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0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来快来!听白砥教授讲课不收门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临帖技巧经验大汇集
一、王壮弘谈读帖
   帖,一般称之谓“法帖”,是专供人们欣赏、研习书法用的。在临帖之前,读帖的方法和读帖的精细程度,对于临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认为临习书法主要着重于临写,而对于临帖之前必须读帖的重要过程,往往是忽略的。他们习惯于拿起帖来就临,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习惯。
   一本名家法帖,对于初学者来说,绝不可能一看就懂,一临就佳。这就需要不断反复的理解、摹仿,再理解、再模仿……..。也就是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然察总在拟之先。俗话 说“万事理在先”,理就是道理,在做一件事之前,对于这件事的道理,明白的愈深刻愈彻底,做起来就愈容易,愈顺手。法帖犹如老师,先生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但这个老师是不会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你自己主动去请教,这就是“读帖”。读懂一点,做一点。不断地懂,不断地做。这样顺序渐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写式地临帖,是很难入门的。正如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讲的,“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者”。

要临好帖必需读好帖,因此说读帖必需先认真细致的读,如果马马乎乎地读,就会觉得毫无意义,甚至会感到多此一举。因此读和看不是一码事,和欣赏也不同。读和诵相似,但比诵深刻。读有看的意义,但比看仔细,读有欣赏的意思,但比欣赏认真。认真细致的读帖是个要求,要做到这个要求,还有个怎样正确读帖的方法问题。如果方法对头,才能达到读帖的要求。不然拿起一本帖来,就会觉得茫茫然,好象无从读起,就会停留在肤浅的外形上,无法深入。

那么怎样读帖呢?大家知道,前人留下来的手迹,如今虽然是静静的躺在纸面上,但当时却都是由动的过程形成的。既然如此,读帖就必须对每一点,每一画,每一行以至通篇认真细致地读,对其中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不轻易地放过,怎样藏锋下笔,怎样换锋行笔,怎样回锋收笔,怎样翻转,怎样顺势连接,何处应提,何处应按,何处疾,何处涩,何处锋中,何处锋侧,联系手腕应如何地动作,把静的字迹逐渐演绎起来,象放电影一样,使他在你的脑际,眼前动起来。也就是说把前人由动而静的痕迹,再在正确的想象中回复到动。只有逐渐正确理解这些痕迹,是由何种动作形成的,再重复这种动作来临写,才有可能与字帖逐渐合拍。理解得愈正确,愈容易合拍,就愈成功。这是读帖的第一个任务。读帖的第二个任务是在通篇字迹的曲直刚柔,阴阳疏密,错落奇正,擒纵收放中,领会作品的倾向和意趣,进一步探索作者写此作品的内心活动。就象钟子期听俞伯牙奏琴那样,辨别那一曲是“巍巍乎志在高山”,那一曲“觞觞乎意在流水”。但这非有深刻的修养是很难办到的,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还是着重于读帖的第一步-------书法的形质。对于第二步-----书法的情性,可以留待以后慢慢来体会。

    以上是读帖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个方法,才能正确的读帖,但在这之前找一位有经验的前辈指导一下,或找一些正确的理论书籍作为入门的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临摹”的笔记                高惠敏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临”和“摹”,本来是两个意思:“临”是“对着写”,“摹”是描”。这两种方法,对初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对后者,大家往往不重视,其实,你如果真的试试,就会发现效果也许比前者更加明显。

  临的对象(字帖),可以由老师指定,但最好还是自己选择。你喜欢它,并且着手研究它,那可说是一种享受;强迫自己学习那种毫无兴趣的东西,不管它本身是多么重要正确,那也无异于一种劳役。如果你是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字而希望有所改进,但多方面努力又实在找不到一种能引起热情和兴趣的字帖,那么,你最好,还是干脆去干那些使你兴趣盎然的事情。

  临摹不是整篇誊抄,不能全线出击;它是描样绣花,须各个击破。一个字就是一个战役。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

  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里。

  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要确有所得。哪一遍心无所动,那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临就要力图象,这是临摹的主要目标之一。历代著名书法家曾留下不少临摹作品,有的看上去不完全逼肖,常有书家自己的影子。初学者不宜用此法。现在的任务,是通过临摹来理解、消化别人创造的书法形象。临习作品与原作的相象程度,反映了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艺术到了高级阶段,本来是只能感受、意会,不能用任何框框程式来解释的。但在此之前,通过临摹,归纳一些基本原则和机械规律,还是十分必要的。

  从形式上看,临摹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临写得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力越敏锐。两个字放在一起稍有不同,便能一眼明辨,这样敏感的眼力,应是每一个书法家必具的基本素质。

  临摹是一种思索。老学不象,究竟问题在哪里?是哪一笔、哪一部分、哪些地方在作怪?自己常犯的毛病是什么?要找症结、抓关键,多找几个角度分析。

  临摹是一种比较。字帖上的字和自己写的字是比较的双方。笔画的方向、长短、曲直、位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的感觉、局部的造型,应该一点一点地解剖、对照。

  临摹是一种记忆。临得象了,还要总结。以前不象,是因为什么;后来如意了,是抓住了什么主要矛盾。这样,就能抓住一个字的基本骨架,然后反复巩固,记在心里。

  对钢笔字来说,临摹的重点是字的结构,不必在用笔上花太多的力气。既注意结构又照顾用笔,能一下学得象固然很好;但实践的结果常常是互相干扰,顾此失彼。

  每天临几个字并能吃透记住,这样的进度应该令人满意。坚持半年,从理解方面说,应能基本解决问题。当然,为求熟练、流利、再创作,还须巩固、发展、努力。

  本文选自1985年第三期《中国钢笔书法》(总第四期)

  注:文末所举的几个临摹例子略。


三、临帖的必要性
             佚名
  
 
 "临帖"是学书法者从规矩入手,从古今优秀的书法范本入手,使初学者从传统中掌握前人的用笔和结体,使其有法度。"临帖"易得前人笔意。赵孟钏担"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

  "临帖"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临摹"是学书法者的必经之路。从临帖可以了解笔画肥瘦,间架结构,墨色的浓淡枯润,运笔的轻重缓急,转折换锋,接搭引带等等。只有通过"临帖"才能进入到创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前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


  临帖是创作的准备。创作完全是一种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带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活动。


  临帖应是对传统全面而深入的继承。临帖要从所临碑帖中汲取传统中的精华和营养,挖掘出精神的本质,对符合时代和个人气质的审美意蕴及形式的不断改造、融合,同时也是对不符合时代审美观念的内容的抛弃。这是创造选择的过程,是不断运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创作中。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研究其规律,让帖中的笔画、结体节度自己的心手,方可跨入书法艺术之门而进行创作。


  临帖是进入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对临摹的突破。

     
四、读帖三式:欣赏·分析·记忆                    作者:汪国金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清·李瑞清《玉梅花盦·书断》)。当然碑帖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法艺术的不朽之作,而且也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

  学书临帖固然重要,但读帖则能提高我们的艺术分析、鉴赏能力和修养。清蒋骥《续书法论·临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若绝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则不足与论书。”当然,学书者“读帖”不光是领略其文采,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其章法、笔法和情趣意境。

  既然读帖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读帖呢?就笔者学书浅见其法有三:

  1、 欣赏式

  “帖教人看,不教人摹。”(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书张芑堂论书》广义而言,这里的看,很显然是教学书者对优秀碑帖势必要进行欣赏、揣摩、感受,从而达到能心领神会。书法欣赏与绘画欣赏不一样,它没有绘画的具象,是借文字符号的挥写,创造具有生命的艺术作品。我们欣赏时,有种模糊性。“就欣赏者来说,则是以象观意,从象味意。不是具象,却有生命,看是抽象,却有意味。形象若具象化,意味就丧失。意味只在抽象中。”(当代·陈方既《书法创作意象》)如果我们养成经常读帖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会领悟原范本的气息、格调、韵味、章法、情趣、意境等。

  2、 分析式

  对于学书者来说,分析式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它要求学书者要对原帖中的一点一画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要对其外在形式和内在意境作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原帖的风貌神采。正如宋黄庭坚在《论书》中所说:“细看令人神,乃到妙处。”另外,我们还要分析和了解作者书其帖时的背景,心情等,并进一步扩大研究分析其与同一字体的其它范本的异同之处,广取博览,吸取适合自己口味的优点部分,化古为我。

  3、 记忆式

  读帖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书者能更好地临帖和脱帖,它需要反复多次地揣摩范本的点画、结字、章法、意韵,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古人学书,不尽临模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宋·黄庭坚《论书》)我认为之所以能下笔时随人意,便说明了他对张挂于壁间的书作朝夕谛观,通过细看已对其章法、结字、意韵等特征达到心手相应的程度。只要我们能这样长期不懈,坚持记忆式的读帖,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一定会得之于心,用之于手。

  上述三种方法,在读帖过程中,应相互联系,并与临帖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奏效。

                              出处:《书法导报》

五、临帖心态调整四法                          佚名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书家以它为日课。以期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初学者更是以它为基石,以期厚积薄发,技进乎道。可在临帖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即拿到一本字帖,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写之后,有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甚至感到越写越差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临帖的乏味,会有几分心灰意冷,甚至对习书失去信心。


    其实.这种现象每一位习书者都经历过,我们称之为“临帖高原期”。它是我们习书道路上的一道道屏障.我们只有越过它才能海阔天空。我们要正确对待习书高原期,不回避.不畏惧.并要善于在高原期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利度过高原期,使自己的作品有一次次质的飞跃。


    1、改变思维,追求新意。


    改变以往临帖的思维定势,刻意寻求帖内的新意是自我调整临帖心态的方法之一。我们惯用的临帖方法多是对照字帖一页页临写,但久而久之便会厌倦这种临法,怎么办?可以寻求新的临法。


    A、选临:即有选择性地临习,如选相同偏旁的字,选相同结构的字,选自己喜欢的字,选难写的字,选自己喜爱的几页。选自己喜爱的几句等反复临习。这样临写有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临写起来时而轻松,时而专注,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再把临帖当作一种负担。


