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2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
天津师范大学 游泽清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出现,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无论“电子教材”或“网络教材”等多媒体教材,均采用知识信息的屏幕呈现方式,换句话讲,这些教材都是由大量“画面”组成的,也可以说使用画面语言“写”成的。关于“画面语言”,一般的人会感到新鲜,而对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更是感到陌生,因此本文打算用外行的眼光对此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关于画面语言
    图和文一样,都具有语言的功能,即可以用来交流思想和传授知识。
    用文字描述具有线性的特点:事要一件一件地讲,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正所谓“一张嘴表不了两处事”;而画面则是以二维平面形式显示事物的。一个房间的摆设,或者一个广场上的人群等等,都可同时呈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文字进行交流,需借助人的思考和理解,与其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有密切关系;而通过画面上的图形进行交流,可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文字具有地域特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字不同,需要经过翻译才能进行交流;而画面图形则不存在这种局限。
    由此可见,画面语言确实具有许多与文字语言不同的特点,充分认识并且利用这些特点,对于更好地运用画面语言是会有帮助的。
    广义地讲,图、文、声均应归于人类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范畴,除此之外,听觉语言中还包括音乐;视觉语言中还包括工艺美术、舞蹈;而戏剧、电影和电视则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语言进行交流的。尽管不同类型的“语言”各具自身的艺术特色,但是都必须建立在已形成共识的一些语法规则之上。用画面语言“写”教材时,一是要如实地将教学内容反映出来,二是要通过画面尽可能地给学习者以美的感受,这就是制定画面语言语法规则的最基本要求。
二、关于多媒体画面语言
    多媒体技术是由电脑技术和电视技术发展演变而来的,或者说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脑与电视制作技术互相渗透,使得传统的电脑画面和电视画面的划分正在淡化:一方面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领域的应用,使得电视屏幕上大量出现电脑制作的画面,如专栏片头、电视广告和气象预报等;另一方面由于视(音)频捕获卡及带视频输出的显示卡等板卡的问世,并且应用于PC机中,使得电脑屏幕上也能出现摄像机捕获的图像,如电子教材中的实验和操作表演等实况图像和电子相册等。这种基于电脑制作并将电脑画面与电视画面合而为一的画面,可以称之为“多媒体画面”。
    严格地讲,多媒体教材的基本单元应指运动画面,而非一帧静止画面。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多媒体画面由电脑画面和电视画面演变而来,而后者的基本单元都是运动画面,即以每秒钟几十帧画面的速度不断更换。这说明用电脑或电视画面表现画面语言时,先天性地就已经具备表现运动内容或以运动方式表现静物的潜能。二是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一个知识点不论多么短,都不可能只用一帧画面表达完整。比如表现小球自由落体时,从小球开始下落(t=0秒)到小球落到地面(t=t秒)共需N帧画面表现这一运动全过程,则由这N帧画面构成的一个“画面组”就被视为多媒体教材的一个基本单元。
    运动画面的造型特点,是对美术绘画和摄影图片等静止画面造型艺术在构图、用色规律上的突破和发展,它侧重于表现画面中运动或变化的趋向和节奏,其中任何一帧画面上构图和用色的合理性,只有将其放在该组画面中才能体现出来。
    传统教学是采用语言和文字媒体进行的。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理论的和实践的)教学内容,甚至对于一些极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也行之有效。单纯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教学的局限和不足,是对某些本来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讲解得过于繁杂和枯燥,不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或者变得费解难懂。后来出现的电影、电视、录像等音像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语言、文字教学的不足,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但也存在局限和不足。有人讲,尽管视听教学以讲授实际操作、地形地貌和表演艺术等教学内容见长,但对于一些抽象理论和概念(如广义相对论、资本论等)却显得苍白无力。多媒体教材在语言、文字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集图、文、声于一体,对传统教学和视听教学起到了取其之长,补其之短的效果。
