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规训时代艺术中的自由精神与逃逸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7:5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规训时代艺术中的自由精神与逃逸

   
    作者:廿一行
   
    (一)自由对规训社会的逃逸——电影《楚门的世界》
   
    影片中,那个男人叫楚门,在影片之外,他却变成了“trueman”(真人),代表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楚门出生在桃源岛,生活在桃源岛,那是导演基斯督一手打造的桃源神话。假如从太空向地球眺望,除了能看见万里长城,就只能看见楚门的世界——桃源岛。它的外形竟是一个硕大无比,扣在地上的铁锅。铁锅中生活的人们仰望到的蓝天竟是画在铁锅内壁上的,岛上的所有人都是基斯督雇来的演员,除了楚门。日出日落,阴晴风雨,潮涨潮落也都是基斯督控制的。他就是桃源岛呼风唤雨的上帝。整个桃源岛就是他的巨大摄影棚。在“铁锅”之外,全世界人通过电视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观看楚门的一举一动。看着他出生,看着他蹒跚学路,看着他吃饭睡觉,甚至他和谁相遇,恋爱结婚,都是导演事先设计好了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二十多年从未间断的史无前例的真人拍摄,除了被拍摄者楚门。
   
    导演基斯督以为他为楚门提供了一个只有真、善、美的乐园,为人类未来的幸福提供了完美的模板。其实,楚门却是真正不幸的,因为他的一切生活和命运都被冥冥中的“上帝”操纵。为了不让他离开桃源岛,导演就安排他的“父亲”溺死,让他患上恐水症,打破他成为航海家的梦想,为了不让他了解内情,就把高中时和他相爱的女孩强制驱逐出岛。楚门的人生完全是被观察、记录、铭写、规训的,他的幸福生活纯粹是被按照导演的乌托邦理念设计的,他压根没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自由。
   
    心灵的自由永远比外在的幸福更重要,所以当楚门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后,他毅然决定从完美的“监狱”中逃脱。最后,他和“上帝”斗智斗勇,躲开了数千部摄影机的监视和全岛人地毯式的搜索,而且战胜了十多年的恐水症,一个人驾着小船离开桃源岛,途中又与导演制造的狂风巨浪顽强对抗,终于找到了离开“铁锅”的通道。当他正要打开通往外界的门时,云端忽然传来基斯督绝望的声音。年老的导演哀伤地劝他回来,他告诫楚门外面的世界多么的尔虞我诈,充满欺骗、危险和罪恶;他说只有他才真正的爱楚门,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只有他给的世界才是最适合楚门的,他还说他看着楚门长大,比楚门自己更了解自己。然而楚门说:“你可以监控我的一切,但你永远无法在我的大脑里也装上摄影机。”然后他转身打开大门,自由的阳光如水般洒进来………
   
    但是,外面的世界也许是一个更大的监狱群岛呢?我们就生活在“真人”的世界里,也许自由的精神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实现如此激荡人心的逃逸。
   
   
   
    (二)自由对文明秩序的逃逸——电影《天生杀人狂》
   
    男主人公曾是一名逃犯,后来与女主人公一见倾心。两人合谋杀死了女主人公的父母,从此开始了流浪和杀人的旅程。
   
    女主人公被毒蛇咬伤,为了买药,两人被捉。而抓住杀人狂的警察兼作家竟也是变态的杀人者;后来男女主人公在监狱里引领暴动,采访杀人生狂的记者终于也变成了新杀人狂。
   
    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肆无忌惮地杀人,杀人对他们来说不需要任何理由,在他们看来,杀人只是因为本能,或是为了一场狂欢,甚至,他们把一起杀人当成爱情的见证。由于嗜杀,他们反倒成了全国青年疯狂崇拜的偶像。最后,他们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生了许多孩子,活得幸福、逍遥、自在。
   
    尼采说古时候的人类处于一种半兽人的状态。他们并不因为杀人而感到负疚,《天生杀人狂》中的男女主人公大概就是在文明秩序的重压下向原始天性做出的一次回归吧。但是必须限定,这种狂欢和回归只应在艺术中实现;否则,必然会陷入巴赫金的说的现代酒神精神谬误。后现代精神把反逻各斯和无节制的狂欢推向极致,本身就陷入了自设的逻各斯中心,其实质是对酒神狂欢精神的非理性滥用。
   
