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与孝南区实验小学朋友们一起看的有教育意蕴的小故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45:41 | 只看该作者
让“失败的鱼”不流泪
查一路

  几年前,我大外甥要去美国。其实,他算是IT精英,在国内某大型企业,有一份年薪二十多万且单位提供食宿的工作。当时,我姐姐和姐夫想让我劝劝外甥,这么好的工作,还出去干什么?说不定是骑马找驴呢。我外甥当时说了一句话,至今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说,我宁可输在公平规则下,而不愿意赢在不公平规则下。
  当时这话把我给绕糊涂了。年轻人真是有思想。后来,我一直在想这句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大小规则,如水银泻地般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有秩序的社会,人的生活,都在规则下运行。规则公平与否,决定规则下的人——命运沉浮与价值实现。
  什么叫不公平规则?这里有个例子,古罗马一位皇帝叫康德茂,他爱好在角斗场与人格斗,亲手杀死了上万人。格斗的游戏规则是由他自己制定的:他自己但凡上场都是手执利刃,而对方只能持木制的家伙。借助这个规则,他手起刀落如砍瓜切菜。每次都如虎入羊群,杀得对手连滚带爬,哭爹喊娘,直至毙命。与康德茂搏斗的奴隶中也不乏真的猛士,有一身气力和武功,也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怎乃面对康德茂时,手里没有真家伙,为之奈何?
  不公平规则,只对制定者或者拥有特权的某一方有利。在康德茂的规则之下,连大象也不是他的对手。据说,他还喜欢与大象搏杀。大象被牵到角斗场,他坐在那儿,拿铜铃般的大眼睛瞪着大象。大象见了他,就开始流泪,环顾四周,向众人讨饶。怎奈有规则在,康德茂的兴趣所在,是要依据规则,勇杀大象。并且他还制定了这样的规则:每次上场他都可以从国库中领取一笔巨额的“出场费”。
  我曾经看过几米的一幅绘本,题目叫《公平的游戏》,一条被钓上来的鱼,掉下了硕大的泪,这泪大得惊人,下面有一句话:是因为痛吗?还是怨恨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如果钓鱼的人,嘴里也含着鱼钩来博弈,输的鱼,是不会流泪的。
  第一次读这幅绘本,会有很心痛的感觉。生活中寻常的事隐含了不公平的规则,突然被揭示出来让人直面,心中蓦然有一种震颤和愧疚。
  反过来说,什么是公平规则,公平规则,是让输的鱼,不流泪。更为直观地说,在公平规则之下,美国出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英国出了苏姗大妈,他们当年都赤手空拳出来闯世界,无背景无靠山,除本领和本能之外,要啥没啥,想出人头地,只能靠公平规则。
  我猜,在这种规则下,即便他们输了,也不会流泪。

(来源《羊城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46:15 | 只看该作者
算自己的账
秦海

