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永健:经典照耀生活——我的听讲笔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02:4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典照耀生活——我的听讲笔记上篇

来源于:非常教师网
  湖湘教师读书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成为湖湘教育乃至文化届的一大盛事。早在第一届的时候,我就听闻过,但直到今年才有缘参加,所以我在记录本上随手写下——还好,这次我没有错过。
  第四届读书论坛活动由湖南教育报刊社主办,天心区教育局承办,地点在湘府英才小学。因各种学习机会,我对这所漂亮的学校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的做事风格和审美追求一直赞赏有加。读书论坛选择湘府英才,是做了一个美丽的选择。
  进场,从三湘四水赶来的老师陆续入座。像是得到了相同的信号与召唤,素不相识却有着难以言喻的熟悉,只见所有人容光焕发。大屏幕循环播放着读书活动的宣传片,我迅速将每一届的主题记下,让这诗一般的语言定格在我的笔端。前三届的主题分别为“面朝书海 春暖花开”,“这个春天,做一颗读书的种子”,“微时代,读书是精神的还乡”。
  李庆明老师说,再好的记性也比不过笔头,于是我将笔记输成文字,既是温习功课,也是和未能参与朋友的共享。
  序曲:这一声春天的邀请
  湖南报刊社熊名辉书记主持,省教育厅陈跃飞讲话,天心区副区长刘晓蓉分别致辞。领导讲话后,黄耀红博士宣读了“经典照耀生活阅读宣言”。
  湘府英才小学老师朗诵诗歌——这一声春天的邀请。一共分为三个篇章邀请、遇见、同行。
  每一次出发都是召唤/只为那途中的遇见
  因为经典,世界成为一个村落/因为经典,历史变得如此亲近
  ……
  台上的老师用动人的吟诵向大家发出了读书的邀请。
  这一声声邀请,来自春天,只为遇见,于是相逢。
  主题演讲一:四大名著——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库
  主讲:十年砍柴,孟泽教授主持
  一、回忆:求学时的语文课,最能记忆的是经典篇章,如《草船借箭》《拳打镇关西》等。自己的几种著述《闲话水浒》《闲话红楼》等。
  二、对四大名著的概述:
  《红楼梦》:家族的状态;
  《三国演义》:庙堂的斗争;
  《水浒传》:江湖的生存;
  《西游记》:想象的天堂;
  古时候,无江湖一说,江湖与庙堂对立。范仲淹有云,处江湖之远与居庙堂之高。
  三、几个关键词:
  座次、名分、人情。
  概述:四大经典,莫能出其右。以之观今,亦复如是。
  四、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严重依赖他们所痛恨的制度与文化。宝玉和黛玉思想超出其时代性,是封建制度的反对者,若离开大观园则活不下去。
  《红楼梦》文学成就最高,曹雪芹把人当人看,把女人当人看,作品散发着人道主义的思想。醒悟者面临的生存悖论。宝玉最后出家,四大皆空。
  中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等级社会,费孝通语。
  五、刘备、宋江、唐僧为什么能做老大?
  在四大著作中,论才能,论品质,论禀赋都有优于他们的,为什么他们是CEO?具备掌握资源的能力,拥有核心资源。刘备在桃园三结义中能坐上第一把交椅,盖因其汉室血统。宋江,做过公务员,有广泛的人脉和行政基础。唐僧为烈士遗骨,结交唐太宗,根正苗红,出生好。
  先确立老大,再招募团队,以唐僧取经团队为例。
  六、孙悟空取经路上的功力大降的奥妙何在?诸葛亮为什么等的偏偏是刘备?
  孙悟空功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攻守之势,易也。”作为野猴子时,他为自己争位置,争名分,跟随取经后,他是为团队做事。这是组织委派与利益之博弈。下降还有原因,就是随着他的成熟,他对妖怪采取的策略不同。为了不得罪上面的人,他打妖怪时先弄清对方身份,所谓打狗看主人。(批注:亦可理解为孙悟空被体制化的过程,对自我的消泯,也就是功力的下降至体现。)
  诸葛亮等刘备,乃在于曹操的北方,格局完整,座位已经排定,过去那边卖不上好价钱。东吴为上海帮,土生土长,排外。唯刘备势力最弱,有发展空间,一个待价而沽一个招揽人才,两人一拍即合。
  七、梁山水泊,一个山寨版朝廷的来路与去路。
  民因企业,原始股。
  改聚义厅为忠义厅。
  八、今天我们的生活离四大名著有多远?
