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做好评报工作

[复制链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48:29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永联村杯)读者评报问卷
2011年02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



△请将此答题卡沿虚线剪下回寄,复印有效
一、读者评报
(一)“2010读者最喜爱的新闻作品”评选
以下是此次参选的新闻作品共100篇,请选出您最喜爱的作品,将问卷填写区中相应的代码涂成黑色(最多选20篇,多涂无效)
消 息
001. 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对世界 意义重大(3月5日3版)
002. 179小时,王家岭见证生命奇迹(4月5日1版)
003. 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
(5月17日1版)
004. 南沙守礁官兵可以打手机啦(7月14日1版)
005. 安徽基本药物全部零差率(9月12日1版)
006. 贵阳:听证会打破“必涨”怪圈 出租车起步价降了两元(11月2日6版)
007. 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出(11月8日4版)
通 讯
008. “小处方医生”王争艳(1月5日9版)
009. “中国暖流”温暖世界(1月7日1版)
010. 南京军区某部六连上士班长何祥美 一个能打赢的兵(1月25日1版)
011. “谷歌事件”,陈腐偏见的恶性发作——国际视野中的美国“互联网外交”(1月26日23版)
012. 万里江山万里情(2月1日1版)
013. “中国特色”的生动诠释(2月3日1版)
014. 花样滑冰双人滑赛场 中国选手独领风骚——有一种美,化作永恒(2月17日4版)
015. 人民观察: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开放在大都市的山菊花(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家(下)(2月22日、23日1版)
016. 面对双重考验的北京答卷(2月25日1版)
017. 孩子入园真不易(2月25日17版)
018. 关注流动儿童课桌:求学梦,在困境中前行(上)、“花朵”何时不飘荡(下)(3月1日、2日12版)
019. “透明”乡政府 花钱全公开(3月16日11版)
020. 首尾分离三百载 隔海相望六十年 《富春山居图》长离分 情何堪(3月25日12版)
021. 丰田汽车该不该“同损同赔”(4月15日18版)
022. 同人民在一起——胡锦涛主席获悉中国青海“4·14”玉树严重地震发生之后(4月17日1版)
023. 在一起,人民有了主心骨——青海玉树地震大救援纪实(4月20日1版)
024. 书香中国——读书日谈读书(4月20日20版)
025. 双轨用工何时休(5月6日17版)
026. 在台湾,他们这样考大学(5月7日19版)
027. 曼谷街头绷紧神经(5月18日3版)
028. 张悟本究竟是个什么人(5月27日13版)
029. 世乒赛团体赛决赛负于新加坡队 中国女乒怎么了(6月2日14版)
030. 钱从哪里来 人往哪里去 民生怎么办 粮食怎么保——河南求解四道难题(6月3日5版)
031. 为鹈鹕洗去油污(6月10日16版)
032. “非洲在所有人心中”——南非世界杯开幕式侧记(6月12日8版)
033. 少些故里之争,多些精神传承(6月21日12版)
034. 杂技,精彩转身之后还缺什么(7月2日17版)
035. 镇江千年粮仓遭遇“强拆”(7月12日12版)
036. 追问紫金矿业污染事件(7月14日9版)
037. 暗访:“买发票”(7月20日19版)
038. 政协委员把脉问诊 城市建筑缘何“短命”(7月28日20版)
039. 马尔加拉山坠机事故发生之后——阴雨中的救援 怀念中的哀思(7月29日21版)
040. 耗资8000万 客运站“空关”(8月5日9版)
041. 走近“中产”:“中产”的日子不轻松(上)、“中产”的未来在哪里(下)(9月9日、16日18版)
042. 向上流动的路怎样才畅通(9月16日17版)
043. 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9月19日1 版)
044. 长假加班 工资咋算(9月21日2版)
045. 我有一个城市梦——走近新生代农民工(10月14日17版)
046. 一名公务员的“最感人日记”(10月18日11版)
047. “夜郎”能否助新晃脱贫(10月25日12版)
048. 廉署的咖啡什么味儿(11月2日11版)
049.江苏给力“文化强省”(11月10日1版)
050. 质疑《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11月14日8版)
051. 希望田野上的斑斓画卷——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11月18日1版)
052. 跑出13秒09 实现亚运会三连冠 刘翔:我还有上升空间(11月25日9版)
053. “乞力马扎罗”奔驰在坦赞铁路上(11月25日23版)
054. 灾难来临,如何逃生?(12月1日19版)
055. 土地财政不可持续(12月27日17版)
系列报道与专题报道
056. “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系列述评:“领导干部谨防‘小圈子’”等5篇(1月5日、12日、19日、26日18版、2月2日14版)
057. “关注农村基层民主”系列报道:“亿万农民的‘增量民主’”等4篇(1月6日13版、1月13日、20日、27日17版)
058. 厦门马拉松作弊事件追踪报道18篇(1月20—2月1日14版)
059. “集众智 求共识——教育规划纲要大家谈”系列报道:“基础教育的未来什么样”等7篇(3月2日5版、3日9版、4日、6日11版、16日5版、26日17版、23日5版)
060. “中国在世界眼中”系列报道3篇(3月16—18日23版)
061. “拍卖人行道”系列报道:“人行道竟成拍卖品”等3篇(5月13日、14日9版、18日16版)
062. “社会财富怎么分”系列报道:“查查垄断行业的‘血亲’”等5篇(5月17日、24日、31日、6月7日18版)
063. “养生热的冷思考”系列报道:“谁制造了‘养生明星’”等4篇(5月20日、27日、6月3日19版)
064. “楼市冷眼看”系列报道:“刚性需求会支撑高房价吗”等4篇(5月20日、27日、6月3日、10日17版)
065.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系列报道:“文化产业 朝阳气象”等5篇(8月2日、4日、5日、6日、10日1版)
06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系列报道:“科学家为什么想当官”等3篇(8月2日、9日、16日20版)
067. “关注网络侵权”系列报道“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何处安放”等5篇:(8月11日、18日、25日、9月8日、15日18版)
068. “垄断行业收费问题”系列报道:“垄断行业乱收费之‘巧取豪夺’”等3篇(9月7日、21日、28日19版)
069. 为文化娱乐三辩、再为文化娱乐辩(10月14日、28日24版)
070.“关注弱势群体”系列报道:“谁是弱势群体”等4篇(11月11日、18日17版)
071. 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评出2010国际十大新闻(12月31日22—23版)
评论理论
072. 迎接奋发有为的二〇一〇年——元旦献词(1月1日1版)
073. 央企不该当“地王”(3月18日17版)
074.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系列专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认识问题”等13篇(3月23日—9月8日7版)
075. 任理轩文章: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论经济结构调整(4月7日7版)
076. 国纪平文章:中国故事,世界的故事(4月29日3版)
077. 靠“薪”更靠“心”(6月18日4版)
078. 别让菜价贵在“最后一公里”(6月30日1版)
