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21:59:02 | 只看该作者

  10.《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尹建莉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上榜理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样,是一本用通俗语言写成的家庭教育专著。她是用一个妈妈的爱心、一个教师的真诚和一个学者的良知及专业写成的。

  这本书语言优美,逻辑严密,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好,也是中西方教育理念完美的结合,教育效果立竿见影,能很好地提高教师和父母的家庭教育认知水平,是教师和父母的良师益友。

  上榜感言:

  这本书是我在第一部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获得超乎寻常的社会反响的情况下,远离喧闹,潜心研究,历时5年创作的心血之作。

  本书仍采用案例写作的方法,每篇文章的切入口或核心案例往往很小,司空见惯,陈述的道理却比较大,但这种“大”往往是归于简洁,而不是繁复。

  这本书的每篇文章各自独立,整本书却浑然一体,因为其内部始终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框架。作为一名曾从教多年的教师,作为一位妈妈,作为一名专业研究者,我深知父母需要什么,教师需要什么。所以,我不仅剖析问题,同时积极地给出建议,提供许多可操作的方法,这样的思考路线和专业素养贯穿始终。

  在写作中,我力求思想站位高,同时让内容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所以本书陈述的思想是深刻的,表达却很浅显;有犀利的批判,又洋溢着温暖的情感;追求叙述的通俗,也兼顾了文笔的流畅优美。

  我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让大家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如“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规矩太多,难成方圆”、“母爱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等等。这些全部是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当下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的解读,相信它也能对广大教师和家长形成引导力。

  (作者 尹建莉)




影响我心智成长的十一种书
  ■ 薛冰
  黄裳先生的书话我非常喜欢,但总觉得这一本对我更为重要。因为它让我学会了怎样观察与剖析一个城市,更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生命中,必得有一座生死与共的城市。
  一、《水浒传会评本》(施耐庵著,金圣叹、李卓吾等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十二岁初读,被动人的故事情节所迷。三十六岁再读,为精湛的写作技巧感慨。五十岁后重读,思考更多的是人与社会的冲突,这种冲突发生的必然性,以及改善的可能途径。
  二、《鲁迅全集》(十卷本)(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1958年版)
  1966年暑假,在大串联之前的几个月中,从一位同学家中借读了这部大书。当时就用得上的是“杂文笔法”,但深远的影响还是逻辑的严密,文字的白描与冷讽。几十年来,我是通过努力摆脱对鲁迅先生的最初印象,逐渐认识鲁迅先生的。
  三、《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2月版)
  在插队农村无书可读的八年间,伴随我最久的就是侥幸得到的这一本,其中的大部都抄录过,至今还能背出不少。婉约派无尽的情愁与当时的心境相近,豪放派无奈的壮阔则激励着坚守的意志。至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那是以后才意识到的。
  四、《癌病房》(前苏联亚·索尔仁尼琴(А.Солженицын)著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4月版)
  思想解放的洪流中所读,第一次真正颠覆了革命左派的形象,不仅在政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性上。虽然以后更喜欢海明威、茨威格、雨果和玛格丽特·杜拉,但从精神成长的意义上,他们谁也取代不了索尔仁尼琴。
  五、《金陵五记》(黄裳著,金陵书画社1982年6月版)
  黄裳先生的书话我非常喜欢,但总觉得这一本对我更为重要。因为它让我学会了怎样观察与剖析一个城市,更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生命中,必得有一座生死与共的城市。
  六、《西谛书话》(郑振铎著,三联书店1983年10月版)
  就书话而言,郑振铎先生的书话也许并非上乘;然而这本书中充溢着的对中国文化刻骨铭心的爱,和维护文化传统、民族尊严的行动的激情,也许恰恰是大多书话作品所缺少的。
  七、《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月版)
  我第一次接触到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写一部关于柳如是的小说的野心,让我翻开这部名著;当我终于读完它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写小说的兴趣。在历史的沉重、在学术的严谨面前,什么样的小说才能与其比肩?
  八、《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
  中学时读《史记选》,诱发了我对史学著作的兴趣。但《万历十五年》的意义,不仅于科学地剖析了一段历史,不仅于呈现了一种研究历史的新方法,也不仅于打破了某种历史观的长久禁锢;最重要的,是它并不以自己为终极经典,而提供了推翻其本身的可能性。这兆示着真正的历史学的回归。
  九、《笑傲江湖》(金庸著,香港明河社1980年10月版)
  与《水浒传》截然不同的武侠小说,但同样常读常新。金庸先生的成功之处,就在他敢于、也善于把中国文化中一向被人奉为神圣的东西,拿来戏剧化。每当我感到思维有僵化的危险,就会重读这部书,以打破中国人头脑中往往难以摒除的权威崇拜。
  十、《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元王实甫著,金圣叹批,江苏古籍出版社《金圣叹全集》(三),1985年9月版)
  对于磨炼文学思维,这或许是最有效的体操。
  十一、《山歌》和《挂枝儿》(明冯梦龙辑,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民歌时调集》,1987年9月版)
  明代的《诗经》和《乐府》,也是“三言二拍”的文化基础。它给我的启示不是回到明代,而是回到民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4 13:45 , Processed in 0.0929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