    B、创作式临写:即把临帖当成一次次创作,如可以把帖的每一页当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两行当作一副对联来完成。这种创作式临习方法不但可以使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临帖,提高临帖兴趣,而且便于我们将临作与原帖进行比较,发现临作在笔法、字法、章法上的欠缺,提高临帖的精微程度,促进创作。


    此外,还可以由后至前临习.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把握字帖;还有集字、集联或集体式临写。这是由临帖向创作过渡的一种好方法。

    2、研究揣摩,中得心源。


    日常生活中有句话“距离产生美”,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厌倦心理时,我们不妨进行冷处理,暂时将该帖束之高阁。


    这时我们可以间或地以其他帖(当然最好是一脉相承的)来调剂一下心情,但最好是利用此时的闲情静下心来对该帖悉心研究一番。可以广泛地收集该帖的有关资料,如刊物上对该帖的赏评.该帖书写的时代背景.该帖讲述的主要内容,该帖临写的指导文章,该帖相关的收藏轶事等,这些相关内容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临之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帖的风神、气韵.提高临写质量。


    另外,我们可以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在参照他人艺术观点的基础上,冉从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临写体会谈谈自己对该帖的诸多看法。还可以整理成文章投给报刊,如果能够刊发无疑对自己又是一个促进。


    我们常说“没有计划的工作是盲目的工作,没有总结的工作是工作的盲目。”其实,我们在对所临写帖进行研究揣摩的过程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它可以很好地校正我们平时临帖所犯的错误,更好地走近古人。


    3、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孙过庭《书谱》中阐述书法的功能“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虽然指的是书法创作,但临帖时我们也应尽力契合于原帖的“情性”、“哀乐”,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现原帖的形、神。


    蔡邕也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此可见,古人作书是十分讲究一个好心境的。这一点对临帖当然也具有借鉴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字帖内容及时代背景的原因。


    笔者以为,要真正深入地临帖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二是需笔端融入感情。然而这样的氛围如何营造呢?可以品茗读帖,与古人对话;可以听上一段旋律通融于古帖的音乐,激荡心扉;也可以如蔡邕所言“默坐静思,随意所适”……总之,临帖前调节好心境才能做到心手合一,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否则,我们应付式、任务式临写往往手是心非。越写越丧气,所以笔者以为养成良好的临帖习惯也很重要。


    4、寻师访友,开启思路。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写不下去心理的时候,可以带上自己的几纸临作寻师访友。去他们中寻求一剂良方。


    书法前辈苏东坡有一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将自己的迷惘、困惑向师友倾诉时,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点拨,这其间也许便有金玉良言令你茅塞顿开。更何况师友间的聚会可以开阔心境,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激励,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

    当然,临帖的方法很多,讲究也非常大,每个习书者都会有一番心得体会.但愿小文能抛砖引玉,有更多的道友将自己临帖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这对广大习书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六、浅说临帖六法                   佚名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手段。摹帖是初习阶段练习基本功的有效方法,它容易得古人书法的体势结构,但最大的缺点是难以领悟书法的精髓——神韵。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其归根结蒂是要把握艺术的奥妙所在。表现于书法的则是对法则、技巧与气韵的理解与运用。在对优秀法书摹仿的进程中,为有效地弥补“摹帖”的不足而对法则、技巧及气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更多地选用“临帖”的方法。

    笔者现就临帖浅析几种方法,有兴趣的书友不妨选择试用。


    1、实临法。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


    2、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如在工作的中间休息时.火车的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


    3、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4、意临法。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


    5、创作临习法。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6、临摹互补法。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笔者在此介绍当今社会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先摹写的“骨架”正是结体美观的硬笔字,再。加肉”而表现出的点画形态又是对范字的“再生”过程。这种方法既习了硬笔字,又练了毛笔字.确是一种既简单易行又一举双得的好方法。


    “临摹用功,是学书大要”。学书者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临帖遂能事半功倍。
七、临帖五要   佚名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书法创作和运用的基础工程,临帖过程如何是取得学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重视临帖。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书及教学经验,归纳为临帖五“要”,供书法爱好者参考。     
    1、临帖要会选帖,这一步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书的走向及深度,甚至成败,不可随便处之,首先要“取法乎上。”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这是我们择帖的前提。同时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法帖,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另外,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     
    2、临帖要“三结合”,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是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宇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对范字的理解和学习。姜夔《续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可见摹临结合,能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促进学书进步。背临是学书较高阶段的一种临帖,是出帖前的准备。临帖中结合运用,能检验临帖效果,发现对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强对范字的记忆和把握,促进临帖。      
    3、临帖要临一帖,即学书中,把选好的范帖临好,掌握住为自己所用,以后再临习其他范帖,博采众长,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帖没学好即改弦易辙,去学其他字帖,这样只能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没有学好。另外,临帖时要态度老实,尊重范字。以临像,临准为原则,不可把自己的书写习惯强加于范宇之上,对范字进行篡改,这样只能陷入误区,导致学书失败。      
    4、临帖要持之以恒,任何学习都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临帖更是如此,只有每天坚持临帖,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成书法的,最终只能半途而废,碌碌无为。同时要克服急于求成,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书的拦路虎。      
    5、临帖要和应用结合起来。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以服务于运用为目的的,如果临帖中注意运用,能促进临帖。通过运用使我们了解书写的不足和问题,促使我们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应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写信、写文章、写日记、写作品等,平时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学既用、用既学,学用结合,形成习惯,日久天长,定会学用合一,既提高了临帖质量,又达到了应用的目的。     
                       ——摘自《青少年书法报》
八、再谈临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胡汉春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是古代书家理想而有效的临帖方法。现代的书法学习虽也离不开扎实的临帖功夫,但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即使专业学习也不可能下到古人的功夫。所以,书法学习中亟需省时、高效的临帖方法。


  首先,选帖要准确。选帖的准确与否,与学书者有很大关系。如果对一种帖有较浓厚的兴趣,你临帖的热情就会高。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有篆、隶、行、草、楷诸体,又因各体风格迥异,使古今书帖如群星灿烂。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字帖就得下一番功夫,不仅要感兴趣,还应因人而异,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有没有发展。考虑所选的字帖与自己平时的书写习惯、特别是与自己的钢笔书写习惯有没有冲突,要尽量减少这种冲突。


  其次,临帖要到位,即“拟之贵似”。只有模仿的程度维妙维肖,逐渐消蚀掉自己先前的书写习气,书写技巧才能逐步接近或达到原帖书家水平。在学书伊始,暂时不理解的“生吞活剥”,也比偷懒式的“变通”更有意义。弘一法师的临帖就是力求准确到位。他曾说:“朽人于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视之,斯可矣。”弘一法师若没有早年酷似原帖的临写功夫,便不会有他晚年独特的书法风格的形成。为此,学书者应力求对原帖临准、临像、临到位,养成良好的临帖习惯。每临一帖,可按“读-背-临-校-改-记”六字绳之,其中校帖与改帖是写到位的关键。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日毕万字”已不可能。学书者还应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每临习一遍要有一遍的收获。临写前明确任务,临写后检查效果。每次临写前要明确:这一遍临习重点突破哪些难点,临写一遍后检查哪些已得,哪些未得。已得的逐渐强化成书法技巧,变为书写潜意识;未得的再次临写寻求解决。


  再次,练笔要持久。要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临习的兴趣,临帖的功夫是准确性的积累。因为,一些技巧一时写准确了,但不一定能掌握住,这就需要反复临写来巩固成果。大致说来,临帖中常遇到如下分心处;或帖中一些高难度的笔画一时难以写像;或有某处数十日不合辙,学书如触墙壁,仿佛全无进展;或受别人说法或随流行书风影响,对所临字帖的合理性产生怀疑;或好高骛远,浅尝辄止;或为世事所累、兴趣转移……。凡此种种主客观原因,皆可使临帖的信念降低,甚至半途而废。因此,应做到:立志高远、意志坚强,坚持到底,形成强化训练的习惯,自我规定每天必写的最少字数,无论何种原因决不间断。长此以往,临帖便会由“被迫”变成“自觉”。


  最后,学书要变通。学书者在临帖一段时间或临过几本帖后,要不满足于极似原帖,临写中要求与原帖有“不同”之处。临习一帖相当一段时间后,可从以下途径找变化:一是先挑出帖中所有感兴趣的“字”,反复临写寻找感觉,再把这种感觉放入原帖,以此改造所不喜欢“字”的写法。二是把原帖字放大写或变小写,通过改变笔法寻找改变。三是改变原帖章法临习如:把“空灵”的写“茂密”,反之亦可。在学过两本以上字帖后,可通过“复合法”求变通,或看着甲帖临乙帖;或把甲帖笔意与乙帖结构相结合;或以甲帖章法改造乙帖;或把甲帖中自认为不喜欢的笔画,换成另一帖中运用熟练的笔画,然后注意检验效果。以上方法,在学帖的较高阶段运用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对临帖的深化,也是初级创作向高一级的过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5:02 | 只看该作者
临帖技巧经验大汇集
一、王壮弘谈读帖

   帖,一般称之谓“法帖”,是专供人们欣赏、研习书法用的。在临帖之前,读帖的方法和读帖的精细程度,对于临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认为临习书法主要着重于临写,而对于临帖之前必须读帖的重要过程,往往是忽略的。他们习惯于拿起帖来就临,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习惯。
   一本名家法帖,对于初学者来说,绝不可能一看就懂,一临就佳。这就需要不断反复的理解、摹仿,再理解、再模仿……..。也就是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然察总在拟之先。俗话 说“万事理在先”,理就是道理,在做一件事之前,对于这件事的道理,明白的愈深刻愈彻底,做起来就愈容易,愈顺手。法帖犹如老师,先生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但这个老师是不会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你自己主动去请教,这就是“读帖”。读懂一点,做一点。不断地懂,不断地做。这样顺序渐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写式地临帖,是很难入门的。正如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讲的,“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者”。

