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慧园》论坛欢迎傅德锋先生主持[新视界]‘书法评论’系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14:45 | 只看该作者
海军女书画家沈一丹书画作品欣赏

  

沈一丹 1970年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曾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现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全军唯一一位既是国家级书协有是国家级美协的女会员。

  

沈一丹自幼酷爱书法、绘画。1986年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览,是福建省唯一的入选作者。同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福建分会,成为全省最年轻的会员。1993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沈一丹先后求教于沈鹏、李铎、刘大为、张道兴等书画名家。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7次摘桂冠,特别是1993年全军书法大赛中,她的四尺小楷作品,获得广泛好评,被评为一等奖,也是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位女性。她的字稳健中见飘逸,清新中多灵气,师法碑帖有别具新意,尤以小楷最工,立意深邃,格调高雅,笔墨朴茂。沈一丹1995年获北京中国画展二等奖,1996年获全国大学生书画展银奖。2004年7月获得由中国美协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电视中国画大赛银奖,同年还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人物画展优秀奖,2004年底参加第二届全国法制宣传书画展二等奖。2005年8月获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书法电视大奖赛金奖。1999年1月国画作品《迷彩人生第一课》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评奖中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奖,是全军十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女性。《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书法》、《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美术》、《青年书画》、《正大艺术》、《中华艺术家报》、《国画家》、《美术向导》等全国性报刊都曾报道过沈一丹成才事迹和优秀作品。作品曾分别被送至美、法、俄、日等国家参加展览和国际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15:55 | 只看该作者
刀笔耕耘 志向渊雅——说说李会宁的篆刻
  

  
李会宁,1971年4月生,别名朗石,大学学历,河北省大城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河北省优秀政研工作者,廊坊市社科联先进工作者,大城县青联副主席,大城县政协委员,大城县县管拔尖人才。

  
     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及中华武术,书法、国画分别师从王厚祥、郑壬和先生,篆刻先后师从张正、王增军和崔志强三位先生。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赛中获奖,作品、论文在《人民日报》、《求是》、《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论丛》、《中国画坛》、《美术参考》、《河北文化》、《廊坊日报》、《廊坊社会科学》、《廊坊党建》等报刊发表,作品传略被《中国硬笔书法家名人大辞典》、《中国硬笔书法史》、《中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集》等典籍收录。1997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李会宁书法篆刻集》。2006年12月辑成并出版《李会宁篆刻选》和《朗石中国印集》,分别由史国良先生和旭宇先生题写书名。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电视台书画院理事、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理事、廊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廊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廊坊市影视家协会理事、廊坊市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廊坊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南京将军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香港中华太和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京华印社社员、河北燕山印社社员、沧海印社社员、平舒印社社长。

  
     1989年开始随中央国术馆教务长、黄埔军校武术教官韩会清和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长孙禄堂的再传弟子苏亚军先生学习少林弹腿、八极拳、劈挂掌和形意拳;随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云南武术馆馆长沙国政先生的弟子李云祥先生学习老架杨氏太极拳;随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溥仪武术老师兼侍卫长)嫡孙霍文学先生学习八极拳“六大开”、“金刚八式”及霍家八极应手拳;随韩会清先生嫡孙韩振江先生学习六合大枪、九宫纯阳剑、春秋大刀、太师虎尾鞭等器械。2002年5月参加“亚太地区民间武术交流大会”表演八极拳获青年组银牌奖(第二名)。2005年11月参加廊坊市“八极杯”武术大赛荣获第二名。2006年8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北科杯”全国武术精英赛暨首届国际截拳道争霸赛八极拳获金牌奖,剑术获银牌奖。2006年应邀参加河北省第二届武术文化交流大会并荣获优胜奖。同时得到当今全国著名武术家马明达、康戈武、沙俊杰先生的悉心指点。曾在《中华武术》、《精武》、《武魂》、《武当》、《武林》、《少林与太极》、《搏击》等杂志发表武术论文40余篇。2005年底被评为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优秀会员。200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5万字的个人武学专著《八极拳文化论》。2008年受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委托,成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编写组成员之一,利用三年的时间执笔撰写并于2011年5月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八极拳》(多人合作)。2010年6月被《精武》杂志社评为“精武百杰武术家”和“最受读者欢迎的作者”之一。2011年9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全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和考评员资格。2012编辑出版了《中央国术馆黄埔军校韩传八极拳》。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员、南京中华传统武术学校副校长、廊坊市武术协会八极拳培训中心特邀中级教练,大城县武术协会秘书长。

  

  
刀笔耕耘  志向渊雅

  
——说说李会宁的篆刻

  

  
傅德锋

  

  

  
年来在新浪博客识得一人,乃河北大成县文联主席李会宁先生。其人文武兼备,性行淑筠,乃思想宏博而志向渊雅者。他不仅谦虚低调,勤奋好学,于书画篆刻颇有造诣,尤其是在武术方面绝非泛泛之辈所可同日而语。会宁先生时常与我在博客空间互相往来,交流谈艺,印象日深。更兼我与其师崔志强、王厚祥二位先生多有交往,故互相之间自有机缘。

  
从其博文可知,会宁先生在艺术生活中广结善缘,乃文之联者,武林达人。好学多思,师友众多,亦文亦武,双管齐下,博中有专,专中见博,无心浮名,有意修身。以此观之,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日前,会宁先生与我言及,欲将近年来所作结集出版,以方便同道之间交流,嘱我为其作序一篇。然大凡为人作序,多为博学多才而德高望重者,我自知非名家大腕,由我作序,恐难彰其才德。奈何其诚恳相约,意在听取建设性批评意见,以利提高。感其肺腑之言,实难推却,遂欣然应命,权当是和同道之间的一次对话交流。

  
李会宁先生染指篆刻之先,已对书法爱之弥深,且已具较好传统功底。由书入印,皆喜好使然。且会宁先生又通画理,兼学武术,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刚柔相济,优势互补。如此“杂学”久之,胸次之间已非凡俗可比。且会宁先生身在大成县,不仅与行家甚多的廊坊互相毗邻,而且和高手云集的北京相距不远,特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交流上的便利,因此他在艺术上更攀高境,不过是早晚而已。

