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研究方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8:4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研究方法》



复习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期末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范围之内。考试命题将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覆盖本课程主要教学参考书的3、4、5、6、7、9、章,凡大纲中未涉及的内容,或教科书中涉及而大纲中没有选入的内容,均不列入考试范围。试卷兼顾各学习目标层次。
考题类型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比例大体是:识记30%;理解占40%;应用占30%。题型分配:填空题(每空1.5分,合计30分)、论述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简答题(每题5分,合计25分)、名词解释(每题2分,合计1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主要知识内容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研究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制定出具有比较周密、科学、有效和系统化的研究工作程序和安排的计划,实现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客观、可靠、正确和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研究标准主要指对研究设计的信度、效度方面提出的一般和某些特定的要求。信度指研究的数据资料收集程序所体现的一致性程度。一般,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思效度和统计效度四种情况。信度对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有效度的研究程序必然是可靠的(或说有信度),但反过来,有信度不能保证一定有效度。
第二节 取样设计
  取样是通过一定方式从研究总体中选取出来的、有一定数量要求的、供观察分析的样本。人们通过观察样本的特征,能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论。为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样本不是任意选取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有规律的、系统的随机方式选取,其理论依据来源于概率理论和统计规律。取样的方式分为随机方式和非随机方式。随机方式由简单随机样本、分层随机样本、系统样本等具体方式,它是常用的取样方式。理想的样本数量应足够大,以便能充分代表期望推测的总体。在概率统计理论中,30个左右的样本恰值小样本t临界值和接近常态概率表中大样本z临界值。大样本和小样本取样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方法。
第三节 执行设计
  在研究设计中,变量指在数量、性质上可以变化、测量、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现象、事件或事物的特征。变量的简单分类包括三种形式: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涉变量。自变量指研究中,被操纵和控制以弄清它们与观察现象的联系的那些条件或特征。自变量有两类,一类是处理变量,一类是归因变量。前者是受人员操纵的、为被试安排的那些因素。归因变量指研究人员不能排除的那些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因变量指随着自变量的引入,排除或改变自变量而出现、消失或变化的条件和特征。干涉变量指一个研究或一个样本中可以影响因变量(即测量结果),并与自变量的效果混淆起来的那些方面。干涉变量分插入变量和无关变量两种情况。要消除研究中的干涉变量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适当的研究设计却可以使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它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指通过若干研究设计的方法,抵消或极大的限制它对研究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有:消除变量、平衡法、统计方法等。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用于对变量采用人们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操作性行为(或事物、事件、现象等)进行规定。操作性定义中使用的术语在描述变量方面并不一定有用,或者说,看上去不像一个真实的定义(抽象的定义)那样揭示变量的内涵,但是却很容易加以观察和记录,这对教育科学研究十分重要。研究指标用于对研究变量的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特性项目的具体测量。研究变量的情况是通过测量其研究指标来说明的。研究指标分为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和定比指标四种类型。研究指标依据研究课题的理论构思(或假设)、变量的情况来确定,它应该完整、简明、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第四章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 文献法概述
  文献是把人类知识用多种记录形式和各种媒体(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第二节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文献搜集的渠道是很多的,主要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学术会和个人交往、计算机互联网。
  文献法是对于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操作程序或一般过程是:
  文献的搜集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检索工具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手工检索工具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三种主要方式。计算机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三种,教育科学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检索系统。计算机信息检索服务方式主要有定题信息服务和追溯检索两种。
  文献积累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文献积累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内容上尽量充分全面。文献积累保存的方式有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常用的卡片有目录卡、内容提要卡、文摘卡三种形式。写读书摘记与读书笔记既是积累文献的方法,又制作文献的方法。摘记的重点在“摘记”,不在于“评价”。读书笔记的重点在“评”。评论的方式有总评、分章节评和重点选评。
  文献的整理是指对文献的阅读、记录、鉴别、分类处理和制定文献综述。阅读文献应遵照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记录文献的方法主要有:标题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和综述式。对文献做鉴别是文献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鉴别文献真伪的方式分为“外审”和“内审”两类。“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文献的分类整理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的完整过程包括五个步骤。确定综述的选题、文献资料搜集或摘取、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撰写综述初稿。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作系统、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它的一般过程是先建立研究目标;然后依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总体、选择分析单元;按照可以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或类别系统),并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再按照分析维度对样本进行量化处理(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最后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的设计模式和评价
  如图所示。内容分析法可用于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研究目标的研究活动,与它们相对应的四种常用模式为:A-T-X分析模式、A-S-X模式、A-XY-X模式和A B-X-X模式。
第五章 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
第一节 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搜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访问者与一个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透过有目的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调查访问法依据在调查访问时的控制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称为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另一种称为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做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按双方接触的方式分可以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被访者的人数分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按访谈的次数可以分为一次性访谈和多次性访谈。
