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画人贺马年-马专题-联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57:27 | 只看该作者
李零:说马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个马年。
  前一个马年,我写过一篇《马年说伯乐》,讲的是千金买驴,现在换个话题,讲点非常业余的读书感想,献疑于方家,也给读者拜个年。
  马是“国际动物”
  看电视,我爱看动物。动物,每天轮流上演,不是狮子、角马,就是犀牛、大象,不是猎豹、鬣狗,就是河马、鳄鱼,场景几乎全在东非大草原。毒蛇大蟒,上镜最多,一开电视就窜出来。动物摄影,主要是欧美摄影家在拍,要拍就拍野生动物,越野越好。镜头中的非洲好像动物园,他们叫“狂野非洲”。
  六畜马为首。马是家畜,国产就有,谁都见过,不新鲜,好像不值得拍,拍也放在“农广天地”,供农民兄弟看。但今年是马年,我对马兴趣盎然。现在时兴讲国际,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讲,马是真正的“国际动物”。
  什么最国际?一曰商贸,二曰战争,古代和今天一样。丝绸之路,全靠骆驼和马。骆驼只能驮东西。马不一样,除了驮负挽重,还可用于战争,让披坚执锐的战士,驾战车或骑着它,纵横驰骋,无远弗届,什么地方都能去。
  马从哪里来
  马科动物,包括马,驴,马、驴所生的骡,还有非洲斑马。马出野马,驴出野驴。它们的共同祖先,有趾无蹄。马的老祖宗叫始祖马,前足四趾,后足三趾,后来统统变成三趾。
  现代马,圆蹄,高个儿,长脸,大门牙,这是经长期进化,最后留下的长相。马的祖先不是这副模样,身上有条纹,大小跟狐狸差不多,整天在林子里乱窜。这跟我们对现代马的印象大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现代马是生活在旧大陆,它的故乡是欧亚草原。草原开阔,拔高了它的身材,让它抬头望风,视野开阔,低头吃草,刚好够得着。吃草的动物都一惊一乍,圆蹄才跑得快。这是在新环境下造就。
  家马是十六世纪从欧洲传入美洲,但它的祖先却是美洲动物。远在十六万年前,它们从白令海峡,经早先连接新旧大陆的陆桥,传入地球这一边。传入后,反而在美洲绝迹。
  欧亚草原在旧大陆的北部,东西横陈。马的传播,先是从东到西,后是从北到南。北方的马,毛长皮厚,耐寒;南方的马,毛短皮薄,耐热。研究马的专家把马分成冷血、温血和热血,这是按纬度和气候分。
  现在,小马不如大马,但小马更原始。斑马有条纹,不入主流,但条纹恰好是本色,我们在有些马的腿上还能见到。
  野马被驯化
  马的前辈是野马,驴的前辈是野驴。家马、家驴出现后仍有野马、野驴。
  野马,现在可考,据说有四种:冻原马、森林马、欧洲野马、普氏野马。这种马,在进化谱系上叫“真马”。冻原马在西伯利亚东北,早就灭绝。其他三种,森林马、欧洲野马在欧洲,普氏野马在亚洲。
  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提到过騊駼、驒騱。騊駼,学者推测是普氏野马(郭郛等《中国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1999年)。驒騱,见司马相如《上林赋》,是跟驴骡类的动物放一块讲,郭璞以为駏驉类,我看是蒙古野驴。
  野马如何驯化成家马,这是动物考古的大问题,现在属于科技考古。我的朋友,袁靖和李水城,他们正在研究这个国际性课题。我向他们请教,他们说,目前证据最早是哈萨克斯坦北部波太(Botai)遗址出土的马骨,年代在公元前3500年。马从北美进入亚洲北部,向西扩散,是在欧亚草原被驯化。这个地点很寸,既不靠东,也不靠西,说南不太南,说北不太北,大体居中。
  波太马的年代,现在有争论,准不准,不敢说,但我们从下述文物看,就算晚,也不能太晚。
  2012年,不列颠博物馆有个马文物展,展出过一批与马有关的文物。最早几件,可以早到公元前2800-前1800年左右。乌尔标准器、Khafajeh遗址陶罐和古亚述赤铁矿滚筒印上有四个马头马脑的家伙在拉车,车是四轮车。这四个家伙是马是驴不好分,图录说是“四头驴”。但图版7:古巴比伦陶范,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800年,图录终于说,陶范上的图案是人骑马;图版8:古巴比伦泥版,有汉谟拉比十四年的纪年,相当公元前1779年,图录终于说,泥版上的图案是人驾马车。比这批文物晚,图录中还有埃及新王国时期、中巴比伦和中亚述时期的文物,年代都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以后,书中有卢里斯坦青铜器、亚述画像石、奥克苏斯宝藏,等等。马被驯化,已经是明摆着的事。
  马是随战争文化传遍全世界
  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是共生关系,就像虎狼和马牛羊是共生关系。游牧民族的生存线是一条以沙漠、绿洲、戈壁、荒山和草原串连的干旱带,从北非、阿拉伯半岛,经伊朗、阿富汗、中亚五国,到新疆和蒙古草原,逶迤一线,把旧大陆的北半分成东西两块,很像太极图的阴阳鱼。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多半都是傍着这条线发展。草原有如大海,航海都是顺边溜,游牧也是。草原帝国的前沿总是贴近农耕定居点。这些财富集中、人口集中、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好像天意安排,专等他们抢。他们每次发起攻击,都像弃舟登岸。
