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公号gjcjssh365发帖日志39:凌宗伟pk李镇西:小学生给老师撑伞错木错??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8:38:4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李希贵为我撑伞,何罪之有?作者:李镇西
[url=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blogid=b9e44eb90102vvpg&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yfHrYgy6UGIwc9yL2f][/url]

标题显然是个噱头,和下面的内容完全文不对题。
因为我上半年写过一篇很火的《学生给老师撑伞何罪之有》,我想借势也让我这篇破文章“火一把”。现在都兴这个,你看,雷夫的新书原名是《说给老师们的真心话》,多好的书名呀,可出版后居然改成了《56号教室的奇迹③》。所以,我这样取标题也算是遵循“国内惯例”了。
不过,希贵给我撑伞却是真有其事。就在刚才傍晚的时候。让我慢慢道来。
去年,武侯区教育局潘局长托我请李希贵来作报告,结果希贵居然“断然拒绝”,理由是“我一般不外出讲学了”。我一听就不高兴了:“你一般不外出讲学,可‘二般’还不行啊?你就没个例外啊?”越想越火,哼,白你“同居”了!虽说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啊,何况还不是一日,而是好几天呢!
今年上半年我再次厚着脸皮央求他:“给我个面子吧!满足一下我的虚荣心吧!我给别人说,我能请动李希贵,人家都不信,说:‘你就吹吧你!’你看,如果你真的不来,我哪还有脸在这个世界上活啊?不如死了算了!”也许希贵怕“出人命”,进而影响中国的稳定,终于动了恻隐之心,答应了。
于是,今天他驾临成都,而且一见面便给我一个热烈的紧紧的让我心颤的拥抱,还给我带了点“土特产”,并请接待他的老师放在我车里了。然后与我共进晚餐,领导还安排我坐他旁边,哦哟哟,这是真的吗?我简直晕乎乎的啦!
晚餐完毕,希贵说:“镇西到我房间聊聊吧!”我再次受宠若惊,就像多年的宫女终于等来了皇上的临幸,不住地说:“好好好!”伴之以频频点头,宛如鸡啄米。
走出酒楼,天正下着小雨。我撑着伞罩着希贵,步行回他下榻的酒店。他抢过伞非要给我打。我主他客,显然不妥。但我没和他争,毕竟他个子比我高。他撑着伞和我在雨中缓缓步行,还拿出手机让同行的老师拍照。然后感叹道:“你看你刚到教科院,便有人给你撑伞了,而且还是校长给你撑伞,难怪你连校长都不当了,愿意去教科院。中国的官本位由此可见一斑。”我略有不安,心想,我在教科院也就一普通工作人员,但是呢,那毕竟是“教科院”啊。这么一想,也就心安理得了。
进入房间,没有一点过渡,我们很快便进入教育的世界。
他问我不做校长做什么,我说思考,研究,带徒弟……他说“好好”。我们聊到学校的一切都应该“目中有人”,而这个“人”不是抽象的“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我说:“如果现在问一些校长,办学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可能会想到‘质量’,想到‘理念’,想到‘规模’,想到‘模式’,想到‘特色’,想到‘品牌’……唯独没有想到每天面对的一个一个具体的学生!”希贵深以为然。我给他讲到我所在的武侯实验中学大门上的校名是我校学生题写的,他特别赞赏:“这就是文化!”
我谈到一些学校是这样学十一学校的:“把最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一块,同时把最优秀的教师也集中到一块,然后搞所谓‘走班制’改革。”希贵说:“那不行!这和走班制没什么关系了!”我说:“是啊!其实,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老师,升学率肯定很高的,哪还用得着什么‘改革’?这是典型的假教育,假改革!”