  调查访问的具体步骤分为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测、计划及调查访问程序。
  访问技巧,是调查中确保研究目的的实现,获得确实有用资料的一个重要因素,光有明确的研究目的,良好的计划,适切的方法,如果缺乏调查访问的技巧,仍然不能保证研究获得成功,这些技巧包括访问前访问工具、访问内容的充分准备工作及访问过程中的提问、追问、沟通、回应与合理的记录。
  访谈调查是调查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调查形式的特点:它是研究者和被访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访谈;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更为恰当和容易被接受。同时,它的局限性也表现在时间和精力上代价高昂。
第二节 问卷法
  运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工具的研究方法,便是问卷法。这种方法又常用于调查研究,故有的书中统称为调查访问法。问卷只是其中所常用的一种工具。
  问卷法的优点表现在:
  (1) 以此法收集资料,可不受人数限制,因此,抽样范围较广,在时间,经费方面,也比直接调查访问较为经济;(2) 此法可令被调查者有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受别人干扰,并自由地表示意见,其结果将更为可靠;(3) 所拟问题可尽量求其细密,凡在访问时不能直问,或问而不易得到真确回答的事项,皆可在问卷上得到较为满意与可靠的答案。
  问卷法的缺点:
  (1) 问题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确实的回答;(2) 所选样本,若不能代表某种团体的意见,其结果将不可靠,亦即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而问卷法由于问卷的回收率较低,使样本的代表性难于保证;(3) 问题太多会令填答者生厌,故而置之不理,若问题太少,却又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4) 问题设计得的不理想时,会散漫零乱,不易整理,且难以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5) 当填答者不合作、言不由衷时,所得结果会不可靠。(6) 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不能用问卷的简单问答所能表明。
  问卷的编制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
  2.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
  3.确定行为样本
  4.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
  5.选择并决定问卷形式
  6.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
  7.预试
  8.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9.确定除问卷法之外进行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
  在编制问卷时应注意:
  在内容上: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
  在言语上:
  文字应浅显、易懂,不要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用语应求简单,不能太复杂;字句的意义力求清楚明白,不要含混或暧昧;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不要用两个以上的观念或事件;要用标准的语文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定清楚。
  在情绪上:
  避免主观及情绪化的字句;避免不受欢迎或涉及隐私的问题;避免难于回答的问题。
  在理解上:
  在能理解的范围内提出问题;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即题目不能引起歧义;尽量使用肯定的叙述,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格式;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
  问卷的整理过程包括:
  (1)挑出不合乎要求的问卷,这包括事实资料与态度资料填写不全,理解错误等问卷。
  (2)按所选统计方法的要求登录分数或次数。
  (3)对于无结构型问卷,则按回答者的内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
  (4)对于属于“事实”性的问卷,一般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登记次数(是、否或其他类别)。
  (5)对于尺度式则登记分数,对于态度量表可登记总分。
第六章 观察法与调查法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与研究的方法。它有目的性、计划性、自然性、客观性、直接性、表面性等特点,并有多种类型。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用来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第二节 观察法的设计、实施与结果整理
  观察要进行设计,包括确定问题、目的、观察对象,设计观察的内容、项目、指标和记录格式,做好理论和概念的准备,进行试探性观察并取样,最后制定观察计划和方案。在观察过程中,要选好观察位置,作好观察记录,进行思考和自我反省。在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过程中,要经过初步整理、编码和分类、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建立扎根理论等环节。观察要力求客观、全面,防止以主观的观念和臆断代替客观事实。
第三节 测验量表法
  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也应用到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研究。测验量表法具有评估、诊断与预测三种功能,是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不可缺少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四节 测验的编制与分析技术
   编制测验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测验编制计划;2、编辑测验题目;3、项目分析;4、合成测验;5、将测验标准化,形成正式测验;6、测验特征的鉴定。
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
第一节 教育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在教育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更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对这些问题人们自然会有自己的设想,这就是研究假设。有了研究假设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去验证假设,这就是教育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实验就是创造一定的条件,在这一条件下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经实验后行为反应有了明显的变化,就可能说明实验者所施加的条件是有效果的。但严格的教育实验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影响学生行为的因素是复杂的,有时人们无法判断实验效果是实验条件的作用,还是无关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实验之前,应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设计,以便真正发现规律。
  实验的目的是发现有普遍性的规律,即实验总有其所推论的总体。但限于条件,我们又不能对全体学生进行实验。这就涉及了被试选择的问题。如果选择的样本不当,不能代表总体,就不能将结论推广到被试总体中去。因此实验设计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样本。
  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发现实验条件的变化对被试行为反应的影响,即探讨实验条件变化与被试行为反应变化的因果关系。在这里,实验条件是由实验者操纵的,称自变量,被试的行为反应被认为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称因变量。但实际研究中自变量不一定会产生因变量,因变量也不一定是由自变量引起的,也有可能存在其他无关变量,它们会增强或抵损自变量的效果。这种复杂的关系要求我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也就是要对自变量、因变量,来自外部的以及被试自身的无关变量等进行控制。
  对自变量的控制包括给它下操作定义,及规定它的水平等。对因变量也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以使自变量的变化确实能产生因变量的变化。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是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研究者要根据理论和经验发现可能的无关变量,并用平衡、消除、抵消和适当的统计方法来控制或减少其干扰作用。
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类型
  按照研究变量的多少,对无关变量控制的程度和控制的方法,教育实验可分为组间设计、事前测定与事后测定比较设计、随机化设计与区组设计、单因素设计与多因素设计等。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是最基本的实验设计,在它们的基础上,可产生多种多样的实验设计类型。
