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建交:请然然小朋友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推荐书目(50本)
(中国部分20本)
1、小布头奇遇记 孙幼军
(这是孙幼军的处女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长篇童话,它影响了一代儿童。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提名的作品。)
2、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
(小猪唏哩呼噜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
3、树叶船 张俊以
4、吹泡泡 张俊以(这两本优美的儿歌和小诗,让我们体会到很多纯真的乐趣。)
5、调皮的日子 秦文君
(《调皮的日子》和它的续集《年糕包子兄弟和紫苜蓿农场》说的是朱多星和表弟小沙这两个捣蛋鬼的故事。)
6、窦蔻流浪记 窦蔻
(这是6岁半的窦蔻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小读者可以从中体会一下同龄人的很多类似的想法和情感。)
7、365夜知识童话 鲁克(每天一个童话,每天学到知识。)
8、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郑渊洁
9、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 梅子涵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就生活在你们中间呢,赶紧去书中找找自己和你的朋友吧。)
10、、笨笨猪 杨红樱 著(憨态可掬的小猪会笨到什么样子呢?)
11、泡泡儿去旅行(小布老虎丛书 薛涛 著(多么神气的旅行啊,但有点替泡泡担心哟。)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周锐 著(周锐的童话永远有与众不同的精妙。)
13、小布头丛书—小布头新奇遇记 孙幼军 著
(新奇遇从上次奇遇的“后来呢?”继续开始。小布头几经辗转,成为了男孩子朵朵的知心伙伴,他甚至坐飞机去了美国,陪伴朵朵度过了一个不那么平静却也很温馨的幼年时光。)
14、我不是坏小孩(全3册)叶姝 著(插图本。来看看好小孩是什么样子的吧。)
15、小香咕系列 秦文君(包括《小香咕和她的表姐表妹》、《小香咕和男孩毒蛇生日会》等。)
16、李拉尔故事系列 梅子涵(包括《爸爸小时候什么样子》、《大人都是猫咪》、《我也会当爸爸》等。)
17、最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包括《牛郎织女》《白蛇传》《宝莲灯》等,从多种角度折射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18、《史记》注音本(1-4)
19、《三毛流浪记》(全集)张乐平(小三毛带着自己的三根头发过着和现在的孩子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20、《中华歌谣100首》金波 李众选编(众多民谣的精选,读了会喜欢上它。)
(外国部分30本)
21、格林童话 (德国)格林兄弟(这里面有看了就忘不了的神奇故事。格林兄弟是讲故事的高手呢。)
22、安徒生童话 (丹麦)安徒生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作家,去问问你的父母。安徒生童话一直是很多人童年的朋友,甚至长大后依然不愿意放下它呢。)
23、万花筒 (英国)依列娜?法吉恩(这是一本非常优美的童话集。去看一看,为什么叫这样变化多端的名字呢。)
24、豪夫童话 (德国) 豪夫(豪夫具有把故事描述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非凡才能。)
25、爱丽斯漫游奇境 (英国)卡罗尔(爱丽斯像一头十分可爱的温柔的小鹿,活泼真实。童话在微笑中表现机智和幽默。)
26、狐狸列娜的故事 (法国) 阿希季诺夫人(在拟人的世界里,狡诈机智的狐狸列拉非常有个性。)
27、《小熊温尼?普》(英国)米尔恩(看看这头聪明的小傻熊怎样历险的吧。)
28、彼得?潘(英国)詹姆斯贝洛著(彼得?潘,满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树叶和树浆做的衣服,一个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可爱的小男孩。因为害怕长大,他在出生的第一天,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就有了后来很多的故事。)
29、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一个就趣的地方住着三个有趣的强盗,经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了一个有趣的结尾。)
30、鹅妈妈的故事 ( 法国)贝洛(《小红帽》是这个作家的最经典作品,其他的也一样生动有趣。)
31、洋葱头历险记 (意大利)罗大里(洋葱头的爸爸老洋葱头因无意中踩了柠檬王一脚被关进监狱,洋葱头探监时,老洋葱头告诉他监狱里关的都是正直的人,而强盗、杀人犯却在柠檬王的宫中养着。洋葱头决心救出监狱里的人。这大营救非常惊险呢。)
32、窗边的小豆豆 (日本)黑柳彻子(一个生性好奇、好动、活泼的小姑娘,被强令退学后,在一所特殊的学校里成长的故事。)
33、淘气包埃米尔(瑞典)林格伦(一个罕见的淘气包。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要把那个地方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可是他并不坏,只不过是生性好动,天真活泼。)
34、假话国历险记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意大利)罗大里(天上掉蛋糕?是不是也是假话呢?看了这个作品集子你就知道怎么回事情了。)
35、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英国)特拉弗斯(一个神奇的阿姨,让很多孩子翘首期待。)
36、丁丁历险记(小开本全22册)(比利时)埃尔热(所有的历险都让我们紧张,勇敢地随丁丁去看看吧。)
37、雅诺什绘本10种(德国)雅诺什(雅诺什的书都是自创、自绘的,所以他的书非常的与众不同,在德国,从6岁的小孩子到99岁的老头老太,都是雅诺什的读者,他的书总是再版、再版…… )
38、米切尔?恩德童话绘本(全6册)米切尔.恩德著
39、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罗尔德?达尔(在一个山谷里,有三个饲养场,接下来出场的是狐狸爸爸的一家人:狐狸爸爸、狐狸太太、四个小狐狸。狐狸爸爸很聪明,总能轻而易举地获取三个场主的鸡鸭鹅及火鸡、苹果酒以及其它食物。)
40、电话里的童话 (意)罗大里(一个个通过电话传递给孩子的故事,很特别呢。)
41、小口袋丛书(这是一套在欧洲极为流行的儿童读物,参加伴随一代代儿童成长。它的故事新奇而又往往出人意外,结局幽默。插图明快,加注拼音。)
42、迪迪的故事(全24册)Enid Blyton 著
43、狮子系列丛书(全5册)(德国)马克斯.克鲁塞
44、火鞋与风鞋 (德国)乌尔苏娜?韦尔芙尔(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让一个七岁的孩子找到了自信。)
45、淘气包谢得意(全5册)(绘本)(法国)洛德?果范(法国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能让你大笑不止。)
46、小学生迪克比(全6册)(绘本)(法国)洛迪?齐德鲁(一个又懒又笨的小学生,却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天真可爱,幽默有趣。)
47、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彩色注音版动物童话)(法)纳塔?卡普托(本书收录了十六篇来自法国的关于动物的童话,这些好听的故事在向你讲述 各种动物习性的同时, 也在告诉你许多 做人的道理……)
48、《精灵鼠小弟 ? 吹小号的天鹅》(美)怀特(看过电影《精灵鼠小弟》吗?童话写得更生动啊。吹着小号的天鹅是很美很得意的呢。)
49、名家绘本世界童话(这是一套值得收藏的童话书,由十一位意大利名画家绘画。通过优美的画面来阅读到名著,印象一定深刻。)
50、《伊索寓言》(简单生动的故事,很深刻的寓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2:25:52 | 只看该作者
看台湾的儿童阅读运动
一位童书推广人的台湾之行
■王林  发布时间: 2005-12-28 05: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诚品书店的童书
台湾的“故事妈妈”

  近日,应台湾台东大学和台南大学邀请,内地儿童文学作家、知名小学语文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和出版社代表一行九人组成“儿童阅读访问团”,考察台湾儿童阅读推广。本报约请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特撰此文,为内地刚刚开头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积累更多经验。   台湾的儿童阅读运动差不多已有二十年多年时间,先是从民间开始的。1982台湾有学者提倡“书香社会”的口号,鼓励以书柜代替酒柜;1982年有热心人士开始在社区推广家庭阅读;1987年,台北市成立了第一个社区读书会——袋鼠妈妈读书会。1990年“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成立,提倡合作、多元、思考的阅读教学方式。1990年以后,全岛开始推行“故事妈妈”的模式,成立了7个故事妈妈协会(目前据说已经有上千个)。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1996年提出了“书香满宝岛”的计划,1997年成立了第一届读书会的展览会,2000年“教育部”把该年定为“儿童阅读年”,用了很大精力和经费在推广儿童阅读上。目前,儿童读书会遍布台湾,成为很大的社会力量。
  儿童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近几年一方面着力收集儿童阅读方面的资料,一方面邀集一些朋友来推展儿童阅读。例如,在家庭里提倡亲子共读,通过在首都图书馆举办相关讲座,告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在学校里推广班级读书会,鼓励老师用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语文教学;在社区里推广儿童阅读活动,尝试培养“故事妈妈”团队。
  但是,我们这一项工作才刚刚开始,进行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希望这一次的台湾之行,能实地感受儿童阅读的氛围,吸取台湾在儿童阅读方面的经验。八天的参观访问,行程非常紧张,团员“累并快乐着”,感觉收获颇丰。
  先是参观了台湾几家著名的童书出版社——台湾麦克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和信谊基金会出版社。出版社在台湾儿童阅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方面是销售的压力迫使出版社必须走“下去”,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成人更新阅读观念。在书店的退货率高达30% 50%之时,很多出版社选择了图书直销的模式,特别是一些成套的图画书,例如麦克出版社。直销人员要直面顾客,一方面要对自己的产品比较熟悉,另一方面要具有一些专业知识,而面对面的讲解,其实是很好的阅读理念的推广过程,台湾图画书的发展同这样的销售方式关系很大。东方出版社是历史悠久的少儿出版社,所出的书以文学类居多,他们特别注重和学校的关系,经常在学校举办相关的活动。信谊基金会出版社举办多年的“信谊幼儿文学奖”扶持了本土创作,并在推广儿童阅读方面采用了更为立体的方式,他们建有亲子馆,举办戏剧、讲故事、游戏等活动,不只推动图书销售,还推动幼儿教育观念。我们在台北时,刚好看到信谊基金会的“小袋鼠说故事剧团”正在排演根据图画书《傻鹅皮杜妮》改编的年度大戏。
  儿童文学要和基础教育“联姻”,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更大的社会效应。在台湾,这两个领域的互动比较良好,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首先,师范学校的学生,这些未来的老师在学校读书时,就受到了比较好的儿童文学教育,1960年台湾的师范学校提升为师专,开设了儿童文学课,1986年九所师专变成师院,要求所有的小学老师都必修儿童文学课;其次,这些老师从事教学后,也同样渴求提高儿童文学知识,例如,在台南举办的“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童话学术研讨会”,学术性很强,但听众有很多是语文老师。事实上,有很多大学机构、学术团体办的儿童文学的短训班,也是针对老师的。例如,2005年新店文化艺术协会、民生报等单位举办的“国中、国小校园书香巡回系列讲座”,讲座的题目有:童诗欣赏与写作(林焕彰)、儿童文学与作文教学(桂文亚)、儿歌欣赏与教学(林芳萍)、作文教学的实务运用(子鱼)、图画书的欣赏与创作(赵国宗),等等。主讲人很多是台湾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以他们的角度来看阅读和习作,肯定能给老师们一些新的经验。这和国内的语文教学活动就是请名师来上课,有很大不同;和国内很多作家进校园就是进行签售活动也很不一样。
  教学活动如果能够引入儿童文学,也同样能起到活化教学的目的。我们在台湾参观了一所私立的双语幼儿园——凯斯幼稚园,副园长吴敏兰小姐运用艾瑞克·卡尔的著名图画书《好饿的毛毛虫》,设计了很多教学环节,让孩子得到肢体、语言、音乐、自然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台北明德国小,校长林玫伶给我们上了一节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观摩课,先是让学生简单地表演了一下故事,然后就对故事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展开讨论,课堂氛围非常热烈,学生的思考也比较多元。林校长还介绍了自己在促进学生阅读方面使用的一些“妙招”,例如,对阅读好的学生给予奖励,把孩子带到书店自由挑选图书,然后由校长来买单(有一定钱数限制),这就会带给孩子很大的满足感,进而延伸孩子的阅读快乐。我们在国内的学校推广儿童阅读时,常常听老师抱怨孩子没有阅读时间和阅读兴趣,但我想,时间问题其实是老师的重视程度问题,兴趣问题其实是老师的引导方法问题。只要有足够多的教学智慧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孩子不迷上书籍才怪。
  做志工(义工)在台湾很普遍,其中有很多是故事志工,即利用业余时间去给孩子们讲故事,以前都是妈妈,现在逐步有了爸爸参加。在台南,就有三个故事团体,它们不但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还捐钱购置必备的图书、编制刊物,甚至故事妈妈们还要花钱去学习说故事的技巧。做故事妈妈,是要靠热情来支撑的,但如果没有对儿童阅读理念的高度认同,只有热情又是远远不够的。故事妈妈们大多是因为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故事妈妈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仍然乐此不疲。当我们问到她们为什么会如此着迷地给孩子讲故事时,有一个妈妈的回答给我很大的震动。她说,如果我只把自己的孩子教得很好,通过阅读得到了很好的教养,却不惠及其他孩子,那就有可能是把羊放到了狼群中。我给别的孩子讲故事,实际上也是为了我自己孩子的安全。我想,那些只希望自己孩子优秀就行的家长,可以仔细咀嚼一下这番话。在台东大学附小,我们看到了故事妈妈另一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即直接到教室里给孩子讲故事。在台东大学附小,每周二早上7:30 8:30是全校教师集中开会的时间,这段时间孩子没有成人看管。于是,学校就发动一些早上有时间的妈妈,利用这段时间来给孩子们讲故事,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一方面,妈妈到班里讲故事可以看看自己孩子的表现,另一方面,对孩子也是一个莫大的荣耀,这也是加强家校联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我以为正是有了如此蓬勃开展的阅读活动,才形成了台湾童书市场比较良性的出版生态系统——阅读活动造就了有鉴别力的成人,出版社的好书不断提升成人的阅读品位,而成人的鉴别力和阅读品位又促使出版社出版好书。所以,走进台湾的书店,不论是诚品书店还是PageOne的童书区,会发现两岸的童书品种有很大不同。例如在低幼这一块,内地多是智力开发、填色、迷宫等种类,而台湾则主要是图画书。这种差别诚然有经济因素,但也有很多属于观念问题。
http://www.gmw.cn/content/2005-12/28/content_352280.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05:55:0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的孩子潜力不可估量
2015-04-07
作者:秦文君 来源: 《解放日报》2015年3月13日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方舟二字说来玄妙,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并没有想掺进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而是意谓人生途中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便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

    阅读儿童文学,最珍贵的一点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宽广的视野,使人看到世界的浩瀚,人世的博大,人性的复杂、优美,生命的价值,它让人胸中装有了一种宽大的情怀,有了超越自身的见识。这种胸臆,使人不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可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阅读儿童文学格外可贵的还在于它能催人思考。在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许多人满足于对物质的追求中,他们向往做物质上的富人,却忽略了如何不做精神上的穷人。他们追求物质,贪心短视,疲于奔命,那副失去思考的样子是很难看的。而书籍能催人思考,尤其是读大师的著作,犹如一次次地与伟人作精神上的会晤。思考是一桩多么不平凡而又有意义的事,清醒于世,富有思想的光芒,这样的人生何等优美、风光。

    其实社会发展越快,阅读就愈发重要,它给予人理智与才能,明确追求的方向,一分钟也不迷失。从某种角度说,阅读真的是方舟,使驾驭它的人离开平庸的泥淖,跨越国界、种族的隔离,抵达阳光拂面的彼岸。特别是好的儿童文学,它既有符合孩子审美意趣的童趣,又能把成人已经遗忘、孩子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述出来,它能净化人的心灵。

    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各方面的表达会比较好。我曾多次去学校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坦率地说,情形不可乐观,基本上是两极分化。有些学生文史哲著作都读了不少,而有的却压根儿没读过什么课外书,这后者却占了多数。他们沉湎于视听,那些眼花缭乱的电视娱乐节目,那些花样百出的三维动画,那些五花八门的电脑游戏。殊不知,这些看上去引人入胜的东西却容易“杀人”,沉迷在其中会使人习惯于某种被动思维的格局,甚至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阅读却是一种主动思维,使人进取,保持朝气,以及内心的安详、天性的优美。

    至于读什么书,非常关键。这两类书是必读的:科学的书和文学的书。前者能提供一种现实而准确的对外部世界的判断;而后者则是无所不在的认识论。一些优秀的文学书,胜似百科全书,它的光华与气度能照亮人的良知。好的文学作品能耐心地不断地唤起孩子美好的天性。至于优秀文学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教会他理解人,懂得美。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也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产生共鸣,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不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看得见的。
为什么全国的小学老师在自发传播这本书?这是一个怎样的校园,一位怎样的校长?这是中国的“巴学园”:《一片小树林》出版始末可以说从一开始我就有了这样的执念,这个学校、这个校长就是我们身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和小林校长。《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15日   08 版)
《一片小树林》,王一梅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18.00元
王一梅