要临好帖必需读好帖,因此说读帖必需先认真细致的读,如果马马乎乎地读,就会觉得毫无意义,甚至会感到多此一举。因此读和看不是一码事,和欣赏也不同。读和诵相似,但比诵深刻。读有看的意义,但比看仔细,读有欣赏的意思,但比欣赏认真。认真细致的读帖是个要求,要做到这个要求,还有个怎样正确读帖的方法问题。如果方法对头,才能达到读帖的要求。不然拿起一本帖来,就会觉得茫茫然,好象无从读起,就会停留在肤浅的外形上,无法深入。

那么怎样读帖呢?大家知道,前人留下来的手迹,如今虽然是静静的躺在纸面上,但当时却都是由动的过程形成的。既然如此,读帖就必须对每一点,每一画,每一行以至通篇认真细致地读,对其中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不轻易地放过,怎样藏锋下笔,怎样换锋行笔,怎样回锋收笔,怎样翻转,怎样顺势连接,何处应提,何处应按,何处疾,何处涩,何处锋中,何处锋侧,联系手腕应如何地动作,把静的字迹逐渐演绎起来,象放电影一样,使他在你的脑际,眼前动起来。也就是说把前人由动而静的痕迹,再在正确的想象中回复到动。只有逐渐正确理解这些痕迹,是由何种动作形成的,再重复这种动作来临写,才有可能与字帖逐渐合拍。理解得愈正确,愈容易合拍,就愈成功。这是读帖的第一个任务。读帖的第二个任务是在通篇字迹的曲直刚柔,阴阳疏密,错落奇正,擒纵收放中,领会作品的倾向和意趣,进一步探索作者写此作品的内心活动。就象钟子期听俞伯牙奏琴那样,辨别那一曲是“巍巍乎志在高山”,那一曲“觞觞乎意在流水”。但这非有深刻的修养是很难办到的,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还是着重于读帖的第一步-------书法的形质。对于第二步-----书法的情性,可以留待以后慢慢来体会。

    以上是读帖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个方法,才能正确的读帖,但在这之前找一位有经验的前辈指导一下,或找一些正确的理论书籍作为入门的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临摹”的笔记                高惠敏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
  △“临”和“摹”,本来是两个意思:“临”是“对着写”,“摹”是描”。这两种方法,对初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对后者,大家往往不重视,其实,你如果真的试试,就会发现效果也许比前者更加明显。

  临的对象(字帖),可以由老师指定,但最好还是自己选择。你喜欢它,并且着手研究它,那可说是一种享受;强迫自己学习那种毫无兴趣的东西,不管它本身是多么重要正确,那也无异于一种劳役。如果你是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字而希望有所改进,但多方面努力又实在找不到一种能引起热情和兴趣的字帖,那么,你最好,还是干脆去干那些使你兴趣盎然的事情。

  临摹不是整篇誊抄,不能全线出击;它是描样绣花,须各个击破。一个字就是一个战役。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

  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里。

  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要确有所得。哪一遍心无所动,那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临就要力图象,这是临摹的主要目标之一。历代著名书法家曾留下不少临摹作品,有的看上去不完全逼肖,常有书家自己的影子。初学者不宜用此法。现在的任务,是通过临摹来理解、消化别人创造的书法形象。临习作品与原作的相象程度,反映了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艺术到了高级阶段,本来是只能感受、意会,不能用任何框框程式来解释的。但在此之前,通过临摹,归纳一些基本原则和机械规律,还是十分必要的。

  从形式上看,临摹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临写得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力越敏锐。两个字放在一起稍有不同,便能一眼明辨,这样敏感的眼力,应是每一个书法家必具的基本素质。

  临摹是一种思索。老学不象,究竟问题在哪里?是哪一笔、哪一部分、哪些地方在作怪?自己常犯的毛病是什么?要找症结、抓关键,多找几个角度分析。

  临摹是一种比较。字帖上的字和自己写的字是比较的双方。笔画的方向、长短、曲直、位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的感觉、局部的造型,应该一点一点地解剖、对照。

  临摹是一种记忆。临得象了,还要总结。以前不象,是因为什么;后来如意了,是抓住了什么主要矛盾。这样,就能抓住一个字的基本骨架,然后反复巩固,记在心里。

  对钢笔字来说,临摹的重点是字的结构,不必在用笔上花太多的力气。既注意结构又照顾用笔,能一下学得象固然很好;但实践的结果常常是互相干扰,顾此失彼。

  每天临几个字并能吃透记住,这样的进度应该令人满意。坚持半年,从理解方面说,应能基本解决问题。当然,为求熟练、流利、再创作,还须巩固、发展、努力。

  本文选自1985年第三期《中国钢笔书法》(总第四期)

  注:文末所举的几个临摹例子略。



三、临帖的必要性
             佚名
  
 
 "临帖"是学书法者从规矩入手,从古今优秀的书法范本入手,使初学者从传统中掌握前人的用笔和结体,使其有法度。"临帖"易得前人笔意。赵孟钏担"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

  "临帖"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临摹"是学书法者的必经之路。从临帖可以了解笔画肥瘦,间架结构,墨色的浓淡枯润,运笔的轻重缓急,转折换锋,接搭引带等等。只有通过"临帖"才能进入到创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前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


  临帖是创作的准备。创作完全是一种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带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活动。


  临帖应是对传统全面而深入的继承。临帖要从所临碑帖中汲取传统中的精华和营养,挖掘出精神的本质,对符合时代和个人气质的审美意蕴及形式的不断改造、融合,同时也是对不符合时代审美观念的内容的抛弃。这是创造选择的过程,是不断运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创作中。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研究其规律,让帖中的笔画、结体节度自己的心手,方可跨入书法艺术之门而进行创作。


  临帖是进入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对临摹的突破。


     
四、读帖三式:欣赏·分析·记忆                    作者:汪国金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清·李瑞清《玉梅花盦·书断》)。当然碑帖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法艺术的不朽之作,而且也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

  学书临帖固然重要,但读帖则能提高我们的艺术分析、鉴赏能力和修养。清蒋骥《续书法论·临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若绝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则不足与论书。”当然,学书者“读帖”不光是领略其文采,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其章法、笔法和情趣意境。

  既然读帖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读帖呢?就笔者学书浅见其法有三:

  1、 欣赏式

  “帖教人看,不教人摹。”(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书张芑堂论书》广义而言,这里的看,很显然是教学书者对优秀碑帖势必要进行欣赏、揣摩、感受,从而达到能心领神会。书法欣赏与绘画欣赏不一样,它没有绘画的具象,是借文字符号的挥写,创造具有生命的艺术作品。我们欣赏时,有种模糊性。“就欣赏者来说,则是以象观意,从象味意。不是具象,却有生命,看是抽象,却有意味。形象若具象化,意味就丧失。意味只在抽象中。”(当代·陈方既《书法创作意象》)如果我们养成经常读帖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会领悟原范本的气息、格调、韵味、章法、情趣、意境等。

  2、 分析式

  对于学书者来说,分析式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它要求学书者要对原帖中的一点一画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要对其外在形式和内在意境作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原帖的风貌神采。正如宋黄庭坚在《论书》中所说:“细看令人神,乃到妙处。”另外,我们还要分析和了解作者书其帖时的背景,心情等,并进一步扩大研究分析其与同一字体的其它范本的异同之处,广取博览,吸取适合自己口味的优点部分,化古为我。

  3、 记忆式

  读帖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书者能更好地临帖和脱帖,它需要反复多次地揣摩范本的点画、结字、章法、意韵,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古人学书,不尽临模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宋·黄庭坚《论书》)我认为之所以能下笔时随人意,便说明了他对张挂于壁间的书作朝夕谛观,通过细看已对其章法、结字、意韵等特征达到心手相应的程度。只要我们能这样长期不懈,坚持记忆式的读帖,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一定会得之于心,用之于手。

  上述三种方法,在读帖过程中,应相互联系,并与临帖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奏效。

出处:《书法导报》

五、临帖心态调整四法                          佚名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书家以它为日课。以期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初学者更是以它为基石,以期厚积薄发,技进乎道。可在临帖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即拿到一本字帖,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写之后,有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甚至感到越写越差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临帖的乏味,会有几分心灰意冷,甚至对习书失去信心。


    其实.这种现象每一位习书者都经历过,我们称之为“临帖高原期”。它是我们习书道路上的一道道屏障.我们只有越过它才能海阔天空。我们要正确对待习书高原期,不回避.不畏惧.并要善于在高原期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利度过高原期,使自己的作品有一次次质的飞跃。


    1、改变思维,追求新意。


    改变以往临帖的思维定势,刻意寻求帖内的新意是自我调整临帖心态的方法之一。我们惯用的临帖方法多是对照字帖一页页临写,但久而久之便会厌倦这种临法,怎么办?可以寻求新的临法。


    A、选临:即有选择性地临习,如选相同偏旁的字,选相同结构的字,选自己喜欢的字,选难写的字,选自己喜爱的几页。选自己喜爱的几句等反复临习。这样临写有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临写起来时而轻松,时而专注,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再把临帖当作一种负担。


    B、创作式临写:即把临帖当成一次次创作,如可以把帖的每一页当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两行当作一副对联来完成。这种创作式临习方法不但可以使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临帖,提高临帖兴趣,而且便于我们将临作与原帖进行比较,发现临作在笔法、字法、章法上的欠缺,提高临帖的精微程度,促进创作。


    此外,还可以由后至前临习.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把握字帖;还有集字、集联或集体式临写。这是由临帖向创作过渡的一种好方法。

    2、研究揣摩,中得心源。


    日常生活中有句话“距离产生美”,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厌倦心理时,我们不妨进行冷处理,暂时将该帖束之高阁。


    这时我们可以间或地以其他帖(当然最好是一脉相承的)来调剂一下心情,但最好是利用此时的闲情静下心来对该帖悉心研究一番。可以广泛地收集该帖的有关资料,如刊物上对该帖的赏评.该帖书写的时代背景.该帖讲述的主要内容,该帖临写的指导文章,该帖相关的收藏轶事等,这些相关内容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临之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帖的风神、气韵.提高临写质量。


    另外,我们可以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在参照他人艺术观点的基础上,冉从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临写体会谈谈自己对该帖的诸多看法。还可以整理成文章投给报刊,如果能够刊发无疑对自己又是一个促进。