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继而对教育措施是否有效进行推论。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真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呢?通过实验能否真能把它们的关系揭示出来?另一方面,实验都是以特定的被试样本为研究对象,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的,那么在这一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可推广性?即研究是否有普遍性?这就涉及了实验研究的效度问题。
  通过实验所揭示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明确程度称研究的内在效度,它与实验设计中对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的质量有关,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明确程度的一种影响因素是所用的统计方法是否适当,这称为统计结论效度。实验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称为研究的外在效度,它与被试样本是否有代表性,及实验条件是否过于特殊化和人工化等有关。研究中往往要以某些心理特质(如学业成绩,学习动机等)的变化为指标,但研究者对这些特质的理论构想(如操作化的定义)是否准确?是过于片面拟或是过于笼统和泛化?这些偏差有时会以偏概全,有时则会得出与研究的真正目的风马牛相及的结论。实验研究理论构想上的有效性称研究的构想效度,它也可称为外在效度的一种,因为它影响着结论的可推广性。
第九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一节 数据的初步整理
  教育科学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统计方法。教育统计分为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部分。描述统计用来描述变量的空间分布和关系。描述统计主要是对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差异量数(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相关量数(如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质量相关系数等)的计算。
  研究数据是所研究的事物属性的各种特征(或称变量)的数量事实(或称数量化形式)。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的研究数据又称为随机变量。随机变量依据其性质可以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四种数据类型。变量的抽取范围可以是总体、样本或个体。一般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分析,然后推知总体。
  数据的审核包括研究的总体和个体两方面内容的审核,审核方法有两种: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
  统计表是用来表示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统计表一般由表号、标题、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内容构成,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种类型。编制统计表的原则是:结构简单,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表的项目按照逻辑顺序合理排列。统计图是整理数据的一种方法,它把数量关系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显示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图形、坐标、图注等项组成。常用的统计图形有条形图、线形图和圆形图等。
  次数分布的表和图是规范的统计表与统计图。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或频数分布)情况。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归类和登记。次数分布表分为简单次数分布表和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与简单次数分布表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登记次数时从数值最小的一组开始,每上升一组,必须把以下各组的次数(频数)累积起来,然后进行登记。通常使用的次数分布图有两种: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累积次数分布图分直方图和曲线图两种,常用的是累积次数曲线图。累积次数曲线图的形状不会由于组距的不同,而使图形发生较大的变化,因而抽样数据制成的累积次数曲线图比较稳定。
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描述
  集中量数也称平均的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的作用都是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集中量数的计算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的重要方法。
  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总次数(频数)的商,简称为算术平均数,或均数、均值。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中数也称为中位数,指位于数据顺序排列正中间位置的那个数。众数有两种定义方法:理论众数、粗略众数。理论众数是指与次数分布曲线最高点相对应的横坐标上的一点;粗略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那个数。几何平均数又叫对数平均数,可以将几何平均数看作算术平均值的一种特例或变形。
第三节 数据分散程度的描述
  在次数分布中,数据间彼此差异的程度称作数据的离中趋势。离中趋势反映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代表次数分布的变异性。度量、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分散,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
  平均绝对差是次数分布中所有数据与平均数之差(或距离)的绝对值的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是经常用于描述次数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它们是量度上的一段间距(或间距的平方),代表分布离散的程度。
第四节 数据关系的描述相关系数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相关关系分为三种情况: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本章介绍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各种相关法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
  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是测量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等级相关包括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及肯德尔和谐系数两种方法。等级相关是根据两种顺序变量数据中,各对等级数据的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肯德尔和谐系数法包括无相同等级的相关系数计算和有相同等级的相关系数计算两种情况。当遇到顺序变量(等级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并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小于30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质量相关用于计算一种变量按内容的某一属性划分种类,而另一种变量则为等比(或等距)测量数据的情况下的相关性,本章仅介绍质量相关中的点双列相关。点双列相关适用于两种变量中,一种为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种为二分称名变量,即按内容的某一性质分为二类相互独立的变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8:42:4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习题和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 )、( )三种。
      2. 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 )、( )三种。
      3. 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 )两种类型。
      4. 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之间最好。
      5. 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 )、( )。
      6. 一般说来,重视量化处理,可选择();重视质的研究,可以选择( );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
      );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
      7. 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
      );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
      8. 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 ),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选择
      1. 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2.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  
      3. 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 )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4.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的回答时间?