    《一片小树林》编辑手记:书写中国“巴学园”
    ■陈文瑛
    作为一个文学编辑,我曾经梦想过能编这样一本书——因为书写了人间的传奇,而使我不断走入传奇。进入儿童文学编辑出版领域十数年,我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书,先是2004年遇到金波的“我喜欢你”系列,十年后的2014年,我又遇到了王一梅的《一片小树林》。
    《一片小树林》是王一梅的第一本纪实文学作品,遇到这本书并不是偶然的。作为儿童图书编辑,这些年除了编书,我也时常陪同作家进行“人文校园行”公益活动。编书的过程会接触了很多作家,跟有的作家联系十分密切,也了解他们的各自风格和特点;走进校园的经历更是异彩纷呈,我见到了各式各样有趣的校园,听到了太多令我永生难忘的故事。正是这些难得的经历,才使我有机会遇到这本书。
    2010年6月,我第三次来到位于南京浦口乡村的行知小学,可以说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次校园行,这次我是陪同童话作家王一梅来的。此前我陪其他作家来过这里,也因为参加一个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来过,对这个学校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当我了解到校长杨瑞清的事迹后,便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创作题材。我一直无法忘却关于行知小学和杨瑞清校长那些口耳相传的神奇故事,更难以忘怀学校的那一片小树林,这是30年前当这里还是只有一排平房的乡村小学时,杨校长种下的,种这些树是为了等树长大些给学校的孩子们做课桌椅……了解得越多,越对这位坚守在乡村教育基层、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校长充满深深的好奇和敬意。到过行知小学之后,直至2010年6月之前,我每次见到王一梅,听她谈起自己的创作,都会跟她讲起行知小学这位传奇校长,鼓动她有机会到这个学校感受一下,最好把这个校长和他的学校写进作品里。于是,这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终于来到了行知小学的校园,她见到了这位听我说过无数次的校长。一见之下,王一梅编深深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学校,决定要写一写这里的故事。从此以后,她又多次驻足这片校园,到学校附近去采访了很多人,寻找故事的场景和感受故事的氛围。
    在王一梅下定决心要开始创作的时候,我的心里也开始构思这个选题,我希望她能够按照纪实文学的方向来进行创作,可以说从一开始我就有了这样的执念。这个学校、这个校长就是我们身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和小林校长,尽管充满了童话般的神奇色彩,但却是可以触摸到的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我了解王一梅的作品,她虽是以抒情童话创作见长,但她的创作始终是观照现实、观照身边的儿童、观照自己的内心的一种创作,产量不高但是本本精彩,加之她时常流露出“我也是师范生”的那种自豪感,我凭感觉认为她一定能写好这个故事。
    所以当她开始了实地采访,为写作做准备,我便会同社里的相关部门,提出了这个选题。几经研讨,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明确的选题方向:《一片小树林》要着眼于基层教育实践者的感人事迹,潜心塑造扎根基层教育工作的先进教师形象,描绘美好的中国乡村校园,呈现接近大自然、在生活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现代教育观,以及关注心灵、发现优秀、引导儿童主动探索的现代儿童观。这个选题规划包含了几层意思:1.选题要表达的主题是:彰显一个基层乡村学校教师为改变村小面貌而努力奋斗的精神。2.选题的内容:讲述杨瑞清校长带领村小的老师为乡村孩子建设美好校园的故事。3.呈现方式:采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叙述感人的故事。
    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到了2014年春天,王一梅的这个故事终于创作完成了。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赶在4月出版了这本创作者和编辑都激情满怀投入其中的纪实文学新作《一片小树林》。作品出版不久,即以儿童文学作品的身份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然而在我想来,这正是一次充满敬意的图书策划结出的善果——作为专业少儿出版社,苏少社始终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给中国孩子奉献最优秀的童书为己任,长期坚持高品质原创儿童读物的出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和出版经验,正是由于长期关注出版物社会效益,兼顾双效的出版追求,历练了苏少社出版人的职业敏感。
    王一梅也说,自己并没有因为第一次写纪实文字而感觉到不适应,因为她早已融入故事之中。
    本书出版后,我们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推广,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可。因此,《一片小树林》的编辑工作虽然已经完结,但是,后面的推广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需要加倍努力,才不会辜负一部倾注了作者无数心血的好作品。
    专访王一梅:“我早已融入故事中”
    ■高子阳
    《一片小树林》是童书领域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原创精品,依靠作品自身的感染力,赢得了业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尤其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一片小树林》出版后,7月即入选“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是当年入选这一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唯一的纪实儿童小说。2014年年底,《一片小树林》又荣获了冰心图书奖。2015年,新学期开学伊始,许多小学教师开始用各种方式自发传播这部作品,分享阅读作品后的感动。本报特邀多年从事教学一线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子阳对王一梅进行了深度采访。
    高子阳:长期从事阅读推广工作,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即不喜欢追逐新书,而喜欢在新书上市的热闹过去以后再静下心来慢慢读。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听到有老师激动地跟我说:“王一梅老师的《一片小树林》让我回到了我的童年!”也常常有孩子跟我说:“看了杨瑞清的故事,我好像看到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和林校长。”特别想听听您创作这本书的故事。
    王一梅:感谢江苏少儿出版社给我这样一个尝试写作转型的机会。我以前的创作一直是以童话为主,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转而写纪实文学。在这之前,我也从未为了写作采访过任何人,我习惯于依靠观察和回忆往事、穿越时空地编织我的童话。然而,2010年6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文学编辑陈文瑛带我走进了一个乡村学校——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和他学生的故事打动了我。灵感的种子就是那时种下的。
    后来,陈文瑛一直“忽悠”我写一写这个乡村小学的故事,我们又多次去到行知小学,每次走进校园,我都有特别亲近的感受,所有的走廊张贴的都是和陶行知有关的照片、语录,每个班级都有小菜园,里面都是孩子们自己种的蔬菜,校园里还有一片杉树林,有柿子树,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还有在乡村小学的上学经历以及师范生的学习经历和十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经历,我特别能理解杨校长的教育情怀,并被他深深打动。于是在3年前,我便决定要写这个关于乡村、关于童年、关于教育、关于师范生梦想的故事,我渴望能再现80年代的时代面貌,能用文字表现故事中角色的真实想法以及勾勒出这个动人的校园故事。这对我是个挑战,我到学校和学校附近去采访了很多人,感受故事场景和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故事的脉络慢慢清晰完整起来,人物慢慢走近我,2014年春天,我很顺利地写完了这个故事,并没有因为第一次写纪实文字而感觉到不适应,因为我早已融入故事之中。
    高子阳:你说你写《一片小树林》,是在寻求一种写作上的“变”。在这本书中你也着重写了杨校长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让本校师生、学校、当地村民、外来的师生实现了彻底的“变”。我1988年去过这所学校,2008年又去了这所学校,当时就发现,20年间学校一直在变。在你的作品里,不仅充分表现了学校硬件的这些变化,也难能可贵地写出了学校软件的变化。这样的作品是很有社会意义的,所以我读完这本书后,也写了一篇读后感,我认为《一片小树林》是中小学校长的福音书,在文中我给我的同行提出了几个问题:校长,您能把学校的“树味”做足吗?校长,您能被作家写成书吗?校长,您改变了谁?
    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是我读过的写杨瑞清的书中最令我感动的一本。但是《一片小树林》毕竟是写给孩子看的,而杨瑞清是个成年人,你在写这本书时选择他作为主人公,有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接受呢?
    王一梅: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而思想性又是内容的核心。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标志,就在于它是写给儿童看的,它所承载的思想,要能够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对儿童的成长潜移默化地起到滋养的作用。
    我认为,文本应该满足小读者的审美期待,吸引他们阅读,只有儿童真正读懂了,才能实现文本的价值。否则,作品的艺术含量再高,思想再厚重,对儿童读者也没有任何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儿童文学的可读性。
    具有可读性的儿童文学,应该是故事、趣味、思想三位一体的文学。故事是思想内容的载体,而趣味则是营造故事的重要手段。
    我在构思《一片小树林》时,是以杨校长实践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教育理论为纲的,但是具体结构时,却是把故事放在第一位的。
    当然,仅仅有故事还不够,还必须把故事讲得有趣。讲有趣的故事也不是刻意追求搞笑,而是让孩子们在读故事中享受快乐,然后引发他们的思考。
    原创儿童文学没有儿童读者的喝彩是不行的,但仅有儿童读者的喝彩又是不够的。所以,儿童文学应该在让儿童读者喜欢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只有这样的儿童文学,才是尊重儿童读者的真正有魅力的儿童文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5:07:21 | 只看该作者
唐丽莉:激活青少年主动阅读能力的十四条金律
“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霍姆林斯基
阅读是教育的重要基石。西方有些教育家甚至把阅读的重要性放在学校教育之上。然而,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们从未被教授如何阅读。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阅读难免焦虑重重:
第一,孩子对读书没兴趣,或只对某类书感兴趣。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第二,孩子阅读速度太快,到底能够理解多少? 该如何指导有效的阅读过程?
第三,孩子只爱读中文书,对于英文读物会急于翻看译本。如何进行英文阅读?
笔者结合自己在青少年(10-18岁)阅读领域的教学经验,撰文一篇,希望能够对上述三个问题做出有益的解答。
第一部分:当我们在谈论阅读兴趣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问题一: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许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并非因为家中无书,相反,家长购置了许多中外名著,教导孩子阅读之重要性,责怪孩子怎能对阅读毫无兴趣!良苦用心之余,大家却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与阅读渐行渐远。
【观点一:并非只有经典的才是最合适的】
我们提倡孩子阅读名著。然而,既是名著,对于阅读者的要求难免颇高,如同一位智慧长者,高高在上;而站在阅读殿堂大门外的孩子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位亲切和蔼的伙伴,牵起他的小手,一同去探索一个新的世界。孩子和成年人以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只有适合孩子思维特点的书才能够成为启迪兴趣的原动力。从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来看,很少有孩子会抗拒那些如《哈利波特》等真正优秀的儿童读物。
【观点二:找到一本“全垒打书”即可爱上阅读】
美国学者Trelease(2001)认为,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以造就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借用 Fadiman(1947)的《全垒打》一词,把这样的一本书称作“全垒打书”。
工作中我和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全垒打书”:读George Orwell的《动物农庄》,开启了孩子独立思考之门;读Michael Morpurgo的《柑橘与柠檬啊》,让七年级的男孩潸然泪下;读Ian Mc Ewan的《梦想家彼得》,让孩子深感于想象力的无穷力量。比起《战争与和平》这类如雷贯耳的名著,这些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才更加深入他们的心灵。
【观点三:选书是培养阅读兴趣80%的重要性】
选书,是我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选书不易。这些年我为孩子们选到了很多他们喜爱的好书,但每次接触一个新的学生,我依然会花很多精力来选书。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兴趣发展的特点各有不同。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高中阶段的孩子是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他们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探索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兴趣是分散的、冲动的,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
因此,每选定一本好书,都承载着为他们答疑解惑,甚至开天辟地的重任。每一次选择都是出于对他们的细致观察,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又希望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
有一个初二的孩子和我谈及对希腊罗马神话的兴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西方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无不涉及。鉴于她以往的阅读积累,我决定推荐她阅读牛津百科通识读本系列中的《神话密钥》。 这实际上是一本讲神话理论的学术著作,幸好牛津百科这套书的风格即是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同时又不乏科学性。读罢这本书,孩子对神话的理解从故事层面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进而激起了她对学术研究型书籍的强烈兴趣。
不过,对于阅读刚入门的孩子来说,希腊罗马神话仍是一个高远的主题。但当下的儿童畅销读物《波西杰克逊》系列作品将希腊古神话与现代青少年社会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孩子的语言讲述一个个传奇故事,与孩子探讨现实世界、家庭、友谊、与忠诚等等问题。孩子们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对喜欢的章节出口成诵。对于他们来说,下一步阅读《神话密钥》一类的严肃书籍,亦不困难。
【观点四:选择合适书籍的五个原则】
恰当的选书,就会成就一个孩子的阅读。但选书的确是一件复杂的事,如果将通用的依据归纳起来,大致可以有以下五方面:
1、类型合适(历险,奇幻,家庭,校园…)。
2、思想略高出当下理解水平。
3、语言难度适中。
4、出版社正规。
5、篇幅不宜过长。
选书的过程如同试图去窥探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是一次充满着不确定的冒险。所以,如果你已经成功地让孩子爱上阅读,不妨时常带他去书店或图书馆吧,把这项伟大而困难的任务交给那个最合适的人去完成,而我们不妨去充当一个谦虚的向导。
【问题二:孩子只爱单一类型的书,怎么办?】
喜欢上阅读的孩子也许只喜欢某一类型的书,例如科技书籍,或者侦探类图书,对其他类型毫无兴趣。那么孩子的阅读,甚至孩子的性格会不会因此而走上极端呢?我们该如何保证孩子阅读兴趣的正常发展呢?
【观点五:阅读也有“敏感期”】
大家一定听说过“敏感期”的理论。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曾提出“敏感期”理论,即儿童在某一时期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所以也称为“敏感期”。
阅读也有敏感期。在成长中的某个阶段,孩子也许会非常痴迷于某一类书,从小学到高中,最常见的依次是童话故事,玄幻小说和校园文学。实际上,我并不认为在一个特定阶段单一领域的阅读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发展,更不赞同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内容横加干涉。
来看看蒙台梭利如何解释“敏感期”出现的原因:一种飞蛾在幼虫阶段对光线十分敏感,不停地向光运动,而正是因为这种敏感,使它能够钻出洞来,吃到树梢的嫩芽。当它成长到一个阶段,破茧而出了,这种对光线的敏感性立刻消失了。
这个理论同样可以解释孩子在特定时期的阅读偏好,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如果刻意约束,必将影响孩子思想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孩子对阅读有本能的需求。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对世界万物都怀有强烈的兴趣,而阅读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使得孩子的好奇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得到满足。
不仅如此,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求知欲会被进一步激发。只要孩子真正喜欢阅读,他就一定是在严肃地思考书中的内容。而这种思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将不再需要某类曾经痴迷的书,很少有初中孩子还喜欢阅读童话故事,也很少有大学生还喜欢魔幻小说。但孩子对书中问题的思考将会延续到其它领域。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认为,正是成年人对孩子自以为是的约束行为,才是导致孩子对事物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据我观察,但凡在阅读环境宽松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阅读兴趣不但没有误入歧途,反而能够博览群书,通文达艺,形成了良好的阅读积淀。