又说到教育公平的问题。希贵特别反对在高中搞所谓的“重点中学”,而且还将重点中学分为三六九等,因为分等,收费还不一样。“这样只会把校长引偏,远离真正的教育!”他说。我说:“四川省搞什么国家级示范校,就是个荒唐事!教育部从来没有评选过什么‘国家级示范校’,所以四川省的国家级示范校都是省教厅授予的。既然是‘国家级’,为什么不是教育部授牌呢?”桌上的周院长说:“所以,现在改成评等级,一级示范校,二级示范校,等等。”希贵说:“评等级也不对,这是人为拉大教育差距。”又谈到现在许多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班额也越来越大。我说:“一次我去某地讲学,问起当地的班额,回答是,我们这里最近几年都搞小班化教学了,我问‘小班化’有多小,回答是‘也就九十多个’。我大惊,九十多个还‘小班化?对方说,以前一个班都是一百五十多个呢!”希贵也认为,学校不应该越办越大。我说:“可现在都追求集团化办学,所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今年我的政协提案就是建议把学校办小一些。什么叫优质教育,把学校越办越小,自然就‘优质’了。一个班三十来个学生,老师能够一一关注,走进心灵,教学个性化,还不优质吗?”
我谈到成都的先锋学校,只有三十多个学生,可以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有人说,这样的学校没有可复制性。”希贵说:“这种思维是不对的,为什么一定要复制呢?教育就是要多元嘛!”我说:“是的,现在有些人的思维就是,什么都应该像农业学大寨一样,出来一个东西,马上推广到全国。而教育,本来就应该给老百姓多种多样的选择。”
希贵特别不赞成“经营学校”:“所谓‘经营’,就是把学校当企业,这就不是办学校了,是出不了教育家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学校,是经营,所以出不了教育学。倒是在那些偏远地方的学校,夏山学校啊,巴学园啊,能够出教育学,出教育家。”我说:“我想到上世纪,中国许多大教育家,都是在中国最贫穷最偏僻的地方办教育的。反过来讲,你的十一学校能够在京城,在皇城根下搞教育改革,真是不容易不简单啊!”
我说的是实话。对希贵的为人,还有他的思考,他智慧,他的胆略,他的才华……我发自内心的敬佩。我多次公开说过,在我有限的视野内,我特别敬佩三位学校管理大师:李希贵、程红兵、卢志文。我对希贵说:“你的文字朴素而生动,深入浅出,从大家司空见惯的想象中发现教育的真谛。最近在外面讲学说到读书,我老爱说两句话:‘老师要读王栋生,校长应读李希贵。’”
谈到“教育家”的话题,我俩都认为,教育家的诞生,有赖于宽松宽容的环境。我说:“教育家成长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自由!思想的自由,办学的自由!学校的健康发展也有赖于自由的风气。上世纪的西南联大就是证明。兵荒马乱,民族危亡,政府无暇去管,西南联大因此而硕果累累。”
谈到某些“高考名校”,希贵说:“还不是到处挖生源嘛!”我说:“而真正出类拔萃的学生,并不是你老师教出来的!”希贵也开始鸡啄米了:“对对对!贝多芬哪是你学校培养的啊?”他以姚明为例:“姚明是学校培养的吗?他初中毕业证都没有。当时一有篮球赛他就想法设法去看,请假老师又不准,只好违纪去看了。所以后来没发给他毕业证,只是肄业。所以现在姚明读过的学校,都不好意思说姚明是他们学校培养的。”
希贵还说到莫言:“莫言和他哥哥经历的对比,真是打了中国教育的耳光!”我问为什么,他说:“前天我还和莫言两兄弟一起吃饭,我在高密一中做校长时,莫言哥哥是副校长,文笔非常好,但缺乏莫言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他读了小学、中学和大学。而莫言,小学只读了四年半,便辍学了,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拿到。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自由自在,最后才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要压抑孩子的个性,不要扼杀孩子的天赋。”我说:“不妨碍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他再次鸡啄米:“对对对!”
时间不早了,我起身告辞。开车回到我家小区,我打开车的后备箱,呀,那么多土特产啊,我感到有压力了。便给希贵发微信:“这么多,明天你还是把这些东西带点回去吧!心意我领了。”他回我:“你如果如此无理取闹,可别怪我不客气!”
              2015816日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23:23:18 | 只看该作者
撑伞事件:千万不要"看图说话"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d725a80102vkb8.html

