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发帖 日志15:教师科研---2015年2月15日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21:4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立教师科研写作的大局观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6-11  作者:柳夕浪



    翻阅许多夺人眼球的新书,读到的往往是令人失望的老生常谈。张肇丰老师的新作《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有所不同,它将我们引入了教师的科研写作这样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重要地带。
    在听、做、说、写等几个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主要环节中,写不是做的副产品,而是重要的研究方式,“写作是反思的重要载体”,“写作探明了研究的边界”,“写作也是为了交流和评价”。写作是帮助我们“将随意的做法和散乱的思绪条理化、系统化”的研究方式,也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十分个性化的地带,张老师结合多年来的科研实践和编辑心得,对有关科研写作的经验作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提炼,与我们大家分享。这本富有原创性的著作,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写作在科研中的意义,认识了写作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师个性化写作的反思与共鸣。
    目前,谈论科研方法的书已经不少,一些教育科研方法的论著不过是直接从心理学、社会学中照搬若干方法来,并在这些方法前面添上教育而已。与这些不同,《从实践到文本》力图从教师立场出发,考虑因研究主体不同带来的写作内容与方法的变化。书中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写作范文的界定,突破了一般写作指导限于论文体裁的局限,有意识地列入叙事性的案例写作以及教育笔记、网络写作、创意设计等实践性研究的多种写作形式。该书在内容构架上尽可能地考虑了理论对实践的包容性,就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的理论背景、文体类型、写作要素、语言风格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与分析,力求使该书的理论概括能够包容教师的科研写作实际,回应和解释教师在科研写作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同时,还精选了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写作实例。教师的现身说法不仅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从操作角度解读了方法应用的具体过程及实际效果。
    显然,“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科研成果的表达绝不仅仅是个写作技巧问题,它是由研究内容决定的。该书在比较广阔的背景中认识写作的意义、技巧,从而建立了一种关于教师科研写作的大局观。这是一种在科研写作实践中不断锤炼思想、拓宽视野、明晰思路、体验过程,进而提升教师的写作能力、科研素养和人生境界的大局观。
   《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张肇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
教师何以沦为“剽客”?
来源:博客,2011-6-23,http://jsyzh.blog.edu.cn/2011/677182.html
   


