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做好评报工作

[复制链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8:23 | 只看该作者
读报与评报
  这样的文章有“嚼头”———评《如何用“先进文化”熏陶人》   ●邓绍斌 李毅刚   读罢军报6月30日《周末文化》版刊发的《如何用“先进文化”熏陶人》一文,顿感清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该文以富有诗意和充满哲理的语言,对军营文化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使以往一般的新闻述评式文章变成了一篇生动形象、优美鲜活、寓意深刻的散文,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引起了内心的共鸣。   一、引古述今,文学特色鲜明。全文用了“润物细无声”、“‘情’为德之先”、“乘美以游心”、“浓淡总相宜”四条名言美句为小标题,借古人之口,发今人之心声,内涵深刻、意味悠长。同时,作者还把军营文化的功能作用和开展文化活动的诸多思路进行了梳理,呈于读者面前,有叙述、有抒情、有感慨、有评论,给人留下了思索和想像的广阔空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很强的表达能力。   二、巧借意象,写作手法独到。述评难写,尤其是对宽泛、纷繁的军营文化进行全面的提炼概括和描述,使之浑然一体、脉络相连,对为文者而言更为不易。作者巧借意象,把漫漫历史长河中熔铸、积淀的军旅文化寓于“军鼓”这一意象之上,就实论虚,夹叙夹议,以拟人化、口语化的写作手法,把对新时期军营文化的思考和认识串联成篇,从而使全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三、议论风生,行文简洁明快。全文以部队日常活动中经常开展的各种文化娱乐项目如唱军歌、举行退伍仪式等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映面,紧扣军营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蕴含的时代主题,阐明了充分发挥军营文化对广大官兵的教化、感化和美化等诸多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不但“叙其然”,并进一步“论其所以然”,言简意赅,说理透彻。   一首无声的歌———评图片报道《一个士兵镜头中的母亲》   ●龚怡   《一个士兵镜头中的母亲》(刊解放军报6月26日三版),从拍摄者的角度讲,其构思是新颖、独特的,从编辑角度讲是大胆的创新,用了半个版来讲述一位母亲的故事。如用整版,在视觉上的效果可能更好。   以往有关军人母亲克服家庭困难、支持孩子参军的文字报道在报上屡见不鲜,写作手法大同小异。而本报道的作者跳出这一平常报道形式,用自己的“第三只眼”来展示一位纯朴农家妇女的拥军情怀,这一视角很独特,也很精彩,视觉上拉近了读者的距离,内容上更打动了读者的心。   照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融为一体。题头那幅扛麦子的照片,用了一些拍摄技巧,将朴实无华的母亲拍得如此美丽。作者和母亲的合影,儿子稚嫩骄傲的笑容和母亲那张沧桑而又坚强的面容本身就蕴含了许多的故事,母亲的面容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照片没有丝毫摆拍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每个军人身后都有一个母亲,尽管她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予孩子物质、精神上的关爱,而那种精神上的爱更是至高无尚的。   笔者为照片的作者和编辑给予读者这一形式的作品而钦佩他们的慧眼,更为军报在循序渐进的新闻改革中的变化而欣喜,因为她与读者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给予读者的精神食粮越来越具人情味,正是因为她的朴实、真实而愈加耐人寻味。   《娘,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标题制作很有力度,在整版起到了点睛之效。   一点建议:如能将《一个士兵镜头中的母亲》改为《一个士兵眼中的母亲》是否更好一些?因为镜头是摄影者的第三只眼。   官兵喜爱《神州广角》   ●蔡宝鑫 孔令杰   《解放军报》时事周刊《神州广角》专版因其内容的新鲜,形式的新颖,深受基层广大官兵的青睐。它展示给读者一个更新、更深、更高、更宽的知识窗口,内容既严肃又活泼。其主要特点有五:   一、新闻性、政策性融为一体。该专版首先重点刊登一些具有较强时事性的新闻,让读者及时了解和掌握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以及我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方针。近期开辟的“关注西部开发”征文,一期一个话题,一次一个角度,从不同侧面为西部大开发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或指明发展方向。《为四川构筑双赢平台》一文告诉读者,西部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技术,从而更有利于西部资源开发。《走马内蒙古看开发》则展现了早期开发西部的人们的可歌可泣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读后,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二、前瞻性、知识性引人入胜。