  
从其大量篆刻作品可知,他即便是在印学这一特定领域,也体现出了其“杂学”的特点:举凡古玺、汉印、明清流派、现当代名家,无不心摹手追,好之不辍。就篆刻而言,秦汉印乃其根本,是源头,也是篆刻艺术的第一座高峰。明清流派乃至当代是支流,也是第二座高峰和第三座高峰……学习篆刻,当首先分清源与流之关系,然后才能追本溯源,顺流而下,取精用弘,左右逢源。李会宁全面铺开,对古今名印进行拉网式梳理研究,对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作品都加以临摹学习,此种方式之优点是,可以对各个时期的篆刻风貌了然于胸,难够从总体上把握,不足之处是,一旦精力过于分散,则容易导致风格芜杂,博而不精,难以在特定时段内形成自家面目。从他的诸多作品来看,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格调和气息,古玺的高古诡异、汉白文印的浑朴苍茫、明清流派的丰富多变以及现当代一些印家的特殊手法在他的刀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尽管尚有一些问题存在,但其中并不乏精彩之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已经在具备较为扎实的传统功底之后,也开始定向探索。对某一时期、某一印家的作品进行批量临摹,集中体会其中奥妙。

  
我认为,他的篆刻基础已经很好,特别对古玺和汉印有较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当继续在此方面加强学习。而对当代名家之作,可做适当了解和借鉴,但似乎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功夫,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考虑自己欲从古人与今人的作品当中学到什么?今后的路子该如何走?也就是说,要通过对古今作品的临摹,学到他们如何承上启下从而自成家数的方法,而非一成不变,泥古不化。在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的情况之下,直取秦汉经典,毕竟属于取法乎上者。但要在具备一定的临摹功底的基础上,寻求自己的表现手法,集中精力从某一点上突破。否则,便无以立身,以致淹没于众人之中。篆刻的出新不外乎从三要素(字法、章法和刀法)方面突破,有的人可以全面突破,而有的人仅从某一点上也可以达到出新之目的。或者从字法、或者从章法、或者从刀法,都是有路可走的。但无论如何,本质上的出新还是要从字法和章法上突破,尤其是此两者的结合。对古人的经典作品,在字的结构上、点画的方圆、曲直、粗细、长短、收放开合,起收笔的藏露、笔画交接的角度等适当加以调整和变化则有可能出现新意。懂得从其他艺术门类和自然当中去感悟,偶尔获得某种启发,则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后走笔行刀,无不如意,取舍之间,新意出焉。

  
但古人素来讲究“印从书法出”,书法(特别是篆书)不佳者,治印虽无不可,但终受局限,难臻高境,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李会宁近年来致力于甲骨、金文,特别对《散氏盘》《秦诏版》等用功尤深,这正是他在正确认识书法与篆刻的关系之下的选择。优秀的书法家未必会是一流的篆刻家,但一流的篆刻家一定是优秀的书法家。李会宁能够把《散氏盘》认真临摹达数百遍之多,可见其用功之勤也。篆刻上他亦是如此,凭借他多年习武练就的好身体和过人的臂力、腕力和指力,往往对某一系列的名家作品极其量而为之,通过系统临摹,掌握其字法、章法和刀法特点,最终为己所用。他对张大千用印的全面学习即是一例。他这种书印结合的学习方法,对其今后之发展,可谓善莫大焉。

  
李会宁不仅积极实践,还特别注重书画篆刻的理论研修,能够从学术研究的层面来观照自己的艺术实践。实践与理论,乃是艺术的两极,缺一不可。志向渊雅者,定然会统筹兼顾,以求其全面发展。而长期对文史哲及理论的浸淫,必会开阔视野,历练思想,涵养文笔。从其博文当中的那篇访谈,他那悠游自如而富有针对性的的谈话,便有力地证明了他的综合实力。

  
事实上,无论修文还是习武,其道理都是一样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心如止水,从容淡定。而文武兼备者,便既有文雅的气质,又有健全的体魄。两者合一,可得寿年,艺术焉能不佳也!其中志向、胸次、识见、悟性以及刻苦程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古人以修齐治平为人生最高理想,今人亦是。而生活于和平时期之有志者,能以“修身、齐家”勉励自我,不为现实中的各种乱象所迷惑,在守望精神家园的同时,以自己平生所学,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益之事,便是最美好的人生了。

  
而以我之眼力观察,李会宁先生可谓得之矣!

  
是为序。

  
2012年国庆节醉墨先生于古风堂北窗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16:51 | 只看该作者
高古质朴 笔墨飞扬——我说许尔瑞其人其书
  


许尔瑞,男,1987年从民勤入伍,毕业于解放军长沙炮兵学院和江苏无锡艺专,现为兰州军区某部政委,大学文化程度,大校军衔。书法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等多种报刊杂志。《中国书画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和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其做过专题报道。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金昌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作品参展(赛)情况:
  第四届全国新人作品展
  第三、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围)
  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获奖)
  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展
  甘肃省新千年书法篆刻大展(获奖)
  第二届民族“腾飞杯”书画大赛(获奖)
  第三、四届青少年“银河杯”书法大赛(获奖)
  全军“远太杯”书画大赛(获奖)
  第三届全军书法篆刻展(获奖)
  兰州军区一、二、四、五、七、八届昆仑文艺奖(获奖)
  甘肃省西部风情“飞天奖”书画(陶瓷)艺术大展
  甘肃省建国五十周年书法篆刻展
  “敦煌杯”国际书法篆刻展(张芝奖)
  “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大展
  甘肃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奖)
  
  




