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德福教育=资料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1#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01:54:17 | 只看该作者
华德福教育中文书籍(最新书单)以下书单为最新书单(2008年6月24日更新),一些国内出版的书籍和光盘都缺货。
主要的华德福教育书籍都已经到货,请参看下面的清单和书籍介绍(摘录原书所附介绍或其他公开途径的介绍,仅供参考。有兴趣的可以来手工会和读书会阅读)。
需要购买的请e-mail到waldorfbj@sina.com
序号
书名
单位
单价
1
《教育的艺术》
67.00
2
《善、美、真的学校》
67.00
3
《日本华德福幼稚园》
73.00
4
《彩绘童年》
77.00
5
《幼儿的工作与游戏》
80.00
6
《探看幼儿的涂画世界》
100.00
7
《我来了》
83.00
8
《人智学启迪下的儿童教育》
33.00
9
《迈向自由的教育》
300.00
10
《让孩子与数学真实相遇》
117.00
1-10均为台版书
12
《是什麽给我力量》缺货
3.00
13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缺货
18.00
14
《迈向个性的教育》缺货
14.80
15
《我在英格兰学师范》缺货
19.80
16
《教育之道》缺货
30.00
17
解放孩子的潜能
19.00
18
《自由地学习》
13.00
19
《学校是一段旅程》
15.00

注:如一次性购买一套台版书(序号1~9)可以有九折优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01:54:38 | 只看该作者
台湾版的书籍

教育的艺术-华德福教育入门书

洛伊.威尔金森著,余振民 译          光佑出版社      

清楚的厘清现在教育现场的问题与迷思从讨论今日的教育教育的目的进而探究教育的主体究竟应该在0-7/7-14/14-21各阶段应该如何被教育才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开展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能量。适合对现行教育问题深思已久却仍感迷惘的朋友阅读。

你期盼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否从“全人”的角度来思考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呢?本书出版后,即获得英国著名杂志《Time Education Supplement》推荐,并喻为“黑暗中的光明”。

本书是作者透过对现今教育的省思,唤醒关心教育的学者、实务工作着及家长,一起了解华德福教育,让成长的潜能得以在生命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其内涵来自对孩子精神本质的了解,相信应依儿童的本质和敏感的心灵,用非常家庭的方法去教导孩子发现自己、了解别人并互重互爱。


善、美、真的学校-华德福教育入门书

洛伊.威尔金森著,郑鼎耀 译       光佑出版社

实务的把华德福教育十二年一贯,从幼儿园阶段教孩子”善”,至小学阶段以”美”教育孩子,到中学阶段教孩子实事求是的”真”的过程,并在各年段如何配合孩子身心发展与四种气质,以艺术融入各领域教学的方式,配合恰当的主副课程穿插安排,带领孩子从情感出发去学习与认知的过程,适合想了解华德福教育,喜爱艺术,并有兴趣尝试以艺术方式带领孩子各科学习的老师或家长参考阅读。


日本华德福幼稚园

桥弘子 著,刘禧琴等译,光佑出版社

实务地说明华德福幼稚园一天的作息流程,并详细地解释课程之间的呼吸节奏之转换道理,当中有实际的手指谣与生日故事活动.....等等,适合想深入研究华德福幼儿园运作的老师和家长阅读。

本书将华德福幼儿园的一天,从时间分配、空间规划、活动内涵到实施方法等方面之理念与做法,一一地予以阐述,并从很多具体例子简明地介绍依循史代纳认知学思想的幼儿教育实践历程,对于想了解华德福幼稚园创办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尼无疑是一本绝佳的入门书。


彩绘童年--华德福学校的水彩教学

Muller Brunhild 著,余若君译,光佑出版社

特别针对华德福的湿水彩教育做介绍,举诸多的例子说明孩子们透过湿水彩与色彩真实相遇之美好,和心灵满足的经验,也有许多教师可以实际引导孩子进入色彩联想的诗歌,非常适合想自己带领孩子充分感受色彩相遇美好经验的老师和家长阅读。

你知道色彩会说话吗?你知道孩子们透过童话故事也能体会不同的色彩,并籍此与色彩建立起深厚且亲密的关系吗?一本让你的水彩课更生动活泼的指南书,让您和孩子共享图画世界的欢乐时光!

