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7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省株州市教科院小语教研员帅晓梅-网文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2:3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省株州市教科院小语教研员帅晓梅-网文汇


帅晓梅,全国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株洲市十大杰出青年,株洲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曾代表中国大陆赴台湾参与海峡两岸课堂教学交流,被台湾《联合报》誉为最美丽的老师。因为她多年的执着与坚守,“株洲市书香校园建设”获全国小学语文课题成果评奖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6:01:08 | 只看该作者
在湖南省优秀教师
成长论坛上的发言  
在  路  上
一个中年教师的行走记录
株洲市教科院 帅晓梅

    在路上,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状态,因为,人,就该永远行走在朝向梦想的路上。
    我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我们家四代从教,家族中有不少人选择当教师。91年教师节,我的一家被株洲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世家”。也许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熏陶,对我而言,选择当教师似乎从来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初中毕业我考入了株洲师范,这并不是我理想的选择,我的理想是成为毛泽东的校友,遗憾的是,那年,湖南一师不向株洲地区招生,无奈之下我选择了别无选择的株洲师范。
    带着些许遗憾,我还是很快投入到中师沸腾的学习生活中。我抓住一切学习锻炼的机会,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作为学校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文学社、广播站和书法小组的骨干分子总是活跃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并且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年级时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中师生语文五项全能竞赛,获得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并因为在校表现突出,被评为株洲市“三好学生标兵”。
    本来,根据我的表现,学校已经确定我为保送上大学的人选,校领导也已经找我谈了话,可是造化再次弄人,那一年株洲师范没有保送名额,保送从我们的下一届开始,带着深深的遗憾,也带着不服输的斗志和韧性,我被择优分配到株洲市实验小学,开始了我的教育旅程。
    启示:虽然命运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圆满、可爱,但它在带给我们缺憾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成长激发出了另一种力量,而力量的积蓄是为了更有力的爆发。感谢母校为我的人生积蓄了第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加速度??第一次起跑   
    1986年10月30日,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刚刚走上讲台仅仅两个月的我有幸执教了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节市级公开课,那是在株洲市首届教改实验调教活动中,我上《骆驼和羊》一课。一个刚走出校门的18岁零7天的黄毛丫头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冲劲儿,凭着良好的基本素质,出人意料地博得了听课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赏。现在回想起来,感触最深的是:我们校长的胆子真大!同时我也清楚地明白,专家和老师们的赞赏只不过是出于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的包容和鼓励罢了。
    其实这第一次起跑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一个新教师的成长轨迹,它不由分说地将你抛上了一条快速行驶的车道,你必须加大马力,以每小时110迈的速度快速前行,于是本该用五年才能到达的第一个驿站也许你只用三年就到达了。
    所以我要说的是,千万不要拒绝公开课,无数名师的成长经历都证明了正是在无数堂公开课的打磨和历练中他们一步步走向了日常课堂的厚实,甚至最终成就了人生的厚实。
10年的小学教师生活,我已经记不清上了多少节大大小小的公开课,头脑中时常闪回的是这样一些镜头:
    周末,独自一人泡在学校阅览室埋头查阅摘抄海量的资料;
    夜晚,为了一份理想的教学设计,数易其稿,挑灯夜战;
    一次次试教,一次次推翻,一次次重建,
    最终,把公开课上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荧屏上……
    就是在这一次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课消得人憔悴”的历练中我一步步获得了成长。
下面是我的博文《旋转的红舞鞋》中的一段文字,它清晰地描述了我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的,似乎是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我就穿上了那双红舞鞋??传说中一经穿上就会旋转不停的充满魔力的舞鞋。
    也许是从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月上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开始吧,作为“可资栽培的苗子”,不断有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在前方等待。先前还被催着,赶着,渐渐地,当肯定、鼓励和期待伴随着努力与付出一起到来的时候,它同时也被强烈地转化为下一次努力与付出的理由和必然。于是,开始“不待扬鞭自奋蹄”,也于是,竭尽全力做好工作便成了一种习惯……
    红舞鞋之于我,美艳,魅惑,无法抗拒。
