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报-书法版》湖北组稿会-预 告=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2:2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2:26:43 | 只看该作者
书法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
——访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庄元 摄)
  主题:书法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嘉宾: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
  主持人:周伟涛
  时间:2014年9月23日下午
  地点:中国教育新闻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书法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书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安教授,今天的主题是“书法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书法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多元的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态。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它还是一个国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书法教育应该基于对汉字书写的性质、功能、意义、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认识下展开。】
  主持人:您作为书画家和书法教育专家,对书法教育有怎样的理解?
  刘守安:书法教育是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领域。无论是在首师大还是中国传媒大学工作期间,我一直从事的都是书法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上也都在探讨书法教育问题。
  当前,人们对于中国书法的热爱,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要求——学校教育跟社会教育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什么是中国书法?在我看来,汉字的书写就是中国书法,把汉字的“书写教育”做好就是把“书法教育”做好。
  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基本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它还是一个中国国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强调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理论背景,而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质,这是另一个理论背景。在这两个背景之下,我们强调重视中国书法教育问题是情理之中的。
  现在,社会上热爱书法的人士,更多是从艺术的角度谈论书法,认为中国的汉字写出来赏心悦目、美化了生活。我认为,这是中国书法在当代生活中产生的一个积极意义。但是,书法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态。
  文字各个国家都有,而汉字只有中国才有。中国的书法、中国的汉字经过艺术化的书写,变成了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书法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多元的。从古代至今,汉字承载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信息传播、知识积累、学术积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书法教育应该基于对汉字书写的性质、功能、意义、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认识下展开。
  汉字书写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我们在认识汉字、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感受了汉字的优美,学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书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定位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大目标上。
  学校书法教育涵盖中小学和大学。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而不是学科教育,也主要不是艺术教育,有这样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中小学开好书法教学课程。大学里的书法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可归结于美术学,或者单独的书法学。素质教育以选修或辅修课的形式出现,可以教会大学生如何把汉字写得美观、正确。
  只有从中小学时把书法教育做好,大学时给予深化,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把汉字写得更好。而他们当中的少部分人,热爱书法的人——研究生、博士生承担着研究、挖掘、整理中国书法资源的任务。只有从各个阶段都做好了,再加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配合,我们才能把书法教育搞得更扎实和成效,把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部分传承好。
中小学书法教育纲要出台意义重大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第一次正式制定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它使中小学书法教育在现有体制下合理化、合法化,并逐渐走向正常化。】
  主持人:您作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主要撰稿人和牵头人,可否分享一下该纲要的制定过程?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有何重要意义?
  刘守安:《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是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指导意见,后来教育部委托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教育部基教二司领导的支持下,我从开始就参与了纲要的制定,并且组织教师和研究人员来做这个事情。
  当前,各地中小学书法教育步调不一,有的学校开展得比较好,有的学校限于条件还没有开设书法课程。因社会对书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在之后的两年间,经过讨论、思考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教育部于2013年正式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基本内容、指导思想、教学评价等。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第一次正式制定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指导纲要,这也是中国书法教育史上的一件大情,它使中小学书法教育在现有体制下合理化、合法化,并逐渐走向正常化。
  纲要内容涉及教材、课程、教师等多个方面。纲要公布后,各个教育行政指导部门都在学习贯彻纲要的相关要求。各种版本的书法教材也都以纲要为标尺进行编写。书法课程纳入到国家课程,这是中国书法教育史上的一件大情。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同时也要量力而行;要逐步开展,通过总结更多更好的经验后再局部推广。
  主持人:在制定纲要的过程中,大家明确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刘守安:我们达成的共识是,首先,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小学阶段主要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书法教育纳入到中小学阶段,也应该是一个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
  第二,中小学书法课程不是艺术课程。书法本身具有艺术性质,但是在中小学阶段,书法教育不是当艺术教育来学习,纲要中没太强调书法课和美术课的密切关系,更多的是强调它和语文课的密切关系,强调它和汉字本身的关系——书法教育就是汉字书写教育。
  第三,中小学书法教育是技能教育。中国汉字多样多种,包括五种基本字体,学生在学习书法时要知道这是什么字体,学习字体的结构,还应知道这些字好在什么地方。
  第四,学生要了解基本的书法文化知识。包括书体知识、文房四宝知识、书法作品的样式等。通过学习,使中小学生知道古代文人如何学习汉字,怎么把诗、读、写结合起来。
  主持人:“书法艺术”、“书法文化”和“书写文化”三者之间的内涵是什么?
  刘守安:传播主要包括两种:声音的传播和文字的传播。而文字的传播其作用非常重要,就如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都是书写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汉字书写就是一种传播手段。
  什么是中国的书法艺术、书法文化和书写文化?这里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先说中国书法艺术的概念。“书法”两个字的本意是方法,即书写的方法,是动词。而用好的书写方法书写出来的字,让人赏心悦目和富有美感。人们就把由掌握的书写方法写出来的字就叫“书法”。“书法”本来是动词,如今已经演变成名词,把它当作品来看,代指宣纸上的字或者碑帖上的字。而这些作品是“书写”出来的,有书写才有关于书写的方法,有书写的方法才有好的书法作品。
  如今,我们把书法中汉字的“书写”定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其中,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大众喜欢书法,希望把字写的更好、更美、更有个性,让人赏心悦目。其次,全国各个高校很多书法专业开设在美术学院里,如绘画、篆刻书法等。这些专业把视觉性教育看得比较重要。在学科划分上书法教育也归为一级学科中的美术学。中国书法家协会隶属于中国文联的下属组织,由此可见书法在一般意义上归结为艺术范畴。
  相比书法艺术,书法文化更强调“文化”二字,它把书法当作一个具有形、音、意的组合体,更强调中国书法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并且这种文化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中国书法文化包括了中国书法艺术,艺术概念属于文化大概念中的一个子概念。
  最后,说说中国书写文化的概念。在古代,古人把“书”当动词,后来人们把写出来的“字”也叫“书”,就是动词名词化。所以古人文献里提到说“书”字,有时做动词,有时做名词。今天人们说的“书写”就是古代的“书”的概念。无论是作为功能书写,还是作为艺术书写;无论是作为公共书写,还是作为诗人化的书写,它都是“书写”。
  “书写”的称谓,避开了关于文字概念上的混淆,而书写的研究强调更广的内涵,既包括公共性,也包括私人化。我们不能把书法史当作中国艺术史,不能把汉字的书写当作艺术来看。因为从人类文化实践角度来看,艺术实践强调个性,强调创新,而文字本身是要稳定的。文字不可能老是变,文字是共同约定的符号,需要大家都认识,如果文字本身频繁地变化,那就失去了文字的功能。
  书写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书写作为动词,是一种行为文化,是人实践的活动,靠人的肢体来把汉字展示出来的动态过程。人类的活动过程凝结在作品、产品中,我们从汉字的作品中,能看到古人书写的过程,他们运笔的过程。
  书写文化和书法文化相通,但是强调的点是不一样的。从书写角度看中国文化形态,会看它为什么写,写的动机是什么,写出来的形态什么样,在当时发挥什么作用。而人类早期的书写、中古时期书写和近现代以及稳定时期的书写,所承担的社会作用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传媒大学把书法教学和研究机构定名为中国书写文化研究中心的原因。
优秀书法作品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教师或者文化人,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只有这样,其作品才能除了有漂亮的文字,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持人:今年教育界迎来了第30个教师节,为此中国教育报举办了全国教师书画大赛。您是如何看待这个活动的?
  刘守安:中国教育报为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举办了全国教师书画大赛,我觉得非常及时,主题也非常好。
  教师节的设立是尊师重教的开始。在这30年中,中国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学生、社会各方面的人士,看到了国家和全社会对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教师职业被大家所尊重。这30年也是中国书法事业不断发展的30年,我看到此次参赛作品量很大,水平也很高,让我们很欣慰。
  这次的活动是主题展,因此,不少参赛作品都表达了对教育和教师的祝贺及赞扬。不过,参赛作者中,也有人对大赛存在一些误解,认为这是一次艺术展,因此更多地考虑了怎么把字写好,而没有考虑太多文字内容的组织。
  我认为,作为教师或者文化人,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只有这样,其作品才能除了有漂亮的文字,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此外,还要注意不能写错字、病句。对参赛作品,在书写方面当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们的书法水平有综合性的提高。(庄元 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5:54:48 | 只看该作者
海南君:

      为什么我只准备各印1500册呢??
       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所获稿费并不多,没钱。
       二是即或能正式出版,购者可能也不会多。
       我是想将此二册作为友朋间互赠的[雅礼]而已,没打算卖的。

       1500册,分解一下:

         回馈书写作者,总得500册吧?[不拟支付稿酬,愿者应约]
         1997--2003年,我担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月刊责编,交了一些美术教师书法教师朋友,拟赠100册;
         中国高教学会[小语教学法研究中心]我担任副秘书长,也有些朋友,拟赠50册。
         全国各地小语教研员中,有些朋友;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名师和报刊社编辑,也有些朋友,200册可能才够。
         我工作的地方的熟朋友/网友等,拟赠100册。
          孝感市文联处,拟赠50册,由他们转送感兴趣的读者。因为文选用和二老,是我市文化名人。
          港台韩国书法界朋友,拟赠50册。
          汤立/管用和先生处,各送200册。
          自留100册,机动。

                                                    季超,2014。12。31。临屏而敲

【管季超工作室】系列图书简介


《硬笔书法名家书张楚廷教育隽语


《硬笔书法名家书汤文选画语录》

《硬笔书法名家书管用和诗文》

《硬笔书法名家书孝感作家精短诗文》

《率真童年:管致远日记童画集》





免长话费服务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微信号:jszywz


-------------------------------------------------------------------------------------------------------
【管季超工作室】网站群:

《教师之友网》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教师生活365》
http://www.jssh365.cn/




《师慧园》论坛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精英教师博客网》
http://www.jssh365.cn/home/




《中国教研员论坛》
http://xnjyw.haotui.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






【管季超工作室】《硬笔书法名家代表作》系列丛书编务流程【草案】:

《硬笔书法名家书张楚廷教育隽语
《硬笔书法名家书汤文选画语录》
《硬笔书法名家书管用和诗文》
《硬笔书法名家书孝感作家精短诗文》

1,2015年元-2月:
     完成张楚廷教育隽语、汤文选画语录、管用和精短诗文和孝感代表性作家精短诗文的萃选工作;
    与王正良、严海南、陆舍无、黄文泉等师友商定拟约硬笔书法名家名单。

     约请湖南师大黎利云博士、北京汤立教授、孝感市作协主席刘碧峰先生审阅文字稿;
     接洽出版机构。

2,2015年3-4月:
    与陆舍无、严海南、陈愁予、周继中、梁桂东、孙文刚、古风、许正波、邹美伦等朋友协商,在相关媒体发出约稿启事,公布正式约稿名单;

    凡依约发出《约稿函》的报刊媒体主编、网站站长,均以姓氏笔划为序列名为丛书顾问,可于每册封底列名【媒体支持合作单位】;
    按正式约稿名单,以特快专递寄发《约稿函》,并约定书录文字;

    接洽印刷机构。
     约请《书法报-硬笔书法》夏厦先生担纲丛书书装设计。

3,2015年5-6月:
     催稿、收稿;
     印厂印刷。

4,【管季超工作室】承担印刷费用;
     支持媒体回馈每本5册,共20册成书;
     应约抄录文字的硬笔书法名家作者,以收录一件作品回赠15本该单册成书的形式予以回谢。

5,本【工作室】《硬笔书法名家代表作》系列丛书-均为加厚铜版纸全彩胶印。每册拟印1500册。

      
                                                                                      管季超工作室 201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2:02:30 | 只看该作者
2014年12月31日发到《书法报-硬笔书法》执行主编严海南先生电子邮箱的短信


海南君:

      因为急着到崇文图书城和金伯兴老师家,未及深谈。
      原计划与赵志成和金日发等打个照面的,也没有时间。请代我致意一下。

      汤文选/管用和两位,是我乡之文化名人,也都对季超有过关爱鼓励,编两个小册子,是我老早就有的想法。
     《画语录》一册,文字选好后会请汤老之子审看,《精短诗文》一册,也准备请用和先生本人和我市作协主席刘碧峰先生看看。
       约请抄录文字的硬笔书法名家,由我先根据自己的欣赏趣味拉出一个名单,再请你和老无帮我斟酌把关。有些我此前没有过交往的,还要请你们帮我约约。
       评赏类的文字总会有一点,我自己搞掂。
       两个小册子都要薄一些,精美雅致些才好。你送我的-名家试写甲骨笺的蓝皮小册可为范本。
       汤文选画语的一册,拟请写意花鸟画大家题签,初步考虑是请国家画院的吴悦石先生。
       管用和精短诗文的一册,想请徐本一先生或硬坛‘软硬’笔兼擅者题签。用和先生能书能画,是我省作家书画院的副院长,请他题,也蛮好。
       版式设计想请夏厦来做,我懂一些书籍装祯,会提出完整创意,供他参考。
       因为手头那笔稿费并不太多,所以印数各1500册,薄一点,省点钱。
        估计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可能性不很大,总是首选内部准印证考得住些。当然,书稿成后,我会以彩喷清样稿试接洽湖美社。

        下次来翠柳街,把文字稿和约请书家的名单送你斟酌。
                                                                                                        季超,于孝感家中
借闲堂答客问 <艺术观点>
地点:汤立先生北京寓所
时间:2005年4月
采访人:苏垣(《艺术人生》杂志总编,下简称苏)

苏:汤先生,你这画室墙上挂的行书条幅是你自己写的诗吧,请你解读一下。
汤立(下简称汤):我这书法前四句“风雨纵横豪气生,坎坷平生耳目清,含英咀华残灯泪,我写江山无限魂”写的是人生阅历,人生感言,人生追求。这后四句“耷非耷,齐非齐,掷笔大笑墨淋漓,非我轻狂非儿戏,我有我法会天机”。耷是朱耷、八大山人,齐是指齐白石,这是我的艺术追求,艺术抱负。

苏:您这诗充满激情,痴笔醉墨。您能否谈谈您的人生阅历。
汤:人生阅历很重要,特别是人生磨难。
搞艺术天赋第一,所谓“天才的艺术家”,第二是人生阅历,其中,特别是经受挫折和磨难的洗礼,第三是博而精。天才很脆弱,往往经不起挫折而昙花一现,那些能经风雨而百折不饶的人最终能获得成功。从这重意义上讲磨难是财富,也是人生的本钱。唯有过大希望的人才有大绝望,唯有大绝望的人,才不会对人生持自暴自弃态度。
我出生在艺术世家,从小受艺术熏陶。1957年我十岁时,父亲为我画了一幅白描写生“次子汤立学画”,这幅画现在还保存着。可就在这年,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我们整个家庭一下摔进谷底,苦不堪言,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期间,我学过戏、放过羊、挖过中草药、当过农民,也当过小工,做泥瓦工等,总之,年轻的时候吃尽了人间苦头。1979年,刚刚恢复的湖北省文联想筹建美术馆,周韶华先生和鲁慕迅先生夫人代筠(省美协秘书长)商量说:“建美术馆要懂基建,汤文选(这时我父亲已恢复工作)的儿子汤立作过建筑工人,懂基建,把他招进来筹建美术馆吧”。这样,我以筹建美术馆的名义进了省文联。结果美术馆的经费没落实,我便在美协展览部了。这时我边工作,边按父亲的指导临摩任伯年的工兼写的花鸟人物画。我非常刻苦,每天都要学到深夜,可以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吧,进步也比较快。两三年后,我的作品被省美协评选后送北京,省里面评选十幅有我两幅,在北京又从十幅里面评选四幅入选参加法国青年沙龙,这四幅中有我两幅,另外两幅的作者是湖北美术学院文革后首届研究生唐大康、刘一原。