最近,一组“小学男生为女教师撑伞”的照片成了舆论的焦点,引起了教师群体的激烈争辩。有朋友问我,你怎么看这事?这么一问,倒是让我想起了读小学时的“看图说话”。
小学低年级的作文被称为“看图说话”,素材往往是一组图片,学生照着图片把其中的内容说出来,这大概是作文教学的“预科”。我比较喜欢这种“作文”方式,因为每一次我们都会把同样的一幅图解读地乱七八糟,千奇百怪的说法会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比如,标准答案是“英雄公鸡捉害虫”的图画,有的同学说是大人国与小人国交战,鸡虫大战三百回合;有的说虫子是孙悟空变的,老公鸡倒是成了妖精;有的根本就没看清楚那个黑点是虫子,直接说成是老公鸡找牙……诸如此番折腾。我们的老师倒是开明,不管你有没有扣到出题人的宏大主题上,只要表达得顺溜,又能自圆其说,便是一番夸奖。
有一次,我担任新教师面试的评委。面试的基本程序就是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新教师在封闭空间里备课20分钟,然后在评委面前说课。其中有一场面试,参加面试的是幼儿教师,面试提供的教学素材是四幅画组成的一个小故事。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图画中那个孩子拿在手里的物件被解读地千奇百怪:有的说是孩子拿抹布在擦玻璃,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有的说是孩子拿玩具汽车在玻璃上耍,讲的是要主要幼儿安全;有的说是孩子在画画,只不过是画在了镜子上,需要引导孩子不能乱涂乱画,等等。同样的画面,被极其认真对待的新教师们读成无数种情况,这是为什么?能够肯定的是,他们绝不是在开玩笑,在事关自己职业的大事面前,他们不敢也没有心情开玩笑。我猜测,是图片提供的信息不够清晰,孩子手里拿的那个东西在不同的人心里成了不同的物件,解读的内容自然也就不同。
面对一张图,学生会出现理解误差,成年人会出现理解错误,甚至一些大的媒体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前段时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朝鲜官方限制公民的发型,规定了女性要剪的18种发型,男性可以剪的10款发型,并配发了这二十八种发型的图片,称此举是为对抗西方影响。《每日邮报》还由这幅发型图判断认为,实际上朝鲜女性并没有多少发型选择。报道还称,判断朝鲜女性已婚还是未婚可以从她们的发型中得出结论。但是,据新华社驻平壤记者杜白羽介绍,这些图片仅是朝鲜本国居民理发店所贴海报,与中国理发店提供杂志发型选择相似,朝鲜官方并未规定发型式样,每个人都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发型。很显然,这份国际知名报纸也犯了“看图说话”的错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张图片拿来训练儿童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完全可以,倘若是用来论证一个教育理念或者是社会问题,那就会显得有些草率。我细读了几位大家的文章,虽然观点针锋相对,但有一点是共识:倘若伞是那位青年教师要求学生撑的(甚至是强迫),那么老师的做法肯定不妥;倘若是学生自愿的,图片的内容又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片段(比如老师正在装作享受,又或者老师和学生在表演某种戏剧画面),那肯定是说明了老师和学生私交不错,师生关系融洽。但问题是,我们都不是当事者,都不知道这其中详细的情节。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几张静止的图片,还有媒体诸如“昨日下午,宝山区顾村中心校证实,照片中的女子系其学校老师。经初步了解,当事教师平时与学生关系较为融洽,当天学生为其打伞时未提出异议”(文字引自《新京报》)之类的模糊表述。仅凭此,我们如何就能断定事情的真相呢?不知道事情的真象,我们又如何能够进行咬牙切齿的批判或者布道者般的颂扬呢?
我希望的是,这场风波尽快平息,让当事的青年教师有机会安静地思考,让当事的孩子继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让教育不再因为热闹的争吵而再起波澜。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在看图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5:18:4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打伞事件”?
 2015年05月14日 作者:史亚雄制作 