  学者说,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冲击有三次高潮,每次都影响到世界格局的改变。这话一点没错。
  第一次浪潮分东中西三线,情况很复杂。这三线,最引人注目是雅利安人南下。他们从南俄草原,经中亚进入伊朗、印度和阿富汗。这是家马南下的主线。
  第二次浪潮是日耳曼从西边对罗马帝国入侵,匈奴从东边对秦汉帝国入侵。秦皇汉武筑长城,有如防洪的堤坝。他们不但把北方民族的冲击波一次次挡住,还把它推向西边。这造成中亚和欧洲的多米诺效应。罗马帝国扛不住,终于崩溃。
  第三次浪潮是阿拉伯人北上,与基督教世界争雄;接着是蒙古西征、突厥南下,沿呼罗珊大道,直逼小亚细亚。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全有马的功劳。
  马是军事文化的符号,全世界一样。马是靠这种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传遍全世界。
  征服者都是马上取天下。欧洲人是最后一个世界征服者。他们取天下,不仅靠船,也靠马。他们把马传到了全世界。
  以纯血马为中心的历史是一部倒写的历史
  历史是由征服者撰写,倒过来撰写。
  上述展览,图录题目是《马》,副标题是“从阿拉伯半岛到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第一章讲古代近东的马,第二章讲伊斯兰世界的马,第三章讲阿拉伯半岛的马,第四章讲阿拉伯马和布伦特夫妇,第五章讲现代英国的马,最后是图版。英国人爱马,对马研究甚深,令人敬佩。但图录展示的历史,只是他们熟悉的历史,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写,非常英国。
  英国人爱马,爱的是纯血马。纯血马的来源是贝都因人养的阿拉伯马,以及著名的西班牙马。西班牙马的来源是柏柏尔人养的柏布马。追根究底,这些马,不是出自北非,就是阿拉伯半岛。欧洲的老邻居和老敌人,前有近东各国,后有伊斯兰世界。马是用来打仗,不打不相识。英国的宝马是伊斯兰世界的馈赠。
  英国人征服印度、北美、澳大利亚,骑的是英国马。西班牙人征服拉丁美洲,骑的是西班牙马。印第安人没见过马,第一次见马,十分震惊,但很快就爱上马。
  这些马和与之沾亲带故的马都是欧洲人征服世界的马。他们的马,遍布世界赛马场和各种与马有关的体育活动,高大,漂亮,速度快,耐力好,的确是最好的马。
  这样的马,雄踞马史中心,就像他们笔下的所有历史一样。难道不应该吗?
  我说应该。
  但我想补充一句,这样的历史是倒写的历史。纯血马后来居上,只是这部倒写历史的中心。
  天马出西极,神龙不能追
  有两种马非常重要,书中没有提到,这就是土库曼斯坦的阿克哈·塔克马(Akhal-teke)和1965年在伊朗北部发现的里海马(Caspian)。有学者把真马分为四型,1型、2型是欧亚大陆北部的马,3型、4型是欧亚大陆南部的马。3型对应的现代马是阿克哈·塔克马,4型对应的现代马是里海马。据说,阿拉伯·孟纳齐赛马与阿克哈·塔克马有血缘关系,里海马就是阿拉伯马的祖先。
  土库曼斯坦的马,历史上非常有名,也叫马萨盖特马、尼萨马、安息马、波斯马、土库曼马。阿克哈·塔克马,其重要性一点儿也不让于阿拉伯马和柏布马。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幅员广大,万邦来朝。它的开国之君,居鲁士大帝是死于马萨盖特人之手。我们从波斯波利斯宫殿的石刻上仍能看到,当时的宝马是尼萨马。尼萨在什么地方?正在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安息王朝就是从尼萨崛起,现在仍是阿克哈·塔克马的繁育中心。萨珊王朝的石刻,画面上的国王,不是仗剑而立,就是骑在马上;不是枪挑敌酋(安息国王),就是马踏敌酋(罗马皇帝)。他们骑的马,大概也是这种马。
  我国历史上,汉武西征,求取大宛的汗血宝马,写下《天马歌》《西极天马歌》。“天马出西极,神龙不能追”(元程钜夫《赵际可天马图》)。这种“天马”,众所周知,正是土库曼斯坦的马。
  中亚五国,旧属沙俄和苏联,落于英国人的视野之外。马的驯化在哈萨克斯坦,天马出自土库曼斯坦,一南一北,代表另一系统。研究马的历史,离不开这条主线。
  中国的马
  中国的马,北有蒙古马(三河马与它有关),西有藏马(河曲马、大通马与它有关)、新疆马(包括哈萨克马、焉耆马、伊犁马),南有川马、滇马类的西南小马。这些马,主要产于四大边疆,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与它邻近的地区,大体相当学者所谓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这是中国的“马文化圈”。
  中国的家马,商代晚期才有,比中亚晚,马车也是这一时期才出现。春秋盛行车战,骑兵到战国才流行。这给人一个印象,中国的马辈分太浅。这个印象对不对?我说不对。
  中国马,论辈分,一点儿不晚,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属于第一次浪潮,比很多洋马都早。阿拉伯马、柏布马是公元七世纪才大出其名。纯血马更是十七、十八世纪才有。
  最近,赵超先生写了本小书。他把史前到唐代,凡与马有关的文物,从内蒙古、新疆的岩画到汉唐墓室的壁画,从眉县驹尊到唐代三彩马,洋洋大观,搜罗在一起,极便参考。读者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一看,你就明白,中国的马文化其实非常发达。