【观点六:自由阅读奠定语言基础】
不要对孩子的早期阅读过多限制,还基于另一个重要原因。阅读的初期,孩子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来接触文字,从而刺激语言的发展,拓展思维的疆域,奠定思想的基础。语言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媒介。语言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 在他的《阅读的力量》中提出“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 FVR),指的是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写读书报告,也不用回答章后的问题。若是不喜欢这本书了,也不必勉强读完它。
Krashen教授指出:“FVR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学习方式,是达到语言流利水平的基石。若是少了FVR, 很难获得高阶段的语言能力。”他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我主张的是,其他刺激语言发展以及提升语文能力的方法都不如FVR有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美国青少年教育专家Rafe Esquith曾设计了一份只有三个问题的阅读测验:
1、你是否曾因为老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你是否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你是否曾在睡觉时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他的结论是:凡是以上三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可见,连Rafe老师也没有担忧孩子会因此误入歧途。
如果孩子尚未发现阅读之美好,那么,请与他选书!
如果孩子已经爱上阅读之愉悦,那么,请给他自由!
第二部分:阅读的枷锁
【问题三:如何指导孩子的有效阅读】
阅读兴趣养成后,父母常常担忧孩子的阅读质量。如果孩子的阅读速度太快,他对书中的内容到底有多少消化?应该如何和指导阅读过程和进度?
很遗憾,父母再一次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带给孩子不能承受之轻。
全世界对于阅读最专业和前沿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1、阅读是“教”不出来的。2、阅读是可以有效“引导”的。
【观点七:阅读是“教”不出来的】
美国图书馆学教师Susan Rosensweig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Stephen D. Krashen借用Csikszentmihlyi(1991)的心流(flow)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根本性的解答。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心流活动的过程,是一种非常主观的状态,是无法被他人把控的。“心流是当人们专注而轻松地投入某种活动时所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人们处于心流状态时,日常关注的事,甚至是自我的感觉就会消失,对于时间的感觉也改变了,活动以外的其他事情都觉得无关紧要。” (摘自《阅读的力量》)
可见,父母希望监控孩子的阅读过程,就如同将流水塑形,必将无果而终。
无论是我们希望强势改变孩子的阅读节奏,还是严格控制他的阅读过程,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在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的道路上,除了选书以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实际上,家长在孩子的阅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
【观点八:阅读是可以被有效“引导”的:第一在于理解修辞】
对于一本好书来说,片段乃至通篇的精读,十分必要。而精读的落脚点就在于分析修辞。亚里士多德说:“修辞与辩证法匹配,所有的人几乎都要用到它们,因为每个人都要试图讨论问题,确立主张。”修辞就是以语言作为手段来影响读者或听者为其目的。或是掩饰意图,或是吸引注意,或是加深印象,或是增强抒情。以往对修辞狭义的理解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实际上,这些修辞手法仅属于美学修辞的范畴。所谓美学修辞,是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辞格来唤起生动的意象,使语言文字新鲜活泼,发挥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艺术性的表达效果。而广义的修辞还包括交际修辞,交际修辞在阅读中无处不在。交际修辞,在内容表达上偏重于炼字煅句,在型式结构上偏重于严谨妥帖,总体上讲究逻辑思维,以有效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的恰当使用,感受句型的表达效果,理解行文的感情色彩,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这些统统要靠分析修辞。可以说,修辞是语言智慧的体现。理解修辞,既是提升语言智慧。
鉴于我在工作中与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多为英文,以下仅举两例,均为用词方面的修辞分析。英文阅读如是,中文阅读亦同理。
“1、Idoubted that anybody could have predicted Marilyn Monroe’s longevity in thepublic mind. That she wasn’t forgotten is a mystery….She is noted more asa persona than an actress.(Arthur Miller: A life)
Persona一词用得精当。为什么不用person, individual, human being, livingsoul, image等同义词呢?这是因为persona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小说戏剧中的人物角色,其二是社交场合的伪装外表。使用这个词第一衬托出玛丽莲梦露是文学艺术中的传奇人物,因而说明人们难以透过她在公众面前的伪装外表而解开这位一代佳人的自杀之谜。所以说,理解词语的内涵,才能参悟修辞。
2、Education,in fact, made it possible for succeeding generations to aspire towealth and power. (Julia Reed)
“追求”有很多同义词,如aspire to, seek, pursue, strive for, push forward for,be intentional, be determined upon, be ambitious, go after, run after, aim for,strive for, contrive to等,为什么偏用aspire to呢?上列其他同义词属于中性,褒贬均可,唯独aspire to的内涵是褒义的。aspire to反应一种努力要达到在正常情况下颇难实现的崇高目的。这就是表达的感情色彩。(范例摘引自《英语修辞赏析》范家材)
当然,用词只是理解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其他交际或美学修辞一样,需要在阅读中仔细品味。当孩子开始思索和关注修辞,他也一定开始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了。
【观点九:阅读是可以被有效“引导”的:亲子讨论,激发思考】
对于一般的家长来说,精读指导和研究修辞未免要求过高,但亲子阅读是大部分家庭都可以实现的操作方式。
亲子阅读,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与思想,是促进孩子的心智成长捷径。
顺带说一句,很多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和父母交流的话题就不多了。亲子阅读也给父母与孩子交流提供了好机会。
美国学者Mortimer J. Adler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谈到阅读积累渐进的四种层次,层次间进阶的关键就在于阅读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书。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和比自己阅历丰富的人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必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成长。讨论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主动阅读。阅读得越主动,读得就越好。
当孩子们阅读一本感兴趣的书时,这种相互提问式的阅读和讨论往往是十分热烈的。当我和孩子们阅读《动物农场》时,我们常常讨论,如果Snowball没有被Napoleon赶走,动物农场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探讨这个问题,将会引发孩子去思考政治的本质,思考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针对某些带有争议性话题的书,鼓励孩子去思考赞同还是反对作者的观点,并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心智就是在这样的讨论和思考中成长起来。
有效的阅读引导,不是检查孩子今天读了几页书,不是测验孩子记住多少情节,不是强制孩子完成一个阅读任务,而是引导孩子体会语言的精妙,是启发孩子感受思维的乐趣,是留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
第三部分:英文书的密码
【问题四: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英文阅读】
许多家长苦恼于孩子爱读中文书,但不爱读英文书。这时,强行规定孩子阅读只会使孩子更加讨厌英文书。
【观点十:英文阅读起初是一个困难的解码过程】
事实上,母语阅读(中文阅读)和第二语言阅读(英文阅读)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这一专门学科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简单地说,首先,孩子在阅读中文书时,他所生活的中文语言环境已经给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而当他阅读英文书的时候却缺乏必要的词汇语法构架。
其次,中文阅读可以由强大的中国文化背景辅助诠释,而英文阅读缺乏这种文化背景来支撑理解。最后,当孩子进行中文阅读时他的思维是单一一种语言,而当他进行英文阅读时,他的思维会在两种语言之间回旋。
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母语为中文的孩子在阅读英文书时面临着强大的语言障碍,他们当然不会对英文阅读产生自然的兴趣。英文阅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触发点,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最可能使他们对英文书产生兴趣的动因是找到英语阅读的成就感。运用已经学到的语言知识去理解新的英文材料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语言知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下功夫精读一本原版书,读透书中的所有词汇和句子,这就是英文阅读的引爆点。
【观点十一:第一本英文原版书的通透阅读至关重要】
读透一本书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莫过于反复多遍地读。中国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虽然多遍阅读,每遍的侧重要有所不同。实际操作中,我主张以三遍为准:
第一遍:通读,注重情节,划生词、难句,但不查字典;
第二遍:查字典,高清词义及用法,分析句意;
第三遍:再次流畅阅读,留意生词在上下文中的用法,重新理解难句。
其中每一遍的阅读方法都可以反复进行。
但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的阅读积累还不够,阅读兴趣需要进一步培养。在我的教学中一般给7年级以上的孩子使用。低龄的孩子可以从《神奇书屋》等简单的儿童读物或简写版读物开始阅读。
【问题五:阅读英文书要随时查字典吗】
大家经常要问阅读英文书的时候要不要随时查生词?我想说一点原则:不要影响阅读兴趣。对于年龄偏低的孩子,不建议在起初阶段使用生词过多的材料,(每页生词量不宜超过5个)。
而对于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动力的中学生而言,如果希望在短期内提高单词量,也可以选择一本生词偏多的书来做精读(每页有10个左右的生词)。然后按照上述的三遍阅读法来操作。最近有两个初二的孩子在读完一本《动物农庄》后就掌握了800多个新单词,英文水平立刻更新了一个高度。同时,这样的进步,给她们带来了更大的阅读动力。
对于查字典的问题,我们还建议大家可以用kindle或其他的电子书。这些基于触摸屏的翻译技术,可以让孩子把单词的障碍减低到最小。
【观点十二:语境词汇】
目前最流行的单词学习法就是背诵新东方的“红宝书”。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死记硬背的效果是很差的。因为,遗忘的速度往往快于你的记忆。缺乏语境的单词背诵,看似捷径,其实不然。很多孩子一本单词书背了一年,一半都记不住。
对于单词来说,只有在文本中,才有生命力。在语境中学习单词,以阅读来提高词汇量,以词汇量的提高来促进阅读,这也是阅读对于学习单词的强大而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建议“荧光笔阅读法”,就是把生词用荧光笔直接标注在书里,用于检查和复习。和单纯记录在笔记本上比,可以让单词记忆有更丰富的背景。
【观点十三:忘记语法规则和语法名称,从功能上理解语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了一定量的单词,仍然不能完成流畅阅读。因为他们还要了解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要学习各种句型,也就是学习语法。十分遗憾,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谈到语法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除了做选择题之外,他们不知道语法的用途何在,无法系统地在头脑中形成英文语法框架。传统的语法学习讲的是规则语法,条目繁多,加重了记忆负担,对于提高英文阅读能力用处甚微。
我在实践中探索到,可以用“功能语法”的方法把语法和阅读无缝结合起来。所谓功能性语法,就是强调“文字组合规则”所起到的“功能”,而不是强调规则本身。例如修饰关系。所有的英文句子都是围绕名词和动词两个核心成分的修饰。
学习过程中需抓住两条,修饰名词的有哪几种方式:形容词,分词/不定式,介词短语,定语从句等;修饰动词的有哪些方式:副词,状语从句,分词也可以。于是,找到句子的核心成分,并弄清修饰关系,再复杂的句子也迎刃而解了。因此,读透一本英文原版书,足以使功能语法的概念谙熟于心,远远胜过高中毕业时十二年所学的规则语法的总和。
“功能语法”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对写作的帮助。因为,体现一种逻辑修饰关系,你可以用丰富的多种形式来表达,可以在分词,定语从句,不定式,介词短语,形容词之间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这是写作最重要的训练之一。
【观点十四:泛读就是把英文知识转化成“肌肉记忆”】
词汇+语法仍不等于流利的英文阅读。没有大量的英文输入做前提,这些外在的知识也很难内化成语言能力。如同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已经把一切操作转化成了“肌肉记忆”,流畅的英文阅读者则需要把词汇和语言规则,乃至思维方式内化成潜意识。这一环节,需要通过泛读来打通。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推荐过如《书虫》一类的分级读物。
对于英文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低级别的原版书内容过于幼稚,而内容合适的原版书又总是太难。《书虫》等进阶读物从较低语言级别开始,作为名著的简写本,兼顾了内容及思想性,是解决年龄与阅读内容不匹配问题的绝佳方案。
有人担心书虫是中英文对照,孩子看得起劲了就会直接看中文。这的确是我们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不过,对于以前并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件好事。有些孩子就是因为读了书虫而想去读原版书的。另外,书虫也有全英文版,一种是国内出版的美绘版,一种是英国出版的,可在淘宝上买到。
但无论如何,第一本英文原版书都是一个强大的基础和原动力。孩子会惊奇地发现,在接下来读到的每本英文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第一本书的影子。在那些第二、第三本书里,总会碰到这样一些单词和句子,他们在之前的第一本书中出现并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夏落的网》,《动物农场》,《野性的呼唤》等等(见泽邸分级书单),都被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本书来阅读。
英文阅读,对于母语为中文的孩子来说,一开始是一个困难的解码过程。他们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来适应另外一种符号的表达与思维。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科学的方法,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给他们以鼓励和耐心。
【结语:我们为何阅读】
在我们实践英文阅读过程中,我总有意想不到的欣喜。很多家长之所以送孩子来阅读,初衷仅仅是觉得这是一种提高英文能力的不错方法。但是随着阅读的推进,孩子们不仅仅提高了英文,还慢慢开始能够欣赏英文的美丽,进而开始对用英文表达的内容兴趣盎然。
这正是阅读的美丽所在。哈佛大学文学教授Harold Broom撰写过一本探讨阅读的书《如何读,为什么读》,书中这样写到:“我们读书不仅因为我们不能认识更多的人,而且因为友谊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缩减或消失,容易受时间,空间,和种种心情的影响。”而阅读,“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圣人贤哲敞开心扉地对话”。
孩子们,我们一起阅读吧。
泽邸英文阅读分级书单:
☞ 小学必读书
1、书虫1-6级
2、Charlotte’s Web 《夏洛的网》
3、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4、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纳尼亚传奇》
5、Little Prince 《小王子》
☞ 小学选读书
1、The Magic TreeHouse 《神奇树屋》
☞ 小学选读书(女孩类)
1、Daddy Longlegs《长腿叔叔》
2、Sahara Special 《特别的女生撒哈拉》
3、Ella Echanted 《魔法灰姑娘》
☞ 小学选读书(男孩类)
1、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 《时代广场的蟋蟀》
2、Pippi Longstocking 《长袜子皮皮》
3、The Phantom Tollbooth《神奇的收费亭》
☞ 初中必读书
1、Animal Farm 《动物农庄》
2、The Story of Mankind《人类的故事》
3、The Alchemist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4、Sophie’s World 《苏菲的世界》
5、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游记》
☞ 初中选读书(情感类、女生类)
1、The Great Blue Yonder 《天蓝色的彼岸》
2、Private Peaceful 《柑橘与柠檬啊》
3、The Book Thief 《偷书贼》
☞ 初中选读书(男生类)
1、Hatchet 《手斧男孩》
2、Ender’s Game 《安德的游戏》
☞ 初中选读书(传记类)
1、Steve Jobs 《乔布斯传》
2、Oprah 《奥普拉传》
☞ 初中选读书(科幻类)
1、A Wrinkle in Time 《时间的皱纹》
2、Percy Jackson(1-5)《波西杰克逊》(1-5)
3、The Hunger Games 《饥饿游戏》
4、Time Machine《时间机器》
5、The Lord of the Rings 《指环王》
6、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7、Frankenstein 《弗兰根斯坦》
8、The giver 《记忆传授人》
☞ 初中选读书(情节小说)
1、Holes 《别有洞天》
2、Inkheart 《墨心》
3、The daydreamer 《梦想家彼得》
☞ 高中必读书
1、The Call of the Wild Jack London 《野性的呼唤》
2、A Short Story about Nearly Everything 《万物简史》
3、Flatland《平面国》
4、Lord of the Flies 《蝇王》
5、The 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盖兹比》
6、To Kill a Mocking Bird 《杀死一只知更鸟》
7、Anthem 《圣歌》
☞ 高中选读书(托福相关)
1、Architecture 《建筑与文化》
2、The Science Revolution 《科学的革命》
3、Guns Germs and Steel 《枪炮,细菌和钢铁》

☞ 高中选读书(SAT相关)
1、The Souls of Black Folk 《黑人的灵魂》
2、Feminism 《女权主义简史》
3、Silent Spring 《寂静的春天》
☞ 高中选读书(悬疑)
1、Sherlock Holmes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2、Angels and Demons 《天使与魔鬼》
3、Great Tales and Poems of Edgar Allen Poe/Poe 《爱伦坡最佳短篇小说和诗歌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2:47:1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学习的好网站大全

