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培计划”北大研修日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0:01:5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国培计划”北大研修日记(六)作者:明月照弹琴博客
磨课“工作坊”,说课“大讲堂”
——“国培计划”北大研修日记(六)
山东省定陶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 方
13号—15号三天,研修进入实战阶段,先在“工作坊”磨课,后进“大讲堂”说课。这是北大研修的一贯招数,以求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磨课重在“磨”。以小组为单位,抽签确定课题,聚集在“工作坊”,进行集体备课,进而设计出一份详细的、可供操作的教学案。说课重在“说”。每小组推举一人,代表本小组在“大讲堂”进行公开展示,之后小组研讨互评,最后专家点评总结。
尽管“磨课”“说课”都是虚拟的,没有学生的实地参与,但教师必须假戏真做!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以学评教,是课改理念的精髓所在,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教师心中必须始终装有学生,教师一切的教学设计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点。
面对专家的谆谆告诫和严厉要求,老师们不敢有丝毫的轻忽和懈怠。各小组分工协作,集思广益,大胆展示,积极发言。精彩场景屡现,掌声笑声不断。三天的“磨课”“说课”,忙碌而充实,紧张而兴奋,那种如痴如醉、如坐春风、脱胎换骨、天地一新的感觉,用一个词形容,“爽”!
不过,笔者最为关注的还是专家的点评,特别是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老师的点评。对于程翔老师的大名,相信大家都不感陌生。他本是我们的山东老乡,泰安师专中文系毕业,初在泰安六中任教,不几年即展露头角,名声大噪,28岁获得全国大赛第一名,31岁晋升为特级教师,其教学课例,如《将进酒》《琵琶行》《再别康桥》《纪念刘和珍君》《雷雨》等,都脍炙人口,堪称经典;教学专著《语文教改探索集》《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播种爱心》《语文人生》《课堂阅读教学论》《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说苑译注》《路在脚下延伸》《论语译解》等等,更是风行一时,有口皆碑。
对于老师们的说课表现,程翔老师都一一做了点评,尽管发语不多,但无不切中肯綮,一语破的,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看着面前这位鬓发花白、神清气爽、谈笑风生、风度翩翩的语文名师,我百感交集,感慨万端,深深懂得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坎坷与艰辛,更理解了一个教师在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中所获得的愉悦与幸福。
课余之际我们纷纷围拢上去,与程老师做近距离交流。言谈之间,深感他对于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真的是别有洞见,高人一筹。
这里记录若干程翔老师的只言片语,以飨诸位同仁:
   
新课标颁布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高潮,有点搞运动的味道。新名词满天飞,洋术语到处跑。这种现象既说明了我们对母语教学的浅知,也暴露出我们缺乏自信、底气不足。
我们是教母语的,母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文化生命的根。学习母语,首先是继承的问题。对经典作品,我们主要是学习。认真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所谓新理念,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总能找到类似或接近的说法。所以,我们不必自卑。
一节语文课,没有读书声,学生不接触语言文字,只是在搞什么讨论、交流,名日“自主、合作、探究”。这样上课,学生的语文基础如何奠定?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自主、合作、探究”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语文课上,课件很精美,教师没有板书,学生不写汉字,主要精力全用来观看大屏幕。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影视文学欣赏课?教师不引导学生推敲语言运用之妙,而把精力用在验证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上,这是语文课还是锢砜?如果我们的改革改掉的不是缺点而是优点,那么我们的改革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新课标主要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观照教学,但是教育并不等同于教学。在教育理念上,教育工作者有三点永远都不能逾越——学生的生命健康不能逾越,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逾越,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逾越。
语文学科,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规律是不能违反的,也是不能创造的。我们只能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基础教育的特点、性质决定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积累,是打基础。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从语文的角度给学生奠定一个文化的底子。
   
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课文具有第一印象,即原始理解,它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后续理解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化理解的过程,是主体。从原始理解过渡到后续理解,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
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没有过时,规律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强调主体就不敢讲课了,当讲则讲。
语文老师的基本发展方向是:让语文教学更好的为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如果语文教学不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幸福,其他的行业可以给你带来幸福的话,可以考虑转行。不管语文老师还是其他老师,对于职业的理解和他所持的态度与所取得的成绩是成正比的。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不热爱教学工作的人,他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我的学生对我有所回报的时候,我是很感动的。以前我给一班代课,一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有一行小字:谁要把程老师调走,我就跟他拼命!我当时很感动。北大的一个学生说:程老师,我真想在听您一节课。就是这一种感动在支持着我的工作。
在学生的心目中,他把老师看得很高很高。老师的每一句不经意的话,在学生的心中会很重,很重。我们在学生心中是这样一个位置,还有什么可求呢?诚然,在现实中,我们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我们的工资又不是太理想,家境又不是很富裕,甚至在偏远的地方,工资还是不能按时发放。我刚参加工作时,这些我也体会过。我也教过一个班80人的那种班,且当班主任;同时带三个班我也教过;做校长同时带两个班这种事我也干过。晚上很晚才睡觉,备课时,为了查一个资料不知道要翻多少本书。但是不管多么辛苦,当学生说,老师我们喜欢你的语文课,就这一句话,把所有的辛劳靠吹得烟消云散。我们感觉到做老师是幸福的。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是做人的“样板”,人格是“样板”的核心。何谓教师的人格?德、才、学、识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支撑教育大厦的栋梁,是教师的灵魂。人可以不畏惧权力,可以不受金钱的诱惑。没有权力和金钱,并不影响一个人成其为人,但没有德,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教育工作是清苦的。“粉笔一枝传道授业解惑,诗书半榻修身养性育人”。教师应该远离金钱和权力,想当大官挣大钱的人最好不要当教师。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没有牺牲精神的人也最好不要当教师。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大智若愚,不计名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胸坦荡,志比天高。大德孕育大才。具备了以上三点素质,教师道德品质之灯便高悬于讲台之上,浩然之气便充塞天地之间,就会产生无穷力量。
:程翔老师部分课堂教学实录赏析
 
名师课堂的精彩从哪里来?