    它看上去很美,穿上去很累,却令人乐此不疲,并貌似无悔。
红舞鞋的故事之一:我的备课
    我通常会在寒暑假提前把下一个学期的新课备完,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未必科学,但是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这样做我才有足够的精力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我会计划好每天需要完成的备课任务,哪天的任务没有完成,心里就空落落的。毫不夸张地说,我曾经有连续几年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在家里埋头备课的经历。
    从80年代末开始我就有了撰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每上完一课,我都会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得失。这一切没有人提要求,没有人做检查,也没有人知道,完全源于一种自觉和自律。直到有一次,区里搞教学常规突击检查,发现我不仅提前备完了一个学期的课,而且每一课都备得极其认真详实,课后还都撰写了教学后记,于是作为典型案例在区里进行展览并大力表彰。
红舞鞋的故事之二:我和我的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我自己掏钱买来许多儿童故事磁带和名曲欣赏磁带,利用午间半小时放给学生听。就这样,学生陆续听完了鞠萍、陈燕华和孙敬修讲述的经典童话、阿凡提智慧故事等若干个系列,还听完了动物狂欢节、天鹅湖、月光曲、命运、梁祝、二泉映月等中外经典音乐。因为我深信经典文学和艺术的力量,它能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它能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上播下良善的种子。我还利用自己对艺术和体育的爱好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打腰鼓、练合唱,乒乓球和篮球也是频频操练。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建起了班级图书角,自己班上的书读完以后,我利用舅舅在当时硬件一流的株铁一小当校长的便利条件,每周一次推着自行车驮着个大纸箱到他们学校图书室借来一箱箱的课外读物,分发给学生阅读,这样坚持了很长时间,直到把铁一小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全部借阅完;各种读书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遨游书海,如醉如痴。
    班上有几个演讲和写作方面的苗子,我经常给她们开小灶,征得家长的同意,每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后带着他们转两趟公交车带回我家,吃住在我家,悉心辅导一天后,星期天下午又把他们逐个护送回家。
    五年的时间,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孩子们知识面广,求知欲强,健康阳光、充满活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中,我们班常常包揽前几名,在报刊、电台等媒体上也发表了很多作品。特别引以自豪的是,作为五年制实验班,我们以远远超出六年级平行班成绩的优异表现顺利毕业。
    可以说,那真是一段无比充实美好的时光,我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我和孩子们之间也结下了无比深厚的师生情谊。这是2007年暑假我收到的一封发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来信:
    在我的记忆中, 帅老师永远是一个大姐姐, 那么温婉可亲, 娴静美丽, 诲人不倦而且充满青春的活力, 以至于我每每想起您, 心中总会忍不住甜甜一笑 ……您让我永远保有美好的童年回忆, 因为上您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也许这才是教书育人的和谐自然之道, 知识传授更接近匠人, 心灵开启才是艺术。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喜欢您, 当然我是最喜欢您的了。
    ……四年级的时候有了人生第一次跳儿童舞的经历(记得是《好爸爸坏爸爸》),不过后来这方面的空白让我确信自己其实毫无舞蹈天赋可言,只记得因为这个舞蹈您编导得很好, 非常受欢迎, 所以尽管有我这么拙劣的演员, 还是有幸被选送参加市里的演出。 相信老师您也一定很自豪自己的杰作吧!
    后来嘛, 还发生了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  其中一件, 我不说也许老师永远不知道。记得有段时间老师突然改变发型, 把长发改成了齐肩的短发, 这很是让我郁闷了一段时间, 上课时老是盯着老师看, 偶尔会想, 也许还是以前的长发更好看些, 不过后来看习惯了, 觉得哪样都好。……
    我现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 下个学期还要到英国剑桥大学做一段时间的研究,准备在年底回国一趟。由于种种原因,我已经有三年半没有回国了, 希望这次可以见到亲爱的帅老师。                                       [url=mailto:您的学生谭剑sword_tan@hotmail.com]您的学生谭剑[/url]sword_tan@hotmail.com
    2008年,也就是发生大冰灾的那个冬天,我和这位阔别家乡已多年的我的30岁的学生如约相聚,那种为人师的幸福与满足让冰天雪地的冬变得如此温暖。
(二) 拐点??重新上路
    1996年,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拐点悄然出现。因为工作业绩突出,我被评为“株洲市新长征突击手”、“株洲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2岁当选为区政协委员,事迹报道刊登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师的榜样》一书中。这时母校向我发出了召唤。很快我被调到株洲师范,任教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口语和现代汉语三门课程。
    这是一个重大的角色转变,无论是教学对象、培养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全然不同,我不得不以一个新手的姿态重新起跑。
