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553|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教育时报》推出的[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评选=候选人物]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10:5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候选人物] 姚俊松:品味大教育的幸福
人  物  档  案
    濮阳市第四中学物理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家级优质课获得者、河南省名师、濮阳市名师、第三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基础教育阶段导师制的研究与探索》《网络时代学习的革命》等多篇文章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等报刊上发表,出版专著《就这样和学生一起幸福》。负责“濮阳名师工作总室”的工作,同时带领姚俊松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培养新人、送课下乡。
姚俊松  
    在对教育的解读、心灵的触摸和成长的感悟中,12个春秋在弹指间流逝,“教书”博大的内涵和“育人”无穷的魅力在脑海中也越来越清晰可现。一路走来,痛并快乐着,辛苦并幸福着。
                       
                                 教育只会把幸福送给懂他的人

    2000年,怀揣着梦想从一个校门迈入另一个校门,角色却在质的跨越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爱孩子,更喜欢那些和自己差不了几岁的中学生。于是,我很快成了他们朋友中的核心、嬉戏中的首席。在我几乎就要触摸到教育的幸福的时候,他们的物理成绩却给我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全市倒数第一”的尴尬横在我心灵的深处,几乎窒息了我的思考。还好,我用优质课比赛的忙碌冲淡了痛苦的思绪,更用两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优质课大赛的战绩抵消了学生成绩挫败的耻辱。我懂了,爱学生是需要资本的,没有理性投入的爱,只会让学生在幼稚的嬉戏中陷入放纵的泥潭。
  2005年,我在学期中间接班,以“后娘”的身份跻身班主任行列,角色的转变也点燃了我再次奉献教育的热情。一年下来,成绩虽然摆脱了“温饱线”的挣扎,但距离自己理想中的愿景却还有很长的距离。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学生对我总是敬而远之。为什么自己恨不得将心掏给他们,而他们却依然如此抵触和淡漠?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给了我答案。原来自己爱得专制、爱得强迫、爱得自私、爱得功利。于是我懂了,爱是需要以尊重为前提的,爱应该是对生命良性成长的滋养。我试着用耐心的等待代替冰冷的强加,用关爱的聆听代替单调的训导,在教育的留白处我们用真诚的交流敞开彼此的心扉,我享受到了幸福的力量。
  
                                                     多元发展构建立体式的大教育观


    教育绝不能狭隘地定义为课堂上的讲课与课下的批改作业,教师的技能也绝不只有制作课件和设计教案。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成绩和分数,我们的心中不能只有学科的公式和符号,我们必须树立立体的大教育观,多渠道促进自身的多元发展。
  
  第一,我从才艺方面转移学生崇拜明星的目光。一首歌、一支舞,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于是我在假期里疯狂地补习娱乐知识。我会善待同学们在联欢会上的每一次邀请,我不会错过学校的每一次大型演出,在认真排练、闪亮登场的震撼中征服学生的心灵。
  第二,我在品读经典中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我是理科教师,缺少的是文学的底蕴和言辞表达的精当,于是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读书。从最初的强迫到后来的喜欢,再到现在的近乎痴迷,在长时间的阅读与消化之后,我的语言变了,不再只有直截了当的结论,而是增添了引经据典;我的思想变了,不仅有对众多教育弊端的批判,更有在众多大师智慧引导下的建设与开发。
  第三,从广泛的课题研究中深化自己思想的根基。我将教学困难课题化,将育人困惑故事化,在反思与改进中不断突破创新。我借助教育局领导搭建的平台,开展了国家级课题《网络导师导学》的探索与思考。阅读大量的文献,从“导师”到“溯源”,我在深入浅出的思考与尝试中更深刻地感悟着教育的渊源。我还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开展了省级课题《生活物理大课堂》的研究,从学科本原处触发知识的生成点。在长期专注、系统的思考中,我的教育思路被打开,我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第四,从报告交流的争取与珍惜中升华自己的理念。我会很珍惜每一次公开发表观点的机会,在厚积薄发的展示中为自己拥有更多、更大的舞台设置铺垫。我做到了,于是就有了鹤壁市的两次邀请、安阳教师的3次交流和许昌、周口、商丘等地所作的专题报告,于是就有了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们的交流。我的报告内容也由“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扩充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网络时代教育模式的变革”等,交流的教师群体也由学科教师到班主任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再到校长,学段也由原来的中小学延伸到大学。每一次报告交流都是理念的升华,每一次努力展示都是能力的提高。
                         
