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俊的两个秘密帖库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47:42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
1、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
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八个方向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5、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并能
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
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数

1、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3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估算的一般方法, 懂得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1、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
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
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2、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3、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1、学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
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利用表内除法的扩展灵活进行
除法估算。

笔算除法


1、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一位数除
多位数笔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
除法的方法,利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除法验算,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2、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
3、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三、统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会看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2、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特点。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求平均数

1、理解平均数以及它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年、月、日
年、月、日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24时计时法






1、知道24时记时法,了解24时记时法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3、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了解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等部门的应用。
2、使学生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区别,掌握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

制作年历

1、使学生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2、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2、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见和互相学习的精神。
推算具体日期及制作步骤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估算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经历口算过程和掌握口算方法,及经历估算过程和培养估算意识。
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六、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面积单位,建立单位面积观念。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理解和并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正)方形面积。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面积单位的大小,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公顷、平方千米
地积单位的大小。
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间的进率。
单位之间的改写。
1、使学生熟悉地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间的进率。
3、能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改写。
培养估测能力。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

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 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学会读写小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笔算小数加、减法。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八、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设计校园
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48:33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读法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1.重点: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含两级的数的读法与写法。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2.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做范围的近似数.
2.数的产生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3.亿以上数的认识
1、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2、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4.实践活动———1亿有多大?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二、 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和角
1、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2.角的度量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不同角的度数.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3.角的分类
1、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理解这几类角之间的关系。
3、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1、使学生认识、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依据角的度数区分各种角。
教学难点:理解周角的概念。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方法。
1、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方法。 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速度”的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能理解又优化的算法。

2. 笔 算 乘 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2、积的变化规律。
1、以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2、通过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项计算方法的技能。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积的书写位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1、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4、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5、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 口算除法
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1.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 笔算除法
1、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商的变化规律。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4、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六、 统计
1.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你寄过贺卡吗?
统计贺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
用优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49:2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
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弄清解题思路。
2.有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
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第先乘除后加减。

1、1、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一题多解的方法。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发现的括号的题目的运算顺序。
重点:理解并掌握的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4.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有“0”的运算:0×任何数=0;
       0÷任何数=0;0+任何数=0;任何数-0=0;0不能做除数。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的特征。
2体会“0”在计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
重点: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有关“0”的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计算练习,总结归纳出有关“0”的运算中“0”不能做除数。
二、位置与方向
1.位置与方向(一)
1、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
2、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具体位置。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突破方法:运用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掌握方法,再动手实践,再总结方法 。

2.位置与方向(二)
1、理解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并会描绘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
2、会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1、  进一步掌握物体间的位置、方向、和距离。
2、  会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难点:画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突破方法: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的操作中突破重难点。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如何在题目中加以运用。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计算过程,发现规律,
2.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1、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活用和巧用让学生发现简算题的特点。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如何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问题的特点。
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乘法的分配律
乘法的分配律:a×(b+C)=a×b+ b×c
1、  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3、  区分乘法的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区分乘法的分配律与结合律 。


5.简便计算
连减式题的计算a-b-c=a-(b+c)

1、  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  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难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突破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选择算法。
连除式题的计算a÷b÷c=a÷(b×c)
1、  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能。
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算法。
难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
6.简便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利用25×4=100和125×8=1000进行生活中的一些巧算。
1、  会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提高计算计巧,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运用简便计算解决管理科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用不同的立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7.生活中的数学----营养午餐
1、定律的综合运用。
2、对学生进行饮食科学性的教育。
1、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学会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难点:根据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菜肴的搭配方案。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分析结论,合理安排方案。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小数的读写法。
能说出小数的意义,记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计数单位。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记住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重点:小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生活中的小数
生活中的小数和名数的改写。
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教学重、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数改写成用“万”或用“亿”作单位的数。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五、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其应用。
重点: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按边进行分类。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图形的拼组
用三角形拼组四边形和图案。
会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会用三角形拼组图案。
重点:掌握“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一规律。
六、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能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七、统计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绘制方法
看图获取信息、分析信息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八、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各种不同的植树方法(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
封闭栽树)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归纳推理、转化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50:13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法计算要点:
1、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2、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3、算出积后,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1、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2、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小数乘小数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积的近似数
先求准确值,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1、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
同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1、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ab=ba
a(bc)=(ab)c
a(b+c)=ab+ac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1、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2、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二、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学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2、一个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一看:先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

