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经验的启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5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对杭州的启示
http://www.hangzhou.gov.cn 2012-09-04 来源:


  国外发展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是决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自2007年杭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以来,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引进与培养了一批文化创意人才。但总体来看,全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奋斗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才队伍在总量、结构等方面仍存在着突出问题,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一般特点,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先进经验,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杭州加快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进程和构建"3十1"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一般特点
  文化创意人才,按照其在产业链或价值链上的分工不同,可以分为创意的生产人才、创意生产的引导人才和创意产品的经营人才。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富于创造力
  文化创意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头脑灵活、异想天开,很少循规蹈矩,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所以勇于打破常规,拥有更多的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自信自主,敢于承担风险;喜欢独立思考,有时显得争强好胜。
  (二)流动性强
  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庞杂,各门类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很大的交融与共生关系,这为各门类之间的人员流动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升期,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存在也为创意人才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并且,文化创意人才自身年轻、敢于创新的特点也使他们具有流动的意愿。
  (三)价值观独特
  文化创意人才追求一种工作(Laboring)、学习(Learning)、生活(Living)三位一体的"3L"生存方式。相比创造利润,他们更看重在创作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更倾向于自我管理,而排斥传统科层制;更强调独立自我的表达和对差异的包容,而非集体一致性;更强调多面于,而非专业。
  (四)注重软激励
  与传统观念中"更多考虑财务"、"前往发财机会最多或经济最有保障的地方"不同,文化创意人才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全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他们来说,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更大于金钱与物质激励。
  (五)工作与生活休闲化
  文化创意人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领"、"金领"而是"无领"(Non-collar),穿T恤上班意味着他们更看重休闲,而非工作本身。他们总是"在该工作的时间玩耍,却在该休息的时间工作"。带有文化气息的户外休闲活动是文化创意人才极为看重的生活内容,露天音乐会、街舞、大排档等"街头或社区文化"形式更受他们的青睐。
  二、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
  通过研究可发现,国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方面的主要经验,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依托高校资源,实施人才培养
  在国外,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经常依托当地的大学或相关职业学校进行。如澳大利亚依托昆士兰大学、南澳洲|大学,建立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加拿大BC省动画产业园区中,仅动画电脑学校就达到12家;韩国国家级专业的文化创意大专院校就达6所,有些大学开设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达80多种。这些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系统成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
  除正规专业院校的培养外,对文化创意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是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如德国出版业的各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除正常培养学生外,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各种培训班,这一系统为各公司或其他商业组织的中高级员工提供了重要的培训支撑。而在德国会展业,除大专院校外,AUMA(德国展览委员会)等行业组织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专业人才培训内容,通过业务培训、调查实践、授予资格证书等方式全面提高德国展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这种正规、严格的人才培训机制为德国会展业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德国会展业始终处于世界发展的最前沿。而英国政府为了解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于1999年就启动了名为"创造性的伙伴关系"的文化项目,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制订项目方案,通过创意机构(电影院、电视工作室、艺术中心、历史建筑、图书馆、博物馆、网站设计组织等)与学校合作从事一些长期文化项目,为5-18岁的学生提供时装设计、电视广播、互联网、舞蹈、电视和戏剧的指导与制作等新技能,从而为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造就一大批潜在的产业人才。
  (二)注重人才引进,提高队伍层次
  引进专业人才同样是各国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美国是其中的典范。据资料显示,仅1990-1991年间,美国仅从苏联就引进了3万多名文化创意人士,其中著名人才就达1500多人。目前,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香港等亚洲国家与地区也纷纷大力引进各种文化创意专业人才,至于行业内的高级专家,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更是成为各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时重点关注的对象。像纽约的SOHO区就极为注重大量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引进,其中不乏如美国超写实派艺术大师查克·克劳斯等一批现代艺术大师。香港则专门颁布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通过"综合计分法"(对申请人的年龄、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和家庭背景进行综合评分)或"成就计分法"(获得例如奥运奖牌、诺贝尔奖、国家/国际奖项、业内颁发终生成就奖等)连选优秀人才入境。自2003年7月实施该计划以来,截至2009年2月,已经招揽了包括郎朗、章子怡等各类人才886人。更早时间就开始大力引进人才的新加坡,一方面通过减免税、提供高薪与住房、政府资助培训等方式吸引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重点强调新加坡"博采东西之长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和"大力强化对创意产业领域的教育资源"来吸引年轻人到新加坡学习和从事创意产业工作。诸如设立了艺术设计和新媒体专业学习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激励和奖励创意,进一步发展举行了多种多样的竞赛并开设了不同的奖项;每年举办大量各类的艺术活动、创意会展,并邀请很多国际知名艺术活动和艺术人物在临,等等。目前,新加坡已经吸引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名国际学生,他们为新加坡在艺术、信息、广告、设计、管理等多个创意产业领域积累了巨大的潜在力量。