  中国艺术中的马,有汉马,有胡马。汉马是蒙古马,胡马是中亚马和波斯马。
  汉马矮,画面上的马,往往短腿肥臀,突出的是一个肥字。胡马不一样,突出特点是瘦高,如四川出土的汉代陶马或铜马,脖子高挺,四腿修长,与身体不成比例,估计就是表现胡马。唐代的三彩马,颈高腿长脑袋小,大概也是胡马,至少是引进胡马加以改良的马。当时的胡马还有个特点,耳朵尖。杜甫咏胡马,“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劲,风入四蹄轻”(《房兵曹胡马诗》)。胡马的耳朵朝前撅,好像竹叶。
  谢成侠说,中国马,既有改良,也有退化,从出土发现看,后世的马反而没古代高(《中国养马史》修订版,谢成侠著,农业出版社1991年版)。其实,正是因为有退化的问题在,才需要引胡马来改良,历史上不止一次。我在上面说,早在汉代,中国就引进过大宛马。引进胡马是为了改良。改良后的马,不分胡汉,都是中国的马。
  我国的马是远东的马,离西方最远。西人讲马,中国马最没地位,论个头,论长相,比速度,比耐力,哪样都不行。但我说,中国的马,即使本土的马,照样重要。
  第一,马从北美西传,首先到远东。
  第二,四大野马,普氏野马仅存,就是发现于中国境内。
  第三,匈奴、蒙古、突厥,他们的南下西侵是世界性的历史事件,这些征服离不开中国马。
  我国的马,来源不一,情况复杂,但资格最老、名气最大而且出身本土的马,毫无疑问是蒙古马。蒙古马不是蒙元才有的马,而是蒙古草原的马,最能代表东北亚的马。
  如果我们把图录中的马当成一个系统,中亚马当成另一个系统,那么蒙古马就是第三个系统。
  这样理解,并不夸大吧?
2014年1月17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57:50 | 只看该作者
《咬文嚼字》主编谈“马上体”祝福
  马年将至,“马上体”早已红透。万能的网友在小马玩偶的背部放上钞票、房屋等各种期许之物,以表达“马上有钱”、“马上有房子”的马年祝福。比起以往含蓄的四字成语祝福,生动直白的“马上体”备受欢迎,也迎来吐槽声:“马背上有毛,马上有毛钱,马上有毛房!”
  “马上体”好玩但不新鲜
  对于“马上体”的走红,《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说这样的马年祝福比较好玩,但并不“新鲜”。“过去的民俗中有‘马上封侯’的说法,在一些明清的工艺品中经常能看到由马、蜜蜂、猴子组成的图,‘蜂’与‘封’、‘猴’与‘侯’同音,以示寓意。这和现在的‘马上体’是同一种思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的地位极高。《易经》中说“乾为马,坤为牛”,将马与天联系在一起。《礼记》中提及“龙马”,“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这是一种龙头马身的祥瑞之兽。后人用“龙马精神”来形容健旺非凡、自强不息的精神。
  与马相关的多种寓意
  自从人类进入农耕社会,马就成了人类最先驯化饲养的动物之一。马在古人的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无论是农耕、军事、交通、运输,都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分可。郝铭鉴说,“比如,一个国家实力的大小就和马有关,‘千乘之国’、‘万乘之君’,‘乘’是四匹马拉的兵车,以此来衡量军事势力大小和地位高低。”
  与马相关的成语大多与军事有关,比如“马到成功”原指战马一到,立即成功。“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还有“千军万马”、“汗马功劳”、“老马识途”、“路遥知马力”、“老骥伏枥”等都出自战场。
  另一方面,马本身的形象也很英武、速度迅疾,从汗血马、千里马到赤兔马都是历史上的名马。
  与此相关的成语也有不少,比如,“快马加鞭”、“马不停蹄”、“一日千里”、“逐日追风”、“蹄间三寻”等都形容马跑得很快。“飞黄腾达”中“飞黄”是传说中神马名,原本也形容骏马奔腾飞驰,后来引申出骤然得志、官职升迁之意。
  马的性格被认为是忠诚、可靠、勇敢、任劳任怨的,与之有关的词语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当牛做马”、“犬马之劳”、“鞍前马后”,表达甘心为人效力、小心伺候之意。
  但随着马逐渐成为财富的象征,也有人用马来形容生活的富庶,比如“鲜衣怒马”形容服饰豪奢,“声色犬马”形容享乐的生活方式。
  在郝铭鉴看来,马带给人们最大的启示是“跃马扬鞭”的进取精神。“无论你是良马与否,要记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58:25 | 只看该作者
从守岁诗词领略古人的春节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唐·史青《除夜》)除夕之夜,是中华民族最欢乐的时刻。东南西北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合家团聚,围炉守岁,怀着喜悦的心情,迎迓又一个吉祥的新春。