    我们常说“没有计划的工作是盲目的工作,没有总结的工作是工作的盲目。”其实,我们在对所临写帖进行研究揣摩的过程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它可以很好地校正我们平时临帖所犯的错误,更好地走近古人。


    3、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孙过庭《书谱》中阐述书法的功能“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虽然指的是书法创作,但临帖时我们也应尽力契合于原帖的“情性”、“哀乐”,因为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现原帖的形、神。


    蔡邕也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此可见,古人作书是十分讲究一个好心境的。这一点对临帖当然也具有借鉴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字帖内容及时代背景的原因。


    笔者以为,要真正深入地临帖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二是需笔端融入感情。然而这样的氛围如何营造呢?可以品茗读帖,与古人对话;可以听上一段旋律通融于古帖的音乐,激荡心扉;也可以如蔡邕所言“默坐静思,随意所适”……总之,临帖前调节好心境才能做到心手合一,达到事半功倍的临写效果。否则,我们应付式、任务式临写往往手是心非。越写越丧气,所以笔者以为养成良好的临帖习惯也很重要。


    4、寻师访友,开启思路。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当我们临习某帖产生写不下去心理的时候,可以带上自己的几纸临作寻师访友。去他们中寻求一剂良方。


    书法前辈苏东坡有一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将自己的迷惘、困惑向师友倾诉时,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点拨,这其间也许便有金玉良言令你茅塞顿开。更何况师友间的聚会可以开阔心境,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激励,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

    当然,临帖的方法很多,讲究也非常大,每个习书者都会有一番心得体会.但愿小文能抛砖引玉,有更多的道友将自己临帖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这对广大习书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六、浅说临帖六法                   佚名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手段。摹帖是初习阶段练习基本功的有效方法,它容易得古人书法的体势结构,但最大的缺点是难以领悟书法的精髓——神韵。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其归根结蒂是要把握艺术的奥妙所在。表现于书法的则是对法则、技巧与气韵的理解与运用。在对优秀法书摹仿的进程中,为有效地弥补“摹帖”的不足而对法则、技巧及气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更多地选用“临帖”的方法。

    笔者现就临帖浅析几种方法,有兴趣的书友不妨选择试用。


    1、实临法。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


    2、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如在工作的中间休息时.火车的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


    3、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4、意临法。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


    5、创作临习法。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6、临摹互补法。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笔者在此介绍当今社会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先摹写的“骨架”正是结体美观的硬笔字,再。加肉”而表现出的点画形态又是对范字的“再生”过程。这种方法既习了硬笔字,又练了毛笔字.确是一种既简单易行又一举双得的好方法。


    “临摹用功,是学书大要”。学书者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临帖遂能事半功倍。
七、临帖五要  佚名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书法创作和运用的基础工程,临帖过程如何是取得学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重视临帖。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书及教学经验,归纳为临帖五“要”,供书法爱好者参考。     
    1、临帖要会选帖,这一步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书的走向及深度,甚至成败,不可随便处之,首先要“取法乎上。”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这是我们择帖的前提。同时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法帖,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另外,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     
    2、临帖要“三结合”,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是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宇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对范字的理解和学习。姜夔《续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可见摹临结合,能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促进学书进步。背临是学书较高阶段的一种临帖,是出帖前的准备。临帖中结合运用,能检验临帖效果,发现对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强对范字的记忆和把握,促进临帖。      
    3、临帖要临一帖,即学书中,把选好的范帖临好,掌握住为自己所用,以后再临习其他范帖,博采众长,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帖没学好即改弦易辙,去学其他字帖,这样只能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没有学好。另外,临帖时要态度老实,尊重范字。以临像,临准为原则,不可把自己的书写习惯强加于范宇之上,对范字进行篡改,这样只能陷入误区,导致学书失败。      
    4、临帖要持之以恒,任何学习都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临帖更是如此,只有每天坚持临帖,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成书法的,最终只能半途而废,碌碌无为。同时要克服急于求成,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书的拦路虎。      
    5、临帖要和应用结合起来。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以服务于运用为目的的,如果临帖中注意运用,能促进临帖。通过运用使我们了解书写的不足和问题,促使我们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应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写信、写文章、写日记、写作品等,平时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学既用、用既学,学用结合,形成习惯,日久天长,定会学用合一,既提高了临帖质量,又达到了应用的目的。     
                       ——摘自《青少年书法报》
八、再谈临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胡汉春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是古代书家理想而有效的临帖方法。现代的书法学习虽也离不开扎实的临帖功夫,但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即使专业学习也不可能下到古人的功夫。所以,书法学习中亟需省时、高效的临帖方法。


  首先,选帖要准确。选帖的准确与否,与学书者有很大关系。如果对一种帖有较浓厚的兴趣,你临帖的热情就会高。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有篆、隶、行、草、楷诸体,又因各体风格迥异,使古今书帖如群星灿烂。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字帖就得下一番功夫,不仅要感兴趣,还应因人而异,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有没有发展。考虑所选的字帖与自己平时的书写习惯、特别是与自己的钢笔书写习惯有没有冲突,要尽量减少这种冲突。


  其次,临帖要到位,即“拟之贵似”。只有模仿的程度维妙维肖,逐渐消蚀掉自己先前的书写习气,书写技巧才能逐步接近或达到原帖书家水平。在学书伊始,暂时不理解的“生吞活剥”,也比偷懒式的“变通”更有意义。弘一法师的临帖就是力求准确到位。他曾说:“朽人于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视之,斯可矣。”弘一法师若没有早年酷似原帖的临写功夫,便不会有他晚年独特的书法风格的形成。为此,学书者应力求对原帖临准、临像、临到位,养成良好的临帖习惯。每临一帖,可按“读-背-临-校-改-记”六字绳之,其中校帖与改帖是写到位的关键。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日毕万字”已不可能。学书者还应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每临习一遍要有一遍的收获。临写前明确任务,临写后检查效果。每次临写前要明确:这一遍临习重点突破哪些难点,临写一遍后检查哪些已得,哪些未得。已得的逐渐强化成书法技巧,变为书写潜意识;未得的再次临写寻求解决。


  再次,练笔要持久。要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临习的兴趣,临帖的功夫是准确性的积累。因为,一些技巧一时写准确了,但不一定能掌握住,这就需要反复临写来巩固成果。大致说来,临帖中常遇到如下分心处;或帖中一些高难度的笔画一时难以写像;或有某处数十日不合辙,学书如触墙壁,仿佛全无进展;或受别人说法或随流行书风影响,对所临字帖的合理性产生怀疑;或好高骛远,浅尝辄止;或为世事所累、兴趣转移……。凡此种种主客观原因,皆可使临帖的信念降低,甚至半途而废。因此,应做到:立志高远、意志坚强,坚持到底,形成强化训练的习惯,自我规定每天必写的最少字数,无论何种原因决不间断。长此以往,临帖便会由“被迫”变成“自觉”。


  最后,学书要变通。学书者在临帖一段时间或临过几本帖后,要不满足于极似原帖,临写中要求与原帖有“不同”之处。临习一帖相当一段时间后,可从以下途径找变化:一是先挑出帖中所有感兴趣的“字”,反复临写寻找感觉,再把这种感觉放入原帖,以此改造所不喜欢“字”的写法。二是把原帖字放大写或变小写,通过改变笔法寻找改变。三是改变原帖章法临习如:把“空灵”的写“茂密”,反之亦可。在学过两本以上字帖后,可通过“复合法”求变通,或看着甲帖临乙帖;或把甲帖笔意与乙帖结构相结合;或以甲帖章法改造乙帖;或把甲帖中自认为不喜欢的笔画,换成另一帖中运用熟练的笔画,然后注意检验效果。以上方法,在学帖的较高阶段运用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对临帖的深化,也是初级创作向高一级的过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6#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6:2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书法创作的五点秘法作者:关中道人子墨
书法创作的五点秘法

一、三大创作原则
  1.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2.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3.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二、七大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三、十个书写关键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
  的手段。
  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
  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
  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四、十二条用笔细节
  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锋侧锋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锋,厚处用侧锋。

五、四条落款要点
  落款是正文组成部分,不可轻视。要点:
  1.署名是正文字一半以下大小。两行落款要右高左低,不要换笔。
  2.落款不能留空过多,要注意轻重比例。
  3.盖章作品下垫玻璃加书本。
  4.印章最好不要超过三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7:55 | 只看该作者
  
4.快典书法字典查询 http://sf.kdd.cc/
5.小篆字体查询 http://www.youmade.com/shufa
6.在线书法大师 http://shufa.ssjjss.com/
8.国墨书法字典 http://www.guomo.com/
十二个书家常用资料网站
一、在线篆刻速查字典!在线篆书速查字典! http://www.youmade.com/shufa/
二、书法佳句 http://9610.com/xiezi/wen/jiaju.htm
三、经典诗文 http://9610.com/xiezi/wen/wen.htm
四、天干地支http://9610.com/xiezi/wen/tiangandizhi.htm
五、书法年历:http://9610.com/rili.htm
六、年号查询:http://9610.com/nianhao.htm
七、对联集萃:http://9610.com/xiezi/wen/duilian.htm
八、中华道德名言精粹:http://9610.com/xiezi/wen/daode.ht
九、汉字繁简转换:http://www.9610.com/big.htm
十、查年号:http://www.9610.com/nianhao.htm
十一、心经书法大全 http://photo.blog.sina.com.cn/u/1666943970/page1
十二、名家书画特惠商城 http://yaohongyu.taobao.com
王羲之书法资料  http://9610.com/wangxizhi/1.htm
王献之书法资料  http://9610.com/wangxianzhi/1.htm
欧阳询书法资料  http://9610.com/lgq/1.htm
颜真卿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yzhq/
柳公权书法资料  http://9610.com/lgq/1.htm
孙过庭书法资料  http://9610.com/sgt/1.htm
苏  轼书法资料  http://9610.com/sushi/1.htm
黄庭坚书法资料  http://9610.com/htj/1.htm
米  芾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
蔡  襄书法资料  http://9610.com/caixiang/1.htm
赵孟钍榉ㄗ柿  http://9610.com/zhmf/1.htm
王  铎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wangduo/1.htm
傅  山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fushan/
董其昌书法资料  http://9610.com/dqc/1.htm
康有为书法资料  http://9610.com/kangyouwei/1.htm
于右任书法资料  http://9610.com/yyr/1.htm
沙孟海书法资料  http://9610.com/smh/1.htm
启  功书法资料  http://www.9610.com/qigong/
沈  鹏书法资料  http://9610.com/dangdai/10/shenpeng/1.htm
曹宝麟书法资料  http://9610.com/dangdai/10/cbl/1.htm
欧阳询《放大书法大全》29部