本书乃基于实用性考量,根据歌德的色彩理论一书发展而来,不但说明了色彩的特质与内涵,更是孩子学习水彩绘画的指导手册。为了帮助孩子与色彩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本书以许多幼儿的水彩画为例,说明如何透过故事、歌谣,和大自然的四季风情,让孩子和色彩对话、游戏,并重新赋予色彩的生命力。


幼儿的工作与游戏--德国华德福幼稚园教学实务

光佑出版社

实务地说明孩子0-7岁成长三阶段的发展,并特别针对学前发展重点--“意志力的培养、自由游戏和模仿大人工作这些事情作详细说明,适合想研究华德福教育如何落实于学前孩子的每日生活的老师和家长阅读。

本书已经遍布全球,销售量超过二百五十万本!

对幼儿来说,“游戏”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增强身体肌肉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习惯与意志力!这本书对零到七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园内的教学方式,以及幼教师如何为孩子塑造适当的学习空间等,均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阐述。


探看幼儿的涂画世界

Srauss Michaela 著,余若君译,光佑出版社

两代从事华德福美术教育的父女,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大量搜集儿童画,发现幼儿期的涂鸦与人类文明演进中原始壁画之间的相似,深入探究到涂鸦与孩子本身身心灵发展之关联,并归纳各阶段发展的典型,适合想了解华德福教育之幼儿美术观点的老师和家长阅读。

你了解孩子的画中话吗?孩子成长的秘密都在画里一览无遗,你看到了?本书提供你解读幼童涂鸦、线画、涂色的密码。在人智学的崭新观念下,让我们全心全意、谦虚地经由对人类完整存在体的认识来接近孩子的绘画世界。

本书主要是从人智学华德福教育体系之中心思想出发,来探讨幼儿在绘画方面持续性的发展过程,有别于一般儿童研究的是,本书剖析了人类幼儿时期经过身心灵发展和入世之过程,是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师长,特别是绘画方面,绝佳的参考资料。


我来了—人类智慧学理念下的婴幼儿保育

Joan Salter著,余振民,柯胜文翻译 光佑出版社

本书以鲁道夫.史代纳所提出灵性科学的观点为基础,描绘出具体的幼儿照顾大纲,为父母亲、家人以及所有关心幼儿照顾的人士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作者探究了怀孕、出生、婴儿期、幼儿期,直到青少年期,述及躯体与灵性之间融合的过程、健康人格的形成、营养、穿衣、环境、玩具与学习、免疫与身体健康,以及技能与思考能力的获得。令人惊讶的是,她对于成长过程细节的关注,在幼儿保育领域可说是经验丰富且十分专业的。


人智学启迪下的儿童教育

鲁道夫.史代纳 著,光佑出版社

这本薄薄的书,是由华德福教育创始人史代纳的讲演稿整理而成。非常深入地以人智学的理论谈论儿童教育,适合想从教育哲学理念深入了解华德福教育的人阅读。


迈向自由的教育(精)-全球华德福教育报告        光佑出版社

大部头的书是完整介绍华德福教育从创始人史代纳到人智哲学理念概述到各阶段孩子状态与华德福教育方式及自幼儿园至高中各种课程细节图文并茂的介绍适合想一览华德福教育十二年一贯全貌的老师或家长参考阅读。

这是一本完整介绍全球性华德福教育的经典之作,25年来被译成数十国语言版本,畅销欧、美、日等地,以世界宏观的角度来介绍华德福学校的创立,及其教育基础、课程与管理,从幼稚园至中学的实务经验与其国际性华德福教育运动的推动,影响力遍及全球教育界!