    (三)自由对媚俗偏见的逃逸——小说《似水柔情》
   
    “媚俗”是米兰"昆德拉对人类生存境况所做的一种文化性阐释。对待这一问题,福柯却从他独特的权力政治视角来审视。于是,昆德拉所言说的“媚俗化”就成了社会中无所不在的权力对个体成员不断规训、编码的过程。而反抗媚俗的实质就是反对被规训,反对被社会编码。虽然人一出生就陷入媚俗的境遇,但是在“本质”的生成过程中,人是可以选择拒绝媚俗,从而摆脱媚俗的。
    米兰"昆德拉带给王小波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批判媚俗这一主题上,王小波的文本可以看作是对昆德拉精神的延续。
    王小波的许多小说都在反抗媚俗,而他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文化崇拜(准确地说应该称作文化媚俗),而最终向我们揭示了媚俗的本质——对时代话语霸权的无意识和麻木。所以王小波的高明之处,是他不把批判仅仅停留在反抗媚俗这一现象上,而是深入到本质中去,完成了一次对主流文化深层的解构,然后通过深刻的反讽将意蕴释放出来。
    关于反对文化媚俗的主题,王小波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当推《似水柔情》,其电影剧本版则称为《东宫"西宫》,后来拍成了电影。许多人仅仅把它界定为中国大陆第一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影。其实,《似水柔情》绝不单单只是一本反映同性恋的小说,它有着更其深层的文化意义。我们不妨这样追问:如果《似水柔情》仅仅是一本同性恋小说,那么,“公共汽车”这一角色的意义何在?“公共汽车”并不是同性恋,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她?原因就在于:不是同性恋者的“公共汽车”与是同性恋者的阿兰,二者的受人排斥具有同质性。也就是说在某一种主流文化或者说时代话语霸权的统治下,一个人受到社会排斥,并不是因为其自身的行为绝对的错误,绝对的不好,而恰恰是因为其行为与整体不同,于是为整体所不容。王小波正是试图通过对照“公共汽车”与阿兰遭遇的同质性,向我们揭示个体受社会文化压制(一种精致的无所不在的权力网)的本质,从而警醒大众对主流文化的媚俗。
    在古希腊,同性之爱曾是普遍的现象,男人们同男童相爱是无可质疑的。所以,那时候,男童的身体被认为是最美的。而柏拉图著名的精神恋爱说也恰恰是针对同性之爱而言的。可见,我们可以采用系谱学或者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探本究源,发现同性恋并不是天生恶的,并不是自古就该遭受贬斥的。甚至“同性恋”这一称谓也是近代主流话语强加上去的,就像“公共汽车”之所以成为公共汽车,并不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个“公共汽车”(意思是“谁愿意上谁上”),恰恰在于她在同龄人中发育过早——不到年纪就丰乳肥臀——偏离了主流。所以《似水柔情》就不仅仅是为了呼吁对同性恋的理解和宽容,它的意义远已超出了这一狭隘的范围。
    王小波的文本在某种程度上实践了德里达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似水柔情》不仅是反对异性恋中心主义,反对主流文化对边缘文化的压制,更是从根本上抗议社会话语霸权对个体的同化和侵害。这种话语霸权是如此的强大,由它引起的集体无意识的媚俗是如此的狂热以至愚昧。势单力孤的个体根本无法与之正面相抗。所以只好顺从,只好以承认自己贱的方式对真正媚俗的群众施行反讽。这就是王小波笔下无奈而又不屈服,表面自贱而实际是在反抗的低调式的英雄人物。
   