苏:从您的艺术简历上看,你有在多个国家举办画展的经历,您当时的画风是现在的大写意吗?您上大学学的是什么?
汤:我上大学学的是工艺美术,是湖北美术学院。我上大学期间,国画已经画得比较好了。当时是经文化部批准应邀赴日本、英国、美国举办画展,所以耽误了不少课程。我当时是以彩墨山水为主,被国外画廊看中。日本东京神田十字路口的一家日本人板田武雄先生开的“中国画廊”,橱窗里将我的一幅画挂了三年时间,做广告宣传,画的下面写的是“汤立——当代中国画坛新锐画家”,画廊里面挂的还有林曦明、程十发、亚明、宋文治先生等人的作品。我在英国、美国、波兰等国展出的也是以彩墨山水为主,我当时是湖北省山水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外国跑了一圈,西方各个画派的原作、名画都看到了,都感受到了,便有了一些反思。1994年回国以后,就不画那一套了,老迎合别人口味自己也不舒服。回来后一条心搞传统,看书、练书法,埋头做功夫,画写意花鸟。

苏:从您十几年前出版的画集上看,您原来画的彩墨山水里面有西画的影子,您追求的是不是中西融合。
汤:我应邀在国外举办个人画展的作品的确是有一些中国水墨加西画水粉水彩,如其说是“中西融合”,不如说是在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让他们能看懂,他们不懂水墨,真正好东西,纯粹的东西他们反而不懂,这没办法。我不赞成中西合璧,现在讲人类文化资源共享,我们拿什么与人家共享,你不能拿学西方的东西与人共享吧?那只能说明你这个民族文化缺失,你只有以老祖宗创立的最能代表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包括当代人创作的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去与人共享,别人才看得起你。学西方可以,但这只是营养,拿来吸收后强壮民族艺术的体魄,不能吃了羊肉变成羊或成了非人非羊,那不行,这里面有个主体问题和分寸感。应适当吸收,以我为主,不伤国体。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太了不起了,有什么值得自悲的。现在中国画语言太复杂、太花哨。中国画还是单纯为好,单纯为美,单纯倾向静,静才令人思,反之,复杂则燥,燥则乱。恽南田有言:“澄怀以观道,静以求之”“盖世聪明,惊彩绝艳,离却静净二语,便堕长短纵横习气”。传统工笔花鸟,有色彩,但很静,很单纯。现在有少数中青年画家的工笔花鸟有静气,很单纯,很美。

苏:您上过美院,但艺术上似乎与现在美院的学院派有区别。您怎样看现在的学院派。
汤:十多年前,湖北有个朋友把我画的花鸟画的一些照片拿给中央美院卢沉教授看,卢沉先生说:“汤立这些花鸟画画得好,很有传统功力,他该不是学院培养出来的吧,学院培养不出这样的画家”。从卢沉先生这样资深学院派教授这句话来看,他对学院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可能有看法、有反思。的确是这样,现在学中国画的大学生,上大学前练习的是西画静物、素描。上大学头两年还是画西画一套,吃了几年的“洋奶”,再画中国画可能晚了,这对于掌握民族绘画语言是弊多利少。画人物画的可能好一些。画花鸟、山水画就不行了。东西方艺术哲学体系不同,教学体制和方法也不应相同。中国画画的是中国的哲学精神,文化学养和笔墨技巧,它有自身的造型理念和创作规律,这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比画素描、静物重要得太多了,本末倒置,会得不尝失。

苏:您和您父亲现在都画写意画花鸟,您的画风受父亲的影响吗?
汤:我和我父亲都画写意花鸟,但我时时注意保持距离画。我受我父亲的影响很大,潜移默化,这是得天独厚,受益终身。但我是以自学为主,远追青藤、八大、缶翁、白石等。我始终提醒自己,要拉开距离。其实,我和我父亲人生阅历、学养底蕴不同,气质不一样,呈现在画面上的气息也不一样。我和我父亲的画展同时在南京、烟台、台湾等地举办,别人评价我与我父亲的画都是品位纯正,甚至都有雄强一格。但气息、样式、章法、笔法甚至题材侧重点都判然有别。我父亲是以老辣、精妙传神为主,用笔大刀阔斧,画面有沉雄之气,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他都有自己的独创,每幅画都要打草稿,反复构思,他是典型的创作型的画家;我画的全是传统题材,我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追求的是笔墨激情,画面萧散况逸,大开大合,有人评价说画面有一种傲岸之气。内行看门道,两人的画放在一块,个中差别识者具眼,看过我作品的画家和评论家都有此评价,我倍感欣慰。尽管我父亲是名家、是大画家,但我自有天地。所以我说:“我有我法会天机”,我比较自信。

苏:您怎样理解“笔墨传承”?
汤:笔墨对中国画家来说是生命力,就像戏曲演员的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虽是技巧,是功夫,但是艺术的根本,也是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刻苦锤炼。画画光凭观念不行。某美术学院院长居然说中国写意画太简单,老干部画几年也能画出来。听此话,我感到震惊与莫大的悲哀。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虔诚的艺术家需终身修养的课业。中国画的形式美是以笔墨来体现,懂笔墨与不懂笔墨呈现在画中的气息完全不同,天壤之别。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这些大师那一位不是笔墨高手。笔墨的形式美是无数先贤经过数千年锤炼、提炼出的文化精华,美妙绝伦,世界上绝无仅有,这其中的机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与知者道而不能与俗者言。

苏:画界一般认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科中花鸟最难,而在花鸟画工笔与写意中,相对而言,工笔易而写意难,其中大写意更难。当前大写意花鸟似乎出现了危机,你怎么看待大写意?
汤:大写意看似简单,但学术含量最为丰富,博大精深。大写意不是画幅越大、笔头越大、笔法越多越密才为大写意。大写意花鸟也称简笔花鸟,它以简为前提,所谓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以虚代实是也。以最简练的造型和最少的笔法,表现最为生动的物象和丰富的精神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大写意。八大山人、齐白石都是在画面上做减法文章。他们惜墨如金,他们一笔顶俗人的千笔万笔,他们的画一笔定乾坤,如同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将能顶百万兵”。大写意画往往一气呵成。它是天赋、灵性、才情、功力、学养、胸襟的高度凝炼,瞬间爆发,其难度可想而知。正因为难度大,所以少有人敢问津。有胆量者,但无学养功力不成,仅有学养功力而少天赋也不成。大画家为天生之才,大写意天赋第一,不是什么人可以学得来的。我不认为当前大写意花鸟画存在危机。大写意画家是天助灵性加厚积薄发,自然而然产生的,急于求成不行,过早求脱也不行。黄宾虹说:“大家数十年一遇,有时百年一遇”。大写意画家成千上万,能进美术史的只是凤毛麟角。

