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教研文化重构的思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03:2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另类”的课堂观察
——学校教研文化重构的思考
唐莹
2015年1月27日下午,应工作室主持人黄老师的通知,我有幸在浦东教发院峨山路院区302会议室,参加了由浦东教发院陈静静、张娜、杨海燕老师和黄老师组织的对一节数学课《图形的面积》的录像分析,这节课由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的秦志军老师执教。录像是陈静静老师在现场拍摄的。
听秦老师的课是黄老师组织的,他希望我们能够走进光明学校的专用教室,看看他们正在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改实验的现状。平心而论,我在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教改课录像带分析活动之前,已曾听过无数的课。又因为参加过英国剑桥大学组织的教师培训师专项培训,所以我对如何系统地组织听课评课可谓熟之又熟,但是像27日这样的课堂观察还真的是第一次。因此,我把这样的课堂观察称之为“另类”。意谓是我们正统教研活动之外的另一种类型。这里绝没有贬义的意思。“另类”相对于“常规”而言。因为有“另类”的观照,使“常规”找到了镜子,找到了一个比较的参照物。
这次课堂观察,没有详细的观察点,只是粗略地要求写下观察对象即学生的名字,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还要记录者给予释义和反思。还好在正式开始前,陈博士简单介绍了如何使用这张观察表,让我对接下来的观察记录有了方向。但彼时的大脑还停留在她绘声绘色地介绍日本留学时跟佐藤学教授相处的生动场景中,心中还回味着一堂成功的课的标准,即陈老师介绍的佐藤学教授所提倡的——宁静安心,倾听对话,挑战和超越。不禁反问自己,这样理想化的课堂在我们日益把考试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的现实状态下会有多少生存的空间?
录像观摩开始了,我们分段进行观察并记录。有意思的是,没有详细观察点的听课表反而成了我们每位老师不同的观课切入点。关键是,每个老师的发言之后,主持人总会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再思考。接着大家又集思广益合力来探索解决的方法。比如导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学生讨论不充分了该怎么办?来自于不同学科的老师纷纷大胆地出谋划策,上过同类公开课的老师积极贡献自己的经验,主持人不断地回放当时的教学场景帮助授课老师回忆并反思。几轮讨论下来,授课的老师恍然大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新构思和大家分享。紧接着我们进入下一个录像片段,然后又是各抒己见,在每个阶段观察后的讨论中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和内容。就这样在热烈的气氛中,我们不知不觉超过了预定结束的时间。即使是这样,当主持人最后强调我们每个参会者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感受时,有意思的事又发生了,除了我用了一句话表达之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一大段话来表达。由此可见大家的“另类”!其实,我想说的话也很多,现在就用这篇文章来“借题发挥”。
反观我们日常的听课评课,都是一个主持人为主线,接着小部分老师发言而且以客套话为主,难得听得有一、二句不一样的观点,建议常常只是蜻蜓点水一滑而过,很少听到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本质的话语。主持人的水平和对问题洞察的深浅决定了研讨会可能达到的高度。
就教研文化的角度看,宽松而民主的研讨氛围是参与者畅所欲言的关键。看过一篇文章,叫做“罗伯特议事规则”,说的是会议主持人的作用就是要让所有参与者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在投票表决阶段,主持人只有组织投票表决的义务,没有投票的权利,更不要说主持人的态度会成为最后的决议。
这次“另类”的课堂观察兼评课,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一员,没有谁会成为当然的主宰,一言压全体。因为有宽松的氛围支持,我们不知不觉走进了学术探究的殿堂,学着做一个称职的观察员和研讨成员中的一员。会场呈现全员参与、人人平等的坦诚相待,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毫无顾忌地倾囊而出,一个接着一个,源源不断。
“另类”的观察和研讨对教师个人情感世界的建设意义何在?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认知的工作,也是伴随着喜悦、悲伤、困惑、愤怒等各种情感的工作,是一种“情感劳动”。(Hargreaves, 2000)。我们的那天活动不恰是从共同工作品味成就感开始,接着倾听同事的话语,回忆自己类似的经验,到感情的共有,逐渐酝酿成和谐的氛围最后促成了这场“另类”吗?在当时安全,完全互相点燃彼此之间交流激情的场景中,参与者们跨越了学科的芥蒂,挣脱彼此不同的教学经历的束缚,幸福地共享着彼此的思想火花。那一瞬间是无比快乐的。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催化剂让这场思想碰撞的交流如此得有激情,那就是每位参与者内心深处那种对教学探索的强烈的欲望和日积月累的反思的惯性,正是道相同,志相谋,于是大家在这样的场合之下合作交流,入细入微,见微知著。
于是,我明白了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学生在课堂收获的不仅是数学学科知识,还有很多其他的“副产品”,比如合作,倾听,分享等等。而对我来说,我觉得这样的观摩交流,不再仅仅拘泥于教学策略的学习和借鉴,更多的是一种感悟,一种共同研讨所形成的新认识。这个共同观课、分析、研讨的过程,因为有浓郁的学术研讨准则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位参与者言说的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不论是正确的还是片面的,所以不论是对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还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有推心置腹的深入交流,会让我们重拾对课堂的向往。在发现周围有这么多同行者的时候,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是很久都未曾体验过的。那种交流中的快感和淋漓尽致,让我内心再次涌起对教学研究的渴望。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专业化是与同事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学校的过程。教师不仅仅是“教学专家”,而且是与同事一起相互切磋,从同事那里、从自己实践的案例中“学习的专家”。至此,我不禁憧憬,或许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宁静安心,倾听对话,挑战和超越”的课堂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想到了教师文化建设。所谓的教师文化是指教师个人与集体间形成的组织氛围,而优秀的教师文化有利于培养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是一名教师培训师,也是学校科研工作的负责人,这堂“另类”的课堂观察活动给了我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该如何通过适当的教研活动来建设学校内部的“学习共同体”,重建学校的教研文化,教师文化乃至学校文化?或许我可以从组织和实践一节“另类”的录像观摩课做起。
因为有了“另类”作为镜子,可以照射出我们原来习以为常的那种程式化的听课评课的不足。只有对不足有所批判,才能对原有教研文化有再认和新建的可能。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星期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12:37 , Processed in 0.0721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