      A 0-30分钟 B 30-40分钟  C 40-50分钟  D 50-60分钟
      5.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F 邮寄问卷经费高
      6.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7.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A. 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 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C. 交通工具
      D. 被访问者的合作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 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9.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 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
      B. 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
      C. 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
      D.访谈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10. 下列哪一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
      B. 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15分钟以内最好。
      C. 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
      D. 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名词解释
      1. 访问法
      2. 结构型访问法
      3. 非结构型访问法
      4. 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
      5.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
      6. 问卷和问卷法
      7. 结构型问卷
      8. 无结构型问卷
      9. 选择式和排列式
      10. 尺度式和抽象式
      11. 事实问题
      12. 态度问题
      13. 行为样本
      14. 研究特质
      四、简答
      1. 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
      2. 请简述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
      3. 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 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运用访谈调查?
      5. 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6. 简答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
      7. 简述访问法的一般步骤
      五、综合分析题
      1. 现在欲研究中学生的学生动机,请设计一个结构化的访问提纲。
      2. 请根据有关资料,自编一学生动机调查问卷,并进行小规模的试测,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完整的结果报告。
      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
      1. 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
      2. 主观判断、客观接收、意义建构
      3. 结构型、无结构型
      4. 7±2
      5. 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
      6. 封闭型访谈、重视质的研究、开放型访谈 、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开放型访谈
      7. 一次性访谈、多次性访谈
      8. 有关问题 、问题顺序
      二、
      1. D、E,2. D,3. C ,4. B ,5. D、F 6.D,7.C,8.A,9.B,10.D
      三、
      1.访问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搜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访问者与一个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透过有目的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2.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问者自由选择答案。
      3.非结构型访问法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这种方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心理问题。
      4. 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前者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后者是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前者能够看到被访者的表情、生活环境等,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有助于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解释访谈内容的意义;后者则可以减少奔波之苦与长途旅行的经济负担,但是往往了解的信息比较有限。
      5.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前者是由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后者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前者适合于以下情况: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后者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
      6. 研究者将其所要研究的事项,制成问题或表式,既是问卷;而以邮寄的方式寄给有关的人们,请其照式填答寄回,再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即运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工具的研究方法是问卷法。它重在对个人意见、态度和兴趣的调查。
      7.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是对所有被测者应用一致的题目,对回答有一定结构限制的问卷类型。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8. 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不必将资料量化,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 排列式,答卷者对问题的多种答案,依其喜欢、满意程度排序。选择式,将问题的几种可能答案统统列出,让答卷者选择一个或几个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
      10. 尺度式,问题的答案是用1-5,或1-7或1-其他数字表示,将填答者的反应显示在一个评价量尺上。即让填卷人选择一个或几个能表述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字。
      11. 事实问题指为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和某些实际行为(不论过去或现在)而编制的问题形式的、规范化的问卷内容。
      12. 态度问题指为询问有关意见方面的(如意见、信仰、情感、动机之类)和有关价值或人格方面的(如道德观念,进取性格之类)情况而编制的问题形式的、规范化的问卷内容。
      13. 所谓行为样本,是指代表研究问题特质各方面内容的具体行为表现取样,即问题样本。
      14. 所谓研究特质,是指所欲研究问题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研究问题的结构或架构,这是编制问卷必须了解的问题。
      四、