创意编辑/真水无香
专业教育:
1、中国幼教网   http://www.xugu.net
2、中国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    [url]http://www.duyp.cn[/url]
3、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   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qhyey/
4、成都幼教   http://www.cd61.com/
6、中国幼教网幼儿园   http://www.xugu.net/preschool/
7、汇佳幼儿园   http://www.hjkids.com/
音乐:
1、《儿童古典音乐欣赏》   [url]http://www.beny.cn/[/url]
2、虫虫钢琴-钢琴谱列表   [url]http://piano.7yf.net/newlk.asp[/url]
3、乐曲精选   [url]http://www.freeu100.com/[/url]
4、上海音乐家协会   [url]http://www.shmusic.org/[/url]
5、中国乐器网   [url]http://www.yueqi.com/[/url]
7、古典音乐网   [url]http://www.classical.net.cn/[/url]
9、古典音乐下载   [url]http://malei.vip.sina.com/[/url]
数学:
1、快乐数学家园   [url]http://blog.sina.com.cn/m/klsx[/url]
2、中小学数学网   [url]http://www.mathcn.com/[/url]
英语:
4、新贝少儿英语   [url]http://www.neworldbaby.com/[/url]
6、新知堂剑桥少儿英语   [url]http://www.xinzhitang.com.cn/[/url]
8、儿童英语星空   [url]http://www.yeworld.net/index/CP/[/url]
13、快乐英语   [url]http://www.hellofox.com/[/url]
18、外研社儿童英语   http://www.ewonderland.com.cn/
围棋:
3、双龙棋胜   [url]http://www.slqp.com.cn/[/url]
4、弈城围棋网   [url]http://www.eweiqi.com/[/url]
阅读:
5、童心世界-儿童文学   [url]http://www.white-collar.net/child/index.asp[/url]
8、弈阳儿童教育网   [url]http://www.chinacra.net/[/url]
14、书城---儿童小说、文学   [url]http://www.mypcera.com/book/e/[/url]
其他:
综合:
1、中国幼教    [url]http://www.xugu.net[/url]
3、有声读物   [url]http://www.ilisten.cn/[/url]
9、育儿论坛   [url]http://bbs.61bay.com[/url]
14、新东方学校论坛   [url]http://www.shnosbbs.com/[/url]
15、学前教育网   [url]http://www.age06.com/[/url]
16、素质教育视频学习网   http://www.6y78.com/index.asp
18、小草春生网   [url]http://www.xccs.tv/[/url]
19、新东方教育   [url]http://www.neworiental.org/[/url]
20、丫丫家庭社区   [url]http://bbs.61.fm/[/url]
21、致学儿童教育网   [url]http://www.zhixue.com.cn/[/url]
26、小贝壳精品童书网   [url]http://www.sunnyshell.com/[/url]
27、子扬妈妈书友会   [url]http://www.babyread.com/[/url]
28、小蕃薯搜寻引擎   [url]http://kids.yam.com/[/url]
31、育心园-儿童读经网站   [url]http://bbedu.vicp.net/main/[/url]
32、亲子活动网   [url]http://www.babygo.com.tw/[/url]
33、齐鲁石化信息亲子乐园   [url]http://218.57.200.19/qz/[/url]
35、小螺号卡通村   [url]http://www.qs99.com/xao/index.htm[/url]
36、飞天互动学园   [url]http://www.ccboy.com.tw/[/url]
37、魔方大厦   [url]http://www.mofang.net/[/url]
38WAWAYAYA   http://www.wawayaya.com/
39、奇奇玩儿童软件   http://www.kidsdown.com/
40、乐友网站---儿童中心   [url]http://www.leyou.com/child/[/url]
41、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   [url]http://www.nmmba.gov.tw/[/url]
42、心智模式导向   http://ical.cs.ccu.edu.tw/
45CDC少儿成长卡   http://www.chengzhang.cn/
46、中国虎娃网   [url]http://www.chinahuwa.com/[/url]
49Qbaobao亲子乐园   [url]http://www.qbaobao.com/[/url]
小学:
1、小学资源网论坛   [url]http://www.xiaoxue.com.cn/[/url]
2、小学科学课程网   [url]http://xxkx.cersp.com/Index.html[/url]
3、语文教学资源网   [url]http://www.chinabe.net/[/url]
12、人民教育出版社   [url]http://www.pep.com.cn/index.htm[/url]
0-3岁:
1、儿童博客网   [url]http://www.61baby.com/[/url]
2、胎教科普网   [url]http://www.taijiao.com.cn/[/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05:06 | 只看该作者
梅子涵推荐的77部儿童文学作品
  1. 永远的木偶——《木偶奇遇记》
  2. 感动永远 美好永远——《爱的教育》
  3. 选择不朽阅读——《安徒生故事全集》
  4. 二百岁的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5. 经典格林——《格林童话全集》
  6. 世界的蟋蟀和老鼠——《时代广场的蟋蟀》
  7. 找到浅水湖——《麦田里的守望者》
  8. 凯斯特纳的535——535日》
  9. 白色的比姆黑的耳朵——《白比姆黑耳朵》
  10. 爱上雅诺什——《雅诺什作品系列》
  11. 穿上绿衣裳的爸爸——《我说你是一头熊》
  12. 走入了生命的书——《小淘气尼古拉》
  13. 很多很多大人的小时候——《男孩彭罗德的烦恼》
  14. 一个英国麻瓜和她的小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15. 挖个洞洞往里瞅——《洞》
  16. 在学校和家里来来回回的有趣小孩——《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
  17. 我们都是拉拉我们想起了没有——《拉拉与我》(即《我 和小姐姐克拉拉》
  18. 晴天到这里看下猪——《晴天有时下猪》
  19. 挪威英国雪茄姥姥的外孙故事——《女巫》
  20.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还有半个——《四个半朋友》
  21. 吹着小哨走大世界的狗——《狗来了》
  22. 凌空一跃的生命之歌——《西顿动物文学经典》
  23. 分享路上的故事生命可受用——《犟龟》、《出走的绒布熊》
  24. 盯住自己脚印跟踪追击的温尼菲小缎芪履岱菩》
  25. 这一个梦以外的另一个梦——《万花筒》
  26. 挂在公牛角上的喜悦瓢呀瓢——《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27. 落入北大西洋之中的故事——《勇敢的船长》
  28. 飞翔而来的童话又飞翔走了——《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
  29. 九点十五分的挥手里爱的隆重——《铁路边的孩子们》
  30. 一把手枪的男孩写成的永远的故事——《鸟雀街上的孤岛》
  31. 长长路上的影子剧院——《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
  32. 童年秘密中的圣库鲁次——《永远说不完的童话》
  33. 沙漠上的童话和冷清的生命——《小王子》
  34. 二十行黑暗新闻和一个快活故事——《小不点和安东》
  35. 童话总让我们询问自己——《地板下的小人》
  36. 到另外的世界历险和喜欢——《银椅》
  37. 六岁大叔的浪漫出走——《费多尔大叔,公狗和公猫》
  38. 烙饼的香味飘到刚果——《讨厌鬼亨利赚大钱》
  39. 鱼雷击中后的一个故事——《险恶之海》
  40. 儿童工厂一个一个关闭——《从罐头盒里出来的孩子》
  41. 稍给他最好的一句话——《巴德,不是巴迪》
  42. 美丽的巴拿马——《哦,美丽的巴拿马》
  43. 永远的树永远的男孩——《爱心树》
  44. 这是栽一棵很大的树——《猜猜我有多爱你》
  45. 不结束的写信故事——《小老虎,你的信》
  46. 妈妈 想你爱你——《逃家小兔》
  47. 北风的背后——《北风的背后》
  48. 学会把鸡羊猪牛赶进屋子——《小房子变大房子》
  49. 跟着蜜蜂快跑——《蜜蜂树》
  50. 经典道理中的图画书——《小船》
  51. 背着黄书包去学校——《黄书包》
  52. 想到什么就看见什么——《戴高帽的猫》
  53. 读诗理想——《儿童诗园》 -无货
  54. 驾了帆船去海上——《在我坟上起舞》
  55. 爷爷穿西装了没有——《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56. 经典的奶奶——《背井离乡的365天》
  57. 童年里的小人——《严斯-彼得和看不见的小人》
  58. 憨拙鼹鼠的乌亮故事——《鼹鼠的故事》
  59. 灵感和热情是庸常外的诗——《鸭子骑车记》
  60. 说些好故事放进白开水——《老鼠汤》《蚱蜢旅游记》《大象舅舅》
  61. 米其尔和另外一些故事的灵感——《让路给小鸭子》
  62. 平平常常的童年秘密——《艾尔韦斯的秘密》
  63. 叭啦——啦砰里的雷公糕——《雷公糕》
  64. 臭蛋蛋的文学——《麦克,吃早餐!》
  65. 艾丽丝的第三件事——《花婆婆》
  66. 夏洛蜘蛛——《夏洛的网》
  67. 小象大狮子和大象小狮子——《你大,我小》
  68. 我喜欢你——《勇气》
  69. 灰暗晨曦里唱歌的小鸟——《无家可归的小鸟》
  70. 这些裙子挂在了我们的心里——《一百条裙子》
  71. 我们看见了美丽的白猫吗——《活了100万次的猫》
  72. 红熊绿熊五颜六色熊——《泰迪熊火车历险记》
  73. 滴进了牛奶在车厢里和热可可——《极地特快》
  74. 有办法的爷爷的蓝颜色料子——《爷爷一定有办法》
  75. 这个路上的故事没有字——《流浪狗之歌》
  76. 石头汤——《石头汤》
  77. 五毛钱可以买个什么——《五毛钱的愿望》





吴非:你在为自己打底子

                  ——南京师大附中《推荐阅读》序

传统劝学,常道“开卷有益”,后一度流行庸俗辩证,称“开卷未必有益”,又有“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大行其道。及至应试教育盛行,人们“手不释(考)卷”,迷信题海战术。观察中国中小学教育,就会发现,“阅读”是短板,非但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阅读观陈旧落后。教育部随各科课程标准颁布的读物目录,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的一个最低标准,目前,连这样一个最低限度的阅读目录,仍然一片埋怨。附中学生的阅读状况也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量比30年前、20年前有所下降,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获取人文素养,培育科学精神;如果阅读量过低,无法形成应有的教养,也很难有丰富的思维。成年人精神修养和思维方面的差异,源头往往可上溯至少年时代的趣味。很多人在误入歧路之后,痛感早年学习过于功利,失去了最佳阅读时机。学生阅读量过低,视野狭窄,必然影响思维判断,不可能形成经验,也因此会缺乏更新知识的能力。中学时代,能读一批好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学会独立思考,打好精神底色,即使未来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但因青少年时代打好了“底子”,他克服困难的能力会超越一般人。人生有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这一时期该读的书,这是成长的必需营养,不能指望“这些书我以后再读”,如同植物生长,如果误了“时”,注定难以壮实。

现在常听闻社会“推动阅读”“振兴阅读”,用意当然是好的,只是,阅读作为一种生命方式,是“个人”追求;只有“个人”才能完成阅读,只有“个人”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因而只有“个人阅读”才能真正获得教养。当一个人认识到阅读对于人格教养,对于生命质量的意义时,阅读才会成为一种自觉。青少年只有通过个人的自觉阅读和独立思考,才可能进入澄明之境,成为有智慧的精神愉悦的人;而被动的集体的功利性阅读,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有动静而无实效。所以同学们应当想到:阅读,是你在为自己“打底子”。

现代社会,人的综合能力绝大部分是从阅读中获得的,大多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悟”出来的,而极少是“教”出来的。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人世的经验故事,获取知识,获得一定的教养,产生精神追求;经验让他的视野变得辽阔,积累丰厚,阅读“眼光”逐渐非同一般,而他也逐渐成为人群中有智慧的人。热爱阅读的学生,总是能保持趣味,善于探索与发现,他们总是能从生活中、阅读中发现有趣的、美好的事物,同时富有自由表达的激情。

科学阅读和人文阅读同样重要,同学们无论如何不要忽略它们的价值。我们通过阅读了解科学史,会发现先前的各种“不可能”全成了现实。自然界很多难题,最终不过是科学常识,只是人们至今仍然无法找到认识它们的路径;常识并不复杂,但人世间很多灾难,恰恰是因为人们忽略或偏离了常识。科学阅读,不仅要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史,还要关注那些发现和探究的经验教训,培育思维品质。同时,科学阅读要学习说明和阐释的艺术。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都写过科普著作,他们能用简约平易的表达解说专业知识,让大众了解学科理论,提升科学素养。人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源于好奇心和想象力,科学阅读能培育和发展人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人一旦开始思考,万事由来,生命过程,无不在他的观察之中,在不断的“顿悟”中,他的天地就变得无比辽阔。

建议同学们广泛涉猎,读得“杂”一些,中学时代,既能精读细读,也爱乱翻书,“尝百味,不偏食”,最好。这个书目,由各科老师集思广益,其中有不少个人经验,同学们可以通过浏览,根据个人情况有所取舍。最好的书目,来自个人选择及与同伴交流。

不要等,现在就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4:51:0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是一种游戏
来源:光明日报 阿甲


  根据一般词典的解释,阅读是从书报之类的特定对象中读取意义的活动。其对于人类个体或群体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但要说阅读是一种游戏,恐怕不易得到普遍的认同,尤其不易得到成年读者的认同。不过,当阅读遇上儿童,其游戏的本性往往很自然地被揭示了。
回归游戏的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红火的儿童阅读推广中,有一个现象颇引人注目,就是图画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幼儿园和学校,这也带动了这一还颇为新潮的童书 形式的繁荣。令许多成年人(也包括一些专家)大为惊讶的是,在他们的概念中本当归入幼儿读物范畴的图画书,居然在有些中小学校大行其道,不但成为颇受欢迎 的课外读物,而且也越来越多地融入课堂教学。难道是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过于低下吗?实际上恰恰相反,那些读图画书也读得津津有味的中小学生非但能力不弱, 而且往往表现出更为旺盛的阅读热情,在总体上保持着颇为可观的阅读量。他们正自然而然地向着终身读者之路迈进。
  暂时放下给图画书硬性归类的冲动,只近距离观察其分享方式与孩子们的接受状况,会欣喜地发现,在分享与接受过程中往往呈现出这样的特征:
  (1)主动性:所有参与者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
  (2)创造性:阅读形式与反应往往呈现出丰富的创意;
  (3)独立性:每一个读者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4)社会性:多人共同参与往往激发更多的趣味,同时参与者也能增进理解与相互的好感。
  如果用这样的几个特征去反观各种各样的游戏,会发现所有的游戏都具备这样的特征。发现这一秘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图画书阅读会得到孩子们如 此热烈的欢迎,与其说他们接受了一种“从书中读取意义的活动”,不如说他们接受了一种游戏,而游戏本就是儿童的天性。实际上,许多教师也同样沉浸在图画书 阅读所带来的愉悦中,因为很幸运,他们还保留着游戏的天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发现,当我被邀请到学校里去参与阅读活动时,我会为大人和孩子分别准备两组阅读图画书的理由——面对大人的是:有助于培养艺 术家的气质、诗人的气质和哲学家的气质;面对孩子的是:第一好玩,第二非常好玩,第三非常非常好玩!后面的理由,对于小读者们已经足够。而将阅读作为一种 游戏,丝毫也不会减损其可能带来的精神财富,恰恰相反,我相信因此产生的作用会更大。
  不过,图画书最有趣的读法还是多人共享的方式,基本形式就是:让孩子看着画面,大人朗读书中的文字。因此,我们需要说服大人带着孩子来玩。 一开始这通常不大容易,因为许多大人还无法体验到其中的妙处,也有些热心的尝试者,尽管很努力,但也不晓得该怎么和孩子一起玩了。还好,游戏也是可以学习 的。
图画书玩法十字诀
  大约在七八年前,我和萝卜探长整理了“图画书玩法十字诀”,旨在为有心与孩子们共读图画书的大人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示范性玩法。这十字诀是:唱、念、说、做、画、演、吃、破、聊、想,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类玩法。简略介绍如下:
  1.唱:就是将吟唱、歌唱融入图画书的分享中,如《花木兰》《苏武牧羊》《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等中外图画书都是很方便唱的。
  2.念:让听者看着画面,讲读者照着书念,“有字读字,无字静静翻书”,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形式,但也是最不易把握好的最高级形式。自 2007年底,首都图书馆与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开始合作培训讲故事的志愿者,这一名为“播撒幸福的种子”的公益培训活动到目前已经完成了六期,其核心的技能 培训就是这“念”字诀。
  3.说:通常指在念的过程中插入讲解,也包括以书为媒而引申的讲故事活动。
  4.做:泛指各种可以动手来做的活动,如做游戏、做运动、做手工等,但凡需要动手动脚而非“画”、“演”、“吃”的都归入此类。
  5.画:一本本优秀的图画书就是一座座纸上的美术馆,不但可以让读者欣赏到各种风格、各种文化背景的佳作,而且还自然产生一定的刺激,诱使一些读者拿起画笔来表现。
  6.演:邀请读者参与扮演书中的角色,从简单的“分角色朗读”到复杂的“课堂剧”“绘本童话剧”的编排演出。
  7.吃:可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玩法,许多有趣的图画书都与吃有关,如能一边读一边体验书中的“吃”,其吸引力立刻呈数学级式的增长。最适合“吃”的书莫过于《石头汤》了。
  8.破:所谓“破”,就是破解、破谜之意。有不少图画书在图画中藏着许多小秘密,找到它们并发现背后的关联,再结合错综复杂的文图关系,往往能构建出与表面的故事完全不同的全新世界。
  9.聊:在读书之前、之中、之后与孩子们聊聊书。看似容易的玩法,实则很容易引入建设性很小的且颇为无聊的问答考查。与孩子聊书是一门学问,在这方面不妨参考钱伯斯的《说来听听》。
  10.想:联想、想象、漫无边际地瞎想……这是最具个性的玩法。在思想和想象的领域,如果不以大人为标准答案的话,大人比孩子并没有多少优势的,实际上在图画书相关的想象领域,孩子是大人的老师。
阅读从来就是游戏
  也许有人会说,以上列举的图画书玩法似乎离“真正”的阅读颇有一段距离,看似只是迎合了儿童的游戏偏好,对其有意义的学习帮助有限。我完全 能理解这样的质疑,实际上这类最强烈的怀疑最初就来自我自己,但随着与自家孩子渐渐一起成长,并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成长实例,同时不断回顾 与反思自己的成长轨迹,我越来越坚信,至少对儿童而言,游戏与学习本来就是一体的。或许,对成年人也是如此。
  说到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公认的阅读大师很难不提到孔子。孔子爱诗,读诗、编诗,以诗为教化的起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如果 《史记》的相关记载是可信的,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孔子至少是其中最重要的汇编者之一。不过,也许注意到的人并不多,孔子也能唱《诗经》,他常常在弟 子们面前“弦歌之”。一边抚琴,一边吟唱诗歌,想想看,这本身就是多么好玩的一件事啊!将语言文字的音韵融入音乐之中,让听者在领悟其意义之前,已经先被 声音的美感打动,所谓“思无邪”,其中音乐的力量不可小觑。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看,孔子算不算阅读中的游戏高手呢?在他之后,中国读书人的吟唱传统流传了几 千年,吟唱本身或许也可以看作诗歌阅读的音乐游戏吧。
  以游戏的特征来观察,古今中外的阅读与写作,大概都可看作基于语言文字的游戏,这种游戏主要用来传递信息、传承知识,闲时有怡情养性之用, 必要时也可以成为武器。而在视觉艺术家们的参与下,广义的阅读早已超出了文字的范畴,民间的、皇家的、贵族专属的、文人自娱的艺术也化身为儿童手中图画书 的一部分,而那些跨越时空在印刷品或电子媒介中呈现的文字的、图像的阅读素材,无不是延续思想的游戏、扩展生命的游戏。
读书、读人、读世界
  记得一次乘火车的旅行中,读到一位法国作家的文字,她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奇妙体验!想象你的文字被遥远的某处一位列车上的旅人读到,他怦然心动,抬眼望向车窗外,不觉会心一笑——是的,我当时就这么做了。这不正是某种可爱的神秘的游戏么?
  2014年的夏天,我与几位爱好儿童文学的好友,带着几家的孩子去美国东北部一带旅行,我们都特别想去看看缅因州大西洋岸边一个叫作布鲁克 林的小渔村,因为美国散文大家E·B·怀特后半生与家人定居于此,并在此完成了《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这三部经典童话,蜘蛛夏洛和小 猪威尔伯的谷仓就在怀特的咸水农场里。在从纽约去缅因的路上,我们顺便去探访了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那也是E·B·怀特心目中的圣地,几乎可以肯定地 说,他定居于缅因渔村的决定是颇受梭罗影响的。
  这年夏天的一个凌晨,我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就来到了瓦尔登湖。诚如梭罗所言,“不仅要观日出和黎明,如果可能还要瞻仰大自然本身……真的,我 虽没有具体地助日出以一臂之力,可是不要怀疑,在日出之前出现是最重要的事了。”穿过爱默生与梭罗在林间的漫步小径,来到小屋遗址,遵照怀特文中的嘱咐, 我也沿袭了献上石子的传统,然后绕着瓦尔登湖静静地走,静静地想。当初升的太阳把金光和温暖洒遍湖畔时,我突然想起梭罗的那句话:“可不可以把观察四季的 轮回作为自己的职业?”
  读书、读人、读世界,这是我所理解并沉醉的阅读。还有比这更好玩的游戏吗?
  (作者系儿童阅读推广人、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

