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汀阳:哲学有很多答案,却没有绝对的答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00:2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汀阳:哲学有很多答案,却没有绝对的答案
个欲望本身就很疯狂。尽管最大化过程中的每一次行动或每一个步骤都是看似理性的,但这个总过程却是非理性的、疯狂的。
晶报:从您对“理性”内在悖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您对理性主义的警惕。
赵汀阳:人类对乌托邦的追求往往是受理性主义的影响,经验主义不可能想象出一个乌托邦,因为经验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未来不可知”。
晶报:可是,作为哲学家,您曾经论述“可能生活”,不可避免地谈到一个理想的生活图景。您如何处理经验与理性之间的张力?
赵汀阳:你说的没有错。所以经验主义哲学相对简单,理性主义哲学的尺度就比较大,常常超出理性的控制能力,也就更容易出现巨大的失误。
哲学没有绝对的答案,你没有必要抱怨哲学最终找到的答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反过来说,哲学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就像多次方程一样,有很多个解。也许,一切都是因为生活本身太复杂了,没有一个方程能够处理如此复杂的生活并给出确定的答案。我们所能得出的答案,在某种情况下都是对的,就看你是针对生活的哪一个面。
中国人所理解的政治比西方人更为高明
晶报: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当代西方哲学出现战后繁荣的第一个时期,萨特、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罗兰·巴特、福柯、德里达、鲍德里亚等思想家的名字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津津乐道。我们为什么如此关心西方思潮?
赵汀阳:中国人所知道的西方哲学家比西方人自己知道的还多,各种流派的思想从四面八方涌来。这种情况要归因于中国近代以来特别崇拜西方,所以西方思想界稍微有点动静,就马上被介绍过来。把西方当做中心,恰恰是中国人的一个“毛病”。
晶报:您通晓几种外语?您的研究是否受到过语言方面的限制?
赵汀阳:我只通晓英语,当然我在阅读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德语、拉丁语词汇,我也能看懂,但是那不能叫通晓。
语言虽然是限制,有待研究的空间却已经足够大了,一辈子都做不完。就好像我们说银河系是有限的,没错,可是我们一辈子都飞不出银河系。更何况,我现在的研究更多涉及中国古代经典。
包括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当代哲学方面的书籍,我更多读的是汉译本而不是英译本,因为阅读汉译本的速度更快,比阅读英译本快好几倍。
晶报:我记得您说过:伦理学只有幸福和公正两个基本问题。可是伦理学与哲学的其他分支没有联系吗?比如美学。俄裔美籍作家布罗茨基就认为:美学乃伦理之母。
赵汀阳:不能说伦理学只有这两个问题,只能说幸福和公正是两个最要命的问题。我们对学问进行分门别类,而真正的生活却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生活事实,既是伦理的,也是政治的,同时又是美学的。
晶报:问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在文学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经典作家有着比较传统的美学观念,喜欢表现美好的意象;而一些现代作家,诸如波德莱尔、乔伊斯、昆德拉等人,在行文中则表现了大量惊人的意象——包括粪便、尸体、蝙蝠、魔鬼以及无可救药的厌世情绪。在人们的真理观念背后,是否隐藏着美学的根源?
赵汀阳:当然。你所提及的这些作家的反叛行为,恰恰应该归因于政治,他们实际上是在以美学的方式表达政治的立场。他们为什么要反叛?为什么要表现在一般人看来无比丑恶的意象?因为生活已经被体制化,他们只有通过另辟蹊径或反其道而行之,为生活和文学开辟新的可能性,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喜欢粪便、尸体、魔鬼。
晶报:您不认同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说法,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失败”——您为二者划分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可是这条界限存在吗?
赵汀阳:要看你以什么方式去理解,我一直认为西方关于战争与政治关系的理解是错误的。西方人总是把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设想为一种竞争性的乃至你死我活的关系。当然,从表面上看,谈判桌上不能解决问题,只好诉诸武力——好像战争是战场上的谈判,而政治是谈判桌上的战争。可是,以中国式的智慧看来,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我觉得,中国人所理解的政治比西方人更为高明。如果两方真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则意味着政治手段不再奏效了,何止意味着政治的失败,也是生活各个方面的失败。比如两个人如果还有别的办法和平相处,为什么要拔刀相向?当生活的可能性只剩下“动刀”,难道还不够失败吗?