    古今中外,文章(亦即思想)历来是有价值的,说得庸俗一点,文章是值钱的,既然值钱,当然就有人买,这也就是说,文章是可以“卖”的。就连如来佛的经文,不也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在现代,你若有篇好文章,当然也是可以“卖”钱的,文明点说,就是哪家报纸、杂志用了你的文章,是要付稿酬的。但时下,很多人拿自己的文章“不值钱”,不但不“卖”,反而要自己花钱“买”。
    近年来,教师花钱买论文已然成为公开的秘密。这固然可能有的文章不“值钱”,达不到发表的要求。但花了钱就能达到发表要求了吗?从报刊方面说,办刊的主旨都是为了文化的发展,知识的伟播,不是为了“赚钱”而办。如果为“赚钱”而办,这报刊杂志就没了生命力。试想,谁会花钱去阅读没有“价值”的信息?从教师来说,教师的论文达不到发表的水平,就不要发表了吧!若“花钱”去发表,岂不是轻贱了自已?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如此本末倒置的怪现象?如此多的教师为“发表”而不惜“重金”?那是因为,很多地方在教师职称评聘中,把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甚至是必备的条件。这就使得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想着发表论文。虽然现在国家出版业百花齐放,报刊杂志种类繁多,但要“真正地”在“真正的”报刊上发表文章,显然也非易事。因此便催生了“要钱”的杂志。
    不但有“要钱”的杂志,还衍生出了代写论文的“枪手”,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剽客”。自己不写文章,专门剽窃他人作品。就连全国教育类的巅峰杂志《人民教育》有时也难免会发表一些“剽文”。笔者在刚收到的《人民教育》2011年六月刊第11期64页上读到这样一则道歉信:“本人未经刘俊华同意,修改了其写作的《在地域文化的承载中远航》一文,擅自署名为作者,以《将写作教学植根地域文化的沃土》为名发表于《人民教育》2008年第23期,上述行为侵犯了刘俊华著作权,特此道歉。(署名略)”这样的“剽客”,现在真是数不胜数,第一,网络的发达,给“剽客”们提供了沃土,第二,现在文化的繁荣,文章的众多,即使编辑老师“火眼金睛”,即使网上验证,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因为,有的“剽客”可能“剽技”拙劣,让人一眼就能识破,有的“剽客”却也是有着高超的剽技,比如,最近笔者又发现剽窃本人博文的一篇文章《优质课岂能急功近利》发表在《河北教育》2011年第2期及《新课程》2011年第4期杂志上,而且被当作《新课程》当期的卷首语。这篇文章是把笔者的三篇博客《让优质课评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2010年7月2日)《心中无“证”好课来》(2010年8月5日)  《老话新说,一节课准备一辈子》(2010年8月4日)各取一段,拼凑到一起,加了个开头,结尾都基本未改。你得承认,此人“剽技”的高超与出众,“三合一”的文章拼起来竟似天衣无缝,令笔者本人都为之叹服。
    诚然,教师不是圣人,为了职称竟折腰也“有情可原”。但是,如果为了某些利益,成为专业剽客,今天为张三写,明天为李四撰,把“剽窃”当成了一种“职业”,则就无法得到人们的原谅了。而且,如此“发表”的文章,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如被发现,除了象上文《人民教育》上的道歉外,还有可能吃上官司,到那时,剽客不仅不是给“人家”“操了心”,恐怕是给人家惹来了麻烦。如果原作者果真追纠起来,职称评聘时不但可能不算,可能还会被判弄虚作假,那可就有点得不尝失了!
    勿容置疑,作为一线教师,除了教学之外,应该提倡进行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发表论文、出版论著……这的确代表着教师的水平,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理所当然地也应该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但笔者以为不能作为其必备的条件。而且,既然论文、论著体现着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那论文就应该是自己写的。作为单位,不应以发表的署名为准,应该以是否是教师个人真实所撰为准。当然,此事我们无法要求编辑老师去核定,而且就实际情况而言,编辑老师也无力去核定,但是在本单位,是不是本人撰写,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白纸黑字”并不能证明什么?真正能证明的是群众的眼睛!作为基层单位,要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要鼓励教师发表论文,但是更应倡树正确的学术之风,让教师不再花钱“买论文”,也不再“雇人写论文”,而是让教师搞真正的教学研究,真正写出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论文!如是,没有了“买方市场”,“剽客’自然就会少了,那些受雇于人的的“剽客”“枪手”也就会少了,而那些“卖论文”的杂志报刊也就会不打自消了!





******************************************************************************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写作
       ——在扬州市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的讲座
2009.10.31 扬州