  阅读与载体无关,经典穿越时代仍将是经典。四大名著的背景,农业社会,前现代化,今日之社会,信息化现代化。以交通为例,曾国藩父从北京到长沙用了一个月,曾国藩在家书中说速度真快啊。这是现象上的差异,但文化基因未变。
  紧箍咒的象征意义,对自由的限制(社会化的开始),取得真经,得大解脱,紧箍咒消失。人生的经历就是孙悟空取经的经历:
  天真烂漫的石猴子(童年时期)——经历磨难的取经途中(苦难的职业生涯)——成佛(通达、彻悟。)
  主题演讲之二:狐狸与刺猬
  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
  主讲:李庆明 主持:张璟(常德市语文教研员)
  一、 遭遇的人:
  奶奶,不识字,教童谣、故事,称之为不识字的教育家。1976年上小学,送饼老师。中学遇到中山大学毕业之女老师,讲四大经典从不带教材,对之膜拜,背字典表示敬佩,模仿字迹,老师49岁病逝,述及此李老师声泪俱下。高中,通宵达旦阅读,感动了老师,为其申请可彻夜亮灯的宿舍,接触哲学。大学迷恋李泽厚美学,姐姐支持,后姐夫鼎力相助。毕业后往南通师范学院,此学院于1902年由张謇创办,遇国学大家朱东润之关门弟子,习做学问方法,成立读书社,志趣相投的学子指点江山,相互激荡。
  四月读书之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文化巨擘与之渊源。寻找身边的与读书日有关的人,遇浙江作协汤汤,4月23日为其结婚纪念日。
  (批注:李老师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由其遭遇的人可见,他的成长各个阶段,遇到了良师,无论与做人和做学问,都对他产生终生的影响。)
  二、狐狸与刺猬
  狐狸知晓许多事情,而刺猬只知晓大事情。——阿其劳哲斯
  教学是一门学术性的事业,它虽然从已知开始,但不局限于已知。最好的教学不仅纯授知识……
  三、 通识阅读与专业阅读
  1、 博学于文。博雅是文化人的一种优异的气质。读点古今中外文史哲科。博览是精专的前提。
  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件事知道多一点。
  2、“文史哲不分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从触类旁通到融会贯通,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
  焚烧圆明园,是对全人类的犯罪。——罗曼罗兰(批:视野,角度,高度。)
  从历史学、文化学角度切入备课,提供三个真相。
  【真相一】:清,王湘绮:夷人入京,遂至宫闱……
  【真相二】:晚清,汪康年:英法联军刚入圆明园时,先期是有秩序地……
  【真相三】:侵略者最后传令纵火,却苦于“各军并无火器,唯有木桶,水锅而已”,正当他们为缺少纵火之物而心急火燎之际,又是“海淀华人华役,将携来之火线……”
  2、 学有专攻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学科专业是个无底洞,当深耕细作。
  中西古今语言,文学与教育。(包括学说)
  以母语之民族特点为例:启功的“两只老虎”之喻。
  重意会:汉语语用重于语法,意义重于形式,需要领会意义,再去理解它的形式。(批注:从内容到形式,从现象到规律。)
  重虚实:汉语打破几何学意义上的团块或实体组合,有虚有实,虚实相间,不滞于形,辞约义丰。
  重具象:以“意义完整”为目的,用一个个语言的板块的散点铺排,完成特定的表达功能。
  3、 一堂叫做“幸福”的启蒙课。
  课例略。
  4、 有时钻牛角尖很有价值。以《爱情为例》。
  (1)、爱情是一剂毒药。
  诋毁爱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宣称自己拥有爱情。
  爱情是一种疾病。
  爱情是一场巧遇。
  爱情是追寻。
  爱情是至死不渝的承诺。
  (批注:通过《关雎》《无题》《古诗十九首》等诗歌,以及绘本,影视等的呈现,引导学生从感性上描述爱情是什么。)
  (2)、讨论:
  爱情与真假;
  爱情与善意;
  爱情与美丑;
  爱情与欲望;
  ……
  (3)、挚爱一个人会将对方当成心中的什么?