  近日,一组来自上海的“学校出游,学生为霸气老师全程打伞”的照片在网上疯转。当地教育部门紧急回应,并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引起舆论激烈争议。当事女教师到底有没有错?如何看待当下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伦理?为何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为女教师“鸣冤叫屈”?

  事情是这样的——

  5月5日,上海市教委表示,照片曝光后,第一时间要求各区县教育局积极排摸、确认事实,并要求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宣传,积极营造师生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

  5日下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官方网站“宝山教育”紧急回应,当事者为该区顾村中心校的老师,经调查学生为教师打伞一事属实,并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5日晚,顾村中心校校长赵斌表示,校方对老师提出了严肃批评,全校老师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大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

  赵斌表示,学校第一时间与当事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表示道歉,家长也表示了理解,说知道孩子和老师平时关系蛮好。

  当事老师表示,平时和学生关系很好,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对方主动撑伞,自己没有拒绝。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工作中会注意。但是,希望不要再评论、攻击小孩子,他们还小,很单纯。

  舆论在争论什么?

  争论一:当事女教师究竟有没有错?

  蒲公英评论作者孙永林认为,据媒体事后的报道,学生表示完全自愿,而且教师和这学生关系融洽。人与人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忽视生活交往中的小礼节。这位教师也许正是在学生之间和蔼可亲,平等进人,才有了图片中不拘小节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再说,就算该教师真的错了,“霸道”了,没有尊重学生,那也不得不追问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蒲公英评论作者李雨客认为,孩子们纯真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几人能懂?为何人们就不能从“童趣”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主动给老师打伞这一举动?为何人们就不能从“享受友谊”的角度去理解那位老师对孩子的举动不加干涉呢?孩子不是工作人员,老师也不是官员,孩子跟老师之间的关系也绝非工作人员跟官员之间的关系可比。质疑对其学生充满爱心的老师接受孩子打伞遮阳,这种质疑显得浅薄而又不地道。

  蒲公英评论作者胡欣红说,我们不妨还可以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是一个孩子给妈妈打伞,又该怎样评价呢?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当事教师平时与学生关系真的已经很融洽了,师生之间某种意义上就可以等同于母子,那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打伞门”事件呢?从照片上看,打伞的男孩个头与教师相差不大,应该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一个小小男子汉,这算不算是一种会照顾人和有担当的表现呢?

  尽管很多人对女教师的表现予以理解甚至是支持,但批评声音还是很强烈,并且上升到教师行为的反思。

  蒲公英评论作者周冲认为,当事女教师有“利用孩子的好感”之嫌,享用他的付出。往大了说,是一种小规模的行贿受贿;往小了说,是一种对职业规范的无知——教师没有享用学生撑伞服务的职业基础,以及道德基础。师与生,强与弱,根据职业责任与伦理要求,教师应该照顾学生,强者保护弱者。但撑伞事件中,职责完全颠倒,角色完全倒错。

  教育学者王晓春认为,有人说这是师生关系好,说不通。师生关系不过是人际关系中之一种,师生关系再特殊,也不能超出人际关系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不能违反人之常情。所以,这位老师的做法肯定不妥。我相信绝大多数小学老师都不会安然接受小朋友这种照顾的。怎么好意思!至于这位老师当时到底是什么心态,什么想法,那个孩子是怎么想的,咱们不得而知,也不好随便猜测。上纲到师德高度加以分析,似应慎重。我觉得此事与学生给老师倒一杯水、帮老师干点活有所不同,因为那是帮“忙”,老师忙不过来,学生给点力所能及的帮助,谁也不会奇怪。此事不同,此事属于帮“闲”,实际上教师比学生处于更舒服的状态,而教师体力明明强于孩子。这不公平,不合情理。对不对?

  争论二:当地教育部门的处理意见是否妥当?

  蒲公英评论作者甘玉霖认为,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局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事情调查清楚,并迅速做出处理意见,确实是“效率很高”。但更多的是觉得教育局管得过急,管得过火。网友认为该教师缺乏师德也罢,认为学生尊师重教也罢,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代表自己的观点,在许多情况下问题的答案需要时间的沉淀。当地教育部门在事情的争议刚刚开始就立即发表声明并做出处理意见,给大众的信号便是该教师一定缺乏师德,抑或只要媒体上报道有关教师师德争议的问题,首先应该处理教师呢?其实,即使该教师存在师德问题,教育局过一段时间做出处理意见,也不会有什么失职之嫌。

  当地教育部门的行为无疑将涉事女教师推向了舆论的风尖浪口,而对这位教师的处理,引起了人们对打伞小学生的无端猜测。无论是对涉事教师,还是对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都是教育行政部门不应有的作为。当地教育部门对待这件事情,采取了惯用的行政手段,这种手段是所有行政机关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最简单、最直接的行为,也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自保行为。

  蒲公英评论作者殷国雄则认为,在此次“打伞门”事件的处理上,当地教育部门没有对认定当事教师的行为失当给出理由,责成当事教师所在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更像是一种“和稀泥”,把矛盾下移,回避了自己作为管理方的失职,更无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措施。

  蒲公英评论作者黄鉴古说,近些年来,凡有家长和学校闹事,无不以家长胜诉、学校败诉而告终,不管是行政处理,还是法律诉讼,都是如此。关于教育舆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不能从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出发,维护教育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在处理教育事情时,秉持实事求是精神,客观公正处理,像维护英雄形象一样,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维护教育发展的“和谐氛围”?

