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耀红:青春原本是这样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7:4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本文发表于《年轻人》杂志

青春原本是这样


青春,特别富有想像空间的两个字眼,一种春的意境。
青青一碧,春风浩荡。你可以把青春想像成繁花嫩叶间的两只黄鹂,斜风细雨里的一行白鹭;想像成白衣飘飘与栀子花开;想像成一张英气逼人的脸,一双明眸善睐的眼,想像成行走在软泥田埂上的一声柳哨,摇曳在和风丽日下的一页风筝。当然,你也会把青春想像成枝头的一枚青果,一只想要飞啊却飞不高的小小鸟,想像成一篇涂满快乐、忧伤与疼痛的成长日记。
是的,从平平仄仄的诗句里,我读到了青春的激越、浪漫与童话般的憧憬。现在,我早已不属于校园青春族,可站在而立已愈几程的时光巷口,我依然清晰地看到中学时代的背影。
我中学时代的成长背景是一片青山绿水的乡野,这种成长背景与想像中的青春有一种自然与诗意地契合,但现实永远没有想像的多姿。
每天清早,匆匆吃过隔夜剩饭之后,便在简陋的、发黄的书包里塞上课本、作业与一盒午餐(带得最多的菜是鸡蛋与酸菜),然后一个人走8里路上学。不,准确地说,不是走,是跑,因为我总是起床太晚,必须在迟到铃声响前的一刹那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教室。
学校的生活,总是那样程式:上课,下课与同学说笑逗乐一阵,又是上课。只有到了中午,才有机会端着自带的午餐,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到校园后的山坡上、树林里聊天。这种聊天的感觉,在春天或秋天阳光淡淡的日子里给了我特别深刻的记忆。同学间谈话的主题永远是同学、老师与考试。
回到家里呢?印象最深的是,夏天,总是一个人坐在窗外纳凉的谈笑声中,或坐在一家人的恣意的鼾声里,坐在并不明亮的白炽灯光里,做那永远都做不完的习题。特别是到了初三与高三,桌子上总是堆积的紧张,是一册一册垒得像城墙的复习资料。现在想来,那段日子要算我人生的早春风光。可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呢?是不是感觉到了青春二字的真正魅力?我无法用诗的语言去描述那些日子。是的,填充那些日子是语数外,是理化生,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与测验,是期末去拿通知书的徘徊,是想看课外书而又无书可看的无奈,是想跳出农门而又不敢设想前途的忧郁,是一种无影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压力。
当然,属于激情的回忆也是有的。比如,偷偷喜欢坐在后排的大眼睛女孩,处心积虑地向她的书包里塞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什么的。但这只是飘在日子最边缘、飘在压力石缝间的一些活泼的音符,像草尖上的太阳。
我不知道自己身上的压力来自青春的哪个角落?要把我的青春引向何处?身在其中的我只有一种抽刀断水的迷茫与无奈。有时,我会觉得,日子平淡无奇,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又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自责。反正,学生生活不是一副自由奔放的抽象与写意,而是中规中矩的工笔,硬要说它是诗,也只是属于讲究森严的格律。
只能套用张爱玲的一句话来描述当时的感觉:青春,也是一件爬满了虱子的华丽长袍。
那时,我不知道城里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偶尔从别人家一些到乡下来玩的城里亲戚那里,我知道,他们读书并一定好,只是一律会在土头土脑的乡下孩子面前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感。
多年后,我在城里的重点中学做教师,这时才真正感到,城里孩子的青春岁月里同样渗着伤心的碧蓝。很小很小开始,他们就要进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父母的双休日成了孩子们最拥挤的培训日。因英语而影响读博的家长会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少儿英语班,在联欢会上不能唱不能跳只能讲蹩脚笑话的家长,发誓让孩子从小弹钢琴、吹萨克斯,羡慕别人气质的家长,打定主意要让自己的女孩去学舞蹈……总之,父辈们面对不可重来的盛日,把孩子当成了个人理想的延续,当成了弥补自身缺陷的工具。年纪稍大一点,就要进好的小学,优秀的中学,就要进实验班、重点班。城里孩子的青春里有着更多的承担。
我有两个亲戚,一个男孩子读初三,一个女孩子读高一。真是看着两个孩子长大的,现在影集里还有他们五六岁、七八岁的照片,都长得那么清纯。男孩子帅帅的,女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安静美。可是,自从上了中学,特别是到了现在,每次见到两个孩子,总觉得我们除了数学怎么学、作文怎么写、政治怎么背之外,我们之间没有别的话题。特别是有一回,女孩子为了应对期末考试竞复习到凌晨两点,当看到孩子眼里布满血丝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有一种莫名的痛。
孩子的青春就是这样子的?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去踏青,为什么不可以去行军,为什么不可以去感觉青春莽原的辽阔与幽深,为什么去打开一扇又一扇精神的窗子、思想的窗子?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如果换上是自已的孩子,我也没有办法。大概也只能随大流吧。每次出差或采访,和校园里的孩子们交往,总感到他们的腼腆多于自信,疲惫多于快乐。我知道,他们那颗正在发育的心头上有着太多的负担。
我理解萦绕于他们柔弱内心的忧郁。面对这个充满优胜劣汰的“森林法则”的世界,他们能像野花一样快乐地成长吗?
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青春的辞典里又理当排斥悲观二字。不就是压力吗?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动物,人生的哪个阶段又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地球上哪来的高山湖海?没有压力,流水怎能变为电能;没有压力,连空气就不会流动,还有比这更可怕的死寂吗!
诗人说:生活是多么宽广,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快乐”是什么?全然不顾人生发展阶段目标的得过且过就会快乐?天天打游戏,天天请客吃饭就是快乐?给你一辈子用不完的钱,就会快乐?不,这不是生活的辩证法。快乐与忧伤总是如影随行,就像你从咖啡里过滤不出蔗糖。
或许你会有这种体验,上学时你天天早出晚归,你并不觉得累,到了寒暑假的时候,你每天睡到上午十点,反而觉得精神委靡。原因在哪里?每个日子不能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所谓“宝藏”,不是摆在地上让你会捡拾,而是要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你得去挖,一锄一锄地去挖。
也许快乐就要这种发现宝藏、探索宝藏、挖到宝藏的过程之中。你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21:28 , Processed in 0.1116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