  随着世事的变迁,尽管现在的守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除夕守岁与其说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守岁之风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时光上游。西晋周处《风土志》把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长幼聚饮号为“分岁”,夜以待晓命为“守岁”。隋唐时期守岁之风盛行,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对这一习俗作了多种描绘,给后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章。
  最早的守岁诗,大约是南朝梁代的徐君倩所咏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情深恩重的夫妻锦衣紫袍,在除夕之夜饮酒守岁,为等待东方的第一朵朝霞,又怕什么头上佩戴的首饰变得沉重!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欢乐达旦的情景。“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词。”正如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的那样,“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与徐君倩同代的诗人庾肩吾彩笔濡染的画面令人神往,畅饮柏树叶浸泡的美酒之后,用葱、蒜、韭、蓼、蒿等五种辛辣食物制成的“五辛盘”遥拜先人。此诗让人一窥古人祭祖敬老的风俗,亦可使人一见古人欢度除夕的风情。
  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把亲人团聚的场面描绘成“盍簮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意思是说辞旧迎新的热闹,将站在槽边吃草的马也惊得啸叫起来;彻夜通红的烛光,吓飞了林中憩息的乌鸦。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同样写有《守岁侍宴应制》的诗,把那些达官贵人谈笑风生,酒绿烛红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季冬除夜话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灵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豪华的宫殿,辉煌的巨烛,精美的御筵,神妙的仙乐,怒放的梅花……除夕之夜,一派歌舞升平君臣同乐的气象。但世上总有不如意的事横在眼前,白居易在漫漫仕途的奔波中独在异乡不知度过了多少除夕!“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诗人在《客中守岁》里由无奈的孤寂联想到因生计忙碌的“未归人”,一掬自怜与同情之泪。高适也从自己的类似经历中,借《除夕作》大发感慨:“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年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生动地再现了那些因公务在身或除夕不能回家与亲友团聚的漂泊者思亲怀乡凄苦中的豁达之情。
  除夕守岁,即怀着留恋,更充满希望。苏轼在《守岁》诗中议论风生:“俗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麟半以没,去意谁能遮?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描述佳节民俗,感叹人生苦短,把已逝的时光妙喻为钻洞的长蛇,到了年末的最后一天,好像剩下的蛇尾,想捉也捉不住了。一个“恐”字表露他永远向前的人生态度。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因公公赵挺之得罪权贵而罢相,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悻悻离别汴京,不久又遭家破国亡之痛,于颠沛流离中的一个除夕,孤苦无依的易安居士填了这阙痛楚的《永遇乐》。当年皇都除夕的盛况与喜悦令“词中女皇”魂牵梦绕,黯然神伤。
  待到宋嘉定三年即公元1210年,85岁的爱国诗人陆游迎来他人生的最后一度春节,除夕之夜写下千古绝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气氛悲凉,沉郁,基调高昂、豪壮,抗金北伐、一洗国耻的日子终会来到!捧读的是放翁收复中原的赤子情怀。最让人缅怀、回味的还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除夜》——坐在元朝寒气噬人的狱舍里,亦是诗人生命中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身陷囚笼,文天祥没有一点畏惧,也不抱一丝幻想,回首漫长的人生之旅,“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面临死亡,“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酒,挑灯夜未央。”诗人身世俱忘的磊落情怀和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给一代代后人不知有多少的鼓舞和感动!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9:08:09 | 只看该作者