  争论三:今天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很多教师觉得,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师徒如父子”,学生给老师打伞恰恰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表现,不仅不应该批评,甚至还要鼓励。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在《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一文中写道:

  我曾经让学生帮我搬家,而且不止一次;我多次和学生摔过跤,把学生紧紧地压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吃了饭,我让学生帮我洗碗;有一年出差,学生送我去火车站,他们帮我背包;至于让他们帮我抱抱作业本,或去办公室帮我拿拿粉笔,或者……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涌上心头的是温馨是幸福。以前我说过,只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嬉笑怒骂皆成教育。现在,我还想补充一句,只要师生之间彼此依恋,举手投足都是真情——

  我让学生帮我搬家,是因为我把他们当作我的哥们了,他们也为能够给“老李”给“西哥”给“镇西将军”搬家而开心。孩子们帮我背包,他们幸福我开心,彼此都被感动着,哪有一丝所谓“霸气”所谓“拍马屁”的气息?

  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爱——朴素而又纯净。

  此文得到很多教师网友的点赞和转载,也有几家教育媒体转发。但问题是,能否用师生间互帮互助行为以及种种“温情往事”为“打伞事件”中的教师表现辩护?

  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马新民认为,如果你跟好朋友一起去公园,在你的朋友既没有双手负重又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你会一直在旁边为他撑遮阳伞吗?我想绝大多数人应该不会,除非是相互偎依着有说有笑。因为这样做不大对劲,你会觉得不舒服不自在。之所以“不对劲”,是因为这事儿跟帮忙搬家,生病送院,或者打打闹闹之类的“友情琐事”不是一回事儿,那些事至少是一种相互的或是有需要前提下的帮助,一个人给另一个悠闲漫步的人打伞,这当然不是“帮助”!这个细节里缺乏“平等”与“尊重”,从撑伞的一方看,似乎有一点小小的讨好的意味在里面。从坦然受之的一方看,显然他并不特别在意撑伞者的尊严。

  蒲公英评论作者凌宗伟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在儒家伦理上的。父子关系在儒家传统中是属于“天合”。“天合”的父子关系具有不可逆性。在此不可逆性中,儿子要顺从父亲,才符合儒家极为看重的“孝道”。但教育关系是一种临时的、特殊的教养关系,这样的关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人与人的对等关系。姑且不论儒家这种不可逆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明白的,这就是师生之间不存在这种不可逆。尽管孩子给我们做这做那是出于自愿、出于尊重、出于回报。但作为成人的教师,是不是应该顾及学生是否力所能及,是否有碍身心健康。我们是否应该心安理得?

  马新民认为,从现代公民社会的视角看,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而平等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交往准则是“尊重”。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承认,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对每一个小孩子都应当像对待一个有尊严有独立价值的成年人一样予以尊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认为师生关系可以深化为一种朋友关系,那这种尊重更是必不可少的。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里,很多人并不在意小孩子的人格尊严,所以出现这几天网络热炒的教师悠然享受学生撑伞的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蒲公英评论作者周冲认为,教师与学生,归根结底是一种职业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共同事务:教育。除此之外,均属过界。教师工作时间外,没有继续为学生授课答疑的义务,学生在任何时候,也没有为教师处理私人事务的职责。

  至于孩子主动擦黑板、扫地、倒垃圾、帮助同学,处理班级的公共事务,应该点赞。但如果涉及老师的个人事务,就应该被禁止,否则,就属于公私不分,界限不清。

  哪怕是师生关系好,也必须严守这种距离。再者,师与生,强与弱,根据职业责任与伦理要求,教师应该照顾学生,强者保护弱者。但撑伞事件中,职责完全颠倒,角色完全倒错。

  何况,教师在班级中,有着明显的实际权力。打分、安排座位、给予荣誉、推荐优秀学生、用赞扬提高孩子的威信、用批评贬低孩子的地位等,这些对孩子而言,都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哪些孩子成为佼佼者,享受追捧和赞扬,哪些孩子成为班级的废物,承受排挤和羞辱。因此,在学生眼中,教师不仅是权威的象征,也是权力的化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厘清与孩子的界限,不要因为与某些孩子关系过近,导致注意力的偏差,和判断的不公允。

  但不能忽视的是,很多教师为当事女教师“鸣冤”,并且对各种批评“怒气冲冲”

  在针对此事的争论中,很多教师为当事女教师“鸣冤叫屈”,认为如果学生给老师打伞这样的小事也要承受这么大的争议,真不知道师生之间该如何相处,学生又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网友“夏昆”说:教育的专业化与教育特有的情感属性并不是矛盾的,教育再先进再专业,也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与收获情感的职业,冰冷冷的教育不是教育。网友“方心田”说:把师生之间自然纯真质朴友好互爱的情感功利化、庸俗化、妖魔化,似乎是一些所谓理性人士的通病。