3、商的近似数
1、求到比保留位数多一位。
2、四舍五入法。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求商的近似值,商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的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4、循环小数
1、定义: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循环小数的简写。
3、小数的分类。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1、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扩展小数概念的内涵。
2、理解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特点。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6、解决问题
1、步骤:找出条件和问题——理解数量表示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列式解答。
2、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处理结果。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4、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处理结果。
三、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观察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和性质、计算公式、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数写法上的要求: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在字母前面;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省略不写;相同的两个字母或数字相乘,写成一个字母(数字)的平方的形式。
3、a2与2a区别:a2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两个a相加;当a=2或0时,a2=2a
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注意合理地使用括号。
5、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2、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注意书写格式要规范
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2、方程的意义
1、方程的意义
1、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等式基本性质一
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3、等式基本性质二
两边同乘同一个数或同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等式 仍然成立。
3、解方程
1、解方程——方程的解
2、x±b=c
3、ax=b
1、解方程的基础——等式的基本性质;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4、判断(选择)所给的值是否是指定方程的解的方法:将所给的值代入看是否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5、方程的检验方法:把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出结果,等于右边则是方程的解。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5、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1、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方程的检验方法。
4、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
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x±b=c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1、能够正确列出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1、能够正确列出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稍复杂的方程
1、ax±b=c及其应用
1、把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
2、能先进行计算的一定要先计算。
3、列方程解应用题:1)步骤:标出题目中的数量、数量表示的意义、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未知数要参加运算)、解答;2)要求:解设要完整、单位要统一、求出x的值后不写单位名称、答句要完整。
4、常用数量关系。
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1、掌握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2、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ax±ab=c或a(x±b)=c及其应用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掌握解形如ax±ab=c或a(x±b)=c的方程的解法。
2、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a±b)x=c或ax±bx=c及其应用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乐趣。
4、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1、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形如(a±b)x=c或ax±bx=c的方程并解答。
2、正确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量一量 找规律



五、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计算
1、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如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2、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3、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六、统计与可能性
可能性(一)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等可能性事件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随机现象,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比如说为n个。(2)每个试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n。2、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可能性(二)
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 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可能性(三)
列举法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中位数
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但有个前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奇数个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为中位数;偶数个数据,最中间两个数据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中位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铺一铺
1、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圆形、正五边形不能密铺。
2、两种或两种以上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也能进行密铺。
3、数出密铺图案中,不同的基础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块,所占面积是多少。
1、了解什么是密铺,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探索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
4、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什么叫密铺。探索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
七、数学广角
1、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
2、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50:53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1、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变换过程。


2、旋转
一个图形绕一个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度数,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1、通过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旋转的变换过程。

3、欣赏设计
知道一个精美图案是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1、分析对称、平移或旋转在其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2、知道一个图案变换的过程;
3、让学生应用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利用平移、旋转、对称知识设计精美的图案;
二、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2、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3、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4、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2、5、3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2、3、5倍数的特征是教学重点,3的倍数的特征是教学难点。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2、一个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一样;
3、长方体有12条棱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通过观察实物和学具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比较,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渗透集合思想及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十长×高十宽×高)×2。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1.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问题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
2.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2.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来确定各个长方形面的长和宽。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m3、dm3;
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
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1m3=1000dm3;1dm=1000cm3;
2、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互化;
容积和容积单位
1、箱子、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容积;
2、1L=1000ML;1L=1dm3;1ML=1cm3;
1.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知道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2、分数的意义。3、分数与除法。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 1表示。3、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理解分数的产生,掌握分数的意义。2、、理解单位“1,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3、、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与假分数
1、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2、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2、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3、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2、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1、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1、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1、最大公因数。 2、求最大公因数。3、最简分数。4、约分及其方法。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3、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3、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5、通分
1、最小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3、分数比大小。4、通分及其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掌握同分母分数比大小的方法,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4、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灵活选择方法。3、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算理并掌握方法。4、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6、分数和小数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2、分数化成小数。
1、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学会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1、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2、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六、统计
1、众数
众数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的意义。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2、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归纳复式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3、综合应用
打电话
1、能够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2、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策略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通过画图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七、数学广角
1、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2、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
1、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2、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51:4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单元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位置
位置
1、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
2、让学生从习惯上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
3、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二、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一)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乘分数(二)
1、一个数乘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数和分母相乘。

