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团队: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0:17:02 | 只看该作者
用户指责微信朋友圈广告“歧视”


英国《金融时报》 查尔斯•克洛弗 北京报道



在全球对Facebook广告和谷歌(Google)大数据的可达目标范围的还在日益担忧之际,中国发生的事情却似乎与此相反。本周,社交网络微信(WeChat)用户正对信息收集程序的“歧视”提出抗议。
一些用户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刷出宝马(BMW)广告,而另一些人却刷出其他广告,这在微信朋友圈引发抗议,微信是一款热门聊天应用,据称拥有4.68亿用户。很多用户主要的担忧不是隐私,而是抱怨他们的个人数据被采集后却遭忽视,这令他们感到羞辱。
“我刷新了一遍又一遍,仍然没有看到宝马广告……今天我很郁闷,”一名微信用户表示,“我甚至都没资格看到宝马广告吗?”
这则广告是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互联网巨头腾讯(Tencent)首次试图通过这款应用赚钱,在2011年推出后,这款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据腾讯称,此次朋友圈广告针对特定用户,旨在展示大数据与社交媒体结合在一起的巨大力量。

上周日晚,微信用户注意到3则广告之一出现在他们的朋友圈页面上。一部分后来被推测为最时髦、最富有而且可能颜值最高的用户刷出了宝马广告。其他用户刷出的则是手机公司Vivo或者(更糟的)可口可乐(Coca-Cola)的广告。
用户的不满情绪迅速出现。一位微信用户抱怨道:“连腾讯都发现我只买得起可口可乐,而且我终生都买不起宝马。”
关于腾讯根据何种标准来定位广告受众,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一些人发现,苹果IOS用户收到的宝马广告最多,其他传言是,宝马广告只发送给位于一线城市、年龄在19岁至50岁的用户,或者那些在移动支付方面支出超过某个标准的用户。最要命的是这种说法,这种算法实际上是根据用户头像判断他们有多好看、多成功以及他们的朋友是谁来对用户进行归类的。
一些人认为,他们被归入较低的社会阶层,还有一些人则对整个事件嗤之以鼻,例如微信用户Ball-dribbler Pikachu写道:“我的车库已经没有地方再放一辆车了,但腾讯不应该这样不尊重我!”
还有一些用户抱怨称,问题并不是他们的个人信息被一个冷漠无情的算法所利用,而是他们认为微信的软件做的很不好。
译者/梁艳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0:20:20 | 只看该作者
微信崭露头角 英国《金融时报》 欧阳德 报道




从阿里巴巴(Alibaba)给中国古板僵化的金融部门造成的冲击来看,中国银行业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担忧。不过,有迹象表明,阿里巴巴自己也有担忧的对象,那就是腾讯(Tencent)——热门通信应用“微信”(WeChat)背后的这家公司目前正在强力挺进金融领域。
微信对阿里巴巴构成的挑战,与Instagram曾对Facebook构成的挑战如出一辙。虽然阿里巴巴在PC(个人电脑)电子商务市场占主导地位,但微信凭借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建树,现在已经有能力在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分一杯羹。互联网咨询集团“艾瑞咨询”(iResearch)分析师王亭亭(Alex Wang)说:“阿里巴巴在PC时代的霸主地位无法原封不动地延续到移动时代。”
腾讯正在多条战线向阿里巴巴发起挑战。今年8月,腾讯针对支付宝(Alipay,阿里巴巴旗下盈利颇丰的在线支付服务)发布了一个微信支付工具。它还将旗下的购物网站易迅(Yixun)接入微信,努力在移动端打造一个类似淘宝(Taobao,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的购物平台。
就在上周,腾讯注资好买基金网(Howbuy,一家共同基金在线交易平台),这或许是它将发布一款与阿里巴巴的余额宝类似的投资产品的先兆。

阿里巴巴方面也展开了反击。今年8月,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淘宝商家不得再发含有外链二维码的图片。阿里巴巴称,此举是为了防范滥发广告信息乃至诈骗,但分析师认为,其更大的顾虑在于微信利用二维码强化自己的支付平台,有效地蚕食了淘宝的交易量。
本月早些时候,阿里巴巴开始向PC用户收取支付宝交易费,但仍免收手机支付服务费。阿里巴巴希望借此举鼓励其用户转向移动支付平台,以阻止微信掠夺更多市场份额。
当然,双方的大战也少不了互相中伤。阿里巴巴和腾讯互相指责对方撰写关于自己的负面报道,损害自己的声誉。
但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这场愈演愈烈的商战时,两家公司都表示对其持欢迎态度。阿里巴巴发言人施致瑀(Florence Shih)说:“竞争只会提升用户体验的标准。”
译者/曲雯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0:21:30 | 只看该作者
你加入了几个微信群?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 陶笸箩




据说现在成功人士的标志是,没有名片,拒绝QQ,不用亲自看电邮,成功地切断了和过去未成功阶段的联系,只活在当下!
但是世界进入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微信时代。无论你是否愿意,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老客户、老同事,甚至是光屁股时代的发小,都不请自到,频频钻入你的手机中:“你好,我是XX,请开门!”,于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统统掉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大家都过上了“群众”生活!

   


在迄今发生过的所有电子关系中,微信群关系是最不能抗拒的一种。以前上网大都为工作和娱乐,离开电脑便耳根清净。现在的微信则占据你的掌心,使你24小时无所遁形。这不啻于一个人肉GPS,人人都被移动互联定位,生活从此真的砸在了手里。
与QQ群不同,微群生活和现实的人脉关系惊人一致。你可以不屑于用QQ,但是你不能脱俗到不用手机,你可以不理陌生人,但你不能不理会亲朋故旧,哪怕是托儿所一起尿过床的发小。而微信群的野蛮之处在于,只要你还在人间,只要你和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有通讯联系,你一定会被组织找到。没有人问过你愿不愿意。那些不期而遇的邂逅,常常会让你哭笑不得。我有一次一觉醒来,发现我已经被加入了某群,在我熟睡之际,群里已经有了数百条热情洋溢的发言,而且举行了世界凉皮党成立大会,我已经被突击发展为凉皮党会员。

如果你至今没入群,一定是你自绝于人民,或是该群的积极分子还不够多。通常群主一声吆喝,大家就开始认领找人指标。如果你已混到成功人士,大伙儿找你的积极性更高,掘地三尺,不让你成为“群众”誓不罢休。我常常怀疑自己就是大家在微信上合力拔萝卜时被带出的那块泥。作为一块热情的小泥巴,我截留了一个“签到章”,一旦被某群发展,就立即扑上去盖一个,表明泥巴已到账,不必再在我头上动土。
微信时代,我们进入了“群众”的天罗地网。人人都有理由建立一个群,认证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瞬间关系。如果你的圈子动荡纠结,微信群也会姹紫嫣红。按阶段分,有同学群,同事群、前同事群;按教育分,有土鳖群、海龟群、海外龟群;此外,还有客户群、家长群、闺蜜群;最绝的则是按照工作部门分群,与时俱进的老板恨不得把整个工作平台都搬到群上,群里不仅可以开会、布置工作,甚至可以传达上级精神。
总之,你生命的各个阶段,扮演过的各种角色,得意与不得意,都被拉进了微信群里,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群众见证。公道地说,微信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拉近了群众关系。但问题是,总有一些事你想忘记,总有一些人你想拉黑。但有那么多的群众不经意间撩拨出话头,让你避无可避。于是,你爱过的人,你恨过的人,都在群里。你在群里谋生,也在群里伤怀,时间的利刃,还是会刺痛你的老心。最典型的是同学群,都已人到中年,一大把过去,却大都顶着自家娃的头像,貌似都是“群二代”在对讲,是真正的“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一个微群的传奇,足以让真实的人生惊悚悲凉。
不过,身为群众的一分子,最大的危机还不是和初恋情人邂逅在群里,而是和老板在群中贴身肉搏。剑总是双刃的,人世间最大的纠结莫过于此:当你在一个群里呼朋唤友,蹂躏青春时,你的领导,还在另一个群里苦苦惦记着你。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邮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20:31:11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报》微信公众号订阅及报纸订阅趋势上扬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1月28日   17 版)