春节要有一颗自由的心单士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共识网配)
春节又要到了。每天都能看到关于回家的影像文字。人在旅途,阅尽悲欢。中国式乡愁,又被定格为一段在路上的记忆。
前两天看到两幅回家图景。一是安徽亳州一家12口坐农用三轮车从天津跨省回家,在冬日的严寒中,在狭小的车厢里,有年迈的老人,有两三岁的孩子;二是四川一年轻男子骑马穿越塞车国道、闯入加油站买水、与私家车追逐,原来这位小伙因买不到车票,选择“马上回家”,成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马上哥”。
年年依旧的中国式春运的伤痛酸楚,现在多少让我感觉有些渐然麻木。相较于一家12口坐农用三轮车回家,那位拉风出镜的“马上哥”反而更能触动我的内心。这种感觉或许也是因为年纪渐长,我更愿意把苦难悲情深抑于心,去分享这世间那些自由灵动的美丽吧。
在一个更加注重文化感受与心灵体验的时代,对于春节回家,我的观念是,关键是能否有一颗自由的心。我们之所以不应再去简单关注人们在路上的苦涩表情,而要透视这个时代回家的人们是否拥有一颗自由的心。那是因为,心不自由,路就算再顺畅,也注定是一段苦旅;心不自由,就是衣锦还乡,华丽转身,也还是心在压抑,情在折磨。
很遗憾的是,无数中国人的春节依然只在乎能否抵达“家”这个最后目的地,而不会去在意沿途的风景。最糟糕的是,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看风景的心情。
对于挤在农用三轮车里的那一家12口来说,回到家中过年就是终极目标,他们不会在意过程,只在意结果。而对于那位“马上哥”来说,回家是一段有心情看风景的心灵体验,是一段分享在路上“幽默事迹”。尽管我相信,现在很多人也都会对挤在农用车里返乡的那一家12口给予悲悯和同情。但是,到底有什么足够强大的理由要让老人与孩子也承受着这样的苦难与风险呢?
长久以来,只要是回家过年,哪怕是选择最令人不堪的方式,都可以获得无数人的理解和同情。人们总是能找出一千个一万个阐述必须回家的理由,甚至还可以振振有词地反问,回家过年还需要理由吗?问题是,在一个文化更加多元的时代,在一个本应更加尊重个体文化体验的时代,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加尊重每个人在春节时的自由选择呢?我不知道,挤在农用三轮车的那一家12口是不是都心甘情愿回家。更重要的是,我也并不认同,就是都愿意回家,就代表着这样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就值得理解。我还认为,如果现在他们具有足够的个体意识,懂得区分群己的权界,恐怕就会很难选择这样充满悲怆的集体回家方式。
春节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情感体验。自由才是文化永远的源头活水。心不自由,春节回家不可能有很好的体验。糟糕的是,无数人还经常试图将一些充满个体意识的人们拉入到那种集体无意识中来。比如,就算明知回家过年有时会是一种特别糟心的体验,人们也还是不愿意赋予在异地他乡过年更多的价值意义。有人在强调,回家过年是尊重传统文化。可是,这样强迫式挤压式的春节文化导向,真的就能对春节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吗?
前几天,澳大利亚墨尔本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墨尔本日报》头版刊出整版广告,内容是一位中国妈妈以不逼婚为条件,劝儿子回家过年。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其实透视出中国人回家过年缺乏心灵自由的一个切口。逼婚就是干涉婚姻自由。除了逼婚,在春节这样的时间节点,现在还充斥太多人情纠葛、利益博弈与文化碰撞,太多的细节都可能形成一张网,捆绑住人们原本最需要自由的心。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英国哲学家休谟这样说过。春节回家是为了幸福,如果心不自由,就不可能有幸福存在。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回家未必就是体现亲情伦理的惟一选择或者最好选择。恰恰相反,在一个文化存在差异,价值存在分歧的时代,在春节这样的情感、文化、价值的集中碰撞点,要守护自由精神,坚持独立人格,重视自我价值,就必须让自己的步伐跟得上那颗自由的心。
不要再去感叹春节给生活带来太多人性的苦难了,而应该先让自己拥有一颗自由的心,那样,你才不会被各种人情世故与利益纠葛捆住自己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1:12:59 | 只看该作者
3名中学生上街卖对联 自赚过年费锻炼自己(图)
2014年01月2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昨日,记者路过安顺西秀区小十字时,看见3名青年背着书包正在人行道上卖春联。3人分工很明确,张某负责写,陈某负责吆喝:“卖春联咯,现写现卖……5元一份。上个周末,陈某和赵某来张某家玩的时候,张某提议上街写春联卖,两个好朋友一致响应。


