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4:3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特级教师 朱 瑛

摘 要:针对当今儿童课外阅读大多浮光掠影,教师指导束手无策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式儿童课外阅读策略。具体做法是:建设4种阅读环境,6种课堂类型,4种评价方式。同时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理性反思。

关键词:作家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课堂类型

一、调查暴露出来的问题

2005年6月,网易读书栏目对上海徐汇、虹口、普陀、松江四个区较具有代表性的十二所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儿童课外阅读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阅读兴趣、时间、质量等内容;2012年3月,笔者也对本区62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以及892名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做了调查。

在两次调查中,结果大相径庭,有两大问题引起了笔者特别的注意:

1.教师指导束手无策

在认识上,可以说42名教师全都意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指导上,对学生都有购书要求的占83.4%,有购书书目指导的占67.8%,有阅读指导的只有15.6%,而有长期阅读指导计划的只有2人。问及原因,大部分教师反应不懂得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只有一部分教师听过几节阅读指导课,但也都是低段的绘本阅读,有个别教师一学期也会尝试一、两次,大多是在公开课上。由此可见,在教师层面,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知道该如何指导。

2.学生阅读浮光掠影

在调查结果中,有一条信息让笔者大为震惊:当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熟悉的中国、外国作家各一名时,“写不出”、“不知道”的占43%。中国作家,能写出来的高度集中在鲁迅、李白、巴金、冰心这四位作家身上,竟有一个学生写出了孙悟空的名字,仔细想想,这类让人啼笑皆非的名字竟也有5%的比例。写外国作家更是笑话百出: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等频频出现在学生的答卷上,填“写不出”的占到52%;能写正确的,也像中国作家的情况一样,高度集中在高尔基、安徒生、莎士比亚这几个耳熟能详的文学巨匠身上。

3.功利阅读已成事实

写不好作文,就看作文参考,成绩不好就多做教辅书上的习题。在回答爸爸妈妈最近推荐或强迫你看的书时,30%的学生填了教辅和作文参考类图书。而家长从不关心孩子阅读,不向孩子推荐书籍的,竟也接近了这一比例,为28%。有10%的家长向孩子推荐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体局限于中国的四大名著和妇孺皆知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60%的孩子只有在假期和双休日有看课外书的时间,但仍有32%的孩子的假期被父母安排的各类辅导班填满,能够自由阅读和玩耍的仅占8%。

怎样让学生捧起一本本课外读物,亲历阅读实践,感受阅读快乐?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怎样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我设计了“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式课外阅读”(以下简称“作家中心”)模式。该模式是基于作家的一种主题阅读模式,即以一个作家为原点中心,阅读与此相关的一切信息,比如该作家的作品、生平、家乡、朋友等等。最终以该作家的名字为标签,架构起一个丰满立体的文学认知小系统。作个比喻,一次主题阅读就像是种植一株榕树,作家就是榕树主干,他的作品、生平、家乡、朋友等等就是枝枝叶叶,其中的一个“朋友”,或者其他,都可能成为一条须根,只需加以“灌溉”,又能散发枝叶。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就培植了一片茂密的“文学丛林”。

二、指导策略

(一)建设阅读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读书环境对唤醒学生的阅读激情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家中心”阅读环境作了建设。

1.悬挂作家画像。将确定阅读的作家画像悬挂于教室的醒目位置,一是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提醒,让他们明确最近的阅读方向;二是让作家成为班级的一员,让学生走近作家、关注作家。我在班级阅读的第一个作家是安徒生,我将安徒生的画像悬挂于教室黑板右方,让学生抬头可见。经过两个月的阅读,学生指着画像谈论安徒生,就像是在诉说自己的一位老友。

2.书写作家名言。课外阅读,不仅是为积累,更是为我们的人生把舵。而作家们用他们毕生所总结出的名言,就是一把把舵桨,拥有它们,我们就不会偏离航向。结合阅读,将作家名言书写装裱,评选出优秀作品,张贴于教室,便于学生口诵心记。比如安徒生所说的“生命里会有积雪的时刻、也有绿草如茵的时节;有欢笑的脸庞、也有哭泣的容颜;有幸运的项圈、也有残酷的魔掌……”就张贴在我们班教室侧墙,成为众多学生的座右铭。有时遇到学生有委屈向我哭诉时,我引用一句:“你是遇到了‘积雪的时刻’”,学生便豁然释怀。