习惯做真题的学生当然不会读《红楼梦》    作者:邱磊   
  当下的教育中,功利主义蒙蔽了太多人的双眼。大量业已证明有效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除了作为题库资源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恪守。
  日前,北大教授韩毓海发表文章认为,受教育者在当下的应试环境中,早已习惯与教辅考试资料为伴,而无暇涉及人类文明结晶的经典著作。这种不断恶化的情况,竟然使得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
  一叶知秋,韩教授以《红楼梦》阅读的衰落,表达了对教育现状的担忧。但他也含蓄地表达出,这种现状丝毫不影响学生从容、自信地对名著“中心思想”、“写作技巧”、“人物情节”的高分作答,甚至可以说,这是走向“高分”的必由之路。
  其实有过“红楼梦之问”的,不仅是韩毓海教授。著名作家韩少功也曾在某大学调查过中文专业研究生阅读《红楼梦》的情况,结果现场只有约1/5的人举手。他感慨地说:“我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是否阅读原著,似乎已经不重要。
  如今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运转的是一种“效率逻辑”,即以最低的“成本”攫取最大的“利益”。以某些人的教学管理策略来看,花费大量时间读原著却又窥不到解题门径——更别说捷径,简直愚不可及。于是,他们按照应试套路重新解构教育,使之模块化、数据化、标准化;重新解构教学,使之碎片化、精确化、模拟化。
  这种教学管理策略,让许多学生就算有过读《红楼梦》的念想,最后也只是一场“黄粱梦”。他们大部分时间不得不用来跨过“应试”这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只能熟稔而机械地通过分析、计算、背诵、评估等“标准操作”,来证明自己是“合格的产品”。当“红楼梦”碎成一地“黄粱梦”时,他们可能有过遗憾,却不曾有多少反思。
  破碎的不仅是个人的理想。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很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从应试主义出发,无论是理念、管理,还是实践、成效,都觉得自己颇有一番小成,甚至还创造性地破了纪录,放了卫星。试想,醉心于灌输真题和套取名利的学校或培训机构,会在乎让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意义吗?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又哪来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与时间?
  当下的教育中,功利主义蒙蔽了太多人的双眼。大量业已证明有效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除了作为题库资源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恪守。可以说是“认知上无人不知晓,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这岂不叫人唏嘘?
  从孔子时代一直走到今天,一代代教育人怀揣着信念与梦想,所谓的“红楼梦之问”只不过投射了其中一点而已。没有“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务虚精神,没有“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求真态度,处处汲汲于名,时时营营于利,那我们教育的将很难走出功利主义的泥淖,赢得美好未来。(邱磊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28日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7:17:30 | 只看该作者
朱胜阳:一个小语教师的自我拯救之路
本报记者  高影

    “我想做一名好老师,我想折腾出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

   
金秋十月,浙东运河畔,绍兴万商路边,朱胜阳开始讲述自己“折腾”的故事。而在记者听来,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小语教师自我拯救之路呢。

折腾一:讲故事,推广儿童阅读

   
如今,阅读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找任何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谈教育,都绕不过阅读这一块,朱胜阳也不例外。不同的是,16年来,朱胜阳走上了一条儿童阅读推广之路,不仅带领自己班的孩子阅读,而且带领社会上更多人开展儿童阅读。

   
胜阳从小学到师范毕业,整个求学生涯读书不多,为此深以为憾。因此,从他第一天当老师开始,就带领学生背古诗词、看课外书。“那个时候想法很单纯,就是不想让自己的遗憾在学生身上重演。”朱胜阳清楚地记得,被分配到农村完小任教时,他教一个班级的数学,同时兼另一个班的品德课和班主任。尽管不是语文老师,他依然每天带领自己班上的孩子背诵古诗词;为了解决孩子们没有书看的问题,他在家长会上作动员,提议捐款购书:“每人捐出一本书的钱,得到看40多本书的回报。”家长们积极响应,于是《小学生自然百科》、《世界童话名著》等第一批少儿书籍从县城运进了教室。

   
之后,朱胜阳又尝试用“我讲你听”的方式,吸引学生阅读。五年级的学生说《三国演义》是文言文,看起来有点吃力,不是很懂。于是,他决定给学生们讲《三国演义》,一天一回。但学生必须回家先自己读一遍,第二天再听朱老师讲述。这么一来,阅读的障碍扫除了,学生阅读兴趣大大提升。于是,一种新的“我讲你听”评书式的阅读方式产生了。

   
如上只是大众做法,许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朱胜阳的特别之处在于,后来他又走进公园去讲故事了。

   
那时,他刚看了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一书,突发奇想:“能不能到外面讲故事?让自己成为一粒种子,让更多的孩子、家长受益,知道并懂得讲故事可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瓜渚湖畔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来来往往休闲赏景的人多,正吻合朱胜阳的想法。“第一次到这里讲故事,我有些紧张,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晚上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我是霸王龙’反复读了几遍。担心没有观众,冷场,又特意打电话叫朋友带小孩子来捧场。”没想到,在公园里玩耍的小朋友都围过来听他讲故事。从此,不论春夏秋冬,每到周六,瓜渚湖畔的“颜颜爸爸故事会”都会如期而至。

   
颜颜爸爸故事会”吸引了《绍兴晚报》的记者的关注。报道出来后,许多社会人——电台主持人、晚报小记者、警察爷爷、环保志愿者、退休教师……也纷纷加入了讲故事的团队。

    今
9月,朱胜阳在“荔枝FM”网络电台上创建了“颜颜爸爸故事会”电台,开始在网络上给孩子们讲故事。他感觉这种方式更好,不拘泥于场地,故事还可以配乐,像真的电台一样,自己仿佛就是一位主持人。而且收听方便,拿出手机或打开电脑,都可以听故事。

   
自开播以来,“颜颜爸爸故事会”电台的粉丝已经超过80位,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节目播放总数已经超过20000次。看到电脑上自动统计的这些数据,想到“颜颜爸爸故事会”能给小朋友带去快乐,朱胜阳很享受自己的这种“折腾”,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记者点评:
   
朱胜阳通过讲故事、推广儿童阅读体验到了职业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这个阶段的他,在开开心心“折腾”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得很纯粹。身为教师的意义和快乐,就在于此。

   
折腾二:为了当好老师,“折腾”自己

    虽
然干得很开心,朱胜阳不认为自己是好老师,因为“我没有获得过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没有评上过省市级先进,没有论文发表……”那个时候,朱胜阳看重的还是来自外界的肯定。

   
2005年,也就是参加工作的第7年,朱胜阳看到比自己年轻的老师都评上了先进,当上了优秀,他受刺激了,当一个 “名师”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开始“折腾”自己。

   
“折腾”从阅读开始。朱胜阳自嘲说,他师范毕业了还分不清散文和杂文。为了上课更有底气,他开始疯狂地阅读,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看书,晚饭后又一头埋进书堆里,“不如人家聪明,我就跟人家比时间”。从2005年年初到2009年年末,四年里他读了近两百本书,发表了近四十篇文章。

   
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赛课,希望通过赛课成为名师。但他的“名师梦”在此严重受挫,几次赛课接连失利。

   
心有不甘的朱胜阳迷失了方向,加之整个社会的浮躁、功利状态,他困惑、彷徨、迷茫。他带上女儿,把绍兴知名的越王峥、香炉峰、梅山、府山……爬了个遍,自驾摘遍了绍兴周边各个时节的水果:塘栖枇杷、嵊州桃形李、上虞二都杨梅……甚至开始迷恋上了打麻将,人凑不齐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电影……反正怎么都不让自己“空”下来。

   
三年时间就这样“忙碌”地度过了。回忆往昔,朱胜阳低沉地说:“变成了自己曾经最憎恶的人,这正是那时我最大的痛苦所在!”

   
折腾了自己三年,朱胜阳厌了,“再也不能这样活”。他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在乎自己是否是学科带头人,不再在乎自己是否是什么先进,也不再在乎自己有没有评上中高级职称。他想明白了,自己毕竟不是为这些荣誉而活。他要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内观、内省,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多看书,多思考课堂,多了解学生,多写些文章。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比什么都重要。”

   
经历一番寒彻骨之后,精神回归的朱胜阳重新出发,又开始“折腾”教育那些事了。

   
记者点评:
   
想当“名师”,朱胜阳疯狂地读书写作,又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求之不得后,他消极地“折腾”自己——爬山、摘果子、打麻将、看电影。其本质都是为了追求外界的、他人的认可。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活之后,他才完成了从追求外界认可到实现自我确认的精神跨越,重新获得了心灵的安宁和重新上路的动力、勇气。

   
折腾三:比较课文与原文,找到教学新方向

   
这次,他的着眼点放在了语文教材上。课外阅读固然重要,语文课本身同样不可小觑。课文是语文学习的载体,“学生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研究教材本身,课文必须发挥作用。然而,出乎朱胜阳意料的是,一向令教师们仰止的课文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散文《小桥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思乡”主题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上完这篇课文后,朱胜阳总感觉其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不够浓,甚至有些牵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一时又说不上来。

   
课后,朱胜阳上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资料,意外地发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原文。课文与原文相比,描写家人和家庭情况的内容都删除了。尤其是母亲告诉“我”少吃糖,“吃糖坏牙”这一段。

   
朱胜阳拿出课文与原文对比解释:“老年时,作者无论是吃什么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的话,想起母亲来,思乡其实最思人。课文删去的正是作者浓浓的思念之情!”教了这么多年书,朱胜阳之前从来没有质疑过教材,总觉得教材选的文章都是最经典的好文章。这一次,他发现自己原来并不一定比编者差。

   
“我不知道教材的编者在选择文章、改动原文时,有着怎样的方法、原则与标准。但就这篇文章的改动来看,无疑是失败的。它破坏了原文的整体结构,失去了原文应有的作品风格。”朱胜阳不再迷信教材了,他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突破教材教参束缚,尝试自己的方法,找到了课文教学的一条新途径。

   
之后,朱胜阳又以《冬阳•童年•骆驼队》、《桂花雨》等课文进行原文与课文的对比教学,效果很好:“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样去玩课文、玩课堂了!”

   
记者点评: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观点已经流行多年,像朱胜阳这样把它落到教学实践的似乎不多。身为教师,如果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只能一味地崇拜名家、遵循教参、服从指令,那就无法体验到职业自豪感和职业尊严。突破教材教参束缚,大胆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课堂有“我”,这同样是一条自我拯救之路。

   
折腾四:走读绍兴,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校园内的“折腾”还没完,朱胜阳又把目光投向了校外。20139月开始,他边忙着研究课文、讲故事,边开始计划筹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读绍兴。一年时间,两个学期,他带着学生走读了鉴湖、浙东运河和古纤道。虽然忙得不可开交,可他却乐在其中。

   
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脚就能踏出一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大禹陵、会稽山、舜王庙、兰亭、沈园、鲁迅故居、周恩来故居……而孩子们的双休日不是上补习班,就是“宅”在家里玩电脑,离自然越来越远,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对这里的历史、人文、地理越来越不了解。朱胜阳满怀惋惜地说:“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也不仅仅是在教室里学课本、教材。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这些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应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出于这样的目的,朱胜阳带着学生踏上了“走读绍兴”之旅!

   
第一站,朱胜阳决定带学生去“走读鉴湖”。朱胜阳从小就是喝鉴湖水、玩鉴湖水长大的,但对家门口的鉴湖却知之甚少。在收集资料之前,他不知道鉴湖的名气曾经远远超过西湖,不知道上学路上的那座西跨湖桥竟有千年历史,陆游曾经为它写下‘东西二十里,相望两平桥’的诗句,更不知道绍兴之所以能够成为鱼米之乡,其实与1800多年前,马臻主持创建鉴湖密不可分……

   
“走读”对象确定了,活动目标也有了,师生们开始忙碌起来:收集与鉴湖有关的民间故事,相关的古诗词,有此有关的诗人的故事;了解鉴湖的由来;认识历史上鉴湖的地位,以及它与绍兴发展的关系;考虑用什么方式出行,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路线怎么确定;出去实地考察时,应带什么东西,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出行时学生要做什么,回来之后要做什么……各种各样的问题扑面而来,许许多多的事情都要一一去落实,这就意味着占用了许多休息时间,可他却乐此不疲。

   
出行那天早晨,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早早来到集合地点,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挂个相机,或背个小包,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个个神采飞扬。“我们一起走上西跨湖桥,看着眼前的悠悠鉴水,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傍水多投钓,穿云有负樵。’仿佛已经穿越到陆游的那个时代。同学们纷纷按下快门,用相机留下鉴湖的迷人风光。一些同学甚至拿着采访本,采访了沿岸的本地居民,了解了更多关于鉴湖的故事。”朱胜阳笑了,笑起来一脸的满足感:“这才是孩子真正的样子,真正的童年应该是这样的。”

   
鉴湖回来后,朱胜阳又带领学生整理照片,配图片说明,写感想,出小报,组织“找回鉴湖”摄影赛和作文赛。整个活动马不停蹄,一气呵成,但真的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同时也让学生对鉴湖、对绍兴的人文历史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连学生家长都说:之前以为鉴湖就在柯岩风景区那里,想不到真正的鉴湖,主干道东起绍兴亭山,西至湖塘,全长有22.5公里。作为一个绍兴人,今天才知道,真惭愧!

   
第二学期朱胜阳又领着学生“走读”了浙东运河和古纤道。经过两次的实践,他收获了经验和教训:“这两次活动都是只停留在让学生收集资料的层面,少了探究层面的主题的挖掘。这个学期,朱胜阳准备带学生去“老街寻梦”,说这次他要在探究层面多下一些功夫,并且在三年时间,尽可能多的带学生多走读几个地方。

   
记者点评:
   
教育是帮助学生为将来的生活作准备,但教育同时就是当下的生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入生活,这本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样,对教师来说,如果无法把工作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那么教师就很难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教师的自我拯救之路,最终就是把工作视为自己生活的常态——当然不是全部——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理想。

   
手记:我为什么要写朱胜阳

   
从绍兴回来,经常会问自己一句话——我为什么要写朱胜阳。因为他别出心裁的阅读方式?因为他对教材的质疑精神?因为他对教育现状的批判意识?仿佛都是,但又都不足以支撑这个理由。

   
坦率地讲,今天,在许多学校,老师已经没有多少创造性工作的空间了,甚至连班里出个黑板报,主题都是学校规定的。校园外面,整个社会又是那么的浮躁,“丛林法则”成为许多人的生存法宝。

   
他是草根,所有普通教师喜怒哀乐他都有,所有普通教师遇到的大小事情他都曾经历并还在经历着。他的折腾、质疑、思考,他的呐喊、彷徨、迷失,他的挣扎、努力、追求,还有他实现教育自由理想的路径——“折腾”,可以说是千千万万教师的剪影。

   
那句“我想当个好老师”的声音至今在我耳边回荡。朱胜阳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我以为,他的价值就在于,不管社会如何浮躁,不管教育存在多少差强人意,他依然在坚持思考教育教学,依然在寻求突围,依然在以“折腾”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

   
他的价值就在于给生活在当下浮躁功利社会的我们一个活出自己的答案。现在,许多教师和朱胜阳当年那样处在迷茫和困顿之中,有的甚至放弃了自己。朱胜阳的经历告诉我们,窗内窗外,只有你自己。可以拯救你的,唯有自己!