    因此多媒体教材是通过下列特定的媒体“语言”传递
信息的:
    *图。指静止画面,包括图形(graphic)和静像(stillvideo)。
    *文。文本(Text)。
    *声。声音(Audio)。
    *像。指运动画面,包括动画(Animation)和运动图像(Video或motionpicture)。
    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最适合哪一种(或哪几种)媒体语言呈现,二者之间肯定存在一种最佳匹配关系,这是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规则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亟待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此外,由于多媒体教材是基于电脑来开发制作的,因此交互功能也将是它有别于电影和电视教材的重要特色。如果说丰富的媒体语言为呈现各学科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用武之地,那么根据教学过程的需求,恰如其分地用好交互功能,则可以更加充分地显示多媒体教材的优越性。
三、关于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
    一个艺术上完美的多媒体教材,其中必然包含许多配合默契的艺术因子,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便是研究各类艺术因子及互相配合关系的艺术理论,它源于相关领域(绘画、摄影、书法、音乐、电影、电视和电脑等)的艺术,从这些领域中较为成熟的艺术理论和经验中借鉴、发展和创新,逐渐与这些领域脱钩,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理论体系(即语法)。
    多媒体教材由于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使其与相关艺术领域有所区别:
    *具有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采用屏幕画面形式显示。
    *具有交互功能。
    *主要用于显示教学内容(非电视剧或故事片)。
    在学习、借鉴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经验时,应该注意这些特点,不可照搬照抄。
    例如电影和电视的画面艺术,主要讨论对演员化装、布景设计和故事情节的美化,将其用于多媒体教材几乎是隔靴抓痒!
    又如目前介绍用色的书籍,均按照适合印刷的CMYK色域讲授,而屏幕画面只能用RGB色域,照搬这些书籍内容,有些色彩无法显示。
    如前所述,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应该包括构图、用色、文本、声音、运动和交互功能等部分。分析这些部分的术理论时要遵循“艺术真实”的原则,即符合人的视觉经验和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画面构图主要讨论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面、线、点
和空间)及其由这些元素构成画面的艺术要领;用色则讨论色彩的三个属性(明度、色相和纯度)以及色彩构图的一些原则,此外还包括用光、材质和纹理等内容;文本主要讨论在多媒体教材中,文字扮演的几种角色以及字幕构成和呈现的各种形式;声音在多媒体教材中充当解说词、音响效果和背景音乐三种角色,画面语法要求其与图、文配合默契,切忌喧宾夺主。
    多媒体画面艺术是动感的艺术。运动画面并非指运动物体的画面,而是指画面内容相对画面框边是运动的。这就是说,即使是静止景物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摄像机或计算机软件)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呈现出来,从而使学习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因此运动画面的语法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
    最后简要地概述一下交互功能的语法规则。从技术角度看,交互功能的引入是对编辑功能的质的突破:编辑是一组画面的尾端与另一组画面的首端衔接,这种连接是一对一的、一次性的和由制作者(教师)决定的;由于电脑软件具有条件转移功能,因而可以通过热区或“按钮”实现一对多的连接,而且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学生),这是一种开放式的设计思想,有利于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交互功能在多媒体教材中主要用于导航、互动教学和练习、训练三个领域,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相应的语法规则。
——(原文刊载于《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1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27:3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画面语义学——画面语言是如何表现教学内容的作者:吕岐
画面语义学——画面语言是如何表现教学内容的
游泽清天津师范大学
    在画面语言学中,把设计、制作的多媒体教材看成是用“画面语言”编写的,但是对于编写的特点和规律,即画面语言是如何表现教学内容的,至今在国内外都是正在探讨的热门话题。对此,我研究十多年,这才意识到“多媒体画面语言”有三个要点,可以把它们比喻成进入画面语言大门的三把“钥匙”。换句话说,只有把这三个要点真正弄明白了,才能算是入了门。