2、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2、解决问题
1、单位“1”的确定: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分数乘法的法则的运用。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3、倒数的认识

1、倒数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难点: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2、解决问题
1、分析单位“1”的量。
2、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利用方程解决问题。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比和比的应用题。
1、比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比的基本性质。
3、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方法。
1、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2、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3、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四、圆
认识圆
(2课时)
例1、例2
(P56---58)
⒈认识圆的圆心O、半径r、直径d
⒉同一个圆内d=2r
⒈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⒉让学生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⒊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用会圆规画圆。
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例3
(P59---61)
⒈圆是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⒉画多个圆组成的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⒈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⒉让学生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根据对称轴画出给定图形对称的图形。
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精神。
重点:能准确找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能根据对称轴画出与给定图形对称的图形。
难点:画出由多个圆组成的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圆的周长
(2课时)
例1
(P62---66)
⒈认识圆周率π及它的近似值
⒉知道圆周长公式
C=2πr或C=πd
⒈通过对圆周率的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⒉使用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熟练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⒊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重点: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圆的面积
(3课时)
例1
(P67---68)
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圆的面积公式S=πr 2
⒈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⒉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例2
(P69---72)
圆环的面积公式
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学会求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求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确定起跑线
(P75---76)
标准跑道的有关知识,
跑道宽与相邻的两个半圆形跑道直径之间的关系
⒈通过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圆的周长的知识。
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能运用周长的知识确定起跑线
难点:理解相邻起跑线的距离与跑道宽度之间的关系
五、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课时)
(P77---79)
⒈百分数的意义
⒉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⒈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⒉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⒊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体会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2课时)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P80)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⒈使学生学会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⒉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⒊通过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
重点: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P81---84)
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熟记常用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⒈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⒉利用已有的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⒊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教学活动,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难点: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例1(2课时)
(P85--89)
发芽率、达标率、出勤率、出油率的意义
⒈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发芽率、达标率等问题。
⒉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重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发芽率、达标率的意义。
六、百分数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例2(2课时)
(P90—P9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⒈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⒉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3(2课时)
(P93—P96)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⒈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⒉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折扣例4
(P97)
折扣的含义;原价、现价、折扣的关系
⒈使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的基础上,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能正确列式计算。
⒉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理解“折扣”的含义,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是相同的。
难点:独立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纳税例5
(P98—P99)
纳税、税收、税率
⒈理解税收的专用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⒉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难点:理解税收的专用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利率例6
(P98—P100)
本金、利息、利率
⒈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⒉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
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六、统计
扇形统计图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填写扇形统计图
3、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回答问题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够看懂并会填扇形统计图。
3、会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5、通过对相关素材的整理和分析,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的练习
体会条形、折线、扇形各种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合理存款
合理存款
1、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2、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1、使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3、经过分析、计算、比较、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七、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的问题
猜测、列表、假设和方程解法。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2、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52:19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单元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负数
1.负数(教材第2至4页)
1、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并了解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2、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2、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数量的实际例子,体会对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负数(教材第5至7页例题)
1、  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2、  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负数的大小。
1、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数轴的排列规律,会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特征
1、  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  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
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圆柱的表面积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  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已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新知识。
3、  通过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圆柱的体积
体积公式的推到及计算方法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到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  在公式的推到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到过程。
2,圆柱体积的计算
4.圆锥的认识教材第23-24例1
1、圆锥的特征
2、圆锥的高
1、从观察实物出发,使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圆锥,认识圆锥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3、知道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4、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
难点:自己动手做圆锥的模型
5.圆锥的体积(教材第25,26的内容)
1、公式的推导
2、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重点: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 比   例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1、通过现实情景,认识比例。
2、在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在教学中。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1,  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34页的内容)
比例的性质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解比例(教材第35的内容)
解比例的方法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使学生掌握接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的性质,将解比例改写成解方程。