                                                              在奔跑中靠近规律和梦想

    我喜欢在写作和反思中奔跑,让感悟靠近教育的规律。写作已经成了我教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天一篇教育心得,每天一篇教育日记,每天都会有一两千文字进账。每一次外出学习更会在学习心得的记录中用文字肆意畅想,所以就有了2011年年底在东北师范大学接受“国培”的15天5万多字的心得记录,更有了在今年5月北京教育学院6天的进修学习中收获了3万多字的日志与感想。我的第一本书《就这样和学生一起幸福》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而我的第二本书《育人教书的坐标》也已经到了最后的完善阶段。有人说我活得太累,不会享受生活,而我却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的心态下向教育规律靠近。
  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在规律的践行中奔跑,让现实靠近心中的梦想。我立志成为能享受教育幸福并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教育家,心灵深处的教育也早已不再是一个局促的平面,而是一个立体的、宏大的、可以储存释放幸福的空间。我愿意在这种多元发展的坚持中突破成长中的一个个瓶颈,更愿意在立体的大教育下共享充满智慧的资源。
  路还长,心飞扬,坚持在路上!


      
  一个真正好的老师应该心中装着满满的故事,他不仅创造自己的故事,还能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故事,并愿意珍藏、分享这些精彩故事。我很欣喜地看到,姚俊松老师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他自己的成长故事、他和学生之间的故事,都是那么精彩。他就像一棵生长茂盛的大树,深深扎根于大地,又努力向着天空伸展,枝叶间,挂着许许多多在不断长大的果实。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中教师 孙明霞
(原载《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12年11月14日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6:32:43 | 只看该作者
老兵新传:寻找影响力教师的核心品质
      在阅读前12位最具影响力教师候选人的材料时,我一直试图从字里行间寻找出存在于他们之中共同的核心品质。
      核心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是的,教育需要有激情,但激情除了忘我的、满腔活力的投入之外,其背后还会产生理想破灭后的困顿、浮躁与落魄;教育教学需要一定的技术、经验、模式,但当我们的专业发展走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等待我们的有可能是方向上的迷失所带来的职业怠倦;教育需要敬业精神,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可谓铺天盖地,但面对分数、荣誉、公众评价等方面的重压,我们往往会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分,而以牺牲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惨重代价;教育需要理性、理想,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性、理想是建立在对专家、上司、甚至是理论的无意识认同之中。一边阅读着最具影响力教师候选人的材料,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影响力教师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很多,但哪些是他们最为核心的品质呢?在深入的思考中我终于发现,最具影响力教师有两个方面的核心品质不可或缺:一是对教育要有高度的信仰,二是必须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
      信仰指的是影响力教师的一种非理性追求。这种非理性追求表现在:在当前经济生活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物欲横流时期,他们不为外在的诱惑所迷惑产生对职业的信心缺失,他们无条件相信教育是一项造福人类,成全生命的伟大事业,从不怀疑教师的人格品质、文化积淀、思想张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影响。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景,他们甘心守望教育,坚持用行动的力量拒绝纷沓而至的众多诱惑。为了人类的福祉,为了他们手下几十名儿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很少考虑个人的付出是否值得,很少顾及个人的荣辱得失。有了这种非理性的信仰,申宣成老师从18岁就“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发出了“梦想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的豪言壮语;代昆鹏老师在行走的道路上提出了“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梦想”的行动纲领……信仰是每一位教师的终极追求,它带给我们的是永远在路上的生命感觉。有信仰的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迈出的成长步伐是坚实的,成长的心态是平和的,前行的目标是可视的;有了信仰,我们就不会患得患失而显露出的是从容,我们的胸怀就会变得博大而不至于在繁忙、琐碎中产生生命懈怠。我们有理由这么认为,最具影响力教师候选人所产生的影响力,首先来自于对教育的那种坚定的信仰力。