    1月25日,《文学报》总编辑陈歆耕向读书报透露,《文学报》订阅量以10%的幅度上升,而微信公众号订阅数已达数万。基于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微信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炙手可热的应用,传统媒体进军微信成为融入网站、微博等新媒体领域之后一种新的运营手段。而不论多么先进的传媒,内容为王是媒体人的共识,也是陈歆耕主持“在当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批评”的初衷。
    “在轻阅读、浅阅读盛行的当下,《文学报》无论传统订户还是微信订阅都逆势上扬,说明文学在这个时代还是有读者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说,我们强调批评应发挥“甄别功能、褒贬功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功能暧昧不清,从这个角度说,《文学报·新批评》更接近“甄别”和“褒贬”的功能,“新批评”的存在使文学批评现状在生态上得以平衡,而无论压力或是冒险,都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可回避的代价。白烨建议,“新批评”可以适当放开视野,除“酷评”外再多增加些弹性文章。
    评论家李建军回应了为何总拿名人开刀写批评的质疑。他说:“著名作家意味着方向。我就是想告诉读者,你们视为大师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有问题的,不应该这么写。”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表示,现在批评进退两难,讲真话特别难,而且即使讲了真话也难有平台发表。《文学报·新批评》为批评家讲真话提供了平台,也为更多的批评家和大众读者接受。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自称是《文学报·新批评》的受益者,很多有份量的声音是从《文学报》发出的,希望“新批评”当好批评的桥头堡。
    《文学报·新批评》自创刊之初就倡导真诚、善意和锐利的批评风格,从真诚出发,用善意作基本态度,用锐利作必要标准,调整并建立起一个好的批评生态,希望文学批评摆脱官本位、钱本位和权威本位的束缚,同时培养一些文学批评的后备军。陈歆耕说,“新批评”希望坚持独立的批判立场,不受商业体制和人情牵制,不做无效劳动,拓展文艺批评的空间。
教育系统官方微博、微信联盟成员单位增至200家  作者:宗河  
  本报讯(记者 宗河)1月28日,由教育部新闻办发起的教育系统官方微博、微信联盟宣布增加新成员,在原有100家成员单位基础上,新增100家单位。目前,该联盟成员单位达到200家。
  据介绍,教育系统官微联盟成立于2013年1月,以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信“微言教育”为核心。经过此次增选,官微联盟200家成员包括22家省级教育部门及直属单位、38家地市教育部门、79所部属高校、53所省属高校和8家教育部直属单位。教育官微联盟将探索通过新媒体提升教育宣传合力的新途径,构建上下联动的教育系统新媒体宣传格局。
  近两年来,教育部新闻办利用“两微一端”打造新媒体账号“微言教育”,新媒体平台粉丝总数近1500万。
    《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31日第1版


黄冈师院新媒体研究会成立

黄冈新闻网(鄂东晚报)消息 记者彭刚 通讯员石博文报道:黄冈师范学院尝试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获知学校最新动态,在“黄师驿站”网站上聚集校友在这里交流思想、展示自我、结交知音。5月24日,该院举行新媒体研究会挂牌成立仪式。

    据介绍,新媒体研究会以“分享、互动、信仰”为核心宗旨,以“黄师驿站”网站为主打品牌,延伸新闻网、黄师论坛、微博、黄师微信助手、掌上黄师等多条产品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资讯、娱乐等服务,打造真正具有价值的校园新媒体品牌。新媒体研究会由一群对新媒体非常感兴趣的同学,通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建立起来的,是大家展示自我、追求梦想的平台。

    新媒体研究会总顾问及创始人、商学院大三学生石博文提出,黄师新媒体能够突破传统媒体发展瓶颈,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将黄冈师范学院师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黄师驿站”也成为外界了解黄冈师范学院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为学校对外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做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21:47:51 | 只看该作者
微时代到来和它的意义
王晓华    南方网2012年7月24日    2013-02-19

    在这个具有魔幻色彩的21世纪,新科技与社会学因素的联姻常常会孕育神奇的后裔。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微”为标志的文化家族悄然诞生,迅速繁衍,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等。种种迹象表明,微时代已经来临。
  以前,史诗、报告文学、影视剧、历史著作常常表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在这类作品中,“小人物”的“小”与“大时代”的“大”总是对比悬殊,“大”常常以不可抗拒之势决定“小”的命运。小人物的脚步还未启动之前,“大”就已经撒下疏而不漏的天网:从家族的未来到两性之间的悲欢离合,生活的主要情节都为“大”所掌控;面对这在冥冥中主宰万物的“大”,小人物往往唯有服从一条路。他们不是像孔子那样不断表白自己“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就是如埃斯库罗斯那般感慨“技巧总是胜不过命运”。在这种背景中,普通人犹如黑泽明电影中的群众演员,虽然会组合出延续到天际的壮观队伍,但终究卑微如草芥和沙砾。当集体的身姿逐渐扩大到地平线之际,普通个体不过是这身姿上渺小的斑点。为了破译“大”的秘密,无数个体仰望天空上的星座,注视烧裂的龟壳,探究蓍草组合出的图案,虔诚地倾听传说中的神谕。
  然而,天命并非会像白纸黑字那样显现于天空、龟壳、蓍草、神庙之中,少数强势个体掌握着解释天命的权力。司马迁曾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说:“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王”是“大人”的首领,代表着“大人”的权威:“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不知道天命的“小人”注定要受“大人”的统治,“狎大人”和“辱圣人之言”都意味着犯上作乱。“大人”中的“王”贯穿天、地、人,掌握“大”的真谛,乃“天下所归也”。当王成为“大”的代表,他们的权力之网实际上已经覆盖了无数小人物的生活世界,令后别无他路可走。经过复杂的逻辑转换,有关“大”的言说就衍生出统治—服从的二分法,支撑公开和秘密的等级制。
  这种意义上的“大”挤占了他者的生存空间,是一种原罪。不解构“大”,“小”的黎明就不会到来。“小人”与“大人”同属一个物种,自然不会永远满足于被“大人”统治的卑微状态。他们也想站立起来,拥有自己的世界。无数“小人”站立的行动汇合为不断增强的历史潮流,反复冲击着“大”的网罗,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分化之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率先发现了这样的真理:强分“大”与“小”,并没有先天的合法性;事实上,所有人都是个体,皆应受到尊重。于是,个体主义哲学诞生了。
  在整个现代欧洲,有一种事实是个体具备对他们自律的意识,每一个人要求得到所有他人的尊重,他将别人视为自己的同类,或者看作是相互平等的;于是,社会便出现了,而且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由创造社会的个体意志的汇合之中。这种出现和个体主义的成功就足以证明:在西方社会里,个体主义是一种真正的哲学。
  数百年后,中国启蒙主义者陈独秀这样表述自己对个体主义的理解:我有手足,自讨温饱;我有口舌,自限好恶;我有心思,自崇自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
  随着平等自立原则的确立,个体时代开始由规划逐步变为现实。到了20世纪中叶,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将矛头对准了以性别、阶级、地域为尺度的等级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迎来了真正由个体做主的时代。现在,“微”的流行就是这个进程的一部分。由于拥有了低成本的“微”平台,个体再无需被他人领导着前进。他们可以自我发声、自我管理、自我站立。在微博上,芙蓉姐姐可以和章子怡共舞,“三轮哥”能与郎咸平讨论世界经济,深刻的理论文字和粗粝的凡俗话语并存。有了微博,草根也能如精英一样发出声音,展示自己卑微但不容忽略的力量。或许,草根的声音不如名家那么响亮,但他们毕竟可以出场、亮相、发言,将自己的身影投射到历史的天幕之上。相对于那些忽略了无数个体的“大”时代来说,这本身就是进步。
  我们正在建设微时代。微时代是个体时代。它的到来意味着个体受到重视。社会由个体组成,个体是历史中最真实的存在。个体无论多么卑微,都在宇宙中占据独一无二的位置,皆不可替代。作为不可替代者,他们只能自我表达。其声音即便微弱,也因表达了个体性而无比珍贵。正因为如此,好的时代不仅仅属于所谓的精英,它应该让所有人都获得出场、展示自己、发声的机会。在这个具有数十亿人的地球上,要想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平台,只能寄希望求“微”的艺术。以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为载体的微生活,恰好可以成全无数个体。它们因为小而可以为大多数人所拥有,因为小而不会挤压其他个体的生存空间,因为小而随时能够开花结果。有了属于自己的平台,每个人都会从旁观者成长为参与者,甚至谱写内圣外王的传奇故事。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中国的13亿人能够开出13亿朵花,成形为13亿个世界。他们自豪地站立在自己的国土上,骄傲地亮出自己的终极身份,这是彻底的多元化。它通向尼采曾经反复眺望的至美之境:“那正是神性,有着诸神而没有上帝。”神是自足的象征,每个在微时代中自我站立、自我管理、自我确认、自我发声的个体都有神性——他们像任何人一样小,也像任何人一样大。还有什么比这种境界更美好呢?
作者简介:作者系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载: 《深圳特区报》