该栏目瞄准社会前沿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和脉搏,与社会同呼吸,紧紧围绕国内外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报道。报道的问题既有读者点题,回答读者关注的问题,拉近了读者与军报的距离,缩短了军营与社会的间隔;又有热点问题透视,分析报道当前社会上一些热门话题,给世人以解惑、以帮助。读后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三、严肃性、活泼性相得益彰。该专版既有关注国家长远计划建设的重大新闻事实,又有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话题严肃而不呆板,内容新颖但不猎奇,既不失军报的风格,又具有报纸周末版的韵味。   四、综合性、趣味性吸引读者。该专版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既有本报记者采写的和据新华社电传的稿件,又有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军营内外的自发来稿,内容广泛,包罗万象,点多面广。既有当前“西部大开发”焦点问题报道的“重型炸弹”,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精短新闻报道,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可读性强。   五、军味、民味有机结合。军报是军队的报纸,是中央军委的喉舌,因其具有的特殊性,而“军味”十足。该专版又不拘泥这一定势,让具有“民味”的稿件登上具有“军味”的“大雅之堂”,成为官兵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和阵地,成为联系军地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基层官兵百看不厌的好专版。   不能低估战士的觉悟———读《干部遇到困难战士能不能帮助?》   ●刘进瑜 尹亮君 顾晓亮   读了军报7月5日《读者之友》版刊登的《干部遇到困难战士能不能帮助?》一文,我们很有感触。   首先,这篇文章反映出了新时期官兵关系中的一个新问题。济南军区某团领导就这一问题开展一场讨论,引发一场思想碰撞,收到一个好的结果,深化了一个大道理,使官兵进一步理解了尊干爱兵的真谛。这一讨论和结果,很有普遍意义。   其次,经过这一场讨论和思想碰撞,也使一些思想落后于战士的基层干部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低估战士的觉悟,低估了,思想就会落后于群众,其结果,官兵关系很难得到进一步加强,部队建设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武警8644部队读报评报活动坚持经常扎实有效   武警8644部队曾是总政通报表彰的读书育人先进单位。近年来,他们适应新形势要求,拓展活动范围,充分利用读报评报这一活动形式,引导官兵在学用中拓宽视野,关心政治,增长见识,有效地促进了部队建设。   这个部队历来重视报刊的订阅和管理使用工作,尤其对军报更是钟爱有加。他们坚持每年按标准将军报订到班,为每个班排统一制作报架,每个连队都设有阅报橱窗、评报栏。每天报纸一到,连队干部和读报骨干首先过目,结合本连官兵的思想实际找出有针对性的文章,圈画重点,旁加提示,督导班排组织好学习。他们还在官兵中广泛开展“读报评报用报”活动,坚持团每月、营每周组织一次评报征文竞赛,发动官兵联系实际积极撰写评报文章,以广播、演讲、展评等形式进行宣传和交流。与此同时,他们还引导官兵注重用军报中宣扬的先进典型事迹和经验,指导和改进工作。   (王占林、王希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9:26 | 只看该作者
一年了,真心感谢评报员2012-01-06来源: 今晚报(天津) 本报讯 2011年读者评报活动评选“十佳小组负责人”、“百佳评报员”、“百名鼓励奖”、“十名挑错奖”结果日前揭晓。本次评选获奖人员,是根据评报员在2011年评报活动中反馈信息的数量、质量及信息采用量等综合因素为依据进行的评选。为鼓励广大评报员进一步做好评报工作,对全年未得过任何奖项,且基本达到评报要求的评报员给予纪念奖(电话通知领奖)。
请以下获奖评报员于2012年1月7日13:30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到今晚传媒新厦0310会议室参加颁奖大会(南京路358号),联系电话:27509564。 (陈媛媛)
十佳小组负责人:石海泉、习津、宋香荣、林赴朝、张致呈、张立津、王英、梁祺、张纹、刘德华
百佳评报员:陈波、陈一茜、冯连英、高强、李侠、刘宝新、刘爱军、刘桂英、马春林、齐建全、石琴、孙捷、王开义、王学致、魏建华、吴锦洪、夏凯、袁树慧、张俊伟、周德文、安慧淑、薄永助、陈亚东、程虹、从士忱、崔长顺、达式东、杜鹏、樊冠群、方继祥、冯昱、高宝岩、高仑、高瑛、郭立久、韩文杰、侯凤年、黄留柱、纪国材、贾凯、蒋如铎、靳书华、景九龄、景忠效、李厚生、李淑惠、李文、李蕴华、李仲森、连维新、梁忠和、廖秋宁、刘鸿宝、刘静蓉、刘天禄、刘学成、刘芝欣、吕津国、吕泽、马明翠、马云霞、毛永昶、孟庆振、宁书和、齐志恒、任素琴、沈金堃、石振儒、时广泽、孙福源、孙纪申、汤君正、陶德惠、王广杰、王建国、王力力、王倩、王守训、王英、王增年、武伟文、徐维龙、徐秀普、许树楹、杨晓东、杨义伍、尹晶、尹云霞、于百揆、袁洪瑢、翟孝媛、张德禄、张殿芳、张惠萍、张建玺、张建忠、张黔生、张秀云、赵卫国、庄辰