  
  高古质朴 笔墨飞扬
  ——我说许尔瑞其人其书
  傅德锋
  
  军旅书家,我多有结交。特别是去年我在《青少年书法报》开辟专版整体推介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48位成员,其中就有王文杰、龙开胜、沈一丹、徐树良、吴天智、周剑初、徐健、杨陌等等多位。稍后又与中国书协理事、武警陕西总队总队长王春新先生、武警重庆总队副总队长孙克利先生等相识,因为文墨,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中大多都是团职以上军官,其中不乏少将、大校,但他们不仅书法水平出类拔萃,更能谦和诚恳,平易敬人。因此他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难忘的印象。现为兰州军区某部政委的许尔瑞上校,也是这样的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军旅书家。
  对于许尔瑞先生,我关注较早,通过书法专业报刊和网络,对其艺术状态和所取得的成绩多有了解,其人,在戎马倥偬之际,染指翰墨,多年工作生活在河西走廊,不仅为人质朴厚道,在军地两界口碑甚佳,而且在书法创作方面,也堪称是一位令人刮目相看的中青年书家。他不仅在甘肃书法界享有较高声誉,即便放之全国,亦不乏一席之地。。
  许尔瑞早年受其父影响,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在学生时期,就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书法基础。数十年以来,精心翰墨,勤于临池。特别是从戎以来,他利用各种机会,寻访名家,多方请教,心摹手追,获益良多。他精于多种书体,对隶书、魏碑、行草都有专门之研究,其中尤为突出者,则数章草和隶书。草书发韧于西汉之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曾道:“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汉武帝时,草书就已经在民间流行。我们从近代出土的汉简、汉墓砖上的文字可以得到验证。不过当时的草书在结构上还是依据隶书的形体,而将其写得急速潦草一些。章草顾名思义就是隶书的草写,所谓“解散隶体而粗书之”。后经杜操、索靖、皇象等人研究整理,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汉代以降,多为书家所喜爱。
  章草看似字字独立,不相连属,然凡称佳作者,必然内在气息相通,章法浑然一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学好章草,亦殊为不易。任何一种书体,都是入门易,而精深难。学习章草,对作者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深厚的汉隶基础,还要对汉简、魏碑、今草等广泛涉猎,方能左右逢源,取精用弘。否则,若拘执于章草一体,难免捉襟见肘,时时卡壳。许尔瑞深知此中道理,他首先对汉隶经典如《张迁碑》《西峡颂》《石门颂》等精心临摹,并在此基础上广涉汉简、魏晋残纸、写经等。特别对史游、皇象、索靖等人的章草深加研习。多年以来,他在隶书和章草、魏碑以及行草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造诣独到,令人称羡。
  隶书方面,许尔瑞不为时风所惑,直取经典,在多种碑刻之间进行比较取舍,最终形成了自己高古、质朴、雄浑、奇伟的艺术风格。而且能够在这种总体的基调之下写出多种面目。体现出其较强的通变化合能力。章草作为他的一个主攻方向,他始终注重艺术品位的提炼和升华,不仅在本体上逐步深入,尚且能够将隶书、汉简、魏碑、行草的多种因素巧妙融入,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有开有合,收放自如,古意盎然而不失自我心性的表达。许尔瑞在书法上走的是一条博中有专,专中有博的路子。从汉简到隶书,再到章草、魏碑,实属一脉相承,多体结合,先从一点突破,然后以点带面,则可融会贯通,各个击破。许尔瑞近年来对墓志的深加研习,不仅拓宽了书路,也进一步强化了点画线条的骨力,方折用笔的适当参合,则可避免单纯使转用笔导致的流滑,丰富了对比,增加了内涵。
  许尔瑞早年多以章草示人,而且以此在各类展览上为自己赢得了不少荣誉。但他并未因此而自我满足止步不前,而是经过一番新的思考,为自己书法的未来勾画蓝图。他以章草为基础,进而转向对今草的学习,《十七帖》、《书谱》以及明清草书大家的作品就成了他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他在繁忙的军务之余,砚田挥汗,乐此不疲,在与古人的不断对话中继续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他的书法,总体上可以用“高古质朴,笔墨飞扬”这八个字来概括。读者诸君从其作品可知笔者所言不虚。
  许尔瑞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家庭的影响,自己的宏伟志向和好学上进以及部队文化建设的需要等等,共同形成了他追求艺术的动力。河西走廊博大雄浑的地域文化的滋养,也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黄尘古道,铁马秋风,常常可以让一个有心者豪情激荡,不可遏止,而书法恰恰是表达这种情感的最佳载体。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绝不会只是一个为了些许浮名俗利而追风逐潮的跟风者,他的艺术求索之路必须伸向两极,一头是浩瀚的古代经典,一头是对当下书坛主流审美的总体把握。必须对古典与现代的关系、碑与帖的关系、创作与理论的关系、书法展览与艺术本质的关系有深刻体悟,懂得取舍,进而正确对待,方可游刃有余,无往不利。
  从本质上讲,书法作品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只有品位和格调的雅俗高低之分。碑也好,帖也罢,皆是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无论多好的技巧功力,最终还是要看他究竟是否体现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艺术情感,是否在古人和他人以外有哪怕是一点点的创造?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要能够见出作者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还要体现自我审美意识的自然显露,总括起来,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作者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艺术水平的高低。
  许尔瑞博采众长,上下求索,在守定某体、某家的同时,广拓书路,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不断融合,不断提炼,因此,他是一位智慧的书者。他不仅注重书内功,对文史哲等等书外功夫也非常重视。临创结合、读写结合,让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吐故纳新的良好状态下。当然,他的书法目前还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和解决,不过,在我看来,以他今日之修为,再登高境,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
  (傅德锋,系书法评论家、多家书画专业报刊专栏作家)
  


注:2012年9月23日,渭南驻军某部政委许尔瑞先生委托蒋立伟让我为其撰写评论,将要在《中国书法》杂志的专栏介绍上使用,我欣然应之。迅速草成此文,许先生颇为满意,并约定在返回渭南前见面。26日下午6点,许先生在张掖天域大酒店设宴,电话邀请我和王有君、蒋立伟以及55旅李政委等人一起会谈。相谈甚契,尽欢而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17:36 | 只看该作者
 游艺异国 中华情深
  ——李春华先生诗书画评弹
  
  傅德锋
  
  
  与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评审委员会主任、美国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春华先生相识于网络,想来自有一种缘分。
  