教育者对教育的信仰,从来不问为什么,当教育者没有了信仰,也许会给学生带来好的考试成绩,但正像付以华老师所说的那样,“当常规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当最初的职业新鲜感慢慢退却,”就会对教育产生迷茫,内心就会开始变得浮躁,“甚至对未来感到悲凉。”有了信仰,才会“撑起一片教育蓝天”(刘本举),才会“看守心灵月亮的树林”(代昆鹏),才会“我成长,我快乐”(毛广文)。没有信仰的教师不可能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自我意识是最具影响力教师候选人的第二个核心品质。咋看起来,自我意识与教育信仰是一对对立的概念,其实它们二者是对立的统一。教育信仰强调的是对教育职业的无条件认同,而自我意识强调的则是行走方式、方向上的生命形态。作为一名为生命奠基的教育者,我们需要而且必须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意味着,教育者必须是一名善于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人,因为这样的教师知道,人的生命既是一个奇迹,又充满着无限的未知。不从书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就无法对生命进行最好的引领。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鞭策着自己不敢在行走的道路上稍有懈怠。自我意识意味着教育者必须对自己在教育征途中的行走方向、方法、过程有着独立的判断,独立的思考,坚定不移地走最适合自己的路,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具备了自我意识,我们面对名师、名家会以谦恭的姿态学习他们的思想、经验,但绝不会全盘接纳,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背离教育规律的强势指令,他会变通而绝不会阿谀迎合。有自我意识的教师不会为大多数人的看法、做法所牵随,而是善于倾听来自自然的启示、内心的呼唤,生命良知的感召。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李小建老师结合教育必须遵守的规律,提出了“构建生态化教育平台,为了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教学主张,”何丹龙老师“特别注重构建主题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李鋆老师在英语教学中研究出了“相似诱导”的特色教学。有影响力教师都有独立的教学主张,但他们的成长路径、思维方式会千差万别,但正是这些千差万别,才使得他们成为了真正的自己,从而影响了我们对教育的态度,拓宽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突破了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局限。假如这些有影响力教师只是上级、专家面前中规中矩的附庸,假如他们是“大多数”之中的追随者,也就是说,假如他们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可以预见,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可能会很卖力,但他们不会成为有影响力教师。而且他们甚至影响不到自己。
      一名教师需要大量的优良品质,我之所以从前十二名教师中竭力寻找他们的核心品质,是因为教育者所有的优良品质,都应该是从坚定的信仰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生发出来的。这句话所得也许有点绝对,但对我却形成了最大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9:15:04 | 只看该作者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2013“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评选结果公示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各单位: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2013“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教思政〔2013〕862号)要求,各地、各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按参评条件、范围和评选程序向河南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候选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组织评选出教育系统2013“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现将评选结果(见附件)予以公示,自2014年1日21日至2014年1月27日,公示期为7天。
  对评选结果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其中提出异议的单位,须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和电话;提出异议的个人,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并写明本人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否则,不予受理。
  邮政编码:450018
  邮件地址:郑州市金水区正光路11号省教育厅思政处
  电子邮箱:liushuwei@haedu.gov.cn
  监督电话:0371-69691950
  联系人:刘书伟

  附件:2013“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评选结果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
  2014年1月14日