王羲之《放大书法图帖版》48部

颜真卿《放大书法图帖版》49部
祝允明《放大书法图帖版》20部
李隆基《放大书法图贴版》3部
李建中《放大书法图贴版》8部
李邕《放大书法图贴版》9部
黄自元《放大书法图贴版》7部
黄庭坚《放大书法图帖版》35部
赵佶《放大书法图帖版》10部
张旭《放大书法图帖版》7部
怀素《放大书法图帖版》17部
褚遂良《放大书法图帖版》16部
柳公权《放大书法图帖版》14部
钟绍京《放大书法图帖版》3部
陆柬之《放大书法图贴版》3部
蔡京《放大书法图帖版》9部
溥儒《放大书法图贴版》13部
张裕钊《放大书法图帖版》6部
朱耷《放大书法图贴版》5部
董其昌《放大书法图贴版》30部
苏轼《放大书法图贴版》41部
鲜于枢《放大书法图帖版》5部  
秦朝汉朝《放大书法图贴版》57部
先秦《放大书法图贴版》10部
淳化阁《放大书法图帖版》46部
三希堂《放大书法图帖版》6部
墨池筌《放大书法图帖版》2部
快雪堂《放大书法图帖版》2部
问经堂《放大书法图帖版》4部
大观帖《放大书法图帖版》9部
合辑书法家《放大书法图帖版》30部
《108幅中国古代书法名品简介》


书家容易寫錯用錯的繁體字一百例

1.干,繁体字是“幹”“乾”:当写“干涉”“大动干戈”时不能写繁体字;当表示物体没有水分或水分少时写“干粮”“干脆”“干燥”时可以写繁体字“乾”;当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时可以用繁体字“幹”,如“干部”“躯干”“树干”等等。

2.后,繁体字“後”。如“後面”;用作“皇后”时只能用“后”。

3.道: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衜”“噵”“衟” 都是“道”的异体字。

4.历,繁体字是“歷”和“曆”:用为“经历”“历代”“历史”时可写“歷”; 用为“日历”“历法”可写“曆”。

5.钟,繁体字是“鐘”“鍾”。当写“时钟”“钟表”时可写“鐘”;当写“钟情”“中意”“钟山风雨起苍黄”时可写“鍾”。

6.板,繁体字是“闆”“板”: 当写“老板”时可写“闆”;写“木板”时可写“板”。

7. 地: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墬”“嶳”“埊”“坔”“埅” 都是“地”的异体字。

8.丑,繁体字“醜”:写“丑怪” 时可写“醜”;写“子丑寅卯”时只写“丑”。

9.范,繁体字“範”:写“模范”时写“範”;做姓氏时只写“范”。

10.德: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悳”“徳”“恴”“惪” 都是“德”的异体字。

11.刮,繁体字“颳”:写“刮风” 可写“颳風”;写“搜刮”只能用“刮”。

12.回,繁体字“迴”:写“回避”“回旋”可写“迴”;写“回报”、“几回”“回家”等不能用“迴”。

13.伙,繁体字“夥”:写“伙计”可写“夥計”;写“伙食”不用“夥”。

14.困,繁体字“睏”:写“困倦”可写“睏”;写“围困”只能写“困”。

15.春:“萅”与“旾”古同“春”,但是它们并不是“春”的繁体字,只是意义与“春”相同的异体字,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

16.里,繁体字“裏”“裡”:用在表示长度、居住时,如写“公里”“里程”“故里”只能写“里”,表示与外相反时,繁体字可用“裏”或“裡”。

17.面,繁体字“麵”:“面粉”可写“麵粉”;“表面”只能用“面”。

18.松,繁体字:“松散”可写“鬆散”;“松树”只能用“松”。

19.余,繁体字:“业余”可写“餘”;做第一人称代詞“我”时,只能写“余”。

20.郁,繁体字“鬱”: 用在草木茂盛、忧愁时可写“鬱”,比如“鬱鬱葱葱”;用在有文采和姓氏时只能写“郁”,比如“浓郁”。

21.云,繁体字“雲”:用在云彩、云雾可写“雲彩”“雲雾”;表示说的意思时,只能写“云”,如:子曰詩“云”。

22.朱,繁体字“硃”:“硃”“朱砂”;“朱”紅色。

23.准,繁体字“準”:“準則”;“准許”。

24.辟,繁体字“闢”:“复辟”;“精闢”。

25.别,繁体字“彆”:“差別”“告別”“別人” ;“彆扭”。

26.斗,繁体字“鬥”:“星斗”;“车载斗量”;“鬥牛士”,“鬥智鬥勇”。

27.谷,繁体字“穀”:“稻穀”;“山谷”。

28.划,繁体字“劃”:“划船”;“刻劃”。

29.几,繁体字“幾”:“茶几”;“幾乎”。

30.据,繁体字“據”:“凭據”;“拮据”。

31.卷,繁体字“捲”:“風捲殘雲”;“试卷”。

32.蜡,繁体字“蠟”:“蠟燭”;“蜡”[注:古代年终祭祀]。

33.了,繁体字“瞭”:“了卻”;“瞭解”。

34.累,繁体字“纍”:“纍计”;“勞累”。

35.朴,繁体字“樸”:“朴刀”;“樸素”。

36.仆,繁体字“僕”:“前仆后继”;“公僕”。

37.曲,繁体字“麯”:“彎曲”;“麯酒”。

38.舍,繁体字“捨”:“捨棄”,“施捨”;“宿舍”。

39.术,繁体字“術”:“技術”;“苍术”[注:中草藥]。

40.台,繁体字“臺”“檯”“颱”:“讲台”“台鉴”“兄台”;“舞臺”;“寫字檯”;“颱風”。

41.佣,繁体字“傭”:“雇傭”;“佣金”。

42.折,繁体字“摺”:奏“摺”;“折”本。

43.征,繁体字“徵”:遠“征”;象“徵”。

44.发,繁体字“發”“髮”: 与“收”相反时,比如“发誓”“发达”可以写成“發”;“理发”“头发”只能写为“髮”。

45.复,繁体字“複”“復”:“繁複”;“復習”。

46.汇,繁体字“匯”“彙”:“匯合”,“匯款”;“詞彙”,“彙聚”。

47.尽,繁体字“儘”“盡”:“儘管”;“前功盡弃”。

48.苏,繁体字“蘇”“甦”:“苏”可以写作“紫蘇”“江蘇”“蘇维埃”,但是“苏醒”可以写成“甦醒”。

49.坛,繁体字“壇”“罎”:花“壇”;“罎罎罐罐”。

50.团,繁体字“團”“糰”:“團结”;“飯糰”。

51.须,繁体字“鬚”:“必須”;“胡鬚”。

52.脏,繁体字“髒”“臟”:“肮髒”;“五臟六腑”。

53.只,繁体字“隻”“衹”:“隻”言片語;“衹有”。

54.姜:繁体字“薑”:“生薑”,“姜子牙”(注:姓氏)。

55.借:繁体字“藉”:“藉口”,“藉题发挥”,“借钱”。

56.克:繁体字“剋”:“攻剋”,“剋期”,“克勤克儉”,“千克”。

57.胡:繁体字“鬍”:“鬍須”,“胡闹”,“胡乱”。

58.帘:繁体字“簾”:“窗簾”,“垂簾听政”,“酒帘”(注:旗子狀标志)。

59.蔑:繁体字“衊”:“污衊”,“蔑視”。

60.千:繁体字“韆”:“鞦韆”;用于数目时“一千”,“千秋基业”。

61.秋:繁体字“鞦”“秌”:“秋千”可以写作“鞦韆”;“秋季”繁体字却只可以用“秌”。

62.咸:繁体字“鹹”:“鹹菜”;“老少咸宜”。

63.向:繁体字“嚮”:用在“朝向、从开始到现在”时,可用“嚮”,如:“他嚮来字写得就非常好”;用在“方向”“向前看”“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时,只能用“向”。

64.御:繁体字“禦”:“抵禦”,“御驾亲征”。

65. 软:繁体字是“軟”。“耎”“輭”只是“软” 的异体字。

66.芸:繁体字“蕓”:“蕓薹”,“芸香”。

67.沄:繁体字“澐”:“澐”(注:大波浪,“大江沄”)。

68.致:繁体字“緻”:“細緻”,“致敬”,“致力”。

69.制:繁体字“製”:“節制”,“制度”,“製造”。

70.筑:繁体字“築”:“建築”,“筑”(注:古代樂器)。

71.卜:繁体字“蔔”:“占卜”,前程“未卜”, “蘿蔔”。

72.党:繁体字“黨”:“党項”(姓氏),“黨員”。

73.谷:繁体字“穀”:“五穀杂粮”,“稻穀”,“山谷”,“进退维谷”。

74.家:繁体字“傢”:“傢具”,“傢什”,“家庭”,“家乡”。

75.仆:繁体字“僕”:“前仆后继”,“僕人”,“公僕”。

76.获:繁体字“獲”:“捕獲”,“獲得”,“收穫”。

77.症:繁体字“癥”:“症候”,“癥 (腹中結塊之病)結”。

78.胜:繁体字“勝”:“勝利”,“名勝”,“胜任”。

79.体:繁体字“體”:“身體”,“体夫”(抬靈柩嘅人)。

80.涂:繁体字“塗”:“涂”[水名;姓],“涂月”[農曆十二月],“涂吾”[水名(見《山海經?北山經》)]“生靈塗炭”,“塗改”。

81.吁:繁体字“籲”:“長吁短叹”,“呼籲”。

82.广:繁体字“廣”:“广”[注:多用于人名],“廣阔”、“廣東省”。

83.厂:繁体字“廠”:“厂”[注:多用于人名],“工廠”。

84.和:繁体字“龢”:用在数字相加为和时,都用“和”;用在“和平”“和睦”“风和日丽”等等可用“龢”。

85.才:繁体字“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才” (名词)不能用“纔”;“刚才”“才饮长沙水”“才下眉头”的“才” 可用“纔”。

