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锐教育公益论坛《师慧园》=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研修学苑=专题辑帖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3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35:59 | 只看该作者
中美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在学部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召开
http://fe.bnu.edu.cn/html/16/201211/8824.shtml


2012年度“中美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于10月31日在教育学部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顺利召开。美国资深记者、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新闻素养课程创始人之一的Richard Hornik与我校文学院、教育技术学院、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的师生就新闻素养教育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Richard Hornik现为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新闻素养主管教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商业评论》编辑,曾担任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路透社等著名媒体的编辑记者,具有40余年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康永久教授代表院长郑新蓉教授、代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对Richard先生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与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建立起长期合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于翠玲教授,教育技术学院王铟副教授,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张莉莉副教授、班建武博士、李德刚副教授,以及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的硕士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Hornik先生在石溪分校开创了“新闻素养”课程,每学期针对700余名大学新生展开“新闻素养”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他与美国80余所著名大学合作培养具备新闻素养的教师,并要求各个受训教师在网络上共享自己的新闻素养课程设计和教学成果。迄今为止,已经培养出了1700名具备优秀新闻素养的教师和学生。
在研讨会上,Hornik先生简要介绍了他在香港大学开设的“新闻素养教育的石溪模式”的研讨会内容,以“How Do You Know If You’re Getting Reliable News?(如何判断新闻的可信度)”为题,介绍了《PRINCIPLES OF JOURNALISM(新闻本质)》的课程内容,分享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新闻素养教育领域的经验。
他指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也是成长为良好公民的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日益彰显,社交媒体发展方兴未艾,新的传播学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人们越来越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性,同时,每个媒介用户作为一个信息发布者,都应该具备应有的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为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任。因此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迫在眉睫。
Hornik先生的演讲引起了在场专家学者和同学的共鸣,与会成员就“中美媒介素养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表示以后应加大校内资源整合,共同推进传媒教育学科的发展。
Hornik先生表示此行收获很大,希望与我校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自己的新闻素养队伍中加入来自媒介素养和教育领域的研究力量,促进中美双方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共同发展进步。
现场师生与嘉宾共同合影留念
康永久副院长致辞
于翠玲老师发言
Richard先生在演讲
王铟老师发言
张莉莉老师代表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向Richard先生赠送礼品
(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供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37:02 | 只看该作者
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意义与局限性
【提要】媒介素养教育这一课题在当今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意义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研究提供切实的历史参照。
  【关键词】民国 ;媒介;素养教育; 局限性
【Abstract】 Media Literacy this topic in today's news media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In this pap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he meaning and lunwen114limitations of the analysis, hoping to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providing prac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Republic;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limitations
  一、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意义
  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研究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民国时期的研究,更多的是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人文社会学者的自发行为;当今的研究,则更多是由政府、学界共同推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集体行为,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学术竞争,而非学者独立、冷静思考的结果。民国时期的学者在当时清醒地意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人民采取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立场,对媒体进行质疑,培养人民对媒体信息独立的思辨与解读能力。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媒体具有负面作用,并对这种负面作用对人的影响感到极其忧虑和担心。为了让文化素养不高的国人免受媒体负面信息的危害,促使这批学者自发地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产生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当今的研究,则更多是由政府、学界共同推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集体行为,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学术竞争,而非学者独立、冷静思考的结果。民国时期的研究,学者们结合民众实际的媒介素养水平,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内容、施行方法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当今学者研究的基本教育理念,大多是借鉴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法,诸如媒介素养教育学者约翰•彭金特(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八大理念、莱恩•马斯特曼(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十八项基本原则等等,缺乏原创性。在中国语境下,需要学者对我国的传媒进行认识与反思,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发展本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民国学者的批判精神
  结合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民国学者对报纸中新闻与评论的批判性反思,极具一种对政治上与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潜在的颠覆性,起到了影响深远的“公民意识”的启蒙作用。今天学者对媒体的批判,虽然涉及多个领域,但对于“质疑新闻”却视而不见或讳莫如深。
  无论媒体信息看起来多么真实可信,广大民众都应该树立一种批判反思的意识。中国国民由于受到长期传媒稍带呆板的、强制色彩的教化模式的影响,缺乏解读新闻本质与表象、真实与虚假的基本能力,缺乏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体的能力。学者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对于“质疑新闻”的遮蔽,让受众对国家媒体传递的信息给予了盲目的和过度的信任。对新闻的质疑,是民国时期的研究远远超越当今研究的地方之一。
  在指出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具的重大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状况和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与学术水平的制约,也让民国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民国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自然也是不成熟的。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教育对研究的制约
  从教育主体来看,施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来源多样、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主体杂多,导致媒介素养教育传播的杂乱状态。对于缺少文化,又没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接受者来讲,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内容与众说纷纭的教育引导,他们往往无所适从,形成了媒介素养教育接受的杂乱状态。这种杂乱的媒介素养教育状态,让研究者面对繁杂的教育现实,很难建立一种完全、系统的理论框架,建构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
  从教育内容来看,存在着零散化、片断化的问题。从晚清以降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各种形式可见,当时媒介素养教育呈现出非系统化、非连续性的特性,导致教育内容的零散化、片断化,给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带来了诸多局限性。
从教育目的来看,侧重于通过利用媒介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的受教育者情况,决定了当时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民众认识媒介、理解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在于利用媒介普及教育,教育与媒介相互促进。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着重教育这点,也影响了民国学者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给研究带来一定局限性。
  2、学术背景与学术水平造成的研究的局限性
  民国时期学者们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水平,也制约了当时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发展。
  (1)研究条件的缺乏和研究主体的非专业化
  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术研究,也由于政治、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影响,受到很大限制。报纸,经常由于发行地域小或纸张匮乏等原因,造成报纸覆盖面狭窄、发行量不稳定;广播、电影则由于经费的拮据、设备的贫弱、材料来源断绝而不能自给等因素,不能真正深入农村地区。媒体的发育不健全,使得民国学者缺乏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充足条件。
  民国时期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除一部分人有新闻、广播、电影的相关知识积淀外,其余的研究者既无相关知识,也未曾受过相关训练,他们出于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基于本学科的知识对媒介素养教育问题进行摸索。因此,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更多地呈现出非专业化的现象。
  (2)研究视野的狭窄和中观、微观研究层次的缺乏
  民国学者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是极为狭窄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传播学和教育学交叉领域的新学科,并且媒介素养教育本身就属于传播学的研究课题之一。较为系统的传播学理论于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相隔40余年后引入中国,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自然缺乏传播学的因子。因此,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萌芽的研究,基本上是由一批研究报学、新闻学、广播实务及电影实务的学者承担,是从新闻学角度与用媒体辅助教育的角度去审视媒介素养教育萌芽的,它与传播学视野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存在着较大差异。
  (3)实证性研究方法与手段的缺乏
  民国时期,由于实证性研究方法与相关技术手段、组织手段的缺乏,不少学者对于民众“媒介素养”状况的判断,大都基于个人主观感受而非调查数据,是逻辑思辨与推理的结果。学者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萌芽各项问题的研究,也基本采用的都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思辨式方法。思辨研究要保证其正确性,要依靠学者对于事实的洞见与判断,并非所有民国学者都具有这种洞见或判断的能力;并且,由于思辨研究强调主观理解或阐释,具有强烈的价值倾向,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价值因素无可避免地对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民国学者对民众“媒介素养”水平的思辨,及基于这个思辨结果而提出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行方法、教育方案及教学方法,是缺乏说服力与科学性的。
  当今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在某些方面是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继承与转化,在某些方面,又是民国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扬弃。民国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超越当今之处,我们应加以借鉴;不如当今之处,我们应尽力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38:4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第三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征文暨邀请函