原文地址:“学习小组”操刀者曝光 披露领导人出访获认可作者:曹开林
“学习小组”操刀者曝光披露领导人出访获认可
2015-01-22 10:26
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



褚朝新
<IMG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BORDER-LEFT: medium none; MAX-WIDTH: 640px; VERTICAL-ALIGN: bottom;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 title="[转载]“学习小组”操刀者曝光 披露领导人出访获认可" alt="“学习小组”操刀者曝光 披露领导人出访获认可" src="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200/233/1779/115739090.jpeg" real_src="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200/233/1779/115739090.jpeg" action-data="http%3A%2F%2Fimg1.gtimg.com%2Fnews%2Fpics%2Fhv1%2F200%2F233%2F1779%2F115739090.jpeg" action-type="show-slide">

  “学习小组”发布的很多与习近平有关的细节并非现场的普通人所能获得,公号消息的视角也常与众不同。(熊靖/图)

  “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可能比较陌生,或者并不是每天都看,但对这两个微信公众号如雷贯耳。”

  在独家披露习近平出访的一些细节时,“学习小组”就获得过上面有关部门的认可。

  2015年1月19日晚11时许,一个名为“学习小组”的微信公号突然转发了名为“小道妹子”的微博发布的消息:今天下午,习近平现身云南鲁甸灾区。这则消息文字简单,但随文发布的四张照片中,有一张习近平面对镜头,距离拍摄者不过两三米远。

  “学习小组”的一名维护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知道照片拍摄者具体是谁,但其判断是官方人士。

  一年来,在微信上,这个名叫“学习小组”的微信公号,日益引人注目。有别于其它一些公号,这个微信公号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它不断发布近距离观察习近平考察出访的信息。

  在官员出行不清场、不封路成为常态后,国家领导人的行程当日被老百姓用手机拍下并曝光,已不足为奇。但许多长期关注“学习小组”的粉丝们很容易发现,它发布的很多与习近平有关的细节,并非现场的普通人能获得,公号消息的视角也常与众不同。

  公号图标用的是一张习近平年轻时的照片,它在自我介绍里仅用一句简单的话描述其主旨:“这十年,我们好好学习。与习一起进步,一起担当。错过习的前六十年,不再错过现在。”但对自己的真实身份却语焉不详。

  在中国,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把国家领导人作为惟一的表达对象,是一件敏感而不容易把握的事情。但在1月17日,“学习小组”发布了五则题为《习近平走过的路》的重磅微信报道,用时下流行的HTML5技术等形式呈现了习近平政治生涯的五步:科级干部篇、处级干部篇、局级干部篇、部级干部篇和国级干部篇,图文制作颇为精致专业。

  如果说这些与习近平仕途有关的信息通过网络搜索即可集纳而得,有些信息则只有近距离观察才能获得。

  2014年9月12日,“学习小组”推出《跟着习大大出访》系列,称将“独家更新习大大出访行程,与组员们(‘学习小组’对粉丝的称呼)一道跟进一位大国领导人的出访细节”。较为特别的是,学习小组表示,“新闻中的领导人聊的都是天下大事,学习小组希望分享一段不一样的视角、一些生动的故事”。

  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2014年9月11日至19日,习近平展开为期9天的出访,分别对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行国事访问。

  学习小组记录的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的细节如下:“会见持续到7点多,大大还没吃上晚饭。一结束,他还要马不停蹄去塔总统家做客。插播一句,中午饭呢,下午2点多签字仪式时,大大还没顾上。这个节奏,是出访的正常节奏……(难怪今年他自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国家元首之间,家宴是自选动作,国宴是规定动作。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家里宴请习近平的现场,学习小组自称“家庭聚会进不去”,但听说了几件事:看到总统子女儿孙身着节日盛装在门口迎接,习近平说,“三代同堂在中国是福气”。饭后,拉赫蒙邀请习近平夫妇茶叙,并亲手摘下一颗果实递给习近平。

  “是苹果、是梨还是李子,嗯,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洗洗再吃。”“学习小组”卖完萌后接着披露,“习近平夫妇回到酒店,已经是夜里11点多。”

  此次《跟着习大大出访》,“学习小组”一共发文7篇,披露的诸多细节显示,记录者就在出访队伍里,而且大多数时候就在习近平身边。

  “学习小组”频繁发布与习近平相关的内容,甚至曾发布近距离观察习近平出访的信息,“以习为帜”却一直存在至今,不能不让人关心一个问题——

  谁是“学习小组”的操刀者?他们如何把握对最高领导人报道的尺度?


<IMG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BORDER-LEFT: medium none; MAX-WIDTH: 640px; VERTICAL-ALIGN: bottom;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 title="[转载]“学习小组”操刀者曝光 披露领导人出访获认可" alt="“学习小组”操刀者曝光 披露领导人出访获认可" src="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99/233/1779/115739089.jpeg" real_src="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99/233/1779/115739089.jpeg">

  “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所发布或者转载的习近平考察出访图片,大多是近距离拍摄所得。(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五个年轻人的微信“大业”

  张远晴,是“学习小组”微信公号的一名运营维护者。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与他一起维护“学习小组”的,还有4个年轻人,都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编辑。

  “这几位年轻人,来自海外版总编室、记者部和新媒体等不同部门,因为共同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利用业余时间经营维护‘学习小组’。”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咏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5个年轻人完成正常的写稿任务后,常常在下班后开始加班讨论选题和写作。

  事实上,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这支年轻团队,在“学习小组”之外,还维护着另一个叫“侠客岛”的微信公号,这些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武侠式笔名。“两个公号各有侧重吧。”一名笔名为“独孤九段”的维护者说,“小组主要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精神,而侠客岛的关注面更为宽泛,我们会尽可能地聊一些和时政相关的话题,比如大家最为关心的反腐败,比如当前国家政治运行层面上的一些规律和政治规矩。”

  “侠客岛”在微信上也日渐引人关注。2014年9月16日,来自主管部门的一份内部简报,对“学习小组”和“侠客岛”给予了关注。

  提到“学习小组”时,这份简报说:“这个致力于解读、传播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文稿的公号,吸引了近十万各级公务员和关心时局的网民。”

  而“侠客岛”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则是因为一篇题为《山西换帅,新闻通稿里不同寻常的细节》的文章。

  “这篇文章于9月1日下午新华社发布中央关于山西省委书记任免消息3小时后,即出现在微信群中,当晚就获得超过10万的阅读和大量转发。次日一早,该文重点分析的‘常委坐镇一省书记任免’、‘主体责任:反腐要追究党委书记责任’等内容迅速被全国各大网站抓取,成为当天网络热点。”简报说。

  微信公号的一名维护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央宣布袁纯清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我们无法判断袁的其他具体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山西出现塌方式腐败,省委书记作为主体责任人,肯定是有责任的。反复推敲这个判断之后,我们迅速推出了这篇文章。”

  来自主管部门的内部简报认为,“可以说,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刘云山同志出席领导干部大会作重要讲话之后的整个舆论场,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侠客岛’所发的第一声的正面影响。”

  “学习小组”的其他一些报道也受到了关注。这份内部简报还注意到,2014年“4月,‘学习小组’学习了发表的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的讲话,特别注意其中有关秘书工作的论述。考虑到当时新闻媒体和网站高度关注‘秘书帮’腐败问题,他们选编了这一讲话,精心制作了这样一则标题《习近平:秘书不能因为靠山硬就有恃无恐》,结果引爆网络。”

  两个微信公号的维护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关部门对“学习小组”等两个微信公号作出了如下判断:“在新兴媒体传播中,党报的平台仍具有非常强的话语权和权威性。很多网络媒体转载时,都会对‘侠客岛’和‘学习小组’冠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公号’或标注‘党媒’字样,以吸引更多人围观。”

