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耀红:读写,就这样始终如“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6:5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写,就这样始终如“一”
       ——在《小溪流》杂志“百变魔方”颁奖仪式后的讲演
                              
                                     黄耀红
                                             
2012年夏,湘江之西。毛泽东文学院侧阅江楼。
《小溪流》杂志组织的“百变魔方”于此处颁奖。蒙主编黄亦鸣女士相邀请,参与此活动。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先生,专职副主席王跃文先生等莅临。仪式之后,由我为获奖者作简短讲演。
天气奇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均有。吾于阅江楼即兴演讲一小时,兹据提纲整理如次,权当备忘。
我今天演说的题目叫始终如“一”地读写。“一”字加个引号,表示它被我赋予了特定内涵。不是说一个“一”,而是三个“一”。我将说三层意思,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叫“一朵云的飘逸”“一朵花的微笑”和“一行字的力量”。
         大家想一想,我讲的三句话,其实指向读与写所奠定的三种力量。
         一朵云的飘逸,指的是想象力;一朵花的微笑,指的是领悟力;一行字的力量,指的是表达力。   
先说第一句。一朵云的飘逸。不知大家看过电影《阿凡达》没有?那里面展示的其实是两个世界,一是以征服为特点的现实世界,一是以感应为特点的神性世界。纳西神性世界里的树木,植物,鸟类,广场,及他们形貌,歌唱、神异的心灵感应,超强的功能,那全是想象的结果。可以说,在这里,想象,开启了一个世界。
如果小朋友看过电影《哈利波特》,那你一定会认同一个观点,想象,让我们这个本来平常的世界成为了一个“百变魔方”。因为想像,世界展示出神奇。由一根铁棒到金籀棒,由一个花园到巨人的花园,由一件衣服到皇帝的新衣,由都市人到卡夫卡《变形记》的甲虫。
想象,不只是一种修辞与思维,而是人类超越自己的一种方式。
        对于成长的人来说,想象,给你的是,永远的诗意。这里且以几首儿童诗为例。   
“我们去远足/雨偷偷地跟去。/结果,他玩得好高兴/我们只好看着他玩。”——《远足》
“假如我是校长/我就每三天举办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永远都是——/我最敬爱的校长。”——《假如》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但每次都没有找着。/今天总算不坏/捞到了她的飘带。”——《海带》
“妹妹的红雨鞋/是新买的/下雨天/她最喜欢穿着到屋外去游戏/我喜欢躲在屋里子/隔着玻璃窗看它们/游来游去/像鱼缸里的一对红金鱼
  ——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
   “雨停了/妹妹拉着我一直往外跑/手指着远远的一颗树/树上挂着的彩虹/她说那是我的围巾/从我窗口飘出去的。
——林焕彰《妹妹的围巾》
《标点符号》:
妈妈是逗号/整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爸爸是冒号/发号施令威风得不得了/我是省略号/说话有点结巴总是惹人笑/那爷爷呢/唉,还躺在医院里,他只好当病号。         
       你们看,离开了想象力,童诗还有什么诗意?正如天空少不了白云,我们离不开想象。
       想像,读写滋养的第一种生命力量。
       接着说第二句话,一朵花的微笑。  
      花不会微笑,然而,对于禅师来说,最深的悠会就在拈花微笑中。
      就读写来说,领悟力不是教会的,而是觉悟的。最深的哲学与最素朴的文学,往往住在一起。
      如果你愿意读世界著名的儿童绘本,你从诸如“海岸在哪里”的追问,《谁恩恩在我头上》《盲人摸象》《谁动了我的奶酪》中会读到最深的人生启悟。像“盲人摸象”,于看似轻松的背后,揭示出最深重人性黑洞,每个人都无法看清真实。我们睁着明亮的眼,同样囿于识见,很可能都是另一种“盲人”。     
      领悟之力于找到门径,窥见文学的魅力。比如你读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你在这里读到送别,还会读到那没有文字的空白处,读到送别者久久外伫立与凝望的身影。
       再比如,你唱歌,唱道: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幻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两对半”是什么?这就需要你特定的妙悟这种细节里的无限丰富。
      还有你听苏芮唱: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指尖淡淡的烟草味道,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你就可以马上想到,我们平时如何来表达思念啊。不是空喊思念,而是用细节说话。
最后我讲一行字的力量。
美国有人诗人叫狄金森。他有几句诗有意思,叫“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行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里讲的其实就是文字力量。
懂得文学的力量有个前提,你得明白文字的微妙,明白它表情达意的密码。
一是文字有节奏。你念这首诗试试。“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念到“悠悠”这个地方时,是不是感觉那节奏很特别,停一下,就跟跳舞一样造一个型,很有意思哈。
还有宋词读起来都这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二是文学有虚实。将一些虚的意念转化为实的意象,这是文学的基本方式。如果讲为了自由,欢快,开阔而来,这是理念,如果换成意象就是“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快的小溪,为了宽广的草原,流浪远方。”
三是文字有刚柔。不要在文字里说大话,大就会空,空就会弱,弱就萎。宁愿其小。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很小的一个镜头,却流传了千年,依然温暖。
那些大话,读完就忘了。正如唱歌时高音不如低音这样有穿透一样,不唱高调,才是让文字有力量的基本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7:15 , Processed in 0.15517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