        纵观媒介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局面在逐步打开,从原先的草根性和自发性,正走向制度性和广泛性,国内的媒介素养教育也进入到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实践推广乃至公共政策吁求的新阶段。媒介、公民、媒介素养与社会包容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吸引了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目光。为了更加深入推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为了给国内外学者提供交流和智慧碰撞的平台,为了把学界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成果与本土推广、业界实践操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成功举办前两届的基础上,中国传媒大学将与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史上,这次研讨会是中国高校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首次携手,也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首次携手,目的是以“媒介素养教育运动”为推手,共同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全方面“包容性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承载着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包容性”社会是要消除任何形式的“社会排斥”,是要将所有的人包容到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且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中,消除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裂隙,使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健康人和病人、残疾人,富裕阶层、中间阶层、劳动阶层和社会底层,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等都能够无障碍地相融一起。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战略国策,人类文化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密不可分,尤其是今天,传播已经成为决定时代特征、全球化趋向乃至文明进程的关键因素。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多元的社会网络需要多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国民对媒介信息资源的准确了解和合理使用,是实现包容性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要媒体的媒介素养意识的自觉,是媒体社会责任彰显的主要表现之一;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提升,是提高党政部门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民众的社会参与和缩小数字鸿沟,这也是“包容性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能力、实现文化创新、提高公民素质、培养文化消费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因此,本次研讨会围绕核心“包容性社会发展”,设计了四个相关议题:媒介素养与包容性社会,媒介素养与学科建设,媒介素养与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介素养与政府执政能力。欢迎有志于“媒介素养教育与实践”的学者、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传媒管理工作者踊跃撰文,也欢迎围绕一个理论议题或一项实践创新的研讨组(panel)积极参加,经过专家评议,我们也可以在来稿范围内新设专题。
一、大会的主题:媒介素养教育与包容性社会发展
议题一:媒介素养与包容性社会
1、全球(含中国)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2、媒介素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3、媒介素养与民族地区发展
4、媒介素养与社区建设
6、媒介素养与公民身份认同
7、媒介素养与“三农”问题
8、媒介素养与性别研究
9、媒介素养与未成年人发展
10、媒介素养与文化消费
议题二:媒介素养与学科建设
1、媒介素养理论研究与发展
2、媒介素养与国民教育
3、媒介素养融合于其他课程的课程设置、教材设计研究
4、教师媒介素养与师资培训体系、课程设置、教材设计研究
5、媒介素养与职业教育结合课程设置、教材设计研究
6、大中小学媒介素养现状与课程设置、教材设计研究
7、媒介素养与校本课程研究
8、媒介素养课外教育实践研究
议题三:媒介素养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1、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与自律
2、媒介素养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3、媒介从业人员媒介素养与媒体的传播能力
4、媒介素养与新媒体
5、全媒体时代的媒体素养与公共空间研究
6、媒介素养与媒介群体事件研究
7、媒体、核心价值与社会发展
8、媒介素养与健康传播
议题四:媒介素养与政府执政能力
1、世界各国政府与媒介素养教育关系研究
2、公务员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研究
3、媒介素养与政府传播
4、媒介素养与公共管理
5、媒介素养与公共政策研究
6、媒介素养与国家(地区)软实力建设
7、媒介素养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8、中国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二、会议名称:2012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
三、会议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四、承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甘肃省广电协会
五、媒体支持:光明日报、人民网、甘肃省电视台
六、会议地点和时间:甘肃省兰州市,2012年8月26-28日(初定)
七、会议形式:大会报告、专题研讨、现场观摩
八、会议语言:汉语、英语
九、会议费用:
参会代表住宿交通自理,会务费每人600元,学生减半。
十、会议论文征集:
(1)国外论文,论文摘要于2012年3月31日前提交,投稿者将在2012年4月15日前获知评审结果,并要在5月30日前提交会议论文。
(2)国内论文,摘要于2012年3月31日前提交,2012年4月15日前给出审稿意见,会议论文于2012年5月30日前提交。
(3)会议出版论文集
(4)论文提交中英文即可。提交论文时,请同时提供另一语言的论文摘要(中文限500字,英文限1000单词以内)。
(5)提供论文者请自译论文摘要。论文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格式,通过E-Mail发至组委会。
(6)论文格式:
* 论文标识:请使用WORD文档格式,宋体五号。
* 论文标题:宋体四号、居中、加黑。
* 作者姓名:宋体小四号、居中。
* 内容提要:500字左右,楷体五号。
* 关键词:不超过5个,黑体五号。
* 正文:一般不超过8000字,宋体五号。
* 注释:统一使用脚注,宋体小五号。
* 参考文献:楷体五号。
* 作者简介:(单位、职称、职务、联络方式等):黑体小五号。
论文投稿地址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E-Mail: youngh1973@hotmail.com
电话:010-65783684 传真:010-    联系人:杨光辉
甘肃省广电协会:E-Mail: ggxiehui@163.com
电话:0931-8539521 传真:0931-    联系人:刘春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39:33 | 只看该作者
媒介素养:香港经验与大陆近期研究发现