  
  李春华先生,网名啸傲走天涯,次名乍一听就颇有一种侠客风范,然熟识之后,知其为人者,则深感其人表里如一,名不虚传,实属可敬复可深交者也。
  
  
  李春华先生于数年前移居美国,在纽约与书画同仁致力于美国中国书协与美协之建设,在大洋彼岸一心传播弘扬中华国粹书画艺术,成效显著,声望日隆。深为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所推重也。
  
  
  忆昔,余初于齐玉新先生所主持之《中国书法家论坛》与啸傲兄偶遇,似有二三回帖之交,然皆匆匆擦肩,交臂而过,未尝互表结识之意。盖网络江湖人多嘴杂而鱼龙相混,泥沙俱下而良莠不齐。或有芝兰珠玉者,犹如深山寻宝,恰似大浪淘沙,岂可一旦而求也。况世间贤达之士,或冥冥有缘,则坐席谈经,话玄论道,不过早晚之事,然贵在顺乎自然,何须刻意。
  
  
  某日,偶于百度搜求余名,方知湖北陆舍无兄所建之《中国书画评论网》。是网当时虽人气稍寂,然开坛设馆,评书论画之栏,条分缕析,秩序井然;文士墨客,修身养性之地,门庭院落,一一分明。故遂有登门访贤之意,乃陈数言之建议于舍无先生。舍无兄诚请余出任总版主兼学术主持,余思之良久,方欣然应之。自此,撰文发帖建言献策,相与共事,其乐融融。
  
  
  数月后,啸傲兄亦飘然而至,随后亦受聘为总版主及专栏作家。至此,余与啸傲兄则由素味平生转为同网好友,评书论画,诗词唱和,你来我往,互通消息,不在话下矣!其中之尤为感佩者,则在于余自担纲《中国书画评论网》总版主兼学术主持以来,数月之间,连续发起数次网络论辩,而啸傲兄积极参与其间,或直抒胸臆,畅所欲言;或主动引导,活跃气氛。以致论辩风生水起,群情高昂。给余及众网络精英所留之印象,日渐深刻,而啸傲兄之形象,则尤为醒目矣!想啸傲兄在《中国书画评论网》虽注册较晚,然其所发之帖及其质量,多而且好,堪为本坛之一大亮点,为论坛增色不少也。
  
  
  前月,于网上欣闻啸傲兄书画集出版,乃留言索书。近日,啸傲兄托公子于国内寄赠一册《李春华书画集》与我,公子并致电相告。不数日收到,开卷拜观,果然妙品纷呈,佳作连连,诗文书画合璧,雅趣引人入胜。
  余观啸傲兄,于诗文书画,涉猎甚广,良有建树。早年未曾赴美之前,即已在书画方面颇负盛名。其书在中国书协所办之诸多展事皆榜上有名,乃乡邑开平入国展次数之最多者。
  
  
  啸傲兄书法各体皆能,然重点研习者,却是篆书、章草与行草。篆书方面对甲骨、金文、楚简用功尤深,所作古朴典雅,功性兼备,表现出其对古文字书法研究之深和驾驭能力之强;章草法乳索靖、皇象,所作苍润滋华,笔短意长;行草植根二王,经意王铎,所作收放自如,气势畅达。
  
  
  甲骨文书法,贵在清隽而不单薄,金文贵在超逸而不臃肿,章草贵在浑穆而不浮滑,行草贵在飞动而不轻飘。啸傲兄之书作,皆能法有所本而不拘泥,情有所驰而不怪诞。章法形式,丰富多变,观念超强而不失古雅,得笔得法,见情见性,机杼自见,颇耐品读。
  
  
  啸傲兄之国画于花鸟、人物、山水无不研习,且皆有独到之处。所作气韵生动,格调清新,颇得文人画之妙趣。其画多在工写之间,点染皴擦,轻描淡写,不事雕琢,一任自然。设色惊艳而意象清雅,笔意恬淡而天趣自见。水墨相发,满纸云烟,一派氤氯之气。其花鸟画多取材于常见之物,如梅花、葡萄、鱼水之类,然却可平中见奇,画面富有动感,颇有清逸之意境,略无板滞之迹象。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之精神,由其花鸟作品当可见一斑矣!
  
  
  其山水、人物,多体现高山幽谷、飞瀑流泉、山村水郭、圣贤高士。或大笔渲染,或细部刻画,皆疏密得体,错落有致,虚实相配,动静适宜。或幽静旷远,清高绝尘;或风紧湍急,花木摇曳。或寥寥数笔,或浓墨重彩,灵机时见,情趣横生,从中反映出作者生活阅历之丰富,文化底蕴之厚重,思想见解之深刻,翰墨功底之老到。
  
  
  啸傲兄之诗文修养亦非寻常之辈所可同日而语。其文,或纵论时事,或评弹书画,或笑谈人生,皆能切中时弊,畅所欲言,由感而发,见解独到。情之所至,敢不为尊者讳,尤为可贵。其诗,文心慧智,流溢毫端,双爽爽然有古人豪气。在文化品藻式微而钱权思想泛滥之当下,能将诗文书画集于一身且奔走于大洋彼岸,开拓新境,宏阔思想,为自身之修为与民族文化之传播,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游艺外邦而中华情深,诚为难能可贵者也。啸傲兄之为人,豁达大度,谦虚低调,乐于助人,令人感佩。
  
  
  故特作此文,略表仰慕及推重之意,深望四海同道察之!
  