      1. 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类型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开放式无结构或限制式有结构的题目,应从研究的性质来决定;一是性质上的类别,如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学校教育方式、教学效果。(2)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每一类型中的题目,应该均为验证假设或研究目的所必需。(3)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误解,造成问卷的偏差和失真。通常应设法避免三类问题:(1)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如“你常看电视吗?”(2)语意不清的措词,使受测者费解,如“你认为目前教师的待遇够好吗?”“待遇”和“够好”都是语意不清;(3)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如“宗教的作用是使人向善,还是麻醉自己?”(4)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些地方不能乱碰的,特别是关于禁忌与爱好方面,或者是正面问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或恩怨的问题,也不能问,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会遭到抑制。(5)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对于社会称许性的题目,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编题时尽量少用理性的叙述,而从被测者感觉方面进行描述,可减少社会称许性。例如,学习动机问卷:“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测学业动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测掌握动机),这两题的社会称许性都较强,如果二选一的话,一般选第二问,因为老师、家长经常是这样教育每一个学生的。这是一种理性的说教,如果改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看到分数比别人高,心里很美滋滋的”(表现出学业动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虽然得分比别人高,也总觉得自己考试时没有发挥好”(
      测掌握动机),这样从感觉的方面进行叙述,没有理性的思考,而是直接反映感觉,可大大地减少题目的社会称许性。(6)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7)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许多问题,设计者看来,非常简单,可是受测者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或遭遇过,得替他们设想,在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的范围内提出问题,不要把问题理论化。
      2.问卷法的优点:(1)用问卷法收集资料,可不受人数限制,因此,抽样范围较广,在时间,经费方面,也比直接调查访问较为经济。(2)此法只需印刷费、邮费,所费不多,且易行。(3)问卷法可令被调查者有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受别人干扰,并自由地表示意见,其结果将更为可靠。(4)所拟问题可尽量求其细密,凡在访问时不能直问,或问而不易得到真确回答的事项,皆可在问卷上得到较为满意与可靠的答案。
      问卷法的缺点:(1) 问题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确实的回答。(2)
      所选样本,若不能代表某种团体的意见,其结果将不可靠,亦即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而问卷法由于问卷的回收率较低,使样本的代表性难于保证。(3)
      问题太多会令填答者生厌,故而置之不理,若问题太少,却又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4)
      问题设计的不理想时,会散漫零乱,不易整理,且难以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5) 当填答者不合作、言不由衷时,所得结果会不可靠。(6)
      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不能用问卷的简单问答所能表明。
      3.无结构型问卷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对填答问卷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故又称作开放型。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图画式比较适合文字能力较差的儿童与文盲被试,在跨文化研究中应用较方便,可少受文化影响。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
      4. 对于广泛的调查对象,对于研究目的属于比较细致、具体的情况和探究深层原因等情况,适合使用访谈法。
      5. 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确定行为样本;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于是;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6.个别访谈,适合于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
      7. 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查、计划访问程序、访谈的实施、访问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可以更有效和准确的反应问题。例如,某学校三年级的期中数学测验后,知道其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90分。仅仅有这个分数,很难说明该同学的成绩在这个年级中是否属于优秀。如果用统计处理,可以计算出全年级数学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7分。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或该学生的成绩高于全年级95%的学生。可见,经过统计处理可以有效而准确的说明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教育统计。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对研究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或规律性的分析、推论,形成量化描述,增加了解释教育科学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统计分析还可以训练科学思维方法,使研究者逐步形成科学推理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所以不懂统计方法,难以了解他人的研究进展,也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但是不可以用工具、方法代替研究本身,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高水平的有创意的研究如果没有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辅助,就不能显示其高水平、创造性。但是统计分析本身并不决定研究的科学价值。“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可能提高低劣水平的研究。
统计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没有这样的结合不能很好的实现和有效的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例如,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这种定量分析的方向、范围必须要由定性分析来规定,而不是由研究者随意确定的。统计分析的进行需要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的选择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的专业知识。否则,统计分析只是在数据上绕圈子,进行数学游戏,而不具有任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此外,统计分析得出的规律(或特征)也需要借助于教育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地解释。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的分类
研究数据是被研究事物的各种特征(或称变量)的数量事实(或称数量化形式)。数据的分类指根据研究的目标、任务,运用统计方法,将收集的研究材料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类分组、整理筛选,并记为数据形式的过程。
1. 结果数据的类型、总体
教育科学研究中,一些研究材料收集方法(如实验、观察、问卷调查等)获得的信息内容或测量结果是大量的,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性质和一定的随机性。这些大量的随机性的内容又称为变量,一般,将它们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四种类型。四种变量在性质上具有递进的关系,即适合前一种变量的统计方法也能用于后一种变量,反之则不然。
总体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称为个体,在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总体有大有小,随所研究的对象而变,构成总体的个体不限于人或物,也可指心理活动、推理能力、学习方法、反应时间等等。总体的性质与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的性质、组合方式有关,了解总体的性质应该对总体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观测,但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只能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做为样本,对样本进行分析,然后推知总体。
2. 数据整理
数据审核指两个方面的内容:研究的总体和个体。
从研究总体看,应该检查达到研究目的所要求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数据是否收集齐备。审核被试个体的资料、数据,检查每一个被试的资料、数据有无缺失或遗漏,有无前后矛盾之处,结果登记中是否存在错行、错号等问题。
质量审核的方法有两种: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
计量审核即核查研究数据资料中各项计量资料。数据是否有错误或矛盾的地方,其中包括计量关系是否正确、计量单位是否一致等。例如,参加教育科学实验的被试人数应等于各年龄组被试的人数之和,也应等于男、女被试人数之和。