079. 任理轩文章:积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7月12日7版)
080. “打错门”错在暴力维稳(7月23日9版)
081. 监管为何总在出事后(8月4日10版)
082. 智者华盛顿(8月6日23版)
083. 没有奇迹只有努力(8月13日5版)
084. 让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关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研究综述(8月19日7版)
085. 金价缘何一路飙升(9月17日22版)
086.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10月11日4版)
087. 值得警思的“强拆论”(10月14日9版)
088. 走入政治歧途的和平奖(10月17日3版)
089. 言论出版自由应以法律为准绳(10月21日7版)
090. 毛泽东同志关于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名言(11月8日7版)
091. 文学的责任(11月9日24版)
092. 表妹为啥不想“上楼”(11月15日17版)
093. 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11月29日17版)
094. 文化的春天在哪里(11月30日24版)
095. 任理轩文章: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12月6日7版)
096. 任仲平文章:让变革为我们赢得历史的机遇——写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12月10日1版)
097. 领导干部该如何面对“二姨夫猜想”(12月27日15版)
098. 国纪平文章:中国的机遇,世界的机遇(12月31日3版)
报告文学
099. 闪着泪光的事业——和谐号:“中国创造”的加速度(6月11日14—15版)
100. 仰视你,北大荒(9月3日22—23版)
(二)“2010读者最喜爱的栏目”评选
以下是此次参选的栏目共30个,请选出您最喜爱的栏目,将问卷填写区中相应的代码涂成黑色(最多选5个,多涂无效)
101.社论·本报评论员(要闻版)
102.今日谈(要闻1版)
103人民观察(要闻1版)
104.政策解读(要闻2版)
105.国际论坛(要闻3版)
106.人民论坛(要闻4版)
107.身边的感动(要闻6版)
108.思想纵横(理论版)
109.热点追踪(理论版)
110.人民时评(视点版)
111.热点解读·调查(视点版)
112.感言(经济版)
113.声音(政治版)
114.文化博客(文化版)
115.民生观(社会版)
116.体坛圆桌(体育版)
117.倾听(纵横版)
118.经济茶座(经济周刊)
119.红船观澜(党建周刊)
120.公民论坛(读者来信)
121.民生视线(民生周刊)
122.健康之道(健康时空)
123.文化脉动(文教周刊)
124.八一之声(军事周刊)
125.国际视点(国际新闻版)
126.第一现场(国际新闻版)
127.五洲茶亭(国际副刊)
128.金台随感(副刊)
129.心香一瓣(副刊)
130.话说新农村(新农村周刊)
(三)“2010读者最喜爱的版面”评选
请根据您的喜爱程度,在问卷填写区中为2010年人民日报各版面打分。[5]为“非常喜欢”;[4]为“比较喜欢”;[3]为“说不准”;[2]为“不太喜欢”;[1]为“不喜欢”。
二、阅读习惯调查
为更好了解人民日报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请根据您自身情况,将问卷填写区中相应的选项代码涂成黑色,个别题目需要您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横线上(请全部填写,勿遗漏)
01.您平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最多可选3项): 
[1]报纸 [2]广播 [3]电视 [4]杂志 [5]网络 [6]手机 [7]其他
02.您阅读人民日报的频率是(单选):
[1]几乎不读 [2]偶尔阅读
[3]经常阅读 [4]每天都读
03.您是否阅读了上周五(2月18日)的人民日报?(单选)
[1]读了 [2]没读
04.您阅读人民日报的历史已经有(单选):
[1]6个月以内
[2]6—12个月(含12个月)
[3]1—3年(含3年)
[4]3—5年(含5年)
[5]5—10年(含10年)
[6]10年以上
[7]我很少阅读
05.您阅读人民日报的途径主要是(单选):
[1]个人订阅
[2]单位订阅
[3]报摊购买
[4]阅报栏
[5]其他
06.您平时平均每天用于阅读人民日报的时间(单选):
[1]半小时以内
[2]半小时至1小时
[3]1小时以上
07 您拿到人民日报后,通常会阅读(单选):
[1] 几乎所有的版面
[2] 大部分的版面
[3] 一半左右的版面
[4] 少部分的版面
[5] 个别的版面
08.您阅读人民日报时,通常是(单选):
[1]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
[2]挑喜欢的版面或栏目看
[3]从头到尾仔细看
[4]无固定的阅读习惯
09.在阅读人民日报时,您希望看到更多的(单选):
[1]快捷短小的消息
[2]深度报道与分析
[3]新闻评论
[4]新闻图片
[5]其他
10.您对人民日报内容的总体评价(单选):
[1]满意   [2]比较满意
[3]说不清  [4]不太满意
[5]不满意
11.您认为人民日报最应改进的方面包括(最多可选3项):
[1]提高时效性
[2]提高贴近性
[3]增加独家报道
[4]加强深度报道
[5]提高评论水平
[6]改进标题制作
[7]提高图片质量
[8]美化版式设计
[9]其他
12.您认为下列哪些词语最能描述人民日报(最多可选3项):
[1]大气 [2]高端 [3]深度
[4]权威 [5]准确 [6]实力
[7]主流 [8]其它(请注明)
13.您阅读人民日报主要目的是(最多可选3项):
[1]获取新闻
[2]了解政策
[3]提高素养
[4]教学研究
[5]增长知识
[6]学习写作
[7]消遣娱乐
[8]其他
14.您认为阅读人民日报对工作或学习有无帮助:
[1]帮助很大
[2]帮助比较大
[3]说不清
[4]帮助不太大
[5]没帮助
15.您是否上网阅读新闻?(单选)
[1]是 [2]否
16.您如阅读网上新闻,经常选择的网站是(最多可选3项):
[1]人民网 [2]新华网 [3]央视网 [4]新浪新闻 [5]搜狐新闻 [6]网易新闻 [7]腾讯新闻 [8]凤凰网 [9]中新网 [10]中华网 [11]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
17.您登录人民网的频率是(单选):
[1]每天 [2]经常
[3]偶尔 [4]从不
18.您对人民日报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可另附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人情况
以下资料仅供我们进行读者研究时参考,不会向任何第三方泄露。请根据您自身情况,将问卷填写区中相应的选项代码涂成黑色,个别题目需要您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横线上(请全部填写,勿遗漏)
01.出生年份:(  )
02.性别:[1]男 [2]女
03.学历: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中专/职高/技校/高中
[4]大专
[5]本科
[6]硕士及以上
04.您的个人每月总收入属于以下哪一组:
[1]1000元及以下
[2]1000—1999元
[3]2000—2999元
[4]3000—4999元
[5]5000—6999元
[6]7000—8999元
[7]9000元及以上
05.您的职业或身份:
[1]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
[2]行政、事业单位职工
[3]国有、集体企业负责人
[4]国有、集体企业职工
[5]教师、科研人员
[6]军人、武警、警察
[7]私企或外企管理人员/职员
[8]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
[9]工人
[10]农林牧渔生产人员 
[11]高等院校学生
[12]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学生
[13]离退休人员
[14]自由职业