成正比例的量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1,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成反比例的量(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  判断的方法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总结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抽象出反比例的关系式
比例尺
1、  比例尺的含义
2、  能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运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学会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材第56-58)
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和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征,能按要求将图形放大和缩小。
2、培养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数学
明确图形各边按照相同的比放大和缩小后,大小发生变化,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能力
1,  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自行车的数学问题(教材第66—67页的内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运用所学的园,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统计
1.扇形统计图数据分析,教材P68,例1、2.折线统计图数据分析,例2
1、扇形统计图中的模糊数据。
2、比较、判断统计图要有统一的标准。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3、经历综合运用统计知识的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表达的学习方法。
4、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难点: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解释,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五、数学广角
1.抽届原理。教材P70例1、P71例2、
2..抽屉原理的应用。教材P72例3
1、 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及一般模型。
2、“抽屉原理”的推理过程。
3、“抽屉原理”的应用。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抽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判断谁是苹果,谁是抽屉。
节约用水
比例、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教材P74
1、比例知识
2、统计知识
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1、进一步巩固比例知识及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习过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对收集到的一定时间水龙头漏水的量进行测量分析。
难点:提出具体的节约用水的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1:56:5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我的网络学习经验作者:maths352
我的网络学习经验
《数学园地》资料
河北省唐山市第12高中  齐建民
回忆了一下,我大概是从2005年开始比较正式的网络学习生活的,或者说是网络教研,成为名副其实的“网民”,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2小时,当然,我上网99%的时间都是在搞与专业有关的,几乎不玩游戏(即使玩也是“偷菜”那样的低层次游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个年头,总是看到一些年轻朋友(这么说好像我已经老了,反正就是比我年轻的朋友吧),可能他们还没有找到一些比较成熟的网络学习方式,或者说是在走一些小弯路(对人生而言,也许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但是,如果已经有了桥,我们就不必再去涉水是不是?
所以,我想试着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网络学习经验或说体会,如果你已经有了类似体会,那我们可以共勉,如果你觉得有些道理,以后就可以那样去试一试。
我努力回忆、思考、总结了一下下,大概有下面这些事实,让我在以往的网络学习中受益匪浅,促成了现在这个“齐老师”,它们的作用相信仍会持续下去;
(0)    心态上不要怕“示弱”
首先说这个,因为这个最重要!
回想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经常有不会做的题目,不会处理的事情,经常要上网问别人,甚至自己都觉得是很低级的,很“外行”的问题,问的时候自己也会犹豫: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别人不会笑话我吧?你毕竟是个老师啊!事实说明,确实会有人笑话你,这可能是因为你的问题确实是低水平的,也可能是在笑话你的人看来“太简单”了,但是,你的问题毕竟解决了,你没有损失什么,是不是?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些你觉得很简单甚至“愚蠢”的问题,它的解答也许并不是那么显然的简单的,你提出来了,发现有人竟然也有那样的疑问,甚至会引起大家的争议,或者它可能有着很深的来头,通过大家的讨论,你已经收获了远大于问题表面的东西。
总之,在学习时,不要怕“示弱”,你的“弱”展示的越多,你的收获自然就越多,长此以往,你“示弱”的机会必定会相对减少的,等到某天,你觉得是在“示弱”的时候,别人已经把你视为“高手”了。
(1)    要交到几个“好网友”
在专业学习上,找到几个良师益友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日后所能达到的程度。因为你难免会有不会做的题或不明白的事要请教他人,要强调的是,你的“好网友”最好是在专业领域(解题、教育等)比你强的,俗话说,下棋找高手,和高手过招你才会学到不一样的东西,我很庆幸,在网上混了几年,交到几个高手朋友,有老师,也有数学爱好者,他们给了我无穷大的帮助。
当然了我并不排斥和“同级别”的人交流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有道理的。
说到交朋友了,那么从哪里交到这些朋友呢?
(2)    要有几个固定的平台圈子
上网的人多少都会去一些专业论坛,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水平层次不齐,他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本专业的信息,比如各种各样的数学题,各种教育观点,这里是开扩眼界的最好地方了,与松散的qq群相比,论坛讨论问题的好处是显然的,可以保存,方便查阅等等。
我经常去的两个论坛是,k12数学论坛,http://sq.k12.com.cn/discuz/forum-19-1.html,人教论坛,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66,客观的说这两个论坛在这两年的人气不如以前了,我从05年开始就在这两个平台泡论坛,那时候论坛里的高手也非常多,每天都有很多的帖子,一天里就翻好几页,讨论很多的问题,我从这两个论坛里认识了不少的高手朋友,有些目前还一直保持联系,经常向他们请教问题,如果你有更好的论坛,也介绍给我吧;
2012年我开始在新浪开了自己的博客,就是你看到的这个博客了,从这里我又认识了不少的朋友,他们都是很勤奋的水平很高的老师,你可以从首页左边的“我常去”点击他们的博客;
(3)    要学会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
不论是老师、学生还是数学爱好者,如果你决定了在网上学习数学,必须至少要掌握以下几个软件的使用:
(i)              mathtype,也叫公式编辑器,专门输入数学符号的,你要和别人请教问题,用它把题打出来吧;
(ii)          几何画板,这个软件功能很强大,我目前也只掌握了一小部分基本功能,比如绘制函数图像,计算,画几何曲线等等,这个我们以后可以共同切磋;
(iii)       截图软件,现在qq的聊天窗口就有个按钮,可以截图,比如,你在word里面,输入了一道题,你就可以用截图功能把题目截取为图片,把它发到qq聊天窗口里让别人看到方便与人研究,如果你有像素比较高的手机,可以用手机拍照,把一些纸质书上的题或你的解题过程拍成图片,然后发给别人看;
      上面三个软件,我觉得是网上讨论数学题必不可少的
(iv)          PDF阅读软件,我目前用的是adobe acrobat,这个不光可以阅读pdf电子书,还可以制作编辑,功能比较强大,当然如果你只是想阅读pdf文件,那么网上pdf阅读软件非常多,随意找一个好了;
(4)    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一些文献平台
搜索引擎我主要用的就是百度,它不光可以告诉你“水煮鱼”怎么做,还可以告诉你怎么做一道数学题,事实是这样的,很多试题其实都是“成题”,也就是说,你见到这题之前这道题就已经存在了1个月甚至几年了,网络上已经有人问过了,运气好的话已经有人给出了很完整的解答,你只需要用搜索引擎把它找到即可,这里有点小技巧:
如果题目完全是文字,那你就把文字部分或全部粘贴到搜索栏里;
如果题目里有文字也有数学符号,那你就选择一些关键字输入到地址栏里,
例如,我们要搜索这道题的解答:


