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00: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杂烩”与“珍珠链”——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吴李红    



  【摘要】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处于一种相对较为封闭的状态,教科书是唯一的知识载体,教师是唯一的知识传递者,课堂也是唯一的学习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广播电视、书本杂志、电脑网络……使这种封闭的状态遭受巨大的冲击,语文不再是狭义的书本小语文,而是广义的社会大语文,于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被推上了教育的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既是一种新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它强调自主,注重合作,加强实践,强调综合。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往往将综合性学习操作成一锅“大杂烩”——有内容却无主线,有综合却无整合。本文直面综合性学习在一线教学中存在的几大弊端,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大家的指正。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现状  对策
  一、认识篇
  “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夏家发 杨再隋
  随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死盯教科书、学生死啃语文书”的现象逐渐淡出,各级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成了教育者追求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那么,何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更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教材中直接出示“综合性学习”专栏是在第五册。该册共安排了2次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剖析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可以说是匠心独具,处处可见一斑:
综合性学习设计点
设计方式、意图
单元导语
以秦兵马俑和莫高窟壁画等能显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图片为背景,配以文字说明,把学生带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中华文明古国。
单元首篇课文《孔子拜师》的课后出示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
“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单元第三篇课文《赵州桥》后出示综合性学习的提示
“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到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再商量商量,还可以搜集哪些资料,并讨论打算怎样展示活动的成果。”
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部分
“让我们把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语文园地的写作部分
“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可见,综合性学习贯穿了一个单元,前有铺垫,中有提醒,后有展示,真正搭建了一个“听说读写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平台。
  除了教材中凸显的“主题单元综合性学习”之外,我们也经常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开展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国庆节前夕,举办“愿中华巨龙永腾飞”手抄报比赛;如学习名人的故事后,“我们也来找一找、讲一讲名人的故事”;再如学完了《比尾巴》后,去生活中找找“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再交流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们认识到,无论是系统的单元主题综合性学习,还是平时一些零碎的“综合性学习片段”,都是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大杂烩”篇
  “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烹饪方法,把米饭等和荤菜、素菜混在一起加水煮。此法恰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目前的一种状态。回顾综合性学习,它结合了美术、音乐、品德与社会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以及生活的积淀,在实践操作中,为了将“综合性学习”这块蛋糕做大做透,许多老师“旁征博引”,凡是“沾亲带故”的都“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操作成一锅“大杂烩”,呈现出“热热闹闹走过场”的态势。
  1、喧宾夺主,有内容却无主线。
  以第四册语文第五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里要请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资料。学生很积极,有的带来了小蝌蚪,有的带来了蝴蝶标本,有的带来了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图片,还有的带来了去海底世界时照的大海龟的照片……如此丰富的内容,老师请学生一一上台展示,教室里的气氛很活跃,“哇噻”声此起彼伏,但教师没有作任何引导,只夸奖学生的资料找得很好。整堂课,视觉效果冲击很大,学生只是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往实物投影上放,却难以用自己的语言(甚至可以是教师提供的句式)来介绍,课堂没有一丝语文味,初一听,还以为是一节科学课呢!其实,学生展示的内容,都有一条共同的主线蕴含其中,只需教师适当点拨,拎出主线,学生的学习思路和目的便会十分清晰。
  像这种“花开遍地”的情况,使得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乐园里,盲目地追逐一项项内容,而抓不住主旨。
  2、各自为政,有综合却无整合。
  犹如作战,综合性学习不能单枪匹马,这一点,我们都认识到了。然而,庞大的军队需要编制,“先头部队”、 “主力部队”等都必须各司其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因素也必须有机整合,否则,只会成为一盘散沙。
  在第二册语文第五单元“识字5”一课,以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课后出示了学习小伙伴的话:
  (小伙伴1):“太好了,我还想自己编几个谜语呢。”
  (小伙伴2):“猜谜语真有趣。我们一起去找一些谜语,搞一次猜谜活动,好吗?”