   
    (四)自由对主体自身的逃逸——小说《纸牌的秘密》
   
    乔斯坦·贾德的《纸牌的秘密》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和他的父亲从挪威出发,前往希腊去寻找离家出走的母亲。途中遇到一个侏儒,他送给男孩一个放大镜。路过瑞士杜尔夫村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卢德唯格送给他一盘小圆面包。其中竟藏着一本只有用放大镜才能阅读的小书-------《彩虹汽水与魔幻岛》。老人卢德唯格在他的书中讲述了年青时候的他与老面包师艾伯特的故事。借艾伯特之口,以讲了更老一代面包师汉斯的故事。汉斯在死前曾请艾伯特喝过两滴集千种味道于一身的彩虹汽水,并将佛洛德纸牌传给他。1842年,还是水手的汉斯遭遇海难,漂流到魔幻岛,通过一个很小的石壁缺口,进入奇异世界。那里生活着53张纸牌变成的53个侏儒和一位名叫佛洛德的老人。
   
    1790年,年轻的水手佛洛德像后来的汉斯一样遭遇海难,漂流到魔幻岛。他在岛上用普普玫瑰的花蜜与彩虹河水调制成彩虹汽水。因为寂寞孤独,他整日用一副纸牌,甚至在脑中玩单人牌戏。久而久之,他把不同的牌在大脑中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形象,无聊时就对着那些纸牌说话,和他们聊天。一天早晨,佛洛德起床了现有两个他意识中的纸牌形象竟变成了活生生的侏儒。后来,纸牌侏儒愈来愈多,在岛上形成了一个村庄。那些纸牌侏儒都服从佛洛德的权威。他们只管生活,从不问自己是谁,来自何处。所以与佛洛德相安无事。
   
    不料,几年后,一个丑角侏儒突然来到岛上。这个小丑狡黠无比,一个劲向佛洛德追问:我到底是谁?为什么我会当丑角?我从何处来,往哪里去?这时佛洛德发现汉斯竟是他的亲生孙子。不久,到了四年一次的小丑日,在盛大的小丑戏上,小丑终于揭出了谜底。侏儒们知道自己是佛洛德创造的后,不堪其辱,杀死了他们的创造者。然后又要砍掉揭穿真相者的头。小丑和汉斯一起逃出了魔幻岛。
   
    魔幻岛缩小消失,除了小丑的52个侏儒全部变回纸牌,汉斯带着彩虹汽水,纸牌,金鱼等奇珍异宝逃到杜尔夫村定居,后来的一切都按照小丑提示的纸牌预言发生了。小圆面包师卢德维格竟是男孩从未见过的爷爷。送给他放大镜的正是当年逃出魔幻岛的小丑。男孩和爸爸最终找回了男孩的母亲。那副纸牌中经常有一张跑出盒子来,她就是当年一心想走出迷宫而最终未能逃逸的红心幺。当然,她代表着男孩的母亲。
   
    当年,所有侏儒都迷恋造物者佛洛德的彩虹汽水,结果沉醉在感官经验中,迷失了心智,只有丑角最后吐出了彩虹汽水。看穿了整个骗局。所有人都是充满生命的奇异傀儡,都像那些侏儒一样属于一副扑克牌,只是我们还不晓得,发牌的人究竟是谁。
   
    当年,在魔幻岛,小丑预言的最后一段是:纸牌游戏是一种家族的诅咒。总会有一个丑角看穿整个骗局,一代又一代,地球上永远游荡着一个永远不会被岁月摧残的小丑。看透命运的人必须承受命运的折磨。
   
    现实世界是一个更大的魔幻岛,它仍被隐秘的纸牌游戏所主宰。人们盲目地、操心地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心灵越来截止为日常生活的假像能遮蔽。当不愿媚俗的丑角揭出了牌戏和生活的本质,人们愤怒地想要杀死规定牌局者;但是人们终究还是喜欢生活在固有观念和媚俗的习惯里,于是看透牌局的人终将被人们排斥。他们看透了命运却逃不开命运,只能自我放逐,承受命运的折磨。这是一种俄狄浦斯式的高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7:57:13 | 只看该作者
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总纲领
(2010年10月17日9点15分,新千年文学全国高校巡回演讲暨北大中文论坛走进湖南高校活动,以“新千年人文论坛”的形式,在湖南大学前进楼报告厅隆重开幕。)

         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总纲领

                   演讲者:廿一行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搞一场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我可以开门见山地,给大家解答这个疑问,我们是为了:介入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为一切在精神上,和现实中,迷惘痛苦的人们,写作。