    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做某商品批发业务,进货以后,按相对比较低的价钱再批发给下线,每月可稳稳地有五六千元收入。他的那些下线,再批发或零售时,价钱相对较高,因而人家的收入也高于他。于是他的一个亲戚建议,再批发给那些下线时,适当提高价钱,使自己的收入能和下线基本持平。
  这个朋友没有采纳亲戚的建议。他说,我算自己的账,觉得眼下这样批发,带来的收入已经可以了。我不算人家的账,人家收入多少那是人家的事,算人家的账干什么呢?他继续以较低的价位批发给下线,下线也都乐于从他这里进货。一些同他一样的“上线”算人家的账,老觉得自己吃亏,因而提高了批发价,结果反而失去了不少下线,这些下线转而到我的朋友这里进货,他也由此增加了批发量,提高了利润。
  听了朋友的经营之道,我很有感触。算自己的账,不但是一个生意经,更是一个人生经。
  另有一个朋友,同我一样,退休后领取一份退休金。记得赵朴初老先生说过这样意思的话:月月都有退休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这个朋友不信佛,却有赵老的这种豁达,对退休金的多寡并不挑剔,说够吃够喝就满意了。一天,一个也已退休的同事找上门来,说在职人员的工资比他们高出许多,他们太吃亏了,要集体向上反映,提高他们的待遇。说着拿出一份签名单,不少人已经在上面签了名,也请他签名。这个朋友说,你们签名要求提高待遇,可能有你们的理由,我不反对,也不参与;我现有退休金已经够吃够花了。至于在职人员拿多少工资,我不算人家的账。他谢绝了签名。
  朋友说,那些人的要求,经过有关方面解释后,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而据他所知,那些参与签名的人,全都不是因退休金少而生活困难的,只因算人家的账,见在职人员的收入比自己高出一大截,心理不平衡了,才提出提高自己的待遇。
  另有一个在城里打工的晚辈给我讲了他的故事。他与几个乡亲到一家企业打工,管吃管住,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但那几个乡亲,在得知有的企业待遇更好后,辞职另谋“高枝”,也拉他去。他觉得在这家企业的收入比在家乡干农活强多了,坚持在这家企业干。随着这家企业的发展,也随着他工龄的增加,还有他的踏实肯干,他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那些跳槽的乡亲,或者一时找不到满意收入的活,或者干不久又跳槽,收入后来反而比他少了许多。他说,如果算人家的账,这山望见那山高,就永远也干不踏实。
  这两个故事都照样使我感慨。
  我们常常说起所谓“红眼病”。害这种病的人,本来并没有病,而是看见人家有超过他的地方,算人家的账,才害上了“病”的。有句古语说“物不平则鸣”。这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当那不平是不合理的不平时,就要鸣,也鸣得对。但是,这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不平的世界,不平是绝对的,平是相对的。要凡事都平,反而会引发更多、更大的鸣。例如人的能力有高低,力气有大小,勤奋有差异,干活有多少,让他们的收入一样,他们会平吗?能力低、力气小、不勤奋、干活少的人可能平了,能力高、力气大、很勤奋、干活多的人就肯定不平。就是吃饭,有饭量大的,有饭量小的,叫他们吃一样的定量,饭量小的会很平,饭量大的就肯定不平了。所以“物不平则鸣”,还要看所鸣是怎样的不平:不合理的不平可以鸣,也应该鸣;合理的不平就不应该鸣。而鸣不鸣,主要应该算自己的账。像吃饭,自己两个馒头够吃了,不要看见人家吃三个馒头就鸣起来。这样算人家的账,可能越算越不平。
    知足常乐,曾经被认为是不思进取的消极话。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平均。同样一句话,从正面理解是这样的意思,从反面理解就可能是那样的意思。安于现状,通常都认为是一句没有志向的话,但如果是淡泊名利的安于现状,就反而会被称道了。算自己的账,然后知足,然后常乐,不是很好吗?
(来源《广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46:47 | 只看该作者
国学兴盛之尴尬
丁 刚

  我去韩国时,曾与一位五十多岁的韩国记者交谈。虽然他汉语说得不是很流利,但具有一定的古汉语阅读和书写水平,不仅能背诵很多古诗,谈起《论语》也头头是道。他告诉我,像他这个年龄的韩国人,大都有过学习古诗或儒教典籍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他的父母每年放假时,都要送他回老家去上乡校。如今,他也是每年都送儿子回老家上乡校。乡校就是孔庙,孔庙的课程主要讲授的是忠、孝、仁、爱等道德规范和各种行为准则。这样的乡校,据说在韩国就从未间断过。
    相比之下,国学在中国早就成了“断代产品”。如今国学又变得兴盛起来了,各名牌大学还开了不少国学班,有些地方甚至要求孩子们穿上汉服去背《三字经》,但这当中,到底有多少是在当作行为规范来学习,又有多少是商业炒作,没有人能说得清。
    读经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不能使之成为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就是把《三字经》、《论语》背得个滚瓜烂熟,也不会形成多大的文化传播效应。
    一种思想要行之久远,要能够影响别人,首先你自己得相信,还要能融入你的血液中,渗透到你的骨子里。连你自己都不明白、都不相信的东西,又怎么能让别人接受呢?
    (摘自《特别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47:18 | 只看该作者
非量化因素
刘心武