本书日文版荣登1997年日本畅销书。


让孩子和数学真实相遇.(需要预订的请邮件联系)

华德福学校一-八年级数学课程   刘云英译     洪叶出版社

特别介绍华德福教育非常具有特色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孩子感受数学的韵律与美,帮助家长或老师用全然不同以往的观点看待孩子学习数学的这件事,适合想帮助孩子用更深入体会数学本质方式学习数学的老师或家长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01:55:02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出版的书籍:




适合人类的教育
   
(内部材料)



作者:史代纳(Rudolf Steiner),翻译:卢安克
   
从身体、灵心和精神的三个观点来看人和人的教育(基础教材)。这里只总结最基本的内容。2000年直接从德文翻译。




孩子成长的力量



作者:史代纳(Rudolf Steiner),翻译:卢安克
   
比较全面的对于WALDORF教育的基础介绍。2004年直接从德文翻译。




是什么给我力量



卢安克教育研究爱好者已这本书来介绍他在一个村级小学的经历、学习和实践。他不仅生活在农村,他不仅跟学生创造教育活动。他的追求还让他离开本来熟悉的生活,让他离开安全但模式化的思维范围并解放了他的未来。



这本书同样也会帮你发现人中隐藏的力量和如何把它解放出来。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打破这个秘密并理解这本书。但如果你能,你就要面对一种选择,选择现实的还是真理的生活。选好之后,你就要面对一个人物,通过所有的行为都表现出你的选择。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一位德国青年在中国的教育梦



卢安克
  

   



本书里介绍的华德福教育,一种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的教育,值得你好好地思考是否适合你的孩子。它除了智力的教育外,还强调人的躯体、感情、意志和精神都进入教育体系。它要求基础教育让艺术、体育和高级手工进入和支持理论课;它不提倡学生用课本而是要求自己写自己的课本。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Federico Mayor的话说就是:“把每一个儿童当作独立的个人来看待,在相互依赖中建立关系并且允许孩子们去发现、发挥、并正确地加强孩子们的能力和潜能。”这种教育,将使你的孩子身、心意三方面都得到培育,使他们成为毅力、感情和思想三重健全的人才。




迈向个性的教育:
   
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



黄晓星
  




华德福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是指针对儿童的独特个性,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发挥其特长、优化其缺点,使他的个性得到人文和艺术的内化。这种教育即可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能让孩子体会到知识的真正内涵。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让儿童的涵养、个性、气质、习惯和精神展现出他的真人性。



作为国内第一所华德福学校的创办人之一,留英、美学者黄晓星,这本《迈向个性的教育》是一本能让人发现自己的书,因为书中介绍的华德福教育是一种能让人发现自己的教育,《迈向个性的教育》能让人真正地体悟到华德福教育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人本化,你会因此而得出一个结论,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



李泽武
  




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创办人之一,李泽武老师19岁与教育结缘,在中国西部某乡村小学从教12年,之后到英国爱默生学院接受为期两年的教师培训。在这期间,李先生游历欧洲,到德国、瑞士的华德福学校进行教学交流;毕业前在英国的两所华德福学校学习,并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这一切,让他感悟甚多、习惯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本书记录了英国华德福教师培训的情况,向读者展现了国外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教法、实习等新颖而独特的内容。作者用优美深情的文字记载了他利用暑期游历欧洲的见闻,参观瑞士、德国华德福学校的感悟,实习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本书实为国内师范院校师生、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人士及研究中西文化人士的优秀读本。




教育之道—成都华德福学校两周年特辑



这是一本介绍华德福教育的文集,包含国外专家的文章、成都华德福老师的文章、成都华德福教育实践活动的介绍等等,有助于初学者由理论到实践地了解华德福教育。




Waldorf 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日内瓦国际教育大会巡展资料一览



四川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收集的文章集合了许多专家从不同教育阐述和理解的华德福教育,涉及到华德福教育的方方面面。