新阅读南方论坛聚焦儿童阅读——天天“山珍海味” 不如“营养搭配”
   
  本报记者  翟晋玉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的校园里,灿烂的阳光照在人们脸上,却仍然难抵冬天的寒气。在学校大礼堂,因为没有暖气,比户外更加寒冷,而论坛点燃的阅读热情却仿佛将人们带到了春天。
  “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就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础,阅读是教育的灵魂。”日前,在“2014新阅读南方论坛”上,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台湾台东大学荣誉教授林文宝说,“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是知识的火种,读书是智慧的泉源,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探险。”  
  新阅读研究所所长朱寅年认为,如今重视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接下来的几年,阅读推广将进入到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语文教育要回到常识,回到人性。”《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主张“愉快阅读”,“重新领略汉语之美”。2014年他编写出版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曾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叶开认为,教师应该对教材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闲书、课外书、非教材书都是很好的素材。每位教师应该把教材读薄,把差的替换成好的,每位教师都可形成独特的教材,把课时节约后又扩充扩大,给孩子带去更多美好的东西。”
  “阅读首先要让老师、父母像一个人。”林文宝近年来致力于两岸儿童文学界的交流,经常在大陆各地奔波游走。论坛上,他介绍了台湾儿童阅读的推广经验。
  “台湾真正的儿童阅读,基本上是从‘故事妈妈’开始的。”林文宝介绍说,台湾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了“故事妈妈”运动。每逢星期三早上学校开会的时间,故事妈妈走进校园,来到教室,为孩子讲故事。各地相继成立了“故事妈妈团”,对推动台湾儿童阅读起到了重要作用。
  林文宝强调,教师是儿童阅读的关键。“再好的教科书给一个笨蛋老师去教,一样会教得非常笨蛋;再烂的教科书,让好的老师去教,一定会教得非常好。”
  “孩子阅读一定要有强烈的动机,没有动机不可能去阅读。老师就是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动机。”林文宝说。其次是一定要有内容,内容不一定要最好的,而应该是最合适的。再次是要有互动。“假如看完书有兴奋的事没有跟人家分享,那是很难过的。当一个好老师,就要倾听孩子的思想。”  
  许多人认为,阅读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对此林文宝坚决反对。他认为,阅读应该是所有学科教师的事情,每一科有每一科的阅读。
  林文宝的这一主张与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副校长钟传祎不谋而合。
  “阅读和写作一直都是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其实,学科教学中也有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应该是所有学科老师的共同职责。”钟传祎说,“我们现在的阅读、写作,只是在文字、语言的评析鉴赏中绕圈,路越走越窄。跳出阅读谈阅读,跳出写作谈写作,我们的视野才开阔,境界才高远。”
  钟传祎是学科作文教学倡导者和积极推广者。早在2001年,钟传祎就尝试将作文与学科进行整合。结合学科学习,指导学生作文,学生根据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科学课上的游戏、观察、辩论、比赛、扮演、活动写文章,同时把体育课的动作分解,美术课的颜色、图形学习,科学课的观察方法,音乐课的想象指导等,融入作文训练中。如此一来,学生写起来比较容易,写出来的文章也真实有趣,学生不再害怕作文,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钟传祎认为,学科阅读是对文艺性阅读的一种改进和纠偏。“好比吃东西,山珍海味很有营养,天天吃山珍海味就很麻烦,东西浪费了,营养还缺乏,目前的阅读现状就是如此。学生读绘本,读童话,读故事,读小说,都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这种阅读非常必要,但仅有这种阅读非常不够。”他提出学科阅读,目的就在于改变阅读现状,让学生学会读数学,读科学,读哲学,读艺术,读历史,读社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北京十一学校历史特级教师魏勇提出,读书太多,会让人“变得学术,而失去直接抵达本质的能力”,“变得自我,而少有关注他人”,“擅长精神活动,而缺少实际行动”等观点。在获得共鸣和掌声的同时,也有教师对魏勇的这些观点提出质疑,思维的碰撞使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读书是关乎学生人生幸福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樊阳说。他引用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自主—批评性的阅读世界”的概念,提出“怎样形成学生的自主—批评性的阅读世界”的问题。
  “面对我们社会环境最大的限制——功利主义,也许我们最好的武器就是营造读书的教学空间,开发读书的教学内容。”樊阳说,“因为读书可以给学生开启心灵自由的路径,能促其形成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形成自主-批判性的阅读世界。”
  如今图书浩如烟海,让学生读什么样的书?樊阳强调,应该多读经典。“我觉得中学老师必须拿人类文化最顶尖的部分去滋养年轻的心灵,才不致教出文化的空心人。读文化经典让人能够有更广阔的胸怀,透彻地了解人类曾经所走过的艰辛的精神探究之路,了解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人性的弱点。”
  “作为一个教师无论你从教什么学科,都应从人类文明的视野来看待教学的内容,你的教育境界也就不一样。”樊阳说。
  本次论坛由新阅读研究所主办,北京源创教育研究院和温州市第十二中学等联合举办,旨在分享阅读新理念和新方法,架设作家、人文学者与中小学教师、学生对话的桥梁。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500多名教师和1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温州,共享阅读之美。
    “阅读是最值得赞美的事。”温州市第十二中学校长王友生说,举办此次阅读论坛,他“怀着对阅读的敬意”。












我 读 “印 象”
台湾 管家琪
      
     我常常提醒小朋友,要保留自己的作文本,等到隔个一年两年或是很多年以後再拿出来看看,就会发现这不但是一份珍贵的成长纪录,还一定能够从中找到好些值得重新诠释的题材,而且这个时候由於自己在语文程度上已有所进步,也一定能够把这些题材诠释得更好。孩子们本来就不会缺乏感受的能力,只是由於在某个阶段年龄还小,受到表达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做很好很准确的表达,但是只要能够记住那些感受,保留那些感动,很多事情有朝一日都可能再度成为我们笔下的素材。
     我的好友房科剑老师就是在为小朋友的足迹留下这麽一份纪录,让小朋友将来有机会见证自己的进步,或者是重新温习当年的诸多感动。
     看这本作文集子,除了欣赏小朋友们充满童真的作品,我觉得科剑为每一个小朋友都写了一篇“印象”,犹如一篇“文字速写”,读来也很有意思,同时也很有意义。这些“印象”读起来都很温馨,感受得出科剑对孩子们真诚的关怀。我想这些“印象”也是科剑自己很好的一份教学记录,因为他并不是用一套统一的教材和标准来教所有的小朋友,而是都先观察小朋友,找出每个小朋友的特性,再从中找到一个突破口,然後带着小朋友如何的来“玩”作文。
     比方说,三年级的宇翔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听课专注,也喜欢思考,一开始宇翔不知道该怎麽作文,科剑就先跟他谈,谈开了自然就有内容写了;五年级的欧阳浩有兴趣的事物似乎并不多,但是科剑发现他特别喜欢小汽车,就鼓励欧阳浩先写小汽车,从写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开始,这样既不会为难孩子,也比较容易激发孩子动笔的意愿;六年级的欧源杰,科剑对他的“计划”是——“先恢复他那种爱说爱笑的天性”,等到孩子对生活有热情了,对於作文自然也就比较起劲了……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是不愁找不到写作题材的,我想我们在教小朋友作文的时候应该也是一样的吧,只要能够首先激发出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使他们乐於去观察和体会周遭一切的人事物,下笔作文对孩子们来说就不会是一件难事。
      从阅读这些“印象”,我也不免想到关於教育的理论满坑满谷,但归结到底不依然是孔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来的“因材施教”吗?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我觉得真的就是教育的真谛,饱含了对孩子的尊重以及打心底的关爱。不管想要教孩子们什麽,都应该因材施教。
     其次,除了这一点,我觉得科剑也是一直很努力的在“寓教於乐”,他带着孩子们玩,带着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游戏,还不时举办一些像“跳蚤市场”之类的活动,这些点点滴滴果真都成了孩子们作文的素材,非常有趣。
     当然,在这些“印象”记里头,也包含了科剑对於教育、对於如何指导孩子们作文的很多想法,也很值得家长们来读一读;毕竟,最理想的教育环境是要由老师以及家长来共同打造。
      (管家琪,少儿文学作家。祖籍江苏盐城,1960年出生于台湾台北。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民生报记者7年,1991年5月底辞掉记者工作之后,即在家专职写作至今,一直在少儿文学领域努力耕耘,著作甚丰。目前在台湾已出版创作翻译和改写的作品逾300册,在大陆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也都有几十册作品出版。曾多次得奖,譬如台湾金鼎奖,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等等。)儿童小说的早春天气——近年部分作品之读与思
刘绪源
  2013年初秋,我写过一篇《回到生活,回到文学,回到美》,对几年来的儿童小说创作做了一点评说,开篇即强调这不是严格意义的“综述”,只是 “读作品记”,但求“即小见大”。现在这篇写于早春时节的文章,似可视为上一文的接续——从2013年至2014年末所读小说谈起,偶尔也牵涉2015年 的作品,挂一漏万自所难免,重心则在对创作和艺术问题的思考。
  “纯文学”归来
  考察2013年和2014年的儿童文学出版,我以为,最大的亮点,就是“纯文学”的回归已成为一种自觉、一种共识。回想2006至2007年的 童书出版,伴随着商业上的成功的,是品种的极其单调和文学质量的明显下降,许多出版社都围着一两位畅销作家转,抓不到这些作家书稿的就抓几个仿写者,一时 间书店里都是花花绿绿大同小异的书,读来令人丧气。这种商业童书铺天盖地的现象背后,有“金钱至上”的经营思想在力推。而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出版 业不能光是赚钱,还须推出优质精神产品。到2013年,几乎所有专业少儿出版社都不再以大量推销商业童书为满足,转而竭力寻求儿童文学精品,希望能尽快推 出几种高质量高品位的书。这一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与此相应,儿童文学作家的纯文学创作积极性重又高涨起来。但即使如此,仍满足不了出版的需求,一些高质量图书的重复出版即与此有关。成人文学作 家也受到儿童文学红火场景的吸引,有的则受到少儿出版界的持续邀约。2013年,除已创作过多部少年小说的黄蓓佳又推出她的长篇新著《余宝的世界》(江苏 少儿社)外,明天出版社推出了王安忆的《放大的时间》、苏童的《自行车之歌》、迟子建的《会唱歌的火炉》和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福建少儿社 推出了赵丽宏的《童年河》,作家出版社推出了张炜的《半岛哈里哈气》。其中张炜的书此前已由河北少儿社出过一版;到2014年2月,张炜又在安徽少儿社出 版了幻想小说《少年与海》。
  以上这些名家中,黄蓓佳早已是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家;王安忆、迟子建、苏童、毕飞宇的书属“作家忆童年”,还不是他们最为拿手的小说创作。赵丽宏和张炜新近加盟,奉献的都是儿童小说,这里试就他们的创作略说几句。
  《童年河》是赵丽宏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真正的儿童文学。虽然此书也以作家自己的经历为素材,但决非怀旧忆往的书。这是以彼时生活为题材,面向 当下的新创作——只有看清这一点,我们才能对它作出准确判断。作品写的是乡下孩子进城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现在每天都在发生,过去旧社会老电影也有很多“乡 下人到上海”的出洋相套路,但作者写来每一笔都出人意料,既有世俗的真实感,有过去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经过精心提炼的小说的美。妈妈买来蜡笔给孩子画 画,他就在房间的墙上画乡下景色,妈妈回来差点气昏倒。他爱闻汽油味,和邻居的孩子藏在即将发动的摩托车后,想狠狠闻个够,结果差点被尾气熏晕厥。城里有 俗气的邻居,也有可爱的同学,他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他做过很多傻事、错事,甚至有不堪回忆的丑事,但也有他的得意和荣耀。他就在挫跌中成长起来。作品 中充满独到的“人人笔下所无”的细节,从中可以发现一个秘密:为什么现在许多速成的儿童文学不耐看,看了前半就能猜出后半?因为很多作者都凭自己的聪明在 编,他们找到一点生活素材就海阔天空发挥开了,作品里真实的素材其实很稀薄。这本新作调动了大量儿时记忆,作者在活的素材和深入心灵的记忆的指引下创作, 他不需要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套路的指引。作者将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稍作添油加醋即可写成一大套系列书的材料,用简朴传神的笔墨,浓缩成这本耐读的小长篇。这 是它成功的奥秘,这也告诉我们纯文学的“真生命”究竟是什么。
 
  张炜是一个写作经验丰富的作家。他的小说叙写的密度越来越高,这促成了他的“超长篇”《你在高原》的诞生。《半岛哈里哈气》写“文革”中的少年 生活,很有生活气息;《少年与海》写少年们对海边几个神秘故事的追踪,勾画了幽深的童话境界。这两部书影响很大,后者还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但我从儿童 文学的眼光看,总觉得作者还没从既有的文学写作中脱略出来,作品描写的“密度”太大,铺展太开,进展则过慢,看了好多页,故事还没启动,人物老在说同一件 事。这毕竟不是大长篇,面对的又是心急的小读者。《少年与海》同样有这个问题,虽然叙述氛围对儿童很有吸引力,但高密度铺写带来的反而是信息量的相对稀 薄,因此就不明快,易疲劳。张炜过去的小说追求神秘感,这曾取得巨大成功(如长篇《古船》);但在儿童文学中,《少年与海》却显得神秘太过,或者说,过于 含蓄和模糊了。儿童文学不应一览无余,小读者也需要那种一时间很难把握的故事,但这里毕竟还有一个度。如果把梅里美的《伊尔的美神》那样的作品放到儿童文 学里来,就其神秘程度说,我以为就是不合适的。《少年与海》也存在这一问题。但张炜得奖之后,仍虚心与儿童文学界接触,主动听取意见,这体现了一位纯文学 作家的严肃和真诚。我相信他为孩子写的下一部作品,一定会是纯粹的儿童文学。
  青春文学去复来
  青春文学曾是儿童文学中文学性最强的部分。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三部曲》、秦文君的《十六岁少女》、曹文轩的《草房子》、彭学军的《腰门》等,都 是青春文学佳作。可见,此中能涵盖多么宽广的生活和多么丰富的文学内容。不知从几时起,青春文学成了少男少女恋爱或准恋爱故事的代名词,成了一种美艳的软 性文学,题材单一,写法单调,煽情描写多,故事曲折而雷同。有一段时间,书店里堆满大同小异的“青春文学”和浅薄搞笑的“校园小说”,此中的商机早已是公 开秘密。这时,除少数几位作家(如谢倩霓和她的获奖小说《喜欢不是罪》等)在此类题材中注入了较多的心理发掘和探讨,更多的作者和出版社关注点都只在作品 的销路了。虽然有些作家自称创作的是青春文学,但我想强调:有两种不同的”青春文学“,一种是从生活出发,努力发掘青春的奥秘,因其真诚而感人,又因其真 实让人读出苦涩的滋味,它们多不是轻巧甜腻之作,反倒因作者的尽心尽力而显得“笨拙”,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之死》就是这样的作品;另一种是拿青春作原料, 加点甜,加点酸,加以聪明的搅拌,怎么可心怎么催泪怎么来,太多的深度反倒有碍畅销,这样的作品太多了我就不举例了。
  上述现象近年渐获改观。2013年4月,晨光出版社推出了薛涛的长篇小说《小城池》,是这位成熟的作家迄今最为成功的作品,它也让我们欣喜地看 到了真正的青春文学的去而复来。小说塑造了一个鬼怪精灵的女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离异重组的家庭,她在家里非常乖巧,其实处处在和继母斗法;在学校,则常和 一位聪明的女教师斗气。表面看来她一切正常,其实在内心里,她保持着一种特别的自尊,谁也进不到她的心里。小说同时写了一位“钉子户”老大爷,顽强地抵抗 着“强拆”的进击。老大爷守护的“小城池”和这位女孩内心的“小城池”,很偶然地走到了一起。后来,一次针对“钉子户”的行动造成事故,老大爷毫发无伤, 小女孩却遭到了意外。这样的结尾令人深省:“钉子户”的小城池谁都看得到,女孩守护的这类小城池从来没人注意,后者才是当下更严重的危机。小说涉及了大量 现实的民生和心理问题,却不属“问题小说”,它以丰富的生活场景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打动人,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书中的女主角沙漏是一个可爱的、令人无限 同情惋惜的、立得起来的人物。我们终于在青春文学名下又读到了沉甸甸的作品。
  还想说说两位姓庞的年轻作家——庞婕蕾和庞鸿。
  庞婕蕾创作多年,出了好几部青春小说,大都是被作为畅销书打造的。其实她的作品中有对少女内心的认真的发掘。这几年,在儿童文学界纯文学回归的 潮流中,她也自觉强化了这种追求。出版于2013年的小长篇《微笑说再见》(明天出版社)荣获第一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可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小说写 了两个命运相近的女孩,一个因父母极不负责,将她寄托给爷爷奶奶了事,她在老人身边尝尽孤独的滋味;她家有一间小屋出租,租房的是一位比她略大的来自澳门 的女孩,两人成了知心朋友,可后来才知那也是个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澳门的故事是编出来的。作者写少女的孤独和失落十分真切,有扎实的生活积累;但小说 的最后,两位母亲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都忏悔并转变了,这就显出了几分牵强。作者担心没有一个美满的结局会让人不喜欢,而这正是通俗文学和纯文学的区别所 在——纯文学须诚实表现人生,它不迎合,它以其真(这需要作者下笔带几分“刻薄”)突破读者的心防,并有战而胜之的信心。
 