  附  件
  2013“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评选结果
  邢二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高  云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副院长
  谢宇慧  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孙锦峰  郑州大学辅导员
  刘存才  新乡市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退休教师
  白  冰  开封高中教师
  芮天和  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初级中学教师
  贺霄杰  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教师
  胡永杰  漯河市源汇区博爱学校校长
  吴建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9:06:16 | 只看该作者
三年来,最震撼我的一场报告
——常作印老师报告随感
原上草
经常在网上、报刊上拜读我省知名的教改专家常作印老师的文章,经常到外省开会听网友谈论河南教育者的“思想者”——“阿常”(常作印老师网名),内心里充满了骄傲!谁说河南没有优秀的名师?常老师就是典型的代表!
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场聆听他的演讲。前几日,听县教育局的同志说,近期将邀请他来为我县教师作报告,我兴奋的期待着。
12月28日上午8点半报告会准时开始,在零下几度的会场,常老师的报告却句句像玉石击水,催人警醒奋进。虽然天气寒冷,但三个多小时的报告,没有一个人说话和走动,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地响起。做在后排角落里的我,感觉听这样的报告真的是心灵的洗涤,精神的升华。感谢常老师!是您让我明白:教师这一职业可以做得这么幸福!
常老师教育的成功来自他超越常人的人生境界,他对社会、人生、事业的看法是相当积极的,所以他才能有那么多富有智慧的理念。即使让许多老师头大的问题,在他的“理论”中也会给你带来许多“阳光”的答案。
比如如何看待教师成长这个问题,他的论述就相当精彩:“一个没有专业素养的老师,会把天才培养成庸才,而那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的犯罪。……中国的大多数教师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常老师不仅是一位有信念的教师,还是一位有办法的老师。他的许多教学办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即简单又有效,当然这是以坚持为前提的。比如他提出的“高效课堂16字决”—— 解放、民主、高效、分层。我在课上作了试验,效果还挺好。再比如:他提出的教师课堂教学的“16字真言”:“勾引”(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点拨(点透疑惑,拨乱反正)、分工、授权。教师课堂语言的“3字妙决”:少、精、准。课堂的“三度”“四明确”等等,都非常实用。
常老师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在报告中反复强调的:“发展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学会自己培养自己。”他的振聋发聩的言论一次次即同我的神经,不断使我惊醒:
“我们都是文化上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们正在制造这一批批文化侏儒!”听了让不少老师落泪。
“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知识贫困都更可怕。想成长,首先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喉咙说话,用自己的文字书写。不要老是用自己的实践去为别的教育家的思想做论据,要有自己的思想。”
“不学习是等死,照抄是找死,只有经验而没有思想只能安乐死。”
“努力使方法丰富起来,努力使思想丰富起来。”
“没有包打天下的单一技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们每个教师完全可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本来我们都是白天鹅,但由于做惯了丑小鸭,已经不相信自己还能够飞翔;本来我们都是千里马,但由于长期习惯于拉磨,不相信自己还能奔跑起来。”
常老师的报告最震撼我的是“网络与搜商”部分,他说:
“网络是个引领教师成长的好地方,是最便宜、最实在的教师培训基地。”“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买来电脑,哪怕是二手的,一定要引来网线,有了这根网线,你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就始终是畅通的。无论在多么贫困落后的地区,你都能够保持与世界的交流,能够寻找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最智慧的头脑进行交流。”
常老师的报告句句说在我的心坎上。回去我就买了电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开始尝试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改革。
谢谢您!常老师——我的精神引领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12:0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12:02:21 | 只看该作者

左:《教育时报》首席编辑代修鹏;右:本站管季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12:01:0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时报》简介   《教育时报》创刊于1987年1月,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教育报刊社主办,是河南省唯一的教育专业报。她立足教育,面向社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集新闻性、专业性、指导性与贴近性于一体,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蝉联三届"河南省十佳报纸",连续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报纸"。
  《教育时报》对开四版,彩色印刷,全国发行,每周二、三、五、六出版。周二、周五的两张报纸以刊发教育新闻为主,周三为《课改导刊》,周六为《管理周刊》。
  《教育时报》将"做中原教育崛起的发言人"作为办报宗旨,致力于关注教育大政方针,提供专业权威资讯,报道各地最新动态,打造行业交流平台。目前开设有《三日谈》《时报论坛》《视点》《人生》《文化》等栏目,连续举办"河南教育名片评选""河南十大教育新闻暨新闻人物评选"等行业盛典。
  《课改导刊》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为发展定位,以"成就新型教师"为己任,是国内第一份为新课程改革导航的专业周刊。《课改导刊》从榜样角度引领课改,从理念层面助推成长,从操作层面服务课堂,从专业阅读夯实根基,被专家誉为"开启课改之门的钥匙"。
  《管理周刊》以"校长和班主任的新智囊"为发展定位,为目标读者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增值服务一:品牌学校影响力推广;增值服务二:学校变革咨询与会诊;增值服务三: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增值服务四:新管理沙龙系列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11:42:20 | 只看该作者