自由的学习--华德福早期教育



()Lynne Oldfield 著,李泽武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指出在现今社会与教育环境转变之下,孩子的所遭遇的困境,并深入浅出的介绍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务,与世界各地华德福幼儿教育发展的概貌。



在华德福幼儿园里,老师和家长们相信孩子的早期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孩子应当充分享受他们的孩童时代,而不是让其匆匆流走。《自由地学习》一书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幼儿园怎样使孩子健康发展?什么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孩子怎样通过模仿和节律学习?为何创造性游戏如此重要?为什么滋养孩子的感官非常重要?孩子该在什么时候上学?等等。书中对华德福早期教育原则和方法做了独特的介绍,通过各种故事、真知灼见、鲜活的观察和描绘,凝聚了全球范围内诸多幼儿园的经验。这是一本对父母、教育者和学生都极有启发意义的书。




学校是一段旅程--华德福教师手记



()Torin M. Finser 著,吴蓓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作者(目前是华德福教师培训导师,美国各华德福学校的教学顾问)带着一个华德福班级从一年级升到八年级的历程,再现了这段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启迪的教学生活。作者用亲切流畅的语言和轻松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对华德福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做了引人入胜的介绍。本书既是写给父母们的,也是写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书中介绍的许多教学范例,可以帮助读者理解鲁道夫.斯坦纳(史代纳)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它非常适合作为华德福教育入门读本。