    ●“多媒体画面语言”的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以形表义”,强调画面语言表义的方式与文字语言不同,即靠“形”,而不是靠“文字表述”。强调画面语言“以形表义”这一要点,是因为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前,一方面传统艺术领域(如美术、摄影)就曾用过“画面语言”一词,由于那时“画面”的功能,审美远远多于表义,给人们留下了“形主要用于审美”的认识局限;另一方面,人们在长期阅读书报的过程中,已经养成了通过文字表述获取知识、信息的习惯,因而一般很少注意到,画面中文字以外其他媒体及其配合的表义功能。
    画面语言用来表义的“形”,不仅指图形和字形,还应包括解说、音乐、色彩、运动等元素的表现形式,如版面格调、基色、背景音乐等。由于其中文本(解说)具有形(音)和义分离的特点,因此还应将文本(解说)表述的表义形式包括进去。
    第二个要点是“基于屏幕呈现”,强调屏幕的运动画面属性。静止画面表现的是空间艺术,运动画面表现的艺术则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因此这一要点实际是突出了,多媒体画面语言与传统(美术)“画面语言”之间的区别。
    例如,画面分割艺术是在传统静止画面(美术、摄影、报刊排版等)中形成的,属于“空间分割”。多媒体教材在讲授一个设备的各部件时,经常将这些部件以菜单的形式列出,点击一个菜单项便调出一个部件的画面进行介绍。这就是运动画面的分割,叫做“时间分割”。在多媒体教材中,画面的“时间分割”形式,可以用来介绍美术教材中的各幅名画、音乐教材中的各类乐器、一门技术中的各个术语、一个实验中的各个步骤,等等。
    以上两个要点表明,多媒体画面语言与传统“画面语言”既有共性(即“以形表义”),又有区别(即“时间属性”)。
    第三个要点是,多媒体画面语言是有规则可循的。和文字语言一样,这些规则应包括语构、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在《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中,这三方面分别叫做“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设计格式”和“教学格式”。如果说画面语用学的研究内容是规范化的“教学格式”,那么画面语义学的研究内容便是规范化的“设计格式”。
    顺便说明,其实教学(或设计)格式也是画面语用(或语义)学中的一些“规则”,因为“规则”只不过是对一些规格的条文表达,而规格就是所谓“规范化格式”的简称。在《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中选用“格式”一词,是为了避免和语构学中语法规则(即“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混为一谈。
    ● “多媒体画面语言”中的设计格式借鉴文字语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设计格式”在画面语言中的定位和分工。
    人们在运用文字语言进行交流时,虽然基于语法、句法,但是通常注意的只是如何将内容有效、准确地表达出来,因为语法已经熟练地融入到语句之中了。小学生练习作文时,一般是按照叙述、报道、描写、书信、论文、诗歌等不同题材,分门别类地熟悉各种题材的写作方法(或格式)。用画面语言表现教学内容时,同样需要语法(即“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但是应该将其熟练地融入到画面之中,而关注的则是按照不同的题材,将教学内容有效、准确地表达出来。“设计格式”就是不同题材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由此也可以看出画面语用学和画面语义学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运用画面语言的语境(教学环境)和效果(教学效果),因而强调与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整合;后者则是研究画面语言如何表现教学内容,但是表现形式并非按照教学内容,而是按照题材划分的。比如,上例中介绍了设备的各部件、美术中的各名画、技术中的各术语、实验中的各步骤,虽然教学内容互不相同,但是同属知识介绍类的题材,因此都可以采用画面的“时间分割”表现形式,叫做介绍类设计格式。(稍后详细讨论)下面讨论多媒体课件中几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格式,看看画面语言是如何表现不同题材教学内容的。
    1.知识介绍类设计格式
    在多媒体课件中,如果知识点较多,或者知识点内包括的内容较多,一般采用画面分割形式表现。此时画面上呈现的是知识内容,设计这类格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认知规律(如讲解重点、分散难点等)安排教学内容;按照画面语言的语法(即“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将其呈现在画面上。
    (2)画面分割有空间分割和时间分割两大类,其中时间分割又分单画面和多画面两类。单画面时间分割是指点击的菜单项与其调出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同一画面上;多画面时间分割则是指该菜单项调出的是另一个画面。选用哪一种画面分割形式应由教学内容的特点而定。
    (3)可以将规范这类格式的语法,概括为“大同小异”:所有画面在整体形式上看应该是统一的;而区别则体现在各画面的内容上。
    知识介绍类设计格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介绍整个课件的知识结构,也可以用来讲解一个元部件上的各个术语和参数。分别举例说明。