  但周冲认为,似乎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教师与医生、警察、公务员一样,也是一种社会分工,各有专业要求,各有责任担当。真正的教育者,遵守规则,不逾矩,不利用,尊重学生,不断自我教育,引进智慧,启蒙思想,并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们,人如何成为独立而高贵的人。

  网友“扈永进”说:爱不是教师职业的“特质”,逻辑上叫内涵的那个东西。每个职业都有其别的职业无从替代的“个性化产品”,爱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不止教师。如果只提供“爱”这种产品的话,教师职业可以取消。孩子爸妈送孩子来学校,是为了爱还是为了知识和智慧?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传说中的爱,留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岂不更佳?

  中国教育报编辑杨国营认为,一些教师的激愤之词,更多的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抛去学生给教师打伞这件事本身的是非不论,教师们应当明白,全社会对教师群体的道德期许是高于社会上一般群体的,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的,也是教师师德规范中予以明确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时时处处谨记要给学生做好示范,给社会传递正能量。

  结语 “当代教育伦理学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总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领域所呈现的纷繁复杂的道德或伦理问题。实际上,不仅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教师的职业操守,需要从伦理层面进行审视,而且包括国家或地方所推行的各种教育政策和制度,学校层面推进的各种改革举措,都不能仅仅只是在‘有效’‘效益’或‘效用’的框下进行评判,还需要接受是否‘公平’、‘是否公正’、‘是否尊重学生的权利’之类的正当性质询。”事实上,面对“打伞事件”,我们应该思考的或许不是如何评判个别事件和个体行为,而是在依法治教、教育治理的今天,如何反思和重构师生关系,如何界定教师的行为边界。(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出品,编辑史亚雄制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08:15:22 | 只看该作者
怎样讨论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
陈大伟
“学生给老师打伞”以及教师被学生贴“我是乌龟”的讨论渐渐平息,观察和研究一些教师朋友的意见,自己学到了很多,我意识到,讨论教育中的问题和现象需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一、讨论问题不能离开具体的情境
老师能不能接受学生给老师打伞?我曾经把这个问题拿到课上和同学讨论,同学们有这样一些说法:“给不给老师打伞是我的自由,我自己选择打或不打,他人不应该干涉。” “如果我真心给老师打伞,老师拒绝我可能会难受。”“我当学生的时候,老师叫我去干一件事情,我会觉得老师重视我,我会感到很高兴。”“今后我当教师,如果学生有伞却只顾自己,任由当老师的我被淋或被晒,那我会认为自己当老师当得很失败,自己的教育也做得很失败。”……我很赞同同学们的意见,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并不只是教和学的关系,师生之间要有情感的沟通和表达。应该说,学生给老师打伞,老师能不能接受这本身不应该成为问题。
在有这样的基本共识以后,我出示网络上的照片问同学们:“你会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会这样接受同学们的打伞吗?”这时,大家又变成了一致摇头:“学生打伞打得太辛苦。”“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缺乏回应,失去了平等。”“关爱应该是相互的,互动的。”……
同学们的选择告诉我们:对于老师接受学生打伞既不要如临大敌上纲上线地进行批判,也不能不顾实际具体的情境认为教师的行为就一点问题也没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接受学生的打伞,在某些情形下是合理的,在某些情形下是不合适的。同样,假如我们把尊师重教也看成真理,我们也要知道它有具体的对象和情形:自尊的老师、尊重学生的老师、有专业素养的老师值得尊重;不自尊、不尊重学生、缺乏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教师就不值得尊重。
二、讨论问题要对相关事实尽可能详查细究
对于怀远一位老师被学生贴“我是乌龟”字条事件,在教育局做出开除处理意见的时候,我在“人民教育校长群”中表达过“梁老师可以申请法律救济,通过教育申诉主张教育权利”的意见。但对整个事件因为有很多疑惑而不能轻易发声。
我疑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位学生会主动报警?”“教育局为什么会给一个顶级处分,难道教育局就不懂法,就没有权衡过?”“在教育局的处分决定中有相关教师‘把某某某按倒在桌子上,期间,手滑落到某某某的脖子处导致脖子被卡并出现伤痕’,如何‘滑落’的?伤痕程度如何?”“在处分背后,有‘如对本处分决定不服,可在收到本处分决定之日期三十日内向我局申请复审’,这当然可以看成一种处分文件的必须结构,但这之中有没有其他的暗示?”