  自媒介素养教育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逐渐兴起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运动。香港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自九十年代末兴起,有学者究其原因,归结为九七之后,一方面香港媒介的自我审查危害到媒介公信力,另一方面市场驱动新闻业大行其道,总体上导致了香港的传媒环境快速劣质化,引起公众不满。与此同时,经历了政治过渡期的香港民众公民意识提升,民间组织成为媒介素养运动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本港传媒教育的推动力量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属下教育及训练部门,专门将传媒教育作为服务内容之一。而成立于一九七三年的突破机构,除了出版系列性的媒介素养教育普及读本之外,还为老师和家长设计媒介教育训练课程,为青少年设计工作坊、夏令营,以及网上互动平台和专门开发的媒介教育游戏。二零零一年并得到「优质教育基金」六百万港元资助,专门用来推行「传媒及资讯意识教育计画」。

  成立于一九九七年的明光社关注重点在于「传媒、性文化及社会伦理」。同样也是「优质教育基金」资助,以「拒做传媒奴隶兽,誓做传媒FIT人」为口号,开展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同时明光社认为「监查日益污染的传媒」是该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其网站上,有一个专门的投诉热线,公众若对电视、电台节目、电影、广告、报刊杂志、漫画、光碟及互联网内容有所不满,则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投诉,一是可以发送电子邮件给明光社,该社甄别若投诉属实,内容会在其网页上刊登,以引起更多公众关心;二是向广播事务管理局投诉;三是直接向各媒介或行业协会如香港记者协会、香港报业评议会等投诉,所有相关的电话号码都在网站上公布。

