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PT:别让语文教学沦为快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22:5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PT:别让语文教学沦为快餐
文=崔国明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PPT手段辅助教学竟成了一种时尚,似乎课堂教学中不用一点PPT就不能成其为语文教学了。
伴随着鼠标的轻轻点击,一张张图文并茂、给人带来强大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幻灯片轻轻翻过:课文的概述,背景的链接,优美的图片,丰富的音像,……这些均十分时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这就是我们时下所能见到的最常见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样式。评优课如此,公开课更是如此,甚至我们很多的常态课也是如此。绝不是危言耸听,PPT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如今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PPT的过度使用,有可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沦为“快餐”。
诚然,PPT辅助教学手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气象,比如课堂容量的增大,教学气氛的活跃、教学手段的直观、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等等,它以全新的视听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官刺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全方位的挑战。
但是,我总觉得,语文是一门需要思维和想象的课程,思维远大于形象。尽管PPT辅助教学手段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但它始终只可能也只应该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样东西是PPT永远也无法替代的,那就是“思维”!
一、直观的形象占据了思维的空间
PPT辅助教学手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的直观性。借助于直观的形象,固然有助于我们对有些内容有更好、更快捷的理解和把握,但是事实上,形象的直观性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恰恰相反,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直观的形象所无法解决的,因为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的思维,需要我们的想象,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咀嚼。一句话,语文课堂教学中PPT辅助教学手段的大量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直观的形象占据思维的空间。
比如,有教师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或许是出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的目的,而将诗歌的内容转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成了“蓝天上白云片片,一个旅人左肩搭着西装,右手挥动”的画面,“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则转换成了“河面波光粼粼,河岸上一棵垂柳,沐浴在金色的夕阳里”的画面,……说实在话,画面确实很美;但是,美则美矣,却没有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所以,当我一见到眼前出现的这些优美的画面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对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的扼杀!
我始终不相信,就凭那“夕阳下的一棵柳树”的画面展示,学生就能够理解“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的意境和作者蕴涵于其中的情感;而我又始终坚信,像“夕阳中的新娘”的“康河边的那棵柳树”应该而且只能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需要动用我们的想象和思维,需要我们反复含咏,然后才可以映现于脑海中的。
窥一斑而见全身。以上一例,绝非个案。审视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类似的现象我们还见得少吗?又有多少语文课堂,在以直观的形象替代学生的思维?像这样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语文课,还不如说是“看图说话”。
二、内容的增加削减了思维的容量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适度的容量。我们通常所说的容量,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语文知识的容量,另一个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应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语文思维的容量,两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有一个动态的、适度平衡的分布。
但是,PPT教学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语文知识容量和语文思维容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堂上PPT的运用除了呈现一些直观的形象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呈现了太多的文字材料,从作者的介绍、背景的透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的链接,到教师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及答案、主旨的概括、写作手法的分析等等,事无巨细,一篇文章、一节课中教师所要告知学生的以及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通过PPT来完成,甚至有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篇文章的翻译也是PPT。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粉笔”这一传统的教学工具似乎真的就成了语文课上的“剩余物资”,因为教师根本就没有用粉笔去板书的机会和必要了。难道真的是如人所说“PPT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吗?
诚然,运用PPT教学手段,从表面上看,内容是丰富了,容量是增大了;但是,这种内容的丰富和容量的增大,是以牺牲学生的思维为代价的。我们知道,单位时间(一节课)内学生接受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面对容量如此之大的文字材料时,其赋予阅读与接受的时间就会更多,而用于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就会相应减少;而且,在一张张幻灯片轻轻而快速地翻落的过程中,其本身留给学生的思考机会就不多,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打算让学生去思考(实际上也用不着去思考),只要看和记就可以了。
所以,通过PPT手段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实际上是挤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无形中削减了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容量,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三、结果的呈现替代了思维的过程
近代欧洲哲学的始祖、理性主义的先驱勒内·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几乎每个人也都承认,教学的过程比教学的结果更重要;没有了过程,也就没有了结果。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但更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分析边板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帮助并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功效要远大于直接呈现结果的现代化媒体PPT
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的关键是思维,而不是结果。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PPT的大量运用,过度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习得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当然,用PPT来介绍作者、背景甚至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这都无可非议,因为这确实比传统的口头叙述的手段要来得更经济、直观、全面;但是,让人不能接受也无法理解的是,语文教学中有太多的结果在呈现替代学生的思维。
教学需要预设,但学生的思维却不能也无法进行预设,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我们有很多教师却在“明知故犯”。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PPT向学生提出问题,又通过PPT来展示问题的答案,中间几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甚至用PPT直接呈现一些在教师看来讲起来比较麻烦又浪费时间的问题,如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写作的特色等等内容。这样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并不鲜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用说去思考了,就连记笔记都成了问题。
所以,在安排教学手段时,我们的教师应该认真去思考一个问题,即如果PPT的运用影响甚至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坚决拒绝,绝不能以结果的呈现来替代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说,PPT这一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泛滥运用,客观上将会使语文教学沦为快餐,因为在PPT近似泛滥的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要带眼睛来看、带耳朵来听就可以了,甚至都不用带手,因为笔记根本就来不及去记,更不用带脑子,因为思维已经被PPT替代了。
形式服务于内容。我之管见,以为语文教学重在思维,如前所说,思维远大于形象。如果PPT教学手段既有助于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适度运用无可厚非;但是,如果PPT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甚至妨碍了学生的思维,大量运用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显得更加时尚,那我觉得还不如回归“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返璞归真。
为不使语文课堂教学最终沦为快餐,请慎用PPT
载《中小学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7 17:30 , Processed in 0.11468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