      对这些问题仔细想一想,相信各位老师就会有一个更为理性的判断。基于自己对相关情形的推断,我很不赞成“教育局的处理任性”的判断,也不赞成“教育局在自己的高压和淫威压制和吓到老师”的草率评论,同时,也不全然同意是“自媒体时代教师的发声”变更了教育局的处分决定。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我只能建议老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学生也有权而且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这样的合法权利)。教师也好,学生也好,如果行为违规了违法了,就要受到惩罚,这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我以为,没有事实真相的详查细究,感情代替理性,理想脱离现实,离开对彼此处境的领受,相关评论有可能导致对某些暴力行为纵容,并通过网络大众的力量形成对某些利益主体的相关权益粗暴漠视和践踏。
三、讨论应该兼顾多种立场
一位同学给我说,他收了一个学生的手机,结果这位同学跑到窗户上站着说不还手机就跳下去,他退还了手机,后来叫来学生家长,没有想到家长却责备他不会教育。对此,这位同学说:“现在的家长冥顽不灵。”我问他:“假如是你的孩子,上课都搞得要跳楼了,你急不急?”在这里,只站在教师自己的立场就会觉得很委屈,就会觉得家长不可理喻;如果换一换立场,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们就可能心平气和,变得客观和理性。
作为教师,我们当然要维护教育行业的尊严和荣誉,要争取行业地位的提升和行业人员待遇的提高。但教师行业的高大形象应该是公正无私的形象,教师既要争取自己的合理利益,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可以说,一个行业只有能兼顾普罗大众利益的公共知识分子多了,这个行业才可能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一个行业能正视行业的问题并能对破坏行业声誉的行为说不,在反省中努力适应社会自我更新,这个行业才会进步和发展;相应的,行业从业者只有充分尊重行业的规范,自觉维护行业的荣誉,才算合格的行业从业者。
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需要意识到:讨论教育问题和现象要为自己行业说话,但不能仅仅从维护自己行业的利益说话;我们所要维护的行业的利益不能仅仅是当下利益,我们还要维护这个行业的发展利益;不能只以为自己拥有真理,别人就不拥有真理。
——以上刊于2015年10期《教师月刊》
四、教育讨论要避免固执己见
一位老师在和我讨论《地平线》的案例时,自身有道理但必能认为别人就一定没有道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3ca1d0102vp2o.html),教育的真理和自然界的客观真理并不一样,讨论教育真理,更需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写于2015年6月10日