嘉宾之一: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会长邓映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首先好好研究眼前的这个世界和时代。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黑夜贫困时代。这个世界黑夜贫困时代,就是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要介入,和改造的现实环境。

什么叫,世界黑夜贫困时代?我们可以把它,一分为二地加以理解。世界黑夜就是,虚无主义泛滥,没有信仰之光的精神黑夜;贫困时代呢,是指人被社会观念异化,而遗忘了生命存在的精神贫困。

有一位朋友,他说:“一切都是扯鸡巴蛋!”这就叫虚无主义。还有一位朋友,他说:“我从来不曾为自己而活!”这就叫生存异化。大家睁开双眼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生活在一个虚无主义和生存异化的世界黑夜贫困时代。

那么,这种世界性的黑夜和贫困,是如何造成的呢?我们说,这是现代文明泛滥的后果。现代文明出了什么毛病?一个是抛弃神圣,另一个是工具理性。有人说:“孔子难道一定存在吗?可不可能孔子就是个傻瓜,后人把他神圣了呢?”这就叫,抛弃神圣。又有人说:“一切都是利益,世界上根本没有感情!”这就叫工具理性。

为什么现代人要抛弃神圣?为什么会发展出工具理性?这是西方文明开启的“杀死上帝”与“人类中心主义”进程的必然结果。“杀死上帝”之后,人们就可以说:“什么伟大的信仰,崇高的责任,理想的追求,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假的!只有把钱装到口袋里才是真的!”

而“人类中心主义”,促使人把大自然当成开采征伐的对象,于是造成地球生态的失衡。“人类中心主义”,又进一步导致个人中心主义。于是,就有人教导我说:“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只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能够帮助你的人;第二种人是有利用价值的人;第三种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垃圾。”

“杀死上帝”必然导致人类中心主义。但西方人为什么要杀死基督教的上帝?正如中国人为什么要推翻封建礼教呢?因为当时它们早已经僵化为压抑人性的教条和统治者控制人民的工具。并非基督教和儒家礼教,一无是处,而是它们,不幸沦为了权力话语的工具。

权力者为什么能够有机可乘?伟大的思想为什么会沦为权力话语的工具?这是由于,人对形而上学的迷信决定的。什么叫形而上学?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象化思维;二,是偶像崇拜。对象化思维就是把一切都当成对象加以观察、研究和利用。偶像崇拜呢,就是期待一个最高神圣者,或者最高律法。

举例来说,同学甲宣称:“爱一个人就要占有她的全部!”这就是一种对象化思维。同学乙在墙上贴一条标语:“资本万岁!资本就是一切!”这就是一种现代的偶像崇拜。

对外物的追逐和对偶像的迷信,使人们生存异化;反过来,对追逐的失望和偶像的破灭呢,又引发了虚无主义。我们看到,生存异化和虚无主义都是形而上学思维的结果。同时呢,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又是一对相对性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世界黑夜贫困时代,理解为宗教的、道德的、哲学的形而上学,被边缘化、虚无化;科技的、拜金的、功利的形而上学,反被中心化、神圣化的畸形时代。

所以,一个人,他可能既被形而上学话语欺骗,又是个虚无主义者。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见过W君:W君他非常务实,坚信自己能发大财,崇拜:“人都是理性的,寻求最大的利益”这条经济学假说。这说明他是一个形而上学者;但他不相信任何高尚的事物,不相信道德,认为艺术是毫不重要,可有可无的扯淡。这又说明他是个虚无主义者。这个人虽然目标非常务实,但是手段却很有点儿不切实际,结果自以为是地折腾了好些年,仍然一事无成。最后自暴自弃,成为一个颓废的人,一个自甘堕落的人,一个被生活击垮的人。

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使现代人不是被话语观念所奴役,就是精神无家可归。现代人的生活,被各种话语观念和社会机制所扭曲异化;同时,又无法在内心中找到精神的归宿。随着西方文明的世界化,虚无主义和生存异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今天,我们有些同学刚刚大学毕业,胸中是热血沸腾,时刻准备干一番震惊全人类的大业。他们说:“这个时代满地都是钱等着你赚!谁要是赚不着钱只能怪自己傻逼!没本事!”他们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甚至说:“为什么要惩罚贪官呢?世界上怎能没有贪官呢?贪官促进了社会消费和再生产,贪官是这个社会的功臣哪!”

