你自己的,即使该服务关闭了,用户也不会丢失信息。 2、服务商的专业度,尽量选择专业的大公司的服务商,可以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是系统三天两头出漏洞被黑客攻击就不好了。
3、服务商的诚信,对于网络服务,例如即时通讯、邮件、在线存储、网络硬盘,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用户隐私问题和诚信。如果一家公司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或邮件出卖,导致用户受到伤害,只要出现一例类似事件,这个服务就是不值得信赖的。
根据以上三个原则来看,网络服务尽量使用国外的,如无必要尽量不要使用国内的,这不仅仅是个人隐私问题,最重要的是数据安全问题,几年来发生的诸多案例是我不敢使用国内云服务产品的主要原因。
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总图如下所示,下面我将分别进行说明。
一、学习知识
知识和信息不能混为一谈,信息是免费的,但毫无目标的获取信息,就无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因此学习必须要有目标,如果你用有限的时间去学无限的知识,你将被知识“淹没”,我们要学习那些给自己带来最大提升的知识。
时间是一个最稀缺的资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知识获取的“成本”问题,这个成本除了金钱之外,最重要的是时间成本。因此,学习知识的工具需要满足:“花费时间较短,获得价值较高的知识”。
我先前介绍的Google Reader是一个不错的阅读学习工具,不仅仅有学习的功能,还有一定的保存知识、共享知识的功能,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得力工具,如下图所示,详细的使用请参见我的《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一文。国内的同类阅读器产品还有:鲜果、抓虾、QQ邮箱阅读、有道阅读等。
对于纸质书籍的发现和评论,豆瓣读书是一个理想的工具,在使用之前,先标记自己读过的较为喜欢的书籍,不建议标记娱乐性书籍,这样能保证“豆瓣猜”的准确性,之后豆瓣就能根据你的阅读兴趣找到相关的书籍,你可以根据其他人对书籍的评价来决定是否购买。期刊杂志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的来说,网络和电子读物适合浅阅读,具有深度和专业的知识还是需要阅读纸质书籍,你付出了金钱,却节省了时间。
平时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学到一些你不知道的小知识。
二、保存知识
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保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存在本地硬盘,一种是保存在网络上。保存在本地的好处是较为安全、断网的时候也能查看,保存在网络的好处是只要能上网就能查看,分享更为方便。
Dropbox是一个优秀的平衡本地和网络的同步存储工具,你保存在本地电脑的文件可以自动上传到网络空间里,并同步更新到你的其他电脑,对于多台电脑的管理非常方便,可惜这么好的一个工具前几天竟然给封杀了,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使用Dropbox保存知识,实际上就是利用文件夹来保存文档,本地文件夹的建立一定要合理,那样才能提高效率,如下图所示,具体请参考我写的《基于Dropbox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一文。
保存网页可以使用本地浏览器书签或网络书签,使用网络书签管理收藏的网页非常方便快捷,当你收藏的页面逐渐增多时,管理书签的难度并没有随之增加。网络书签的首选是Delicious(美味书签),具有导入导出功能,收藏时能notes标注和tags标签,将文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摘录出来,或者将阅读时候的心得记录下来,并以标签区分,Delicious还有一定的搜索功能。国内的同类收藏夹产品还有:QQ书签(可导入导出)、百度搜藏(可导入、不可导出)。
Delicious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类似百度搜藏那样的网页缓存,一旦收藏的网页地址内容不见了,或收藏的网站出现问题,你收藏的知识也将丢失。使用“百度搜藏”的话,没有导出功能,保存的网址说不定还会消失,不太令人放心。
Gmail是另一个常用的保存工具,IE浏览器可以使用“页面”-“用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来发送邮件到Gmail,Firefox需要安装一个扩展来实现“发送页面”功能,把数据保存在Gmail中后,就可以利用Gmail内部的搜索引擎快速搜索知识了。
在对纸质书籍阅读的时候,微软Office的OneNote是一个做笔记的绝佳工具,除了读书笔记之外,还可以保存各类其他知识,使用Dropbox可以同步不同电脑的OneNote数据。同类还有一个工具EverNote也具有分类和Tag功能,自身就支持在线存档。
另一种保存数据的方法是博客,通过WordPress等工具可以方便的建立一个博客网站,使用博客保存知识的方法很灵活,你可以用其做网页摘录,也可以用来做知识记录的工具,还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上面,不但数据丢不了,还可以及时得到他人的反馈,与他人进行交流,即使博客的内容多了,查找信息也不难,利用搜素引擎即可进行全文搜索,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图书资料,电子文档之外,还有对“人”的保存,保存他人的联系方式,以便能通过最快捷的方式获得他人的帮助。
联系人管理的工具很多,我使用的是Gmail自带的通讯录,好处是可以同步手机,还能在社会化应用里使用。除此之外,Linkedin和Facebook也是很好的通信录工具,好处是所有的通讯信息修改都由好友提供,能及时更新。
三、共享知识
知识共享和传播,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知道的知识,并得到信息的反馈,为什么要分享,不在于你认识什么人,而在于什么人认识你,不在于什么人影响了你,而在于你影响了什么人。因此要添加一些高质量的好友,订阅其分享内容,多争取对方的关注。
知识共享的渠道很多,显然,微博客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反馈平台,因为没有反馈的共享是失败的,而微博客的反馈是实时且方便的,满足了用户最基本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所有琐碎的个性化信息,并相互交流。
微博客的首选平台是Twitter(也是个被封的服务),我们可以把平时一些想到的信息随时随地记录在上面,随手写“碎碎念”,Twitter还具有完美的数据导出备份工具,不必担心数据丢失,使用我的开源Twitter同步工具还可以将Twitter的信息实时分享到国内外其他微博和SNS网站,很方便实用。国内的同类微博客产品还有: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
四、使用知识
知识的收集和积累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资料。Mindmanager是一款用来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利用这款软件我们可以轻松的绘制我们的思考思路,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理清思路。Mindmanager使用起来还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本文的大部分图片都是用Mindmanager制作的。
我们使用的网络工具也大多内置了搜索,Google Reader、Gmail、Delicious都内置了搜索功能,可以按关键字搜索以前所有的条目。
只有知识是不行的,只有被使用的知识才有价值,能不能将自己的知识使用好,是对一个人能力的重要考验,只有将你的知识最大化的转化为价值,才能提升你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个人品牌。
以上就是我所用到的一些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果你也有什么好的工具,请在后面留言和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04:28 , Processed in 0.07678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