  老师看到这两个要求,便布置了“搜集或自编谜语”的学习任务。两三天后,老师抽一节课,让学生来个“猜谜竞赛”。学生猜得饶有兴致,教师觉得效果不错。可是,等他上完了本单元课文,在语文园地里,发现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就是“猜谜游戏”。这下,老师才认识到自己先前操之过急了,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还可以再宽裕些,谜语的形式还可以再丰富些(如字谜、哑谜等)。于是,在课堂上,老师说:“上次猜谜竞赛还没来得及给大家猜的,请抓住今天的猜谜机会。”但是学生已经失去了先前的兴致。综合性学习就出现了“被割裂的、相对独立的”的局面,令人感到十分惋惜。
  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对个别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有的老师成了“门外汉”——寻不到切入点,找不到带学生“推门而入”的方法。如第四册的语文园地(三)中,让学生夸夸家乡的景色,找一找,写一写家乡的特产。许多老师便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慨叹——想交流,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写什么,觉得家乡特色学生了解得不多,硬要说,也只能“满堂灌”;想跳过,但总不能空着教学内容呀,真是如食鸡肋呀。
  许多一线的教师或多或少地都被这些烦恼包围过,在“大杂烩”的糊涂中迷失方向,缺乏方法的引导。
  三、“珍珠链”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是以单元主题方式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其时间跨度一般都需要一至两周,怎样让综合性学习设计得更科学合理,开展得更扎实有效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到,正如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一样,综合性学习也需要一根无形的线,将其学习内容的方方面面如“线游珍珠”般串起来。
  大弦嘈嘈如急雨——综合性学习内容关
  1、生活——综合性学习的营盘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的确,社会生活是一片广阔绚烂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资源。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鲜活事实进行综合性学习。
  如小学低年级可结合季节的变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秋天”。先观察秋天校园的变化,田野的变化,人们身上衣着的变化等,来与同学进行交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请小朋友在“采蜜本”上积累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接着,来收集、读一读描写秋天的古诗,如《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最后请小朋友画一张秋天的画,送给大雁,当作秋的电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已经悄然走近了秋天,俨然一个“秋的小使者”了。
  再如,第四册语文园地五中有一首“节气歌”。光朗读、光背诵的教学是只停留在表层的。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节气歌中依次提到了哪几个节气,请学生回家拿出日历本,找找上面的节气标注,最后想想:我们目前处于哪个节气?这样的教学设计,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面向生活的窗户。
  大自然在学生眼里是神奇而美妙的;生活对学生而言更是乐趣无穷的,只有让综合性学习的营盘扎在生活的土壤上,才会焕发出惊人的魅力,才会折射出生活的光彩。
  2、书本——综合性学习的阵地
  首先,我们要依托教材,因为教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高效、最便利的凭借。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这就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或学习主题来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升华。
  如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之后,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学生通过一切渠道寻找“大自然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学生或上网下载,或翻阅课外书,或询问家人(尤其是老人)。两天下来,学生找到了许多“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青苔、竹叶、树轮……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小诗歌的写法来写一段话。这既是一次练笔,又是一次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与提升,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我们也关注教材中不同的文体。如“对对子”、“神话故事”、“童话”、“寓言”等。我们以此类课文为基点,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到丰厚的历史文化中去挖掘此类题材。如第三册课文识字8中有四个成语,分别是四个神话故事的题目,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基点,让学生找一找“神化故事”,开个“小小故事会。”通过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神话故事”这种文体的认识,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科整合——综合性学习的大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的确,只有有效整合、熔铸各学科的内容,才能使综合性学习成为一道学生喜闻乐见的大餐。
  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我们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定了以下活动程序:①“了解桥”。学生利用课外书、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教师搜集古今中外著名桥梁的图片,做成课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桥的演变和发展历史。②“设计桥”。展开想象,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然后按照设计图纸,用橡皮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③ “赞美桥”。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熔铸了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也尝试请相关学科的老师到场参加,以语文老师为主、相关学科老师为辅进行“友情客串”。这样的方式使课堂的引导更为专业,气氛更为活跃。