86.升:繁体字“昇”:用在容量时不能用繁体字“昇”,如:一升、二升;用在提高、向上时可用繁体字“昇”,如:“升昇”“提昇”“昇起”等等。

87.竞:繁体字“兢”:可在“竞赛”“竞争”等。

88.纤:繁体字“繊”“縴”:“纤维”“纤尘” 繁体字用“繊”;“纤手”“纤绳”繁体字用“縴”。

89.沈:繁体字“瀋”:作地名“沈阳”可以用“瀋”;作姓氏用时只可以用“沈”。

90.玩:繁体字“翫”:“玩耍”“玩笑”“玩具”等只可以用“玩”;用在“游玩”“古玩”“玩世不恭”中可以用“翫”。

91.挽:繁体字“輓”:用在悼念词时可以用“輓”;用在表示拉手的意思时只可以用“挽”,如:“力挽狂澜”“手挽手”等等。

92.游:繁体字“逰”:用在水里的行动,如:“游泳”“上游”“下游”等等要用“游”;用在不固定等意思时可以用“逰”,比如:“游动”“游玩”“郊游”“游牧”。

93.志:繁体字“誌”:在表示意向时用“志”,如:“同志”“志气”“有志者事竟成”等等;在表示记住的意思时用“誌”,如:“杂志”“志哀”“地方志”等等。

94.法:“灋”并不是法的繁体,是意义与“法”相同的异体字,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

95. 漓,繁体字“灕”:写“漓江”可写“灕”江;写“淋漓” 只能写“漓”。



96.暖:“煖”与“煗” 只是意义与“暖”相同的异体字,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

97. 愿:繁体字“願”:“願望”,“願意”,“許願”。

98. 丰,繁体字“豐”:写“丰富”时可写“豐富”;写“丰采”不用“豐”。

99. 表,繁体字是“錶”:写“手表”时可写“錶”;写“外表”时只写“表”。

100. 系,繁体字有“係”“繫”:“唔系”只能用“系”;“关系”可用“係”;“联系”要用“繫”。



书法相关网站大集合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法网    中国书法家   中华在线--书法   中国书法   中华书法网论坛   中国名书画家   中国书法教育    书法江湖   中国书画报网络版   中国书法在线   书法名画   中国书法艺术在线   书法网   历代书法    中国书法学习网   书法网   老兵金石书画在线   中国书法艺术网   书法教育   东方书画网    书法空间    中国校园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    书法家    中国碑帖拓片网   中国书法站   书法家--中国书法名家    中国书法家论坛    中国书法网站   书法爱好者   中国书法展览网   华夏艺术网—中国书法名家   中国书画家网    书法展馆    中国书画名家网    中国书画家网    中国书法---书法   中国书法   书法视野    中国书画信息    书艺网    中国书法简史    书法空间   中国西部书画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中国    中国碑帖网    兰亭门第   中国书法广场    书法中国网   书法教育网    江苏省书法网    中国书法名家网     北大书法艺术网   上海博物馆—典藏精选—书法    大庆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超市   现代艺术部落    中国篆刻家网站    网上印社-篆刻名家印谱   名章篆刻    中国美术--篆  古燕庄氏半印石馆--篆刻知识   莽昆仑--金石篆刻    篆刻网    中国书法篆刻网    中国篆刻网

书法论坛社区

书法媒体网站



  黑龙江(1)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网牡丹江市书法家协会

河北(3)宣化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超市中国书法家网
山西(1)山西省书法家协会
内蒙古(2)内蒙古蒙古文书法家协会内蒙古硬笔书法网
辽宁(3)中国书法江湖硬笔书法天地
吉林(1)书画互动
上海(2)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松江书法协会
江苏(14)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吴江市书法家协会
江苏书法网中国硬笔书法在线汉字硬笔书法网中国书法资讯网法书网
徐州书法教育网徐州硬笔书法家协会瘗鹤铭书法传播网中国硬笔书法江湖徐州书画网
张家港市书法家协会
浙江(8)浙江书画网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东阳书画网湖州市书法家协会绍兴市越城区书协
中国书画博客网中国西泠网绍兴书法网
安徽(2)芜湖市书法家协会中国书道网
福建(3)安溪县书法家协会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中华书法网
江西(2)江西书法网江西省硬笔书法
山东(7)书法经纬网潍坊书画网莱州市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网
青岛开发区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家
河南(4)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硬笔书法家网河南省书画网宋华平书法网
湖北(2)中国硬笔书法网中国当代硬笔书法网湖北书法教育网
湖南(3)湖南书法网湖南书画网长沙市书法家协会
广东(9)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梅州市书法家协会化州市书法家协会海丰县书法家协会
书法空间中国书法网中国篆刻网深圳市宝安区书协
广西(2)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炎黄书画网
海南(0)
重庆(1)重庆市书法家协会
四川(2)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展赛网
贵州(1)贵州书法网
云南(1)
西藏(0)
陕西(3)陕西书法网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咸阳书画精英网
甘肃(1)书画纵横
宁夏(1)宁夏平罗县书法家协会
新疆(1)新疆书协培训中心
青 海(0)
香港(4)香港书法家协会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硬笔书法家协会
澳门(0)
台湾(2)闲雅书法论坛中华书道学会
海外(3)新加坡书法协会日本书艺院每日书道会天来书

书法家姚宏宇简介
[size=+0][size=+0]姚宏宇 [size=+0]字休奇 [size=+0]号淡水居
[size=+0][size=#]七三年九月生于黑龙江/[size=#]毕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系/[size=#]九三学社社员
[size=+0][size=+0]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企业形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现代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现代管理大学书画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特聘教授,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牡丹江市艺术设计协会副主席,牡丹江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 书法理论研究会副主任 /刻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牡丹江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诗书画作品经常发表于各类艺术刊物并出版多种印刷作品集,现专职从事书法创作教研及艺术品经济,中国网、凤凰网领航中国对话精英栏目进行了艺术专访和报道。
名家书画礼品商城http://yaohongyu.taobao.com
Mb:13845388039  QQ:7569232 Msn:hotice0007@hotmil.com
E-mail:hotice2002@126.com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法网    中国书法家   中华在线--书法   中国书法   中华书法网论坛   中国名书画家   中国书法教育    书法江湖   中国书画报网络版   中国书法在线   书法名画   中国书法艺术在线   书法网   历代书法    中国书法学习网   书法网   老兵金石书画在线   中国书法艺术网   书法教育   东方书画网    书法空间    中国校园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    书法家    中国碑帖拓片网   中国书法站   书法家--中国书法名家    中国书法家论坛    中国书法网站   书法爱好者   中国书法展览网   华夏艺术网—中国书法名家   中国书画家网    书法展馆    中国书画名家网    中国书画家网    中国书法---书法   中国书法   书法视野    中国书画信息    书艺网    中国书法简史    书法空间   中国西部书画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中国    中国碑帖网    兰亭门第   中国书法广场    书法中国网   书法教育网    江苏省书法网    中国书法名家网     北大书法艺术网   上海博物馆—典藏精选—书法    大庆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超市   现代艺术部落    中国篆刻家网站    网上印社-篆刻名家印谱   名章篆刻    中国美术--篆  古燕庄氏半印石馆--篆刻知识   莽昆仑--金石篆刻    篆刻网    中国书法篆刻网    中国篆刻网

        国际书法网 http://www.shufa8.com

   中国书法江湖 http://www.sf108.com  

   中国书法网 http://www.shufa.com      

   书艺公社 http://www.shufa.org

   美术家网 http://www.shw.cn   

   中国书法网 http://www.freehead.com   

   美术中国 http://www.art86.cn    

   中国书法家导航 http://www.zgsfj.com   

   美术家论坛 http://www.Shwbbs.com  

   中国博艺网 http://www.boyie.com   

   东方书画网 http://www.dfshw.com   

   中国书法家网 http://www.china-shufajia.com   

   中国书法超市 http://www.qyx888.com   

   书法纵横 http://www.8mhh.com   

   宜兴书画网 http://www.yixingart.com   

   硬笔书法天地 http://www.ybsftd.com   

  中国书法在线 http://www.zgsf.com.cn   

  中华书画网 {注1] http://www.zhshw.com   

  中国书法艺术网 http://www.china-shufa.com    

  中国书画之家 http://www.bookdraw.com   

  中国书画艺术天地网 http://www.shystd.com   

  中华书法网 http://www.shxw.com   

  西部书画网 http://www.xbsh.net   

  中国篆刻网 http://www.zgzkw.com      

  书法空间 http://www.9610.com   

  美术论坛 http://www.zgart.net   

  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 http://www.21shrc.com  

  翰文轩书画网 http://www.hwxart.com   

中国碑帖拓片网 http://www.bttp.net   

云鹤斋 http://www.cdyhz.com         

重庆书画艺术网 http://www.cqart.com   

中国书法艺术教育网 http://www.shufajiaoxue.com   

书画国际 http://www.shgj.org   

中国书画展赛网 http://www.zgwxzz.com      

中国书画网络商城 http://www.mopin.net   

中国书法家园网 http://www.eshufa.com       

书画互动 http://www.bs2005.com       

柳子谷纪念网 http://www.liuzigu.com                            

中国书法网 http://www.zgsfw.net   

中国书法网站 http://www.zgsf.net       

炎黄书法网 http://www.yhsf.org   

书画国际http://www.shgj.cn   

书法导报 http://www.sfdb.cn   

中国书法篆刻网 http://www.sfzk.net   

中国书法名家网 http://www.zgsfmj.com   

中国书画展销网 http://www.china-shzx.com   

闲雅书法论坛(台湾) http://www.shianya.com   

中国书法 http://www.zhongguoshufa.net     

中国书法名家 http://www.sfmj.net   

篆刻网 http://www.mebag.com   

中国书画网 http://www.ltsf.com   

凹尚艺术收藏 http://www.oosa.net      

中华书道学会(台湾) http://www.cc.org.tw   

中国书画碑帖 http://www.bitie.com   

齐鲁书画网 http://www.sdshuhua.com       

中国书法文化网 http://www.800101.com   

中国西部书画网 http://www.huaxiashuhua.com   

中国书法高考网 http://www.sfgk.com         

炎黄书画网 http://www.yhsh.com   

中华墨宝网 http://www.mobao.com   

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网 http://www.ybsf.org   

陵江艺苑 http://www.169yy.com   

甲一堂 http://www.jiayitang.net   

中国楷书网 http://www.guoyiguan.com      

湖北书画艺术网 http://www.arthb.com

中国书画网 http://www.Arts-cn.net   

中国书画网 http://www.o83.com   

江苏书法网 http://www.jssfw.com   

中国书画家网络杂志 http://www.chinapainter.net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新加坡) http://www.ccss.org.sg   