苏;有人说传统中国画发展到齐白石、黄宾虹已到顶峰,再不可能发展了,只能走下坡路,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汤:“传统中国画不能再发展,再不可能有大师”这是静止的观点,不符合辨证法,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齐白石当年有吗?您看我书柜里齐白石全集十大本,八大山人全集五大本,我可以去世界各地参观,西方古典的和现代大师的精品原作都可以看到,视野多开阔。当年吴昌硕见到的八大山人原作大多为赝品,当看到一幅八大山人画的松树真迹时,他激动得连声赞叹:“这才是庐山真面目”。我们现在故宫、美术馆时时能看到前辈大师的精品原作,学习条件太好了,还画不过前人,还不能在前辈大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这只能说明自己无能。

苏:请您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在创作中如何吸收八大山人和齐白石艺术的精华。
汤:八大山人的画简、清、空、逸,思想非常深刻。他以极简的笔墨和造型,将他的落魄、惊警、怨愤充分表现出来。画言志,他画的是情。齐白石创红花墨叶,吸收民间艺术,有人说他的画偏俗。其实中国画雅俗在笔不在色,齐白石用笔深厚,朴拙自然,俗中求雅,这都是我要学习的。你看我这幅《残雪》,三九严寒,苍松上黑压压一大群八哥,惊恐、彷徨、凄凉,何等苍茫境界,这是我记忆中的某个片断,我需要将它表现出来,定格在我的作品中。你看我另一幅作品《观云图》,画的是登高远望之苍鹰,画乃心印,有坐观风云变幻之寓意。这幅鹰的背部在运笔中自然留下了些许空白,突破了传统画鹰的写实方法,而受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空间穿透手法的启示。其实,亨利摩尔的这种手法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知白守黑,虚实相生”何其相似。看来人类艺术的规律是共同的,对美的追求也是共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04:29:20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2014年12月29日日记:
           在《书法报-硬笔书法》晤严海南君,至‘聚艺厅’拜会金伯兴先生


                 三年里两次脚受伤,一直没到《书法报》社去。
                 下午1:300,走到省文联大院原先《书法报》社所在的小楼跟前,才知道现在编辑部都搬到正对大院大门的那座楼了。
                 折返回来,正遇上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葛昌永,打声招呼,随他上9楼他办公室喝茶聊天,坐了一小会儿。
                 到《书法报》编辑部所在大楼。上二楼。找到《书法报-硬笔书法》门牌,推门进去,一眼望见海南君躺在办公室最里面一个房间---主编办公室---的躺椅上午休。
               海南泡上一壶茶,我们开始闲聊了一会儿。

                谈到正题,海南对我说了如下几点:
                ------约请季超兄为《书法报-硬笔书法》【书人随笔】专栏【专栏作家】,从2015年元月15日起,每期为该栏目供稿一篇。【书人故事】和【品赏】栏目,也希望留意,写几篇稿。
               -------【书人随笔】栏稿件大体要求是:必须与‘书法’有关,最好是‘硬笔书法’;散文化笔法,不能写成论文体;字数控制在1300-1500-字为宜,太短太长都不便安排版面。
             ---------交稿时间最好提前15天。
              --------指定郑承红专责联系,稿件径发其邮箱。

              季超回应:
             --------朋友所托,是信任,不敢马虎,定会上心!!

             向海南君说了想编印两本小册子的想法。诚请海南君屈就此二册之艺术顾问。
              ------为何要编此二册?

               1,我父亲是汤文选先生的中学同学,季超又与汤老哲嗣汤立兄相友好,既是乡党,还是【世交】。
                     汤文选先生画语录,颇多卓见。若能从中选其最精萃者若干则,约请各地硬笔书法高手抄录,再配附我的原创评赏文字,印成一册,既可传布汤老艺术思想,又能作书法范帖,应该好看。

                2,原武汉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管用和先生是季超同宗祠的【族公】。用和族公是一级作家,著作甚丰,今年新出《管用和文集》煌煌六卷。
                   季超已获用和族公首肯,允我从《文集》里选若干精短作品,由我请硬笔书法名家抄录,也印成一小册。
                  用和先生的文[段]我还可以再约请各大学文学院老师配附精短评析,以小字印刷体配在硬笔书法作品之下。
                  管季超是-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我们[中心]会员中各大学文学院教授甚多,约稿应不难。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22
                 3,两个小册子与你那本《寻找生命的宁静》开本一样大,页码在48页即可,用稍薄的铜版纸。
                    去年得了一笔稿费,‘专款专用’---用来印此二册。
                  两个册子都不印多。各1500册。

             我与海南君交谈时,美女编辑郑承红在侧,细心地将海南君的赠书赠报为我捆好装袋。  
             邀严/郑二君与我合影,握手辞别。

               打的到金伯兴先生家。
               师母开门。
               金老走到门口:
               -------季超,咋才到?
               -------路上堵车。我只能在您这儿呆18分种,的士司机我留在楼下,约好20分钟内就得下楼。我答。
               -------这赶忙?吃了晚饭再走么。
               -------我到海南那里办了点儿事,来看看您,谢谢您去年寄赠两厚本书,我当时因脚伤躺床上四个月,连给您回个手机短信也没有,很失礼。
             。。。。。。
             说好18分钟就走,和金老师聊得开心,司机打手机两次催,只好离开‘聚艺厅’。
              一坐进的士,就迫不及待地看金老师的赠书。
             我,喜欢金伯兴先生的字。
              很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3:40:14 | 只看该作者
书面文心:欧阳中石谈书法创作与汉字的传承
欧阳中石先生接受访谈中

  文/《中国书画》杂志社 康守永

  30年前的中国教育界还没有“书法专科”,即便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把书法当做一门学科看待,认为它是隶属于美术教育的一个小小门类。那个年代的书法教育,只是在个别有师资力量的院校存在,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有书法学科,但是并没有向全社会广泛招生,也没有连续地办下去。

  欧阳中石先生调入首都师范大学之后,通过他执著的精神,终于在高等教育领域挣得一席之地,开创了正统的书法教育学科,于1985年举办了“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当时是向全国广泛招生的,学制是脱产两年。于是,一些没有机会获得学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人进京赶考,录取93名学员。之后,大专班的办学一直延续,直至招收首批书法研究生。继而,招收博士,再后招收博导。以欧阳先生为核心人物的首师大,书法学科的建立是划时代的。它不仅填补了书法教育的空白,同时也为书法这门学问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纪念创办30周年并展出学员作品之际,《中国书画》杂志社康守永对欧阳中石先生进行了访谈,记录下了他的办学甘苦和教育心得。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合影

  康守永:今天的书法教育可谓如火如荼,所以想继续聊聊书法教育。首都师范大学1985年入学、首批接受正规书法教育的书法大专班的同学们,正在举办30周年纪念展。他们被视为进入高校正规书法教育的“黄埔一期”。这也是中国书法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欧阳中石:我们开始建立的时候很艰难,好多同学没有学历。有的年龄也很大。不容易。主要是受“文革”的影响。当时基础条件不行,人手也紧张,所以起步还是很艰难的,大家文的武的都得干,这是一个大的困难。

  当时我们需要立足我们的学科,就请了好多外面的专家来给我们的第一班讲课。现在那些讲课的人好多都不在了,我只知道有一个人在美国,叫张充和,张家四姐妹之第四位。现在这个女同志在耶鲁,她应该都102岁了,当时讲过课的专家里面最年轻的都102岁了,真了不起。

  康:喜爱书法的人多,都希望书法能够有一个大的发展。您曾提到沈尹默先生在现代教育中比较早地提出了书法教育,其实就书法教育来说,我国应该是有历史传统的,比如从孔子兴私学到汉代书学教育,都可谓书法的正规教育。