    例1:多媒体课件《鸟》是根据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五册第六课《鸟》设计的。作者准备从四个方面,通过九个板块来展现鸟类百科知识,即从鸟的特征方面,通过“鸟的特征”板块,介绍不同鸟类的喙、羽毛、翅膀、尾巴、脚爪以及产卵等特征;从鸟的生理和习性方面,通过“生理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分布”三个板块,介绍鸟的生理和习性方面的知识;从科普知识方面,通过“鸟类进化”和“经济价值”两个板块,介绍
鸟类演变以及鸟类与人类关系方面的知识;从人文知识方面,通过“鸟类之最”、“交流园地”和“鸟类故事”三个板块,分别介绍一些有关鸟类的特殊类型、喂养知识及幽默故事。显然,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在用画面语言呈现这些内容时,采用了多画面时间分割形式,并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版面(即“形”)设计:不同方面板块的设计格式互不相同,而相同方面板块的设计格式是相同的。具体地讲,虽然九个板块的版面内容各有差异,但是课件在菜单的布局、主色调、背景以及“退出”标志等设计上的统一,都给人一种完整、协调的感觉,而且四个方面之内和之间各板块版面的统一程度也有区别。
    这就表明,该课件是通过规范化的版面设计(而不是单靠文字表述),分门别类地展现《鸟》的知识结构的。
    例2:用画面语言介绍齿轮的10种参数(齿槽、分度圆、压力角、模数等),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单画面时间分割形式:点击画面左侧参数菜单的某一菜单项,便有相应的图形和文字(配解说)说明调出,呈现在右侧的工作区中。换言之,该知识点的内容是在同一画面上分时呈现出来的。各菜单项调出的画面格式相同,采用了统一的色彩、影调、材质等元素,在整体上保持了一个知识点的完整性,又通过精美造型和规范表述使各参数的内容得以清晰的呈现。

   图1
   
   由图1可以看出,画面语言是通过图、文、声、色等多种元素的配合,并且按照规范的格式表现教学内容的,其中包括了文字、解说的表述,但是它们仅以画面语言中的成员之一出现,而且都要遵循画面语言的语法规则。
    2.探究性学习类设计格式
    探究性学习课件的画面上,呈现的不是知识内容,而是一个探讨问题的平台。为了能让学生在其上进行探究、实验、交流等活动,对这类平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具有按照教学要求提出问题或创建情景的功能,能为学生营造进行实验或其他模拟活动的环境。
    (2)能够提供进行实验或开展活动的条件,以维持探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3)通常要有为学生提供交流心得的环境,便于开展协作学习,共享研究成果。
    一般地讲,编写探究性学习课件时,呈现知识内容往往是与教学过程联
系起来考虑的,即很难将画面语义学和画面语用学分开。
    例如,多媒体课件《电动机》选自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六节《电与磁》,主要介绍有关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鉴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电与磁的基础知识,但是对电动机转动过程中的电磁转换原理缺乏认识,因此采用了探究性学习课件的设计方案(如图2)。

  图2
    这类课件一般是配合课堂上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模式用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实验或小组交流,要求明确以下几个概念:①在磁场中,通电线圈两平行边会分别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由于此二力与线圈平面垂直,形成了力矩,使线圈产生了转动;②在“中性面”两侧,由于线圈两平行边受力形成力矩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只能形成来回摆动,不能产生转动;③如果当线圈每次通过“中性面”时,改变电池接线的极性,使流过线圈中的电流反向,这样线圈就能维持转动下去了。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电动机“换向”的工作原理,但是结论却要由学生通过实验或讨论得出来,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提出上述思考问题,而且还包括设计这个配合学生思考的实验平台。
    该平台采用的也是单画面时间分割形式。在一个画面上,将上述思考问题所需的各种实验列入到右侧的菜单中,与各菜单项对应的实验过程,可通过画面语言中的动画、图形、文本、色彩等元素演示出来。这样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是书本教材仅用配图的文字描述所望尘莫及的。
    3.情景教学类设计格式
    创设情景进行教学,是目前中小学教学课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需要,中小学生受阅历或知识所限,造成了一些理解课文内容的难点,需要创建某些情景,或激发学习兴趣,或引入新课,或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或化解难点;二是可能,多媒体画面语言具有“以形表义”的特点,十分适合创建形象、生动的情景。
    设计情景类格式应遵循的原则是,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具体地讲,要不要创设情境和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应由教学内容的需要决定;创设的情境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既不能“跑题”,也不能“喧宾夺主”,可以用“融入度”指标衡量;评价设置的情景好坏,应看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类设计格式可以用于各门课程,一般在低年级应用多于高年级。