[15]无业
[16]其他
06.日常居住地是:
[1]农村   [2]乡镇
[3]县级城市 [4]地级城市
[5]省会城市 [6]直辖市
一、读者评报
(一)“2010读者最喜爱的新闻作品”评选
以下是此次参选的新闻作品共100篇,请选出您最喜爱的作品,将问卷填写区中相应的代码涂成黑色(最多选20篇,多涂无效)
消 息
001. 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对世界 意义重大(3月5日3版)
002. 179小时,王家岭见证生命奇迹(4月5日1版)
003. 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
(5月17日1版)
004. 南沙守礁官兵可以打手机啦(7月14日1版)
005. 安徽基本药物全部零差率(9月12日1版)
006. 贵阳:听证会打破“必涨”怪圈 出租车起步价降了两元(11月2日6版)
007. 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出(11月8日4版)
通 讯
008. “小处方医生”王争艳(1月5日9版)
009. “中国暖流”温暖世界(1月7日1版)
010. 南京军区某部六连上士班长何祥美 一个能打赢的兵(1月25日1版)
011. “谷歌事件”,陈腐偏见的恶性发作——国际视野中的美国“互联网外交”(1月26日23版)
012. 万里江山万里情(2月1日1版)
013. “中国特色”的生动诠释(2月3日1版)
014. 花样滑冰双人滑赛场 中国选手独领风骚——有一种美,化作永恒(2月17日4版)
015. 人民观察: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开放在大都市的山菊花(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家(下)(2月22日、23日1版)
016. 面对双重考验的北京答卷(2月25日1版)
017. 孩子入园真不易(2月25日17版)
018. 关注流动儿童课桌:求学梦,在困境中前行(上)、“花朵”何时不飘荡(下)(3月1日、2日12版)
019. “透明”乡政府 花钱全公开(3月16日11版)
020. 首尾分离三百载 隔海相望六十年 《富春山居图》长离分 情何堪(3月25日12版)
021. 丰田汽车该不该“同损同赔”(4月15日18版)
022. 同人民在一起——胡锦涛主席获悉中国青海“4·14”玉树严重地震发生之后(4月17日1版)
023. 在一起,人民有了主心骨——青海玉树地震大救援纪实(4月20日1版)
024. 书香中国——读书日谈读书(4月20日20版)
025. 双轨用工何时休(5月6日17版)
026. 在台湾,他们这样考大学(5月7日19版)
027. 曼谷街头绷紧神经(5月18日3版)
028. 张悟本究竟是个什么人(5月27日13版)
029. 世乒赛团体赛决赛负于新加坡队 中国女乒怎么了(6月2日14版)
030. 钱从哪里来 人往哪里去 民生怎么办 粮食怎么保——河南求解四道难题(6月3日5版)
031. 为鹈鹕洗去油污(6月10日16版)
032. “非洲在所有人心中”——南非世界杯开幕式侧记(6月12日8版)
033. 少些故里之争,多些精神传承(6月21日12版)
034. 杂技,精彩转身之后还缺什么(7月2日17版)
035. 镇江千年粮仓遭遇“强拆”(7月12日12版)
036. 追问紫金矿业污染事件(7月14日9版)
037. 暗访:“买发票”(7月20日19版)
038. 政协委员把脉问诊 城市建筑缘何“短命”(7月28日20版)
039. 马尔加拉山坠机事故发生之后——阴雨中的救援 怀念中的哀思(7月29日21版)
040. 耗资8000万 客运站“空关”(8月5日9版)
041. 走近“中产”:“中产”的日子不轻松(上)、“中产”的未来在哪里(下)(9月9日、16日18版)
042. 向上流动的路怎样才畅通(9月16日17版)
043. 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9月19日1 版)
044. 长假加班 工资咋算(9月21日2版)
045. 我有一个城市梦——走近新生代农民工(10月14日17版)
046. 一名公务员的“最感人日记”(10月18日11版)
047. “夜郎”能否助新晃脱贫(10月25日12版)
048. 廉署的咖啡什么味儿(11月2日11版)
049.江苏给力“文化强省”(11月10日1版)
050. 质疑《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11月14日8版)
051. 希望田野上的斑斓画卷——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11月18日1版)
052. 跑出13秒09 实现亚运会三连冠 刘翔:我还有上升空间(11月25日9版)
053. “乞力马扎罗”奔驰在坦赞铁路上(11月25日23版)
054. 灾难来临,如何逃生?(12月1日19版)
055. 土地财政不可持续(12月27日17版)
系列报道与专题报道
056. “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系列述评:“领导干部谨防‘小圈子’”等5篇(1月5日、12日、19日、26日18版、2月2日14版)
057. “关注农村基层民主”系列报道:“亿万农民的‘增量民主’”等4篇(1月6日13版、1月13日、20日、27日17版)
058. 厦门马拉松作弊事件追踪报道18篇(1月20—2月1日14版)
059. “集众智 求共识——教育规划纲要大家谈”系列报道:“基础教育的未来什么样”等7篇(3月2日5版、3日9版、4日、6日11版、16日5版、26日17版、23日5版)
060. “中国在世界眼中”系列报道3篇(3月16—18日23版)
061. “拍卖人行道”系列报道:“人行道竟成拍卖品”等3篇(5月13日、14日9版、18日16版)
062. “社会财富怎么分”系列报道:“查查垄断行业的‘血亲’”等5篇(5月17日、24日、31日、6月7日18版)
063. “养生热的冷思考”系列报道:“谁制造了‘养生明星’”等4篇(5月20日、27日、6月3日19版)
064. “楼市冷眼看”系列报道:“刚性需求会支撑高房价吗”等4篇(5月20日、27日、6月3日、10日17版)
065.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系列报道:“文化产业 朝阳气象”等5篇(8月2日、4日、5日、6日、10日1版)
06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系列报道:“科学家为什么想当官”等3篇(8月2日、9日、16日20版)
067. “关注网络侵权”系列报道“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何处安放”等5篇:(8月11日、18日、25日、9月8日、15日18版)
068. “垄断行业收费问题”系列报道:“垄断行业乱收费之‘巧取豪夺’”等3篇(9月7日、21日、28日19版)
069. 为文化娱乐三辩、再为文化娱乐辩(10月14日、28日24版)
070.“关注弱势群体”系列报道:“谁是弱势群体”等4篇(11月11日、18日17版)
071. 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评出2010国际十大新闻(12月31日22—23版)
评论理论
072. 迎接奋发有为的二〇一〇年——元旦献词(1月1日1版)
073. 央企不该当“地王”(3月18日17版)
074.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系列专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认识问题”等13篇(3月23日—9月8日7版)
075. 任理轩文章: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论经济结构调整(4月7日7版)
076. 国纪平文章:中国故事,世界的故事(4月29日3版)
077. 靠“薪”更靠“心”(6月18日4版)
078. 别让菜价贵在“最后一公里”(6月30日1版)
079. 任理轩文章:积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7月12日7版)
080. “打错门”错在暴力维稳(7月23日9版)
081. 监管为何总在出事后(8月4日10版)
082. 智者华盛顿(8月6日23版)
083. 没有奇迹只有努力(8月13日5版)