中国刻字艺术网 http://www.cnkezi.com         

海曲书法网 http://www.haiqu827.com      

过雅斋艺术网 http://www.guoyazhai.com   

汉唐书画网http://www.htsh.cc

中国画通鉴网http://www.qiongyan.cn

中国书画交易中心http://www.sh1122.com

书画玩家http://www.sh518.cc

中国书画大世界 http://www.zgshdsj.com

中国西部书法www.zgxbsf.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8#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7:00:3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书法练习注意的几个问题 [转][推荐一读再读]作者:吴老师
一、中锋
1、中锋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线条的质量。毛笔与板刷的区别就在于此。
2、打开中锋:楷体的藏顿、魏碑的切翻、隶书的逆入平出、行草的露锋直入等不同的下笔都需要快速的过渡到中锋,然后中锋行笔。这里边的关键是,入笔笔触的大小和行笔前的瞬间笔锋打开的多少。笔锋打开的多少决定了行笔的粗细和下一步需要提、按的程度。
3、行笔过程中出现换锋,不论是明换还是暗换,甚至局部出现偏侧,都要快速的趋向中锋。
4、八面出锋,可以理解为万面出锋。入笔找中锋,换锋找中锋,都是点和点、面和面的交换过程,都能找到中锋。
5、中锋的标准:卧笔拖拉出的线条截去两头就是中锋行笔线条的标准形态。
(1)线条的姿态受提按的大小、行笔速度等的影响,能出现各种姿态。
(2)毛笔笔头的姿态即为实际行笔中的姿态。笔毛不顺或存有绞转都被视为不正确,要迅速的调整笔锋。
(3)这只是一种演示的方法,行笔是绝不能用卧笔拖拉的方式操控的。
二、提按
1、提、按是基本的运笔方法。提、按的运用能表达出丰富的线条语言,提、按的作用力表现在线条的每一个点位上。
2、提、按的主、辅关系。按为主、提为辅(可以理解为铺笔),拉出的线条显方,能写出厚重的线条;提为主、按为辅(可以理解为拢笔),拉出的线条显圆,能写出圆润的线条。(显方的线条,两头要有方意;显圆的线条,两头要有圆意)。
3、圆、方、润、厚、拙、畅、滞、俯、仰、向、背等基本的线条语言,通过提、按的方式都能实现。
4、提按标准:行笔中能感觉出笔头的弹性。“力透纸背”、“杀纸”就是通过笔头的弹性来实现的。习字中要有意识的感觉这种弹性。
5、收笔的标准:毛笔笔头收尾的最后一根笔毛要收到线条的最末端,否则视为收不到位。
三、线条质量
1、汉字艺术是线型艺术,线条是基本的构架材料,体式不同,书写者不同,线条会有不同的线性特征。
2、线条的质量受四个方面的影响:
⑴线条的形状;方、圆、粗、细、向背、俯仰。⑵提、按的程度。⑶运笔的缓疾、迟涩。⑷墨色的干湿、浓淡。
在习字中,往往只注重了线条的形状,而忽视了其他三个方面,特别是第三个方面和第四个方面更容易被忽视。
3、线条质量把握的重点:(1)线条形态;(2)线条趋势(方向);(3)线条节奏;(4)线条干湿:(5)线条纯度;(6)线条排列;7线条连接的繁与简。
4、正确的操控方法。观察线条的姿态,弄清实现这种姿态的用笔用墨的具体的操控方式。努力地积累这些方法。
5、习字,要注意追求字帖中线条的质量,还要对线条的质量进行拓展,在尊重原线条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厚、润、干、湿等的渗入。
四、字形结构
1、书法练习中,往往注重了字形结构的练习而忽视了线条质量的练习。原因:
⑴字形结构透露出的语言比线条透露出来的语言更直观、更容易表达、更容易接受。
⑵字形结构语言与线条语言相比,结构具有多变性;线条语言在同一个书写者不同的书法作品中可能是基本一致的。
⑶字形结构语言与线条语言相比,结构要具有几何图形的平衡意识,较难把握;线条语言的关键是弄清类型和弄通实现这种类型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容易把握的。
2、字形的两大分类:内擫与外拓。
3、字形意识要求要有很好的几何图形意识,还要具有打破规则的平衡意识,即标准的几何图形通过倾侧、渐变、交叉、分割等方式打破规律并实现平衡。画画有“破龙眼”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4、字形结构把握的重点:一是字势,把握字的重心、开合、姿态。二是空间分割,把握部件的疏密、欹正、大小、错落关系。三是把握平衡方式。
五、行气方法
1、“势”包括笔势、字势、行势,是书法生命语言的重要体现。
2、决定势的因素:
1)竖势与横势。一幅作品的竖势,主要体现在字及字笔画的左弩、右弩的灵活运用上;横势体现在波浪线的灵活运用上。(一幅作品选择相挨的两列都能用“背势或“向势进行分析。这一方法用在指导创作上也是很适用的)。
2)、字的重心决定了字的静态平衡还是动态平衡。用扇形结构可以分析字的重心位置和移动规律。(用二十把不同开合的扇子形成两列,体会重心的摆动和势的变化)。
3)、部首中心线及字的中心线的摆动对行气的影响。
4)、布白对行气的影响。
3、字体不同行气的剧烈程度不同,正体体现的不剧烈,但非常微妙灵动,初学者往往不注意观察这一点;行草体体现的剧烈一些、多变一些。
4、在书法练习上要刻意的把握作品实现“势”的方式。
六、手腕运笔
    1、手腕运笔的标准:手腕能用上力。
2、运笔的三个用力方法。指、腕、臂,对应着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
3、初学者存在的问题是手腕不会用力。
4、用腕练习的方法:画较大的“十”字来感觉腕的运动。
七、临帖要观察的问题
1、行气语言。
2、线条语言。
3、字形结构语言。
4、笔画关系语言:⑴平行;⑵收放;⑶向背;⑷取势;⑸并笔;⑹挪移;⑺穿插避让;⑻省减;⑼粗细;⑽对称;(11)错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9#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7:01:32 | 只看该作者
“提按”是书法创作的生命线
作者:魏钦祖

  1、过分“提”会导致作品“飘”,过分“按”导致作品“坠”。不“提”不“按”作品不是僵直、就是呆板。

  2、书法创作不注意笔画的“提按”、“使转”等技法的细微变化,就会使书法作品的线条质量不过关,达不到审美要求。

  3、线条是书法创作最鲜活的独特艺术语言,也就是笔下的提按动作所产生具有丰富变化的线条。提按犹如文学作品里面有的“细节”,有了这些“细节”作品才有看头,作品自然就会生动感人。反之作品就很假很空,很不耐看,书法作品尤其如此。

  4、一副好的作品,应具备合理而完美的提按的技法艺术品格,从笔画的细小处着手,严格按照“提按”的审美需求,画龙点睛,用小“提按”促成审美大效果;而这些审美要素,都是直接靠毛笔书写中的提按技巧动作来实现的。

  5、毛笔书写运行过程中若没有提按的参与,书法线条将是直来直去,僵硬呆板,线条质量就很差,甚至达不到书法艺术最起码的要求。

  6、书法家要最大限度的使用“提按”技巧,最终达到笔笔提得起,笔笔按得下,这也是作品创作的基本技法所要求的。

  7、提和按是相辅相承的,也是相互统一的,在书法创作中片面强调提或按,都是错误的。

  8、提按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的操作却很难。

  9、忽略了提按的线条粗细变化,就给作品造成不成熟的感觉。可以说提按是书法作品成功的最基本的要求。

  10、刘熙载(书慨)曾经这样强调书写中的提与按“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坠、飘二病。”

  11、在书法的用笔技法中,“提按使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笔法,可以这么说,不知道提与按,将不能成就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

  12、提与按非常重要,只要合理、正确的使用,它能够带给你审美感官以丰富的线条粗细变化,产生立体的美感,而缺少提与按的书写效果则给你以厌倦的感觉。

  13、我们只要用心去注意一下,目前从(报纸、媒体、网络等)可以看到很多缺乏提按的作品,将行笔简单化、直白化,很多笔画就像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感觉一样,毫无含蓄的韵味可言。这是一个用笔技巧差的现状,导致其作品质量差。

  14、要重视用笔,用笔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忽视用笔,线条质量就会降低,直接导致作品不耐看,我们必须要将用笔的好坏做为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技术要求来看待才行。

从“提、按”中感悟书法“用笔”
作者:王景

    书法作为国粹在中华文化中传承,自然有其独到的艺术感染力,这离不开毛笔的“功劳”。正是因为毛笔的圆健软弱,在点划挥洒之间可以随心所欲,注入情感入理入境舒展个性,才为从古至今的文人骚客所倍加喜爱,抚弄至今而雅兴不减。然而,“用笔千古不易”也并非一句虚言,捆扰着有志学书者心手相隔,非探悟其“秘密”所在不可,“征服”的过程是即痛苦又快乐的。