    例如,在初中英语第一册的多媒体课件《单词乐园》中,将9个单元词汇分成10组(课件中用module 1—10表示),每组不超过20个单词。对各组英语单词采用“释义”、“拼写”等练习形式,并且相应地设计一些游戏类型的情境,将这些练习融入到各种娱乐形式之中。教学实践表明,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这种玩电子游戏的形式,来化解记忆单词时枯燥、易忘的难题,是十分有效的。显然,设计这类课件的关键,在于“练习”与“游戏”二者的融合上。该课件的设计思路,可供大家参考。①先按传统教学形式,设计各种单词练习的题型,如释义题、拼写题、填空题等。设计遵循的是认知规律;②再按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编“游戏故事”,并且用多媒体画面语言(图形、动画、色彩、声音、交互功能等)将设计的游戏呈现出来。这时的设计则需要遵循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设计这类课件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将单词练习融入到游戏的情景中去;二是将练习题的答案作为游戏获胜(或成功)的标准。由于教学作业和游戏娱乐二者在参与性和心理追求上具有共性,因此用习题答案作为游戏成功标准的思路,不仅可取,而且应该视为一个“亮点”!
    另一个情景教学类的案例是课件《机械能》。由于初中学生缺乏基础知识,对许多中学物理概念(如力、速度、加速度、能量、电压、磁场等)感到抽象难懂,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形象的情景来讲授物理概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件《机械能》中创设的情境分两类,即生产、生活类情景和实验(试验)类情景,分别用于说明定义和明确概念、定律等。
    例如,说明什么是能量、动能或势能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语言(图形、动画、色彩、声音、交互功能等),创设开弓射箭、风吹帆船、水力发电等情境引入定义。由于生产、生活中与能量有关的实例是很多的,因此创设这类情境与上述给英语单词练习编故事相似,选择的余量较大,只要“实例”能够说明“定义”即可。
    对实验(试验)类情景的选择则要严格得多。例如,在讲授“动、势能互相转化”的抽象概念时,传统教学中常用单摆、滚摆、弹簧等实验仪器,演示实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及其转化关系。此时用多媒体画面语言来创设这类情境,不仅要求逼真,使学生认可该实验的再现;而且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转化关系在画面上形象地呈现出来。图3、图4所示出的分别是单摆和滚摆的实验情景。
   
图3                                    图4
    如上所述,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如在第一讲的语文课件《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创设的情境只能是双龙洞的景色,等等。通过对以上案例的讨论便可看出,有了“画面语言学”,将多媒体教材看成是用“画面语言”编写的,并且按照画面语义学探讨编写的特点和规律,即画面语言表现各类题材教学内容的设计格式,那么今后设计多媒体教材就有“章”可循了。
    研究设计格式需要收集各种类型多媒体教材案例,按照多媒体画面语言所具有的用“形”表义和从时、空两个维度表义的特点,探讨表现教材内容中的一些规律,将其整理成规范化的格式。不言而喻,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但是对于学习画面语言,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对于研究一门新的语言类型;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
——本文原刊载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20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28:1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画面语用学——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起作者:吕岐
画面语用学——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起
游泽清 天津师范大学
    目前,在杂志上看到很多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如《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益》,等等。
    如何看待这些文章?提两点看法。
    一是许多人认为,这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该纳入到教学过程的研究范畴。需要提醒注意,在肯定这种主流看法的同时,不应该忽视至今仍被掩盖了的一面。事实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出多媒体课件要适应教学过程,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在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时,对其提出适应教学环境的要求,则是同一问题的另一方面。前者是从课堂教学的全局考虑,属于教学过程的研究范畴;而后者则是对编写多媒体课件提出要求,应属教学资源的研究范畴。目前,人们普遍只看到了前者,对后者的认识则被完全忽视了!从目前杂志上讨论的内容看,有许多文章其实是对编写多媒体课件提出要求的,应该将这些文章纳入到教学资源的研究范畴。