解放孩子的潜能--华德福父母指南


()Martyn Rawson 著,吴蓓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做父母是很不容易的,而如今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现代社会的紧张生活也给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本书从孩子的整体成长和所需教育两个方面,帮助父母了解和支持孩子。书中讨论了鹤洋一些问题: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走路、说话和游戏,节奏对儿童的重要性,男孩和女孩的差异,该在何时上学,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青春期问题等。作者告诉我们,父母只有用恰当的方式来滋养、培育和启蒙孩子,创造出最佳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5:38:40 | 只看该作者
参观香港华德学校上午校――深港课堂之简单比较
悠然南山
  活动简介:
  2007年1月5日,在南方少有的寒冷冬日里,我和全校40名老师一起到我们的秭妹学校――香港华德学校上午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因为香港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地少人多。一个校舍同时要承担两所学校的教育,上午时间属于一个学校,下午时间属于另一个学校。)
  交流活动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两所学校各派一名老师上一节中文课,课后两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研讨。第二天安排我们参加华德学校的“[锦绣中华万花筒]全方位学习活动嘉年华”。
  活动简录一        
  深港两地的课堂
  镜头一:香港老师课堂
  华德学校上午校的陈老师先给大家上了一节一年级小朋友的课文《为什么》。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关乎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现象,表达了一个孩子发现生命中的神奇。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为什么
  起床时,我精神这么好,为什么晚上就累了?
  上学前,我吃得饱饱的,为什么现在肚子咕古咕叫?
  昨晚我洗过澡,今天打完球,为什么婶子变得这么臭?
  功课早上才交了给老师,为什么下午又有了?
  我们看到陈老师发给我们的教材内容前面简单地写着本节课的两个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2、透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上课伊始,陈老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从孩子面对的新课堂环境开始关切,微笑着问小朋友今天见到这么多客人来到课堂紧不紧张。没想到小朋友们说不紧张。可见小朋友们的率真和可爱,不会为陌生人群的到来感到紧张,这样的生命该是在一种自然生态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所以有着这样良好的心理素质。
  接着陈老师开始和同学们复习昨天学过的生字词,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遇到发音不准的小朋友陈老师并不直接指他的错误,而是巧妙地自己随机范读。(香港的小孩子学习普通话真是不容易,因为粤方言和普通话相去甚远,孩子们学起来有个比较艰难的转换过程。很多发音我们听起来都很不标准。但是老师没有表现出一点焦急和不耐,一直是心平气和地带着孩子们读课文。一遍又一遍,设计多样化的互相读激发孩子的兴趣。
  请看教师设计的几个层次的读。
  1、教师示范读课文
  2、请学生自己大声念给自己听
  3、选择一个朋友两人互相听对方读
  4、师生一起合作读
  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孩子们多次巩固生字的发音,且慢慢了解课文的内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有几个动人的细节值得回味
  细节一:有个孩子读“起床”发音很不标准,老师非常有耐心地指导,请他反复读几遍,都没有实质的改变,但是老师没有半点不耐。而是一直微笑地看着孩子。其他的孩子发出笑声,老师及时告诉孩子不要嘲笑他人。
  细节二:老师在让孩子们读书时,非常关注每个孩子的状态。走到每个孩子的身边去倾听他们的读书,并给予单独的帮助.老师真诚的倾听和关注给了孩子读书的勇气。
  接下来老师组织孩子讨论课文中的现象,请孩子试着去解释这些现象。
  再接着请问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并写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上:         为什么      
  我注意观察了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时的学习状态,基本上都能围绕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合作很和谐。这是目前我们在课堂上最困惑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小组学习习惯,只要是小组学习基本是混乱不堪,往往成为孩子们自由言说的时间。主题的讨论很难深入很难集中。
  五分钟的小组讨论后,老师请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
  1.上星期,我剪了指甲,为什么现在又长长了?
  2. 以前我不懂说话,为什么现在会说话了?
  3.以前我没有戴眼镜,为什么现在要戴眼镜?
  4.以前我是小小的,为什么现在长大了?
  5.今天早上是晴天,为什么现在下雨了?
  看着这些充满童真的话语,谁能不更加爱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谁能不敬佩老师精心培育的辛劳?孩子们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护航人――教师,在课堂上对孩子的教育启蒙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命质量。
  课堂上对孩子于细微处的生命浸润远远剩过了传授知识本身。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去认识自己,启迪孩子的智慧,润泽孩子的生命。
  如果用惯常的评课标准去评价这一节课,教师使用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哪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课堂师生的互动交流如何?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发言是否积极?等等这么多标准一一去评论,很难说清楚是否都落实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节非常朴实自然的"师生生命在场"的课.
  镜头二:深圳老师的课堂
  接下来,我们学校年轻漂亮的吕老师为华德学校上午校的一年级小朋友上了一节《小小的船》。这是一篇每个中国人而熟能详的课文。作者叶圣套陶先生以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无穷想象。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船,