3.制作作家地图。儿童擅长图式记忆,根据这一特点,我还在教室张贴了一张世界地图,配合学生课外阅读,将作家名字贴到其相应的国家。比如丹麦,毫无疑问我们贴了安徒生,英国贴了王尔德,德国贴了格林兄弟,瑞典贴了林格伦等等。这样,学生在谈及该作家时,自然就想到他的国家,并能进行相互比较。(如图1)


图1

4.勾划作家生卒坐标线。在比较中,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于是,我在教室墙壁上勾划了一条时间坐标线。将作家按生卒年代张贴在相应的时间线上,坐标线的上面是国内作家,下面是国外作家。这样,不仅谁大谁小一目了然,而且加强了国内国外作家的横向比较,学生认识更加立体。(如图2)


图2

(二)探索课堂类型

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这是我们教师所倡导并遵循的重要原则。“作家中心”也当如此,探索一些较有实效的课型,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为其课外阅读扫除障碍,提高效率,奠定基础。更为老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可借鉴的有效策略,就需要一些比较成熟的课堂类型。笔者经过一年的实践,大体探索出了以下6种课型。

1.作家出场课。确切地讲,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课,它只是在课内阅读中安排一个环节,让作家出场。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作家的认识大都始于具体的文学作品。比如新美南吉,学生就是从课内阅读《去年的树》开始认识的,然后课外阅读《小狐狸买手套》、《白蝴蝶》等,渐渐喜欢上这个作家,再去找更多的他的书来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学生从课内阅读中习得方法,而在课外阅读中,则是迁移方法,展开阅读;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又反过来印证和提升课内阅读。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课内阅读中,在课前,或课尾,或课中,有必要把作家请出场,跟学生打个照面。开启一扇“作家中心”阅读的大门。

2.作家推荐课。该课是在作家出场课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时间推荐作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家的初步认识,从而对其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推荐内容大体包括个人生平、社会贡献、后人评价、典型作品等。

课例:《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竞猜导入

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至目前是唯一的。她是谁呢?

二、全面推介

1.出示萧红画像。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萧红的神情,你发现了什么?

3.介绍萧红生活的年代,及个人生活经历与文学成就。

4.推介萧红的作品

师: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这本书叫《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就节选自她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

我们说,一旦学生对某一作家的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教师就可趁势开展以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学生对于某一位作者的了解不再是单一和平面的,因为在对其不同文体的阅读中,使得作者及其作品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丰满了、立体了。

3.读物推荐课。当学生作家的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时,教师就可以开展读物推荐。许多作家的作品等身,对于他们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不同的推荐方式。比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时,我还与学生共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4.阅读指导课。通过教师激趣,结合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提示阅读的门径,采取“以一篇带一本”的方法进行。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阅读。从总体入手,迅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再按“篇→段→句→篇”的程序训练。

课例:《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一、交流:《冬阳 童年 骆驼队》学后感受。

二、诵读:你最喜欢的片段。

三、交流:哪几个句子让你感受到“傻”?

四、简读《城南旧事》。

1.以诗的形式出示《城南旧事》目录。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猜测每个故事内容。

4.快速浏览自己喜欢的故事。

5.交流:你看到的傻事?

五、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片段。

5.交流汇报课。交流汇报课主要检查学生对某一作家主题的阅读情况。基本流程为:明确活动要求→学生专项汇报→评选优秀学生。汇报的形式尽量丰富多彩,可以表演,可以朗诵,可以竞猜等等。这类课,往往是学生最活跃的,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一丁点发现都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交流课上畅谈。比如德国不但有格林兄弟,还有豪夫,但格林兄弟长寿,豪夫英年早逝;又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原来是安徒生根据他朋友的一幅画创作的;再比如王尔德《快乐王子》中提到的小女孩与安徒生所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像等等。学生还自编自演《快乐王子》。

6.艺术研讨课。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走向宽厚,艺术研讨课是最为重要的课型。学生在上述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中,积累了众多对作家的零碎的认识。如何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形成系列,提升认识,就要依托艺术研讨课。在这个课上,有时可以研讨一个作家,有时可以研讨多个作家,尤其是一些类似作家(例如安徒生与王尔德)。通过研讨,逐渐了解作家的艺术特色、个人爱好、他喜爱的创作题材、所处的时代和他作品的关系等等。

课例:《不老的童话——安徒生艺术研讨会》

时间:2012年10月12日    地点:四⑷教室    主持:×××    × ×

流程:

一、揭示本次研讨主题。

主持人:同学们,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诞生已有200多年。今天,我们在这里,诵读他的作品,聆听他的心曲,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二、研讨话题一:为什么说安徒生童话是不老的?