    我一方面如海绵吸水般地学习教育理论,一方面确定了“理论奠基,实践为主”的教学思路。我利用自己在小学教学一线累积的丰富经验,打造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情况调查中,我以学生满意率100%的成绩名列全校榜首,并在学校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三年时间弹指而过,一个新的选择摆在我的面前,是继续留在即将与大学合并的株洲师范当一名象牙塔里单纯超脱的大学教师还是到教科所当一名与小学教育贴得更近、更具有现实影响力的教研员?几番思量之后我选择了后者。
    又一个拐点,又一次角色转变,又一段新的旅程。我确信,每一段不可预知的新旅程都足以激发我对前路的期待与前行的激情。
新的角色转变伊始,我就在思考:教研员的职能定位是什么?我想其核心就是“服务”二字:全方位、高品质的专业服务。 在这个颇具学术含量的服务行业里,仅有敬业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让自己足够专业:有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技能和专业的智慧。这些是教研员获取专业话语权,树立专业威望的根本所在。于是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思考力的决策者、有行动力的组织者、有凝聚力的引领者、有向心力的服务者。
    因此,在做教研员的这些年里,对学校和一线教师我做到了有需必应,并且从不敷衍任何一次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机会, 每年听课评课一、两百节,专题讲座几十场,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并且还不定期地为老师们上示范研讨课。经手修改指导的教案、论文、课题材料、考试命题更是无法计数。而每一场讲座、每一次教研活动、每一堂研讨课背后都是无数心血的凝结。
    为了促进地区语文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我确立了“一体两翼”的教研思路,一手抓课堂教学研究,一手抓师生书香建设。为了使教研活动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我的工作策略是立足基层,基于问题;丰富内涵,提高实效,追求教研活动的系列化、专题化与活动化。
    案例:“师生书香建设”系列活动(略)
    为了拓展“服务平台”,创设教师社团情境,唤起教师的归属感,打造教师共同的精神家园,着手组建了株洲市“青语工作室”。
    案例:“给青语一个理由”(略)
    目前已组织有效网研30余次,青语会员由最初仅限于城区的几十人发展到覆盖到五县四区的290余人,一批网络教研骨干正逐步成长起来,并由此带动了小学语文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为了提升服务品质,我致力于学科教研文化的建设,每一次教研活动我都会精心策划,力图用语文的方式、人文的情怀、专业的品质鼓舞斗志、凝聚人心。因为我知道教研工作更多要依靠教研员的学识、德行、人格魅力以及长期建立的相互信任来凝聚和推动,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它应该让人感受温暖,感受力量,而不是文件和行政指令一样的冰冷生硬……
就这样,凭借着真诚、善意、勤勉和专业,我一点一点走进了老师们的内心,并从老师们的心中一点一点生长出信任、尊重和拥戴,株洲的小学语文教研也从此风生水起,气象万千。
从2003年教科院实行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开始,我年年在近乎严苛的考核中名列前茅,连续7年考核评为“优秀”,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在本院连续三年面向基层的无记名民意测评中,我的基层满意率和优秀率均达100%,是全院唯一获此殊荣的教研员。我把它视为对我工作的最高奖赏,这也成为我不断前行的不绝的动力。
(三)没有终点??一直在路上
     “在忙碌中坚守宁静”
    熟悉我的人可能都了解我的个性,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性格非常平和、不事张扬的人,可是在这平静的外表下我会永远保持一份“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怀和对工作对生活永远的激情。
    我喜欢个性淡定从容的人,也喜欢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所以我将《孙子.九地》中“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化用为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如处子般淡泊、宁静,如脱兔般充满生活的激情,看似是一对矛盾的构成,其实二者完全可以达到和谐的统一。
    淡泊名利,内心安宁,只问耕耘,自有收获。
    充满激情,那就是永远有目标,永远有梦想,爱人,爱生活。当你有了这样的心境,你的心中就会有感激,有宽容,有尊重,有关怀。对工作就会全力以赴,对学生就会竭尽所能,对家人就会充满关爱,对朋友就会一腔热情,而他们也一定会给予你最大的回馈。一切都将进入良性循环。
    正因为有了这种淡泊的心境和对工作的激情,才支撑着我长期超负荷工作,除了教研员工作,我还兼任了教科院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教研工作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来做。我曾笑言:我时常在两套思维系统中穿行游走,一套专业话语系统,一套行政话语系统。双重角色,双重不易,因为哪一个角色你都必须抖擞起全副精神,做到最好。
   “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
    在人生旅途中,我始终信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这种向上无疑就是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人要有两双眼睛,一双向外看世界,一双向内看自己,见贤思齐,自我检视,从善如流,就能远离平庸。所以我一直将学习和反思视为助我成长的一对隐形的翅膀。
    应该说,我个人的知识能力的起点并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师毕业生,但是我庆幸自己始终能保持向上的姿态,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一毕业就开始了学历提升,读完专科读本科,读完本科,又读研究生课程。可以想像,在工作极其繁忙的同时坚持学习是一件极其需要毅力的事情。