  欧阳:孔子兴私学将“书法教习”列入“六艺”,是成为一个学人的必修课。正规意义上的书法教育应该从汉代算起吧。东汉的汉灵帝设立了个“鸿都门学”,让书法教育从“书写教育”中脱离出来,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教育。还有一点,东汉时期出现了纸张,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有推动。这都是很不简单的,但是随着科举制度被废除,它也就跌落了,而且也受到社会上尤其是西方的许多影响。比方咱们的汉字,有人在“五四”时期就提出来“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哪有这样的理论?事实上我们的汉字越来越发展,虽然经过许多曲折的道路,但是它还是在发展中。

  康:您的哲学专业学习背景,似乎和从事书法教育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欧阳:我到首都师范大学来担任的工作是什么?是语文教育研究和逻辑教学,应当说距离不远,我也很高兴,我算归了队了。这是好事啊。我们的校领导发现个问题,发现韩国、日本到中国来谈到书法问题都谈到教学,我们却没有这方面的教学。校领导就说也应当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前人早考虑过了,历史就不说了。从20世纪30年代初沈尹默就在北大提出了增加书法课,结果没通过。潘天寿先生、陆维钊先生在南方的美术系里也增加了书法课,但是也很模糊,教了研究生也不知道是什么学科的研究生,学科归属不清楚,但是应当说我们的前辈做出了他们的贡献。

  我们的校长提到我们作为一个师范学校要是不承担这个责任不合适。校长对我说,你念过私塾就你来考虑吧。这样我们几个,我的教学科学研究所,我们的陶凤娟、张月元老师每天晚上跟我来谈这个问题,我们要建立一个书法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招了第一班的学生—1985年的那一批,现在都是白头发了,但都很有成就。当时他们受“文革”的影响,没有很好地读书,正需要来补,因此我们就开始了。

  所以,这样我们前人有给我们走出来的道路,我们接过来这是我们的责任,就开始了。我是一方面开始教学,一方面我也认真学习。

  康: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您的书法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大学,比如从您编的教材看,从小学到大学,从博士到博士后,都有。

  欧阳:20世纪80年代初,有两个社会大学,都是业余的函授学校,一个叫中国逻辑语言函授大学,一个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逻辑语言函授大学里,我是逻辑教研室的主任;在书画函授大学里我是书法部部长。不同的领域我都参加了,都应当跟着时代的需要走,我都跟上步伐了。没有什么特殊的,我都是跟着走,社会哪里需要我我就走到哪,我个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课堂场景

  康:书法“黄埔一期”的班长白煦老师给我讲过一个例子,说班里面有一个同学得白血病住到人民医院,为了帮助他治病,您每个月都要送他一幅作品。这样的师生情谊很感人。

  欧阳:应该说是全班同学都在帮助他,甚至大家轮流给他值班。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比如大家外出采风,半路有人病了住在医院里,大家也都是轮流看护。大家觉得都是为了一个事业,好好干就是了,没有什么私心杂念。想当年刚开班的时候,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棚子,晚上四面八方进风,学生就在里面坚持着,太不容易了。

  康:您在书法教育的开班之初就提出“书面文心”,强调里面要有文的东西,文化含量。这应该是您书法教育的核心思想。

  欧阳:我们不能拿着一张写成的字就叫做书法。作为一幅书法作品,“文心”是内核,“书面”只是表象,具备“文心”内质的“书面”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书法。但“文心”是需要培养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促进“文心”培养的过程,甚至包括从持身到节操、从学问到阅历、从气质到感情、从文采到笔墨等多方面,都要下工夫。

  总的来讲,要把书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而构成这门学问的核心是中国文化,要力求从文化的视角揭示出书法史的发展动因、规律。正因为这样,我就不是太主张着着急急地创作。在没有真正地掌握书法的传统精华和规律的时候,忙乎“创”是没有出路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应该是当年开办书法大专班的意义。

  康:从您的书法专业初创到今天,国内书法教育发展的局面还是比较可喜的。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个调研发现截止到目前,全国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已经达到了九十多所,遍布了22个省。

  欧阳:而且党中央提出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学书法,这样社会书法教育对书法教师的需求量就更大了。可是我们的老师远远不够。大家都意识到我们面临的任务,我们应当更加努力了。

  康:但是这90所院校中招生的数量差别很大,有的能招120人甚至更多,有的只招4个人,这个局面您怎么看?

  欧阳:我想跟当地客观情况有关,有学生的问题,也有老师的问题,招上来了没那么多人教怎么办,这都是问题。 康:搞不好教不到位还可能引向弯路。

  欧阳:有这个问题,所以大家都很担心,不少地方上课的老师就是语文老师,大家很自然觉得语文老师就该讲书法,但是他没学过怎么讲,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康:关于书法学习,您有一个观点说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欧阳:对。书法的背后是学问。要琢磨,靠死练是出不来的。学习书法是从内容上开始的,对汉字的认知和汉字的表现要分清楚。必须要先认字才能说写字,而我们不认识它就写不好。这是学文化的第一步。至于怎么写、怎么表现不是光求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我常举两个例子,比如“母”字。女人都有孩子了,好办,突出她已经能够喂孩子的特点,“女”字上点上两个乳房,这就成了母。汉字太了不起了,太形象了,而意义又那么清楚。男的没法用形象的画表达,但他最大特点是种地,古代时候就是这么认为的,在田地里用苦力,所以“田”字下边加一个力字,这是男的特点。太妙了。中国汉字表面复杂,不是简单一看能懂的,但一分析都懂。汉字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它能展示的问题也很深刻。这充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说我们要好好研究我们的汉字,要精研,书法学习也要这样。

  康:您倡导“精研”得之于孔夫子吧?记得您对《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习”字的解读是“精通”,而常则以“温习”解。

  欧阳:过去“习”有“精通”这个用法,这是我的私塾老师跟我说的。某一个人惯习水性,怎么讲?精通水,它的“习”是精通,一贯精通于游泳,水性他都懂。所以最好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老“温习”去重复。我们要把前人取得的成果尽快拿过来。“学”这字多好呀,中间这是文,这两边是手抱起来,下边是个不知道事的孩子,孩子要把这东西抱住,这就是学。我们要理解前人的这些苦心。书法学习就应该走这样的路子。

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房中

  康:您是怎么教学生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呢?

  欧阳:我承认我也是在一路学习中。我曾经给人写过类似的话说:在学习的时候要无“我”,要创作的时候就无他,没有别人,就剩“我”了。我现在认为这句话我说错了。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习的时候是不要谈“我”,要看人家;创作时候也不要没有别人,应当把别人的拿来,把别人的好东西吸收,表现出来。所以在艺术上,如果单一强调个性或共性,哪一个也不对,要共存共在。如果你的书法个性中越具有共性越了不起。光谈个性就孤家寡人了,不行。

  康:现在强调个性多一些。有的人字没练几天就开始强调个人风格了。

  欧阳:是的。其实书法艺术要追求的就是个性,想抹杀个性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让个性里面包含的共性越多越好。我说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好多人写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往下跑,就是个性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再追求些共性,吸收一些经典的东西往上追,就很了不起了。

  康:在对经典的吸收上,普遍提倡“笔冢墨池”般的临帖功夫,您似乎更强调对眼睛观察能力的训练。

  欧阳:对,我们临习字帖,实际上是在锻炼人的两个能力:一个是眼睛能力,看得准;一个是动手能力,要能把它表现得出来。眼睛要看得准,手才能表现得准。临习不外乎这两个东西。

  康:这个理念是不是从武岩法师那里来的?