    从学书伊始,提笔蘸墨对照书帖点划描摹,懂行的老师告诉我们要逆锋入笔回锋收笔,其实在这中间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要练习的正是使用毛笔最基础的“提、按”技能。逆锋入笔就是完成一个先提再按的动作,回锋收笔又是完成一个先按后提的经历,点划就是在这样提按动作之间体现精神。最初的体验也许就那么一闪而过,随后你的注意力可能转移到计较象与不象美与不美中去了。你的目标有明确的一面,但你不知道你该怎么去完成,因为前面却是茫茫一片,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大小粗细、用墨的浓淡枯湿以及字体的颜柳欧褚等等自以为要学的东西要考虑,如同从白天草草地步入了黑夜。从清晰走向迷糊,从单纯走向混沌,这应该是学书的痛苦(其实着阶段还谈不上痛苦这么严重,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枯燥)升级,也是在痛苦中品位快乐的等级提升。这一阶段有长有短,这看你领悟理解的机缘,所以你需要一个高明的老师的引导,就像黑夜需要一盏灯一样。

    为什么追求艺术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磨难的过程呢?我想是因为它的前进路线多半是“螺旋上升”的。当你有一段时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书艺停滞不前,像“江郎才尽”一般被赶到了死胡同的跟前时,你千万不要泄气,因为你提升的机会就在你面前。当然,你要舍得“放弃”你一段时间来的经验,要有勇气站到你最初起步的位置重新审视你的“提、按”,重新练习实践你的“提、按”,就像一个老会计对不上帐目他就会耐心地从头查起从最不起眼的地方查起一样。是不是很可笑?其实不然!这一次你的眼光不同了,你的敏锐性增强了不少。别看“提、按”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动作,只要肯用心练习,这次你应该有能力感受到在完成点横竖撇捺钩提的提按过程中手上传至心灵的节奏快感,相通于感悟音乐艺术的旋律美感。当你把完成的习作悬于墙上时,你应该能够感觉到字里行间的精神轮廓相比以前来得抖擞和清晰,你已经领会到所谓“笔画要交代清楚”的含义,要与学习歌唱相比就雷同于“咬字要清晰”的技能了,再与戏剧相比那就是锣鼓点上漂亮的“亮相”了。只要你肯去发现,艺术总有相通的地方。你这时可以感觉到自己离艺术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甚至触手可得了。但你放心,绝对没那么容易就让你得逞,要不然书法就称不上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了,那又怎么能够刺激起你对它的极大兴趣呢?很明确,从这一步你刚刚跨入了艺术的门槛,等待你深入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字体还分行草篆隶,用笔还说遒劲洒脱雄健清丽,用墨还求浓淡干湿色分五蕴,章法还涉取势倚斜留白呼应等等,看似很专业也很复杂,凡是能挖掘美的理论它似乎都要沾染一番。这一下你应该是进入戴望舒的“雨巷”中了,彷徨美丽而又徘徊。
    似乎都是这样,最高深的理论我们只能用最浅显的办法才能应对。当你再一次被困于“高原期”时,你不妨放弃登攀回到山下仰望,这时平心静气显的很关键,用大师们的话就是“耐得住寂寞”。我觉得“提、按”仍然是你的垫脚石,我觉得我自己正处在这个困顿的阶段。这几日我正细细地琢磨体会“提、按”的要义,再飘逸再雄健的字都要靠提按来完成,毛笔之所以能够寄寓书家的个性和情感,就是因为毛笔的软性和韧性创造了用笔变化和修饰的空间,在看似不经意的提按挥笔之间注入了或是泄露了自己的性情与境界。就以行书为例,笔锋入纸的“按”是精神的积聚和力量的储备,需要稍有停歇留给书写者以短暂思索的时间;行笔过程的“提”就是精神和力量的抒发展现,需要提得适处在毛的任性弹性范围之内,留给书者抒发铺展抑扬发挥的空间,(铺展过程也应该有提有按扬抑交叠,否则一下子倾盆而出或生硬平淡叙述都不能给瞻仰者带来美感和交流),一笔写完如同“见好就收”,同时蓄势以待下一笔抒发,或舒缓或急促,或闲散或密集,如此娓娓叙述往返直至通篇终结。有很多人都说写字如同练气功,一招一式咋看无物实为有物,它的物就是“气息”吞吐,就是转承接连,就是挥运有致,通体都是灵气运行,虽然我没有练过气功,但我通过书法练习的确能感受到气功的奥妙。“提、按”动作看似简单,可是找到提按那种美妙确也不易,提要提得恰到好处,按要按的凑巧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但只要你怀着玩味的心境持之以恒的加以尝试练习,这种奇妙的感受会在你的笔端出现的。

    谈“提、按”也许只能算是用笔之道的皮毛,但“皮毛”本身确实就是精华。我天生愚钝,习书二十多载,直到前些时候方才从临习明朝书法大家黄道周的墨迹中对笔法有所顿悟,其墨迹的遒劲正是得益于利索清丽的提按,我的大脑似乎被链接了一般,娟秀的“兰亭”字迹在脑海里清晰展现,一下子到了毛笔的脉搏,“提、按”不正是“二王”的精华吗?我似有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全身气流通畅的不止,眼前一片豁然开朗,痛快地享受着学书的极致乐趣。兴奋之余,我耐心地揣摩历史名家墨迹起笔收笔的细节,从网络视频中感受当代书家书写状态,自以为走对了路子,摸着了门道,我得感谢“提、按”,庆幸自己能平心静气地善待最基础也最不起眼的“提、按。只有你掌握了“提、按”,才能在提按过程中加以提锋、换锋、运气、使转,加入更多更丰富的“东西”(内涵),你的作品也才有艺术可言。在书法史上,提及用笔的理论很多,有《笔阵图》七行、《与子敬笔势论》十章以及孙过庭《书谱》等等,古文叙述得云里雾里玄乎邪乎,但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提、按”工夫,高谈阔论也只能是海市蜃楼过眼即失。因此,我才要对自己说“提、按”很重要,最基础的东西才最重要。

    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循环甚至颠覆都不可避免,我还有很远的“螺旋”之路要奋斗和享受。想学书法的人总爱用美丽的书法梦装饰自己心灵之窗,乐意钻进痛苦换来对身心的煎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7:02:3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书法入门精辟(来自师父)作者:梅梅
篆、隶、楷线条形态的关键在两头,功力的体现关键在中间部分。
      书法线条的关系以一语概括之,在“争、让”二字,重点抓“让”,在意识上要能够让得开。
      看一个字可以看出全体,要把每一个字都当作活的生命体来看。
      写草书需注意势,势错字亦错。
      写隶书要注意布白的图案美。
初学书法要注意腕动,手指尽量少动。  
       临大篆要有一定的草情,但在笔画的两头不要强调草意,否则会影响时代特征的表现。
      无论是临习还是创作,特别不能忘记“气”。
      学艺关键要有思想,要有思路。
      写小楷要注意体现线条的弹力,注意细微部分的变化。
      临《礼器》要注意粗线条与细线条的粗细比例,细线条要细而不弱。
      写《石门铭》时精神要豪荡,豪荡能引发雄强,精神状态出线条。精神气势的表现一是笔画的势态位置要把握,二是线条行走要有一种雄强的气势,这雄强的气势出在自身的精神状态,从精神中出,不局限于点画。
线条要追求涩、苍、老、辣。



      气和韵是两个概念,二者要打通。
书法除黑线外,还有灰线。
墨色、墨态是营造书法境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淡墨中必须体现出美学层次,体现出浓淡变化,若无变化,则平匀,与全部浓墨无异。有意于浓淡不可取,要防止“花”,整体色彩亦要和谐。用淡墨要特别强调线条的筋骨。
      毛笔含墨点水有正点、侧点,在水和墨还未达到调匀的状态时书写,墨色变化就会好。墨色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几方面:1、用笔速度不等匀,墨的流动量不均等。2、蘸一笔写若干线条,墨量由多到少,墨色发生变化。3、用水的量、角度不一样。
      整幅作品墨色要从各个角度去看,上下、斜角度,还要能从背后去看。看字可正面看,也要善于从反面看。
      搞艺术者盯住一点但又不局限于这一点去思考,就会打通。思想一直要处于活泼状态。
      一件作品要气局大,既要有纵向开展,也要有横向涨开,即起伏跌宕。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形态、纵横的影响。
     要往险奇方向变,不能往平的方面变。
     在《瘗鹤铭》中要强调篆书的用笔方法即篆意,起笔、收笔不能尖细,起笔的斜角线不能太大。学《瘗鹤铭》先学《郑文公》、《石门铭》。
     写行草书要意气风发,因势利导,应机权变,不抱成见,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可任性肆情,从而也才可能一任自然。写行草要深沉、豪放。
     要能从书法作品探到其书写时的精神状态,抓住精神状态去临写,即使外形不像,但精神实质在。
     行笔快慢均可,但要注意节奏的变化。


临帖先是要打进去,然后要再拉出来,拉出来的形态有多种,各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行笔变速太快易造成腰力弱,显得太匆率,在审美感觉上让人感到“急”,艺术意境上不沉稳。
      写大篆线条内质要深沉,不能过于夸张抹、擦的笔法,抹擦的线条虽外表松动,但内在不沉实。
      功力与性情二者要越来越贴合。
      写墓志,横、竖笔画的起笔处多增加一些直切的笔法,能体现肯定、果断的精神。直切笔法有古意,趋向于朴素,而不趋向于妍美。应不着急追求妍美、表面漂亮,否则线条内涵不容易充实,要追求“广”和“深”。
      不能太强调一定要写出什么不同的风格,否则将走上造作之路。
      无论临摹或创作,书法形式美的基础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其次是情感因素。要以对立统一规律来审视书法的形式能否成立。
      一定要强调布白、造虚。
      抓住“活法”。
      写北魏风格,露锋尽量减少尖细的因素,要做到既精神外耀,又有节制感。写石刻和金文一定要表现出笔法和墨法,不是简单的将白的翻成黑的。
      隶书笔画回避楷书的笔画和用笔形态,一张作品中带挑的笔画要有变化,不能偏长。
      篆隶作品的题款不能太强烈,以行楷为宜,题款一般以后出现的书体题,篆隶的题款不宜太草,否则与正文的和谐感不够贴近。
      写时要求爽快,写的过程中少想,写时多想则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20:25 , Processed in 0.24351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