  二零零零年,香港传媒教育协会成立,除了来自香港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外,其主体成员多来自上述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民间机构,目的在于「教导年轻人如何认识、分析、运用和监查大众传媒,一方面培养他们成为精明和有品味的传媒消费者,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监查和改善传媒,作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由政府部门来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实例在西方并不多见,英国通讯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s,简称OFCOM)是将媒介素养教育定为主要工作目标的少有个案。与英国类似,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将有限监管与培育公众相结合,从一九九九年开始,为了加深公众对有关广播电视节目规制的认识,着力于进行「媒介识读」推广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家长和学生观看电视节目时的判断力」,以及「请家长参考电视台提供的节目资料为子女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

  而香港电台作为公共广播机构,在媒介素养推广和公众参与方面,扮演着独特角色。如制作播放媒介素养教育电视节目《点解儿童不宜》,以及电视系列节目《传媒万岁》,帮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入了解从媒介机构的运作流程、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到媒介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等内容。香港电台eTVonline开办的媒介教育网站Point@Media,推动青少年参与媒介内容制作,比如「传媒初体验计画」就是包括青少年录影/漫画作品征集评奖、讲座、工作坊、类比采访等在内的系列活动。

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调查

  近年来媒介素养教育和研究,在中国大陆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实证调查,着眼于将媒介素养视为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份,探究媒介素养概念化,定义不同维度的特征,及其与公众认知、媒介使用、媒介功效意识、媒介参与等维度之间的理论关系。

  研究验证了媒介素养概念是多元的,它由一组反映媒介技能的变数,和对媒介生产知识的了解这两个主要维度组成;其中公众的「追求趣味」与「媒介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媒介生产知识」和「对媒介偏见的判断」这三个相对严肃的变数,在对媒介素养的贡献上享有同等地位。这一点提醒我们,无论传播学者还是媒介素养运动的推动者,都不能忽视大众媒介使用时的娱乐动机。

  在有关媒介生产知识的问题中(见附表),半数以上受访者回答正确,其中北京公众的媒介知识普遍好过广州。我们注意到,对于那些很难通过接触媒介来掌握的媒介生产知识(如「中国媒介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拨款」),给出错误答案的比例要多于较容易通过媒介内容直接了解的知识。由此看来,媒介素养运动强调专门针对公众普及媒介知识,的确十分必要。

  研究发现,个体头脑复杂度对媒介素养能力的形成影响很大,尽管这种认知能力的获取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很难剥离媒介的影响,但是研究证实了具有一个相对复杂的头脑确实让人在接触媒介时,能够通过选择,对媒介内容进行具有挑战性及分析性等活跃的阐释,并抗拒或拒绝接受某些内容。认为媒介内容肤浅的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真实与现实世界的差异,他们消息灵通知识丰富,能够看穿媒介偏见而且鄙视低级趣味,完全可以被视为媒介素养运动的「正面典型」。在对媒介社会功能的看法中,「内容多元」这个唯一与中国大陆媒介主流内涵相悖的因数,在强化公众对媒介的主动识别与批判意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验证了媒介素养推动者对于另类媒介在公众媒介素养培育上启蒙意义的推测。

公众的媒介参与功效

  尽管媒介素养的宣导者十分看重以赋权(empowerment)为主要特征的参与式社区行动范式,但研究发现,公众的媒介参与功效意识,对媒介参与意向产生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外在的媒介参与功效意识,即公众对自己的媒介参与意愿是否能够得到媒介呼应的预期和信心,直接决定其他们是否会采取媒介参与行动。

  从这个意义上看,媒介素养教育所关注的,通过参与媒介最终达成参与社会的目标,其重点就不能仅仅锁定在公众一方,上述变数关系告诉我们,公众是否信任媒介、是否相信媒介会对此类参与行为有所配合,才更能诱发通过媒介达成某种个人或社会目标的参与意向。注意到这一点,无论对于媒介素养运动刚刚起步的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陆晔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郭中实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

(注:本文资料来源于国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附表: 广州及北京市民的媒介生产知识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40:36 | 只看该作者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暨发布会现场
发布时间: 2013-11-16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面对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给当代青少年带来的深刻影响,广州市少工委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如何在新媒介时代、信息多元化背景下,借助少先队学科化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媒介素养教育为突破口,探索实施少先队素养系列教育,有效开展少先队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导权,探索新时代的少先队教育的有效载体、路径和具体内容。而由广州市少工委组织相关课题组专家编写的国内首套同时面向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媒介素养》丛书由南方日报社正式出版,并于10月30日在珠江新城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暨《媒介素养》丛书发布会。
来自全国各地传媒和教育界资深专家齐聚一堂