  
  时公元2011年11月14日晨醉墨先生于古风堂西窗。
  
  


  
   李春華藝術簡介
  
  
   李春華,男,廣東省開平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美國中國美术家協會常务副主席,美國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評審委員會主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開平市國畫會名譽會長。少時習畫,拜台山伍廷傑先生、以及岭南画派大师司徒奇爲師。後習書法,1994— 1995 年就讀于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受教于张旭光、孫伯翔、劉藝、李剛田、歐廣勇諸位先生,習王羲之《十七帖〉,王铎及黃庭堅草書帖,以及章草;其後,臨習漢碑,金文。几十年来从事书法、美术工作,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書法作品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下列展覽:
  
   ---------------------------------------------------
  
   1998年、第四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
   1999年、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覽;
   2003年、第二屆全國行草書大展:
   2004年、羲之杯全國書法大獎賽:
   2005年、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
   2005年、全國首屆走進青海書法展覽:
   2005年、入選全國書法藝術大賽“冼夫人獎”
   2006年、紀念中國共産黨85周年全國書法展;
   2007年、首屆全國老年書法作品展覽;
   2007年、紀念傅山誕辰400周年全國書法藝術展。
  
  
  獲奬:
   1990年、馬年中國硬筆書法精華大展一等獎;
   1995年、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育成果展覽三等獎;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社會文化司主辦:
   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覧會書畫大展金獎;
  
  
  
  李春华先生书画作品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18:06 | 只看该作者
美女书家马青原

  


马青原,女,别署“耘心轩主人”,民盟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本科,获学士学位。后就读于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和首都师范大学重彩画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工笔重彩画协会会员,北京一刀印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常务副主席,

   温州市龙湾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温州市龙湾区政协书画院书画师。书法作品多次入中国书协及省级展

   览,并先后在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瑞典,法国,埃及等国家展览并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及个人

   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19:56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一  沈鹏

  

  
文/傅德锋

  

  
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1950年起在《人民画报》社工作,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并兼任编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界专家待遇,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沈鹏既是编辑出版专家,又是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及诗词作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沈鹏先生的大名,书坛上尽人皆知,即使是书坛以外,知道沈先生的人也并不少见,当然,这除了他以一手功力深厚,风格独特的草书令人折服之外,也与他担任着书坛乃至其他领域的重要职务有关。当然,由此也可看出沈鹏先生的社会影响之大。

  
草书发韧于西汉之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曾道: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汉武帝时,草书就已经在民间流行。我们从近代出土的汉简、汉墓砖上的文字可以得到验证。不过当时的草书在结构上还是依据隶书的形体,而将其写得急速潦草一些,所谓解散隶体而粗书之。后经杜操、索靖、皇象等人整理发展,经过了从隶草章草、再到今草的数次演变。尤其是东汉的张芝,他将章草中带有隶意的波挑加以收敛,运用篆书中婉转回锋的笔法,使之气息流动,点画呼应,上下牵连,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故张怀瓘在其《书断》中说: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由于草书包含了所有书体的各种笔法,同时笔势飞动,务从简易,不易辩认,故不易学亦难精。而且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意义不大。但草书又是最易抒发个人情感的特殊书体,即使比较难学,但它还是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人们的喜爱。

  
当代书坛,自毛泽东、林散之之后,尽管以草书擅名者并不乏人,但真正能在草书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者,当属沈鹏。他的草书笔致厚重,奇崛苍茫,点画处理富于变化,既有传统经典草书的高古之气,又兼具现代生活的奔放跌宕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人们面对沈先生的草书作品,即使掩上名款,亦能迅速知其出自沈先生之手,由此可见其风格之强烈。

  
凡习草书者,皆无一例外地要受到唐人草书的影响,沈鹏先生亦概莫能外。由于唐代是草书的成熟期,也是今草发展的颠峰时期,出现了张旭、怀素、孙过庭、智永等一批草书大家,尤其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在书法已退出实用领域而其欣赏审美功能日见强化的当代,向上述大家借鉴取法,最易张扬书家的个性,故倍受人们青睐。沈先生于草法广取博收,以盘结奇气,丰富技法,但在结体上则于怀素《大草千字文》获益最多,尤其是那些纵笔(即长垂笔)的使用颇得怀素《大草千字文》用笔之妙。但他那些横撑的结体与用笔之法,则出之于他自己并不太成熟的草隶。但沈先生的草书当中,时时夹杂一些行书,尽管也以草书笔意出之,但在增加整幅开合起伏与疏密变化的对比效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削弱了其草书的纯粹性,草书纯粹性的减弱,必然影响草书古意的精确表达,而这种草行搭配的写法,则又从中透示出一种现代人日趋复杂的人生情感。凡事有一得必有一失,以此观沈先生草书,应合此理。

  
沈先生为丰富和强化其草书的线条质量从而加强艺术感染力,大量地使用了颇具一波三折曲尽其妙的衄挫用笔之法,但此种笔法其实非沈鹏先生首创,此种笔法的始作俑者乃宋之黄庭坚,我们只要仔细品赏他的草书名作《太白忆旧游诗》便不难看出。而沈先生的创意在于他将这种笔法秩序化,并适当加强其草书线质的毛涩感,使其更加精致、细腻,从而化古为今,化他为我,将此形成自己的一种具有符号性意义的个情语言,写出了新意,写出了气魄,这是值得人们加以推重的。

  
沈先生的一些草书精彩之作,确实达到了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端的理想之境,殊非那些行笔直白外露一览无余者可比。但沈先生的一些作品也有因衄挫用笔过多而失之自然的地方,且有因擒纵失控而流于信笔之处。我想,以沈先生之学问功力,虽有此不足,但仍不失为一代草书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21:09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三 聂成文


  
聂成文,男,19462月出生,汉族,高中学历,中共党员。曾任任中国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协主席。现为中国书协顾问。多年来在主持辽宁书协工作,成绩斐然。重视少儿书法后备人才的培养,大力宣传辽宁老一辈书法家并推出中青年书法家群体。曾参加第18届全国展,18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以及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展览。此外还参加了中日书法家展、中国赴巴黎书法展等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著有《加强基本功训练是当务之急》等数10篇论文,出版《聂成文书法集》、《聂成文书画集》。获辽宁省政府文艺奖、中国书协创作成就奖。

  

  

  

  
观聂成文先生草书作品,便不由让人情不自禁地吟哦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当中的句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聂成文草书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云烟满纸、纵横争折,人喊马嘶,旗幡飞舞,征战沙场一片狼藉。

  
狂草始于汉末张芝,兴盛于张旭怀素,线条诡异,气势奔放,如千军竞发,似万马奔腾,犹江河决堤,其势莫挡。至北宋黄庭坚,则强化点画的疏密对比,将密集的点杂于如同长枪大戟的横竖撇捺之中,用笔一波三折,多跳荡之意,则大草新境出焉。明代祝允明、傅山、王铎各自成家,俱臻其妙。祝枝山草书在于用笔的劲利与结体的奇崛,而傅山王铎则强调旭素大草的体势连绵。清代黄慎则又将黄庭坚点线运用的特点加以改良,其作众星列汉,似万弩齐发,点画密集,笔挟风雨,气度非凡。

  
聂成文狂草则借鉴黄慎突出点法的结字方法,又兼具山谷草书的长枪大戟之特征,而在用笔上又不乏旭素狂草的恣意。通篇观之,意气风发,气势骇人,如狂狷之士,大醉之后狂呼奔走于闹市,人或惊之避之,或奇而观之,每穿街过巷,则万头攒动而人声嘈杂,笑声、哭声、赞声、骂声、怨声、叹声混成一片,不绝于耳,聂先生作草至得意处则不计工拙,纵情挥洒,以此喻之,有何不可?