    电子技术使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也就是量化。似乎一切事物都可以最终地解构为数字。故去不久的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一系列著作里反复强调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中国近代史上之所以有百多年落后于西方,就是因为长期缺乏量化思维与管理手段。现在我们中国进步极大,数字化已经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我们用光盘听音乐看电影,那些曼妙的声音、绮丽的画面其实全是一连串数字记录的回放,量化的程度越高越细,则效果就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更可以用一系列数字来形容:建筑面积多少,使用面积多少,每平方米值多少钱,装修花费多少,物业管理费多少……甚至连四季阳光射入窗内的总时数也可以估算出来。无论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还是我们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进入到自觉、严格、细致、准确的量化程序,得以用数字化体现出来,当然都是可喜的事。
    但是,我们生命中仍有着值得珍惜的非量化因素。一位微电子专家说过,不要以为精微的数字化手段能够模拟表达一切。比如说,一对夫妇站在摇篮边,当他们都默默注视了摇篮里的爱子后,又抬头相视的那一瞬间,他们的表情,尤其是洋溢在内心的情感,那是无法量化而又坚实存在的因素,这一因素比其他所有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的可量化因素,包括他们的年龄、学历、收入、住房条件等等,更为紧要,是无价的——所谓无价,也就是无法以数字衡量价值,因而尤其珍贵。
    再举一例,我到过许多人的书房,哪一位的书房给我印象最深,最令我羡慕呢?那是在挪威奥斯陆郊区,一位汉学家何莫邪的书房。若问我他那书房怎么个好法,是面积大、藏书多、装潢雅致?还是光照足、设备全、舒适恬静?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像装潢,可以从投资额上量化;恬静,可以从外来声音的分贝值上量化。而他那书房以可量化因素而言,其实并不能占到上风,不仅面积并不怎么阔大,窗户朝向欠佳,全年进光的总量不高,如果用仪器测量其空气流动的日平均值,其数值恐怕也未必令人欣喜;但他那书房里的非量化因素,比如说那样一种不身临其境绝对感受不到的氛围情调,却是令人流连陶醉的。
    我们常有焦虑,仔细检验便会发现,所焦虑的几乎全是可以量化的东西,而且焦虑的具体思维模式,也是十分数字化的。也不能说以数字化手段焦虑可量化事物就不好,就做事的社会效益与自身合法权益而言,重视可量化因素不仅必要而且务须认真。但必须消弭焦虑中的不良成分,关键在于要把那些多余的数字剔除。一位熟人跟我说,他一度曾为自己住宅里只有一个卫生间,而昔日有的同窗家里却享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卫生间而陷入自惭形秽的焦虑。但一次他却在仍住在胡同杂院、如厕还需出院的一位同窗家里,目睹身受了其家人间无法用数字量化的那种温馨亲情,竟如醍醐灌顶般清醒过来,再不让几个卫生间之类的量化焦虑破坏自己的心情。
    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一个人在精神上能自觉地保持些不必也不可量化的、与数字无关的情愫,那真是一种福气,而且,这样的人多起来,人际间也就不必将一切都加以量化了。那么,在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步伐中,氤氲出以情感和诗意交织的非量化因素,也便构成了整个社会愈加祥和的吉兆吧。

(来源于《广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48:08 | 只看该作者
节令是一种命令
毕淑敏

    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粉色的乒乓球,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翠硬地硌着我的手。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
  老人明显地不悦了,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呢?吃它们哪里是吃菜?分明是吃药啊。
  我很惊奇,说:怎么是药呢?它们又大又红,灯笼一般美丽啊。
  老人说:那是温室里煨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地胖大,用保青剂或是保红剂,让它比画的还好看。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呢。冬天的西红柿就是这种假货。
  我惭愧了。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骗局所蒙蔽。那吃什么菜好呢?我虚心讨教。
  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乐得教诲我。口中吐钉一般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夏至那天,太阳一定最长。冬至那天,亮光一定最短。你能不信吗?不信不行。你是冬眠的狗熊,到了惊蛰,一定会醒来。你是一条长虫,冷了就得冻僵,会变得像拐棍一样打不了弯。人不能心贪,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再吃冬天的菜吗?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是整个瞎忙活吗?别心急,慢慢等着吧,一年四季的菜,你都能吃到。更不要说,只有野地里,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红的果子,才是最有味道的。”
  我买了老人家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中走。他的西红柿虽是露地长的,质量还有推敲的必要。但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霜凉,久久伴着我。阳光斜照在网兜上,那略带柔软的银粉色,被勒割出精致的纹路,好像一幅生长的印谱。
  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
  春天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夏天游水,冬天堆雪。快乐的时候笑,悲痛的时分洒泪。
  少年需率真。过于老成,好比施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了型,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幕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人生。
  时尚有句俗话——您看起来比实际的岁数年轻,听的人把它当作一句恭维或是赞美,说的人把它当作万灵的廉价礼物。我总猜测这话的背后,藏着上帝的一张笑脸。
  比实际的年龄年轻,就分明是好的,美的,值得庆贺的吗?
  小的人希冀长大,老的人祈望年轻。这种希望变更的子午线,究竟坐落在哪一扇生日的年轮?与其费尽心机地寻找秘诀,不如退而结网,锻造出心灵与年龄同步的舞蹈。
  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人们可以濡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挥。
(来源于《广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48:43 | 只看该作者
平凡最难
林清玄
  