我们总能见到那些无比认同时代价值观,自觉跟着社会风潮而动的人。我到国家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就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特别地好学。偌大的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大家最喜欢看什么书呢?《怎样做一个好员工》、《我不是教你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做人靠手段,做事靠手腕》、《女人赚钱靠什么》、《女人变坏就成功》、《花季少女登上成功快车》、《杜拉拉升职记》。

这些人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学会做人,迎合社会,就可以按部就搬地走向成功;成为有房、有车、有配偶、有孩子的中产阶级;从此扬眉吐气,立于不败之地。多么美好的中国梦啊!但它已不幸,如美国梦一般破灭,成为梦幻空花。然而商业社会,仍然在为年青人编织美妙前程,幸福生活的神话。但事实却是:大多数人都将沦为,商业道德的牺牲品。

我在2008年宣扬新千年文学的时候,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表示极力的反对。他说:“大家都有钱赚,有饭吃就挺好,闲扯什么逼淡!什么拯救,什么崇高,什么神圣,简直是空虚无聊!”后来他不再这么说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存钱的速度,远没有房价上涨的速度快。去年手里的存款还有希望买上2平米呢,今年呢,就只够买1平了。而且女朋友跟他分手,嫁给了大龄男人。

大家看一看,2008年以后,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别的都不说,一个房价飞涨,就断送了无数青年的好梦。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生存问题;面临着工作一辈子,也未必买得起房子的问题;面临着买不起房子,就结不了婚的问题;面临着结了婚,也养不起孩子的问题。没有房子,女孩儿不肯嫁给你,宁可变成剩女。如果你不是城里的房二代,又不甘心回农村生活,那你就只能在城市里飘泊流浪。(流浪啊,流浪,别忘了亡家灭种的危险!)

残酷的现实,粉碎了年青人的好梦,梦醒了应该思索一番世界、历史与人生。想一想是谁,引诱我们做这样千篇一律的梦呢?难道上学、工作、赚钱、买房、结婚、抚养下一代,就是实现了美满的人生吗?是什么力量,迫使成千上万人走上同样的生活轨道?是我们的生命,真的需要那些商品,还是商业广告,为我们制造了无穷无尽的需求?是什么力量阻止我们付出和得到真情,而必须对他人伪装,竞争和攀比?是什么让我们,陷入痛苦和迷惘,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金钱、房子、汽车、婚姻、子女,难道我们得到了这一切,就是实现了人生的全部幸福吗?我们在追逐所谓的幸福成功时,是否遗忘了逝去,就不再回来的生命存在?我们毕生追求的一切,是否只是商业逻辑制造的梦幻泡影?当然,我不是让大家不要求生存,不要求配偶;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只为生存,盲目地只求配偶。如果我们一味地认同,沉溺于商业道德的逻辑,就只会让我们自己,和未来的孩子,被扭曲的价值观伤害和吞没。



为一切,在精神上,和现实中迷惘痛苦的人们写作,这就是,新千年文学与文化的现实关怀。而探索这种迷惘痛苦的原因,寻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这就是新千年文学与文化的终极关怀。

从现实的社会来看,迷惘痛苦是由道德堕落、人性丑恶、金钱万能、享乐至上、利己主义、自我中心等等因素造成的。但是从精神的缘起来说,这一切却是对象化思维、偶像崇拜、杀死上帝、人类中心主义、抛弃神圣、工具理性的后果。倘若进一步推究到根源呢?这种种精神和现实的迷误,却都是形而上学思维,导致的生存异化与虚无主义的产物。

那么,我们就得解除形而上学,对人心的遮蔽,揭示生命存在的本来意义。但是,所谓生命存在的本来意义,我们现在却不能领悟了;因为太多的形而上学观念,遮住了我们心灵的眼睛。心灵的眼睛被遮蔽了怎么办?我们就需要一种生命的沉思,去扫除那些遮蔽。解除遮蔽之后才会显现出,本真、和谐的存在之美。然后,我们还需要一种诗性的艺术,把这种无蔽的美妙境界,描绘和吟唱出来。