084. 让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关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研究综述(8月19日7版)
085. 金价缘何一路飙升(9月17日22版)
086.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10月11日4版)
087. 值得警思的“强拆论”(10月14日9版)
088. 走入政治歧途的和平奖(10月17日3版)
089. 言论出版自由应以法律为准绳(10月21日7版)
090. 毛泽东同志关于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名言(11月8日7版)
091. 文学的责任(11月9日24版)
092. 表妹为啥不想“上楼”(11月15日17版)
093. 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11月29日17版)
094. 文化的春天在哪里(11月30日24版)
095. 任理轩文章: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12月6日7版)
096. 任仲平文章:让变革为我们赢得历史的机遇——写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12月10日1版)
097. 领导干部该如何面对“二姨夫猜想”(12月27日15版)
098. 国纪平文章:中国的机遇,世界的机遇(12月31日3版)
报告文学
099. 闪着泪光的事业——和谐号:“中国创造”的加速度(6月11日14—15版)
100. 仰视你,北大荒(9月3日22—23版)
(二)“2010读者最喜爱的栏目”评选
以下是此次参选的栏目共30个,请选出您最喜爱的栏目,将问卷填写区中相应的代码涂成黑色(最多选5个,多涂无效)
101.社论·本报评论员(要闻版)
102.今日谈(要闻1版)
103人民观察(要闻1版)
104.政策解读(要闻2版)
105.国际论坛(要闻3版)
106.人民论坛(要闻4版)
107.身边的感动(要闻6版)
108.思想纵横(理论版)
109.热点追踪(理论版)
110.人民时评(视点版)
111.热点解读·调查(视点版)
112.感言(经济版)
113.声音(政治版)
114.文化博客(文化版)
115.民生观(社会版)
116.体坛圆桌(体育版)
117.倾听(纵横版)
118.经济茶座(经济周刊)
119.红船观澜(党建周刊)
120.公民论坛(读者来信)
121.民生视线(民生周刊)
122.健康之道(健康时空)
123.文化脉动(文教周刊)
124.八一之声(军事周刊)
125.国际视点(国际新闻版)
126.第一现场(国际新闻版)
127.五洲茶亭(国际副刊)
128.金台随感(副刊)
129.心香一瓣(副刊)
130.话说新农村(新农村周刊)
(三)“2010读者最喜爱的版面”评选
请根据您的喜爱程度,在问卷填写区中为2010年人民日报各版面打分。[5]为“非常喜欢”;[4]为“比较喜欢”;[3]为“说不准”;[2]为“不太喜欢”;[1]为“不喜欢”。
二、阅读习惯调查
为更好了解人民日报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请根据您自身情况,将问卷填写区中相应的选项代码涂成黑色,个别题目需要您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横线上(请全部填写,勿遗漏)
01.您平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最多可选3项): 
[1]报纸 [2]广播 [3]电视 [4]杂志 [5]网络 [6]手机 [7]其他
02.您阅读人民日报的频率是(单选):
[1]几乎不读 [2]偶尔阅读
[3]经常阅读 [4]每天都读
03.您是否阅读了上周五(2月18日)的人民日报?(单选)
[1]读了 [2]没读
04.您阅读人民日报的历史已经有(单选):
[1]6个月以内
[2]6—12个月(含12个月)
[3]1—3年(含3年)
[4]3—5年(含5年)
[5]5—10年(含10年)
[6]10年以上
[7]我很少阅读
05.您阅读人民日报的途径主要是(单选):
[1]个人订阅
[2]单位订阅
[3]报摊购买
[4]阅报栏
[5]其他
06.您平时平均每天用于阅读人民日报的时间(单选):
[1]半小时以内
[2]半小时至1小时
[3]1小时以上
07 您拿到人民日报后,通常会阅读(单选):
[1] 几乎所有的版面
[2] 大部分的版面
[3] 一半左右的版面
[4] 少部分的版面
[5] 个别的版面
08.您阅读人民日报时,通常是(单选):
[1]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
[2]挑喜欢的版面或栏目看
[3]从头到尾仔细看
[4]无固定的阅读习惯
09.在阅读人民日报时,您希望看到更多的(单选):
[1]快捷短小的消息
[2]深度报道与分析
[3]新闻评论
[4]新闻图片
[5]其他
10.您对人民日报内容的总体评价(单选):
[1]满意   [2]比较满意
[3]说不清  [4]不太满意
[5]不满意
11.您认为人民日报最应改进的方面包括(最多可选3项):
[1]提高时效性
[2]提高贴近性
[3]增加独家报道
[4]加强深度报道
[5]提高评论水平
[6]改进标题制作
[7]提高图片质量
[8]美化版式设计
[9]其他
12.您认为下列哪些词语最能描述人民日报(最多可选3项):
[1]大气 [2]高端 [3]深度
[4]权威 [5]准确 [6]实力
[7]主流 [8]其它(请注明)
13.您阅读人民日报主要目的是(最多可选3项):
[1]获取新闻
[2]了解政策
[3]提高素养
[4]教学研究
[5]增长知识
[6]学习写作
[7]消遣娱乐
[8]其他
14.您认为阅读人民日报对工作或学习有无帮助:
[1]帮助很大
[2]帮助比较大
[3]说不清
[4]帮助不太大
[5]没帮助
15.您是否上网阅读新闻?(单选)
[1]是 [2]否
16.您如阅读网上新闻,经常选择的网站是(最多可选3项):
[1]人民网 [2]新华网 [3]央视网 [4]新浪新闻 [5]搜狐新闻 [6]网易新闻 [7]腾讯新闻 [8]凤凰网 [9]中新网 [10]中华网 [11]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
17.您登录人民网的频率是(单选):
[1]每天 [2]经常
[3]偶尔 [4]从不
18.您对人民日报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可另附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人情况
以下资料仅供我们进行读者研究时参考,不会向任何第三方泄露。请根据您自身情况,将问卷填写区中相应的选项代码涂成黑色,个别题目需要您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横线上(请全部填写,勿遗漏)
01.出生年份:(  )
02.性别:[1]男 [2]女
03.学历: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中专/职高/技校/高中
[4]大专
[5]本科
[6]硕士及以上
04.您的个人每月总收入属于以下哪一组:
[1]1000元及以下
[2]1000—1999元
[3]2000—2999元
[4]3000—4999元
[5]5000—6999元
[6]7000—8999元
[7]9000元及以上
05.您的职业或身份:
[1]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
[2]行政、事业单位职工
[3]国有、集体企业负责人
[4]国有、集体企业职工
[5]教师、科研人员
[6]军人、武警、警察
[7]私企或外企管理人员/职员
[8]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
[9]工人
[10]农林牧渔生产人员 
[11]高等院校学生
[12]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学生
[13]离退休人员
[14]自由职业
[15]无业
[16]其他
06.日常居住地是:
[1]农村   [2]乡镇
[3]县级城市 [4]地级城市
[5]省会城市 [6]直辖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5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学生学习报-社 于 2014-3-17 13:46 编辑

