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公号gjcjssh365发帖日志35:赛课是这样毁了我的教育理想----2015年4月9日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12:05:04 | 只看该作者
请扫一扫【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




★》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平台《★--




订阅方法1:检索微信=>通讯录=>订阅号 => 点击右上角 + 号 =>输入并搜索 教师生活365 =>  订阅





订阅方法2:扫描二维码
微信=> 发现 => 扫一扫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







订阅方法3
我们的微信号是gjcjssh365
大家可以试试像添加好友一样添加教师生活365 微信号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89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8:07:09 | 只看该作者
“赛课”忧思录
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学    林志明
何谓“赛课”?直白地讲,就是课堂教学比赛。有人说,开展“赛课”活动,一方面能锻炼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赛课”还能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传达教师的教学理念,交流教师的教学成果。然而,综观时下名目繁多、规模不一的“赛课”活动,已成了教师追逐名利、学校彰显业绩、教育官员标榜政绩、组织单位敛取钱财的有效途径。
一、“赛课”之忧
不可否认,“赛课”曾造就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教师,也涌现了不少颇有影响的课堂。可是,功利性、私欲性的不断膨胀和蔓延,让“赛课”畸形发展到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师的健康成长的程度。为此,不少人振臂高呼:“别让‘赛课’变了味!”“‘赛课热’不宜再进一步发展!”
1.教师: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曾有一位教师在赛完课后记录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感谢赛课,因为她让我从一个偏僻的小镇,一步步走向了全国;感谢赛课,因为她让我更新了思想、增长了见识;感谢赛课,因为她让我认识了许多同行、幸会了许多良师……”
这位教师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从“赛课”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得到了名与利的双赢。可是,这样的幸运儿又有多少呢?病态、失态,甚至是变态的“赛课”让许多参赛者遭遇着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1)“赛课”让教师个性泯灭
“赛课”本是教师个体化、个性化的行为。但是近年来,由于太多行政机构的介入,“赛课造星运动”的兴起,许多教师已成了“赛课”的奴隶,完全失去了自主与自我。
首先,在“赛什么”的问题上,教师无法自主。许多“赛课”活动,参赛内容并非由教师自己选择,而是由赛会组织者事先框定,然后再由参赛教师抽签选取。这种看似公正、公平的做法,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教师优势的发挥与潜能的发掘。但是,这一切对于参赛者来说只有接受的义务,没有选择的权利。正如“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以下简称“第六届阅读大赛”)参赛选手周灵梅老师所说:“抽到的课的确不可能都合本人意愿,更不可能像平日出去讲课那样自由选课来得轻松,但我是个比较愿意接受现实或者说在现实面前更愿意微笑着应对的人。拿到《三袋麦子》,我始终告诫自己,一定不要让思想里的消极因素、客观因素出现,尽管大家都感觉课文太平淡,文本太没有抓手好让老师发挥,但,我,不能,也不允许自己找这样的理由,因为我只能面对!”
再者,在“怎么赛”的问题上,教师没有自我。综观时下许多“比武课”“评优课”,虽说教师自身特点、教学风格、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却是惊人的相似,简直如出一辙。窃以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赛会组织者在对“优课”的评价标准上过于教条与僵化,从而导致许多参赛者不能尽情地发挥与施展,也造成许多课堂既无缺点也无特点的尴尬局面。
比如在“第六届阅读大赛”中,赛会组织者在赛前制定了以下四条评课标准: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3.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
4.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可以想见,当这四条标准一出台,有哪位参赛者会弃之一边、不闻不问?有哪位参赛者还敢天马行空、张扬自我?
同样是参加“第六届阅读大赛”的佐晓梅老师在赛后说:“临近赛课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正在播放刘翔参加各种国际赛事的感受。他的‘享受比赛’的理念让我折服。我想,这也是全国小语会举办赛事的初衷吧!让我们这些选手、这些听课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琢磨的乐趣、享受到顿悟的快感、享受到成功的欣喜、享受到失落的思考,同时,也享受到经验的价值、享受到教训的意义……” 佐老师是诗意的,也是超脱的。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参赛者而言,要真正做到“享受比赛”,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当比赛承载了太多不该由教师自己承受的东西时,当比赛变成“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的”时,当比赛让教师失去自我、泯灭个性时,“享受”二字又从何说起呢?