丁保先:同走语文复兴之路


人物档案       郑州市纬五路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郑州市第四届“十大杰出女性”。科研项目《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省教科所的评审,并得以推广。《挺起胸来你比谁都高》《珍视来自生活的写作机遇》等刊发在《河南教育》《小学青年教师》上。多次在省、市、区教科研工作会上作报告,使众多教师、学生、家长受益。
丁保先
       从懵懂探索到坚定执着,从青葱岁月到知非之年,一路走来,“真语文、大语文”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我和大家前行。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家长随时分享,和同伴相互鼓励,我们携手在语文学习的大舞台上用理想和责任、用才情和爱心演绎着一幕幕未完待续的活剧……30年教育征程路漫漫,30年桃李芬芳香满园,30年求真实践意志坚,30年有您共舞不孤单。  

求思路,让翅膀不再隐形
      “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为语文。”工作30年来,我的从教之路也印证着轰轰烈烈的语文教改之路。在参加工作伊始,面对现状,我也曾彻夜不眠,辗转反侧。在思索与彷徨中,我扪心自问:为什么我对工作全情投入,一丝不苟地批改作文,一字不落地讲解课文,收效却甚微?为什么一些著名的作家甚至没有上过学,而他们的作品却力透纸背、名闻天下?在不断进行对比与求索之后,我终于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内涵;在和同事们的讨论碰撞中,我悟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看过无数节于永正、魏书生、贾志敏这些语文大家的示范课后,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是啊,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修炼出课堂之外的真功夫,才能上出鲜活的语文课来,引领孩子们凭借丰富的生活素材、浩瀚的阅读积累、扎实的习作训练,提高语文素养,慢慢写出生动的文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思索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我仿佛看到美丽的语文之花在求真、求实的路上绽放。在这条路上,并不是我一个人孤独前行。我看到,前面飘扬着语文大家引领的旗帜,身边有志同道合的同伴,身后有英姿勃发的后起之秀。为了那洗尽铅华的真语文,我们每个人都在奋力挥动着翅膀!  
找方法,让语文返璞归真
从事语文教学30年,我在不断摸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和训练方法。
  我的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毕业,一般每个学生的平均阅读量有2000万字,一些学生甚至达到了4000万字,远远超出新课标规定的400万字的要求。因此,我教的孩子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超过了同龄学生,成绩也每每在各级语文能力测试中名列前茅。经常在我上完公开课后,听课教师惊讶于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是如此之高。有的同事开玩笑说:“老丁,你们班可以叫中文系了!”也有的老师悻悻而归:“老丁那一套,谁也学不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我认为不仅在于做得有多好,更在于做得有多久。实践也证明,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方法永远比困难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孩子伴随着阅读在慢慢成长,弥漫着书香,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因此,为孩子们推荐好书就成了我最先应尽的责任。
  我一般教中高年级。根据所教班级的阅读现状,我会精心设计4年或2年的阶梯式阅读计划,然后再具体到每个学期、每个假期、每个月、每一周。以五、六年级的2年阅读计划为例吧。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先从动物系列作品入手,采用批注理解、听写好词、撰写读后感、课堂讨论的方式,把孩子们引领到有效阅读当中。孩子们从中年级升入高年级,从无意识的随意性阅读到任务型阅读是一次化蛹成蝶的过程。“痛并收获着”是这个阶段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共同感受。“在水中学会游泳”是我坚信的理念。孩子们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阅读能力都会呈现质的飞跃。
  随着孩子们阅读能力的阶梯式提高,名著被一步步请入课堂。讲《水浒传》评《三国演义》,为校园文学续写、改写,为儿童文学写人物分析、编著绘本,为科普读物设计问题,语文课堂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百家讲坛,堂堂呈现百家争鸣的鲜活状态。
  阅读和习作是一对孪生姐妹。在大量深层次的阅读训练中,孩子们得益于名家的习作手法,学会了捕捉生活素材的本领,更领悟了巴金老人“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而是因为我有爱”的人生态度。在每周3篇随笔的磨砺中,在一学期60篇文章的积淀里,很多孩子练就了“下笔如有神”的真功夫。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一路走来,家长团是我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他们自发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认真督促、检查孩子们的背诵情况。孩子们在小学毕业之前就能熟背十几万字的古今中外美文。是家长的无私奉献和真诚付出成就了这些幸运的、拥有一身真功夫的孩子。
  一路走来,孩子们是我最大的感动,是我执着前行的动力。看到他们绽放的笑脸,看到他们求知的大眼,看到他们的坚持,看到他们完成了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我想说:“为了你们做什么我都心甘情愿,是你们成就了丁老师。”一路走来,同伴们的给予是对我最大的安慰:那疲惫时递过来的一杯水,那收获时的一声赞美,那并肩战斗时手足情深的默契,永远是我“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源泉!
  “每颗露珠都会闪光,每片绿叶都渴望飞翔。”让语文在生活中长出翅膀,让真实在磨砺中激情飞扬。在语文的复兴之路上,让我们携起手来行走。路,会越走越宽广。