  欧阳:对。他是山东泰安一个寺里的和尚,能写字,我的老师就把他也请来给我讲。我第一次听到篆书、象形字,就是他给我讲的。以后我读了中学之后他就教育我可以多看少练,看完了以后一遍要成功。他是那么要求我的,但我不可能一遍成功。他说事实上谁也不可能一遍成功,但那是基础,在那个基础上改进,改不了几回就到位了。

  康:是不是他故意把宣纸高价卖给您?

  欧阳:是,他是成心吓唬我,让我不能随便乱画。他说这张纸很贵的,你要好好利用,抹坏了可是好多钱。事实上,我从家里带钱交给他后,随后他就会把钱给我家送回去。这是真正的好老师,他的目的就是督促我多看,力争“一步到位”。

  康:跟他学了多久?

  欧阳:不久,不是很久。

  康:但是收获很大?

  欧阳:对了,我觉得不在“多”上,在你真执行就够了。他给我讲一岁两岁的“岁”,他说别的我都不讲,我就讲“岁”的这个点,你看得不准所以写得不一样,好好看清那一点吧。“一点之师”啊。他这一句话,我一生都记着。

  康:您的教育思想里面有个 “打圆心”的说法。您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过,这是您的经验之谈?

  欧阳:在学习书法的问题上,我特别提议要“打圆心”,就是抓住一点把它打透。什么是圆心?就是一门学问、一种事物的最紧要的地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我们学习王羲之,学习颜真卿,学好过一个字没有?有的人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学习书法好多年了,一个字也没有写好过,就是在埋头写自己的字。有的是临习了不少,但谁的也没学好。所以,你可以学多是一方面,但要抓住重点,如果你会打这个最中间的圆心,别的就都会了。

  康:这叫抓主要矛盾。您是学哲学的,回到您的哲学思维上去了。

  欧阳:所以我说我虽然没有直接去进行哲学上的教学,可是我实行的都是那道理。我哲学系是没有白上的。

  我也常常把汉字提高到哲学的高度上去看的。汉字曾经被分成不同的部首,每一部找一个代表,比如木字边、草字头,列出来要有二百来个。这等于把汉字做了一个分类,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大进步啊。比如康德把认识事物划出十大范畴,门捷列夫对化学元素进行了分类,都是了不起的贡献。我们把汉字分类不也是了不起的贡献?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在认识事物上,早已达到了一个“类”的认识。在汉字的历史演进中,各类字体都在修改中与时俱进,我们对祖先的这种哲学思维感到自豪。

  我们由研究汉字进而研究书法,哲学思维是不能少的。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

  康:您提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16字“方针”很有影响力。

  欧阳:你想“作字”是干什么的?是为了行文。而“文”是干什么的?是用以“载道”的,这是“文”的层面。再说写,“书”为干什么,就是要焕发出“文”的神采,而焕发出神采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一切都是为了时代需要,要符合时代对它的要求。这个表述体现了我们学书的价值。

  这16个字的核心是“文”。没有“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搞不好会文不对题。我讲过一个笑话,也是个真事情。我看到一个刚结婚的朋友家里挂了一幅字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刚结婚不是挺好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苏东坡写给分别的人的,都活着,都长久,但互相之间你见不到我,我也见不到你。可是天上的月亮你我都能看到,咱俩虽然远隔千里,但能通过月亮沟通交流感情。这样的意思送给结婚的新人,这怎么行啊?还有个例子,是一个饭馆,叫“归去来兮”,那天正好作者也在我身边,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觉得我怎么文化这么低啊,“归去来兮”,不就是“回去再回来”吗?你瞧瞧,要是没有“文”,没有内涵不说,还会把意思搞拧弄错闹出笑话。

  有正确的能载道的“文”了,再用书的办法焕一焕采,就有意义了。

  康:您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书法不仅是艺术,光说“书法是一门艺术”有点太狭隘。

  欧阳:是的,太狭隘了。必须把文化摆在第一位,“书”是解决文化问题,不光是艺术。咱们就说“文化”吧,字典的解释说文化就是社会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为什么说总和呢?“文”当什么讲?《易》里说得很清楚,“物相杂,故曰文”。看看“杂”字,原来是这么写(欧阳先生示范),繁体字一旁是个金文小篆的“隹”字,好像一个“鸟”。它在树上非常美,就像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服装一样,叫美。这种“杂”的情况,五色成文而不乱,有章法了,这就叫“文”,也就是说,文是美好。

  而从杂这开始,繁荣,为什么从繁上开始,因为单纯一个不行。

  我们盖个房子开辆汽车也是为生活上的行动上的美,一切都为了美—这样就有了文化。用美来化解的一切,一切都让人走到美的程度上,叫美化。文化就是一切,不管是生活、不管是思想,都走向美的文化。

  康:书法也要走向美。

  欧阳:是的,都要在生活之中走向美。前些天,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有人来找我,他们想出一套书,需要给起个总名。我想了半天,想到两个字—文字。文字是一切的结晶,这些变成美的东西都落到文字上,在历史上存留下来的实物之外就是文字,所以我说文字太要紧了。文字是一切的结晶。说了半天落到文字上头,浓缩在那一个“美”字上了。

  康:文字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欧阳:太多了。什么东西它不承载?还有没有它不管的?没有!一切最后留下来就是文字。

  康:您现在在书法领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欧阳:主要问题就是大家怎么样能有代表我们时代的东西出来。昨天有学生给我拿了一本书,是海关的一个同志的作品集,最近搞展览用的。我一看,就觉得,第一我承认你的字写得很规范、很好,第二你写这个内容太好了,是习近平同志的一个很重要的讲话。为什么我说好呢,好多人也写小楷给我看,都是写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而把这么好的学习材料写下来的不多,所以我说这太好了。

  康:这就是您的那句话:“切时如需。”

  欧阳:对,文以载道。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

  康:您说自己是一个“半外行”,您除了谦逊之外是不是也有所指,指您没有专门进校园学习书法?

  欧阳:我没有专门学过书法课,那个时候没有这个课。我的大学专业是哲学,当然就顾及不上书法了。但80年代初北大需要我去,科学院需要我去,都有我的任务,但都没写字的任务。

  在首都师范大学教了语文教学研究和逻辑课后,我觉得很满意了,又让我开始搞书法。我想这是任务,不搞不好,我回想小时候怎么学的,跟哪些老师学过,在学校里也开始向大家学习,才搞起书法来了。

  我现在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文化最低层的基础就是汉字,我们的书法就是对汉字的书写,这是最大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交流中最直接的是语言,但是语言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记录”下来就没问题了,没有时空限制了,但是记录什么内容?如果记录的是声音,那只是语调,而我们中国的文字记录的是形象,事物的形象,事物之间的关系,太高明了。应当说,汉字是中华儿女向全世界提供的一份厚礼。叫文字的就只有我们的汉字。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太有幸了,太了不起了!我们不能不继承先辈给予我们的这份遗产。我们的文字“记录”的是事物的形象,在现在日本的长途汽车上、船上都挂着书,有人坐车、坐船了,想消遣都拿书来看,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读者看了都很高兴。这是哪国文字?写的是日文还是英文?我打开一看,不是文字,是画!这些画面画的是事物形象,可以成为不同国家之间沟通的世界语言。我想我们的汉字就是画,是高明的画,太了不起了。所以我说我们的汉字研究要很好地推广。

  康:您是第二届“兰亭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还获得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一届“中华译文奖”的“终身成就奖”。现在回首您走过的路有什么遗憾吗?