(2)“赛课”让教师身心疲惫
虽说“赛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可其背后却凝结着参赛教师多少个日日夜夜苦心孤诣的研究,多少回反反复复处心积虑的打磨。自确定参赛之日起,这些教师便被封闭起来进行强化训练。该上的课不上了,取而代之的是闭门苦读、潜心研究;该带的班不带了,取而代之的是制作课件、研究教法;该享受的生活也享受不了,取而代之的是炼狱般的摧残与脱胎换骨式的折磨。
一位教师这样描述赛前那段痛苦的日子:
听说,在全国大赛上,除去教学活动的组织、教案的设计、现代教育思想的贯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老师说话的语调和语气、走路的姿势、脸上的表情、讲课时的手势都将影响到最后的得分。暑假近两个月的时间,我没有一天闲过。买来普通话朗读磁带一遍遍地听、一次次地模仿;腾空家里的一间小屋做模拟“教室”,对着镜子反反复复地试讲、揣摩;从学校领回数十盒粉笔,每日练习写字40分钟……
那些都仅仅是基本功的训练,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或面临炎炎烈日,或遭遇狂风暴雨,我风雨无阻地辗转于柳树、射洪、遂宁、绵阳、成都等地,多方面收集赛课所需素材、多角度了解赛课信息、多层面聆听专家与同行的意见,为赛课准备了可贵的第一手材料。修改、优化、订正,再修改、再优化、再订正。吃饭时,我想着赛课;睡着了,我梦着赛课;赶路时,我还惦记着赛课……
为了这一堂课,多少教师抛弃了原本阳光灿烂、青春舞动的生活,为那赤裸裸的竞争而奔波,为那金灿灿的“一等奖”而拼命,以至心力交瘁、疲惫不堪。难怪有人会这样感叹:“其实,我们这些参赛者都是一只贝,一只可怜的贝!一只可敬的贝!”
2.学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1)“赛课”场上,学生成了戏子
有人说,课堂就像一座桥,一座架起师生间情感与智慧的心桥;
有人说,课堂就像一方地,师生在这里春耕夏播,秋收冬藏;
有人说,课堂就像一条船,承载着一位不完美的老师和一群不完美的学生,去寻找完美的人生;
……
是的,课堂是师生交流情感、碰撞智慧、沟通心灵的地方,也是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迈向成功的地方。在这里,没有世间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纷争,没有世态的炎凉;有的,只是三尺讲台下的宁静、平和、真诚与守望。
可是,当课堂被搬上舞台,裸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时,课堂便不再神秘,也不再清明了。
有一些教师,为了把课上顺畅些、纯熟些,竟不顾学生的感受,一遍又一遍地试讲,一次又一次地彩排;
有一些教师,为了博得评委的亲睐,为了圆梦“一等”,竟无情地将一部分学生遗弃在另一个寂寞的教室里;
有一些教师,为了使课堂不出现冷场,不发生意外,事先告诉学生:你们应该干些什么,不该干些什么;
……
试问,这样的“赛课”,学生真有所得、真有所进?这样的“赛课”,教师真的出于爱心、真的为了学生?
没有了真情,师何以为“师”?没有了真诚,生何以为“生”?没有了真心,课何以为“课”?
(2)“赛课”场外,学生成了弃子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健康而又个性地成长、成材与成“人”。然而为了“赛课”,许多教师竟然弃学生于不顾,脱离课堂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潜心苦研、闭门修炼”,真正的“两耳不闻学生事,一心只研教科书。”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严老师已经三个星期没有给我们来上课了。听赖老师说,她到其他地方给别的学生上课去了。可是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一去就不复返呢?难道她真的忍心丢下我们不管吗?
昨天傍晚放学前,陈雨对我们说,严老师今天就要回来了!害得我整整一晚上睡不好觉,翻来覆去地想严老师。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来到学校,激动地迎接严老师的到来。可是,我的希望又破灭了!伴随着一阵沉闷的铃声,走进我们教室的还是那位又土又黑,说话慢得像蜗牛在爬一样的赖老师。我们个个好比泄了气的皮球,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陈雨。只见他歪歪嘴,扮着鬼脸,得意地笑着。哦,原来我们被耍了!
于是,大家又像往常一样,看书的看书、讲话的讲话、做小动作的做小动作。赖老师也不管我们,只顾自己讲,等下课铃声一响,他便夹着书本离开了教室。
没有严老师的日子,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快活得像在天堂。可是,妈妈说,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升入中学了,该好好学习了。有时,我真为自己担心!
严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您!
教师的天职是育人,不是“赛课”;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不是在礼堂。当教师频频亮相于“赛场”,企盼通过“赛课”来成名成家时,最终受害的还是那些无辜的学生。
3.教改:“‘赛课’赛出了浮躁!‘赛课’赛偏了轨道!”
(1)追名逐利使“‘赛课’赛出了浮躁!”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能说所有的参赛者都是带着功利在比赛。但是,当太多的诱惑、太多的利欲横亘在眼前时,我们则很少见到教师闲庭信步的儒雅之风,很少听到教师谈笑风生的优雅之语,很少感受到教师信手拈来的智慧之举……
有一位教师在参赛完比赛后说:“能参加这样的比赛对我来说是实在是太荣幸了,它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所以我并不紧张!我只是想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尽情地发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这位教师说得很豪迈,也很超然。可是,他那颤抖的声音和淋漓的大汗似乎在嘲笑他的欺人与自欺——说“荣幸”可能不假,但说到“不紧张”,说到登台比赛是为了“尽情地展示、尽情地发挥”,这就让人怀疑其真实内心了:你参加这样的比赛真的没有一丝负担?真的是为了展现自我、施展个性?真的不计名利、不论成败?