百名鼓励奖:安学健、王淑芳、王艳红、杨菲菲、于常海、崔秋萍、姜文豹、石淑英、徐葆华、侯进、李进昌、刘惠敏、苗延培、孙广文、姚广顺、昝云山、赵冠贤、范玲、冯旭阳、郭存酉、佟雅晨、郑世梅、王玉成、崔连元、李连泉、王云海、高俊洁、刘宝祥、蔡淑琴、冯万敏、高安妮、罗红冰、孙振兴、邓健、韩咏昕、梁万华、沈庆华、汤文莉、杨育欣、安学宇、李凤仪、王玉孚、徐克静、李中正、王建忠、徐博、刘钟如、孙璋慧、张家和、李静、孙丽华、杨军、岳东升、王淑慧、李威、李喜旺、王凯、韩尚英、赵伯勋、韩湛、李骁、刘刚、邵秀芝、王彦、刘宝光、李礼、刘昌泗、王殿芙、杜淑君、张新德、李敏、苏玉华、张义健、吴忠起、韩建田、李占英、陈娟、杨德、程维洪、邢军、王萍、高卫平、崔振祥、刘惠青、武书惠、范立旺、陈忠常、王金钰、马春生、姜文彬、王桂荣、常丽华、杨淑坤、张济明、麻金晓、王金钊、曲延敏、王东盈、韩超英、及力
十名挑错奖:袁洪瑢、李文、李厚生、石海泉、张纹、张建玺、宋香荣、贾凯、庄辰、孙福源
(本文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40:26 | 只看该作者
我为报社评报 报纸为我导航

2013年06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呼秀珍
我和中国教育报的情缘始于1994年的教师节。
记得那年9月,我与陕西延长县下西渠小学教师王思明,代表陕西45万名教师应邀到北京参加第十届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在京期间,中国教育报的记者来到我们住的京丰宾馆,亲手为应邀进京的50位模范教师每人送了几份中国教育报。回到学校后,我又陆续收到报社寄来的“特约评报员”聘请函、聘请证书,以及1995年全年的评报表12张。从此,我和中国教育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2007年年底,我一共担任了13年评报员。
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长期以来都是带两个班的语文课,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年级组长,担子很重。但13年来,无论工作多么忙、人有多么累,评报工作我从未落过一个月或晚寄过一次。一年12张评报表,13年就是156张,张张按时寄出。
虽然我评报的水平不是很高,但总是尽我所能地将选出的好文章、好摄影、好专版、好周刊反复比较;虽然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但我尽量扩大视野、放宽眼界,站在“中国教育”这个高地去考量;虽然我的字算不上漂亮,但我笔笔清晰、字字工整,没有一处涂改。因为,在我眼里,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我心里,这是一份很神圣的责任。
在评报的同时,我了解了全国乃至国外教育发展的形势,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感人至深的模范教师事迹……不知不觉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技艺日臻成熟,管理班级的办法更多了,能力更强了。我曾在一份评报表上写道:“报纸为我指航向,我为报社评报忙,报纸激励我前进,道不尽的感激情。”
2002年12月,我收到报社邀请我继续担任2003年评报工作的通知,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评报工作很烦琐,给各位老师带来很多不便,但还是要提出一些要求……随信附一份样板,可以参照。”看到这里,我心中一喜!这下可好了,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评的了。可是当我看到随信寄来的样板时,却惊呆了——居然是我填写的2002年11月的评报表!我心里很清楚,要说评报水平,自己还要不断提高。不过,能得到报社的肯定,我还是挺高兴的!
13年来,报社先后有5位负责评报工作的同志与我联系,通过一张张评报表,我与他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96年,我和爱人去北京看望当兵的女儿,其间,专程去报社拜访了我的第一位评报联系人张景胜,并在报社门前合影留念,照片至今我还保存着。
2002年,我的评报联系人张鹰同志来咸阳出差时,也专程到学校来看我。当时,我们就在办公室交谈了大约半小时,也没招待他喝杯茶或吃顿饭。这真是:记者读者相遇时,虽不相识却相知。
13年来,我剪贴、保存下来的那些宝贵资料至今仍然在用。我用基础教育、理论、视点等栏目的资料来培训我校的青年教师,使他们迅速成长;我用校园心理、青春热线、健康快车等资料来提高自己,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用魏书生、李吉林等全国著名教师的事迹时时鞭策自己。因为,我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好教师,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作者为陕西省咸阳道北中学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41:26 | 只看该作者