    二是这些文章的发表,说明大家不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而且还希望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和探讨,可喜的是,确能从不少文章中看到一些真知灼见。但是总的印象是,目前的讨论还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涉及的也仅限于某一学科,就事论事,缺乏系统、规律性的认识。虽然有些文章在本学科教学实践中也归纳出了一些规律,但是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只能作为个别经验参考,就像一颗颗未加工的珍珠散落在沙滩上,需要将其收集、整理,镶嵌在项链上。这样,珍珠和项链才会相映成辉。
这个理论依据,就是“画面语用学”!
    ● 什么是“画面语用学”?
    语用学不是孤立地研究语义,而是将语义置于运用语言的语境中去研究,旨在取得最佳的交流效果。例如,文字语言语用学研究的是话语的前提(如说话人的背景、心情、企图等),话语的含义(如话里有话等),会话对象(指听话人的地位、心情、水平、处境等),间接言语行为(包括眼色、手势、面部表情等)的配合。因此,语用学有两个关键词:“语境”和“效果”。
    运用多媒体画面语言编写多媒体教材(包括课件、学科网站等)时,“语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效果”便是课堂教学效果。
    按照画面语用学设计多媒体教材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把教学内容讲清楚,而且还要考虑适合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确保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件《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处理学生学习课文难点时就能看出,是否考虑“语境”,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一方面,学生因缺乏对双龙洞景点的体验,会感到课文的描述令人费解,这时需要在课件中安排一些图片、视频或动画来再现景点,使文字形象化,进而使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变得容易。另一方面,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即认知目标),并且领悟作者的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底(即情感目标)。课文描写的景物,除景物本身外,还包含有作者的体验和运用文字的魅力,不同学生阅读后,在大脑中想象的景物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一味“形象化”,便会失去语文教学的初衷。
    对此,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在形象化画面的帮助下对课文有了初步理解之后,还要安排一个只有文本、声音的“课文配朗读”画面,用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环节。应该说,安排这个“课文配朗读”画面,是该课件设计的一个“亮点”,因为它在用画面语言编写多媒体教材时,考虑了语文教学中体验文字魅力的特点,为实施课堂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由此可见,对于“课堂教学过程”,除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外,还存在从设计多媒体教材考虑的这一角度。通过“系统论”,会使这个“从不同角度看待教学过程”的问题,得到更清晰的说明。
    ● 将“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系统论”有三个要点:
    ◇该系统是由足够数量的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使该系统体现为一定的结构;
    ◇该系统是处在某个外界环境中的,并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没有环境的系统是不存在的。
    以下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这些要点。
    例1:《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认为,多媒体画面艺术与多媒体画面语言是相通的,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系统。组成该系统的艺术(或语言)元素称为“基本元素”,反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是规范基本元素衍变的“艺术(或语法)规则”。换言之,是多媒体画面艺术(或语法)规则,维持了“多媒体画面艺术(或语言)”这个艺术(或语言)门类的结构体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运用多媒体画面语言是要考虑外界环境的。具体地讲,用多媒体画面语言编写多媒体教材时,应该考虑它和课堂教学环境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例2:在教育技术学中,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视为组成该课堂教学系统的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如图1):