  庞鸿是“90后”女孩,和现实中的少男少女更为接近。她的长篇《未来对我说》(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7月版)写小学即将毕业的江小鹤,酷爱 演戏却不能成为主角,家庭和功课都给她无穷压力,在最烦恼的时候,一次次收到“未来的江小鹤”寄来的信,使她惊喜并开窍。她一直在找寄信人,直到毕业时才 发现,老师,还有平时不太关心自己的妈妈,居然都是寄信者。她被周围的世界所感动,读者也被感动了。我曾撰文批评过作者第一本小说集《刘大凡和她的同学 们》,担心她的编剧学业会影响小说创作的自然和生活化,从现在这部新作看她已克服了这一偏向,此书情节有戏剧性却能娓娓而写,不事夸张。作品文字简洁,人 物的心理和对话很有表现力,笔下的校园生活充满青春气息。愿作者更快成长。
  战争文学的重大突破
  谈近年的儿童小说,不能不提李东华的《少年的荣耀》(希望出版社2014年3月版)。有关这本书的好评已经不少了,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它在战争 题材儿童文学上的突破——我以为这是根本性的突破。不妨看看在它之前的战争作品,这可从一个具体情节的雷同上找出根由:1942年,晋察冀地区的诗人方冰 写出了歌词《歌唱二小放牛郎》,由作曲家劫夫谱曲,其中写了二小将敌人带进埋伏圈的事;3年以后,同在晋察冀的作家华山写出了《鸡毛信》,其中的放羊娃海 娃给八路军送信,中途遇到日本兵,也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又过3年,管桦开始创作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雨来也放羊,也把敌人带进包围圈。不光这三个作品,再 往后看,到1959年11月,中国少儿社出版了女作家颜一烟的长篇《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作品最后写小马倌遇到鬼子,假装愿意带路,在漫天大雪中把 大队日本兵带入了深山绝路,他故意拖延时间,等大雪把来时的脚印覆盖后,只身从悬崖跳下,最后那些日本兵都困死在冰天雪地,而他又奇迹般生还。1964年 5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任大星的长篇《野妹子》,其中也有把汉奸带进包围圈的情节。以上都是名著,有类似情节的作品此外还很多。我曾问任大星先生,为 什么那么多作家不怕雷同?他的回答一语破的:“那是没办法。你叫孩子做什么?战争中的孩子只有这件事情可以做。”细想想确实如此,儿童本不应参加战争,要 让他们参战,而且要建功立业,成为小英雄,他们能做什么?所以,带路几乎是惟一能以他们为主角的战争行为(或许还有第二种选择:送信)。这样的雷同,看起 来是技术问题,往纵深思考就能发现,让孩子参战这本身有多么不合理。明明不合理却要大写特写,作家就被逼到一条狭窄的路上。这就是雷同的原因。
  可是,战争还是无情地来临了,这时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文学又应如何表现这特殊时期的孩子?李东华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她以全新的观念描写 战争与儿童,她写的不是“孩子的战争”,而是“战争中的孩子”,这看似词序的颠倒,其实是让文学回归生活的一次艰苦的、创造性的努力。小说写了抗战中山东 乡间的几个孩子,展现了他们充满童趣的生活,也写了他们的苦难、惊恐、坚韧、仇恨和成长。这是真正的纯文学描写。事实证明,这种写法大大拓宽了战争题材的 内涵而非相反,它的感染力也胜过了那些大同小异的战斗故事。当然,此书的情节和结构还有不够完整、严密的地方,作者可在今后再版时作大幅修订,以使其成为 真正的传世之作。
  探寻人生难言的奥秘
  2014年7月,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舒辉波的四本小说:短篇集《十七岁,花要开》《小时候的爱情》,长篇《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和《飞越天使 街》。这是值得祝贺的事。我读舒辉波的作品,几乎每一篇都会带来惊喜,并常常因感动而鼻子发酸。作者在文学跋涉途中从不懈怠和取巧,因而能在作品中时时留 下自己的真生命。
  短篇《小时候的爱情》写了两个幼儿园孩子的“结婚”协议,写了5岁男孩对小表姐的“爱情”,又写一群四年级小学生对一个像“妖精”一样漂亮的年 轻女教师的爱慕,作者在结尾时说:“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或她过来跟我说,我爱上了谁,我一定会笑着告诉他或她,不要惶恐,不要害怕,心中 有爱,是多么美好!”——这是多么开明的家长,又是多么开明的情致。但这种思想和情感不可能凭空而来,只能是亲历人生磨难的产物。在另一则《十七岁,花要 开》中,就写了两个高中生在繁忙的学业中悄悄产生的真情,受到了老师的干预、压制和羞辱,女生在忍无可忍之下奋起反抗并付出了代价。他的小说常常从不同的 角度接触同一命题,看得出他在严肃地、不歇地探寻人生难言的奥秘。这些作品都真实感人,虽然也关涉少男少女情感纠葛,但读者决不会将它们与那种俗艳雷同的 “青春文学”混为一谈。
  长篇《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也很不一般。它写了一个农民工孩子的四个不同阶段,因每一阶段的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不妨看作四则写得很结实的短篇。 第一则写他与另一农民工的小女孩在城里的传奇遭遇,他那时才5岁;第二则写他回到乡下,在一个和尚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故事表面更传奇,其实充满现实感; 第三则写他到城里看父母,自己卖报挣钱,竟还救了一个决心当众自杀的农民工,这似乎更偶然更离奇了,但读下来就会知道,它非常现实,并因其真实而催人泪 下;第四则,是孩子长大,成了高中生,回到城里就读,他像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嫌自己父母丢人了,他进入了尴尬、痛苦的“分裂时期”,这个看似比前三则平淡 的故事,读来却更感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才华:他能将传奇的故事写得平淡自然,也能将平淡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回肠荡气。这奥妙在哪里?说来也简 单,就在于真——真实而真诚。同样,他的那些写青春少年的短篇,题材和情节多有接近的地方,但读来也没有一丝雷同,这原因也简单,还在于真——他不是在人 为编造故事。雷同大都是人为编造(编造者往往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别致)的结果。只是作者长篇的结构布局,还不如短篇那么精粹圆熟,时有人工的痕迹,故还须好 好磨炼。
  “质感”及其他
  这几年,成长最快的小说作者,是小河丁丁。在2014年5月公布的第三届”周庄杯”短篇小说大赛中,他的《爱喝糊粮酒的倔老头》获特等奖(原刊 《少年文艺》2013年11期)。这是一篇非同凡响的小说,近年所读的短篇中我以为还没有可与匹敌者,将它放入汪曾褀的集子里也一定不会逊色。作品一开始 津津乐道地铺陈酿酒程序,曾引起一些评论的诟病,我则以为这是非常出彩的笔墨。因这些过程写得极内行,细微而有趣,又加上了童年的眼光和心情,读来决不枯 燥。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和汪曾祺的《羊舍一夕》等,都曾有这种一五一十、如数家珍的铺陈,都取得了特佳的艺术效果。转入故事后,作者更是 自信从容,不疾不徐描画民俗民风,几乎无一闲笔,处处引人入胜。人物更具传奇色彩,不仅神秘的倔老头写得好,母亲以及着笔不多的父亲,也同样“倔”,同样 精彩。最后,父母没有接受老头临终的转赠,那珍贵的玉葫芦竟跟着遗体而去,可能被埋,也可能被火化了——这里既有对传统道德的颂扬,却也包含了批判,一切 都在不言中,作者只以形象说话。这样一来,阐释空间反倒无限扩大了,这是形象大于思想,是极高明的文学手法。2014年8月,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他的 “传奇小说集”《我本来可以大侠》;2015年1月,江苏少儿社又出版了他的另一本短篇集《松鼠拜年》。这位低调勤奋的作家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
  小河丁丁的笔墨充满“质感”。常听人谈论作家的语感,语感既指语言能力,更指语言表现力。但对文学创作而言,语感的核心也是质感。所谓质感,就 是写人像人,状物像物,一笔写到位,语中有质,不尚虚浮。这里的关键还是生活,即维特根斯坦所强调的“语用”。有时一篇作品华美生动,十分好读,但读后的 感觉就是浮软,没有质感,为什么?我在反复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样的作品中,作者编得出来的部分,必然超出了编不出来的部分。也就是说,作品中(或语言中) 的质感,是生活的赐予,它是由再聪明的作者也编不出来的那部分内容支撑的。此即质感的由来。
 
  由此想到另一位作家李秋沅。她的长篇小说《木棉·流年》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我在欢喜之余,总觉有一丝不满,仔细想想,也就是质感尚 有不足。2014年7月,她的又一本长篇《木棉·离歌》由中国少儿出版社推出,我读后发现,新作远胜旧作。前者写的是鼓浪屿上的抗战故事,笔墨优美,情感 饱满,作者也工于剪裁,善于藏拙,但“编不出来”的那部分,终究还是嫌少。后者用孩子的眼光,写家乡鼓浪屿所见人事,一开始,小主角在墙砖上到处写“主人 薇薇”(这细节就属“编不出”的);后来渐渐长大,看到了很多亲人、好人的离去,生活充满了变化,这更让她觉得人生的可贵;长大的她又想到儿时所写的“主 人薇薇”,不禁泪眼婆娑……作品让人明白“人生如寄”的真意,这里有作者的真情,却也是小读者能够心会的深度。后者更多地调动了作家独到的生活,这就充实 了质感。
  在2014年第2期《儿童文学》上,有许敏球短篇小说《红房子》,我以为也是一篇充满质感的佳作。作品的故事非常简单,写父亲被意外事故夺去生 命,两个孩子担心妈妈会扔下他们,但母亲极其坚强,不仅带着他们生活,还将父亲没有造成的房子造下去。作品中也有高晓声用过的那种一五一十的铺陈,这种质 直的描写,很原始,很老实,仿佛初学者的流水账,其实却是高明的写法(真正的高明常会返璞归真,与幼稚者近似)。小说干瘦有力,形同一则寓言,但就是感 人,读得人热泪盈眶。我以为,这是生活在支撑;换一个没有生活的作者,哪怕是大作家,编出来的恐怕就是一个空壳。作品当然要丰富,但有时,简单就是美,因 为这是化繁为简,简单中有浓缩于无形的核,此内核,即质。
  这里不能不提的一位作家,是黑鹤。2014年,他出版了《叼狼》(晨光出版社2月版)、《血驹》(接力出版社7月版)等多部小说。他熟悉动物, 坚持实地观察,要让笔下的细节合乎动物行为学规范。《叼狼》写他自己大伯的故事,所有内容几乎都有所本;写《血驹》时,则对蒙古马作了近4年的调查,搜集 了大量素材。他的动物小说充满质感,就不是奇怪的事了。他早期作品中那种材料累积过密、故事不够顺畅的毛病,现已荡然无存。他的近作畅酣淋漓,气象宏大, 故事则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人称《血驹》为去年儿童文学中最厚重感人之作,看来是有道理的。黑鹤已走向了成熟期。成熟值得庆幸,但也需要警醒。他作品的 故事结构逐步形成了相近的模式,读者看多了以后,对其新作或会起似曾相识的预感(这预感在进入阅读后又很快淡化,可见作品魅力之大)。但加拿大作家西顿的 动物小说量更大,却从未有结构相似之虞。可见,成熟后的黑鹤,仍会有新的、同样艰巨的路要走。
  最后说几句幻想小说。汤汤的“土豆系列”是值得关注的,江苏少儿社2014年9月出版了她的《美人树》,同年第4期《儿童文学》发表了她的《水 妖喀喀莎》,这都是上佳的作品,此外还有不少长中短篇,都属同一系列。在许多童书作家以小说或散文形式动用自己童年库存时,汤汤采用的是童话或幻想小说的 形式,其内核仍是她的亲历和体验。从中即可明白,哪怕是写幻想,亦须有“质”在焉。
  还有一位值得推荐的年轻作家,是顾抒。她善于将一些通俗文学材料转移到纯文学来,使作品既可读又有深意,2013年发表的短篇《楼上的姜莉莉》 就有鬼故事的外壳而又充满人生意味。2014年第2期《儿童文学》上的《树叶糕团铺》,是一篇极佳的幻想作品,既有实生活的质感,又有空灵的想象,而想象 中纳入了独到的哲思,这在中国作者中很少见,让我想起了米切尔·恩德。2015年第1期《儿童文学》上又有一篇《森林里的森森和林林》,那种空寂感质实而 独到,很有渗入内心的力度,这让我想到另一位很特别的作家于尔克·舒比格。希望顾抒继续学习借鉴中外大师,恣意发挥自己的想象,走出一条宽广的路来。原文地址:马学海:被窄化的学习作者:教师月刊

令孩子们讨厌的不是阅读,而是说教。一个缺少书籍的童年,损失的是唾手可得的快乐。

     多年前,父亲在防疫站的宣教科工作,常要冲洗一些照片,家里有一小间屋子被布置成了暗房。我跟着爸爸学会了配显影液、定影液(很可能是我最早参与的化学实验),学会了倒腾仪器设备,那成了我儿时的一大乐趣。那个时代好像没有所谓DIY的概念,因为很多事情本来就是从头到尾自己动手。

    如今情况大不相同。防疫站的宣教科也许还在,并且也经常展出照片,但那些工作人员的孩子已经无缘接触到细节了,只能从书本里得知照相的原理。以数码相机为代表,社会分工及新技术正把周围的一切配置成傻瓜型,谁都可以直达目的而不用掌握过程。

    这种情况也延伸到了学习。本来,学习是有门槛的,为了达到目的,你必须认识很多字,学会口算,掌握文献资料的查阅,敢于当面问问题,能一次性写完一句话而不用删改,等等。这个过程让你不仅得到了知识(结果),还拥有了技能。而现在,学习的门槛被一再降低,人性化和简单化的倾向把我们架空了,我们知道的事情越来很多,但会做的事情却越来越少。

    这就是被窄化的学习,即通过一种活动得到多重收获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了。对成年人来说这没什么,问题是我们的孩子也面临同样的境况。我们一厢情愿地为孩子们提供着精挑细选的精神食粮,有没有想过,这也是一种窄化。它不仅剥夺了过程,还剥夺了视野。无处不在的竞争让效率成了第一指挥棒,我们只在乎结果。

    沿着这样的判断来分析儿童的阅读,我感觉我们欠孩子们的东西太多了。有人说孩子读书少不会变傻,这个观点就像说孩子不上学也不会变傻一样的正确,但这显然不是问题所在。

书的价值在于它内容上的丰富性和精确性

    为什么要多读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多是说教。在我看来,阅读最根本的理由有两个:它丰富,而且精确。

    所谓丰富,是指目前还没有哪一类文化产品能像书一样有那么多的品种,能容纳那么多的故事,有那么宽广的可选范围。想想看,如果是电影、电视剧或者游戏,一年能出几部?

    这种丰富当然不是单纯的数量,而是多样性。和其他文化作品的创作相比,文字写作的门槛要低得多(也许是最低的)。这正是多样性的起源。虽说垃圾占了多数,但基数大,好东西还是不少。书可以带给你很多在别类作品里看不到的故事、材料、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是唯一可以全视野展示生活的文化内容产品。

    记得当初被《读库》吸引,不仅因为它填补了长文章形式的空白,更因为里面很多内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难以想象、无法经历、独一无二的神奇人生。这几年辅导儿子看书,发现当今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作品同样层出不穷(遗憾的是国外的居多)。从绘本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只要你用心去选,都不会失望。

    书不是必需品,孩子读书少照样能茁壮成长。但这就像把他们放进一间关闭了大部分窗户的房间,很难说他们的视野和心胸能有多开阔。当然,开阔也不是必须的,但这样下来会少了很多发现快乐的可能。不让他们知道书里有多少有趣的故事,实在是对不起孩子。过去读书会出书呆子,那不是因为读得多,而恰恰是可读的书太少了,面太窄了。

    书的另一个魅力是文字的精确性。很多人以为影像更精确,但那种精确止于表面,缺乏引导,容易丢失重点。文字的精确可以触及到内心,它以一种线性的方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为你的想象铺路,直至一个神奇的终点。

    我和儿子在读《希腊三部曲1:追逐阳光之岛》时,被其中大量的比喻迷住。看这一段:“斯皮罗指的,是一片从闪闪发亮的海边温柔升起的山坡,小丘和周围的山谷因为种满橄榄树,像覆上一层鸭绒,当微风抚过树叶,便闪着鱼鳞般的微光。半山腰躲着一幢草莓色的小别墅,被周围山上一片高瘦的柏树保卫着,仿佛绿叶里裹着一粒珍奇的水果。”如果是看电影,你也许会被这迷人的景色震撼,但你未必想得到鸭绒、鱼鳞、草莓、水果这些东西,可能只会用“无法形容”来描述。影像的精确常常是无法转达的,而文字赠予你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语言,让你有了转述和模仿的资本。

    我又想起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面写抽水马桶“宛若一朵白色的睡莲花”,太有趣了。说心里话,像我等俗人就是在厕所里呆上一天也不会想到睡莲。这就是我所说的精确,作家用他的才华把你的想象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这绝非其他艺术形式能够替代。

    这种引导并非是限制,而恰恰是一种支撑。它对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高效的训练。这种潜移默化带来的结果,正是学习和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不要再把读书简单理解成学知识讲道理了。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大量阅读让我们看到了弥补学习窄化问题的一丝希望。

大量、独立的阅读是解决学习窄化问题的途径之一

    既然多样性是图书的一大优势,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大量阅读了。相比之下,所谓优选、精读,实乃害人不浅。

    前年有一段时间辅导儿子学习,发现小学语文课文问题太多。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把叶圣陶的《荷花》改得不成样子。貌似精简了许多,顺畅了不少,但这就像修剪过的树,已经看不出是什么树了。改写不是不可以,比如可以把长篇改成短故事,但对单篇文章来说实在犯不上。还有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不仅把原故事改得味道大减,还把原作者约翰上校(Col. John)错误地署成“考•约翰”(很雷人),让你看不出它是哪国人名,想找原作都没门儿。

    应该说,那么多专家参与工作的语文课本中选的文章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功夫去改?这是典型的对阅读多样性的善意抹杀。不要小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读原作应该成为一条原则。你可以不选,但不要乱改。本来我们的教材就有大一统的毛病,再这么一修剪,和学八股文有什么差别!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语文课指望不上了。

    至于课外阅读,不少机构或专家们在给孩子们开书单。书单上的书当然都是好书,问题是量不够,覆盖面也总是受限。真正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读书的乐趣只有一条路:引导他们发现书里大量有趣的故事,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读自己爱读的(哪怕家长不喜欢)。

    我国的基础教育一向重精读轻泛读。记得前年,上海学生在PISA阅读能力测试中得了全球最高分,我看这没什么可骄傲的,有本事比比阅读量吧。我说过,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就像人的力气与身体,力气大不等于身体好。让阅读成为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阅读量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独立阅读。我曾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写了如下的感触:

    “今天可看的书比我们小时候不知多了多少倍,出版机构、社会团体、学校、名人等等,都在向孩子们推荐各种各样的读物,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繁荣的背后,我总觉得少了种独立。

    如今的孩子就像超市货架里的商品,被强行归类,贴上了标签。在出版社的市场调研报告里,在学校的学期成绩档案里,他们被分成等级,不再像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位学者说得好,教育应该是使孩子们得到解放而不是相反。如果连课外阅读这样随意的事情都被人‘规划’了,还谈什么解放呢?