读者评报意见与建议
——摘编自《华东新闻》第六次“读者评报月”来信暨读者调查问卷


    保持优势  办出风格
    希望《华东新闻》继续保持优势,发扬优势,办出大报风格。我认为,贵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站得高”,能高瞻远瞩,把握全局。二是“贴得近”,紧贴华东地区百姓生活,有特有的地域优势。发挥好这两条优势,《华东新闻》必将赢得更多的读者。
    浙江省临安市委办公室  唐小辉

    发扬长处  不断创新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一直是我们枣庄市委党校教职工最爱读的第一大报。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严肃性与可读性,始终是这张大报的优势与强项。希望继续保持,发扬长处。与此同时,希望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读者的新需求,不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拿出新办法。要敢于“标新立异”,与时代潮流共同前进。
    山东省枣庄市委党校  许叔道

    关注通讯员的成长
    对那些投稿较多,并有一定写作能力的通讯员,《华东新闻》的领导和编采人员应多加指导和鼓励。我省有一个农民作者,刚开始向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投稿时,稿件一点也不符合要求。人民日报评论部的于宁老师(于宁同志现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编者注)见其投稿较多,且文笔流畅,就主动去信给予指导。在于宁老师的鼓励下,这位作者很快提高了写作水平,经常有稿件见于《今日谈》栏目。建议华东分社的编采人员经常鼓励和指导通讯员,帮助他们写好来自基层的鲜活稿件。
    山东省惠民县人大办公室  张洪民

    多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记者要走出报社、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和要求,尽量少转载和摘登其它报纸的新闻。希望《华东新闻》更上一层楼。
    安徽省桐城市西大街18号  尹昌文

    处理好5个关系
    建议《华东新闻》要处理好以下5个关系:
    一是破与立的关系。要用正面典型引导读者,也要有适当的争论,从根本上讲要立足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上”与“下”的关系。要将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要及时捕捉和把握,敢于接触和反映。三是经验性与典型性的关系。要多树立华东地区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给人以激励。四是长与短的关系。有些文章篇幅过长,有无病呻吟之感。应当长则长,能短则短。五是机关与基层的关系。应鼓励基层的干部群众结合自己的工作,注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江苏省盐城市城区司法局  王厚祥

    我的6条建议
    一、重点经营好《华东新闻》的头条,多刊登有质量、有品位、有影响的稿件,可以把精辟且具指导性的言论文章或比较重要的读者来信放在头条。
    二、多报道华东地区企业在管理、人才使用等方面的经验。
    三、拓展“综合新闻”报道面。
    四、重视报道“农业、农村、农民”。
    五、增加文化、文艺类报道。
    六、倡导办名栏目,出名记者、名编辑。
    安徽省阜阳市工商银行  储继喜

    杜绝关系稿
    不管谁的稿件,有质量才给“通行证”。对拉关系送稿的,报社要严肃批评,决不通融,维护好党报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上海市宝林路500号  黄甘霖

    舆论监督  敢做敢当
    《华东新闻》的舆论监督报道有深度、有力度,尤其是图片报道,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视觉冲击力强,令人震撼。华东分社编辑部敢于进行舆论监督,并真心实意地支持基层通讯员进行舆论监督,令人敬佩。
    退役军人  左文