    ◇人(信源、信宿):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内容(信息):各学科教学内容(包括大、中、小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
    ◇媒体、媒介(信息载体):(硬件)书本、黑板、教具、演示仪器等,(软件)教学挂图、幻灯教材、电视教材、多媒体教材(如课件、积件、网络课程、学科网站)等;
    ◇教学模式(信息传递方式):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系统中的这些元素,旨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材是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一个元素,同时又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因此,《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中提出了所谓“复合系统”的概念,即视多媒体教材为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如图2)。

    由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对于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
    ◇从课堂教学全局的角度来安排这些元素(包括多媒体教材),就是“教学设计”;
    ◇如果站在设计多媒体教材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元素与它之间的关系,就是“语境”。安排好这些关系属于画面语用学研究的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一门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学科——“画面语用学”给掩盖了!而且还要强调的是,与书本教材不同,多媒体教材是需要有信息化播放平台的,如计算机、网络。正是这些播放平台,不仅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营造一个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教材由于需要配套的播放条件,导致它所面对的教学环境已经与传统的教学环境有所不同了。因此,在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建议不要统称为“多媒体(技术)”或“信息技术”,而应该将多媒体教材与信息化播放平台区别开。因为二者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前者的功能和书本教材一样,就是呈现教学内容,属于教或学的辅助工具;而后者则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技术支撑。
    ● 画面语用学的研究内容是规范化的“教学格式”
    “教学格式”是指多媒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形式,实际上,该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通过多媒体教材与前述四类因素(即师生、学科内容、其他类型教学资料和各种教学模式)之间的适当配合关系体现出来的。按照规范化的“教学格式”设计多媒体教材,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中,将遵循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设计的格式,称为“规范化格式”(或简称“规格”)。按照画面语用学,有三条基本艺术规则是必须遵循的,分别介绍如下。
    1.“突出主题(或主体)”艺术规则用于明确“教学格式”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实际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利用教学资源,制定教学策略。因此,规范“教学格式”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突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以此作为设计多媒体教材的出发点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例如,在上述语文课件中,“课文”是主体,但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借助“图”来理解课文,而且还要求领悟作者运用文字的魅力,因此,“课文配朗读”画面就是按照语文课的这个“教学目标”安排的。
    同属语言类课程,非母语的英语课的教学要求和语文课是有所区别的:一方面降低了教学目标,取消了情感目标部分;另一方面,强调养成直接用英文思维的习惯,即尽可能地不要译成中文,直接建立英文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因此,英语课件画面设计的教学格式应该是“英语课文、朗读配合图(图片、图形、动画或视频)说明”。
    2“.匹配适用”艺术规则规范的是“教学格式”的内容
    “匹配适用”艺术规则指出,按照教学格式设计的课件画面应该是与教学策略适配的。这是因为,教学策略就是处理课堂教学环境中各类因素之间关系的策略,设计与教学策略适配的画面,实际表明画面语言的运用是和语境适配的。