专家评语
      读丁保先老师的文字,我为她的人文语文、道德语文、真实语文、有用语文而感动。我一直以为,对于语文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伟大的方法。丁老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各年级的阶梯式阅读行动,每周3篇随笔,一学期60篇作文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语文洗尽铅华,为了让语文成为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也为了让语文,更是让民族走上复兴之路。  
                                                                           ——
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语会副会长  高万祥
(原载《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12年9月19日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11:41:13 | 只看该作者

李鋆:千淘万漉结硕果


人物档案       信阳市第十中学英语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优秀研究员”、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教学贡献奖”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科研进步奖”获得者。文章《从央视“百家讲坛”看英语授课语言技巧》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著有《英语易混词快乐学习法》等多部著作。在各地作报告多场,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
李鋆
       学校同事们都称我是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对此我总是淡淡一笑:搞研究是我的嗜好,我的初衷是为了改进教和学,是为了探索出一条有一定创意和独特风格的教学路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10年的辛勤探索,我的英语“双快”教学法日渐成熟,日臻完善。
     求索“双快英语教学法”
要提高教学成绩,是靠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布置大量作业,还是尽可能探索出一种能够让学生在快速、快乐中学英语的教学法呢?智者的选择无疑是后者。于是我把自己的研究定位于“双快英语教学法”,即让学生在快速、快乐中学习英语。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
  在紧密联系教师教学需求、以教学实践经验为资源、以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理念下,我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重点招标资助课题《教学方法与英语学习成效》之子课题《初中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比较与研究》,并使之与我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研修阶段参加的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相似教育论与教师教育》之子课题有机结合起来,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所创新。
  经导师组物色,我成为唯一一名在洛阳师范学院为首届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相似诱导”教学法示范课的教师。之后,我潜心钻研由钱学森先生指导、张光鉴先生研创并赠送给我的《相似论》专著,并找到其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开展实用性专题研究。
   虽千淘万漉,终硕果累累
       我常说:搞研究就得专注、投入。多少个双休日,成了我搞研究的“黄金时段”;多少次挑灯夜战,我脸上瘦了一圈又一圈,但我无怨无悔。我注重学生对词汇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当堂抽查词汇教学的效果,通过综合测试获得效果反馈的数据积累,成为教学与测试研究的有心人。