    与几位演员在一起,谈到演戏的心得。
  有一位说:"我喜欢演冲突性强的人物,生命有高低潮的。"另一位说:"怪不得你演流氓演得好,演教师就不像样了。"
  还有一位说:"每次演悲剧就感觉自己能完全投入,演得真是悲惨,可是演喜剧就进不去,喜剧的表演真是比悲剧难呀!"另外一位这样答腔:"那是由于在本质上,人生是个悲剧,真实的痛苦很多,真实的快乐却很少。"
  大家七嘴八舌的讲自己对演出与人生的看法,却得到了两个根本的结论,一是不管电影、电视或舞台,演流氓、妓女、失败者、邪恶者、落拓者总是容易一些,也可以演得传神,那是因为大家对坏的形象有一种共同的认知;可是对善良的、乐观的人生却没有共同的标准。二是全世界最难演出的人,就是那些平顺着过日子,没有什么冲突的人,像教师、公务员、小职员、家庭主妇,因为他们的一生仿佛一开始就是那个样子,结束也就是那个样子了。
  一个演员感慨地说:"平凡是最难演的呀!"
  我们如果把这句话稍做转换,可以变成是:"平凡是最难的呀!"或者说"安于平凡是最难的呀!"尤其是当一个人可以选择轰轰烈烈的过日子时,他却选择了平凡;当一个人只要动念就可能获名求利满足欲望时,他却选择了平凡;当一个人位高权尊力能扛鼎时,他毅然选择了平凡。
  最难得的是,一个人在多么不平凡的情况下,还有平凡之心,知道如何走进平凡人的世界,知道这世界原是平凡者所构成,自己的不平凡是多数人安于平凡所造成的结果。
  平凡者,就是平顺、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一个社会格局的开创固然需要很多不凡人物的创造,但一个社会能否持久安定维持文化的尊严与品格,则需要许多平凡人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每个人青年时代的立志,多是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要做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可是到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自己也不过是社会里平凡的一分子,没有变个能成为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但我们从更大的角度看,那些自命为大人物者,何尝不也是宇宙的一粒沙尘呢?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立大志,而是当我们往大的志向走去时,不管成功或失败,都要知道"平凡最难"!
  平凡不只是演员在戏台上最难扮演,在实际人生里也是最难的一种演出。
(来源于《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49:26 | 只看该作者
博诺的“横向思维”
刘世河

    牛津大学的爱德华·博诺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某工厂的办公楼原是一片2层楼的建筑,占地面积很大。为了充分利用地皮,工厂新建了一幢12层的办公大楼,并准备同时将旧办公楼拆掉。员工搬进新办公楼后,刚开始因为新鲜都很有兴致,可不久,便开始抱怨起来,尤其抱怨新大楼的电梯不够快,而且也不够多。特别是赶上上下班高峰期,更是要花很长时间等电梯。
    于是,工厂的几个决策层经商议想出了5个解决方案:1、在上下班高峰期,让一部分电梯只在奇数楼层停,另一部分只在偶数楼层停,从而减少那些为了上下一层楼而搭电梯的人。2、安装几部室外电话。3、把公司各部门上下班的时间错开,从而避免高峰期拥挤的情况。4、在所有电梯旁边的墙面上安装镜子。5、搬回旧办公楼。
    那么你会选哪一个方案?如果你选了1、2、3、5,那么说明你用的是“纵向思维”,也就是传统思维。而这家工厂最后采用的是第四种方案,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博诺先生接着解释说:“因为员工们忙着在镜子面前审视自己,或是偷偷观察别人,注意力便不再集中于等待电梯上,焦急的心情自然得以放松。这就是‘横向思维’,它跳出了人们考虑问题时的思维惯性,因为大楼并不缺电梯,而恰恰是人们缺乏应有的耐心。”
    哲学上说,世间万事万物原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有时却可以互相影响。所以,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不妨跳出思维的惯性,这样才会有意外的收获。
(来源于《扬子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49:57 | 只看该作者
不灭的人性
感动