  (三)建立中介组织,促进人才开发
  从国外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看,行业协会或类似的服务组织往往成为人才引进、培养、培训1[、交流互动的重要发起者和实施者。一般而言,这些协会和服务组织往往由该领域内受到大家一致尊崇的顶尖人才掌舵,这对于协会工作的前瞻性、权威性等方面尤其重要。而借助这些行业协会等组织,创意人才由分散的"人群"形成了"梯队"这极大地促进了人才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协助。如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美国好莱坞等早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备的专业人员行业协会。新兴的如加拿大BC省,行业协会也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及作用:它们通过有效地制定产品的技术标准、从业人员从业标准、行为规范、人员分工方案等来建立人才合作队伍;通过联络动画学院和动画生产商,提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建议,由此推动企业和高校的合作;通过设立专门的网站,提供人员、市场和新产品信息,并且向外界推广BC省的动画企业和动画高级人才。
  (四)完善文化设施,营造创意氛围
  在国外各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与经验中,通过营造丰富浓厚的文化生活氛围,从而淡化功能性的"商业气息"而强化"人文气息"和"多元文化气息"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典型做法包括:建立公共艺术空间(如影院、展览馆、美术馆、艺术画廊、公园、演唱馆和流行音乐中心、表演艺术中心等等)和兼具办公功能的休闲文化空间(如咖啡吧、书店等“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地’”),设置众多定期和不定期的文化活动(如国际性的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Lovebytes数字艺术节等)。另外,为了让艺术文化与休闲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很多国家的政策中还非常强调街道艺术展示。如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平时Shopart项目会使得沿街的橱窗中处处展览艺术品和街景画,而到了每年一度的"开门艺术节"所有沿街住户、餐馆、办公室、商店或其他房屋都会敞开的大门,公开展示拥有的艺术品或进行表演。事实上,在一些高度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纽约SOHO区、百老汇、伦敦西区,这种街头艺术表演更是随处可见。
  此外,还应引起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建设,这种文化的塑造往往难以取得赢利,如举办街区艺术展、设计各种室外艺术空间等等,因此商业性的基金和企业投资往往不愿介入或只介入其中的高端部分。所以政府投资就对这一领域格外重要。事实上,即使是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美国,政府也往往会在这一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三、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政府的有效扶持,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所做的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在杭文化创意企业的法人单位数为9636个,就业总人数为21万多人,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电信软件类行业的人数最多,为近6.9万人,占杭州文化创意企业就业总人数的32.7%;其次是设计服务业,从业人数为近5.5万人,占总数的25.7%;从事咨询策划类的有4.3万余人,占总数的20.3%,位居第三;从事工艺时尚类、休闲娱乐类、科研教育类及展演出版类的分别有2.5万、1.2万、0.4万和o.2万余人,分别约占总就业人数的12%、5.6%、2%和1.1%;影视文化类的从业人数最少,有1200多人,在总就业人数中占到0.6%。
  2008年,为了对全市文化创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及时了解与把握,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和浙江工业大学成立的联合课题组,以全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对象,对文化创意人才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总体呈现以下特征与问题:
  (一)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
  从调查结果来看,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以年轻人为主,其中66%的创意人才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41岁及以上的创意人才仅占被调查者的5%。在教育背景方面,创意人才学历较高,其中85.5%的被调查者具有大学学历,调查对象没有初中及以下的人员。
  (二)行业分布差异较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人才主要分布在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和文化休闲旅游业,以上三个行业共占到调查人数的近85%,其他五个重点行业加起来也仅占到15%。
  (三)工作流动性较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工作时间方面,被调查者在一个企业工作时间达2年以上的达32.3%,但也有20.9%的被调查者不到半年。
  (四)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
  从调查结果来看,54.8%的人认为高端创意人才非常缺乏,其中认为复合经营型人才最为紧缺的占了38.7%,其次是研发设计人才,占27.4%,而对文化投融资人才的需求占到了21%。
  (五)人才引进政策有待完善
  在被调查者当中,有48.4%和40.3%的人员认为杭州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成本偏高和人力政策支持力度小。另外在其他因素中,有3.2%的调查者认为配套服务的不完善也是可能影响优秀人才引进的一个因素。
  (六)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
  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59.7%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培养模式单一、培训机构数量不足、培训投入不足及培训师资薄弱等问题也受到被调查者的关注。
  四、国外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对杭州的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对杭州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下一步,杭州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加大培养力度,提升人才结构水平
  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发现专项计划。大力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通过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等形式,培养一批青年文化创意人才。继续实施"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八大行业牵头部门应发挥抓总作用,制订并组织实施本行业的专项人才发现计划。二是实施"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成立艺术委员会专家库,每年在"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专项资金中一定经费,每年1-2期,对杭州籍、杭州履历或与杭州具有深厚渊惊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评价、收藏与推广,发现与培养一批具有"杭派风格飞"杭州品牌"的青年艺术家。三是启动"首席创意官"培训工程。依托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惊,面向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和制造业两大领域,开展"首席创意官"培训工程,每年开办1-2期,为文化创意企业和制造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眼光、战略思维,会经营、善管理、懂文艺、知科技的企业高管。四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整合培训资惊,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创造型、经营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选送优秀员工参加高等院校和创意培训机构组织的学习与培训,对完成培训课程或取得相关从业、毕业、结业证书的员工,给予一定比例的培训费资助。五是多渠道发现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牵头部门通过组织开展创意设计大赛、展会、展演、论坛等活动,发现和挖掘一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其中重点活动经审核后,在公开申报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时予以优先立项。