《媒介素养》丛书主编,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海波介绍广州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情况

广州市少年宫少先队工作部部长杨晓红主持了本次丛书发布会议。


南方日报社社长周洪威致辞



南方日报社社长周洪威和广东省社科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人杰,为《媒介素养》丛书首发揭幕



专家们认真阅读丛书



教材示范基地天府路小学等学校代表发言



专家们热议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41:01 | 只看该作者

广州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张海波 《媒介素养》丛书主编 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首先想到的是上网。

        上网浏览信息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数字化阅读渐成儿童学习课外的主流阅读方式之一。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是儿童最喜欢的娱乐工具之一。41%的广州儿童拥有自己的手机。79%的儿童玩过平板电脑。

        QQ是第一交流工具,58%的少先队员刷微博,55%的队员上微信。

        36%的队员加入5个以上的QQ群,57%的队员有网友。

        36.9%的孩子认为关于上网的知识,自己比爸爸妈妈懂得多。这是广东省社会科院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组今年10月份发布的《2013年广州市儿童媒介素调研报告》中的一些数据。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信息终端,和以qq、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深刻影响着当代少年儿童。

因此,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形象地将这些生长于新媒介环境下的一代人称为“苹果世代”。新媒介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其学习、生活、交往、娱乐和思维方式。但对于作为未成年人的儿童来说,如果引导不利、使用不当,当下的媒介环境也会对少先队员的成长产生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新媒体形式深刻地影响、改变和塑造着少年儿童,并对他们的思维、心理、道德、价值观产生强大的冲击。置身于复杂的媒介环境中,如何引导儿童全面认识媒介,正确看待和使用媒介,并通过媒介认识世界,理性表达,发展自我,在吸引国际先进文化、信息的同时,继承国家和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提升整体国民在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新时代传媒介和教育工作者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近年来,在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广州市少工委、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小组等指导下,我们在广州市开展了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系列研究与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和丰硕的科研成果。现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党政重视,团教宫三位一体,构建全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体系保障

任何工作,领导的重视和制度保障都是事业发展的根基。为了使媒介素养教育真正从制度和架构上得以保障,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2012年7月,由团市委和市教育局联合成立了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小组,团市委、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面统筹指导全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科研、教育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国内首个由党政部门牵头成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领导机构。
    为了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团队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广州少年宫的基地作用。广州市少年宫成立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心,配备了专业老师,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交给市少年宫媒介素养教育中心和少先队工作部的专职老师实施。再通过少年宫的示范作用,辐射各区、红领巾示范校和红领巾成长小记者站。形成团、教、宫三位一体的合力。

(二)通过课题研究,打造媒介素养教育的科学理论基础

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科研作为基础。要想使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真正被学校、老师、辅导员广泛接受,使媒介素养在教育体系中立足发展,让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扎实的科研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为此,广州市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2009年,我们组建了由资深少先队辅导员、少年宫各专业老师、少儿媒体工作者等联合组建的课题组,聘请了一大批教育、传媒方面的专家为顾问,成功申报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课题“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2012年又申报成为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二五”课题“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与课程设计”。

2012年和2013年,课题组连续两次发布了《广州少先队员媒介素养调研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等全国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2012年9月,在全国及省少工委指导下,市少工委在广州大学率先成立了“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生专业方向,我们与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的相关老师一起,将少先队员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理论探索。

(三)建立教研基地,打造师资团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化试点

为了使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实现学科化、课程化,并可持续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少年宫的阵地作用。2012年5月,我们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成立了“广州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和“儿童融合媒体实验室”,这是国内首个集全媒体教学、教研和制作为一体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基地。在实验室里,少先队员们不但可以开展媒介素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可以亲身体验媒介发展的最新科技产品,并可以亲手学习制作媒体产品,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媒介小达人。与此同时,课题组的专家们,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借鉴、引进港台及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教育经验,结合本地少年儿童成长的媒介环境和认知特点,研发适合本地特点的少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少年宫实验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将其中的重点课程和主题活动在广州市内50多个红领巾成长小记者站学校进行试点推广。我们发挥小记者站的示范带头作用,定期在少年宫开展全市少先队宣传队干的集训,让这些小记者们率先懂媒介、用媒介、做媒介,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小先锋。我们还选派老师到各学校开展“媒介课堂进校园”活动,送课入校,为学校少先队员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示范课。

为了更系统地在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科研活动,2013年上半年,课题组在广州市的华阳小学、番禺执信小学、龙口西路小学、沙河小学、明日之星小学、天府路小学、五羊小学等13所学校开展了子课题学校教研活动,这些学校结合各校的少先队活动、综合社会实践课、小社团活动、家校互动等内容进行子课题研究和实践。目前各学校的校长、少先队辅导员高度重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已经结成丰硕成果。