    记得当时每年的4月和10月是自学考试的时间,而这个时段也正是各种教学赛事最频繁的时候,我的几乎每一门课程的考试都是与公开课相伴而行的,记得考《古代文学》那次正好赶上要参加市里的调教比赛,比赛和考试时间前后相差不到一周,为了保证“两不误”,我不得不把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看书复习一个小时;白天紧张工作一天,抽空进行试教,制作教具;晚上修改教学设计;十点到十二点继续看书复习。《古代文学》有六本厚厚的教材,不仅都是文言作品,而且全部是繁体字,是公认的最难通过的科目,很多考生屡试不过,而我给自己制定的自考目标是所有科目必须一次通过。经过近两个月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工作和学习终于换来了“双喜临门”,公开课获得市一等奖,自考也顺利过关。
    本科阶段的学习也非常艰难,因为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伴随着紧张的工作,还伴随着人生的一段特殊历程??怀孕和生产。记得孩子刚满两个月的时候,我必须到湖南师大去上一个月的课并参加最后两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无奈之下,我只好把年迈的父母请来,带着孩子,带着锅碗瓢盆、尿布奶瓶一起去了学校,好在学校非常支持,特意腾出一间学员宿舍让我们住下,我们一家四口也便成了师大校园的奇特一景,我和我的女儿也被同学们笑称为“英雄母亲”和“陪读宝宝”。
    “阅读,让精神自由而高贵”
    在学历提升的同时,阅读是我精神成长的另一种姿态。苏格拉底说,未经审慎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我想说的是,缺失阅读的人生一定是空洞苍白的。我深信,读书能丰富你的心灵世界,改变你的精神气质,使你思想自由、心智健全、面色红润、口气清新、言语可爱。
从学生时代起,周末总喜欢约上好友在图书馆泡上一天,喜欢《读书》杂志里那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忧患与担当,喜欢《杂文报》上那些犀利的洞见与深刻,喜欢读人物传记,喜欢读国家地理,间或还读点小历史。作为小学女教师,还曾为自己这点阅读趣味沾沾自喜、自视清高过。然而年岁逐增,渐渐地,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遮蔽了自己的视野,忙碌和浮躁使读书俨然成了一个奢侈的话题。这时,跳出井口,才陡然发觉自己见识逼仄,底蕴浅薄,思想缺钙,言语苍白,每每想起,无不如芒刺在背,汗不敢出。必须重拾书本,重归宁静。于是,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叹服于思想之深与话语之美;读张楚廷的《教育哲学》,沉醉于那浅近而优美的深刻;读龙应台的《野火集》,惊讶于那独有的犀利与睿智;读《论语》,读《学记》,读周国平,读王小波,读《经济观察报》、读《南方周末》,每当手捧一卷,静静地阅读时,心底重又升腾起一股安详平和之气,古典而沉静……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无论是学历提升,还是广泛阅读;无论是思考,还是实践,其实我们都是在发展自我,时刻准备着,去赢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我的个性中有非常明显的弱点,我是个被动型的人,不会主动出击去寻找机会;但是我也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就是当机会来临时,我一定不会轻易错过它,我会凭借自己的认真和执著将每一个小小的机会演绎成一次次的幸运和成功。
    2005年3月,在一次人教社组织的教材培训会上的即兴发言为我赢得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被人教社聘请去新疆做新教材培训,而培训讲座的成功,为我赢得了代表大陆教师去台湾讲课的机会,台湾之行反响热烈,台湾联合报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随即一次次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的机会接踵而至。近几年来,作为人教社教材培训专家团成员我应邀到全国各地讲课20多场,受到广泛的好评;参与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光盘项目开发工作,担任授课教师,赴北京拍摄教学光盘;当选为全国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名师库;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专家,应邀为“国培班”授课。担任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录像课评委和全国小语会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委员。
    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也许能印证这样一段话:教师的成长,首要的是你要有自我发展的梦想与追求。这种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和性格,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前行的路上就会风光无限!
    最后将下面这段话送给所有有梦想的青年朋友,与你们共勉:
    在路上是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它能让我们明白,成为教师是一个旅程??而不是目的。你能够而且应该打点好你的行囊,做好旅行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朝向远方,不过要记住“到达那里”的过程和“已经到达”同样有意义,因为,沿着追求梦想的道路是不会让你的努力徒劳无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6:05:50 | 只看该作者
美,是一种历练
——记株洲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帅晓梅
本刊记者  黄耀红  陈敏华
奇怪,第一次接触帅晓梅,想到的竟不是梅花。
天寒地冻中,她在熙攘人群中独立,亭亭如玉树。一袭黑衣,衬出身段的婀娜。长发微卷,如水般泼满双肩。发丛里跳出两朵醒目的红——那木质红漆的耳环,上面雕印古朴的图案,结着主人玲珑的古典情怀。
帅晓梅是美丽的。但我不愿用“美女”这个词语来形容她——在“美女”头衔漫天飞的现今,这个名词显然缺乏她应有的含美量;我也不愿把她比作雪中含香的腊梅——梅操守高洁,却藏在不甚起眼的花瓣里;我想到的是——
莲,或者水仙。
莲,或者水仙,只有它们才能诠释帅晓梅清丽秀婉的容颜,清雅超拔的气质。
跟晓梅在她的办公室聊天。我们聊读书,聊课堂,聊教研,聊旅行,聊运动……我们惊异地发现,这个外表柔美的女子内心竟如此博大而丰饶。
正如悬于晓梅办公室的书法,越品越能得其精髓悟其神韵,眼前的帅晓梅,我们越走近,越发现她藏在内里的美丽——一种抛开了天赋,源于后天自身修炼的美丽。
                        