  爱情的本质上有成为宗教的倾向。神圣化。
  真爱若神,永垂不朽。——李庆明语
  电影《鸟鸣》片段(批注:之所以将案例再做梳理,是以此看李庆明先生是如何来建构“爱情”这个大主题的,同时也是在解构,更好地分析每一个板块设置的目的所在,并思考某种在自己课堂的可能性。)
  5、 令人疑虑的心理学和教育学。
  四、 由浅入深与由博返约。
  1、 浅尝辄止与深度阅读。以《风筝》为例。
  解读《风筝》要作如下功课:
  (1)、通读《野草》。
  (2)、读《野草》解析一二种。
  (3)、读鲁迅年谱。
  (4)、读与此文此事前前后后相关的人事。
  2、海子诗歌《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个被误读的文本,如何去弊,建构新的理解:
  (1)疑惑与沉重:为什么用“明天”不用“今天”赞美幸福?连续三个“从明天起”,你是否能透过这些充满幸福的赞叹的诗句,猜想或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困境?追问海子“今天”的种种处境。
  (2)、双重陌生:在北京是异乡人,回故乡也是陌生的。
  (3)、海子的女朋友离他而去,写信告诉他:我要去大洋彼岸。在不久写下此诗,带着两本书,其一为《瓦尔登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陌生人指多年前女友。
  终极的不可实现的乌托邦在现实面前的陨落。
  (4)庄子: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5)海子母亲背诵海子诗歌视频。
  (6)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代替吗?——海子
  深度解读源于深度阅读,反对过度诠释。
  五、 过度诠释与本色解读。
  1、汉人解诗的捕风捉影与今人的文本围剿。
  2、后人解诗未脱前人窠臼。
  3、不求甚解的真谛。不看注释,读原文。
  六、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1、述而不作(文本还原)的必要;
  2、精读与泛览;
  3、解言与会意;
  4、明理与道德;
  5、六经皆我注脚;
  6、扎实标准多,不必读死书;
  7、阅读的合法偏见与视界融合。(伽达默尔)
  8、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以《蒙昧与启蒙》为例,献给资中筠先生的课例。
  9、多识与新知;
  10、阅读与写作;
  11、积累与创造;全部教育改革与创新都需要知识的支撑。
  12、聆听大家、论坛沙龙、电影欣赏、网络阅读……
  讲座最后,李老师放歌一首。美声、英文、雄浑……
  微论坛之一 《这些经典很可爱》
  吴昕孺主持 嘉宾李少白、孟泽、柳理
  孟泽:中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推荐书单:《古希腊与罗马神话》《趋光运动》《花间一壶酒》《我的战争都埋在了书里——狄金森传》,另一本未记下。
  柳理:做过高中语文教师,记者,电视台编审,现为凤凰网湖南站负责人。
  李少白:儿童文学作家,主张教师要多读儿童文学。
  1、 通过读儿童文学读儿童;
  丰子恺:天上的神明、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孩子
  2、 通过读儿童文学了解儿童的语言,丢掉教师腔。
  3、 通过读儿童文学读懂教育,教育的爱与艺术。
  4、 通过儿童文学读自己。
  推荐书单:
  《安徒生童话》任溶溶译本 世界经典童话
  《吹牛大王历险记》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经典儿童诗选》 韦苇编选
  ……
  吴昕孺:诗人,作家。
  阅读经典,就是芝麻开门里的密语,打开知识的宝藏。阅读经典,就是手持一盏阿拉丁神灯,将自己的生命照亮。长沙市天心区教师 曹永健
  整理于2015-4-25 22::0




经典照耀生活——我的听讲笔记下篇



来源于:非常教师网
  程红兵,被称为“书生校长”。我最早阅读他,正是从《做一个“书生校长”》这本书开始的。近几年,几乎没有读过他的作品,脑中能搜索到的最近的一个印象,是他辞去上海公职到深圳创办明德实验学校,在当年是一个事件。
  他的好友,也是名家李镇西老师曾为此撰长文。这次读书论坛能邀请到他,让我卯足了劲期待。昨晚因整理笔记晚睡,今天早起,网上搜了一堆程校长的文章,一篇篇读下来,算是做一点“备课”。这也是我表达自己敬重的一种方式,阅读他,是为了更好地聆听他。
  讲座由青竹湖湘一学校校长武建谋主持,两人有相同的气质,中年男人,沉稳儒雅。“男神”这个被用得泛滥的词我实在不愿再多添一份轻浮,他们执着追求,带给我不同寻常的厚重。
  这样的男人,有一天老了,头发花白,我们仍会觉得他们年轻,优雅而沉静,像不曾留下一星半点衰老的痕迹。
  ——题记
  一个“书生校长”的文化引领
  程红兵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程校长介绍,他现在供职于深圳市福田区明德实验学校。学校75%的教师为应届毕业生,如何带好教师团队,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读书方式很多,阅读文字,阅读大脑(与人对话),阅读课例。