首先判断关键字,你可以试着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保三角形函数,f(a)”,马上就可以搜到了;


如果题目里有更多的数学符号,那你得掌握数学符号的表达方式,在搜索引擎的输入栏里是没法用mathtype的,所以“x的平方”,你得写成“x^2”,而“x的倒数”,你得写成“x^-1”,输入3,4个符号关键字一般就可以了,
例如,我们要搜索这道题的答案
  

               
只要是成题,大部分都可以从搜索引擎里搜到答案,这样你就不必问别人了;
关于文献平台,我目前用的是“知网”,即http://www.cnki.com.cn/,万方,http://www.wanfangdata.com.cn/, 在淘宝有出售充值卡的,1块钱能当20块用,很划算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5)    可以适当的给教辅报纸、教辅公司写稿
这个是对老师而言的。
前几年,我给几家国内的教辅报纸,一些公司写过一些稿子,比如同步的练习题,某章知识总结,易错题分析,高考模拟题等等,做这些事能让自己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总结教学经验,对题型进行总结,为了写稿你就得查找搜集资料,我的资料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写稿而得到的,还可以练一下文笔,顺带赚点稿费,是个多方面收益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2:05:39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和期末检测卷 http://xxsx.fhedu.cn/Html/6/Menu/39/Article/588/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和期末检测卷 http://xxsx.fhedu.cn/Html/6/Menu/39/Article/588/


2010年教师培训视频材料汇总:

http://czsx.fhedu.cn/Html/16/Menu/37/Article/911/

2010年教师培训视频材料汇总:

http://czsx.fhedu.cn/Html/16/Menu/37/Article/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2:0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9:18 , Processed in 0.1071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