  
草书之难,难在得势,其中揖让相合之法,亦非能勉强得之。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用笔之意,后又观公主与担夫争道,乃悟行款揖让之法。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悟草书用笔之妙,这些都充分说明草书创作的灵感皆由自然与现实生活中得来。而狂草作为书法皇冠上镶嵌的一颗明珠,其艺术表现力之强确非其它任何一种书体可比,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草书的笔意最能表达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情感。通常而言,快速流畅的笔调可以表现出一种喜悦愉快的心情,郁勃顿挫的笔调,可以表现出一种悲愤激昂的情绪;沉着舒缓的笔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沉密安祥;不徐不疾,悠游自如的笔调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简静平和。总而言之,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可以骋纵横之志,散郁结之怀

  
擅长狂草的大家,多能豪饮,借助酒的力量而将其功力和才情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张旭怀素尤其如此,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怀素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性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糜不书之

  
而聂成文先生却认为作狂草在于意醉,未必需要酒来辅助。他曾作一狂草歌行来表达自己不必饮酒也能至颠狂忘我之境界的情况。当然,这作为一家之言,未必没有道理。但我们从李白斗酒诗百篇与颠张醉素大醉后作书来看,酒有时真的能大大激发人的创作激情,从而有超乎寻常的发挥。笔者本人对此亦深有体会。

  
聂成文先生的草书从整体上来看,气势宏大,撼人心魄,但有时只顾情感的尽情喧泄,而对点画的质量关注不够,虽说不计工拙,点画狼藉未尝不是一种自我风格,但从旭素狂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情况来看,适当提高点画的精到性,其实更会强化作品的耐读性,远观气势,近看点画,二者兼顾,能够大大提升作品的艺术含量。聂先生狂草气象虽大但笔法失之荒率,偶有信笔之嫌。旭素真醉而书,反致点画清俊,笔笔到位,聂先生佯醉,却似时有不能自控之笔也。

  
当然,在狂草式微的时代,在少有的几位擅草者中,聂成文先生无疑是一位具有引领意义的闯将。有人曾认为聂先生是功力大于才情的书家,但才情对于狂草的创作似乎尤为重要。只是才情若没有相应的功力的支撑,则亦不能达到功性合一的高超之境。聂先生于狂草之外,对其它诸体亦各有所长,然譬如怀素,仅狂草一体就足以言家,雄肆如聂先生于此得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21:46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四 何应辉


  
何应辉, 男,汉族,生于1946年6月,四川江津人,1984年12月入党,1965年9月参加工作,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结业,大专学历,一级美术师。1965年9月在四川省西昌袁家山青年农场、红旗公社工作,1975年12月任四川省两昌地区博物馆业务干部,1978年12月任四川省展览馆业务科干部,1987年7月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1989年5月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省书协副主席、秘书长,1995年3月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省书协主席,1997年6月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l998年3月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省文联副主席,2002年至今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中国书协第四、五、六届副主席。

  
  
寄身巴蜀的何应辉先生是当代流行书坛上的一员主将,风头强劲,来势迅猛,以一种裹夹着浓郁的巴蜀地域文化情调的率意书风感动和征服了大批的欣赏者。

  
何应辉先生对当代人才济济的四川书坛具有引领和开创之功。现今凡活跃于巴蜀书坛的中青年中坚分子,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过他的影响。他是继四川名宿龚晴皋、谢无量、刘孟伉之后的又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派书家,四川书坛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兴盛局面,与刘先生的影响、培养和带动息息相关。

  
何应辉先生以巴蜀人与生俱来的那种精干与敏锐,拔开传统的迷雾,洞察到了当代社会背景下,书法的时代审美的变化及其特点,能够在意与法之间,找到适合张扬童心稚趣的支点,让透着野逸萧散之气的书法奇葩不失时机地盛开在当代书法异彩纷呈奇趣迭出的百花园中,是那样的冷逸、妖艳而又动人。

  
何应辉先生没有在正统的帖学当中做过多的深入,而是将他的目光聚焦到了汉碑、摩崔、简帛、砖铭之上,以获取稚拙天真,自由散淡的艺术因子。他作书尤重单字的造型,注重结体的夸张与变形。当然,这也是当代书坛总的审美时尚的具体反映。何应辉先生作为当代流行书风事业的直接参予者,岂能游离于此特殊环境之外?何先生的意义在于,他与王镛、石开、沃兴华、刘正成等人的亲身实践与多方努力下,让书坛在当代形成多样化格局加快了进程,并且让流行书风在国展上取得了合法地位。连续八届中青展的举办以及二届流行书风展的推出,使书坛根深蒂固的传统审美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当代书法的可欣赏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流行书风当中的魏体行书既是在当代出尽风头的一种书体,同时也是受书界质疑最多的一种书体。由于一些人在魏体行书的创作当中过度的夸张、变形,虽然有效地打破了来自传统书法的审美定势,产生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但在此同时,夸张、变形又成为了他们惟一的创作手段,从而严重缺乏传统书法的优秀因素的渗透意识,故此类作品便难免失之于荒率和怪诞。这就导致魏行艺术品位与审美格调的相应降低。

  
观何应辉先生早年的作品,尽管在个人性情的抒发方在达以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实质上也存在过于远离传统帖学的倾向,漠视和弱化书写性,使其作品很难为更多的受众所接受。