  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
  课的背后是人,是人的素养。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对孩子负有精神引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
  课堂的几个层次:
  规范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智慧的课堂
  三者呈递进式。规范是基本,高效要追求,智慧很难得。分述三类课堂的特征:
  一、规范的课堂
  规范的课堂其目标适当——聚焦行为。让学生干什么,达成什么。人的行为中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聚焦让学生干什么。规范的课堂内容恰当——科学正确;方法得当——自然得体。
  1、目标恰当。成就的证明。用可观察到的学生行为来表述,采用以下这类外显行为的动词:列出、定义、计算、演示等。2、行为条件。学生完成行为必须条件的具体化。
  2、内容恰当——科学性。举例政协委员出的给数字分类题,以证内容荒谬,逻辑混乱之症。三枪拍案惊奇,黄花岗三枪谁开的,几成笑谈。
  3、教学的不教与教
  什么是已经懂的——检查。
  什么是学生不懂读教材可以懂的——概括与提炼
  什么是学生不懂读教材也不懂小组合作可懂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追求差异最大化。)
  什么是老师必须讲的——讲授与阐明
  什么是老师讲了不懂必须实践才能懂的——活动设计与示范
  (批注: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常常以己之昏昏始,学生昏昏终。原因何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熟悉,不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徒然浪费精力,课堂在低效线上徘徊。)
  4、方法是否得体
  以上利息课为例。教师登场,绕圈子半天,学生不买账。
  男教师上课,嗲气、俗气。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云云。
  课堂是个场,物理的场,关系的场。
  5、台湾黄炳煌老师的几个比喻:
  打高尔夫——一个人打/打网球——对打/打篮球——团队合作打
  教学不是打高尔夫,一人唱独角戏;也不是打网球,好的教学是打篮球,讲求团队合作,教学相长。
  6、顾泠沅先生的四句话(听说想做):该听的听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
  佐藤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倾听的课堂。(批注:是为静静的热烈。学生在场,在思考,在启发,在碰撞,故用心倾听是前提。教师要舍得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思考不是浪费,是真正的学习。思考是学习之始。)
  7、孙绍振:“中学语文课最容易变成废话集散地。我们的语文课上,师生的生命浪费是世界之最。中学语文教学严重无效,至少可以说是低效,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例。”
  (批注:想起吕叔湘先生的一个发问,他曾尖锐地指出:“十年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二、高效的课堂
  1、目标精确——水平要求。水平要求要有时间、数量、质量三个维度的表述。如英语学科: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拼写正确率要在90%以上。这个表述体现了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体育科表述:在一个平面上,学生要在三分钟内做15个兔子跳的动作。时间为三分钟,数量15个,质量兔子跳动作。(批注:这一点,我较为欠缺。许多时候,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未曾细想,更不曾如此精确地来表述。无的放矢,能中者几何?规定时间,如同规定线路,指定了目标,更易完成任务和聚焦任务。)
  2、内容精当——目中有人。让孩子提问,说出困惑,因困施教,因学施教。眼神交流。备课备学生。例举语文女教师上古诗词复习课,出上联“学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对下联,“老师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老师生气。课后,听课专家追问孩子为何如此表述,学生说老师人美,故为满园春色,名气大乃红杏出墙,吸引到了专家来听课。因教师未充分预设,学生不了解诗词的特殊含义之故。(批注:学生不是铁板一块,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有思想,有情感,会思索,需要启发、对话、引导。目中有人,就是要以人为本,视之为一个个具体的学习对象。女老师丢掉了一个可以继续将效果逆转的机会,即像专家后来的追问,捕捉孩子的思考痕迹,为何如此思想?)