                 读书,心灵的瑜珈
容貌、气质、衣饰,话语和微笑。帅晓梅的身上有太多的美,由外而内,由形而神。
你会说,美女有许多关于“美”的话题,更普遍的是化妆,美容,健身,服装、提包及围巾的种种款式。
我们谈的却是读书——这个有点奢侈,有点厚重的话题。
有人说,窥探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最好的入口就是了解他在读些什么书。
在互联网让生存变得失去重量的时代,很多时候,现代人越来越倚重于浏览,而悄然远离了阅读。“小故事大智慧”式的生活格言,小女人式的浮艳散文,种种甜点式的隐私,成为流行文化的追捧。
忙碌的人们似乎并不曾想从阅读里获得精神的滋养,而仅仅只是思想的装点与饭后的谈质。
令我们惊异的是,帅晓梅谈论的阅读全然不是这些内容。在她眼里,一个人的阅读品质决定着他思想的高度。
教育是她的事业,教研是她的职场。然而,她热衷于谈论的却并非诸如主体、创造、对话、生命之类的学术时尚。不知为什么,自读书时代起,帅晓梅的阅读取向,总在有意无意回避着“在山言山”的功利阅读,她痴迷的是“山外看山”的那种开阔与自由。
她一直喜欢《读书》杂志里那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忧患与担当,喜欢阅读关于时政、社会、文化、经济、美学、科学、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的资讯、评论与思考。她隐隐觉得,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让自己不囿于形而下的生活表象,不囿于一已的生活念想。
她发现,这种思想补钙式的阅读,是一种深刻。何尝又不是一种优美?
她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叹服于思想之深与话语之美;读龙应台的《野火集》《目送》,惊讶于那独有的犀利与睿智、情怀与识见;她读周国平的《另一种存在》和《内在的从容》,沉醉于文字的精致与散淡,境界的沉潜与博大;她读王小波、许知远,折服于他们的胆识与洞见,她读《经济观察报》,读《南方周末》,由此而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在帅晓梅的个人阅读史里,她一再提到书架上摆着的那套“在北大听讲座”。她以极大的热情读着这些文字,如同坐在来自不同领域的顶级学者的对面,目不转睛地“听”他们纵横挥酒,听他们深入浅出、庄谐并重。在那里,她听过叶朗谈美学,听过周尊南谈外交,听过茅于轼谈经济,听过周汝昌谈红学……因为阅读,天南海北的大师招之即来,汇聚在株洲城里的夜色深处。他们的面孔浮现在某一片安静的灯光里。
  这些凸显思想的深度阅读,正如一束理性的亮光照进帅晓梅的心灵。她从那种被引领、被召唤的过程里,获得了一种无以言传的快乐,一种彻悟式的跨越感,一种晴空一鹤的穿越感。
那些具有深刻品质的经典言说,奠定了帅晓梅的阅读底色和阅读品位。或许是阅读改变思维,她的教育阅读,似乎也不太喜欢追求时尚。她更喜欢那种有历史感、有哲学意蕴的作品。她读《论语》,读苏霍姆林斯基,读薛涌的《谁的大学》……经年累月,她深深觉悟到:任何一门学问,走到最终都将走向哲学。
哲学,永远是那思想的峰顶。当她读到$2先生的《教育哲学》时,喜出望外,击节叹赏不绝。一口气读完,打开电脑,啪啪啪敲下一篇长长的读书笔记《以浅近的方式走向深刻——读张楚廷教育哲学》。从观点赏析到过程回味,从语言采撷到方法习得,她道出了哲学的优美,表达出心灵深处的长长回响。文章发表在《湖南教育》之后,慧眼识才而深居简出的$2先生,还特地找到帅晓梅的地址,表达他的谢意、关切与鼓励,并给她寄来刚出版的《高等教学哲学》……
帅晓梅因为爱书而交友。她的身边不乏丁文平、肖启武这样的“读书种子”,读到好的书、好的文,他们总有奇文共赏的快乐相聚。
不知为什么,跟帅晓梅聊读书,脑海里不时闪现的是一个妙曼女子修炼瑜珈的意象。
你知道,瑜迦的境界,在于身与心的合一,在于那一份致远的宁静。更多的时候,它被女性当成一种保持身材苗条与身体健美的修炼。
生活中,不知身兼教研员与办公室主任的帅晓梅,是不是还留有修炼瑜迦的诗意空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一直在把读书当成另一种瑜珈——心灵的瑜珈,那种让心灵保持优美姿势的瑜珈。
           课堂,静水流深的美丽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自湖南株洲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老师帅晓梅的教法,让台湾学生大为佩服。
这是中国台湾《联合报》上的一段报道。时间为2005年12月28日。
是的,这一年,帅晓梅受命于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作为大陆小学语文教师的优秀代表参加“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察暨研讨会”,并被推举执教观摩课。
就在赴台飞机落地的那一刻,帅晓梅忽而感到肩上不只是背着行囊,而是一种文化的情怀。她将在海峡彼岸的课堂里,感受到同根同脉的中华文化之相拥相惜。
她特意选择了一首表达送别的唐诗绝句。或许在她的潜意识里,以灿烂唐诗为代表的经典母语文学,是两岸共有的、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古典情怀。
如同从古典诗境里飘然而出,帅晓梅悠然出现在台湾孩子的面前,人们一下就被那青春的纯净甜美,话语的字正腔圆与那悠远古老的《阳关三叠》深深吸引。
在音乐的情境中品味、诵读,在多媒体互动下欣赏、体验,在精妙的设计中探究、对话,帅晓梅的课不啻为穿过海峡的唐诗之旅,在台湾师生的心房里卷起一道古典的帷幔。
这一堂特别的观摩课,无疑是帅晓梅职业人生中的一节精彩。
但,她很少提及。她更愿意提及的是自己第一次参加湖南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的那一幕。
  那一次,她并没有如愿获得一等奖。反思的结论是:课堂,最不能丢失的是自我。正如目下依然盛行的赛课一样,参赛教师的学校总是将获得等第当成学校教研的“政绩”指标,每个选手都以一种志在必得的心态来问鼎桂冠。而每堂课,几乎都是演练过N遍的集体作品。参赛者仅仅成为表演者。初出茅庐的帅晓梅,同样糟遇着被众人指点的“幸运”与失去自我的“迷惘”。
在那次大赛上,她甚至感觉远不及平时的一堂自由挥洒的常规课,因为,她因太多的意见要听,她迷失了自己;而迷失了自己,就等于丢失了课堂的灵魂。
应当感谢这次意外。它给帅晓梅带来的决非打击,而是一种触动。从那里开始,她坚守:我的课堂我做主。
不要以为这是一种失去谦虚的张狂。相反,帅晓梅一直低调而谦逊。她听取任何有益的建言,而从来都是“为我所用”。她先在株洲市实验小学当语文教师,后来又调到株洲师范做教师,再后来做语文教研员。这么多年来,因为凸显自我,坚持个性,帅晓梅所追寻的理想课堂里,呈现出静水流深的美丽。
是的,静水流深。对于帅晓梅而言,每一个字都那么贴切。“静”是一种修炼,“水”是一种姿势,“流”是一种过程,“深”是一种境界。
  她追求自主、开放、智慧、简约的课堂,深谙“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她打破传统课堂的认知视野,勾勒开放式的课堂图景,她强调课堂与生活接轨,情感与思想共生,她总是想把语文课堂置于一个更为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语境之下,她总是试图将每一节语文课演绎成师生生命成长的一个个小小驿站。