有奖评新闻


来源:北京日报
  有些媒体常爱把一些无关宏旨的阿猫、阿狗的小事加以炒作形成一种“热”,大家费心关注一阵后,才大呼上当。其实现在电视、广播有一种“热”却很少有人“炒”,我于其中受惠颇多,这里忍不住要说几句表达对操作者的感谢。我说的是近年来,兴起于电视、广播的“读报热”。

  据我所知,内地的“读报热”始于凤凰台的杨锦麟先生的“有报天天读,新闻点点评”。杨先生这个节目在大陆收视率非常高,有时朋友们聚在一起,也常议论这个节目。

杨先生读报特点是信息量大,兼有评论。正像有学者所言:杨的点评有杂文风格,幽默含蓄,有趣有味,令人浮想联翩。特别是他最后的总结,往往用一两个字,概括全篇,并用意思不同、甚至相对立的成语阐释这个字,然后甩下一句话:“你想去吧!”因为这个节目受到欢迎,常常被地方台插播广告,使得杨先生特别气愤,读报有暇,就加以声讨。不过还好,北京的听众没有受到插播广告之苦。

  自凤凰台的“有报天天读”一火,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纷纷上读报节目,体现出市场竞争的劲头。我看到的除中央台之外,还有北京台和上海台。总的说来,其水平目前还很难与凤凰台比肩,但也各有特色,其中以中央台二套的“马斌读报”给我留得印象较深。

  “马斌读报”标榜的是“新闻天天发生,各有视角不同”。这个读报与新闻联播的最大区别就是偏重于软调新闻,换句话说也就是有趣的新闻、带有娱乐性的新闻,人们很爱看,也自有其优势。有一次马斌读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因为上课打瞌睡给老师写的检查。老师要求检查要写到二百字,这可真苦了孩子。他在检查中反复说,老师我困了,上课才睡觉,可是老师我真的写不了二百字的检查呀。他反复地检查,反复地说“可是,老师我真的写不了二百字的检查呀”!其实这早已超过二百字。比太史公司马迁评论屈原《离骚》时所说的“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犹有过之。每念及此,哑然失笑。

  中央台二套的新闻还有个看点就是带有个性的新闻,就是他们播报短新闻中的“最”,如“最没面子的辩解”之类。这是选择当天带有些“荒诞性”的、有个性的新闻,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读报曾是政治学习的一部分。“文革”中,每天都有政治学习,每周有一天的政治学习就是读报。记得当年我在农村劳动时,地头休息是政治学习时间。农村的政治学习除了批斗会外就是读报。凤凰台的杨锦麟先生在读报之余,还回忆起他在福建插队时,就提着大喇叭给社员读报。这些读报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就是宏大与严肃。

  现在,读报的目的不仅仅是政治学习的需要了,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化的倾向。因此,有人对娱乐性新闻啧有烦言。我以为,这是个误会。因为动员型社会出现以前,读报本来就是娱乐业的一种。新闻的产生,并成为一个行业就与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有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部电视连续剧《甄三》,其中在展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三不管”江湖艺人群像时,有个门旗似的招子,上面大书“杨瞎话读报”。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以赚钱为目的的读报了。如一些以天津市井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里有时写到“杨瞎话”和他的“读报”。林希小说《一杠一花》中说他是“说书的,没有一定的段子,他说时局,说社会新闻,说天下奇谈,说直奉战争,说北洋政府,说洪宪皇帝,还说世界大战;瞎话杨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开口就说天下事,能把人说得瞠目结舌。当然瞎话杨说的事,一多半是瞎话,瞎话杨说书,先说大好形势,这和我们后来说书不一样,我们是先说坎坷曲折,最后才说光明尾巴。”“瞎话杨得先把好话说在前边,留到最后再说,听书的爷没有那么大的功夫,听得不耐烦了,一抬屁股走了,回到局子之后,一道令,就把你的书场封了,说你给当局栽赃。这时,你说后边留着包袱呢,马上就要说你的好话了,可是,他说没有那么大的功夫等你,先封了你的书场再说。所以瞎话杨做活的时候,要开篇定板”。他的读报也形成一种风格。张仲小说《舍哥儿》中主人公梅二先生进了报馆一《津门三日刊》“有三角地杨瞎话讲报的味儿”。天津还有一句歇后语:“杨瞎话读报——信口开河”。

  不过我不是学传媒学的,这里妄言新闻也有娱乐功能,以请教新闻界的朋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邓小平同志的报刊情缘:曾经主编《红星》报(图)
时间:2009-03-17 08:51   来源:人民网


1987年4月,邓小平在读报。(资料图片)

    报刊发展与国家事业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一辈子活在新闻中的邓小平,在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亲自参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报刊,长期关注报刊业的发展,并热心为报刊题写报头刊头,和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先后编辑《少年》、《赤光》

    邓小平第一次创办报刊,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初留法勤工俭学时期。1920年夏,邓小平从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怀着满腔的救国热忱,和八九十位同学一起乘轮船赴法,于10月抵达法国马赛。那时邓小平刚满16岁,在同学中年纪最小。

    在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各种政治宣传活动。1922年,他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1921年春,周恩来、赵世炎等在法国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并与旅德的小组合组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下辖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作者注)。他坚持白天做工,晚上搞党团工作。他在巴耶支部担任宣传干事,曾接受支部的命令与傅烈共同为华工编印工人旬报。1922年8月1日,“少共”机关刊物《少年》月刊创刊,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理论、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团结广大旅欧青年的重任。

    该刊第8期后改为双月刊,蜡板油印。刊物创办不久,邓小平就来到位于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鲁瓦大街17号的编辑部,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名成员。这是他直接参加革命工作的开端。

    邓小平最初从事蜡板刻写和印刷、装订方面的工作。他每天离开工厂后经常来不及换下工装就匆忙赶到编辑部,在昏暗的灯光下紧张地伏案工作起来。当时担任刊物领导和主要撰稿人的是周恩来,先后参加编辑部工作的还有李富春、傅钟、李大章等人。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挤在旅馆狭小的房间里,马不停蹄地开会、讨论、写稿、刻写、油印、装订。工作起来常常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蔡畅曾回忆说:“《少年》刊物是轮流编辑,邓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蜡板,李富春同志发行。”

    邓小平小时候刻苦认真的习字与参加这项革命工作的神圣感和责任感,使他刻写蜡板时总是一丝不苟,不仅字体工整匀称,美观大方,而且油印、装订工作也完成得十分干净利落。每期刊物出来后,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不约而同地将“油印博士”这顶桂冠戴在了他的头上。这既是对他那隽秀漂亮字体的赞誉,更是对他认真负责、严谨敬业的高度肯定。

     1923年,“少共”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邓小平直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从此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1924年下半年,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成为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这年2月1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将《少年》改办为《赤光》半月刊,由偏重理论宣传转而紧密结合国内革命的实际,侧重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黑暗现实。其现实性和战斗性都得到了明显增强。经过此前一年多时间革命斗争生活的洗礼,邓小平在《赤光》编辑部内不仅刻写、油印和装订等老本行干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还同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在刊物上撰写了大量文章。