  
上世纪90年代在《青少年书法》上进行的那场长达一年之久的周(俊杰)、李(尚才)论辩,问题的焦点正在于此。当然,就艺术而言,我们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精英文化必不可少,而通俗文化更是多多益善。书法在中国太需要普及,而不是为了保持所谓的精英性,刻意地将普通书法人群划出圈外。电脑的普及和书法实用功能的消退,书法的生存现状已是芨芨乎可危。因此,发展书法,举办展览还是应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二者兼顾,和谐发展。

  
在后来的创作当中,很多以夸张变形为长的书家都对自身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将更多的帖意融入其中,使其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在此方面,何应辉先生亦不例外,他在保持原先那种夸张、变形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书写性的强化。尤其是他的以敦煌残纸为基调的小字行书,既具有碑的生拙与劲健,又具有帖的温润与畅达,碑帖结合,通筹兼顾,强化了作品内在气息的自然流露,显得拙朴而不乏空灵,张扬又不失蕴藉,摆脱了那种仅以夸张、变形为表现手段所导致的偏颇性,从而使其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这种示范作用,对四川乃至全国的一些中青年书家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提示与警醒作用。

  
其实,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碑与帖并不存在审美层次上的高低雅俗之分,它只有审美感觉与价值取向的不同。无论康包的尊碑抑帖还是傅山的四宁四勿,都有特定的社会氛围,对此我们不可无视客观而机械理解。片面尊碑,必然导致与传统帖学审美精神的近乎断裂,作品必流于粗野荒率,乏风雅蕴藉之美;片面学帖,必然又与时代的审美风尚格格不入,甚至会滑向甜熟靡弱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很显然,何应辉先生的成功,给书坛树立了一个碑帖巧妙结合的榜样。他在形成自我风格的同时,又大大推动了四川书法的发展,在原先刘孟伉、谢无量书风笼罩的情况下,又开辟了一条和而不同的新径,这条新径尽管曲折,但它却已使四川书风突出重围,走向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22:36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七 王镛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创作院院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青展评委会副主任。王镛的书法篆刻作品问世后,即以鲜明的个性的风格备受书坛关注。他的书法立意高古,粗犷质朴,取法于六朝碑版,胎息于汉魏简版式,并以视觉性极强,充满现代感的整体气象出之。特别是他的用笔长短兼用,软硬兼施,满幅纵横,一任自然而功力内含,可谓前无古人;他的篆刻苍润奔放,古拙奇崛,掺合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乃至于秦汉古印之神韵而自出机杼,从而以其真率,质朴,自然,大气磅礴与自已书法风格高度统一的印风而成为当代篆刻界最具有影响的开派人物之一。他是中国书坛重量级人物,“流行书风”发起人。他是当代印坛顶级人物,与韩天衡、石开领袖印坛。其书印舒放张扬,大气磅礴,质朴雄浑,笔下刀下尽显一派苍润奔放、古拙奇崛的风范。书、画、印皆代表当代中青年艺术家最高水平,是当代艺坛修养全面、自成面目、最有希望成为开宗立派大师者。2002年因不满书坛某些行为,辞去书协职务。编刊物、办展览,卓而不群,一派艺坛领袖风范。

  

  
在当代书坛,咤咤风云的王镛先生无疑是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书家,从某种意义而言,他甚至是当代书坛真正的向心所在。王镛先生于诗书画印均有很高造诣,被人誉为当代齐白石,此或非过誉之词,以他对当代书坛印界所形成的巨大影响来讲,并无愧色。

  
撇开王镛先生的其它不谈,仅以书法篆刻论之,也仍然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位淳厚质朴,形象丰满的书法篆刻家形象。

  
新时期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在书法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广泛向民间书法取法成为一种新的时代潮流,而王镛先生始终以开创者和引领者的姿态走在众人的前面,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出色的创作实践每每取得丰硕的成果,广为书坛印界所推重。他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方面双管齐下,既具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眼光,又具有迥出时流的创作实践,两者合而为一,无疑成为当代真正的学者型书家的代表人物。王镛先生的成功和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文化启示意义,而且这种启示意义本身的社会价值远远超越了他个人的艺术价值,他像一座新旧观念交替转换的里程碑,在当代书法篆刻的复苏与繁荣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向丰富多彩的民间书法取法,是王镛先生始终如一的艺术主张。他对民间书法倾注了极大的心力,旁搜博取,扬长避短,苦心孤诣,形成了一种集雄肆、野逸、质朴、灵动等审美因素为一体的具有独特个性语言的艺术风格,在成就和奠定自身艺术地位的同时,无疑也给当代书法的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对于清代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碑学而言,王镛先生的取法范围与艺术主张更具有宽泛的倾向,他将此推而广之,将三代吉金、秦权及砖瓦刻石、北朝墓志、魏晋残纸、地契简帛、唐人写经、汉代摩崖等都纳入取法视野,这无疑大大拓宽了他的取法空间。经过一番提炼融合,形成了他拙、大、厚、野的独特的书法审美价值观。

  
王镛先生的敢为人先,本于他对民间书法抱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以自己充满睿智的目光,从民间书法当中体悟到了自己艺术情感的支点和依托。民间书法当中蕴含的那种自然天真之美和蓬勃的生命力显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书法所不具备的,而王镛先生藉以完成了他骨子里对艺术本质的验证和自由心性的表达,这种前无古人的举措无疑也是对伪古典主义异化的某种嘲讽。

  
但王镛又不是那种只知以夸张变形为能事的所谓革新家所能望其项背。因为他并没有偏执地将自己的艺术主张与取法方式和传统文人书法从主观上对立起来,相反,他采取了一种近乎理性的方式,将明清文人书法的优点加以选取借鉴,为自己的民间书法研究设置了一条理法合一的底线,既可在民间书法的广阔空间里纵横驰骋,又自觉避免落入粗野狂怪的陷井。

  
观王镛先生作品,特别是行书,一股清新灵逸之气扑面而来,在春风满面、温情脉脉中又透乐出一种高古虚旷的历史沧桑之感,他那富有生命活力的笔墨线条,在诠释远古文明的同时,也体现出对时代精神的倡扬。