民主是技术手段,民心才涉及实质性问题
晶报:据我了解,您的研究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学与知识论,而近些年来您所建构的“天下理论”,又明显借用了中国先秦思想中的家、国、天下、民心等思想。您重新挖掘国故中的思想资源是出于何种考虑?
赵汀阳:我的研究从来不局限于“西方”或“东方”。中国的学科划分没有道理:让一部分人以西方的理论思考,让另一部分人以东方的眼光思考,天底下竟有这样的事!生活是这样划分的吗?显然不是。我们的生活本来是不中不西、浑然一体的。而我们仍在沿用很久以前的学术制度,与现实早已脱节。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做研究,严格地说,我既不是做“西学”的也不是做“中学”的。
晶报:您曾写道:中国的民心问题比西方的民主问题要深刻得多,而且民心问题才是政治合法性问题的关键。可在稍有政治、历史常识的人看来,民主制度毕竟建立在人类的经验基础之上,而民心常常指代一个不确定的虚数。您所理解的民主、民心具体指什么?
赵汀阳:民主仅仅是一种制度,民心则是“生活世界”(胡塞尔的概念)的一个天然构成部分。无论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都是一种制度,制度可以改来改去,而民心却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换言之,民主是表达公共选择的一种技术性方式,而民心才涉及公共选择的实质性问题。
一个现实的例子是,迄今为止,整个西方世界当选总统者的民意支持率,尚没有一个超过希特勒,希特勒攫取权力也是经过全民投票表决的。由此观之,民主不代表价值,只是表达公共选择的一种政治技术手段,一种技术手段可以被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民主国家在经过国会议员表决后侵略别国。
晶报:您认为有些世界性的问题是当下的国际关系体系所无力解决的,由此构想了一种“天下体系”。全球化与互联网已经前所未有地将所有国家卷入到一个新的游戏中,中国的政治文化可能为将来的全球治理提供可行观念,您的理论不失为一种宏大的方案。可问题是,“天下体系”的实施主体是谁?如何把它推向全世界呢?
赵汀阳:事实上,生活和未来不是随便可以空想的,我所谓的“天下体系”和乌托邦、“历史的终结”之类的想法没有关系,形形色色的乌托邦在我看来都是胡思乱想,谁能预知未来的事情呢,除了上帝。
我的“天下体系”是一种“全球永久和平理论”。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对于康德式和平或民主和平论者来说,的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康德式和平的适用语境为政治制度和文化高度相似的国家联盟,这个条件为欧洲所具备,但对于有着多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世界来说,也就不再适用。而我所论证的“天下体系”汲取了中国哲学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是一种能够适应全球条件的和平理论。
至于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是由一个霸权国家负责全球的治理,还是所有国家共同组成一个“世界政府”,又或者是一个类似于互联网那样的系统?一切只能由未来的人决定。
从目前的趋势看,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覆盖全世界,互联网是全球化的一个典型隐喻,如果说什么东西长得最像全球化,那就是互联网。同时互联网也在挑战人们的传统认知,正在重新定义自由和民主。互联网不啻为一个全球的思想广场,类似希腊的观念广场,公民都可以到广场自由发言,在公共讨论中寻求共识。作为普遍开放的自由交流空间,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自由和平等。
与此同时,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进步也可能带来新的专制。譬如,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携带一个储存全部个人信息的芯片,以便随时随地接受安全、医疗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服务。全方位的服务似乎为人们提供了实现平等与自由的更充分条件,但同时也操纵了个体的生活和思想,意味着一种全新的专制。
但我始终相信,民主是一个永远可以反思的概念,是一个开放且不断改进的体系,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可以发明一种更好的民主。


3 上一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5 19:57 , Processed in 0.13199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