  我认真研读了《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组织问卷调查并研究统计结果。还对在同样条件下学习、其他情况也基本相仿的同班同学而成绩分布却达几个标准差的典型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为“不同的学法导致不同的效果”这一研究假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佐证。研究成果《初中英语词汇70字“相似诱导”特色教学法》发表在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上;《英语新教材词汇记忆方法研究》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我在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不可忽视和低估的因素,是其学习的内容中存在着大量因表面相似而导致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和考点。于是我把对教材中这方面的研究与每年全国各地100余套中考试题的研究有机结合,总结归纳出《面面俱到英语语法易错点》,由例及类,以点带面,帮助学生练就“火眼金睛”,增强识别能力,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充分的认可。近年来,我先后应邀赴沈阳、洛阳在全国性课题研讨会上作专题学术报告。2006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表彰,荣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科研进步奖”“国家教师科研基金教学贡献奖”,并且是唯一一名同时获得这两项奖的教师。我的教研成果被中国网、中国广播网、《大河报》《教育时报》等媒体报道。
   教研结合,引领教师成长
       我认为,教学中同样存在着“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问题。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触类旁通,在易混易错中相似比较,在幽默风趣中学习知识,进而转化为运用能力,这就是我的“英语快速快乐教学法”的主旨和精髓。今年教师节前夕,我的《英语教学语言艺术》专著已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
  教研乃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成果也绝非空穴来风。在十几年的一线教学中,我逐渐养成了记录教学随笔的习惯,每有点滴成功或学生出现典型错误时,总不忘留下几笔。课堂教学是我的灵感之源,我为每一次灵感迸发的瞬间而激动。
  我认为,能教、会研、善写,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一个教师的价值。教师在课题实施中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工作量,要远比备一节课或写一篇经验总结性的论文多得多,但是值得。因为从事课题研究足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是教师难得的宝贵阅历。只要有虔诚的心态、务实的精神、扎实的过程和稳健的步履,就能使以研促教、科研兴教成为现实。
  我的研究成果被学校同行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并已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师生中有非常好的口碑。大家由于从课题研究中切身受益,因此由原来的对课题研究不感兴趣或认识不到位,变成了今天踊跃参与课题研究并以此为乐为荣。
  从事教科研,个中甘苦惟自知,可谓苦中有乐,苦尽甘来。辛苦并快乐着,是我的生存状态。目前我又担当起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师幸福感问题研究》。我们将通过对有幸福感的教师的真实案例的研究,找出其中具有导向性、代表性、启示性的因素,借以示范、带动、引领教师成长为有幸福感的教师,使教师成为快乐一族、阳光一族,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再创佳绩。

专家评语
      李鋆老师是一位爱学习、爱研究的老师。他学习“相似理论”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他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策略,他选取典型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尤为可贵的是,他重视“写”,积十年之功,所写论文和参编著作己相当可观。李老师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了一名教师进步的两个关键:自觉运用教育理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阅读——思考——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
   ——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语会理事长 孟素琴
(原载《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12年10月10日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5 11:40:04 | 只看该作者