  
我们知道,仅取传统文人书法者,大多往往失之靡弱,纤巧有余而大气不足;仅取民间书法者,则又每每粗放有余而失之荒率浮躁。他能取后者之骨,融前者之韵;取后者之势,融前者之情,弥足珍贵。

  
当然,这并不是说王镛先生的创作达到了无可挑剔的脱化之境,人们对他的一些质疑除了针对他个人的某些不足之外,也与因一些他的追摹者对他的误读造成的后续不良影响有关,此非王镛先生之过,而是任何一位具有革新意义的书家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1:23:10 | 只看该作者
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八 周俊杰


  

  
周俊杰,笔名鲁严,一九四一年八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五岁半师从庞白虹先生学习书法与绘画,后从陈瑶生、王子云、傅天趣先生游,攻读艺术史、艺术理论及书法创作。
    从七十年代起书法作口入选国内外一系列重要展览,被收入《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精选》、《古今书法选》、《中南海藏书法精品选》、《巴黎·中国现代书法展作品集》等近百种大型作口集,为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碑林收藏、刊刻。发表论文、艺术评论、散文等四百余篇,为沈鹏、王镛等先生大型作品集、多种古代碑刻、当代书家作品集及学艺术著作撰写序言六十多篇。出版有《书法美探奥》、《临帖指南》、《书法短论集》、《当代书法艺术论》、《周俊杰书学要羲》等著作十多种。曾执编《书法家》杂志。编辑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现代美艺全集》书法卷(共三卷),并分别为三卷撰写了长篇序论。为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英、法文本)撰写了近现代部分。主编《河南书法论文集》、《全国隶书学术讨论文集》及《二十一世纪书法》、《书法潮》丛刊。与沈鹏先生共同主编一百多万字的《当代书法论文集》等多种学术论著。

    书法创作获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周俊杰书法作品集》及其系列创作获河南省政府颁发的首届[河南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创作与理论获首届[书法龙门奖]银奖和二届金奖,《二十世纪的中国书法》一文获中国首届文艺评论奖等多项奖励。

曾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河南省书法家代表圆、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成员应邀或自费访问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士、俄罗斯、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举办展览、讲学、进行多种文化交流活动。

    现就职于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评审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名誉教授等。

  
  

  
周俊杰兼具书法家与理论家的双重身份,因而人们更习惯于将他作为一位学者型书家来看待。周俊杰书风独特,精于草、隶,且著述颇丰,当代很多书家的评论介绍都出自其笔下,他既是新古典主义的倡导者,又是中原书风的主将,同时又直截参予了近三十年以来的中国书协主办的所有展览和理论研讨。因此可以说,周俊杰是新时期书法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位见证人。

  
周俊杰的这种特殊经历促成了他在书法的创作与理论方面的非凡识见,也因为他在创作与理论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故而让那些或只谙理论而疏于创作者和只长于创作而不尚著述者为之汗颜。

  
周俊杰在书法上出道很早,且早年以隶书擅名。他隶书取法汉《开通褒斜道刻石》,取其拙朴、雄浑、大气之质。与此同时,他广泛参悟《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广武将军碑》、《三老读书日记》等。汉碑的雄迈大气与奇肆开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代表着汉民族文化的精神,学隶书而若流入纤巧柔媚一路,则在格调气度上与汉隶的基本精神相去甚远。摩崖碑刻所呈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和历史沧桑感与中原文化的地域特征互为合拍,而周俊杰先生作为中原书风的骨干人物,他对汉代摩崖碑刻的情有独钟,恰好是他作为理论型书家自身个性好恶的一个极好体现。他的隶书集浑厚、质朴、灵动、奇肆、开张等因素于一体有一种很强的时代特色和生命意识。周俊杰隶书作品在用笔上尤富特点,点画线条具有一种明显的体积感,重笔静如山岳,力透纸背,轻笔动若脱免,灵动而不浮滑,在笔与纸的互相抗争中营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笔墨意象。他在结字上也有别于其他擅隶者,或方或扁,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皆因势生变,随形就势,出之自然,少了很多安排与造作,通观全幅,动静、轻重、虚实、开合、浓淡、枯湿对比丰富而不失和谐,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周俊杰早年除善隶书外,其行草尚处于措索阶段,气息较弱,亦无甚个人面貌可言。20世纪90年代初,他由章草进入行草书研究,以陆机《平复帖》为基,参以汉魏简帛、残纸以及碑刻韵致和明清人行草笔意,几经辗转,竟很快创出自家行草路数。我们观其行草作品,结体生拙,用笔厚重丰实,线条刚柔相济,开合自然,章法上大起大落,疏密对比十分强烈,墨色变化丰富自然,汉碑的淳厚,章草的古澹、魏碑的倔强、旭素狂草的奇逸和明清人的诡异尽含其中,亦古亦今,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周俊杰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加之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书法活动家,见多识广,自己在创作方面又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因此,他在创作方面既保持着基本风格的稳定性,又注重不断在技法技巧和书法本质精神上的锤炼提升和渐变。

  
一般而言,凡理论与创作兼擅的书家,大多在创作方面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但周俊杰似乎更为注重在创作方面大幅度提升自己。他近年来主动求变,隶书方面广泛采用草书的结构和笔意,一改往日严整而规矩的布局手法,笔法更富动态,一派通透空灵之感。行草书则更趋于变化,诡异奇崛,气势开张,汪洋恣肆,已是狂草的气象和格局。他的这种生拙狠辣的狂草风格,在示人眼球以别样而新鲜的刺激的同时,也因碑派笔法(即方折用笔)的过多使用,其笔墨线条虽不乏奇肆倔强之味,但却失之于牵强与生涩,其作品虽看上去颇具大草的气势,但却没有了大草理应具备的那种圆润与畅达。由此可见,某些技法的过多采用,虽可以很快形成自我风格,但也会因对传统狂草笔法的过度扬弃而降低大草的品格。倘周先生在守常与求变之间加以适度的取舍,假以时日,其狂草作品应更为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21:15 , Processed in 0.0990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