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改西游漫话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05: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改西游漫话

沧州教育局教科所 张东兴

            
      新一轮课标培训又开始了。新课改的脚步不曾停歇过,如今又要踏上新的行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恰如三藏西游。执着在课改路上的行者们且行且思,边走边叹:敢问路在何方!

                             哪里有妖怪?

    课改,课改,不容回避一个“改”字。改什么?这一点一定要清楚。如同《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要想除魔降怪,一定要弄清楚:哪里有妖怪?有妖怪,一是因为:师父又被妖怪抓走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妖怪不除,早晚是祸。
    课改,改什么呢?我觉得无非两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要改掉;课改中出现的偏颇也要改掉。
    前者已经造成了“祸端”:教师本位下学生主体的缺失;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教学效率的低下;综合素养的欠缺;发展潜力的严重不足……
    肯定会造成“祸端”: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上的忽左忽右;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的忽视;多媒体课件的滥用;课改成果的商业化炒作;教育工作中商业化的畸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搞清楚: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只有搞清楚了方向,我们才会稳住阵脚,才会有的放矢,才会有所成效。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西游记》中红孩儿对观音菩萨说:“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这句台词是连续重复几遍,又被郭德纲在说相声时借用而“火”起来的。
    我们这些教研员经常要深入基层,深入课堂,跟老师们一起研讨,一起备课,一起上课。而且,经常有人要特意请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去为他们排忧解难。有句话叫“有困难找民警”,在课改中有些人就习惯了“有困难找专家”。何谓“专家”?其实没有一个标准。有些人喜欢这样以“专家”称呼某些人,某些人也就真的以“专家”自居。如果把“专家”当成一种客套的称谓,也就罢了。偏偏在一些管理层和基层教师身上真的存在着严重的“专家依赖症”,将所有的问题都依赖于“专家”们能够给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课改已经十年,并没有一位这样的“超人”出现。因此人们也仍然在艰难中探索。
    是的,课改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毕其功的,我们对课改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成为我们的“救兵”。对这一点,基层领导和老师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专家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明白了这一点,各路专家的各种观点和学说,就能够化成我们自己的“资讯”;明白了这一点,专家们才会有勇气和老师们一起成长。
    在课改的过程中,专业人士也好,基层教师也罢,都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要靠自己“长本事”来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课改中的问题。因此,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的研修文化比急功近利的“把专家请进来”或者“走出去找专家”更为重要。这样的思路才符合科学发展观。
   
大师兄说得对呀!二师兄说得对呀!

   一听这话,大家就知道是沙和尚说的话。他在《西游记》中台词不多,而这句话最为经典,刻画了他只知道盲从的特点。
   既然前面我们谈了要反对“专家依赖论”,当然接下来就要反对“唯专家是听”,反对“唯书本是听”。因为在课改中,确实有一些学校,有一些学校领导,有一些教师接触到了大量的课改理论和实践做法,也在不断地去学、去用。结果,却有不少人“迷失”了自己。今天学杜郎口经验,明天学洋思经验,今天搞高效课堂,明天学导学案,学来学去,问题没解决,困惑反而增多了。对于“邯郸学步”的典故我们大都耳熟能详。一味地盲从,一味地盲目照搬,是违背哲学规律的,结果往往于事无补,甚至会适得其反。
    其实,现在欠缺的,恰恰是对自我的深刻反省,找出问题所在;欠缺的是发掘自身的资源,凸显自己的优势。在课改中,亮出自己的旗帜,找出自己的症结,找出自己的发展方向,寻求自己的发展,这是非常需要的。
    如果忽视了自我,忽视了个性,只会成为人云亦云的沙和尚。只会是第若干个杜郎口和洋思。而且,现在还有些人在拉山头,搞实体,赚实惠。如果我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沦为某些“山大王”的一部“喽啰”,沦为他们捞取名利的一枚棋子。花点冤枉钱,听点牢骚话,这是小事,耽误了发展大计,那就吃大亏了。


路在脚下,路在脚下

    修订后的新课标的发布,无疑就像是又一次的冲锋号声响起。做什么?——需要关注方向和目标。怎样做?——需要关注过程和方法。做得怎样?——需要关注结果和评价。而更深层次的,要研究“谁来做”。这是个角色定位的问题。比如“教育”,是高高在上的“塑造”,还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比如“教学”,是“教师本位”的“教”,还是“学生本位”的“学”,或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生学”?比如教材,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学生学习”?……
    人们之所以喜欢那首《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除了人们激扬的斗志,不灭的精神,还有就是无尽的希望——路在脚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20:13 , Processed in 0.1132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