          小小的船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吕老师合着优美的音乐朗读把孩子们带进了美丽的星空。教师运用情景教学的理念体现在每个细微处.有个孩子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鼓掌了。(多么真切的生命感动呀,孩子完全被陶醉了并且由衷地表到了自己的喜悦和赞赏。我们的孩子是否也有这样由衷表达喜好的能力?)
  随着课堂的深入,年轻的吕老师明显地感到孩子和自己的教学不够默契,她的激情没有感染这帮小家伙,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在拼命启发,教师显得非常累.可是却得不到孩子的呼应。这样的时候最是考验一个教师教育智慧的时刻。必须能够随时关注到孩子此时的生命状态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同时这也让我想起之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让老师去教一群自己不熟悉的孩子这样的做法本身是值得反思的。因为备课除了备教材外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现状,才能设计适合孩子学习的方式,这才是以生为本。所以吕老师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情理之中的事。从孩子的反映也充分体现出两地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不同.
  几点认识
  结合这两节课和之前在美国课堂.新加坡的课堂所看所想,反思目前我国课堂和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有以下几点认识:
  1、香港的语文教材更倾向孩子的生活。教育更关注孩子自身的生活,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事物,注重引发孩子的思考。内地的语文教材更重视文学性,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有时候有点空中楼阁的飘渺,对于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有限的孩子想象有时候无从入手。
  2、课堂上香港教师,新加坡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课堂是每个孩子的,不是那些积极主动的少数人的课堂,教师会关注到那些不积极的内向的沉默者,“你们都在我的视线里”,课堂就不会成为少数人活跃的场所。我们的课堂也许是因为学生多,关注不过来,所以发言的机会往往只给了那些天性活泼大胆的孩子,而一些胆小害羞的孩子因为没有自信不敢举起小手,老师也没有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久而久之,他们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群旁观者“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样对个体缺少关注,是对他们生命的漠视,自然他们也成为课堂上冷漠的一群。我们可能很少能去想想作为教育者如何去帮助和温暖他们,以生命的情怀去浸润他们,因为缺少关注,缺少温暖,得到的鼓励也越少,生命的成长遭遇了最大的伤害,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生命很难有温暖的情怀去对他人。回过来想那些老师眼中的课堂积极分子,因为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鼓励,自然就会更加优秀。如此一来,造成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极度不平衡现象。
  属于每个孩子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课堂不是少数人展示才华的表演场,是每个生命彼此交融彼此温暖的充满爱的地方。
  3、香港课堂上的师生都是处于一种很自然的生命状态。课堂即孩子生活的场所.在这里和在别的地方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放松.而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往往是一种非自然的生命状态。本来很热情的教师到了课堂必须板着脸面对学生才可以建立所谓的威信,而那些课下活泼可爱的学生到了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不能随意说笑,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喜好,课堂上的师生时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对立场景,彼此都是一种非自然情态的生命.教师总是试图控制学生,学生又因为生命成长的特殊时期不经意就有了一种反控制的行为。师生关系不能和谐友好。永远不能逃脱控制与反控制的局面。老师需要高声呵斥,学生也是大声喧哗,老师燥,学生燥,一个字"燥"..很难有一种平和的心态.
  4、也许是对孩子生命成长的节律有更深的了解,香港老师的课堂有了对孩子更多的等待,当孩子的发音不准时不是急于要他马上学会,而是给了更多的帮助和等待。我们的教师往往对孩子缺少必要的耐心,不懂得等待。没有想到孩子是有差距的,这个孩子能学会另一个孩子不一定也能马上学会,因为他们是如此不同的生命个体。因此由于对孩子生命成长的不够了解就会带来对孩子期望的求全求同,对有差异的孩子缺少善意的等待和温暖的帮助。反尔有了更多的责难和批评,也许面对孩子不能及时掌握某些知识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等待远比严格的要求有效的多。这时候是最需要老师以爱心去呵护需要更多关注的生命。
  “教育是母性的:温柔、耐心、期待、激励。” 我想时刻提醒自己记住这一点.
  一点花絮:
  课后两校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由本校校长主持.一开始,华德学校的老师很积极地开始交流自己对课堂的认识,虽然说的不是很有条理,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条一条地综述,但是教师把自己对课堂最感性最真切的感受及时和大家分享,他们说起来没有顾虑,显得很自然大方.很真诚.
  眼看发言的都是华德学校的老师,而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坐在那里静静地不发言.我校的校长急了,开始点名让我们的老师说了.
  从两地的教师表现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的人的差异.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几乎很少有激励人自主自动去发展的,大部分人缺乏一种自信,缺乏自由本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欲望,只要有可能宁可选择沉默,这是最安全的一种方式.人们之间缺乏说话的安全感,害怕自己说的不好,担心自己的话语会得罪了他人,总之说一句话顾虑的是前前后后,最后几乎失去了表达的意义了.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的老师,如何能不再让我们的孩子步我们的后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备注:以上对两地课堂的对比认识不仅限于本次的两节课,一些认识是建基于近年来对中西方课堂文化的思考.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批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22:45 , Processed in 0.1068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