——程翔老师《<</FONT>再别康桥>课堂实录》赏析
贾会彬
 
2010年7月12日,我在北京听中国当代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其中,著名特级教师程翔上的《再别康桥》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程翔老师的课在上午第四节。上三、四节课的老师用同一个班的学生上同一节课。在第三节作课的是沈阳的刘树义老师,或许学生是初二学生而课文是高中课文,或许是放假期间被召集来心里不满——结果,学生启而不发,调而不动。尽管刘树义老师幽默风趣,尽管他教学经验丰富,采用了很多办法,学生依然低头不语。一节课下来,所有听课老师都认为授课教师的表现是超一流的,学生的表现是很“闷”的,如果让我们遇到这样一群学生是恐怖的。
第三节上完,已经是中午12点,听课学生和老师都有些困倦。这时,程翔老师上课了,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奇的旅程开始了,在程老师的课上,学生都开始踊跃发言,精彩随处可见,《再别康桥》的美被充分发掘出来,听课教师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和掌声。
同一个班的学生,同一篇课文,为什么程翔老师的课能上得如此精彩呢?经过很多天的反复思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拉近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若是在上课前几分钟才和学生初次见面,每一个上公开课的老师都会抓住一切机会和学生交流,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从而为课堂的顺畅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程翔老师也不例外,他有三个举动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
第一个举动,重新摆放课桌。上课前,程翔老师让学生把课桌重新摆放,最终放成一个正方形,中间没有课桌,程老师坐在靠讲台的一排中间。不得不承认,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站在前方,学生坐在座位上,教师和学生的壁垒分明,无形中就有了一种距离感。而程老师让学生重新摆好课桌后,课堂倒像要开始一个“方桌论坛”。程老师坐在学生中间,给学生一种平等地探讨问题的感觉,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第二个举动,自我介绍。程老师坐下后,开始了自我介绍:
师:我叫程翔,来自北大附中。程是前程的程——哪一个‘翔’字更好?大家猜猜。
生:飞翔的翔。
师:哦,你猜对了!我们有了默契。(学生和听课老师笑了)同学们很辛苦啊,刚才上了一节课,接着再上一节。
程老师的自我介绍很朴实,只不过,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让学生也参与了进来。学生正确的回答让程老师很惊喜:“我们有了默契。”这个评价让学生都笑了,紧张的气氛轻松了许多。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不经意地为课堂营造着和谐的气氛。
第三个举动,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在第三节课上,学生是拘谨的,是不自信的。第四节甫一上课,程翔老师就寻找机会鼓励学生。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把全诗来读一下,(问右边第一位同学)你来推荐一下,谁来读?
生:刘思雨。
师:为什么?
生:她读得好。
师:我觉得你推荐自己比较好。她读得好,不用读了,你不好才读。(众笑)这是什么精神?
生:毛遂自荐的精神。
师:很好。你读读。
生:(读)
从这段问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程翔老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第一个同学来读,但他拐了一个弯,引导学生“毛遂自荐”。其实,这个片段的实质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打消学生怕犯错的顾虑,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学生寻求进步的地方,犯错并不可怕。
二、指导诵读,体会语文的好玩
在这节课上,程翔老师没有什么精巧的设计,只是以诵读为主线,很朴实地一节诗接着一节诗讲,但就是在这朴实的教法中,精彩纷呈,下面是程老师的一个指导诵读的片段。
师:小伙子请站起来,读这小节(第二节),你怎么进行技术处理?大家眼睛里盯着他。
生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师:读得不清晰。荡漾什么意思?
生1:(低头无语)
师:本意指水波动。这指水波动吗?