    青春焕发的邓小平对《赤光》杂志满腔热情、十分投入。他办刊态度更加认真踏实,技术精湛,刻印的刊物装帧简雅,字体秀挺,版面清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赞许。期间,他曾以“希贤”或其他化名写过许多充满激情的战斗檄文发表于《赤光》上,如《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和《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等文章,他的笔触尖锐、泼辣,富有强烈的战斗性。20岁的邓小平在刻印着一篇篇激扬文字的同时,也写下了自己人生履历的重要一页:在《赤光》主编周恩来的领导和影响下,耳濡目染,邓小平坚定了自己一生的革命追求和道路。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赤光》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时弊,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华人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我们奋斗的先锋”和“旅法华人的明星”。这其中无疑有着邓小平这个“油印博士”的一份功劳。邓小平以手中的蜡板、钢笔做匕首、做投枪,在《少年》、《赤光》这个阵地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着英勇无畏的斗争。

    邓小平先后编辑《少年》、《赤光》及留法的经历,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伟大的职业革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次在特殊环境下办报,对邓小平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主编《红星》报

    邓小平的第二次办报是上世纪30年代初在江西中央苏区工作时期,他担任了中央级铅印报纸《红星》报的主编。这次主编《红星》报,不仅使他熟悉了军报、党报的全部业务流程,而且更让他切身感受到了报刊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铅印4开,初定为5日刊,实际为不定期刊,有时增出《号外》。到1933年5月,该报已出版35期。这时,报社遇到了困难,已连续出版了好几期油印报。邓小平接任主编后,从1933年8月6日起恢复铅印,并重新编排报纸序号,到1934年9月25日止,共出新版报纸67期。从1934年10月长征开始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前,该报在长征途中又出版了七八期油印报,均由邓小平主持编印。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邓小平把《红星》报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未中断,被称为“红军党的工作指导员”。该报先后开设了“社论”、“论文”、“要闻”、“专电”、“消息”、“前线通讯”、“党的生活”、“新的工作方法”、“扩大红军”、“红星号召”、“响应红星号召”、“红军生活”、“红军家信”、“红军纪律”、“军事测验”、“群众工作”、“自我批评”、“卫生常识”、“铁锤”、“诗歌”、“漫画”以及“山歌”、“红军歌曲”、“俱乐部”、“小玩意”等20余个栏目。从邓小平接任主编起,该报还首次增出32开本的《红星附刊》,系统介绍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大量报道红军的各项工作及经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红星》报内容充实、通俗生动、文图并茂,报纸面貌焕然一新。当时,报社人手极少,从组稿、选稿、编辑、印刷到各种新闻、文章的撰写,都由他亲力亲为。邓小平任主编期间,有近一半的社论由他亲笔撰写,并先后发表了他所写的《猛烈扩大红军》、《与忽视政治教育的倾向作无情的斗争》、《五次战役中我们的胜利》、《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政治的最高点》、《用我们的铁拳消灭蒋介石主力争取反攻的全部胜利!》等文章。报上醒目的木刻标题字体俊秀有力,多出自邓小平的手笔。还有许多没有署名的消息、新闻、报道乃至重要的文章等,也都出自他的笔下。

    邓小平主编《红星》报,真正做到了把《红星》报作为传达和宣传党和红军政策的喉舌与阵地。《红星》报经常刊登中央及军委指示、文件、领导人的文章,以及大量消息、战况报道,使其真正成为革命战争中一只有力的喇叭。经常在《红星》报上发表文章的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洛甫、王稼祥、李维汉、罗荣桓、聂荣臻、陈云、杨尚昆、贺昌、左权等,很多文章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议和命令,具有强烈的指导性。

    邓小平还经常采用“红星号召”和“响应红星号召”专栏,报道和反映红军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各项决议的情况,以发挥《红星》报政治指导员的作用。在“红星号召”栏中,经常发出执行三大纪律、扩大红军、为战争捐款、购买公债、写红色家信等号召,并把指战员响应号召的实际行动,在“响应红星号召”栏内充分地反映出来。1935年9月出版的第8期《红星》报,有《给红星号召以响亮的回答》这样一则消息:“为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我们愿意将存在中央政府的1932年的2元钱公谷费全数捐给战争,并希望全体红军一致响应‘红星号召’。”接着,《红星》报又刊登了一位名叫李学俊的伤员给毛泽东的一封信,内容是汇报自己病情恶化,请求不领政府发的公谷费,自愿捐给战争。这两条消息刊登后,全军上下很快形成了一个节省经费开支、努力支援前线的群众运动。

    邓小平把《红星》报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之真正成为战士的良师益友。他凭借长期搞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生动朴素的文字风格,对《红星》报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改革。他在《红星》报上先后开设了许多知识性栏目。如“列宁室”是指导革命理论学习的专栏;“法厅”则是宣传革命的法律知识,报道受军法处罚的案件,这也是我党我军最早的法制宣传;文艺副刊“俱乐部”则有“客家山歌”、“红军歌曲”、“猜谜语”等。《红星》报由于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深受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例如,该报于1933年10月第9期发表了一首后方群众写给前线红军的客家山歌:“一双草鞋一片心,难为后方姐妹们;穿上草鞋跑得快,红军哥,赶快冲上南昌城……”接着,该报第15期作为应和,又发表了前线红军战士写给后方姐妹的山歌:“多谢姐妹一片心,百万草鞋送我们;穿上草鞋打胜仗,同志妹,缴枪十万谢你们……”以如此形式鼓舞士气,激动人心。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称《红星》报是“一面大镜子”、“一架大无线电台”、“党和红军工作的指导员”和“红军俱乐部”。

     1934年2月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来到瑞金的叶坪,为红军烈士纪念塔举行揭幕典礼仪式。典礼结束后,周恩来和前来参加典礼的邓小平谈了话。临别时,周恩来送了一盏马灯给邓小平,供他晚上写文章编报纸用。对于周恩来的赠物,邓小平十分珍惜,特地找来红洋漆,用笔在马灯油壶的底部写下了“1934年邓小平用”几个字。这盏马灯经历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如今已成为邓小平创办《红星》报的历史见证和珍贵的革命文物。

     1934年10月,邓小平与《红星》报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艰苦卓绝的万里征途中,边行军边作战边办报。他总是用扁担挑着铁皮箱,一到宿营地支起箱子就立即投入工作之中。长征途中的邓小平大部分时间在和报纸打交道。多年后,女儿好奇地问起他长征时都做了些什么,他答以铿锵简明的三个字:“跟着走。”跟着走,跟党走。一路编着《红星》报的邓小平就这样经过二万五千里征程的洗礼,坚定不移地走到遵义,走出绝境,走向陕北,走向胜利。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从此,依依不舍地告别他倾注许多心血的《红星》报,跟随毛泽东走上了新的革命征程,结束了他的办报生涯。