来源:龚海平博客,2010-1-26 作者: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龚海平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常见问题
    (一)形式问题——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范式
    1.标题:充满诗情画意;概念界定不清;生造学术概念
    2.摘要:不能从文章中提炼,因此不能涵盖全文
    3.关键词:抓不住文章的关键要点和核心问题
    4.注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出处交代不清,或没有按照规定作相应注释
    5.参考文献:编录错误,或不具体。
    (二)内容问题
    1.选题:a.选题陈旧,缺乏新意;b.选题没有实际研究价值;c.选题具有深远意义,但是研究并无新成果;d.选题空泛,根本无力论及
    2.分级标题:a.分级标题混乱,或根本不分级;b.二级标题不能服务一级标题,或二级标题不能涵盖三级标题;c.同级标题下的内容相互交叉、重叠;d.同级标题先后顺序颠倒,或混乱
    3.论点:a.人云亦云,了无新意;b.大而空泛,不着边际;c.自以为是,以偏概全;d.胡说八道,不能成立;e.虽有道理,不够凝练
    4.论据:a.空洞说教,缺乏论据;b.一叶障目,力度不足;c.虽有论据,文不对题
    5.论证: a.表述不清——语言清晰;b.有失分寸——语言准确;c.缺乏逻辑——语言推论;d.层次不明——语言组织
    6.语言表达:a.人称错误,或人称混乱;b.指称错误,或指称混乱;c.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d.语义不明,不知所云;e.标点错误,或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
    1.热点:a.从教学实际出发,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b.从理论研究出发,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
    2.难点:a.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b.来势凶猛的流行疾病
    3.创新:a.提出新问题,创立新见解;b.再谈老问题,提出新办法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范式
    1.标题表示法(1)
    2.标题表示法(2)
    3.副标题:  副标题是对标题的内容的具体化,在确有必要时才安排副标题。
    4.摘要   摘要是对全文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读者的导读。摘要应该采用第三人称来写。
    5.注释:1)夹注;2)脚注;3)尾注
    6.参考文献的编制
[1]作者.文章标题[J].杂志名称.2009(11):35-39.
[2]作者.著作名[M].南京:X出版社,2009.
[3]作者.文章标题[N].报纸名.X年第X期第X版.
    四、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一)常见问题:
    1.无病呻吟;
    2.无理取闹;
    3.无源之水;
    4.无稽之谈
    (二)对策:
    1.不能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
    2.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3.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1)实践与反思能力的提升;
    2)研究与质疑精神的培养;
    3)阅读专著与理论素养的加强
    五、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加工与润饰
    1.斟酌论点;
    2.研究论据;
    3.梳理论证;
    4.纠正错别字;
    5.规范标点符号;
    6.规范语言表达:更换口语表达为书面语表达;去掉多余语句、字词。







******************************************************************************
李玉军:我在“科研”的路上
中国教育报 2011-09-27 本报记者 徐启建 实习生 易全勇