这么多年了,帅晓梅像十项全能的运动员一样,奔忙于不同角色之间。然而,从来不变的是课堂。她说,课堂,只有真实的课堂,才是播下美好的地方。为此,身为教研员,她经常送课下乡。因为课堂的精彩,一个叫谭剑的、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求学的青年——她当年的学生,还写信给帅老师谈及自己当年被美丽呵护的感动;还有一次在茶陵乡下,帅晓梅上完课,便被乡下孩子团团围住,他们不准她上车离开。这些年,帅晓梅从株洲出发,走南闯北,先后应邀到广东、安徽、重庆、长春执教公开课,举办专题讲座,不断绽放那静水流深的美丽…
                            教研,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
1999年,是帅晓梅教育人生的一个小小转捩。
其时,她由一名小学教师转变为师范教师,正好三年。机会与选择悄无声息地降临在她面前:是继续留在师范当教师,还是到教科院作一名教研员?
她喜欢教师的那份纯粹与超脱,但她更向往教研岗位对于小学教育的现实影响力。
她想,在教研员这个岗位上,她可以凭借足够的热情与智慧,去架通理论与实践的津梁,让一个区域的教师在理念的引领下集结成强大的教育研究共同体。
在帅晓梅眼里,教研员根本不是什么位置,什么资源,更不是什么权力。属于教研员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服务”不是跑腿、打杂。具体到教研员身上,服务,是一种事业追求,一种生活姿态,一种工作境界,它所期待的不只是激情与智慧,更需要心中存留着一份事业的神圣。
“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多年前,读到这个句子时,帅晓梅的心中便有一种被电击中的感觉。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十多年来,帅晓梅在她钟爱的岗位上,创意着,策划着,行动着,收获着。在某种意义上,教研已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发现生活诗意、享受人生幸福的审美化生活。
    帅晓梅的教研思路简单而素朴,名曰“一体两翼”。一体,即主体目标定位于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两翼,则是一手抓课堂教学研究,一手抓师生书香建设。
    帅晓梅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切的意识到,就个人的专业发展来说,“书香”是上游,“课堂”是清流。
    在株洲,因为帅晓梅的存在,因为她策划的系列活动,书香建设已如温暖的蕙风,涌入全市中小学校园。她的理想是,让书香浸润师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文化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弥漫师生成长的天空,让做有书卷气的文化人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思想决定行动。人们不会忘记“书香建设”的一个个足印:2004年,株洲全市经典诗文诵读大赛;2005年,全市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抽查评比;2006年,全市古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及优秀语文班级评比;2007年,全市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大赛;2008年,全市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既教师读书征文活动;2009年,全市书香校园建设检查评比;2010年由市教育局发文,印发《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所有这些活动中,帅晓梅所确立的工作策略是立足基层,其于问题;先做“概念策划”,再做“过程策划”;追求教研活动的系列化,专题化与活动化。
帅晓梅深知,无论教研员个体如何优秀,没有将教师集结起来,调动起来,那一方教研就不可能红火。
她的工作思路与策略从来都是直面问题。过去,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是容易成为简单的观摩者与模仿者吗?她的重心便致力于让教师成为体验者与研究者。教研不是满足于“一次性教学研究”吗?她的策略就是如何促进持续性教学研究。
青年教师不是渴望交流与指点吗?她脚踏实地地组建了株洲市青语工作室。工作室绝不是徒有其名的空架子。她们商订的宗旨就是荟萃株洲小语精英,服务株洲小语发展,真正唤醒草根智慧。她们一方面依托网络研修,建立QQ群,开辟青语博客,另一方面,又定期以主题沙龙的方式聚会。每次聚会有主持,有中心发言,有自由发言。在青语工作室的影响与激励下,像天台小学的周静、先锋小学的梁丽虹,刘建辉,天台小学的袁江,等等,都得到了迅速成长。
帅晓梅发现,当下公开课教学光鲜照人,常态课教学却无人问津。于是,她提出“聚焦常态课堂,瞄准不同课型,研究基本模式”的思路。如何立足于区域特点,研究出适应不同内容的教学模式?她的办法是,以分散研究的方式“建模”,以网络交流的方式“研模”,以集中展示的方式“推模”。经过不懈探索,基于常态的不同课型研究结出了美丽的果子。2010年第5期《小学语文》发表了一组文章,全是帅晓梅研究团队的成果。内容包括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低段阅读教学模式探讨、中高段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园地”常态教学基本模式,等等。
建模、研模、推模,而绝不搞模式化。这是帅晓梅从实际出发的又一教研策略。
帅晓梅曾经听大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他的名片《云上的日子》里讲述的一个故事:
在墨西哥,科学家雇佣当地人搬运东西到另一个城市。途中,工人们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科学家搞不清楚为什么。几个小时后,他们又开始走,并告诉科学家:我们走得太快了,把灵魂落下了,我们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在川流不息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忙于赶路——名利,财富……因为执于此,而终于迷失于此,最终忘记了在现实的上端,还有灵魂的美丽云朵。
帅晓梅,在匆忙生活的罅隙间,她停了下来,行走,看书,思考,然后安静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傍晚时分,采访接近尾声。抬头望望窗外冬天的灰涩天空,突然想起叶芝那首著名的诗歌《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是的,真正的爱情从不在意容颜的鲜艳或衰老,真正的美也从来只关乎心灵。
眼前的帅晓梅皓齿明眸,宛如花儿盛放在自己的花期。但这样难得的是,她却以自己不懈的自我修炼,奔走在通往美丽的朝圣路上。
这样一个女子,多年以后,当她老去,当她已皱纹镂刻华发丛生,在她衰老的身体里,人们也许依然能看到她如莲如水仙的气质,依然能看到她清新热烈的生命气息。
那将是怎样清晰而浓郁的美丽!宛若今日的初相遇。
                                                                 (本文已刊于《湖南教育》2011年2月中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6:12:14 | 只看该作者
在路上