  小弦切切如私语——综合性学习方法关
  综合性学习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孤军奋战,更不能纸上谈兵。所以教与学必须切切如私语般潜移默化地进行方法的引导,从而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1、让兴趣成为综合性学习的助推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学,乐于去学。如果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效果。
  班上的学生很喜欢《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我就设计了一个以“走进马小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来讲讲系列丛书里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来给马小跳提提缺点,最后写封信给他。学生兴致很高,课余,“马小跳”成了他们常常议论的话题。通过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课外书的距离,更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去读书的方法。
  2、让全员参与成为综合性学习的保障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个性,发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主设计方案。综合性活动不是优等生的专利,在设计中,应尽量围绕一个主题,注意设计活动的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过程,同时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难度,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通过他们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不仅要降低难度,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去参与,去学习,哪怕收获一点点。班上成立了“综合性学习小组”,学生风趣地取名为“拖拉机小组”。因为在每个小组中,我们都采用了“一拖一、一帮一”的形式,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都由大家轮流来记录活动情况表。
  我们班曾开展过一次“保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一个蛋随身带着,保护它尽量不摔破。从中让学生体会做一件事要细心、有恒心,并感受父母给予我们的精心呵护。)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第四小组的反馈表是:
综合性学习主题
保  蛋
活动程序
准备一个蛋
学《达芬奇画蛋》
2天后
口头交流:
我的感受
5天后
交流
写心得体会
一周后
做一张爱心卡
送给父母
钱雨青(小老师)
★★
★★★
★★★★
★★★★
陶国峰
★★
★★
★★★
胡珊珊(小老师)
★★
★★★
★★★
★★★★
张志强
★★
★★
★★★★
我们的收获
我们把蛋时时带在身边,我连睡觉时也把它放在枕头边。“调皮大王”张志强不再跑来跑去了,生怕碰破了蛋。一个小小的蛋,让我们的行动受到了很大的约束。我们要时时想着这个蛋会不会破。我们也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照顾就好象我们对这个蛋一样“无微不至”。在我们组里,虽然陶国峰和张志强的作文写得不太好,但在我们的帮助下,爱心卡做得很漂亮。
  (说明:在这个综合性学习小组里,共有4位学生,钱雨青是陶国峰的“小老师”、胡珊珊是张志强的“小老师”,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提高。)
  3、让合作成为综合性学习的导航灯
  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专题性,“合作”是一种有效的、不可避免的学习方法。它包括各相关学科任课老师之间的合作,包括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更包括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二年级时,我们开展了一次“我给广告牌找错别字”的活动。老师安排学生以“社区小组”为单位上街开展活动,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家长负责学生的安全。一位学生在日记中曾这样记录这次活动:
  昨天,我与我的好伙伴徐佳丽、汪聪、沈宇一起走在街上。我们要去寻找大街广告牌上的错别字。我们说说笑笑,别提有多高兴了。汪聪眼睛最尖,总能发现广告牌上的错别字。沈宇是个小博士,随身带了一本字典,查了又查,告诉我们正确的字。我胆子最大,每次我都敢上前告诉商店的主人,说他们的招牌上有个错别字。他们还夸我能干呢!最不出力的就是徐佳丽了。不过,她给我们讲了几个笑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就像老师说的,一个小组的人,合作起来可开心了!
  正如学生所体会到的,“合作”是快乐的源泉,也是成功的源泉。“合作”犹如一盏导航灯,引领着我们来到综合性学习的彼岸。
  四、尾声与思考
  一次次“综合性学习”,如“大珠小珠”,颗颗粒粒落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
  虽然,我们有了尝试,有了实践,有了收获,虽然跨出了“大杂烩”,但我们仍有许多困惑之处:该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该如何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我想,综合性学习,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3、高峡著:《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天笠茂著,李季泥译:《论综合学习与综合学习课程》,《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期。
  5、杨再隋著:《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6、杨世碧《综合性学习的类型及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2 19:13 , Processed in 0.07556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