  该工作人员透露,截至记者发稿时,五人维护的两个微信公号在11个月时间内,已经拥有了超过40万订阅户。

  “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可能比较陌生,或者并不是每天都看,但对这两个微信公众号如雷贯耳。在我们的调查中,两个公号的粉丝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还有大量海外用户。”人民日报外海版副总编辑王咏赋说。

  “学习”的尺度

  为何取名“学习小组”?一名维护者说,“十八大以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成为全党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习近平姓习,‘学习’又是一个常用词,‘学习小组’正好一语双关。”

  另一个让5个年轻人大胆“以习为帜”的重要政治信号,是他们捕捉到了一些新变化:有关部门对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包装,已不再拘泥在过去的思维里,习大大吃包子、习的动漫宣传片,呈现的国家领导人的形象都很亲民和人性化。

  不过,直接以“习”作为公众号的名字,表达方式在王咏赋看来还“有点没大没小、任性”,人民日报海外版最初很谨慎。

  “当时我们的考虑是,以官方公号的名义,在内容、导向上不容易放活,很可能束缚年轻人的手脚,所以建议先以民间姿态做一试水。选题权力下放,写作风格自己探索。”王咏赋说,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会对5个年轻人的要求是,“出错难免,但绝对不能出颠覆性、破坏性的错。”

  王咏赋介绍,这种民间姿态一直持续到2014年8月。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公众账号不得擅自发布时政新闻报道。此规定发布后,“学习小组”才到有关部门备案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办的。

  空间大,风险相应也大。“侠客岛”上一篇纪念邓小平诞辰的文章,曾让5个年轻人捏了一把汗。该文在邓小平诞辰纪念活动前做出判断称,中央对毛邓两个人的诞辰纪念会“毛邓并重”。

  意外出现了。在邓小平诞辰纪念日前几天,中央突然发布消息,习近平在邓诞辰日当天要出访。“如果习近平不参加邓小平的诞辰纪念活动,那规格就低多了。我们当时很担心,担心判断错了。”“独孤九段”说。

  不过,“侠客岛”的年轻人们也很自信,“我们能看到一些内部文件,如纪念毛和邓诞辰的文件,发文单位是同一个,内容、规格、程序差不多,而且习近平此前讲话明确谈到了,既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这么看,‘毛邓并重’应该不会错。”

  结果,邓小平诞辰纪念活动在诞辰日前一天举行,习近平参加。5个年轻人,松了口气。

  有时候,尺度有人替他们把握。在独家披露习近平出访的一些细节时,“学习小组”就获得过上面有关部门的认可。

  “《跟着习大大出访》的作者,是一名随团出访的记者写的。我们找到他,他很乐意写一些通稿里不会写的细节,但表示需要随团相关领导同意。”张远晴说。

  “这名记者怎么跟相关领导沟通的,细节我们不清楚,只知道结果是请示后通过了。前方领导至少没反对,我们压力就小了。前方领导如果反对,那就不可能做了。”王咏赋说。

  来自有关部门的认可,给了“学习小组”更大的空间。

  “‘侠客岛’和‘学习小组’的成功之处在于,树立‘凡话题皆新闻’的理念,善于抓住热点话题,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如果这些话题我们不去说、不首先说、不准确深入说,社会舆论的基调就可能受到其他乱说邪说甚至戏说左右。”一位“岛鞭”(这个微信团队中几位主创相互间的戏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就是有关部门的评价。

  同时,在影响力日渐做大后,“侠客岛”和“学习小组”也遇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烦恼。在南方周末记者发稿前,一位“岛鞭”告知,刚刚处理了一起“山寨风波”。

  起因是微信上有一个山寨的“侠客岛”公号。这位“岛鞭”说,“从头像到公号介绍,都一点不差地抄袭了我们,更可恶的是,最近还发布了一篇即将出现‘超级老虎王’的言论,传来传去被传成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的消息,搞得我们一上午接了好多电话,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事实上,不论是‘侠客岛’还是‘学习小组’,都没有发表过相关言论,更不要说人民日报海外版了。”

(南方周末)



为了规范微信公众号,微信不久前公布了一份《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文件,业界简称“微信十条”。自“微信十条”落实了之后有46个违规公众号被永久关闭。目前不少人还不知道微信十条是什么?微信十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下。

微信十条是什么 微信十条具体内容介绍

微信十条是什么?
微信十条一般指《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即网信办为进一步推动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
微信十条具体内容介绍: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即时通信工具,是指基于互联网面向终端使用者提供即时信息交流服务的应用。本规定所称公众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账号及其他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工作,省级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相关工作。
互联网行业组织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
第五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第六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第七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开设公众账号,应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
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
第八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
第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http://www.365voo.com/
http://www.365voo.com/
草根微信公众号的盈利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让移动互联网推广多了一个低价的渠道,大堆营销账号进入这片蓝海,衍生出了微信加粉、微信恶意代码、微信解封等灰色产业。
据卢松松了解,「在没封杀之前,有1000个真实粉丝的微信公众号,群发一条广告的单价为1000元」。同时还「涨粉」业务,每个粉丝价格6分钱,30天内已经成交了15万单生意(估算)。微信公众账号认证160元,微信公众号解封50元等等。
草根微信公众号的涨粉诀窍
据该站长透露,在微信刚刚诞生的前几个月,大家都是摸索如何涨粉,但微信不是微博,涨粉很困难,大致的渠道可分为三类:
1:微博带
2:花钱,如果没粉丝基础,没微博资源。就只有前期花钱做了。
3:互推。
记得当时在QQ群里一个朋友也透露了详细方法,比如每人注册10个QQ号,这些号与群内成员互相关注,10个人就能轻松获得100个粉丝,如果是一个500人超级群,甚至加入更多的群,刷的粉丝可想而知。甚至还有人搞了几台电脑,自己刷粉,批量注册账号、批量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03:29:0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转]教你玩转微信作者:北京2008
                                 转自:弥勒内院看门人


教 你 玩 转 微 信







   目录

    1:关闭群消息提醒微信技巧
      2:群聊快捷@某人微信技巧
      3:群名字也可以自定义微信技巧
     4:朋友圈发纯文字信息微信技巧
      5:拉黑TA的朋友圈微信技巧
      6:同步微信聊天记录微信技巧
      7:关闭声音、震动,以及免打扰微信技巧
      8:“隐私”里的大权限微信技巧
      9:微信功能插件推荐微信怎么用?
    10: 微信如何发送原图?


         这个看似有些可笑的问题,却暗示着微信其实并不“简单”。微信现在已经是一款“全民应用”,甚至微信已经取代电话、短信、QQ等,成为人们最常用的联络工具。而经过数个版本的升级,微信现在的功能也已经很强大了。但你知道吗,微信还有很多“隐藏技巧”呢,比如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如果发布纯文字信息,比如在我们更换设备后,又如何能将微信的聊天内容同步到新设备上等等等等。

    “长按”帮你解决大问题!  

    在各个技巧的具体介绍之前,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其实很多技巧不“难”发现,总体就是两个秘诀,第一个就是认真看设置里的内容,而第二个就是“长按”,在很多按钮上长按可能会有发现新功能的。  

    注:本文提及的功能点均在微信iOS平台4.5版本实现,其他版本可能会有所出入。 


 

    微信技巧1:关闭群消息提醒  

    在微信里,除了点对点的跟某一个人联系,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被加入或者创建各种各样的群组,进行多人群聊。而相比跟某一个人联系,群聊天信息很多时候更多的还是“闲聊”,而这种时候,一次又一次的被提示有了新微信,显然并没有太大意义。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可以正常收到群聊天内容,同时进入微信之后,也会有未读内容的提示,但我们不会被毫无节操,一刻不停的被骚扰。要知道,如果你被加入了许多个微信群,同时碰巧又有几个很活跃的话,那么简直是噩梦一般。

    所以关闭群消息提醒可是有它的实用价值的,而且它也并不难实现。三步即可实现:

    1.进入你想关闭提醒的群 

    2.点击右上的按钮

    3.进入“详细设置”,然后关闭“新消息通知” 