逻辑审核方法是指检查研究数据斗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于逻辑,有无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有一调查问卷的题目只限女性被试回答,但一些男性被试也作答,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按照上述两种方法对研究数据、资料进行质量审核,对于一些有明显错误的资料和数据,应深入调查,追究其原因,尽量加以纠正。如果无法纠正,在不影响抽样效果,保证研究数据资料具备一定条件(一般规定为80份以上,某些研究要求样本的95%以上)的基础上,应对这些错误结果予以剔除。
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类整理过程,可以得到的一组或多组有序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分布特性。教育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数据分布有正态分布()、二项分布、t分布、F分布和χ2分布等等。数据分布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可以借助图示说明这些特征。图8.1中显示了数据分布情况的数据的分布特征图形。
                a                b
通过图a可以看到,分布A比分布B具有更好的集中趋势程度;分布A中的得分次数比较密集地聚集在一起,而分布B的得分次数则比较分散,说明数据分布具有不同的离散程度。从图b中可以看到,分布B的得分次数分布基本是对称的,而分布A的得分次数分布确是偏斜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对称性的分析研究是数据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数据整理、分析的内容。
二、统计表
统计表是用来表示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编制统计表的原则是:结构简单,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表的项目按照逻辑顺序合理排列,避免包罗万象。统计表一般由表号、标题、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项内容构成。
统计表一般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种。
简单表:只列出研究对象(或变量)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分组表: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分组表。复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为复合表。
统计图是整理数据的一种方法,它把数量关系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显示事物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印象深刻,容易记忆。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图形、坐标、图注等项组成。常用的统计图形有条形图、线形图和圆形图等。
次数分布的表和图是规范的统计表与统计图。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或频数分布)情况。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归类和登记。次数分布表分为简单次数分布表和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与简单次数分布表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登记次数时从数值最小的一组开始,每上升一组,必须把以下各组的次数(频数)累积起来,然后进行登记。通常使用的次数分布图有两种: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累积次数分布图分直方图和曲线图两种,常用的是累积次数曲线图。累积次数曲线图的形状不会由于组距的不同,而使图形发生较大的变化,因而抽样数据制成的累积次数曲线图比较稳定。
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描述
集中量数也称平均的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的作用都是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集中量数的计算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的重要方法。
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总次数(频数)的商,简称为算术平均数,或均数、均值。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中数也称为中位数,指位于数据顺序排列正中间位置的那个数。众数有两种定义方法:理论众数、粗略众数。理论众数是指与次数分布曲线最高点相对应的横坐标上的一点;粗略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那个数。几何平均数又叫对数平均数,可以将几何平均数看作算术平均值的一种特例或变形。
第三节  数据分散程度的描述
在次数分布中,数据间彼此差异的程度称作数据的离中趋势。离中趋势反映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代表次数分布的变异性。度量、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分散,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
平均绝对差是次数分布中所有数据与平均数之差(或距离)的绝对值的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是经常用于描述次数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它们是量度上的一段间距(或间距的平方),代表分布离散的程度。
第四节 数据关系的描述—相关系数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相关关系分为三种情况: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本章介绍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各种相关法都有各自的使用条件。
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是测量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等级相关包括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及肯德尔和谐系数两种方法。等级相关是根据两种顺序变量数据中,各对等级数据的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肯德尔和谐系数法包括无相同等级的相关系数计算和有相同等级的相关系数计算两种情况。当遇到顺序变量(等级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并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小于30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质量相关用于计算一种变量按内容的某一属性划分种类,而另一种变量则为等比(或等距)测量数据的情况下的相关性,本章仅介绍质量相关中的点双列相关。点双列相关适用于两种变量中,一种为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种为二分称名变量,即按内容的某一性质分为二类相互独立的变量。


第七章 自 测 题
一、填空
1. ( ) 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说明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
2. 对同一个刺激,被试个体所进行的或能形成的反应种类是无限的。如何把无限的被试个体的反应控制在主试所意想的方向上,这就是所说的()问题。
3. 种类自变量的有:课题方面的自变量、( )、被试变量和暂时的被试变量。
4. 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控制变量、()。
5. ( ) 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6. 不同的环境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学校、地区、班级等环境因素都可作为变量,即()变量。
7.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 )或( )。
8. ( )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9. 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的一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这种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称为()。
10.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
11. 相关设计又称( )。
12. 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的大小。
二、名词解释
1. 自变量,2.环境变量,3. 控制变量,4. 组间设计,5. 随机化方法,6. 配对法,7. 统计控制,8. 完全随机化设计,9. 区组设计,10.准实验设计,11.内在效度,12. 统计推论效度, 13.外在效度。
三、简答题
1. 一个好的反应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
2. 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
3. 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4. 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
5. 因变量要具备哪些特点?