——一个教师的行走记录

帅晓梅



在路上,是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它能让我们明白,成为教师是一个旅程──而不是目的。你能够而且应该打点好你的行囊,做好旅行计划,然后一步一步走向远方,不过要记住“到达那里”的过程和“已经到达”同样有意义,因为,沿着追求梦想的道路是不会让你的努力徒劳无获的。

在路上,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状态,因为,人,就该永远行走在朝向梦想的路上。我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我们家四代从教,家族中有不少人选择当教师。1991年的教师节,我的一家被株洲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世家”。也许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熏陶,对我而言,选择当教师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考入株洲师范后,带着些许遗憾(我的理想是成为毛泽东的校友),我很快投入到中师沸腾的学习生活中。我抓住一切学习锻炼的机会,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作为学校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文学社、广播站和书法组的骨干分子,我总是活跃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并且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来,根据我的表现,学校已经确定我为保送上大学的人选,可是造化再次弄人,那一年株洲师范没有保送名额,带着深深的遗憾,也带着不服输的斗志和韧性,我到株洲市实验小学报到,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一、加速度──就这样起跑

1986年10月30日,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走上讲台仅仅两个月的我,有幸执教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节市级公开课,那是在株洲市首届教改实验调教活动中,我上《骆驼和羊》一课。一个刚走出校门的18岁的黄毛丫头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凭着良好的基本素质,出人意料地博得了听课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赏。

这第一次起跑对于我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一个新教师的成长轨迹,它不由分说地将你抛上了一条快速行驶的车道,你必须开足马力快速前行,于是本该用五年才能到达的第一个驿站也许你只用三年就到达了。

我的体会就是:千万不要拒绝公开课,无数名师的成长经历都证明了正是在无数堂公开课的打磨和历练中,他们一步步由平常课堂的厚实,最终成就了人生的厚实。

10年的小学教师生活,我已经记不清上了多少节大大小小的公开课,头脑中时常闪出的是这样一些镜头:

周末,独自一人泡在学校阅览室埋头查阅摘抄海量的资料;

夜晚,为了一份理想的教学设计,数易其稿,挑灯夜战;

一次次试教,一次次推翻,一次次重建,最终,把公开课上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荧屏上……

就是在这一次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课消得人憔悴”的历练中,我一步步成长。曾经,我在博客中写下了这样的成长故事:

之一:我的备课

我通常会在寒暑假提前把下个学期的新课备完,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未必科学,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说,这样做我才有足够的精力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我会计划好每天需要完成的备课任务,哪天的任务没有完成,心里就空落落的。毫不夸张地说,我曾经有连续几年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在家里埋头备课的经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就有了撰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每上完一课,我都会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得失。这一切没有人提要求,没有人做检查,也没有人知道,完全源于自觉和自律。直到有一次,区里搞教学常规突击检查,发现我不仅提前备完了一个学期的课,而且每课都备得极其认真翔实,课后还都撰写了教学后记,于是作为典型案例在区里进行展览并大力表彰。

之二:我和我的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我自己掏钱买来许多儿童故事和名曲欣赏磁带,利用午间半小时放给学生听。学生陆续听完了许多经典童话故事,还听完了许多中外经典音乐──—我深信经典文学和艺术的力量,它能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它能在孩子纯净的心灵上播下良善的种子。

我还利用自己对艺术和体育的爱好,带着学生唱歌、跳舞、打腰鼓、练合唱,打乒乓球、篮球……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建起了班级图书角,自己班上的书读完以后,我又利用亲朋好友的资源,每周推着自行车驮着大纸箱到其他学校借来一箱箱的课外读物,分发给学生阅读,直到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全部借阅完;各种读书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遨游书海,如醉如痴。

我经常给班上学生开小灶。征得家长的同意,星期六下午放学后带着他们倒两趟公交车回我家,在我家吃住,悉心辅导一天后,又把他们逐个护送回家。

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孩子们知识面广,求知欲强,健康阳光、充满活力,素质全面,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中,我们班常常包揽前几名,在报刊上发表了很多作品。特别引以为豪的是,作为五年制实验班,我们以超出六年级平行班成绩的优异表现顺利毕业。

那是一段无比充实、美好的时光,我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我和他们也结下了无比深厚的师生情谊。2007年暑假,我收到一封发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来信:在我的记忆中,帅老师永远是一个大姐姐……您让我永远保有美好的童年回忆,因为上您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也许这才是教书育人的和谐自然之道,知识传授更接近匠人,心灵开启才是艺术。……

2008年,也就是发生大冰灾的那个冬天,我和这位阔别家乡已多年的、我的30岁的学生如约相聚,那种为人师的幸福与满足让冰天雪地的冬变得如此温暖。

二、拐点──—重新上路

1996年,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拐点悄然出现。因为工作业绩突出,我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并被调到株洲师范,任教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口语和现代汉语三门课程。这是一个重大的角色转变,无论是教学对象、培养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全然不同,我不得不以一个新手的姿态重新起跑。

我一方面如海绵吸水般地学习教育理论,一方面确定了“理论奠基,实践为主”的教学思路。我利用自己在小学教学一线累积的丰富经验,打造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情况调查中,我以学生满意率100%的成绩名列全校榜首,并在学校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三年时间弹指而过,一个新的选择摆在我的面前,是继续留在即将与大学合并的株洲师范当一名象牙塔里单纯、超脱的大学教师,还是到教科所当一名与小学教育贴得更近、更具有现实影响力的教研员?几番思量之后我选择了后者。

新的角色转变伊始,我就在思考:教研员的职能定位是什么?我想其核心就是“服务”二字:全方位、高品质的专业服务。在这个颇具学术含量的服务行业里,仅有敬业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让自己足够专业:有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技能和专业的智慧。这些是教研员获取专业话语权、树立专业威望的根本所在。于是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思考力的决策者、有行动力的组织者、有凝聚力的引领者、有向心力的服务者。