    关注与指导报刊工作

    邓小平一向认为,报刊宣传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他成为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人以后,即便没有亲手创办和主编报刊,但在繁忙的党务军务工作中,也不忘关注报刊新闻业的发展,或领导创办新的报刊,或指导报刊的宣传,并不时为报刊撰写稿件。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出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日常工作。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月,他对新闻宣传十分关注,提出要最大可能地加强随军记者的力量,要“大大地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通过文艺作品、报告文学、新闻通讯、摄影、绘画等,把我们真实的战斗生活反映到国际上去,流传到华侨中去,传播到大后方去”。

    邓小平还在总政出版的《前线》周刊发表了《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等文章。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八路军军政杂志》出版后,他也为该刊撰写重要军政著述。1940年7月,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出版的《前线月刊》创刊,他曾是该刊的编委之一。1943年10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全面主持晋冀鲁豫边区的党政工作,该地区的报刊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比较重要的报纸有《新华日报》华北版(及太南版、太行版、太岳版等)、《晋冀豫日报》、《冀鲁豫日报》、《中国人报》、《战场周报》等,而各机关、团体、专区、县发行的小型报纸种类就更多,总计约有四五十种。刊物方面,数量也有三四十种之多。

    邓小平不仅经常关注报刊的宣传工作,而且还在延安的《解放日报》、《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杂志》,晋冀鲁豫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党的生活》、《抗日战场》、《战斗》和重庆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报刊,发表了《在敌后方的两个战线》、《悼丁思林同志》、《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太行区的经济建设》等文章。

    在1947年率军转战大别山期间,部队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时,邓小平指出,越是艰苦的时候越不能丢弃宣传工作。他认为宣传工作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工作,是团结大多数民众在我党我军周围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武装人民思想的主要手段。“广泛使用一切宣传武器(宣传队,剧团,部队指战员的宣传,政府出布告,开大会,开座谈会,演讲会,画展等等),宣传我们的主张和政策,驳斥敌人的造谣和欺骗,可以占领思想阵地,安定民心,造成新区的新气象”。

    在解放战争的决胜阶段,邓小平与刘伯承率部南下,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迅速出版南京《新华日报》、上海《解放日报》等。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直接领导筹划了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党报的出版。1949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常德成立,邓小平出任第一书记。他将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新华日报》报头,交给筹办西南局机关报的人员,并指示他们随军向重庆前进。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0日,西南《新华日报》与读者见面。12月底,为稳定物价,他指示《新华日报》每天都要公布重庆的折实单位,让广大群众知道油、盐、米的牌价。他不仅对报社工作做过多次指示,还亲自审阅修改报纸的重要言论,也审阅修改过不少记者的稿件。他在审阅会议新闻稿时,经常勾掉自己的讲话内容,并说“新闻要短些”。

     1950年5月16日,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的报告中,邓小平曾详细阐述了新闻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性、性质和任务以及如何办好报纸等问题,这是他的一篇有关新闻出版工作的著名讲话。他指出:“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而又能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心任务,这在贯彻实现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他认为报刊宣传由于辐射范围广泛而具有特别的效力,“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针对部分领导人不重视新闻工作的情况,邓小平指出,办好报纸,关键在领导重视:“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条离开了领导也搞不好,报纸就没有力量,容易变成‘有闻必录’……”他鼓励说,“《新华日报》最近有进步”。强调“办好报纸的前提在领导”,提倡领导同志亲自给报纸写文章,并身体力行。同年10月1日,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开国一年在西南》的短文,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1953年,邓小平调往中央工作,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他每天要看很多报纸,并参与审阅《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在六七十年代,他两次被打倒,又两次崛起,看报纸成为他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

     1977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成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与报纸的关系更为密切。1977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著名文章。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得到了邓小平的明确支持。文章写道:“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邓小平多次批评“两个凡是”的观点,支持报纸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借助于影响力极大、极具权威性的中央党报上的这篇不朽之作,邓小平掀起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与实践波涛,思想的大解放催生了改革开放的大变化。

    之后,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要求“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以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在1989年初夏发生政治风波的关键时刻,他都非常关注报刊宣传。他对报刊宣传的指示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然为报刊题词

    邓小平重视和关心报刊新闻工作,还体现在他欣然为众多报刊题词上。邓小平为报纸题写报头,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他大规模地题写报头,是在他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他题写的报头之多,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中,仅次于毛泽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创办的一批中央级的全国性报纸的报头,几乎都是他题写的。他还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安徽、海南等省、市地方报纸题写过报头。一些大学的校报,也借用他题写的校名作报头。他题写的这些报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报业兴旺发达的象征。

    邓小平最早题写的报头,是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时在四川题写的《新自贡报》和《重庆日报》。《新自贡报》1951年3月3日创刊,是解放后西南最早出版的一家市委机关报。他题写的这一报头,一直到1958年10月1日该报改名为《自贡日报》止,使用了7年多时间。现今的《自贡日报》报头,仍是根据邓小平手迹略经修合而成。1951年5月1日,中共川东区党委机关报《川东报》在重庆创刊,邓小平为该报题词:“报纸要做到真正成为加强领导和联系群众的工具”。7月1日,他再次为该报题词,勉励大家“永远跟着毛主席走”。他也为西南《新华日报》多次题词。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他当即挥毫为该报题词“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1952年8月5日,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创刊。他亲笔题写了“发展生产,交流城乡,是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的题词。耐人寻味的是,邓小平为《重庆日报》题写的报头,就像他的人生一样,也经历了多次磨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邓小平被打倒,随即12月22日该报头也被砸烂禁用;1975年初邓小平复出,4月18日该报头随之启用;1976年“四人帮”借“反击右倾翻案风”再次打倒邓小平,2月19日该报头又被砸掉;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再次复出,该报头也于1978年3月1日再次恢复。小小报头,紧随题写人的命运一起沉浮,屡经大难而后生,也堪称报界之奇迹。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更是愉快地接受各方之请,挥毫精心书写了大量报头。从1983年起的10年间,他几乎年年都要为报纸题写报头。当年4月6日,《人民政协报》在北京创刊,它的报头就由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题写。7月7日,《中国教育报》创刊,它的报头也由一贯重视教育的邓小平题写。1984年,他为天津《今晚报》、《经济日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上海《青年报》、《学生计算机世界》和山西长治的《太行日报》等题写了报头。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他,曾两次为科技报纸题写报头:1986年1月1日创刊的《中国科技报》、1987年1月1日出版的《科技日报》。1987年,他为《金融时报》和山东《齐鲁晚报》题写了报头。1988年,他为《海南日报》、《黄山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人口报》、《中国老年报》及《济南日报》等6家报纸题写了报头。1989年,他为《中国专利报》、《中国海洋报》题写了报头。1990年,他又先后为《经济参考报》、《中国初中生报》题写了报头。1991年,他为《火箭兵报》、《检察日报》题写了报头。1994年来临之前,邓小平为即将出版的《中国改革报》题写了最后一个报头。