  哥伦比亚卡拉科尔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叫做《只说真话》的节目。根据节目规则,参赛者只需连续用“是”与“不是”诚实回答21道和自己有关的问题,就能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在答题期间,电视台将通过一部测谎仪测试参加者是否在说谎。而一旦参赛者有说谎迹象,他将立即被淘汰。
  比赛期间,电视台会把参赛者要回答问题中所有涉及到的当事人——参赛者的妻子或丈夫、女友、同事等都邀请到现场,作为观众坐在一旁观看答题。而参赛者拿到大奖的前提是不能说谎,这样,参赛者每回答一个问题,都是在揭开自己的伪装和面具,将平生最见不得人的隐私曝光在亲友和同事面前。
  这个奇特的节目吸引了全国的观众。但令观众们失望的是,参赛者们一个接一个地都栽倒在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上。从《只说真话》节目开播以来,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顺利闯过21关获得大奖。
  节目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在我们的意识里,金钱是一个天大的诱惑,为了钱,人们都会不顾廉耻,甚至会出卖自己的灵魂。但这场测试却给了我们另一份答案: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应该是一点人性之光,虽然微弱却永远不灭。
  (摘自《今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50:30 | 只看该作者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刘继荣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输着液,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来源于《凤凰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6:51:07 | 只看该作者
一碗好菜的“投资”
吴 非

    现在的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精神负担也不轻。有个学生说过,他爱美食,家庭也有能力让他经常吃点好的。可是他说,现在特别不想吃好的,“恨不得三顿就在学校食堂混混,哪怕只吃桶面”。上高中以来,每次他称赞家里做的菜可口,妈妈仍然习惯地说一句:“那你可要好好学习啊!”他向同学诉说自己的苦恼时,周围的同学都会心地笑了,原来大家的经历差不多。来自家长安排的一次旅游,买了一件小电器,一双新鞋,甚至一个冰激凌,都可以附加这句话。这个学生说,期末考试没考好,“恨不得把一年来吃下去的好菜全吐出来”。
    我在家长大会上说起这件事,全场家长哄堂大笑。笑什么呢?对号入座,笑自己,因为有意无意,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交换”。只不过给孩子吃了一碗好菜,交换的代价便是“你要好好学习”,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交易?你到学校去看看,作业负担之重,所谓的“学习竞争”之激烈到了什么程度,那种苦,岂是“一碗好菜”就能换到的?相比而言,学生可不是不更事的孩子。有学生在随笔中发牢骚:不过让我到北京去了一次,花了他一千多元钱,一年过去了竟然提了三次;那他们单位每年公款出国旅游,游山玩水,怎么也没有见他们说要报答谁呀,也没见他们表示要“好好工作”呀?——还真是这么回事,一引申,荒谬性就出来了。最好的教育是身教,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迫孩子去做。
    家长把全家未来的幸福押在孩子的学习上,不啻把几座山压在他的背上。不过是尽赡养义务,供给孩子吃穿用度,却在预期厚重的回报,不过是买了点鱼肉,也要附加一句“希望你能考上个好大学”,这是一种“参股”行为,也像是投资前的叮咛,生怕血本无归。
    中国教育有种一直没引起人们关注的弊端,即,总要让一个孩子感觉自己一直欠着谁的,欠国家的,欠社会的,欠老师的,欠家长的……每个人都指望他是个“接班人”,能够继承,能够光大发扬,能够感恩。——在他还不懂事或是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告诉他:你欠得太多了,你得发奋努力,日后“涌泉相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曾评选“儿童给成人的忠告”,从孩子们给老师和父母的话中,选出了十句,我只记得第一句——“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我一直记住这句话,特别对那些刚刚懂得看世界的孩子们。学生看到父母劳动的艰辛,铭记老师工作的辛劳,这就很好了,他们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会尽自己的努力的。
    为什么有些学生考上了大学后却不能保持学习动力甚至荒废学业?很简单,他认为自己欠下的“债”还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13:36 , Processed in 0.0845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