    那么,怎么办?我的体验告诉我,鼓励和引导孩子独立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这里所说的独立,有两层含义。一是在阅读选择方面,指在不受(但可以参考)任何所谓排行榜、名师推荐、某某必读之类的影响的前提下,让孩子自主选择想看的东西。而且要多看,什么都行,不用考虑这些东西与课堂学习有无直接关系,要相信孩子一定会从中得到乐趣和知识。这种‘野味’般的营养既能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又有利于自我发现、自我发展。

    独立阅读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在阅读方法上。什么时候读,在哪里读,是通读还是略读,是朗读还是默读,是一个人读还是一起读,是听别人读还是边听边读,等等,都要摆脱限制,不拘一格。阅读方法里学问很大,家长可以研究并引导孩子,让阅读效果最大化。”

结语: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哪里来

    一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孩子哪来那么多时间大量阅读。

    其实,一件事情有没有时间做,主要决定于你认为它有多重要。时间总是不够用的,无非就是一个排序,把重要的往前。比起孩子们的考试、升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难排在第一。我在上面所列举的那些理由也不会有什么说服力。那么,不读就不读吧。

    如果你真觉得读书重要,那么,显然就要放弃其他一些东西。至于哪些能放弃,这就是一个选择问题了。不要指望有什么妙方。

    无论怎样,记住一条:不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我们欠孩子的债。我自己看书很享受,所以就常常不安,像是背着孩子大碗吃肉之后告诉他说,吃点青菜就可以了,不会变傻的。

转自 http://www.bookdao.com/article/39731/

原文地址:中国五十年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作者:滦水龙翔

 诗歌选 
 童话·寓言 
神笔马良萝卜回来了一只想飞的猫
小溪流的歌野葡萄小蝌蚪找妈妈
猪八戒吃西瓜小公鸡学吹喇叭狐狸打猎人
谁丢了尾巴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圆圆和方方
金瓜儿银豆儿琥珀珠雪孩子
老鼠看下棋小狗的小房子冰的画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窗下的树皮小屋不愿短尾巴的狗
三个朋友好蛇索索米六个矮儿子
岩石上的小蝌蚪小巴掌童话黑猫警长·三次电话铃
舞蛇的泪梦的雕塑红雨伞·红木屐
炒命乌鸦兄弟猴子磨刀
井上历险记石崮和洼地山苏花
陶罐和铁罐蜘蛛、蚕和老桑树狐狸与乌鸦
 小说 
罗文应的故事小胖和小松我和小荣
海滨的孩子从地球到火星小桔灯
妹妹入学小仆人布克的奇遇
谁是未来的中队长三个铜板豆腐白脖儿
小船,小船雀儿妈妈和它的孩子新星女队一号
第七条猎狗我要我的雕刻刀第十一根红布条
阿诚的龟独船五颗青黑枣儿
白色的塔遥遥黄河源儿子,你是谁
老人和鹿羚羊木雕四弟的绿庄园
校园喜剧第真节父亲的城
林东的故事北宋浮桥洋蛐蛐
五颗小小的心一个少年的笔记芦鸡
寒冬,我记忆的摇篮……知春鸟十八双鞋
小伐木人的笔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4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21:2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06:38:5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中外麻辣名师开列暑期能量书单(2013版)作者:越读馆

2013.07.03《都市快报》
链接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3-07/03/node_1341.htm
贺丛笑 陈中秋
人一辈子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尽情挥霍在阅读这件事上?有专家结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十到十四岁这五年!十岁前,属于识字阶段,还没有能力进行大量阅读;十四岁之后,中考、高考接踵而至,大量的应试、习题占据了阅读时间;即使到了大学,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考研、实习、就业等一系列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而在十至十四岁这5年的“黄金阅读期”内,如果能掌握高效阅读方法,阅读大量优质读物,将帮助孩子确立人生观,提高学习能力,甚至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后面各个阶段的学习可能后劲不足,到时候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突击补课将很难奏效。这,也许就可以称之为阅读的力量。
悠长暑假于本周正式拉开帷幕,又一个最适合读书的季节到了。这个假期,如何让孩子们的阅读更有力量?阅读周刊特别邀请到七位中外麻辣名师来为读者开暑假书单。这个豪华的名师阵容包括来自美国的神奇创意写作老师山姆·史沃普,新生代独立语文教师郭初阳,名校教师兼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蒋军晶,英语教师翻译汤萌,魔法数学老师俞伟民,以及中学人生规划课导师钟峰华。书单涉及文学、历史、艺术、思想潮流、英文阅读、数学及人生规划等各个领域。每本书都经过诸位名师精心挑选,再三斟酌,是他们心目中足以有力量和“魔兽”、“植物大战僵尸”抗衡的好书。
对于这份书单,你不用要求孩子写读书笔记,也不用让他们准备回答问题,若是不喜欢某本书了,也不必勉强读完它。你需要做的是,找来这些书,再准备一个舒适、凉爽、安静的角落,让他们FVR( Free Voluntary Reading),即自由自主阅读,在假期里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以便开学时满血复活。
准备好了吗?跟着这些麻辣教师们开始一场充满能量的阅读之旅吧。


读读“棱镜门”事件的小说版,学做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现代公民
郭初阳推荐书单:
《返璞归真》[]C.S.路易斯著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论自由》,[]约翰·穆勒
《古典自由主义入门读物》,[]大卫·鲍兹
1984》,[]乔治·奥威尔
《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贡布里希
《中国近代史》,蒋廷黼
《熊秉明美术随笔》,熊秉明
《猎人们》 朱天心

【推荐对象】初高中生
推荐理由:
这个夏天,“棱镜门”事件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人们对于公民自由的热议。这个暑假,我想给中学生们推荐几本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自由”的理解的书。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有些书会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千万要相信孩子的潜力和领悟能力总会远远超出我们大人的预料。
爱德华·斯诺登所披露的“棱镜”计划,赫然就是小说《1984》中“老大哥在看着你”的翻版。《1984》就像一则预言,尽管其中描写的极端情景并未真正发生,但小说中的某些罪恶已在现实中一次次上演,让人感叹奥威尔惊人的洞察力。这本奥威尔的传世之作,推荐中学生们都去读一读,读过《1984》的人,对世界就多了一份洞察;而多一个人阅读奥威尔,世界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20本英文原著读透,英文水平想不提高都难
名师名片
  :英语教师,浙江省第一名GESE12级得主,世界中学生辩论冠军赛(WSDC)国家领队/裁判

推荐书单:
1. The little prince by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小王子》)
2.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about everything by Bill Bryson(《万物简史》)
3.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by M.Neil Browne & Stuart M. Keeley (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

推荐对象:中学生
推荐理由:
英文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无数伟大的思想正是通过这门语言来表达的,因此,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既能让我们了解这些伟大的思想,又能帮助我们学习英文这门语言本身。阅读是学习语言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有了阅读原版书的习惯,不可能学不好英语,如果一个英文学习者能把20本英文原版书吃透,英语水平肯定能提高。
书单中《小王子》无论是否看过中译本,我都推荐大家读一读同样美丽的英文译本,最好选择Katherine Woods翻译的经典版本,她那诗一般的语言最贴切地诠释了原著的精神与魅力。《万物简史》虽然是一本讲述现代科学发展史科普读物,但是它的英文原著却并不艰深和枯燥。作者比尔•布莱森被泰晤士报称为“我们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科普文章到底能有多幽默?还是请你自己去发现、去评判吧。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这本书对不少人来说可能会是个挑战,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也应当是学校里的一门基础课程。这本列举了许多日常生活的实例,教人们如何有逻辑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严谨又实用。


爱上数学从阅读开始,魔法数学老师推荐你看几本书
名师名片:
俞伟民,求是教育集团星洲小学副校长、科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改之星,杭州第三层次学科带头人。在他的课堂上,枯燥的数字会变得有趣而有魔力,即使再不爱数学的孩子也会爱上俞老师的数学课。

推荐书单:
《每个小学生都会着迷的数学游戏》张祥斌、杨深桃、崔振明编写(浙江少儿出版社)
《李毓佩数学童话集(小学低年级)(注音版)》李毓佩著(海豚出版社)
《数学的故事》[]理查德·曼凯维奇著(海南出版社)

推荐理由:
学数学,仅仅是做题、解题吗?当然不是!学数学同样需要阅读。我推荐的这几本书会带领孩子领略数学的美妙、数学的神奇、数学的有趣。《每个小学生都会着迷的数学游戏》是一本数学游戏书,精选了270多个最新颖、最有趣的数学游戏,其中既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游戏,也包括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技能游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一步步迈入奥妙无穷的数学世界,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数学思维,从此迷上数学,从此学好数学;《数学的故事》是一本介绍数学文化史的书,它告诉我们数学并非只是少数哲学家、牧师及科学家想像出来的东西,数学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介入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史前的神秘的记账棒、贸易、探险和作战用的地图、充满魅力的天体运行、艺术审美观的变迁和图像科学,所有这些都证实了在人类历史中数学的核心作用。这本书很容易激发孩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李毓佩数学童话集(小学低年级)(注音版)》则特别适合小学一、二、三年级小学生阅读,会让孩子爱不释手。


易中天太重口味别让孩子看,还是读读写了21年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名师名片
蒋军晶: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全国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著有《和孩子聊书吧》《从课堂走向课程》《小学生老舍读本》等。

推荐书单:《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吴涵碧著 (新世界出版社)
推荐对象:小学生
推荐理由:
虽然易中天曾经说过他的书“要让8岁到88岁的读者看了都觉得爽”,但我还是不推荐孩子阅读语言过于个性化,个人评述过多的历史读物。小学生信息背景还很有限,价值观还在建构当中,不适宜看这种“重口味”的。小学生要读历史就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少儿历史读物。15册书写了21年,当年的吴姐姐现在已经是吴阿姨了,真是做到了“一辈子,一件事”。这是一套轻松的历史读物,以中国的历史为干,引出许多枝叶:神话传说、科学发明、文学典故、名人轶事……一个一个故事长短也正合适,三四页,一千来字,睡觉前,旅途中,甚至如厕时,见缝插针地可以读一个。但是,这也是一套考验读者阅读意志的书,吴姐姐从远古开始写,一直写到明代,15册,1075篇,200多万字,适合暑期大块时间挑战阅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套值得相信的历史读物,尊重历史事实,有观点但不戏说,不胡说,可以丰富孩子历史知识,更可以锻炼思考能力。
  
读点奇幻让想象力再奔放一点
名师名片:
山姆·史沃普(Sam Swope):美国神奇写作老师、童书作家。在美国开办创意写作工作坊,教小学孩子们写作。史沃普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而有魔力,一个盒子、一棵小树、一个简单的游戏都会成为他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感源泉。在山姆老师的“魔法”下,孩子们手中的铅笔变成了写故事的“魔法棒”。今年4月山姆·史沃普曾来到中国进行巡回讲座,反响热烈,掀起一阵创意写作风。

推荐书单:
《霍比特人》和《魔戒》 J.R.R.托尔金
《女巫》 罗尔得·达尔
《小间谍哈里特》 路易斯·费兹修
《夏洛的网》 E·B·怀特
《彼得潘》 J·M·巴利
《鼠族》 阿特·斯皮格曼
《鬼妈妈》 尼尔·盖曼
《魔戒》本来就是写给孩子看的

推荐对象:小学生和中学低年级

推荐理由:
写好作文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想象力!这是一份充满想象力的书单。也许书单中的有些书你在中国不一定能读到中译本,你也可以去尝试找原版看看。《小间谍哈里特》中的11岁小主人公是儿童文学中最伟大的角色之一; 《鼠族》这本漫画小说主人公虽然是一只老鼠,但故事基于史实——它记录了一个犹太家庭在大屠杀中的经历。用老鼠来讲述这个故事使得它特别感人;尼尔·盖曼的《鬼妈妈》读起来会很可怕哦,她的爸爸妈妈眼睛都变成了纽扣,你愿意和她一起去加入一场扣人心弦的冒险吗?
不要觉得《魔戒》这样的大部头,孩子看起来会吃力,要知道《魔戒》和《霍比特人》本来就是托尔金写给自己孩子读的童话,别小瞧孩子的领悟力,这是一个史诗般令人着迷的奇幻故事,有精灵,魔法师,会走路的树,可怕的侏儒,还有咕噜人——这大概是你能在书中见到的最可怜,最难忘的角色了……你的孩子一定会喜欢的。

  
城里的孩子读一读,那些即将遗失的口承文学
名师名片
周益民,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语文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02年起致力于“诗化语文”的行动研究,著有《回到话语之乡》《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

推荐书单:
1. 《西湖民间故事》杭州市文化局/
2. “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 程玮/
3. “新童年启蒙书” 郭初阳等/
4. 《小王子》(法)圣埃克絮佩里/著;
5. 《一个孩子的诗园》(英)斯蒂文森/

推荐对象:小学生
推荐理由:
为杭州的孩子推荐暑假书单,我特别选出了《西湖民间故事》。这本书30年前就出版过,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关于西湖的美丽传说不仅仅只有白娘子,还有很多杭州街头巷尾的美丽传说。读完这本书再带着孩子去看看传说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很美好。当下的儿童已经城市化、现代化,他们不知道生长于斯的土地上那些曾经祖祖辈辈传唱的歌谣和讲述的故事。那些滋养一代代祖先的古老传说,曾以无形的力量凝聚起民族的精魄,我们不该遗弃。在《西湖民间故事》里,你会读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感情与智慧。

  
如今的孩子内心太冰冷,阅读可以给他们温暖和力量
名师名片
钟峰华,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人生规划课程导师,致力于学生人文阅读推广、选修课程开发与人生规划辅导。

【推荐书单】
1.《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学生版),(美)卡罗尔·克里斯汀等著(中信出版社)
2.《墨迹》 曾子墨(长江文艺出版社)
3.《天蓝色的彼岸》,(英)希尔 (新世界出版社)
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 夏丏尊译(译林出版社)

【推荐对象】中学生、家长
【推荐理由】
很多家长以为给孩子做人生规划就是想办法让他们上名校、出国、出人头地……这恰恰是我的人生规划课中最反对的观念。现在的父母含辛茹苦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不惜代价择名校、找名师,却忽略了如何去发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孩子生活优越却有一颗冷漠的心灵。我开出的这份暑假书单建议家长和孩子能一起阅读,这些书会告诉你如何发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给他们温暖和力量,这才是做好人生规划的第一步。
希尔的《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读后,他们都被震撼了。小男孩哈利死后的经历唤醒了我们生命的最初记忆,让我们明白怎样活着才不枉此生。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教人学会爱,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情感。此书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而《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推荐大家读夏丏尊的译本,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的“教育圣经”。当你沉浸于文字的温暖怀抱时,你突然发现泪水不知何时已盈满眼眶。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家境富裕不愁吃穿,他们不知道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我想给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推荐这本《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学生版)。它会告诉你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也就是那把属于自己的七彩降落伞。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枯燥的学业,生活将变得主动而充满探索与挑战。我的人生规划课里,成功的人生不是有房有车有财有势,而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10:31 , Processed in 0.1690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