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访《平闲堂吟稿》作者斯舜威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4: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挥毫容易学诗难
——访《平闲堂吟稿》作者斯舜威
    自作词《临江仙》  斯舜威


    本报记者 王溪楠
    斯舜威,1957年生,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曾任《美术报》总编辑,长期从事书画理论研究及创作。出版书画学术著作有:《学者书法》、《名家题斋》、《平闲堂书论》、《平闲堂画论》、《百年画坛钩沉》、《中国当代美术30年(1978—2008)》、《海上画派》、《“南斯北张”:有关书法的话题》(与张瑞田合著)、《陈之佛致傅狷夫手札69通释评》等,另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多部。
    斯舜威素以书画理论研究驰名,尤以文笔犀利的书法时评“老斯说话”广为人知。最近,斯舜威的《平闲堂吟稿》面世,收录了他近年创作的160首格律诗,全书采用手稿竖排、释文横排的双开本形式,体现了作者诗书合璧的美学追求。本报记者就文人书法和古典诗歌的结合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美术文化周刊:您已出版了多种书画理论著作,出版诗集还是第一次。您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吗?
    斯舜威:这确是我的第一本诗集,但早在30多年前读大学时我就开始写诗了,不过写的是新诗。后来因为工作关系,转向书画评论。在我的内心深处,诗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些年致力于格律诗创作,是因为我觉得格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旖旎多姿的部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书法迎来复兴期,大众对书法的热情持续升高。可以说,书法既是精英文化,也是大众文化。诗歌当然是精英文化,却很难成为大众文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诗歌受到冷淡,我们固然不能期望诗歌出现大众热潮,但诗歌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要复兴,格律诗词是十分重要的,也应该迎来新的春天。许多近现代书画名家都非常重视诗词修养,黄宾虹、林散之、陆维钊、白蕉、潘天寿、齐白石……他们在论及艺术成就时,往往无一例外都强调自己“诗第一”。历代文人把书法当做风雅余事,在他们心目中,诗的分量最重,这与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审美方式和生活情致有关。我这次出版诗集,主要是以诗会友,可以更广泛地求教于师长、方家,同时为我长期坚持格律诗创作增加一些信心,也可以说,写诗是我对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
    美术文化周刊:您刚才提到,诗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们往往感到现实生活离诗太远,简直可以说对生活是无用的,您有什么看法?
    斯舜威:诗歌看上去是“无用”的,却是“无用之用”,它主要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精神升华,一种精神慰藉。在一个过分强调金钱、强调功利的社会,诗被严重忽视,这是诗歌古国的悲哀。诗是最能表达感情的载体,也是最能宣泄和达到心灵平衡的手段。格律诗具有高度内敛、贴近性情的特点,充分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证明,无论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积淀和流传下来的只有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诗固然不可能直接疗救“现代病”,但“诗意的生活”却是大多数人的梦想,诗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能够塑造一个纯洁善良的心灵空间。
    美术文化周刊:您和张瑞田素有“南斯北张”之称,在书法批评方面影响很大,并一直致力于推动文人书法,由你们策划的“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在全国多个城市巡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您又致力于格律诗,这其中有什么关联吗?
    斯舜威:关注格律诗和推动文人书法在本质追求上是统一的。我与瑞田兄正因为看到当代书坛日趋严重的浮躁和功利倾向,才致力于书法批评。光批评显然无济于事,更需要重建,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倡文人书法。信札、诗笺、手稿,这些日常化的书写是文人书法最基本的形态。作为批评者,当然要身体力行,因而写自作诗、写手札、写手稿,成为我们乐此不疲的艺术生活常态。写自作诗与抄录其他诗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自作诗更能表情达意。自己有这方面的爱好,又有一定的基础,兴趣就越来越浓了。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践行,努力探索当代文人书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很多媒体曾经展开讨论:文人书法还能不能回到过去的状态?我们的回答是应该回得去。近来,拍卖市场上文人手札、文人手稿出现飙升行情,这是“风向标”,说明社会对文人书法开始关注。现在毕竟还有文人书法的土壤,又有一批书法家致力于此,只要大家携手共进,一定能够创造文人书法的新辉煌。
    美术文化周刊:您在格律诗的创作过程中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斯舜威:学诗和学书法是相通的,两者都讲究传承有序、取法乎上。我的书法主要学“二王”一路,兼涉其他,上涉汉碑。我的诗主要以学唐人为主,兼及宋诗、清诗。我觉得只有广泛地涉猎,才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和风格。书法有法,格律诗也有规矩,学诗要循古,如果连最起码的格律规范都做不到,作诗就无从谈起了。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追求用典契合,遣词文雅,寓意深刻,意蕴高古,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最高境界是要通过万般修炼,进入化境,不再囿于形式的限制,信手拈来,一切如法。书法也是如此,学习中要遵从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等规矩,最后追求的也是“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
    美术文化周刊:我们都知道,您的文章和著作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您是如何安排诗歌创作的?
    斯舜威:我的日常安排,除了工作,读书第一,写作第二,书法临帖第三。当然,它们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前面已经提到过,诗是高度凝练的艺术样式,遣词修饰、用典寓意,需要广泛的文史功底,书法同样需要文史学问来滋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写作素材,写诗根本无从谈起,书法也难以有所突破。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任何学问、任何艺术都相通,值得我们花费一辈子去钻研,力求进入“通境”。我的诗,有的是友人酬唱,许多是在雅聚交流的时候写成的;有的是利用空闲时间,开车的时候可以构思,开会的时候可以打腹稿,半夜醒来有了灵感,也会披衣而起,床头柜上放着纸笔,以便梦中“诗兴大发”,醒来一挥而就。我认为,写诗也罢,书法也罢,量的积累还是很必要的,通过大量写诗,达到一个熟练掌握、渐入佳境的过程,熟能生巧,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陆游“六十年间诗万首”,算下来平均两天一首;林散之一生作诗5000多首;马一浮最多的时候一年写诗近400首,这些前辈大家对我激励良多。这次出版的是《平闲堂吟稿》第一辑,今后力争每年都整理出版,我的想法就是勤学习,下苦功,多写诗。我在2013年上半年就写了100多首格律诗,并且都把它们写成诗稿,从中既享受到了书法的快乐,又享受到了诗词的快乐,人生有这样的双重乐趣,夫复何求!
    美术文化周刊:最后我想问,您希望成为哪方面的文人?
    斯舜威:我喜欢书法,也喜欢诗歌,我这辈子最大的追求就是做一个有古典情怀的文人。所谓“古典”,除了书画、诗词外,最好在琴、棋、酒、茶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体现文人的生活雅趣、艺术品位和学养才情。我一直把书法归纳到文人范畴中去,因此个人偏好学养书法,诸如诗稿、手札,把书法和诗歌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把玩、欣赏,达到心境的自然平和。另外,杭州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非常符合文人的生活标准,西湖风月无边,钱塘自古繁华,风雅之友交往过从,我有幸生活在杭州,得以深刻地享受“诗意的生活”,这是人生的幸福。更令我欣慰的是结交了一批精通格律、学养深厚的师长诗友,相互切磋,共叙风雅,受益匪浅。第一辑《平闲堂吟稿》算是半成品,依然是“未是草”,最大的目的是以诗会友,让我能够增加信心,不断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6:00 , Processed in 0.6128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