近期,南方日报出版社正式将课题组的前期成果,结集出版,目前该教材已列入广东省2013秋季专题教育教育教材目录,并被广州市少工委推荐给全市学校作为少先队活动课教材使用。

(四)通过活动、讲座,普及媒介素养教育理念,通过媒体宣传打造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品牌

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趋利避害,让媒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我们注意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组织优势和自主活动特色。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我们召开“媒介和我们”全市红领巾议案的征集活动,邀请广州市人大法工委相关领导和全国议事规则专家为全市区少理事、少先队队干作专题培训。让队员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写议案,提交议案,开展议事活动。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我们召开了“媒介与我们”红领巾议事堂,从全市上万份议案中评选优秀议案,并且由队员们现场递交给市人大相关领导。活动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好评,全国少先队队刊《辅导员》杂志对我们的这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动员全市少先队员都来懂媒介、用媒介、做媒介。2012年和2013年,广州市少工委办公室和市教育局团委举办了两届“广州市少先队员镜头讲故事摄影大赛”,全市各区、校少先队辅导员积极响应,上万名少先队员用镜头展现身边家庭、校园和城市的变化,纪录广州新型城市化的成果。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少先队员拿起摄影机、手机,用最新的媒介工具展现自己的梦想和对中国梦的美好向往。

为了让更多队员、辅导员、家长认识媒介素养、学习媒介素养,我们为海珠区、番禺区、天河区、萝岗区、花都区等区校的大队辅导员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讲座。为全市的少先队理事、优秀少先队队干、红领巾成长小记者骨干等进行专题培训,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开展连续五场的“做数字时代榜样父母”家庭媒介素养教育讲座。

我们还注意充分发挥广州市少先队队刊《都市人·成长》杂志等少先队全媒体宣传平台,在《都市人·成长》杂志上开设“阿波媒介素养”教育专栏的连载,并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微博和微信,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广泛宣传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知识。

我们的活动引起广州、广东及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辅导员》杂志、联合国媒介素养教育官方网站也专门对广州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调研和教育实践进行了专题介绍和报道。

二、我们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近年来的科研实践活动,我们深深认识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对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少先队工作的核心任务。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对当代中国教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重大意义:

(1)媒介素养教育是儿童适应信息时代媒介化生存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人发展自我、认识世界、提升文化素养的核心能力。

(2)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当代儿童基本公民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将对中国社会转型和未来社会构建产生重大影响。

(3)媒介素养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拓展了新视野,注入了新力量,提供了新方法。

基于此,作者对我国实施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从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民族竞争力的高度看待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和完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和政策,成立并扶植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机构。

(2)加强本土“媒介与儿童”的实证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适应我国儿童媒介使用习惯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架构、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

(3)发挥大众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营造有利于儿童身心成长的媒介环境。(4)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采用多元形式推广和普及国民的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大众媒介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健康文明的媒介社会。


        目前广州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已取得初步成果,下步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借助少先队学科化建设的东风,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科研、品牌活动,推向新的阶段。同时,按照领导要求,将相关活动延伸至整个青少年,进行更大范围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初步计划如下:

一是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关注支持,团内团外整合资源,实施更大范围青少年媒介素养计划。

二是继续发挥课题带动作用,发挥红领巾示范校和成长小记者站的作用,全面推动媒介素养教育进校园工程,并以此推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时代性、时尚化。

         三是进一步开展广州、广东和全国的“媒介与儿童”调研活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媒介素养教育可持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53:22 | 只看该作者
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媒体资源丰富的时代,各种媒体,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新媒体信息传播时代,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对文化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手机网民达2.33亿;青少年整体占到网民的60.4%。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观念模式,进而影响到他们价值取向的构建。现代传媒的交互性和创新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然而,新媒体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良莠不一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面对多元的大众传媒形态,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学子来说,如何积极应对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分辨鉴别媒介信息,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等,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群,具备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具备着尚不成熟的心智,因此,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健全的媒介观,成为合格的媒介公民,也是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 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


  (一)媒介素养:根据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的定义,“媒介素养是21世纪的一种教育途径。它为获得、分析、评价和制作各种形式的信息——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到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框架。媒介素养建构了人们对媒介在当今社会角色的理解,它也是民主社会公民进行质疑问题和自我表达的必备技能”。国内学者也对媒介素养做出了解释,其中最为认可的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张开副教授在《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一文中的观点:媒体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 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 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素养、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更应把它看作素质教育的灵魂来培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人群,他们的媒介素养及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和形象。从我国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来分析,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升人们媒介素养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的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达的信息作出正确和独立判断的认知结构,此外,还要使人具备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意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和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积极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信息和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构成及内容