生命的沉思和诗性的艺术,简单地归结,不外乎三个字,就是什么?就是思与诗。思与诗能够把人们,从生存异化和虚无主义的迷梦中唤醒,引领我们去发现生命的秘密,和在世的责任。正因为如此,思与诗的言说是一种,照亮世界黑夜贫困时代,启迪人类心灵的,精神启蒙。

精神启蒙需要多方面、多领域的共同努力。而文学能够最真切、最人性化、最诗意地关注世界、历史与人生;并且鉴于历次思想启蒙运动中,文学所发挥的巨大宣传作用;所以,文学应该,也可以成为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锋和重心。于是,就首先需要一场深刻的文学革新运动,抵制那些趣味低下、庸俗消遣、败坏人性的伪文学。把思与诗的精神,把对存在意义的揭示,把介入世界黑夜贫困时代的启蒙精神,引入到当下的文学创作中来。

独木不成林啊。以文学革新,乃至文学启蒙为先锋和重心,是为了进一步带动哲学、音乐、绘画、电影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文化复兴。这种文化复兴首先是一种,伟大严肃的文化精神的复兴;是在介入新时代、新情况的前提下,在融合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振兴与腾飞;而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过去事物的简单恢复。

文学革新、思想启蒙、文化复兴成为一场解救世界黑夜贫困时代的,新文学文化运动的,三大方向。它们的三位一体,是为了促成,新轴心时代文明的共同目标。什么是新轴心时代?它是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佛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犹太教先知们为代表的,第一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相对应的。

第一轴心时代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几大范式。即践行天命的、出世逍遥的、理性中心的、天堂信仰的。这些文明范式,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走向僵化和瓦解;以至于今天,全人类共同进入一个价值混乱的,世界黑夜贫困时代。这个世界黑夜贫困时代,正是新旧轴心时代更替的,过渡时期。如今,单靠哪一种文明范式都不可能,全面解决世界黑夜贫困时代的问题。只有在东西方文明广泛融合与新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解除时代的精神病痛,开启一个,人与世界、超验、他者、自身,和谐一体的,新轴心时代文明。

过去两千年来的,是旧千年轴心时代文明;即将开启的,不妨叫它新轴心时代文明。为了实现新轴心时代文明的目标,就需要新千年文学革新、新千年思想启蒙、新千年文化复兴的手段。新千年志士同仁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就形成了新千年文学文化运动的大潮。

好了,请问:如何能够实现新千年的文学革新、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们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将思与诗的精神,贯穿于这场文学文化运动的始终。而思与诗的精神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原则:深度解蔽、精神游牧、重塑价值、诗意栖居。

因为世界黑夜贫困时代人类的心灵被遮蔽太深,所以首先需要一种洞察本质的深度解蔽,以使人们变得清醒;因为我们的世界、历史与人生中存在太多形而上学教条的异化和束缚,所以需要一种勇于反抗的精神游牧,以使人们获得自由;因为打破旧信念之后容易陷入虚无颓废和堕落绝望,所以必须重塑新的理想价值。为了避免新价值再次成为一种偏至和教条,就要求一种筑造本真和谐的诗意栖居。

作为一种人文理想,新千年文学与文化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却有责任立足当下,承担时代的使命,用思考和行动解决当下世界的难题,并为后世提供借鉴的榜样。它有这样一条总体的思路,即:要想冲破现实给人类身心造就的,有形和无形的牢网,先要改造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取向。全部的新千年文学文化运动便都是致力于此。

综合上面之所述,我们便能得出一个清晰的,新千年文学与文化运动的总纲领。这个总纲领由一个轴心、两种精神、三大方向、四项原则所组成。一个轴心即新千年轴心时代;两种精神是指思与诗;三大方向分别是新千年文学革新、新千年思想启蒙、新千年文化复兴;四项原则呢,就是深度解蔽、精神游牧、重塑价值,和诗意栖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8:17:17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不读书是教育的悲哀
                                                       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徐金奎