    大功告成,以后你就可以不再收它们的骚扰了,而且不会错过任何一条信息。关闭新消息通知之后,在群名字旁边或者列表里会看到一个图标显示已经关闭。



    微信技巧2:群聊快捷@某人

    在微博上,“@”已经成为叫某人最方便的方式。而在微信中,也同样可以“@”群内的其他成员的。而且实现起来更是简单到不行。

  要在微信里“@”群内的某一个人,只要长按TA的头像,就可以看到在对话框中已经出现TA的名字了。



    微信技巧3:群名字也可以自定义。
  我们知道,在QQ群里,我们是可以个定义群名字的。那么在微信中是不是可以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然微信默认的是不显示名字,而且很多朋友已经习惯了通过投降来识别,但有总比没有强。尤其是,提供了这个功能还不知道如何用的话,就“尴尬”了。

    自定义名字实现起来与之前的微信技巧1:关闭群消息提醒在一个地方设置。

  步骤如下所示:
  1.进入想要自定义名字的群组
  2.点击右上的按钮
  3.进入“详细设置”,第一个“我的群昵称”既可以自定义群名字了






    微信技巧4:朋友圈发纯文字信息
  微信里的朋友圈应该已经是很多人分享生活的一个平台。不同于微博的媒体化,或者QQ空间、说说之类的,朋友圈更重视好友们之间的分享联系。那么经常在朋友圈中发点什么的呢,知道如何发纯文字信息的朋友圈不?

  发送纯文字信息的诀窍,其实还是“长按”二字。进入微信-朋友们-朋友圈,平时发朋友圈信息都是点击右上的照相按钮,然后进入选图界面。其实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只需要长按相机按钮(大概一秒),就可以直接发送纯文字了。长按右上角的照相机按钮,就可以发布纯文字信息的。



    微信微信技巧5:拉黑TA的朋友圈

  在任何与人联系的工具中、平台上,难免有些“讨厌鬼”,在朋友圈中,你分享的东西又很可能并不希望这些人看到,或者不想看到某些人的朋友圈信息。而如果你有这样的苦恼,也同样是可以解决的。

    拉黑TA的朋友圈步骤如下:

    1. 点击底部栏中“朋友们”并进入“朋友圈”
  2. 在想拉黑的人头像上长按一秒左右
  3. 这时候就会弹出菜单,点“设置朋友圈权限” 
    4. 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设置了。我们可以选择“加入朋友圈黑名单”(TA将无法看到你的朋友圈内容)和“不看他(她)的照片”(你将无法看到他的朋友圈信息)微信朋友圈可以自己做主谁看以及不看谁的


    微信技巧6:同步微信聊天记录
  工作的原因,让编辑本人经常需要在多部手机上切换使用。这种时候,我的微信群组、聊天内容就很难被保存下来。对普通用户而言,换新手机也是会正常遇到的情况,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将微信内容方便的挪到另外一部设备上呢?



    微信技巧6:同步微信聊天记录

  首先微信是提供替补信息的功能的。此外,实现起来很简单。如下:
  
1. 底部栏选择“设置”,点击里面的“通用”
 
 2. 进入“通用”中,可以看到最下面有“聊天记录迁移”
  
3. 进入之后,就会有上传和下载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传的聊天记录尽可保存七天,超过期限数据就没有了同步聊天记录,告诉你微信怎么用要是内容多的话,微信同步聊天记录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微信技巧7:关闭声音、震动,以及免打扰

  在本人的使用习惯中,并不是很喜欢声音、震动等提示,甚至在很多时候,这些提醒反而会“吓到”我。那么,如何关闭这些声音、震动提醒呢,以及如何开启“免打扰”呢?

    在这个设置中,其实和刚刚介绍的同步聊天记录在一个地方设置。
  
1. 进入“设置”,“通用”
 
 2. 点击进入第一个选项“新消息通知”
  
3. 在这个就可以进行调整了,而且还不限于声音和震动。
 
 4. 在这里还可以设置功能消息免打扰,我们可以让包括:朋友推荐信息、QQ离线信息、QQ邮箱提醒等系统消息进行开启、关闭、只在夜间开启等操作。微信怎么用?告诉你如何免打扰







    微信技巧8:“隐私”里的大权限

  在央视315晚会上,“隐私”是一个大话题。对于互联网而言,如何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不会他人窥知,除了是厂商的责任以外,其实在使用每款应用的时候多看看设置栏也会大有帮助。

    比如微信设置中的“隐私”,这里面可是有着不少实用功能的。比较实用的有:

  1.加好友权限  
    我们可以让加好友过程中设置权限,这样就不会随便被人加了,而且还可以减少被骚扰的可能。

  2.朋友圈权限
  除了之前说的“拉黑”功能,我们还可以设置是否允许陌生人查看自己的十张照片,最高限度保证自己的隐私不会泄露。






    微信技巧9微信功能插件推荐
  在众多移动互联网“大师”、“意见领袖”里,唱衰微博、吹捧微信是近来主旋律。虽然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的,微信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集大成的应用,至少绝不仅限于通讯这么简单。不信,你去它的设置-功能里,看看它的插件。

    对于这些功能插件中,还是有不少值得一用的。在这里,我们就为你推荐几款。

  必备级:

  1.添加QQ好友,将QQ好友平滑的转移到微信中,就靠它了。尤其是你的微信好友和QQ还有覆盖率极高的时候。

  2.QQ离线消息,不在QQ也可以发QQ啦,虽然很拗口,但我们终于不用每天挂着QQ了。

  实用级:
  1. 视频聊天
  在网络允许的情况下,来个视频聊天可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跟那些远在外省,乃至外国的人,“面对面”聊天的乐趣是语音、文字永远无法达到的。

  2. 朋友圈
  你发现没有,的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用朋友圈了,然后,还需要理由吗?

    3. 通讯录安全助手
  如果你手机里没有任何同步应用,或者说不想安装过多的软件,而需求又仅限于通讯录备份,那么微信的通讯录安全助手可以一战

  4. 群发助手
  逢年过节还在用群发短信?老土了吧。今年的节你肯定在微信上收到了不少祝福。而如果你也想来一次的话。



    微信技巧10:如何发原图

    大家都知道,在发送給好友图片过程中,由于移动公司的原因,传送的图片会自动压缩变小,对于有时我们要发原尺寸的图片的朋友就没办法了,这里告诉你方法。

    1.点击添加图片。

    2.进入你的相册,选出你要发送的图片打开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的图表,就会显示原图发送和使用滤视镜的功能键。

    3.点击原图发送,就可以把原尺寸大小的图片发给对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8:22:21 | 只看该作者
朱建华: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热的冷思考
来源:南方传媒研究
朱建华
  自腾讯推出微信公众号以来,不少行业都试图通过开微信公众号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新平台,希望直接加强与受众联系。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也多了起来,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发布榜单的频率甚至已到了每日一发布。微信排行榜的出现有哪些意义?未来又能坚持多久?是否有赢利的可能性?

  一、层出不穷的微信榜单意义何在

  现在一批传播专家、媒体人、自媒体人甚至包括一些机构和组织陆续推出了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并且不少已从早前的周榜发展到了现在的每日发榜。

  利用搜狗的微信搜索,输入“微信排行榜”显示有相关微信网页4300多个,而如果输入“微信排名”显示有相关微信网页4.8万余条。微信排行榜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微信排行榜实际上都是对微信公众号的排名。

  这些榜单最为显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最为直观的数据,可以作为微信运营者和管理者与同行之间进行比较交流的参考。

  但这实际上把受众限定在了一个特定的人群之间。其他人会不会关注?即使关注,受众群又会不会很大?如果长期占据榜首位置的都是“老面孔”,长期排下去,会不会造成阅读疲劳?

  从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发布的四次武汉高校微信公众号周榜来看,虽然会有某个微信公众号因为某篇阅读率非常高的图文信息带来整体名次飙升,但前十强每次基本变化不大。其他微信数据榜也存在类似问题。

  二、微信评价指标究竟该如何设计

  从目前的现状看,各个微信公众号数据榜公布的数据指标基本上变化不大。

  最主要的数据指标一个是周期内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图文信息阅读总数,一个是单篇图文信息的阅读数。有的还加入了点赞率的统计。这些通过技术抓取都很容易获得。

  但一个周期内微信公众号与粉丝的互动、粉丝的增长,内容到底是直接照搬他人,还是整合或原创首发,因为这些目前都难以纳入统计,就不利于全面、客观评价一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效果和价值。

  另外,就目前能公开取得的数据中,各项指标应该设置怎样的权重,也值得考量。

  三、不同微信之间可比性到底有多大

  一个区域内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放在一起做比较,一个行业内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放在一起做比较,但这样的可比性到底又有多大?