1.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讨论张晓风对安徒生童话的一段精彩评价,题目叫《5岁到55岁的亲密话题》。(出示幻灯)生(齐读):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沈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三、研讨话题二:哪些题材成了安徒生笔下的童话?

四、研讨话题三:安徒生童话的风格特征。

1.将安徒生的作品按时期进行分类。

《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

《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

《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

2.每个时期的作品最明显的不同在哪里?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社会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

上述6种课型,严格意义上来讲,区分并不是那么分明的。有些课型会出现交叉,有些课型可以整合。总而言之,要因班而定,因课而异。

(三)建立评价机制

本着评价是手段,而非目的的认识,在“作家中心”的评价机制构建上,我以评价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享受,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为原则,构建了系列以活动为依托的评价机制。

1.阅读之星活动。在每个主题阅读过程中,都将学生的表现记录在案,并量化。比如,搜集到作家的一条信息得1分,读完该作家的一个作品得2分,在表演课上表演一次得3分等等。在一个作家主题阅读中得分前十名的,授予以该作家名字命名的“阅读之星”。

2.作家代言活动。古今中外,作家浩如烟海,学生能够熟知的却不多。我根据姓氏,以“五百年前是一家”为活动口号,让学生挖掘本姓中的知名作家,去阅读他,了解他,然后开展作家代言活动。在作家代言活动中,同学们先向他提出与该作家有关的问题,让他一一作答;然后根据他的作答情况表决是否同意他做该作家的代言人。

3.手抄报评比活动。每个学生选择一个作家,收集他的各类信息,利用电脑或手工制作一份手抄报。在教室外的走廊旁公开展出,学生互评。

4.作家竞猜活动。经过一年的作家主题阅读之后,学生所认识的作家已经相当多,这时候我们可以开展一个作家竞猜活动。竞猜形式多样,有把他人的评价设置成谜面,有把作家的作品设置成谜面,有把作家的轶事设置成谜面;还可以“我来画,你来猜”,学生两两配合等等。

三、实验思考

对“作家中心”的探究将近两年,几多辛劳,几多坎坷,当然,更惬意的是几多收获。

首先,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相比浮光掠影的泛泛而读,该模式更具实效,学生不是简简单单地知道几个作家的名字,而是对这些作家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比如通过“安徒生中心”主题阅读,学生不仅知道了安徒生童话的主要内容,还深刻领会了安徒生童话的思想内涵:一是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例如《皇帝的新装》;二是热情歌颂劳动人民,例如《拇指姑娘》;三是反映下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例如《她是一个废物》。

其次,学生阅读不再盲目,懂得了一些阅读方法,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比对照、互文、吟诵等等。他们不再是简单的读作品,而是在读人,在明理。比如在“沈石溪中心”主题阅读中,学生懂得了善待动物;在“亚密契斯中心”主题阅读中,学生明白了关爱他人;在“萧红中心”主题阅读中,领悟了自由可贵……

再次,教师指导有章可循。该模式所探索出的六类课堂类型和评价机制都具备科学性和实践性。教师只要遵照执行,便可不再望阅读兴叹。在之前的调查中,我们已经发现,普遍的一线教师还没有“一缸水”,所以很难给学生“一杯水”。但是“作家中心”是师生一起慢慢地把一个缸注满水。当然,要想使学生的受益不打折扣,教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担当好组织、策划、指导的角色。

第四,师生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当我和学生一起阅读时,虽然各自的感受不同,但彼此间的精神交往,心灵悦纳,情感交融让我们各自享受着精神的愉悦,成长的快乐。

当然,由于“作家中心”的探究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问明,还有许多设想需要验证。

比如“作家中心”是否适合所有年级?不同年级应该选什么样的作家?如果遇到作品名字比作家名字更响亮的时候(比如《爱的教育》),该模式是否适用,或者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构建“作品中心”,乃至“国家中心”等等模式。

课外阅读是根的事业,花的工程,利于学生千秋。我们要善于、乐于做个有心人,相信“作家中心”的不断成熟,必将成为学生课外阅读领域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网易文化.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R].2005年

[2]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江苏:[出版者不详],2005年

[3]崔海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结构、层次及其培养研究[DB/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2:37 , Processed in 0.0721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