6.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
7. 完全随机化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有何异同?
8. 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9. 影响构想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1. 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 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 对部分被试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4. 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5. 影响内在度的因素有哪些?
6. 影响统计推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7. 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
1.实验设计,2.控制,3. 环境变量,4.无关变量,5.干涉变量,6.环境变量,7.检查点、实验处理,8.随机化和配对法,9.无关变量的消除、无关变量保持恒定10.配对法,11.事后回溯设计,12.系统误差。
二、
1. 又称独立变量,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教育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2. 环境中可以作为自变量研究对象的环境因素。例如,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等不同环境因素。
3. 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参变量、额外变量等。一是说: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而实验中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另一是说:一切与所研究的条件和行为无关,但在实验中又是影响反应变量(行为,又称实验结果)的因素。
4. 采用控制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或多个实验组的设计方法,又称组间设计。
5. 随机化方法是依据数学上概率的原理,将被试按相等机会原则分组。理论上可使不同组的被试除实验处理之外,其他无关变量保持相等,可弥补配对法顾此失彼的特点,是控制无关变量较好的方法。
6. 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这就要求将被试依据某些特质两两配对,这种方法理论上可取,但实际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常顾此失彼。
7.在实验之后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把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出去,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称为“统计控制”。
8. 完全随机设计,是依据概率的原则,用随机分派的方法,使各组无关变量保持相等。
9. 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质,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这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每一个被试为区组,使其保持同质。另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这样可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
10. 指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但可以对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进行分类,将其作为自变量因素纳入,使用真正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统计分析资料,类似或近似真正的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方案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事前事后测定设计。
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1. 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大小而言。从另外的角度讲,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12. 统计结论效度是指由统计方法适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它主要反映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关系。
13.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三、
1. 反应指标应具备的条件有:(1)准确性方面的指标,正确率或错误率。若相同条件下(除自变量之外)亦可用正确或错误的次数表示。(2)速度或敏捷度方面,常有两种情况:工作量一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时间一定所完成的工作量。这两种指标都可作为速度或敏捷度指标。(3)刺激的强度水平不同。例如,学习实验中,通过不同难度的智力测验题目。(4)概率或频率,某些反应出现的概率或频率,也常被用作反应变量的指标。(5)反应的强度或力量,(6)各种成就测验与心理测验的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7)高次反应变量图表,即用一个图或表显示反应的多种情况,例如学习曲线,既可表示学习的正确或错误率,又能表示整个的学习进程情况。
2. 自变量的种类:⑴ 课题方面的自变量,⑵环境变量,⑶ 被试变量,⑷暂时的被试变量。自变量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
3. 对自变量控制得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⑴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⑵ 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4. 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以下三个好处:(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3)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因为只有在操作定义明显不同时,才增加新概念或新变量。
5. 特点:(1)反应指标要具有有效性,要能真实地反映反应的情况。即反应的指标能够度量某刺激所引起的真实反应,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故这种特点又称为特异性。(2)反应指标要具有客观性,即不同的研究观察者或不同次的观察只要是反应相同,其指标也应该相同。当然允许观测的随机误差。一些主观性较大的度量指标,规定好反应标准以后,也可认为是一种客观性很好的度量指标。(3)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或用数字,或用次数,或用一定的反应不同程度的语义,例如好、很好、非常好之类,也可认为是具有数量化特征的指标。(4)反应指标应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例如同是100%的正确,或同是100分,各个受测者在此方面的反应并不尽相同,有的很吃力,有的很轻松,有的勉勉强强,有的绰绰有余,但作为记录的反应只是一种,这就是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也类似,不过是反应的另一端。