李小建:守望这片原野


人物档案       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小学科学教师,河南省科学示范课一等奖获得者、郑州市优秀教师、省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得者、郑州市小学科学中心教研组成员。2010年,主持课题《“洋思”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报告被评为郑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让管理为教师成长搭台》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干部培训科研成果一等奖。
李小建
       从农家走来,回农村奋斗,37年青葱岁月挥洒在乡村的沃野上,浸润在泥土里。从偏居一隅的农村小学,到首都的高等学府,从三尺讲台上的传道授业,到与专家同行的分享交流,从普通教师到省级骨干教师,尽管斗转星移,我的理想却历久弥坚,那就是:让农村的孩子同样过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成长的动力源于学习
       1994年,师范一毕业我就参加了自学考试,那是真正的“自学”——读遍了教材列举的所有参考资料,还涉猎了大量的相关书目,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受,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然后作进一步的反思并改进。初出茅庐的我工作顺风顺水,颇受学生、同事的好评。  
  从大专到本科自考,这是一段整整11年的艰苦历程。11年里,我坚持身不离讲台——给孩子们上课,当好一名教师;心不离职务——对学校的发展负责,当好一名管理者;手不离书本——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当好一名学生。尽管学校离家只有1.5公里,我却经常吃住在校,一天将近15个小时、所有的体力和精力全部分配给了这三个角色。个中滋味可谓酸甜苦辣,但这段经历培养了我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的专业技能、强烈的时间观念以及冷静的处事风格。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段经历让我在面对后来的挑战和困难时有了接纳的勇气和包容的胸怀。
                                                                 坚守的动机来自一句话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任教。其间也曾迷茫过,尤其是刚毕业的那段日子。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扑面而来的崭新信息、农村教育现实的贫穷落后,在大脑中时时纠缠在一起,展望理想之余想到的却往往是工作中的灰色记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在宁夏支教的上海知青夏志远的事迹,深深被他一句“这里更需要我”打动。越是优秀的老师越容易被城市的好学校聘走,越优秀的老师到城市的学校后专业发展越快。可是,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侯寨人,连自己都不愿意为家乡的父老作些努力,这里还能靠谁?为此,虽然农村工作条件差,教学、办学常常会遇到各种城里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我一直在努力坚持。
  教育是百年大计,急功近利只能让工作更加浮躁,让教育“竭泽而渔”。坚守教育理想,要一步一个脚印。我认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人永远都不能远离课堂。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始终坚持任课。为了系统了解学科教学体系,从初中物理,到小学自然,再到今天的科学课,我完成了所有年级的课堂教学。这种坚持,也给其他老师树立了榜样,让老师们时刻感受到,我们的战场在课堂,上好每一节课就是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责。
  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规律,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马虎。我教的是科学课,也教过语文、数学,农村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一个好教师必须是一个多面手。不论担任哪一个学科的教学,研究课程标准、挖掘教材、精心备课、写工作反思、做课题研究,以科学的精神和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是教师的职业底线。源于这份认真、这份坚持,我连续两届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先后被确定为市、省农村骨干教师。辅导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奖励,执教的展示课先后荣获区、省优质课一等奖,2010年作为二七区唯一一名科学教师参加郑州市名师评选。  
  教育应该是一方生机勃勃的池塘,养护得当池塘自会孕育出一个生态和谐的世界。其实日常教育是简单的事:让孩子们读好书、说好话、写好字、健好体、扫好地——大道至简。如果我们心中有目标,尽心尽力,10年、20年坚持做好这些简单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自然会得到彰显。

科学课滋养办学思想
       我在职业生涯中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情:确立学校办学特色的文化,制订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文化育人。出于对孩子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守护,对孩子未来的展望和期待,在充分论证学校发展的优势、不足、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我提出了“构建生态化教育平台,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主张。我们认为,学校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人与物质环境、人与人、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相互影响,都需要实现一种生态平衡。学校的教育生态文化体现为“多样共生、平衡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为“简约、低碳、活力、全员参与”的学校发展理念,体现为“自然 健康 和谐”的文化外显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建设自然和谐、多样共生的生态校园,构建双主参与、生命在场的生态课堂,开展体验感悟、自主养成的生态德育,完善重在服务、富于引领激励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发展路径。这样的发展理念得到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河南省教科所、河南大学等多位专家的肯定和鼓励。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在我心中,乡亲子弟就是那一棵棵幼苗,我愿做那“晚眠早起”的园丁,静静守望着这一片原野。
专家评语
       “这里更需要我”这句话既表明了岗位选择,更体现着责任担当。李小建老师扎根农村10多年,坚持身不离讲台、心不离职务、手不离书本。他信念不移,初衷不改,孜孜以求,严谨治学,以至诚大爱守望着家乡教育的千秋伟业,用不断探索书写了小学教师的专业辉煌。责任、坚守、探索,愿更多的教师与农村孩子一起享受人生的幸福。
   ——河南省教科所研究员 徐万山
(原载《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12年10月17日1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7:01 , Processed in 0.57481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