在做教研员的这些年里,对学校和一线教师我做到了有需必应,并且从不敷衍任何一次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机会,每年听课评课一两百节,专题讲座几十场,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并且还为老师们上示范、研讨课。经手修改指导的教案、论文、课题材料、考试命题更是无法计数。

为了促进地区语文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我确立了“一体两翼”的教研思路,一手抓课堂教学研究,一手抓师生书香建设。为了使教研活动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我的工作策略是:立足基层,基于问题;丰富内涵,提高实效,追求教研活动的系列化、专题化与活动化。

为了提升服务品质,我致力于学科教研文化的建设,每一次教研活动我都会精心策划,力图用语文的方式、人文的情怀、专业的品质鼓舞斗志、凝聚人心。因为我知道教研工作更多要依靠教研员的学识、德行、人格魅力以及长期建立的相互信任来推动,它应该让人感受温暖,感受力量……

就这样,凭借真诚、善意、勤勉和专业,我一点一点走进了老师们的内心,株洲的小学语文教研也从此风生水起,气象万千。

三、没有终点──一直在路上

“在忙碌中坚守宁静”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性格平和、不事张扬的人,但在平静的外表下,我会永远保持一份“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怀和对工作、对生活的激情。

我将《孙子·九地》中“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化用为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如处子般淡泊、宁静,如脱兔般充满生活的激情,看似矛盾,其实二者完全可以达到和谐统一。淡泊名利,内心安宁,只问耕耘,自有收获。

充满激情,那就永远有目标,永远有梦想,爱人,爱生活。有了这样的心境,你的心中就会有感激,有宽容,有尊重,有关怀。对工作就会全力以赴,对学生就会竭尽所能,对家人就会充满关爱,对朋友就会满腔热情,而他们也一定会给予你最大的回馈。

这种淡泊的心境和对工作的激情,支撑着我长期超负荷工作。除了教研员工作,我还兼任了教科院办公室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教研工作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来做。我曾笑言:我时常在两套思维系统中穿行游走,一套专业话语系统,一套行政话语系统。哪个角色你都必须抖擞起全部精神,做到最好。

“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

在人生旅途中,我始终信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这种向上无疑就是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人要有两双眼睛,一双向外看世界,一双向内看自己,见贤思齐,自我检视,从善如流,就能远离平庸。所以我一直将学习和反思视为助我成长的一对隐形的翅膀。

应该说,我个人的知识能力起点并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师毕业生,但是我庆幸自己始终能保持向上的姿态,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一毕业就开始了学历提升,读完专科读本科,读完本科,又读研究生课程。可以想象,在工作极其繁忙的同时坚持学习是一件极其需要毅力的事情。

记得本科阶段的学习非常艰难。孩子刚满两个月,而我必须到湖南师大去上一个月的课并参加最后两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无奈之下,我只好把父母请来,带着孩子,带着锅碗瓢盆、尿布、奶瓶一起去了学校,好在学校非常支持我,特意腾出一间学员宿舍让我们住下,我们一家四口也便成了师大校园的奇特一景,我和我的女儿也被同学们笑称为“英雄母亲”和“陪读宝宝”。

“阅读,让精神自由而高贵”

在学历提升的同时,阅读是我精神成长的另一种姿态。我深信,缺失阅读的人生一定是空洞苍白的。而读书能丰富你的心灵世界,改变你的精神气质,使你思想自由、心智健全、口气清新、言语可爱。

从学生时代起,我周末总喜欢约上好友在图书馆泡上一天,喜欢《读书》杂志里那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忧患与担当,喜欢《杂文报》上那些犀利的洞见与深刻,喜欢读人物传记,喜欢读国家地理,间或还读点历史。然而年岁逐增,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逐渐遮蔽了自己的视野,忙碌和浮躁使读书俨然成了一个奢侈的话题。这时,跳出井口,才陡然发觉自己见识逼仄,底蕴浅薄,思想缺钙,言语苍白,每每想起,犹如芒刺在背,汗不敢出。必须重拾书本,重归宁静。于是,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叹服于思想之深与话语之美;读张楚廷的《教育哲学》,沉醉于那浅近而优美的深刻;读龙应台的《野火集》,惊讶于那独有的犀利与睿智;读《论语》,读《学记》,读周国平,读王小波,读《经济观察报》,读《南方周末》,每当手捧一卷,静静阅读时,心底重又升腾起一股安详平和之气,古典而沉静……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我是个被动型的人,不会主动出击去寻找机会;但是只要机会来临,我一定不会轻易错过它,我会凭借自己的认真和执著将每一个小小的机会演绎成一次次的幸运和成功。

2005年3月,在一次人教社组织的教材培训会上,我的发言为我赢得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被人教社聘请去新疆做新教材培训,而培训讲座的成功,为我赢得了代表大陆教师去台湾讲课的机会,台湾之行反响热烈,台湾联合报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随即一次次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的机会接踵而至。近几年来,作为人教社教材培训专家团成员,我应邀到全国各地讲课20多场;参与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光盘项目开发工作,担任授课教师;当选为全国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名师库;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专家,应邀为“国培班”授课;担任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录像课评委和全国小语会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委员……

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也许能印证这样一段话:教师的成长,首要的是你要有自我发展的梦想与追求。这种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和性格,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前行的路上就会风光无限!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段

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

(叶圣陶)

作者简介:

帅晓梅,女,湖南省株州市教科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4 00:22 , Processed in 0.10041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