昨日,记者路过安顺西秀区小十字时,看见3名青年背着书包正在人行道上卖春联。据了解,他们分别是来自安顺民中的高三年级学生张某、陈某和赵某,上街写春联卖,只是为了锻炼自己和赚点过年费。
3人分工很明确,张某负责写,陈某负责吆喝:“卖春联咯,现写现卖……5元一份。”并不断招揽顾客和收钱。赵某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和协助张某。对联的价格有两种,一种是红色宣纸写的,卖5元;一种是普通红纸写的,卖3.5元。还有就是用四分之一平方米普通红纸写一个“福”字,卖5元。路人常常都三五人一起凑到他们的摊边来看看,不少市民纷纷赞叹他们写的毛笔字好,有的只是为了看他们写毛笔字,有的也请他们写对联并买下,在记者观察的近一个小时里,他们卖出了6副对联。
据张某介绍,他们3人是好朋友,从上中学时就常常一起练习毛笔字。上个周末,陈某和赵某来张某家玩的时候,张某提议上街写春联卖,两个好朋友一致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18:3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18:3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18:3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18:3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18:37:48 | 只看该作者
1、奔马图片精选大全68张(照片类为主)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91





2、马题材的绘画图片精选大全76张(照片类为主,包括古画、写意水墨、油画、素描等)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936





3、马题材【全景图】精选大全25张(照片类)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6





4、马题材【背景】图片精选大全116张(插图、照片均有,可作为各种背景大图使用)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92




5、易【抠图】的马题材图片精选大全64张(照片类为主,数量不止哦)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90



6、马【雕塑】图片精选大全26张(照片类)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r/photo/photoGroup/id/10865/





7、马生肖和马剪纸图片精选大全38张(照片类)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7




8、各种【马插图】精选大全188张(插图、矢量图。卡通马,可爱马,酷马,骏马,群马,马徽章,笨马等等,数量不止哦)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4




9、马题材照片【竖图版】图片精选大全14张(照片类为主,数量不止哦)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5




10、【人与马】图片精选大全44张(照片类,驯马师,骑马师,赛马师,牧羊人,骑士,当然少不了【美女】喽)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8




11、各类马摄影作品图片精选大全281张(照片类,数量不止哦)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index.php?r=photo/photoGroup&id=10773




12、物种控【各种马品种】图片精选大全36张(照片类,数量不止哦,需要自己搜搜看)


网址:http://www.veerchina.com/r/photo/photoGroup/id/108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3 01:22 , Processed in 0.1823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