  欧阳:我少无大志,从来就没有什么宏大的想法,就是个普通的学生,上一年级就念一年级,二年级就念二年级,将来干什么不知道,也没想过。但是,我见着什么都喜欢什么,所以我说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我也不务正业—我得说说为什么叫不务正业。我从上到要读大学了才知道应当人要有一个专业,有一种专业叫哲学—它包罗万象,所以我就上了哲学系。到了哲学系里面我选定了逻辑学,我是专门研究逻辑的,但是我大学毕业了,当时的逻辑受到苏联的影响,认为是形式主义的逻辑,被排斥,因此不能开逻辑课,我就教了数学。

  我是从1935年开始念小学的,念到1937年抗日战争,回到农村就念私塾,又念两年再回到济南读小学,小学两年毕业了又考入中学。初中毕业再念完高中,国内解放了。当时火车不通我哪里也去不了,只好回家教了小学。

  从教小学一直到教中学、教大学,直到教博士后,我教了人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我没有离开过学校,可是我的好多同学都是许多方面的高手,我最后还是个教书匠,做的事情很平凡。

  回想起来,问遗憾的是什么?我遗憾我作为一个教书匠教得不好。但我的好多学生都很了不起,他们的了不起证明一个问题:教学活动太有意义了。我遗憾的就是教得不好,没有让更多的学生都了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2:12:45 | 只看该作者
网上新手管季超浏览《槐荫学苑》08年新帖(之一)
——08年1月4日心明静《学校—教师—学生—我的孝高思考》
▲季超跟帖:①仔细看过每一位网友的帖子。
②我和“胃友”是孝高恢复校名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有一位高中同过班的同学担任该校副校长,另有几位同学也在该校挑大梁。如今,儿子也在该校就读。您说,我怎么会不关注孝高?
③请允许我等到儿子毕业之后,再来发一篇或许上万字的长帖。那时,您就知道我对孝高的看法了!!
一定会写的!

——liyunfeng  08年1月8日《注意》
▲季超读感:①短小的、生动的、予人启发的好帖。
②我与这位“论坛中将”两个月前订交,游碧山时会邀聚酒叙。“中将”的歌喉不错,比我差不了多少!

——微雨08年1月8日《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班主任》
▲季超读感:读此帖,受启发。

——静默的树枝08年1月6日《盘点2007:学苑名人谱》
▲季超报告:①已收藏此贴。
②老管备有正宗农村“吊酒”,“学苑名人”喝一壶。
诸位辛苦!谢了!

——天光云影08年1月6日《净化心灵的儿童文学》
▲季超读感:①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补上儿童文学这一课。
②与人教社小语室教材编者王林博士有过些交流。推荐王博的此类文章。
③得暇会为“学苑”撰原创专稿,采访本地一位知名儿童文学家。

——静默的树枝08年1月6日《学苑版之壮观》
▲季超猜想:楚王后裔想来应是云梦的一位高人吧?

——老木子08年1月4日《女儿的油画作品》
▲季超读感:①第一幅:挺不错!构思上有“点子”。冷军的《五角星》能获国展金奖,胜在“思想性”。
②素描也挺不错。风景画差一些,近俗。
③老木子之女尚不够“离开单位闯荡”的水准,但在较大规模的中学当一个专职美术教师绝对够格。
建议她莫丢画笔,争取能学用对路。我兼任着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和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乐意为她提供些增长见识的机会!老木子可打我电话:13971958105。
我也是一位父亲,爱儿女的心会相通的!
④建议翻看我的主题帖《管季超工作室收藏美术教育书目》,从中可知我在美术教育上涉猎的领域,乐意接受此类学术咨询。

——柳堤听籁08年1月4日《农村教师兴起博客热》
▲季超跟帖:很希望了解孝南区语文教师朋友中有哪些开有博客。能用手机短告知你的博址吗?
我受某报之约,正在找这样的案例。

——寒梅08年1月7日《唱响校园迎接08》图片报道
▲季超感言:①航天一小的孩子们好可爱!
②在此,向曾与我有过友好合作的航天中学、航天一小、已收起“军旗”的航天二小,以及汉光学校的朋友们问候新年好!
③航天中学、航一小、汉光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丰富,季超受惠多多!心存感念。
④“寒梅”莫不是字儿写得挺棒的航一李春梅老师吧?
⑤向网友们推荐航一李淑琴老师的博客!

——随风潜入夜08年1月7日《也让学生给老师写评语》
▲季超跟帖:管季超1984年——1993年在原东门中学任教,(1986年——1991年任校团委书记)。很希望昔日的学生写点评语。
我一直想为原东门中学毕业生建一个网上交流平台,也希望听听“老东门人”的想法!
许多老东门毕业生希望我承担起发起人的角色,我也很乐意。
只是我不懂电脑技术。我的邮箱是:

——板凳08年1月7日《吾师培植先生》
▲季超感言:①情真意挚的好文字!
②我敬佩的高中老师中有一位胡老师到65岁学校仍挽留其在永新寄宿带班。
③这是一条做工精良的好“板凳”,哪里有售?

——失败的英雄08年1月7日《2007年学苑十大系列评选结果通报》
▲季超报告:已收藏此帖!向各位学习!

——静默的树枝08年1月6日《槐荫学苑精华好帖颁奖词》
▲季超投票:赞同授予此帖“特别奖”!
写得挺好!

——静默的树枝08年1月6日《老婆爱臭美》
▲季超自省:①在孝南区教研室工作十年整!
论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论成绩,得由一线教师朋友去评价。
但有几点我一直坚持着:
一、绝不在优质课评选时放进个人意志,一切由评委会当众公决;
二、不降低学术评审的尺度,用多发奖证取悦青年;
三、评课或检查工作时发现学术性问题非说不可!
四、乐意接受一线教师用较高的学术尺度来考察我,乐意与一线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砌磋砥砺。
②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现在看,有些道理。
但要让我心口不一说虚应场面的“好话”、假话,又说不出!
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直言者、需要棒喝!
但人多喜听好话!很苦恼!
莫非我的坚持是领导不感冒,群众不认同的“不得人心”的愚蠢之举?

——江南可采莲08年1月8日《守望》
▲季超感言:很感人的文字!母性光辉,人间真情!“这个女人不寻常!”(刁德一唱词)

——ZXHY楚王后裔08年1月8日《学苑扫楼模范颁奖词》
▲季超佩服:①已将此帖收藏!过瘾!
②管季超08年元月5日才开始看《槐荫论坛》,在“学苑”是新入园的“小班”“老”朋友。(此前在六、七家艺术类网站开有“工作室”,又习惯于手捧一本书、手拿一枝笔的“老派”作风,无暇顾及看“学苑”。元月5日在老同学“胃友”家闲聊,他代我转了上十个主题帖,这才进入“学苑”。)
③有两点请网友们谅解:一、管季超于网上发言一律署真名,以示负责,暂时未考虑用网名。
这样的做法或许不合网上交流的“游戏规则”,少一分神秘和趣味,但有一种言责自负的担当;
二、管季超并不熟悉电脑操作,看到朋友的好帖,恕不能及时跟帖。我还是准备一月集中时间一看,手写随感,托朋友代我上传。
④我提议:“学苑”老生拍巴掌欢迎新同学管季超“入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1:41:51 | 只看该作者