    舆论监督要一抓到底
    对于需要加以舆论监督的热点、焦点问题,应当采取“一猛子扎下去”的劲头,加大火力,一抓到底。
    福建省仙游县文化局  徐美英

    坚持开门办报
    每隔半月或一月,在版面上留出一定位置,刊登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使编者、作者和读者有一个长期沟通、交流的场所。同时,可以出台一些奖励措施,鼓励为报纸纠错或是意见被采纳的读者,让各方都来关心和支持《华东新闻》。
    安徽省阜阳市工商银行营业部  郭晓梅

    建议开辟科技栏目
    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高科技的人才资本,是综合国力中的重要资本。建议《华东新闻》开辟科技类的栏目,报道高科技的研究、发展及科技界的新人新事。
    江苏省阜宁县劳动局  路贵庭

    不要忘记残疾朋友
    我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目前,我国有6000万名残疾人,他们是最困难、最特殊的一群人,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建议贵报设立专栏,宣传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方针、政策;宣传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先进典型,激励更多的残疾人战胜病魔、面向新生活。
    山东省海阳市残联  纪悦科

    请标明责任编辑的电话
    为了加强报社与通讯员的沟通,建议《华东新闻》各版、各栏在标明责任编辑的同时,注明他们的联系电话,便于读者、作者直接与编辑联系。
    南昌市烟草专卖局  刘光明

    关注社会老龄化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华东是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无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建议《华东新闻》设立有关人口老龄化的栏目,多做一些专题报道。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老年读者所期盼的。
    山东省武城县卫生局  姜洪龄

    抓住年轻读者
    如何抓住年轻读者,我认为是《华东新闻》应当重视的问题。像20—35岁这个年龄段的读者,正处于求知或创业期,风华正茂,渴求知识,渴望突破。建议增设一些创业信息、创业人物传记之类的栏目。
    福建省建阳市黄坑镇圹头村  叶榕栋

    平衡城乡报道
    《华东新闻》应进一步扩大信息量,适应华东地区广大城乡读者的阅读需求。建议增加对华东周边地区市场的商品信息的报道,介绍各地的名特优产品,为农民销售和城乡居民购买提供便利。
    江苏省徐州市四中教育印刷厂  杨忆津

    也讲讲失败的教训
    生活中失败的企业总比成功的多。学习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一时难以奏效。但是,失败的教训完全可以而且应当记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竞争将更为激烈。建议《华东新闻》关注失败,研究失败,开设类似《引以为戒》的专栏,由编辑记者与广大读者一起研究,广泛参与,将自己身边的失败案例加以总结,从另一个角度探讨成功的足迹。
    江苏省江阴市银铃集团公司  王春来

    《双周话题》预告时间应提前
    《双周话题》栏目为读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成为《华东新闻》的一个亮点。但是,《双周话题》每次预告的时间比较仓促,建议增加预告的提前量,一来可以使读者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二来也能提高这个栏目的质量。
    安徽省霍邱县龙潭中心小学  刘家宝

    加大图片报道力度
    《华东新闻》突出图片报道的做法值得肯定,这也是吸引广大读者阅读的重要原因。建议进一步加大图片报道的力度,最好每期在第十三版刊登不少于两幅的图片。对时效性强、有强烈震撼力的图片可放大处理。好的图片往往能起到“一图抵千言”的效果。
    江苏省如东农场办公室  张益滨

    在广告设计上下功夫
    美观、实用、真实的广告,同样会让读者有所收益。建议《华东新闻》在广告设计上多下功夫,做到创意新颖、图案精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文化路11号  张德春

    《大众服务》贵在服务
    今年初开辟的《大众服务》栏目,贴近百姓生活,紧跟热点问题解疑释惑,为读者提供便利,使我们深受其益。其中,关于“房屋合同面积与实测面积差异”一期的解答,为我单位与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购楼纠纷案提供了借鉴,我单位及时搜集有关材料,向法院提供了佐证材料。
    希望《大众服务》今后能更加坚持走“大众路线”,提供权威而又正确的咨询服务。建议提供相关部门的咨询电话,让读者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作进一步了解。
    青岛船舶检验局  姜云霄

    看“台湾消息”盼祖国统一
    《华东新闻》的“台湾消息”栏目办得好,我们都很爱看。大家都非常关心宝岛台湾,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想多了解一些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情况。建议《华东新闻》多给予这个栏目一些篇幅,报道的领域也要进一步拓宽。
    福建省三明钢铁公司职教中心  宋榕徽