  (二)创新引进政策,打造人才集聚亩地
  一是开辟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就丰硕的作家、艺术家、动漫名家、设计师等创意名人来杭居住创业,可参照《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川市委办(2005J2号)的相关规定,经审核后办理进人手续。二是吸引文化创意团队来杭发展。创意领军人物带领团队来杭发展,政府资助启动经费,申报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公开扶持项目时,给予优先立项。三是加大海外智力引进力度。组织开展海外招聘高层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工作,争取引进国际一流的创意设计名家。积极开展国际项目合作,强化项目对接,提高海外文化创意人才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完善柔性引进机制。走以人(名家)引人(团队)、以机会(提供创业机会)引人、以活动引人、以赛事引人的路子,采取公开招聘、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咨询、讲学、开办工作室、创作室等多种形式,吸引文化创意人才来杭创业。实施"居住杭州"等专项计划,每年邀请一批在全世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文艺家、设计师前来杭州居住、创作,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创意、创新的"硅谷"。
  (三)加强载体建设,构筑人才发展平台
  一是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办(2008J21号),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采取"专业园"、"园中园"等形式,为创意名人、青年文艺家、大学生和初创者提供创业平台。二是办好大学生实训基地。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实训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工作,为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应用人才提供载体支持。经认定的实训基地,可以享受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实训相关政策,具体按《关于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的指导意见))(杭政办函(2008J161号)和《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大学生实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市文创办(2009J9号)精神执行。定期举办"西湖创意市集"和"酷卖街.动漫市集"等活动,为广大"草根"创意阶层和大学生创业、成长提供舞台。三是鼓励兴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杭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兴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服务。对于考核优秀的孵化基地,每家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基地内大学生创办的文化创意企业优先录用杭州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一年以上社会保险费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具体按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J75号)精神执行。四是积极整合高校资源。大力推进市校合作战略,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创造条件。
  (四)完善保障体系,增强总体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把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全市相关人才培养、引进的整体工作之中,促进全市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一体化建设。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市委人才办要根据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落实经费保障。整合杭州市青年文艺家专项资金、市人才专项资金等,共同解决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钱办事"问题。其中每年3000万元的"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培养和引进工作;市人才专项经费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与团队的培养、引进与奖励。三是落实高层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用房政策。按照人才不同类别与层次,分别落实住房问题。四是实施文化创意人才奖励计划。鼓励文化创意人才参加高规格的专业大赛,对在大赛中获得奖项的参赛人员,按获奖等级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专业设计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对获得产品发明专利且具产业效益的专业设计人员,经审核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五是建立文化创意人才评估与管理制度。组建文化创意人才评估专家委员会,不断完善、规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评估制度,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都能够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开放共享的高端创意人才信息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制度。建立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对政策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五)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创业环境,人人都是创业主体"的观念,发挥文化人在实践"和谐创业"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打造"和谐创业"模式。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加快形成更具人文气息、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格,营造宽松、包容、大气、开放的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意人才创业与发展的社区文化和社会氛围。二是营造人才发展环境。加大网络、图书馆、公园绿化、咖啡吧、书店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建立艺术馆、美术馆、纪念馆群和艺术家村落,支持街头艺术活动的开展,推动文艺与生活相结合,为"无领者"的创业和成长提供"参与"与"体验"式的生活空间。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举办面向社会各层面的文化活动,扶持、培养一批艺术培训机构,积极开办各类艺术培训,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三是加大人才宣传力度。认真做好"杭州市文化创意风云人物"的评选工作,推出一批创新创业的典型。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资源,以"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等人才开发计划为重点,积极宣传杭州市的相关政策和举措,为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4 22:18 , Processed in 0.10314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