6. 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历史因素、身心变化,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的变化,练习效果及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等,都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因而对结果解释的效度降低。
7. 完全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的方法将被试随机分组,使各组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前保持各方面相等,并随机安排实验处理的设计。随机化区组设计与完全随机化设计的不同之处是:首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到不同的区组内,使各区组内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将被试分好区组后,然后再将各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到各不同的实验处理或实验组、控制组内。因此称作随机化区组设计。这样,由于事前对被试配对,因此,控制组、实验组,这两组被试就更接近完全相等。在保证被试接近完全相等这一点上,比完全随机化分组设计更有把握。其次,是所用的统计方法不同,它是用相关样本的方差分析或t检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实验处理间的差异,这种统计方法可将被试的变异估计出来,可将它从误差变异中排除,使误差变异变得最小,而使实验处理的变异变大。
8. 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①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②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③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故拉丁方设计能够抵消实验中因实验顺序、被试差异等所造成的无关变量效果。
9. 影响构想效度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的构想之代表性不充足,二是构想之代表性过宽,以致包括了无关的多余事物。
四、
1. (1)自变量的操作定义,(2)规定自变量的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2. (1)规定好反映的操作定义,(2)因变量应具备的特点,(3)反映指标的平衡。
3. 这些变量应该作为无关变量处理,控制方法:(1)用指导语控制,(2)主试对待被试者的态度应予规范化,(3)双盲实验法,(4)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5)实验组控制组法。
4. (1)操作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的抵消、随机化方法和配对法、统计方法)。
5. 影响内在效度的一些因素:⑴历史因素;⑵选择,这是指没有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择实验对象或进行分组;⑶ 成熟,是指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者内部发生改变,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⑷ 测验经验的成长,测验经验是指对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测验量表的应答技巧;⑸ 测量工具的稳定性;⑹ 统计回归因素,是指在取样时,选取某些特质位于两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试在前后两次测试时,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被试其得分向中间回归;⑺ 被试亡失;⑻ 选择与成熟之交互作用,选择不同被试可能与成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故也影响效度;⑼ 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效果;(10)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要求特征;(11)疲劳因素,由重复安排实验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上述几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的内在效度,在研究设计上应予以严格控制。
6. 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⑴统计检定力低(决定统计检定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有:a、样本大小,样本小统计检定力低。b、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α越小,β错误就越大,统计检定力降低。因此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要合适,一般为.05,但有些研究其统计推论错误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或教育方面的研究,允许显著性水平α为0.10。c、因变量的误差变异(标准差)的大小,标准差越大,标准误也大,达到显著水平时,β错误增大。以上因素会影响统计检验能力,使之偏低,易犯第二类型错误。)(2)选用的统计方法依据的各种假设条件满足的程度。例如一般统计方法建立在随机变量的基础上,若数据本身不是随机变量,此时所用统计方法的依据不能满足,因而,其统计结论效度自然降低或没有效度。再如Τ检验,u检验,方差分析等都要求数据为随机的等距或等比的变量,总体分布为正态,其抽样分布亦为正态分布或Τ分布,或方差齐性,才可应用。(3)多重比较和误差变异(如果实验误差太大,标准误也大,实验处理的层次增加,摒弃虚无假设的可能性增加,α错误也增加。)(4)测量工具的信度;(5)实验处理执行的信度,即实施实验时遵守设计要求的程度。(6)实验环境内,无定性非相关事故的影响;(7)被试者的随机变异。
上述后四种因素,皆影响误差变异的大小,如果误差变异增大,使β错误(Ⅱ型错误)增大,如果误差变异太小,又易犯第Ⅰ类型(α)错误,因此,选择好样本,严密研究设计,选择正确的统计检验方法,利用可靠的测量工具等会增加统计结论效度。
7. (1)克服实验的过份人工情景化;(2)增加样本的代表性,这要求取样时一定注意随机化和代表性问题,增加取样的层次,会使样本代表性增大。另外,研究推论的范围不要超出取样的范围和层次;(3)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必须能够正确的表达或显示所欲测定的特质,无论是仪器,还是教育测验量表,必须有效,才能保证研究的效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5:05 , Processed in 0.13312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