  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数据榜单虽然是越分越细,有全国性的,有行业性的,有区域性的,但仍旧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微信公众号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如刺猬公社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综合性日报微信公众号平均阅读数排行榜”,既把党中央的机关报与省一级、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城市党委机关报微信公共号等放在一起比较,还把南方都市报等市场化都市类媒体与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检察日报等这些具有明显行业特性的媒体微信公众号放在一起比较,这些真的就具有可比性吗?其他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诚然,都是纸媒,都是媒体,可以放在一起比较。但谁又能否认,“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天然地比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的微信公众号具有优势呢。

  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在发布武汉高校微信公众号榜单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例如,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某个职业学院微信公众号放在一起排名比较,其实两者很难做类比。但如果根据高校类型再细分数据榜,那能放在一起比较的微信公众号实在寥寥。

  四、榜单可供选取的样本本身有限

  据2014年9月在湖南长沙发布的《华中地区政务微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当年8月底,华中地区(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共有政务微信1298个,占全国总量的14.74%。其中公安警务微信以20.03%位列第一,检察院检务微信次之。

  按照上述数据推测,全国政务微信的总量当时在8800个左右,平均每个省份不超过300个。如果再具体细分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和街道级,每个层级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十分有限。

  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微信公众号数据榜选取的样本数本身就不多,同样不利于进行比较分析和排名。这既受限于行业本身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多寡,也取决于能够有效掌握的微信公众号数量。

  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最初发布武汉高校微信影响力周榜时,高校微信公号数量只有33个。荆楚网制作发布的湖北政务微信排行榜,纳入统计的微信公众号样本数也仅有55个,但最后还从55个微信公众号中评出了十强。

  即便是目前一些号称全国性榜单,纳入统计的活跃微信公众号数量也十分有限,如前面提到的刺猬公社发布的“综合性日报”榜的样本数量也只有127家。

  五、不要过高估计微信公号影响力

  数据显示,2013年11月微信公众号总数超过200万个,每日新增8000个;而到了2014年7月,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580万,日均增长数升至1.5万个。

  微信公众号是基于微信的具体应用,只要微信用户在,微信公众号就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微信的发展势头仍旧不减。2014年第二季末微信及WeChat(微信海外版)的合并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57%至4.38亿。这或许也是微信排行榜比较热的一个原因。如同各种微信运营经验和技巧备受推崇一样。

  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从2014年9月21日至2014年10月19日,前后分为四次,以周为单位,累计对武汉地区七大行业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抓取统计。数据结果可作为以了解数量上快速增长的微信公众号现状的另一个注释。

  这次调查四次累计统计的微信公众号总数1597个。其中,一周内没有任何图文信息发布的有616个,占比约39%。这类微信公众号有人称之为“僵尸”。零活跃微信公众号具有普遍性,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

  调查还显示,微信公众号每周总阅读次数达到平均水平的占比11%;每条图文信息达到平均阅读次的微信公众号占比10%。这也从侧面说明,不同微信公众号的实际运营效果具有较大差异。从单篇阅读次数来看,高于100次低于500次的占比31%,1次到100次之间的占比49%。这表明大量微信公众号实际运营效果不佳。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是微信公众号打出的广告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做支撑,推送的信息点击阅读长期不高,作为个体的微信公众号的品牌和影响力恐怕也就无从谈起了。

  微信公众号总数已相当可观,增长也十分迅猛,但至少目前,相当一部分微信公共号的影响力实际上可以忽略的。10%左右已运营的较好的微信公众号,简单的评价排名,对其是否真的具有价值和意义,还是一个未知数。

  六、微信数据榜是否有赢利的可能

  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众多个体和机构纷纷加入制作并发布微信公众号榜单的行列?单纯的热情?还是纯粹的研究?抑或仅仅是为了打造自身影响力、提高关注度?还是希望作为商业项目运作从中收获真金白银?未来如果还仅仅单纯发布通过数据抓取就能获得的简单数据,还有没有价值?

  当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榜以日榜的形式出现时,未来又该如何建立起良性的发展模式?这些都是微信公众号数据榜制和发布者要面对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数据榜未来要想赢利,恐怕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提高榜单的含金量。

  此外,还可以考虑把数据发布与具体行业、具体微信公众号的诊断、评估、指导、交流、建设以及舆情监控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许会更有前景。微信公众号数据榜的未来之路,如果能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第三方评估评价体系和机制,机构比单纯的个体或将会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各个行业和个体其实都有必要重新审视微信公众号,包括制作和发布微信公共号排行榜的组织和个人。不少纸媒新一轮改版中尝试建立微信矩阵,以增强与读者的粘连。其实,一线纸媒人不妨把运行微信公众号实践作为研究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一个平台,至少有些数据可以为认识和研究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提供一个有效的数据参考。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8:24:22 | 只看该作者
新媒体文风:一个有限度的真问题
作者:徐一龙来源:南方传媒研究
编者按

  在告别精英办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时代,新闻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从“纸上”到“网上”、“手机上”,从版面到“两微”……变化已经到来,难道真的仅是标题党盛行而已?本专题尝试回答的是,与其挞伐,不如思考:新闻文本是否需要做些渐进的改变,以便更好地符合这个时代的受众认知,和更精准地挠中这个复杂时代的痒处?
徐一龙

  一

  十多年前,我刚在报社实习时,接触最多的体裁是消息写作。

  一次,跟着一个颇有才情的记者老师外出采访,回到报社,老师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篇以短句为主的800多字的消息,写就推案而立,顾盼自得。那确实是篇很棒的消息,我看得多少也有点目驰神摇。

  他最喜欢写800到1000字的消息。理由是,这样的篇幅不长不短,太长未免劳累读者(也有不愿劳累作者之念吧),太短则信息量有限,且难以使用白描等写作技巧。这是一个可以追求精致的篇幅,有点、有面、有细节。就像一桌款待三四好友的精致小菜,荤素搭配,有汤有干,恰好值得主人一试身手。

  现在看来,这个理论完全适用于现在的新媒体写作要求——不要太长,读者是用手机看的,就是用6寸的苹果6,也没几个人愿意翻四五页;要快速做到吸引人,得会设置悬念,或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要不干脆提出一个语能惊人的论点;多用短句,就像越现代的电影越少用长镜头,更多的镜头才够炫。

  不过,对新媒体文风的探讨,我觉得,这是一个有限度的真问题。

  二

  说它是真问题,因为微博(包括其实没那么长的长微博)、微信公共号、以移动端为主要阵地的自媒体,它们的文风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老派的文字风格搬运到新媒体上,一眼就能被识出。前一段,教育部改革高考制度,消息放出不到一个小时,教育部就发出了“一张图看懂考试改革”的图解式新媒体产品。能有这个意识,当然值得一赞,可当你仔细看着这个图解时,大bug赫然在目。这个图解最先告诉受众的,不是改革了什么,而是大段改革的意义和宗旨。新瓶装旧酒,这算不上是新媒体应有的“文风”。

  文风、文本这么重要,为何探讨它的价值又是有限度的呢?