(2)缺乏常态使“‘赛课’赛偏了轨道”
每一次“赛课”,都会有一大批的拥趸者与追随者。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样板课”“精品课”,许多教师更会反复研究、反复品味、反复揣摩。不过仔细一想,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样板课”真的能起到导向作用吗?这样的“精品课”真的能引领教师平常的课堂吗?
不可否认,对于那些凝聚着参赛者与许多专家、名特优教师无数个日夜精心锤炼、反复打磨的课,确实有许多精彩之处与可取之处。不过,窃以为,真正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精品课”却是少之又少。有些课虽然设计十分精彩,却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学情的关注;有些课虽然教师个体素质全面,但“作秀”“表演”的成分过浓过重,从而导致整堂课脱离实际、远离学生。
正因如此,有教师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些课上得的确很好,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基本功扎实,课件做得也很漂亮。可是这样的课我们学不来,因为我们没有那么高超的表演才华,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制作课件上。这样的课,是给评委看的,不是给学生用的。”
二、“赛课”之思
1.能不能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
课堂本清纯,不染俗与尘。但要真正洗尽铅华、退尽功利,以一种淡定的心态来面对“赛课”,这或许仅仅是许多人的梦想罢了,毕竟,大环境如此,我们难出樊笼。不过对于参赛者来说,切不可过分热衷于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争斗。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何尝不是一种财富;“一等奖”固然让人神往,“二等奖”又何尝没有精彩。所以参赛者应当将“名利”二字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人誉之,欣然;人诋之,欣欣然。
2.能不能把学生看得重一些,再重一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教育是爱的事业。”
课堂是教师的,但更是学生的;“赛课”是教师展示的舞台,但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全神贯注》一课时,一位学生对文中的一个句子读了好多遍也没有读通。可是,于老师没有指责、没有厌烦,甚至没有一丝异样的语气,而是抚摸着这位学生的头,一次又一次地鼓励:“这么长的句子,第一遍读只掉了一个字,不容易。最好一个字也不掉,那就完美了。”“别紧张,放松一下,再练练,就一定能读好。”“唉呀,太可惜了,我们的手都已经举起来准备庆祝你成功了,可你就是不给我们这个机会。再练练,第四遍不行,还有第五遍,第五遍不行,还有第六遍嘛。”
什么是师爱倾注的课堂?什么是关爱生命的课堂?什么是心中藏着爱意与善意的课堂?于老师告诉了我们所有的一切。“赛课”能够造就“明星”,但绝不能造就名师。真正的名师不是在证书里,而是在学生的心里。
3.能不能把教研看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时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在这过程中,许多教学理念亟待完善,许多的评价体系亟待建立。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应当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投身于教改实验之中;对于赛会组织者而言,应当多开展一些具有研究价值与学术价值的“赛课”活动,让更多的参赛者通过“赛课”彰显自己的教学成果,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只有这样,“赛课”才能真正达到传达理念、交流成果、提供反思、促进发展的目的。
张祖庆老师说:“我们需要气氛宽松、自由民主的大赛;需要基于问题、生成智慧的大赛;需要面向真实、着眼未来的大赛;需要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大赛。”是的,我们批判“赛课”,并不是要取消“赛课”,而是希望通过批判,使“赛课”制度更加完善,“赛课”目的更加明确,“赛课”环境更加清明。这,或许是我们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
(本文发表于《学知报》2007年5月2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3:35:09 | 只看该作者
比赛课为何这样腻?
屈太侠
台上,阅读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名选手“表演”完毕,另一名选手接着上台。
台下,一千多名教师听课。确切地讲,应该是观看表演。当然,我就坐在其中。
同事问我,听了这么多节课,有何感想?
我说,有点腻!教学设计没有问题,个人的素质也不错,可许多课,听起来总觉得别扭。用葛优的话来说:一辆宝马车,座一奔驰的标,怪怪的。
同事点头,说深有同感。每一件衣服都很华丽,可穿在选手的身上,不搭调。不高雅,不时尚,也不适宜!这些老师都是千里挑一的,课是精心准备的,可有的课还没有平时的家常课那般养眼、舒心!
教学比赛看得多了,你似乎就能从中摸到一些门道,一些套路。一些好的方法,好的设计,被大多数教师认同,逐步蔓延开来。比赛课约定俗成地有了一定的套路。有时候,你一看课的开头,就知道后来的教学程序怎么走。没有任何悬念和变数的课,怎么能钓起人的胃口?
的确,语文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每个人,每位语 文老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特质。可以去模仿别人、改变自己,有时候无异于东施效颦。别人的没学会,自己的又丢了,变得不伦不类。试想:让薛法根老师按照王崧舟老师的意图去上课,效果会如何呢?
我们都明白,在大型的比赛中,教师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一个区、市、甚至是省。教师上的课,早已不是自己的课,而是一个团队为其精心准备的一件“礼服”。如果裁缝手艺高超,能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做,可能会光芒四射。相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我始终不明白,既然是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不是团队教学设计大赛,为什么不像应聘那样,现场备课,即时上课?这样,也许有的课没有那么华丽,没有那么流畅,但能上出教师的个性,能让那些优秀的老师脱颖而出,比赛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5:22 , Processed in 0.075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