生1:心情波动。
师:你荡漾过吗?实事求是地说。(众笑)荡漾过,我们都荡漾过,只是荡漾的原因不一样。
生1:(低头无语)
师:他的诗应该是低着还是抬头读?(抬头)抬头正前方、斜着,带着一种什么?(生:憧憬)憧憬知道么?什么意思?你来憧憬一下,那个墙角。看那儿。
生2:那河畔的金柳……
师:读得不好,“那……”——一下子拉到那个境界里。
生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师:怎么读比较好?水波动荡,心也荡漾。怎么技术处理。“漾”能不能拉得长一点。
师:同学们抬头看老师。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程老师在范读中很陶醉,全场鼓掌。)你得想象,伴随朗读,想象美好的景色。一起读。
生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师:荡漾没读好。在我的心头,荡——漾。
生2:在我的心头,荡——漾。
师:语文课这样读是不是很好玩?语文课就很好玩。
这个成功的教学片段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 “荡漾”的诵读指导。很多老师都有过指导学生诵读的经历,也都有过失败的体验,尤其是面对程度不好且不活跃的学生时,我们几乎无计可施。但是,程翔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时,却成功了,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他的指导诵读小步前进,适合初二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过程中得到一点点的进步。
首先,程翔老师先从内容和感情上进行分析。诵读从来不单纯是一项技术活,诵读总是和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程翔老师深知这一点。他问:“荡漾是什么意思?”当学生回答不出时,程翔老师用了一个暗含选择的反问来启发学生:“本意指水波动。这指水波动吗?”学生自然能回答出是“心情波动”。其次,为了让学生体会得更深,程翔老师想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你荡漾过吗?”这个问题在羞涩的学生那里没有成功。于是程老师迅速转换问题,用诵读的动作来辅助诵读:“抬头正前方、斜着,带着一种什么?(生:憧憬)憧憬知道吗?”这是在引导学生进入那个场景。最后,程老师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水波动荡,心也荡漾,怎么技术处理。“漾”能不能拉得长一点。”随即,程老师又进行了精彩的范读,学生终于读出了“荡漾”那摇曳的感觉。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一番话:“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程翔老师的课堂无疑为这句话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
这个教学片段中,程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是:“语文课这样读是不是很好玩?语文课就很好玩。”是啊,语文课不是枯燥的,而是好玩的。有人问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金答之曰:“我觉得它很好玩。”金岳霖在觉得逻辑好玩,事实上是对逻辑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他成一代大家;同样,学生在好玩的课堂上也定能兴致盎然地学到更多的东西。
三、动作辅助,诵读中加深理解。
程老师指导诵读,方法多样,其中,他特别注重诵读动作的指导,请看他对诗歌第5节的诵读指导。
师:徐志摩内心保存一个梦,什么样的梦?要不要去寻找?谁来?咱们请一位。
生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师:你先不要坐,站着大家听清楚。寻梦问谁?(自己)寻怎样的梦?(美好的),请一个小伙子回答。
……
师:怎样读好?抬头好?手应该怎么放好?(学生把手垂下来)就这样垂下去好?(众笑)我觉得应该这样(双手伸开)。
生2:那样没法读。我要拿着念。
师:不用看书了。
生2:我不看不会。寻梦。(伸手)(众笑)
师:感情来得太快了,同学们分析。哪句开始伸手比较好?
生3:下句,向青草更青处伸手。
师:不同意见可以说。
生4:放歌。
生5:我不认同。我觉得在“向青草更青草处”伸手不行,因为你正划着船,一伸手,就没法划船了。(众笑)
师:我觉得请这个同学朗读。一只手拿着纸读。
生5: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师:感情太快了。(众笑)这就是朗读的技巧。寻梦是为了自己,情不自禁地自问。想起美好的梦,一生中,那个梦太重要。一生中,每个人都有一两个美好的梦,时间越长,越想越甜美。(范读)“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众鼓掌)“放歌”时伸开手,闭上眼,头摇一摇,表示自己陶醉了。
在这个指导诵读的片段中,程老师仍然从诗歌的感情出发进行指导诵读,但是,该片段最大的特色却是以诵读动作“伸手”来辅助诵读,其主问题是:“哪句开始伸手比较好?”这个问题事实上还隐含着另一个问题:“作者的情感在哪里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发言时精彩的,尤其是生5的发言让人眼前一亮,听课老师们都暗自佩服他的分析能力:“我觉得在‘向青草更青草处’伸手不行,因为你正划着船,一伸手,就没法划船了。”接着,程翔老师的范读感染了所有的人,学生伸着手诵读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程老师的动作辅助诵读法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诵读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在思考中自然而然地想象到了划船的画面,从而轻松地理解了文本。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里被彻底打开了,他们早已经抛弃了拘谨和紧张,而变得敢于发言、争着发言了。
程老师的课之所以能让如此不爱发言的学生变得活跃,原因或许有很多,但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最重要的原因,正缘于此,他用“方桌论坛”的方式和自我介绍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用一个巧妙的提问鼓励学生要有“毛遂自荐”的精神;整节课的指导诵读中,他准确地把握学情,引领着学生小步前进,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15:21 , Processed in 0.0670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