  新媒体的文本,并非是一个完全崭新的文本。

  我刚刚跳槽到网络媒体时,参加过一次新闻客户端的“PUSH”(推送)文本讨论会。各大新闻客户端比拼的一个重点是PUSH新闻,新闻发生后,将简要信息发送到手机界面上。这个领域,要比快,也要比文字简洁、大信息量、创意和美感。这些对新闻业者的要求,不是回到过去了吗?六七十年前,美联社和合众社的记者们,通过电报抢发最重要新闻,遵循的正是同样的标准。这简直是一个轮回,现在客户端的新闻编辑绞尽脑汁地提炼文字,是因为手机屏幕就那么大,二十多个字要说清楚问题;以前,通讯社的记者们雕琢文字,是因为发送电报复杂且昂贵,要想超过竞争对手,必须言简意赅。

  这标准的轮回,不只在新闻PUSH上。

  有段时间,微信上流传着一个公号的内容,“讲故事应该成为企业品牌新闻战略的一部分”,我转发这个公号后,收到了几个转做公关的前同行的点赞。事实上,有一家大型的电器企业的微信公共号,已经公然开始讲故事了。可是,大概在1990年代的央视新闻改革中后期,讲故事的理论已经一轮轮传播了。它已经先进了一二十年,现在被企业公关奉为至宝。

  这标准的轮回,还在新闻篇幅和文字精致度上。

  欧美国家有很多现代作家出身记者,海明威、马尔克斯等等。海明威简洁有力的文风,就是在报社时被老板训练出来的。那时候,报纸篇幅有限,记者们压根没废话的空间,又短又好,才是最高标准。篇幅有限,甚至成了“倒金字塔”结构不可忽视的物质前提。

  为什么是新闻报道而不是小说,催生了“倒金字塔”结构?因为,有限的不只是篇幅,还有人们的耐心。人们不会愿意为阅读大量新闻而付出类似阅读小说和看电影的时间和精力,简洁、明了而有充满趣味的文本,是绝大部分新闻作品成功的基本元素。

  三

  如果说,新媒体文本的成功,只是遵循了新闻报道黄金时代基本规律,那么为什么,它们的文本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经常阅读一个主打评论的微信公共号“海涛评论”,公号作者是我的一个朋友,此前,公号的名字是“公司评论”。这个原本定位于财经领域的公共号,也常常评论时政问题,后来改为现在的名称。我喜欢这个公共号,不是因为作者是我的朋友,更不是因为它的文本简洁有力,而是因为犀利。犀利不是文本标准,它是一种风格或者一种尺度,可风格和尺度最终会影响到文本。你想表达一个什么东西,可要绕七八圈才能或明或暗地点到(这可不是设置悬念哦),无论你是什么级别的文字大师,你都会为每句话的遣词造句而苦恼。

  所以,当你去总结新媒体文本为何成功时,你会发现,在文本之上而又严重影响文本的一个因素:新媒体的文字更加直接和真实。

  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

  就像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它们都既是风格,也是内容。

  再回到教育部关于高考改革的图解产品,让这个产品显得过时的,绝非表达的方式,而是表达的内容,当注定考试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是主人公时,考试改革本身就会在设计和文本中处于次等重要的位置。

  我们永远都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的,昔日的微博和今日的公共号,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超出传统媒体的表达空间。不利用这种空间进行文本的探索着实是浪费。

  但如上所言,这种文本的探索和独特性,是有局限的。《纽约客》的长文,在公号上仍然好看。而短小的垃圾文章,仍然是垃圾。

  1959年,作家卡波特受雇于纽约客到美国中部堪萨斯州霍康姆小镇采访一个灭门血案。当他深入地接触了这个案件之后,他给杂志社打电话,他没法为杂志社撰写报道了,这个内容值得写成一本书。6年后,非虚构写作的经典著作《冷血》问世。

  一本书和一篇杂志的长文,会差很多,差得多的,绝非文本。新闻的文本发生过许多变化,但所有变化,真正遵循的标准是如何更充分、真实地表现这个世界。

  新媒体确实改变了这个世界,但刊发在新媒体上的文章,却从来没有改写过写作的规则。

  (作者系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11:12:11 | 只看该作者
让微信飞起来:大学生利用微信搭建英语课堂






  

  小马哥不止一次说过,腾讯只会搭建微信的平台和规则,至于具体怎么玩还要靠大家发挥想象力。在见识了各种奇思妙想的微信公众账号后,来自苏州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再次颠覆了微信的玩法。该专业6名大二的同学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和微信官方提供的开发接口,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英语课堂互动系统,将微信引入课堂教学。再次诠释了什么叫“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让微信飞起来!”

  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于是来自苏州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二学生王彦云和同学一起组建了一个6人团队(基本为92后,情何以堪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了一套简易的英语课堂互动系统,将社交的实时性和参与性引入课堂。整个互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生的微信端、老师的手机控制端和课堂大屏幕,这三者之间,利用微信公众账号“移动语言学习”进行互动。



  公众账号和学生微信端的显示,可以参与大屏幕的互动
  首先是学生的微信端,每个同学在关注“移动语言学习之后”,都会提示和学号进行绑定。绑定之后,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微信和老师进行互动(互动的结果显示在课堂大屏幕上)。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用微信将答案回复给老师;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小组讨论;另外每节课不同的Presentation可以通过微信提交;甚至是一些阅读填空类的作业都可以通过微信进行提交。当然作为一个公众账号,还能接收到各种上课信息,如提醒大家带某本教材,或者临时更换上课教室什么的。简而言之,利用了这套系统,同学和老师的互动可以通过微信完成,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也可利用微信完成。



  老师移动端的显示,可控制大屏幕和学生进行互动
  其次是老师的手机控制端,老师的移动控制端其实是一个特定的网站(基于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开发的),老师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该网站,就会自动出现如上图所示的控制界面,可以控制课堂大屏幕(等下会介绍)。通过该控制端面,老师可以发起一个问题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利用微信回复答案、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控制大屏幕上的消息墙、查看小组讨论的情况等等。之前提到的学生可以利用微信提交答案和作业,而老师则可利用这个控制端,选取某个同学的回答进行点评。此外有时候英语课堂需要视频教学,老师的控制端还可以进行频播放状态、字幕中英切换、隐藏字母中的关键词等功能。



  课堂大屏幕的显示,由老师利用手机进行控制
  
课堂大屏幕则可以将老师和同学的互动状况展现出来,利用教室的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到幕布上。本质上课堂大屏幕也是基于微信二次开发的一个网页,由老师通过手机端进行控制,学生通过微信进行互动。课堂大屏幕分为MrQ、Video、WritePad、Group和PPT四个部分组成,其中MrQ是课堂收集问题的模块,有点类似“微博上墙”的概念,使用它老师只需要描述一个讨论的话题,然后同学们将答案用微信发送上去即可;Video则是英语演示视频,老师可以在移动端进行播放控制和字幕切换控制;Group是同学的小组讨论(同学已经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完成分组),老师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看出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WritePad是一个记事本;而PPT则可以播放演示文稿,这些均是通过老师的手机移动端进行控制。

  总的来说,这个微信课堂互动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学生的微信端、老师的手机控制端和课堂大屏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全程利用微信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提交作业、和老师进行互动;而老师可以利用手机控制端查看学生的上课情况,把控整个互动的节奏;然后有一个大屏幕可以连接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并将互动情况展示出来。

  王彦云向36氪表示,现在大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老师辐射范围有限,难以了解掌握某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利用微信这样的社交方式,则可以实现跨时空的分享知识和交流想,并且社交的参与性、实时性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因此想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这样一套课堂互动系统。现在“移动语言学习”这个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有超过2000个粉丝,全校至少有4个英语大班在使用这套系统。在英语课堂上引入微信互动之后,课堂的气氛明显比之前活跃得多。王彦云表示,接下来将为不同的老师定制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功能。

  微信的玩法千奇百怪,但将微信作为社交方式引入课堂教学还前所未见。王彦云表示,和现在很火的“在线教育”相比,他们的这套系统专注于课堂互动,毕竟用技术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还太激进,但互动是教育的基础,社交的实时性参与性是课堂讨论的理想状态,而微信又恰好可以同时满足社交性和互动性两大特征。除了继续完善现有的平台,以及为不同的老师开发差异化的功能外,王彦云和他的团队还在尝试进一步将微信和教育相结合。

  另外,由于这套英语课堂互动系统正被该校的老师和同学使用,为了不影响人家的正常教学秩序,就没有放出相关的网站链接。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添加他们的公众账号“移动语言学习”,微信号“Mobile_Learning”感受下(不过貌似没有绑定学号就无法体验),也可以关注王彦云的个人微博@WhySoSilent。(WANGJINGYU)

来源:36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11:12:57 | 只看该作者
微信:打品牌 or 微创收