   
    在大连市教育系统里,李玉军绝对算是一个“名角”。2000年,年仅27岁的李玉军就成为中山区最年轻的小学校长。两年后又被调到地处大连市中心商业区的青泥洼桥小学担任校长。李玉军出色地完成了当时被誉为“市长工程”的青泥洼小学校园改造项目。2009年,李玉军再次调任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担任校长。作为大连市的窗口学校,解放小学是一所拥有51年辉煌历史的学校,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确认为辽宁省重点小学。
    上任伊始,李玉军对解放小学的校情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也对自己以往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理清了自己的办学理念的脉络体系:在葵英小学,是以“需求教育”研究为龙头,进行了整体实践性改革,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青泥洼桥小学,是以“博智教育”研究为主题,在教育资源的利用、教师多元智能开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科教学多元智能开发等方面创新办学策略。
    最后,在“需求教育”和“博智教育”的基础上,李玉军融合解放小学的历史文化,决定把“科研兴校”作为切入点。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李玉军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各类科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构建研究型学校文化,让“研究”氛围弥漫整个学校,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工作。通过形成研究型的文化形态,为教师开展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搭建了平台。
    制度体系也是一种生产力
    “制度体系也是一种生产力。”如何让这种生产力焕发新的活力?如何消减教师的科研倦怠感?李玉军认识到,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形成和谐的科研生态和科研兴校的文化氛围,必须从学校体制改革开始。于是,李玉军带领全校教师精心策划,构建了“科研三体系”来涵养学校的科研生态。
    针对解放小学原有中层组织结构分散,研究职能不明确,权力容易出现重叠的现象,他重新组建了德育部、教学部、研训部、心理健康教育部、资源开发部。各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学校管理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科研职能也得到了强化,管理绩效大大提高。
    教育科研不是学校的应景之作,也不是学校装点门面的花瓶,而是学校强盛的基石,是学校完善自我的法宝。为了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李玉军把行动研究作为突破口,通过建立“课题树”的方式,组建学校课题、学科课题、年级课题、个人课题4种梯次的研究团队,把科研与教学,管理与科研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立体的科研网络。
    管理体系重组、科研网络搭建之后,李玉军面临一个更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把“科研兴师”、“科研兴校”转化到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再好的东西不能只挂在墙上。”在李玉军看来,要想使口号从墙上走入学校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方法是形成制度。在与教师和专家进行研讨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教育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条例。为了减轻教师们对制度规范的抵制情绪,李玉军都是通过共同协商,以公约的形式发布各种制度。教师们很快就融入了学校的科研氛围,争相参与课题的申请,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打通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脉
    解放小学的办学思想是“依靠人、为了人、成就人”,即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发人的潜能、促进终身发展。在李玉军眼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教师也是主体,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一所优秀的学校必定有一群优秀的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李玉军可谓煞费苦心。在多年积累的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卓有成效的“五步五化”法:教学问题化、问题专题化、专题课题化、课题科研化、科研常态化。
    教学问题化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用心去研究问题,科研敏感性才能生成。为此,李玉军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全校性的教学诊断活动,鼓励大家敢于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我进行剖析,形成问题意识。
    问题专题化有利于集思广益。针对教学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李玉军通过网络讨论、专题座谈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分析、梳理和反思。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分享自己所思、所感、所悟。通过专题的形式,实行头脑风暴法,在教师共同讨论中,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体验思维碰撞的快乐,激发教师对科研的兴趣。
    专题课题化有利于形成合力。在教师确立专题后,李玉军一般会要求教师们撰写研究计划,让专题课题化。学校根据教师的研究专题内容组合成不同的研究团队,以科研组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行动研究。
    课题科研化有利于专业发展。李玉军把这个策略细化为“设计—实践—研讨—再设计—再实践—反思”的过程。“教师的研究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科研常态化有利于丰富教育智慧。学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把科研常态化就显得至关重要。李玉军的探索是简化研究文本,淡化研究成果,深化研究过程,做到“六结合”:科研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专题内容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研究过程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研究成果与教改成果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努力,教育科研的气息弥漫了整个解放小学,教育科研的步骤在润物细无声中稳步实施。
    为教师成长提供新鲜空气
    只有清新的空气,作物才会健康成长。只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才会形成和谐有序的氛围。
    李玉军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他通过建立教师研究绩效评价体系和发展性评价体系使教师研究评价既关注绩效,又关注发展。
    绩效评价主要对研究的计划、过程、结果以及内容、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评比,确保研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发展性评价主要方式有聘请专家引领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制定“魅力教师评价标准”等,主要体现教师研究的创造性和发展性,鼓励教师大胆地开展工作,促进教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新突破和新发展。双管齐下的评价体系,既体现了公平又注重了效率,既促进了竞争,又兼顾了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玉军入主后的“老资格名校”解放小学又开始了新的突飞猛进。当年冷嘲热讽的教师现在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当年消极懈怠的教师现在也都生龙活虎了。连周边的居民都惊叹学校变化之大:“以前的一潭死水终于焕发生机了!”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李玉军说:“我不是那种全才的好校长,我只是那种把休息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笨校长。‘科研兴校’之路漫长而又艰辛,我将会一直在路上。”


*************************************************************************
科研不该成为教师的压力

来源: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9-9  作者:严阳



   2011年9月7日,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公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9成教师感觉压力大;教师最大的工作压力来自学生考试成绩,教育科研、班级管理,排在第二和第三。排在后面的依次为上展示性公开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日常课堂教学,课外个别辅导,备课,职称评聘,家长沟通,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展示、竞赛、评比等。(《新闻晚报》9月8日)
    学生考试成绩乃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压力不难理解,因为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尽管过去这些年,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应试教育或者说分数教育,还是压过了其他。我们并未完全建立起与素质教育配套的评价系统,各级学校选拔学生,考试成绩几乎是唯一依据。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自然不得不为学生成绩而奋勇拼搏,压力也因此而来。
    但教育科研居然成为位列教师压力第二位,就有些让人无法理解了。为什么?因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总结工作经验,学习最新理论等等,应该是常态性的的工作。同时,教师又不乏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怎么教育科研竟然成了排行第二位的压力呢?
    假如你是教师,并且对学校的内部管理多少有一些了解,对此你就不会感到奇怪。眼下,教育科研的形式几乎只剩下了一种——在公开发行的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它是教师职称晋级与考核的重要依据。比如,每年暑假,有些学校会规定每位老师要交两三篇论文;晋升某一技术职称,必须在什么规格的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当本该是“自觉行为”的教育科研,成为学校规定的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与自己的荣誉和工资待遇紧相联系(事实上,“公开发表”又因为僧多粥少并不容易)时,怎么可能没有压力?
    教育科研的形式应该多样化。除去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之外,教师针对某些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展开研讨,是不是“教研”?平时,教师间就教材、教法、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与沟通,是不是“教研”?听同行授课,提出宝贵意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成败得失,是不是“教研”?撰写“学术论文”之外的“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随笔”之类,可不可以也算是“教研”?如果能够摈弃那种将“教研”狭义化、机械化、功利化的思维和做法,是不是有利于教师们轻装上阵搞教研?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还应努力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支持。眼下,各种培训和进修相当频繁——几乎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举办“校本培训”一类的活动,可这类培训是不是切合了教师的实际与需要?假如这类辅导并非大而不当的空对空,而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是不是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研”信心与能力?