  美国学者凯瑞·巴扎尔盖特指出,媒介素养的构成包含:(1)技术和应用层面,即能从事媒介部门的工作;(2)语言、语义、美学和价值观层面,即对媒介内容的鉴赏和辨别能力;(3)结构层面,指媒介部门的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构成已远远超出了仅用读写能力和一般媒介知识以及本土化文化标准来衡量的范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不少高校开设了《大众传播学》课程和媒体素养教育, 很多高校在教室和寝室安装了宽带网, 过去那种“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政治思想教育靠单纯“灌输”的模式得到更新。但是,从深层次看,高校师生对媒介功能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宏观社会效果领域, 他们对信息传播全球化也多半是适应性的而非批判和创新性的,对新媒介功能的认知也往往是顺从、学习型的和非建构型的。伴随着媒介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媒体大踏步走进大学殿堂, 大学生媒介素养构成的复杂性正在逐步显露。


  首先我们先来探究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青少年接触和利用媒介属于社会认知活动, 始于社会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与转型时期, 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媒介接触状况。在媒介接触内容上,从文字信息逐渐转向映像信息。当代大学生推崇“电子书写和读图简化形式”,其审美趣味日趋感性化。电脑和电视是他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介,明显领先书籍报刊等传统文字印刷媒介。在媒介接触层次上,一般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许多学生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 但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主动选择媒介内容并对媒介的传播方式或传播内容做出相应的评价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 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和发展自己。在媒介接触旨意上,休闲娱乐的动机指向相当明显。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使得他们接触和应用媒介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情绪宣泄、寻求感官刺激,或者是放松心态、愉悦精神。在媒介素养构成上,尚缺乏对媒介道德的足够关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媒介的道德规范认识比较模糊,对诸如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非常贫乏。


  其次,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情况如下:


  1.了解基本的媒介知识并具备使用媒介的能力在信息社会里,认识媒介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2.学习并提高理解、选择、评估和质疑媒介信息的能力了解媒介节目形态(新闻报道、戏剧、纪录、综艺)、信息类型(广告、新闻、娱乐、教育)。让学生知道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认识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的差异。向大学生传授符号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对媒介及媒介信息的批判力,引导青少年对媒体文本正确解读。在保护青少年免受媒体负面信息影响的同时,也注重引导他们从媒体使用当中获得更多乐趣,积极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信仰。

  3.能够规范地利用媒介信息达到个人发展的目的大学生媒介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了解媒介及其信息对
自己的意义,认识自己的需求,学会创造性或建设性地利用大众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


  4.了解媒介道德规范,塑造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备信息理性的公民,使大学生具备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懂得有关信息技术使用中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关注传统媒介多,关注现代媒介少。信息化的发展,不但昭示着同喻文化传递教育模式的彰显,更显示出面向未来的前喻文化特质。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日益占据着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而现行学校教育关注的目光仍然较多地停留在对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介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上,现代数字媒体的了解并不多。其次,关注知识技能多,关注实践创造少。最后,关注理论层面多,关注思辨认知少。现有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对现代传媒理论层面的解读上,还缺乏对媒介信息本质的认知、评价、鉴别和选择能力的培养。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交互性和交往的虚拟性, 迫切需要我们培养主体自身的思辨能力和抉择能力。


  三、新媒体信息传播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乐于使用匿名方式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他们更自觉地追求平等、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尊重的愿望增强。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传统媒体环境下有了较大变化。他们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此外,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以海量的信息冲击大学生的生活,部分学生盲目接收信息,生理和心理出现双重危机。网络虚拟世界的无序性也对传统道德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构建。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上。价值取向是介于价值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判断均需通过价值取向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就大学生而言,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新媒体的日益兴盛,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物质基础的网络文化,由于提供了全球丰富的文化信息及互动交流的方式,像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新旧观念交替、冲突,一些原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变得陈旧,在实践中屡屡受挫,而另一些原来难以接受的、甚至是被普遍否认的价值观念却被冠以“新”、“合时宜”等名而登台亮相,并开始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二是道德判断力削弱,价值取向紊乱。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开放性等特点,各种有害的信息混杂于网络,其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要求存在差别,这大大加剧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难度,易使他们产生价值取向的困惑。三是价值取向自我化、功利化。新媒体交互机制激活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网上索取所需,在主动、积极、放松状态下自由获取信息,打破了权威的限制,这一方面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大大增强,能动性得以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此外,新媒体的内容多是来自于大众,人人都可以有博客,个人发布言论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出现了草根大众操纵的“自媒体”和个人控制的“独立媒体”,导致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政治价值目标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价值观念自我化,人生理想庸俗化,行为取向呈现无政府化。如此种种,最终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重个人轻群体、重功利轻道德、重时尚轻传统、重索取轻贡献的不良倾向。