  
  微博辛勤耕耘带来的更多是品牌强化作用,而微信却已为刊社带来了微收入。今年4月,三星在推广Galaxy新品系列手机时,特别选择了杂志微信账号作为推广渠道之一。尽管此次广告投放的规模不大,但它让刊社初次尝到了微信带来的甜头。许多业内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微信有可能成为给刊社带来新收入的又一个新媒体产品。
  微信商业化初探
  《城市画报》的微信一直是媒体微信实践方面的成功典范,很多精彩的专访连载给了受众非常难忘的印象。
  《城市画报》对微信的运用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创新,即利用微信上的应用上做小型的拍卖。主编李晖说,“第一次利用微信拍卖是在一次慈善义卖活动中,当时我们帮助重症的穷困女孩做线下的拍卖活动。义卖物品中有一幅画在上海,不能直接拿来广州现场,于是我们尝试了一次在微信上拍卖,结果很快被卖出去了。于是我们发现,微信义卖还是可以操作的。曾翰先生也通过《城市画报》的微信义卖作品向壹基金捐款。”
  李晖表示,微信的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但是需要付费的部分往往会有品牌赞助,向活动方收费并不是微信的唯一选择。
  虽然多为免费推广,然而《城市画报》的微信已经真正意义上有了营收。
  李晖表示,营收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合作方用《城市画报》的微信做推广。“《城市画报》不会用微信去做目的性很强的盈利活动,而是在广告商的推广计划里,已经包含了微信很多的盈利项目。我们把广告的植入做得很好,广告痕迹不会那么明显。”李晖说。她认为,微信广告更应该是一种多方联合的推广宣传渠道,而不是那种纯卖产品或者纯宣传口碑的硬性广告。
  在李晖看来,相比于微博,《城市画报》对微信的利用更大价值是在与读者互动上,其互动方式也更直接一些。比如微信上可以与读者做一些音频形式的互动,微博上难以做到。微信更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推广手段,“无论微信还是其他新媒体平台,更多的还应该是用来尝试一种新型推广和媒体传播”,李晖说。
  《Q娱乐世界》的微信前不久刚刚获得三星的广告投放,该刊执行出版人李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三星微信投放的费用是打包在纸媒投放之中的,但是客户特意提到微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觉得我们的微信运营得很活跃。据我了解,很多广告代理商都已经为旗下品牌专列了微信营销的预算,跟当年微博兴起时一样。广告客户对微信的重视,对于杂志来说,是一个可以实现赚钱的机会。”
  李鹏同时提到,微信将是杂志的重要战略资产。就像刊物的发行量一样,微信的影响力将会成为评估杂志营销能力的“标配”性指标。“首先,微信可以定点营销。对于杂志,微信的最重要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点对点的营销渠道。从一开始,我每次见到重要的合作伙伴或杂志的广告客户,我都会给他们推荐加入我们的微信‘《Q》杂志’。久而久之,我们的微信粉丝中多了很多广告客户,而这些人是能够为我们的杂志带来实际效益的。”李鹏介绍说。他强调微信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即秉持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基因,它的整个传播和互动的结点是封闭的,这与微博有很大的不同。而封闭环境下的一对一模式,是定点营销的最好渠道,尤其对于中小杂志来说更是如此。
  《电脑报》微信也为刊社带来了微小的盈利。《电脑报》的盈利方式与《Q》杂志有些不同。《电脑报》微博主管郑超介绍说,《电脑报》微信目前盈利是以推广互联网产品及电子产品为主,比如猎豹浏览器的推广、笔记本品牌的推广。推广主要以软文推送形式为主,以资讯的面貌出现,还未有进行硬性的广告植入。
  郑超认为,从广告角度看,微信传播相对传统媒体和微博而言更为精准,相对于传统媒体反馈较慢、微博目标不明确而言,微信点对点传播的特性直接而精确。不过,郑超也提到,《电脑报》在微信商业运营方面还比较谨慎。“微信的商业效应还未见特别显著的成效。《电脑报》微信目前还是以整个报纸内容和品牌推广为主,有很多商家想要来投放广告,但我们对平台的审核较严,一般不做广告植入。”郑超说。
  目前,《电脑报》新媒体部门的收入主要还是由微博带来的。“微信与微博,一个是自媒体的平台,一个是点对点的传播,目前没可比性,但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为微信探路。微信优化以后,我觉得其收入前景还是能和微博有一拼的。”郑超说,“目前我们对微信的运营还是以沉淀品牌为主,注重前期培养,没有想很快把它商业化。”
  与《电脑报》的谨慎相比,《创业家》团队更愿意去积尝试发掘微信的商业价值。作为一份“年轻”的杂志,《创业家》微信的盈利模式也在探索阶段。其新媒体负责人表示,站在杂志角度,他们非常愿意尝试广告投放的形式;但对于广告主来说,微信广告还不够成熟,无法监测阅读量,也无法明确阅读对象是否是有效受众。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虽然《创业家》的微信平台还没进入广告投放正规化发展中,但他们愿意尝试在内容下边放一些图片广告。
   《创业家》新媒体负责人认为,微信和微博都需要网站内容的支撑。微博的话可以发长微博,把内容放进去,带不带链接都可以。但微信是一对多比较封闭的社交媒体,微信带来的效应主要还是品牌曝光、对好内容的推广,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里就需要有一个网站链接。
  “微信的形态不是媒体形态,产品型功能更突出,其对于电商的价值远远大于品牌价值。不同于传统媒体丰厚的内容量推送,微信每天只能发1条,对媒体的可拓展性目前还只是品牌。但对于电商或者APP应用,微信逐渐取代APP成为小型APP。”《创业家》新媒体负责人表示。他认为微信对于杂志来说可探索空间还是有的,首先是二维码的利用,其次可以用来聚合读者、粉丝,最后可以成为杂志社本身活动的支持、解决投诉的主要通道。微信的商业空间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它的菜单化,二是阅读原文的链接,三是图片植入,都可以找到投放广告的机遇。
  微信更具移动互联网特性
  现在,对于整个报刊业来说,存在一个现实的困境:即使报刊的内容对一部分读者具有吸引力,但是离购买转化还是存在一定鸿沟。报刊通过售卖的手段联系读者这个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可能很多读者喜欢你的品牌,但不一定会购买你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微信的产生和发展,跟当年的微博一样,给报刊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报刊获得更多读者、扩大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更有效、低成本的手段。“杂志的微信二维码一定要印在杂志上,吸引读者关注你的微信。最好的结果是:所有读你杂志的人,都在关注你的微信。可以说,微信是让传统杂志读者迁移到新媒体平台上的最好手段之一。”李鹏说。可见,可以充分扩大杂志读者群是微信不可忽略的又一大好处。
  《东方早报》的微信正处于尝试阶段,该报大都会新闻部副主任孙翔说:“虽然我们已经构想了一些能在微信平台上做推广的盈利模式,但真正的商业化运营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我们的微信还是以口碑传播为主,我们也看到了微信对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作用。此外,我也坚信一点,微信在未来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商业价值。”
  相比微博,孙翔认为,微信的互动性更有效:“微信更加封闭,其交流给人的感觉就是点对点的,粉丝会有一种亲切感。信息推送给受众,受众会给以直接的方式反馈。这个反馈是私密和精准的,不像微博的回帖会有一定的传播效应和公开效应,用户粘度和私密的感觉更好。”
  据悉,《东方早报》的微信提供了一个个性化服务,即通过用户的回复提取关键词推送内容。孙翔表示,在品牌设置上微信的互动性比微博更好,比如关键词的设定,根据受众的回复推送内容,对受众进行分类化和个性化的订阅关键词服务。
  孙翔非常看好微信私密化、个性化、真实化的特点,认为其能够转换成商业的意义比微博更大一些。
  《天下网商》是第一批微信加入者,也是初次商业涉水的成功代表。该刊主编许维看好微信的商业前景:“随着微信的进一步发展,广告主会看到微信的商业价值,当微信的商业属性变成行业通用的模式时,其必然产生大的收入。现在,一些自媒体已经接到一些小的广告单子,对传统媒体来说也是好消息。”
  许维表示,《天下网商》最珍贵的产品是一篇篇的文章,微信就像是纸质杂志、官方网站一样,是一种发行渠道。“微信并不是我们用来实现某种品质的工具,它对于我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媒体。”许维说,“我们是第一批加入微信的媒体,微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重要不代表它可以马上赚钱,而且以后能否赚钱也不是很重要,对于媒体来说,有些环节不需要用来赚钱的。”
  诚然,目前业界并没有构想出一个完善的微信商业模式。但是,总会有“有心人”在微信的实际运用中开发着其功能的最大商业可能。(王晓妍)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18:18 , Processed in 0.1678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