现在,许多人认为读书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求得衣食无忧。就连老师、家长在教育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时,也喜欢说“不好好读书,就没有出路”。很明显,这是读书实用论在作怪。
“读书实用论”已经成了许多读书人追求的目标,连宋代皇帝赵恒都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可见“读书实用论”根深蒂固。那些通过读书获得了理想的职业、生计无忧的人,是不会读书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读书只不过是求职谋生的敲门砖,“门”已“敲”开,这“砖”就没用了,带着不方便,当然要扔掉了,这种“过河拆桥”也成了人之常情。宋代名相赵普能用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因为他对《论语》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实践,成为他治国、平天下的资本。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多读书,多研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不读书,那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但事实上,教师不读书的俯拾皆是。很多教师仅在做学生时读了一些书,且仅限于教科书;参加工作后,那些书被尘封起来,无人问津,结果“素蚓灰丝时蒙卷轴”。这印证了钱钟书的话——“有学问来教书,不见得有本事;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好比是做无本生意,那可就是大能人,是一门艺术了。”我们不妨去参观一下教师的家,室内装修得美轮美奂,恍若皇宫;“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文学方面的书籍却“两处茫茫皆不见”,教师家里连书都难以寻找,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了。
作为教师,教与学,授与受,要做到游刃有余,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内存作支持;智慧的驰骋自如、个性的自由张扬、风格的豪放挥洒,没有知识储存的充实空间是不行的。教师要充实这空空间,必须早读、博读和深读:早读,尽量抢在在学生之前阅读,否则就落后于学生和时代;博读,广泛涉猎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边缘化知识,并进行整合;深读,往深处发掘,读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和主张,形成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多多益善”的读书愿望与热情,多读课堂外书之外的书,多读与灵魂对话的书,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吸收,教学是倾吐。教师读书是静静的吸收,与先哲对话,以求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教师读书是绵绵的倾吐,与莘莘学子对话,以求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静静的“吸收”,达成绵绵的“倾吐”,实现融融的“建构”,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样,人类历史的链条才不至于中断,人类历史的光芒才得以薪火相传。如果教师读书不从源上去开掘,不从流上去开拓,不下功夫刻苦修炼,不陶冶精神,就会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教学中自然只有漂亮的招式、别人的见解和陈词滥调,不可能有自己的东西。把读书终结在拿到师范毕业证书时、把教书锁定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师,是不可能有自己的思想的,更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成为优秀教师。因为,读教材、教参和习题集的狭隘阅读,注定教学会捉襟见肘,课堂会缺乏底气、大气、灵气和生命力。这的确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不读书,怎能企及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学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不善于引导学生探讨问题,那就是教育最大的悲哀?读书是教育者的根,根不朽,教育的干才能茁壮,枝叶才能繁茂。没有阅读的滋养,教育不可能可持续发展。善教者必是善学者,但现实中,教者不愿读书,作文不愿意“下水”,如此教学,鸭背上泼水一般,其肤浅与隔膜显而易见。我们都知道,孔子一生与书香作伴,以教育为业,以一介书生的君子风范影响了他的弟子们,铸就了中华文化的巍巍丰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兴旺发达,所以,他成为了千古称颂的圣人。
教师读书是教书的必需,是专业成长的捷径,是教育生涯的阳光道,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而深刻的的知识。”“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这话告诉我们,阅读视野决定了教学境界的高远与否。如果教师要能坐在书桌前,静静地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静静地设计一生的读书计划,那他就是智者。读书是教学流程中最广博的备课,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撰写的最自然而亲切的路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读书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成为教师生活的必需时,教师教育教学就能开辟一片新天地,达到一种崭新的境界。
读书,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不读书,是教育的悲哀!读书,反哺着教书育人的能力,催化着教育教学的创新,促使教师和教育在浮躁与激荡中,保持着文人的良知和文化的高贵。书路无穷,书香永恒。读书的教师越多,学校就能够可持续发展;读书的教师越少,学校就很容易短命。“书香校园”里一定会“书香教师”林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14 10:55 , Processed in 0.12981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