  四、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工作的途径


  面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亟待我们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效消除不良影响,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因此,高校教育应建立有效途径,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当代大学生身处大众传媒的包围之中,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将新媒体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应从利用新媒体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形式入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教育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语词,如课堂讲授、报告演讲和书本(包括各种学习资料)。新媒体不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以其多样、生动的形式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教育者还应努力改变过去“硬灌式”的教学方式,在载体方式上选择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启发式教学,比如可以引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可以链接网上资源,更可以在线讨论,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一的方式,通过新媒体来进行互动和传递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与学生的交流。


  (二)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实践媒介素养教育并不是某种技能或知识的教育,而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所以除了必要的课程保证外,还应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开展课外活动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实践。媒介的本质是交流和沟通,学校可邀请新闻媒体、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新闻人物等走进校园给大学生讲课,与大学生交流聊天,或制作节目,或共同完成新闻报道,同时积极与校外媒体合作,让大学生们得到来自媒体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了解实实在在的身边媒体状况,增加对媒介的感性认识。大学校园作为文化的集结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介资源。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质的培养,应该具有终身教育的性质,学校教育只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媒体素养教育,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高创造环境、营造氛围。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自觉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能力。在媒介的评估判断上,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功能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造成价值取向的迷惘,甚至与主导价值取向背道而驰。因此,有必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对媒体信息建立起独立的批判精神,对媒体商业化的侵蚀保持清醒头脑,避免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迷失方向。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体验和经历中获得教育。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或兴趣方向,针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思考中获得启发和教育,并积极鼓励学生将实践所得所感通过各种新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重大考验和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先锋作用,迎难而上,积极创新大学生教育的方法,充分认识和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54:20 | 只看该作者
“众声喧哗”中,媒介如何“突围”?
来源:网络


  阅读提示|大数据时代,媒介生态和媒介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媒介,尤其是传统媒体该如何“突围”,如何引导舆论?4月25日,首届大河新媒体发展论坛暨2013年度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发布会在郑州召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业界“大佬”聚首绿城,纵论新媒体发展。大会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对上述问题发表真知灼见,记者借机进行了专访。

  据悉,此次大会是在中国网络视听服务协会的指导下,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12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国家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协办,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河南日报新闻研究所、《新闻爱好者》杂志社具体承办。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


  新媒体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童兵教授称,当前媒介生态呈现出不少新特点: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总编;民众直接参与新闻信息的搜集、传播、扩散、评价等;新闻信息的传播呈现多元化和公众性的状态;传播的渠道呈现多样化,低成本化,远离把关人;效果大,生效快,短短几分钟点击率可以超过1万等。


  媒介生态发生着改变,舆论呈现碎片化。“众声喧哗成了我们社会的常态,成为我们社会非常正常的一种景观。”童兵说,在这样的现状下,舆论表达呈现出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无序表达”。


  在童兵教授看来,造成这种无序的原因包括:社会结构的重组和社会主体的多元;由于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对立化,造成舆论千差万别等。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地、有序地去消减舆论表达的无序化,是放在大家面前很重要的一个任务。童兵教授认为,新媒体时代,媒介舆论引导要做“有限的调适”,“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敬畏民意,要尊重民意,对于民情研判,千万不能去凑数据,不能去应对,不能去对付”。


  须正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


  童兵教授特别提到,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也须正视。这两年,外国驻华机构开始利用微博,根据中国的传统和习惯,通过网络表达他们的意见。比如,他们对于中国的生活进行全方位扫描,实现对中国公众兴趣的一网打尽;结合中国的热点事件,主动设置议题、设置议程;关注中国的民生民意,潜移默化地传递本国的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特征日益显著。


  童兵教授曾进行过这样的数据搜集:去年境外的主要政府机构,利用中国的新浪微博获得的粉丝数最高的是美国驻华大使馆,粉丝是60万;驻外主要政府机构,利用新浪微博发帖最多的是韩国旅游发展局,为6000条。“可以说,他们为中国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大公园、大花园、大家庭。”童兵表示,所有这些说明,我们现在的舆论表达、舆论引导,同国际上的舆论表达、舆论引导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10:01:43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研修学苑=

》》[管季超工作室]终将成为怀有教育理想与信念的教育人跨地域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我们希望团队成员有互联网思维,有媒介素养,懂得利用网络提升研究能力,懂得在纷乱的信息里提取有用的资讯,懂得借助媒介传播我们的思想。打开心窗接纳新见,拨开云雾洞见真相,踏实工作中不排拒所有合作之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9:24 , Processed in 0.1507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