  3、方法精准——心中有数。师上数学课,请差生展示,中生纠正,优生提炼。扩大覆盖面,面向全体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麦黑尔:差异教学法。
  4、教学三元素:教师、学生与教材。
  存在三种组合方式:
  (1)、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无开放度的课堂,教师对话语的完全掌控。
  (2)、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是导游,带学生到美景前,指引其欣赏。课有一定的开放度,尊重学生。
  (3)、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生主动学习。翻转课堂能否翻转取决于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大部分孩子不自觉,一部分翻了,一部分没翻。
  支玉恒教师案例:顺着学生走。(批注:其精义在提问的开放度,教师善倾听、捕捉,追踪,及时追问,将教学导向深度。没有追问就没有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非一言堂,非灌输,知识是从内在成长出来的。)
  教师要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出生疑,于无力处给力。给什么?给资源,给台阶,搭脚手架。
  5、课堂评价
  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环节的完备性——教学建构的合理性
  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提出一个新说法,思维流量。静水才能流深。(批注:此提法在苏翁著作里的表述为课堂要有一定的智力挑战。有智力挑战的课堂,才是充满张力的。学生紧张思考,全身心卷入。)
  三、智慧的课堂
  智慧课堂表现在:思维层次/开放程度/文化意味
  1、 思维层次。
  杜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中。”
  困惑是思考不可或缺的刺激。教师提问若不能激发孩子思考则是无意义的。提问——思维阻隔。当学生提不出好问题时教师要提出来。(批注:如何提问是个学问。教师不是旁观者,该出手时就出手。)
  好的课堂有留白,给孩子梦想。孩子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探索发现之始。
  2、 思维自由。
  《科学》杂志上,美国学者奥斯伯恩:“科学家的特质之一即具有批判性和理性质疑精神。”学生缺少发展科学辩论能力的机会,是现代教育的重大弱点。
  教育的最高目标即思维自由。
  3、中美教育的本质区别: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比较和评价论点”这类题型中。因为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剥离表象去探求文章的“前提假设”。同时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比较与评价”乃“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中国的考试面向昨天;美国的考试面向明天。(批注:中国的孩子今天跑得快,美国的孩子明天跑得快。)
  中国孩子患思辨缺席症。“我”不在场,灵魂不在场。
  4、 智慧课堂的开放程度最高。
  以北京十一中学魏勇老师的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在课堂提供正反多方观点,启发孩子思考,形成多元认知。开放程度决定激活思维。
  以英语为例,对blue的教学。从作为颜色的蓝色到忧郁,到高贵及淫荡意,比较中国文化里的颜色——黄,至高无上,而黄色亦有淫荡之意,得出结论:高贵的偏偏就是淫荡的。
  好的课堂,把孩子打开,把孩子的思维打开。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新的问题离开。
  困境:知识塞满了,智慧荒芜了;智商提高了,识见崩塌了。
  追求:话语有限,其意无穷;充分想象,思也无涯。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
  现在:世界时学生的教科书。
  5、 开放的大脑。
  例:用什么装满房间?富者假借物,智者以灯光。禅,两诗比较。其一: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其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诸佛妙理,无关文字。智者之识。将枪口抬高一厘米,死守与变通。思维范式,背后是人文情怀。教育就是要保护孩子内心深处柔软的东西。
  6、 开放与聚焦
  以下情况讨论低效、无效:或者情境中显示的矛盾比较尖锐;或者两难情境不够明显。因而无法激发他们开展批判性思维的灵感。
  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想象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批注:此话不能断章取义。师生间如何对话,意义重大。对话是开放的,有思维密度的,思考张力的……)
  7、 文化品位
  (1)、价值思考/人的观念/文化品位
  (2)、价值思想。举例中美历史题的差异。中国教师常说的话,历史是不可假设的。缺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的能力。美国的课堂面向问题,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人家在培养思想力,我们在培养记忆力。
  有什么样的考试题就会重视什么;重视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批注:记录到此,不禁想到昨日十年砍柴说到的文化基因。我们的文化基因千百年来依然没有改变,破与立,皆难,一悲哀。)
  以郭初阳课为例。三个版本的《伊索寓言》一则。郭氏,重构教材,重构课堂,公民启蒙,埋下真正民主的种子。他的课能将孩子的思维带向远方。
  一堂好课的组成要素是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方法,但是仅仅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和管理方法是绝对上不出一堂有智慧的课。(批注:技巧和方法,是术,形而下。还要求道,往上走,往高处走。)
  (3)、教材。现在的教材是每门学科是一个单独的深井。课程改革就是要将各口深井打通,让活水源泉,汩汩不断。提及明德实验学校的课程改革,综合性大课程,教师包班制。(批注:罕台的全人之美课程,亦庄实验小学的课程改革,十一学校的导师制,走班制,课程超市……)
  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科修养,需要教师对教育,读课堂有深刻的理解。(批注:学科修养从何而来?从阅读来;深刻理解从何来?还是从阅读来。阅读是途径。)
  (4)、把教材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最短的路与最远的路。短的路短期效果快,远的路见效慢,着眼长远。走哪条路取决于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
  究竟走那条路,完全取决于自己。讲座到此戛然而止,历时近三个小时。长沙市天心区教师 曹永健
  整理于2015-4-26 2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6 06:54 , Processed in 0.11110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