    《华东写真》有看头
    《华东写真》图文并茂。如10月8日的专题报道《海岛三朵爱情花》,讲述戴家三姐妹分别嫁给三位军人的故事,图文结合,融政治性、思想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炉,很有看头。对他们的故事,还可以继续跟踪报道。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读者  郑普顺

    《传媒点睛》言简意赅
    我最爱看《华东新闻》的“传媒点睛”栏目。它主题鲜明、文字简短、可读性较强。所登稿件经过编辑的筛选改编,把数百字、上千字的稿件压缩到几十个字、最多百把字的短新闻,真正是“点睛之作”,言简意赅。
    安徽省全椒县石沛镇政府  周友贵

    情有独钟《百家谈》
    我坚持读《华东新闻》,是从被“七嘴八舌”栏目所吸引开始的。我对“百家谈”版情有独钟,每期都细心保存,精心阅读,从中受益良多。今年以来,我已有《学校不是“收容站”》、《少设特定的“月”“节”》等几篇稿件在“七嘴八舌”栏目发表。《华东新闻》作为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大报,能不拒小溪,发表社会各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抨击,实在是难能可贵。该版的“双周话题”评论读者关心的话题,拉近了报纸与现实生活、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可读性。其它栏目如“可圈可点”、“新事评说”等,都独具特色,办出了高水平、高质量。
    山东省临朐一中  马玉顺

    《“九五”点击》耐读
    连续读了6年的《华东新闻》,感到她年年都有令人叫绝的“主打精品”,尤其是一些系列报道和述评,时效强、挖掘深、分量重,很耐读,能回味。
    今年《华东新闻》推出的《“九五”点击》新栏目,连续刊发了8篇述评。它们构思新颖,文字生动,涉及面广。版面设计有新意,特别是对图片的处理,很有创新意识。这组述评每篇都配有短小精悍的言论,可以说是述评中的述评,可谓“点睛”之笔。
    江苏省东台市煤球厂  汪志良
    (戴燕敏  整理)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0年12月15日第四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44:05 | 只看该作者
热心读者纷纷评报
上图为:5月26日,市民在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报刊亭前阅读当日的湖南日报。
实习记者 赵持 摄
《湖南日报》办报质量怎样?读者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近日,本报通过天天与读者打交道的湖南日报发行公司一线发行员,了解到了不少来自读者层面的宝贵声音,现综合如下:
读报心得
唐铖是长沙一家拍卖行的董事长,该行每年都订有《湖南日报》。他坦承,他订报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掌握省内重要政策走向和经济动态,以便寻找商机。
长沙读者张运成自1996年退休至今,每年都订了《湖南日报》。他说,看《湖南日报》成了他每天的需要,对他的帮助很大。他最喜欢看的是国内和省内的大事和有关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新闻。
指点不足
被调查的都是《湖南日报》的热心读者,一路走来,对《湖南日报》的成长进步看在眼里,对《湖南日报》的不足也点滴在心。
长沙读者张运成说,《湖南日报》报道省会长沙市的消息太少,特别是有关长沙市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事件等报道少,而相反,体育报道篇幅较多。
长沙热电厂的蒋俊伟认为,湖南日报版面太少,政策性新闻多,社会新闻少。
长沙市芙蓉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读者陈哲告诉记者,《湖南日报》一些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连续报道不详细,缺少深度剖析。某些专业性很强的报道,能否用更容易看懂的方式来报道。副刊版面少了,让人赏心悦目的文章少了。体育报道不全面,像足球、篮球等一些大众喜爱的赛事,详细报道少了点。
建言献策
读者朋友在指出不足的同时,纷纷为进一步办好《湖南日报》建言献策。
读者陈哲说,作为党报,除了政策的发布、解读,国际国内时政、经济报道外,应该变革创新,办得更丰富多彩。
长沙市侯家塘街道的杨宇希望《湖南日报》能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如住房、就业等问题,这样广大读者更容易接受。
长沙读者彭拥军建议,《湖南日报》市、州新闻也应更多地关注民生。周末两天的版面太少,可适当增加一些读者喜欢的专刊。
岳阳市南湖风景区招商局办公室负责人杨晨牧建议,增加深度报道,加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岳阳十四中教师张航舰建议,加强舆论监督报道。
读者陈谷梁认为,广告要尽量压缩些,多了影响读者的兴趣,也影响报纸本身的声誉。排版要更讲究些,多研究和学习《人民日报》的排版,使版面看起来更舒服些。
本报记者 王胜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44:53 | 只看该作者
评报有好多类型:    一,让读者评。优点:能提高读者的积极性,并且显示了报纸贴近读者的企图。缺点:真正有水平的读者不多(我的意思是频繁评报的读者之中),往往不久这样的评报就会变成挑错会(这个字错了,哪个标点用的不对拉),而且记者或编辑对这样的意见并不会太过于相信。
    二,让专家评。优点:权威性能得到保证。缺点:因为是专家,所以在职的时候一般不太可能,只能是退下来的老同志,可退下来后就和实践脱了节,而新闻是每日俱新的事业,用迟滞的理论如何指导现实的工作?况且,请也不是白请,还得付银子的。
    三,让新闻院校的研究生评。优点:理论过关,因为是学生,还可以无偿或少偿。缺点:还没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学得再好与实践还差得远,而且新闻又是一个极讲究实践的学问,否则也不会在长时间内说新闻无学了。何况,这对一份报纸的地理位置要求较严,你必须在大城市,因为至少得有一所或几所大学,而且还得有研究生,一般的本科生就更评不了了。
    四,让社内人评。优点:有专业背景,切全实际,能评到点子上。缺点:没法评,熟人熟脸的,开完评报会还活不活呀。
    五,找一些固定的读者评。这些读者是选择出来的。优点:其专业水准一般能得到保证,前期一般较好。但到了后期,随着评报员知识的老化,以及和报社员工的熟悉,其质量就开始得不到保证。
    六,……(方家再补充吧)
    就自己了解的情况,大多报社的评报就是上面几种了,但都各有优缺点。
    以我们这个报纸的具体条件来看,怎样才更合理呢?我想了好长时间,想到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方案,大家可以讨论。
    充分利用网络,在报社网络上开个评报空间。可以分成两块:
    一是实名制的。刚开始时可以硬性要求每人每周发几篇评报稿,要求是评自己的稿件或版面。用实名制是为了好统计。
    二是匿名的,主要是评别人的稿,这个可以不做要求。
    这个方案的优点:可以培养大家评报的自觉性,因为有自评稿的要求嘛,刚开始难点,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了就好。而且报社内部人员评报,可以保证与实践的联系性和质量,而且匿名评别人的稿件或版面,更能给一个无话不谈的安全感。另一个副效应就是,这个圈圈建好了,完全可以是一个最佳的培训场所,新手们无所适从,看评报吧,效果肯定相当的好。
    缺点:一是硬件层面的,因为现在的报社大多出于安全考虑其内部网与因特网采用了物理分隔,所以直接拷贝网络论坛的方式有点不现实,但完全可以在内部局域网中建立,这从技术上并不困难。二是人员的积极性,这需要宣传,这里面有技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46:2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招聘兼职评报员的启事
2012-05-08
 来源: 梅州日报  



