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上的风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22:2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课堂上的风景作者:pplong
    不同的课堂,会有不同的风景,沉浸其中,收获会很多。在网络上读到了一些别样的课堂和课程,这里选择其中三则,和大家共享。
1.哈佛的一堂课
作者:彭龙富
前不久,朋友从哈佛大学留学归来,他谈起了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那堂课上,老师先是给了学生一个案例—多年以前,美国的一个小镇,接连发生了多起行人闯红灯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对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立一个法规,规范人们如何通过红绿灯,同时让人们知道发生了类似事故后各需负什么责任。结果,小镇上的人就立法之事争论起来。
老师说案例后,对同学们说,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处理此事好?
有同学立即回答:“红灯本来是禁止行人通行的,行人却不遵守规则,出了事故是自作自受,要承担全部责任。当然也可以出于人性化考虑,让驾驶员适当赔偿。”
紧接着有同学反驳:“行人闯红灯的具体情形要细作分析,那些故意闯红灯的,确实该自己负主要责任;但也有可能是行人在绿灯时开始行走,走到中间突然转红灯,这就怪不得行人了。”
大家各抒己见,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已到了午餐时间,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结论。朋友心里纳闷,这老师的课是怎么上的,就为这样一个问题讨论了这么久。
终于,一直在耐心听着学生们讨论的老师发话了:“大家的意见都很好。小镇上的人讨论的结果和你们一样,不过他们是讨论了十年,在报刊刊登文章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在电台组织喋喋不休的辩论,但意见都难以统一,最终也就不了了之,没有立法。”
老师接着问:“十年讨论,都没有立法,是不是很没效率?”
大家都沉默了,心里想,他们没有效率,老师您作为哈佛大学教授,也同样没有效率,要知道,我们的肚子都饿了。
老师最后说:“十年讨论,交通规则早已深入人心了,闯红灯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不需要立法了。大家回去思考一下这个案例,我这节课上完了,下课。”
2.顺风与逆风
作者:刘墉
上国画课,教授说:“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
“那么,画人呢?”学生问。
“王维的‘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以顺风为佳。文天祥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逆风为好。”
“有没有又顺又逆的?”
“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前一句逆风,后一句顺风。”
“人在顺风和逆风中的表现,有没有什么当然的道理可依循?”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
3.我在英国经历“失败周”
作者:罗斯
不久前,我以交换生的身份前往英国伦敦温布尔登中学学习。然而,我刚到温布尔登中学两周,就感受到了英国教育的诡异之处。学校竟然设“失败周”,其间开设了专门的课程,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我们坦然“接受失败”,这让我倍感意外。
周一,我听闻学校数学教研组推出了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这让我跃跃欲试,因为我在中国的时候数学成绩极为拔尖,如今来到异地,我格外想向外国的同学展示我的能力。然而,数学老师在发完试卷后,说道:“同学们,坦白地说这份试题的难度远超过你们的解题能力,你们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拿满分。”
我不屑地笑笑,心想:老师,你就吹吧,中学生的数学题能难到哪里去呢!
然而,当我阅览完试卷后,惊出一身冷汗,试卷上的题目,我大部分都没有思路,根本就不可能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做完,别说得高分,就连能不能及格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刹那间,我的心情跌到低谷,一种对数学从未有过的挫败感袭来,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做完了。
翌日,考试成绩出来,我只得了28分,更令我惊奇的是,我的低分,竟然跻身年级前五名,为此我还受到了数学老师琼斯的表扬。
我不解地找到琼斯老师询问原因。琼斯老师对我说:“温布尔登中学是英国顶级的中学,该校绝大多数学生都很优秀,但我们担心你们因为自身完美而产生优越感,这样会让你们今后经不起挫折,或裹足不前。开设‘失败周’是为了让你们从小就摆脱完美主义思想,了解无论是谁,失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我为琼斯老师这番话而惊讶不已。原来老师是想通过这种挫折教育法让我们这些“完美学生”从小认识到“完美是求知的敌人”。
我本以为“失败周”就此结束了,谁知,周三的时候,班主任又通知我们,周四学校将开设死亡课,模拟应对父母车祸。
周四一大早,我们就在学校大礼堂集合。大约等了十分钟,校长领着一个人到了讲台上,说:“同学们,这位艾琳老师是我们当地的一个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今天就让她给我们讲讲殡仪馆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
这话刚落声,台下一阵惊叫。紧接着,艾琳女士伸手示意大家安静,随后她讲述了她日常工作时的一些事情,讲完后,她让我们上台轮流扮演角色,模拟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很多同学入戏很深,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散场后,我找到艾琳女士问:“老师,为什么要开设这样的课程在我们面前展示阴暗面呢?”艾琳老师笑着答道:“通过这样的课程让你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你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像这样的挫折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在英国的学校中十分常见。当然,除了这些,英国的中学还经常组织学生到法庭参观,并旁听审讯现场。此举意在不刻意保持学生们心灵的‘纯洁’,不回避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目的是以防你们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英国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回避阴暗面,其宗旨是引导孩子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学校老师制定挫折训练,是让学生主动接受挫折的经历,从而在潜移默化间打磨学生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如此想来这种刻意制造各种挫折和障碍的教育,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此举对比国内,我想要是被一些学校借鉴,那么学生的抗打压能力肯定会变强,那么之前饱受社会各界批评的学生自杀现象,也就肯定能减少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6:56 , Processed in 0.12158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