丁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冯增俊: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
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朱小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刘贵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
张力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学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吴康宁: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陆有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郝文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袁振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曾天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负责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袁桂林: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高凌飚: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中心主任。
方展画: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靳玉乐:西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主任、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
王嘉毅: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甘肃省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王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
王崧舟: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 。
孙双金: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
吴忠豪: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 。
吴勇: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 。
周一贯:中学高级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曾任小学、初中语文教师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绍兴县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全国语文教学研究会板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科编委会副主编,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 。
崔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语文与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
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全国中语会理事长 。
余映潮: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
严华银: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 。
李海林: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洋泾中学校长 。
肖远骑: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 。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栋生: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上海市青语会会长 。
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市陶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心理学会理事长。
杨桦:安徽教科院中学语文室主任,安徽中语会理事长。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 。
胡勤: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
程翔: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 。
翟小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1:3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1:21:5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业务:地方媒体的独家策划路径选择作者:长江日报朱建华
所谓新闻策划,就是拨开迷雾,抓住和发现隐藏的新闻事实,使隐性的新闻显性化。近年来,《长江日报》整个编辑部形成了多层次的策划体系。记者、编辑随时可以将创意直接放到总编辑案头。2010年,《长江日报》仅信源中心这一个团队就做了近80个新闻策划,其中见报策划达40个。
常规性新闻策划:不走寻常路,变“常”为“异”
两会年年开,但《长江日报》推出别具一格的《我看总理记者会》根据温家宝总理喜爱古典诗词这一特点,在2010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当天,搜集温总理过往在记者会期间曾吟咏过的诗词,又结合当天吟咏的诗词逐一回顾、解读、链接,同时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商场、机关、学校等公众场所,现场采访市民对温总理记者会的评价和感想,使这一策划新闻性更强。
每年一度的春节也是常规新闻,但2010年春节不同,它与西方的情人节“撞”上了,东、西方两个节,两种文化的碰撞,必然火花四溅。《长江日报》做了专题策划《当情人节遇上春节》,呈现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过两节的轶闻趣事,表现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包容和从容。
揭秘性新闻策划:化静为动,让历史活起来
201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40周年,《长江日报》推出新闻策划《本报连线东方红一号发射功臣》,让当事人口述揭秘当时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同时,采访武汉一家曾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的员工,展现这些幕后英雄如今的幸福生活。这样,就让这一过去的历史从凝固变为鲜活,有了最新的新闻事实。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喜之年,红色题材铺天盖地于各个媒体,新闻同质化十分严重。如何抓独家新闻,《长江日报》通过广泛研读资料,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中共隐蔽战线上贡献显赫的两名特工熊向晖和沈安娜都曾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他们都是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接受周恩来下达的潜伏任务的。2011年7月10日,《长江日报》推出独家新闻策划:《从“八办”走出的红色间谍》,并派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两位革命前辈的子女,由他们亲自口述,首次披露了这段隐蔽的历史。
突发性事件新闻策划:化远为近,拉近距离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举世震惊。《长江日报》第一时间派出两名记者远赴日本灾区。远在异域的日本大地震,因有两名武汉的记者天天发回来自地震一线的报道,如同一根红线将日本福岛与中国武汉紧紧地联系起来。
除了拉近地理距离外,还有一个方法是拉近心理距离。2010年1月,海地突发大地震,死伤惨重。海地地震发生后,网上谣言四起,不少网民旧事重提,是否是“世界末日”到了?针对网上“世界末日”的议论,《长江日报》推出一个新闻策划《“2012”离咱还早》,从科学的角度进行释疑解惑,请专家、学者进行解答,很好地消除了人们恐慌心理。
前瞻性、预测性新闻策划:化非事件性为事件性
这类新闻策划比较考验策划者的知识储备和新闻实践经验,策划者必须有对一些重大事实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态势作出预判的能力。
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日中发现是一种途径。2010年是湖北籍开国大将徐海东诞辰110周年,我们联想到大将的家乡大悟县是否会有重要活动举行?于是派人前往大悟县委宣传部了解,果然,徐海东大将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将有70位开国元勋的后代聚首于此。于是,《长江日报》推出独家策划:《70位开国元勋后代17日聚首“将军县”》。
201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纪念年,那些英雄人物如今过得还好吗?我们了解到:驻汉某部曾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连队,在这个连队里有位战斗英雄柴云振,他回国后,隐姓埋名几十年,回乡务农,部队一直将他作为烈士。几十年后,一个偶然机会,人们才发现柴云振还活着。60年纪念日,“活烈士”柴云振会有什么活动?一打听,连队有请老战友回连队参观的打算。《长江日报》随即推出新闻策划《请“活烈士”柴云振回家》。派记者先期赴柴云振四川老家采访他的近况,然后由记者一路陪同,沿途发回柴云振的活动,一直到他回到部队参加纪念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当年9月13日,《长江日报》推出一整版新闻专题报道《柴云振:牵动中朝两国记忆的英雄》,图文并茂,读者评价较高。
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是2010年热门电影之一。《长江日报》策划了一个活动:在武汉寻找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然后组织这些幸存者集体观影并结合亲历点评。这组《经历者看“唐山大地震”》的新闻报道感人至深。
重大国际、国内新闻策划:化“大”为“小”
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作为一家地方性媒体,能否有所作为?如何作为?其实可以依据地方性媒体的特点,变“大”为“小”,即战略上宏观视角,战术上微观处理。注重大人物身上发生的小事情,小人物身上发生的大事件。
2010年,人民网的“外事活动”中曾有一个预告:2010年11月15日,中国、俄罗斯、印度将在武汉举行三国外长会谈。这将是武汉60年来级别最高的外事会谈活动。这样的新闻,通常地方媒体很难有所作为。《长江日报》将这样一起外交大事化“小”,采访在武汉工作、生活的俄罗斯人、印度人及其企业,介绍武汉与两国的经济、文化往来,盘点历史上武汉与两国的渊源。2010年11月15日,《长江日报》在三国外长正式会谈的当天,推出整版新闻《中、俄、印外长江城会》,将这一重大外事活动做得很接“地气”,平民化。
今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政府第一次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放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长江日报》信源中心编辑杨于泽敏锐地发现:在“国家形象片”中,有两个半湖北人,即“千手观音”表演者邰丽华、航天员聂海胜和中国超级稻发明人袁隆平(袁隆平曾就读于武汉四中,他自称是半个湖北人)。于是做了一个策划方案:《两个半湖北人“代表”中国国家形象》。
从热点、话题中提炼的自主、原创性新闻策划,见思想,重启迪
今年,武汉姑娘李娜摘取法网冠军,这也是第一位亚洲人夺得这项赛事的冠军。夺冠之后,金钱滚滚而来,如何处置?全国网球迷都关心。《李娜不为“钱途”耽误前途》(载于2011年6月8日《长江日报》这组报道回答了这一疑问。
高考新闻年年炒,如何出新,怎样从热点中发现“冷点”?2011年6月28日,《长江日报》推出一组策划《“90后”炒热“后高考经济”》令人眼前一亮。何谓“后高考经济”,即高考过后,广大考生家长纷纷为孩子买最新的电子产品、去国内外景点旅游,为商家带来新商机。
联想出策划:透过现象找规律,变散为整,由个别到一般
新闻工作者不能满足于一事一报,而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多彩的社会阅历,卓越的联想能力。
2008年6月,记者从一份刊物上看到一则预告性消息:6月27日,世界首富盖茨将宣布正式退休,将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出,不留给自己3个子女一分一文。据此,我们做了策划方案《盖茨:为富而仁的世界首富》:一个版是聚焦世界级的富豪,有盖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股神”巴菲特。第二个版为华人富豪:有华人首富李嘉诚、职位最高的富豪霍英东、最长寿的富豪邵逸夫、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等。主要报道内容为发家史、慈善名言、慈善事迹等。这组策划的精华在于揭示一个规律:这些中外富豪尽管致富路径各异,但都懂得财富取之于社会,必将回馈社会,帮助穷人,才能富而长久。(作者张厚琛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信源中心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5 22:32 , Processed in 0.2961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