******************************************************************************
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几个途径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5-10  作者:余士忠



    在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在追求。

以阅读激发研究热情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专业阅读,教师从专业阅读中获得的思想认识、方法策略一旦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无疑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教师的教育智慧。当然,这个过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激发引导和必要的机制保障。
    推荐精品书目,开展针对性阅读。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而市场书籍繁杂,良莠不齐,因此,组织专业人员推荐书、组织教师开展相关读书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师阅读针对性的有效方式。具体而言,建议各学校:
    以读促教,强化实践转化能力。读书是手段,目的是提高执教能力。引导教师将阅读中产生的思想、观点、方法运用于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教育实践、课例分析、撰写教育叙事随笔等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理性审视自身的工作,诊断问题,剖析现象,提出解决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的机制保障。教师通过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从自发阅读到专业阅读,从专业阅读到专业思考是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需要思想的引领、观念的启发、方法的培训,需要创设有利于教师阅读发展的良好环境,更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比如将阅读活动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形成读书奖励机制、先进评选机制等,真正使校园成为师生读书的地方,使阅读成为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课题引导专题性研究
    首先,一线教师通过申报课题的方式,将现实问题提升为研究性课题,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同伴的合作下,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开展综述分析,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确定,制定出具体并符合科学规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这样的过程,无疑能将学习、思考、实践、行为、总结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课题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日常教育活动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工作方式的科学性。
    其次,教师的研究能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生成。出于研究的需要,要阅读专业书籍,汲取理论养料;精心设计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次活动,包括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的意义目标、活动的过程方式,活动的结果成效,要记录研究过程中的每一点思考、感悟,要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就经验,要分析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失败,提出下一步要面对的问题。
    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也充满挑战,教师的专业能力正是在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中成长的。

以案例促进教师反思
    教育案例的素材,源于教育教学的真实情景,具有典型性、浓缩性和启发性,不管对教师自身还是作为同伴共享的资源,都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材料。
    教学案例研究和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的过程。每位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难题”的困扰,大到学生的学习障碍、道德不良、违纪违规,小到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提出有效的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采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特别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寻找问题根源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案例研究的过程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它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案例研究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公共话题。研究者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给其他老师,展现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发现问题的、采取了哪些策略。这种经历往往带有某种共性,最能引发同伴共鸣。
    案例反思,就是要通过典型事件的分析,透过现象探寻背后的本质规律,体现理性思考与现实分析的统一,这是理性的运用,也是经验的提升,有助于教师深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以网络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网络学习、网络研讨,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网络研讨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实施。
    自主主题研讨。教师从自身教学研究需求出发,通过在网络平台发布研讨主题公告,设定研讨内容、研讨方式等要求,吸引有兴趣的教师参与讨论,参与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感受,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困惑与建议,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
    互动课例分析。教师通过网上平台开展备课、上课、评课等系列研讨。观课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各抒己见,自由点评。群体间平等对话、互动碰撞不断拓展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开展即时式在线交流。利用即时式在线交流,如QQ、MSN等形式,结交校内校外教师朋友,形成网络上新的交流群体,通过提问、留言、互发短信等形式,开展教师间即时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即时性问题,还发挥了信息互通、感情交流的功能。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2:14 , Processed in 0.0848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