    邓小平也为我国不少刊物题写了刊头,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之友》、《求是》、《党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此外,他还为一些报纸的创刊、复刊写过纪念题词,先后书写过“人民日报四十周年”、“大众日报五十年”、“文汇报五十年”、“祝贺香港文汇报创刊四十周年”、“贺大公报在港复刊四十周年”、“法制日报十周年”等题词。1988年3月5日,《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纪念碑奠基,邓小平挥毫为其题写了碑名。

    从邓小平那一份份充满激情的题词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报刊新闻工作独特的钟爱情怀,可以赏阅到这位历史伟人非凡的风雨历程,品味到他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ra=&_dsign=e0c464de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ra=&_dsign=e0c464de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ra=&_dsign=e0c464de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3&extra=&page=1&_dsign=22d63eae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3&extra=&page=1&_dsign=22d63eae
评报:是各类报纸出版工作流程中的一环!





http://zgjypl.haotui.com/bbs.php
《中国教育评论网》:中国教育书报刊网站专业评论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63

帖子

5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7
23#
发表于 2014-3-17 13:05:40 | 只看该作者





探索网络时代-报网互动-新范式
通过[基地]校师/生/家长及时获得读者读报感受/评报意见
传播学术信息,搭建[编者-读者-作者]交流立交桥
办最好的学生报纸
做最有眼光的读者和作者
豫鄂连线,精彩无限。。。。。。


山西《语文报》总编蔡智敏先生题赠《教师之友网》







山西《语文报-小学版》主编吴殿魁先生题贺《教师之友网》

http://www.docin.com/p-5
http://www.docin.com/p-5336332.html33633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4:11:44 | 只看该作者
报纸的历史2009/2/25/来源:慧聪印刷网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它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它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可认为是最早形式的“政府公报”。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历的报纸出现在1493年,是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报纸。当时的报纸并非天天出版,只是在有新的消息时才临时刊印。     1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不久,报纸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消息报道的来源一般都依赖于联系广泛的商人。     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虽然只发行了3个月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有固定名称,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现在多数报纸每日出版一次或数次,也有每周出版几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这种意义上的报纸只出现在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报纸”或不是纸质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连续发行,一定意义上也不是面向公众的。     现代报纸的直接起源是德国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单张单条的新闻传单)。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报纸,因为该报有固定名称、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张纸上印有数条而不是单条新闻(但是该报是单面印刷)。“报纸”的英文一词(Newspaper)最早出现于1665年英国第一家报纸《牛津公报》上。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现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但是日报成为报纸的主角,是在18世纪以后。日报的普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业得以成熟,因为日报的连续出版,对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印刷技术、新闻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初期的报纸和杂志是混同的,有新闻,也有各种杂文和文学作品,简单地装订成册。对于这个时期的报纸和杂志,通常笼统地称“报刊”,英国、法国、中国早期的“报刊”概念,便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英国和法国从18世纪起,报纸与杂志开始明显地分离,中国在本土出现现代“报刊”后约二十年,报纸和杂志的分野得到明确。     报纸可以作为商品,也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的宣传品。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和商业报纸时期。在官报时期,报纸对于封建王权来说.主要是政治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报纸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利的商品。党报时期,相当多的报纸从属于各个政党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较大的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商业性报纸。19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数报纸,每份报纸的价格便宜到只是本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美分、便士)。当报纸面向下层公众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报纸时期。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发行量,报纸除了刊登新闻和强化新闻的平民化外,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娱乐方面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4:12:09 | 只看该作者
在与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报纸新闻的深度报道得到更大的重视。     大众化报纸逐渐在报纸总体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以中上层公众为读者对象的所谓“高级报纸”也逐渐稳定下来,于是形成大众化报纸、“高级报纸”各自的生存空间。前者发行量巨大,获利较多,后者发行量有限,但在影响舆论和赢得声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形较为明显的国家,例如英国、德国;而另一些国家,这种分野并不很清晰,例如美国、法国、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6#
发表于 2014-3-19 23:09:4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游景区挑出490处错误 惊动成都市市长    逛仿古景区,绝大多数游客是去看风景,但对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兴均教授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却是去 “挑刺儿”。一年来,他在锦里、宽窄巷子、平乐古镇等仿古景区,共纠出490个繁简字转换或书写格式的错误之处。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亲自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对错别字进行整改。

  “发”和“發”意思完全两样

  “发”和“發”有什么区别?大多数人认为只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不同,但在刘兴均看来,则截然不同。他说,在仿古街区,“发”的繁体字不时被人们用错。

  刘兴均举例说,在洛带古镇湖广会馆的展厅里,一件银制发饰的标版说明文字中,却把“髮饰”错写成了“發饰”。而这种情况在文殊坊文殊院街7号成都国学馆关于儒婚的介绍文字中也同样出现。“整篇儒婚的介绍都是采用繁体字,但是却在‘结发’和‘剪发’的描述中,把‘髮’都错写为‘發"。

  刘兴均解释,简体字的“发”对应有出发、发展和头发两种意思,“但一旦要使用繁体字,则必须要根据不同意思使用不同的字。在古汉语中,‘發’代表出发、发展、发财的意思。而与头发之意相对应的则应是‘髮"。

  仿古景区不仅繁体字用错,简体字也有错。刘兴均说,在洛带古镇老街下等213号的小吃店牌匾中,店铺误将鲁迅的“迅”错写成“讯”。“不仅如此,书写格式出现基本常识错误也是较常见的。”在古文中,行文写匾均是由右至左,落款在左。而在宽窄巷子等仿古景区,刘兴均却发现不少“随性”地书写格式,“比如宽巷子22号的‘見山書局’,牌匾文字均为繁体字,应按照古文书写格式由右至左。但却偏偏采用了由左至右的错误格式。”

  五镇四区一年纠错490处

  “我教的是《古文观止》这门古汉语,可能是职业习惯,我受不了错别字,特别是在有历史气息背景的仿古景区。”说起为何会对仿古景区的错误用字如此紧张,刘兴均说,自己是一次无意当中被错别字给刺激了。

  原来,一年多前,刘兴均陪同一位外地来的汉语言教授游玩古镇,“结果这位‘较真儿’的老师一圈逛下来,评价道,‘本来是看风景,结果看了一堆错别字。"刘兴均内心很汗颜。

  2009年年底,刘兴均向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申报了成都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的课题立项,并于去年3月被批准立项。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逛遍了平乐、黄龙溪、洛带、街子、安仁等五大古镇和锦里、宽窄巷了、琴台故径、文殊坊等四大仿古区,一共纠出490处繁简字错用、误用或书写格式有误之处。

  刘兴均和崔雪梅共同参与的这项“纠错”课题很快引起成都市政府的重视,葛红林市长亲自作出批示。随后,成都市政府要求繁、简字用错、书写格式有误的490处所涉及的区(市)县及相关部门要对错别字进行整改。

  来源:天府早报/记者:郑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7#
发表于 2014-5-28 12:3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12:15 , Processed in 0.0934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