让学生撑伞女教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近日,一组小学生给老师打伞的组图在网络上热传,5月5日下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官方网站“宝山教育”也紧急做出了回应,当事者为该区顾村中心校的老师,经调查学生为教师打伞一事属实,并责成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5月5日晚上,澎湃新闻记者来到顾村中心校,对话了当事老师顾洁(化名)。顾村中心校校长赵斌表示,由于老师年纪比较轻,还只有三年教龄,和孩子们的关系比较亲密,所以对孩子们的撑伞行为,老师没有拒绝,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问题。校方对老师提出了严肃批评,而老师自己看到照片也很惊讶,并且感觉是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也进行了深刻检讨。全校老师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大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
  赵斌表示,当事老师的压力很大,对老师的不当做法,网民的不满可以理解,但网上有一些针对孩子的言论,让赵斌表示感到痛心,希望不要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学校也第一时间与当事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表示道歉,家长也表示了理解,说知道孩子和老师平时关系蛮好。“希望网民不要去讽刺挖苦孩子,孩子不是班干部,就是一个普通的很阳光,懂事的普通学生。”赵斌说,学校也会安排老师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尽量不对他们造成影响。
  澎湃新闻:你工作几年?带这个班级多久?
  顾洁:今年我工作第三年,一毕业就带这个班,从一年级开始。
澎湃新闻:你平时和小朋友的关系怎么样?
  顾洁:我和他们关系很好,下课会一起聊天,聊他们最近看的书,其他就开开玩笑,相处蛮轻松的。我们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就是朋友关系。他们会跟我说他们遇到的新奇好玩的东西,我也会分享我的,这种相处模式是从一年级一直到现在的。
  澎湃新闻:你能回忆那天的情况吗?撑伞这个动作是怎么发生的?
  顾洁:那天,应该是4月30号,学校春游去和平公园,本来伞是我自己撑的,小朋友在队伍末尾,个子是比较高的,他给我撑伞,我没有拒绝。
  澎湃新闻:你还记得细节吗?他是怎么过来跟你提出的,你还记得吗?
  顾洁:时间有点久,几天之前了。(咬嘴唇,回忆了很久)我一开始没有撑伞,一直到上了大巴士到和平公园,我用手机帮他们拍集体照的时候,有另外一个小朋友提出要帮我撑伞,照片上的小朋友是第二个。第一个小朋友撑的时候,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后来照片上的小朋友说他来帮我撑伞,我也没有反对。
  澎湃新闻:伞是你自己带的?他们从头到尾帮你撑伞吗?
  顾洁:这个伞是教室里面的,就是前面几天下雨有小朋友留在教室的,因为那天我自己没有带伞,但是我有防晒的习惯。我没有一直让他们撑的,就是中间一段,两个小朋友大概有20分钟。
澎湃新闻:从第一个小朋友帮你撑伞开始,你有没有说不用你撑了,我自己撑?
  顾洁:(沉默)我应该是没有,我应该是接受的,没有说我不要的
  澎湃新闻:你有注意到现场有人拍照吗?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些照片在网上了?
  顾洁:没有注意到。今天(5月5日)上午,同事告诉我,我才知道。
  澎湃新闻:你自己看到这些照片是什么感觉?
  顾洁:我第一感觉也觉得不好,不符合教师形象。因为(沉默,眼睛发红)我也觉得不是很好,因为看三张照片,这种形象,自己也觉得蛮惊讶的,我也没想到自己照片上是这个样子的。我的行为肯定是不恰当的,我平常和他们关系比较好,那天又是春游,我就很随意,也没想到以身作则,接受了小朋友为我打伞,我知道影响是很差的(无法控制开始流泪)。我个人的想法是,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流泪,说不下去)。
  澎湃新闻:网上的评论你有看过吗?有什么想法?
  顾洁:看到。我个人想法学校其实是一个蛮干净的地方,很纯真的地方,我是很喜欢小朋友的,所以我选择做老师,然后我觉得我喜欢他们,他们也喜欢我,互动就是很单纯的。我不希望事态扩大,我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这一次,以后工作中我会注意。因为我做教师,代表的不是个人,是很庞大的一支教师队伍(流泪),我当时是应该谢绝小朋友,但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就接受了。现在舆论一边倒,说我的行为不好,这个我也是承认的,校长怎么处理,教育局怎么处理我都是接受的,因为的确是我个人的问题。但是,我也看到有些言论是攻击小朋友的,我希望你能帮到我,就是让他们不要再评论(哽咽)小孩子,他们还小,都只有十岁左右。我很担心的,因为他们其实不懂的,就很单纯的。
  澎湃新闻:平时生活中,孩子们会主动帮你做一些事吗?
  顾洁:他们会,比如说帮拿作业本,有时候问老师渴不渴,要不要帮你拿水。我上课,会问我要不要帮你擦黑板。
澎湃新闻:你会在意哪个孩子帮过你?哪个孩子没有吗?
  顾洁:因为这个班是从一年级开始带的,所以我很清楚每个孩子是什么性格,我不会区别对待的。有些小朋友性格比较活泼,喜欢提出我帮老师做点事的,我也会让他代劳,因为我会觉得对他自己也是能力的培养。
  澎湃新闻:这个事情后,你有和孩子,还有孩子的家长沟通过吗?
  顾洁:家长是知道的,因为发生这件事后,校长联系过这位家长。我认识家长,我去他家家访过。孩子,我没有想过跟他谈,真的我希望还是像平常一样。
  澎湃新闻:今天上午知道后,有影响到你上课吗?
  顾洁:没有,今天下午两节课是考试的,测验,就跟平常一样,我觉得我在工作上表现应该是很专业的。
  澎湃新闻:这件事之后,会对你和孩子的相处产生影响吗?
  顾洁:肯定会,这是难以避免的,没想到会发生这件事。我是想继续从事这个职业的,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小孩子,想和他们呆在一起,慢慢这件事平息之后,我还是希望回到原来的状态里,还是每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至于和孩子的相处,我以前和小朋友说,你们犯错,老师会原谅你们,我觉得这次是我犯错了,希望他们也会原谅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2 23:31 , Processed in 0.0762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