  “开门办报”战略,密切报纸与广大读者、热心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联系,提高办报质量,梅州日报社现面向社会招聘兼职评报员10名,不设行业、年龄、学历限制。
  一、评报员条件:
  &nbsp1、热爱梅州,长期订阅《梅州日报》;
  &nbsp2、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较高的文化水平;
  &nbsp3、每月能抽出7至10天时间(具体时段由本报统筹协调)对当日报纸做评价(包括:推选出您喜欢的文章或照片、版面设计、版面内容或专栏;提出您认为应改进的文章或照片、版面设计、版面内容或专栏;您认为近期应关注的热门话题等等),并将评价内容在当天下午3时前反馈给本报(通过电子邮件或直接送至本报社委办);
  &nbsp4、从事过新闻或相关工作者优先。
  二、评报员待遇:
  &nbsp1、担任兼职评报员期间,可获赠《梅州日报》一份;
  &nbsp2、年底评选优秀评报员,对表现优秀的同志发给奖金,并在报纸上刊登优秀评报员名单。
  三、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12年5月30日。
  四、报名方式:
  请将姓名、年龄、性别、职业、联系电话及个人简历、应聘《梅州日报》评报员的理由等基本情况发至邮箱mzrbswb@163.com,邮件主题统一设置为“评报员”;咨询电话:2278888。
  本报将根据报名情况确定聘用对象,试用期为两个月,试用合格则发给聘书,聘期为一年。梅州日报社2012年5月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4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11:59 , Processed in 0.0844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