    在各门课程中,归纳、整理出各种类型、适配教学策略的“匹配适用”艺术规则的子规则,就会使以后设计多媒体教材有“章”可循、事半功倍。
    例如,在上述语文课件中设计的“课文配朗读”画面,用于教学策略的精读课文环节,是十分适配的,应该将其视为遵循“匹配”子规则的一类教学格式。
    又如,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画面设计中,要求情境的画面设计与新课的教学内容衔接。用老师们在杂志上的话说,就是数学、语文课的情境要有“数学味”、“语文味”等。这也是遵循“匹配”子规则的一类教学格式。
    《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采用了“融入度”指标,用来衡量设计的课件画面融入到教学策略中的程度,在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调用这些画面得心应手,或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则表明该格式的画面融入度较高。
    3“.适度运用”艺术规则是运用“教学格式”的策略
    “适度运用”原则是目前杂志上出现最频繁、看法最一致的一个话题。如许多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和体会,分别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教材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要具有“选择性、适时性、准确性、科学性”;或者要“适时、适课、适量”;或者要注意“目的性、必要性、实效性”;或者要“有理、有度、有效”,等等。总之,运用“教学格式”的策略是,把握好一个“度”字。
    综合上述看法,可以将“适度运用”原则应用到时间、内容和容量等多个方面。
    “时间上的适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件画面要适时、自然。教学中需要用时才用,否则不用。判断的方法是看引入后的教学效果,要比不引入好。
    “内容上的适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的需要,如化解难点、出重点或者创建情境等;二是画面呈现这些教学内容时,要发挥多媒体优势。只有在采用多媒体教材时效果才好,不用时效果就不好,这时运用多媒体教材才算是有(道)理的。
    “容量上的适度”也要注意“用够”和“见好就收”两个方面。前者要求把多媒体的优势(包括图、动、色、声等媒体,交互、超媒体链接等功能,以及算法运算等)用够;后者则要求适可而止,不要弄巧成拙或喧宾夺主。
    概括地讲,“适度运用”原则要求设计的课件画面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时就能用上;用后的教学效果应比不用好;达到目的后见好就收,不要走向反面。这样运用教学格式才算是规范的。判断运用是否规范,应该用教学效果说话。
    ● 讨论两个有关“画面语用学”的问题
    “画面语用学”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画面语言学由画面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部分组成,其中画语构学研究构成画面语言的基本元素及其结构关系,规范这种结构的是语法规则,对于多媒体画面语言,就是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画面语义学研究如何用画面语言表现教学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多媒体画面艺术理
论》中将表现不同题材内容的格式叫做“设计格式”;画面语用学研究用画面语言编写多媒体教材时,是如何考虑“语境”,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其中也有规律可循,同样将适合不同语境的格式叫做“教学格式”。本讲先讨论画面语用学,其他两部分将在下两讲分别介绍。
    如上所述,对于编写多媒体教材的画面语言,其“语境”就是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人、内容、教学资料和模式等四类因素。由于画面语用学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因此它考虑问题的方式及得出的结论,会与“教学设计”有所不同。
    1.为目前杂志上一些讨论教学设计的文章,提供统一的理论依据前一段时期杂志上关于教学设计的讨论,其实有许多内容是属于画面语用学范畴的,现在将其收集并重新归类后发现,原来它们讨论的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即都可视为画面语用学中一些规范化的教学格式。
    现在已经知道,规范化的格式是要遵循艺术规则的,不论在运用教学格式的指导思想上或策略方式上,还是在教学格式的内容上,都需要遵循艺术规则,只有按照规范化教学格式设计的多媒体教材,才是符合教学设计需求的。由此可知,符合教学设计的教学格式,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运用上都需要规范。
    例如,数学课件中,需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内容,采用了一些精美的画面使其形象化;或者网络教学中,收集的相关资料过多,超过了单位课时要求的容量等。这类问题并非出在画面内容上,而是运用画面的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突出教学目标这个主题。
    又如,不考虑教学内容,逢课必用多媒体教材;或者颠倒了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变成了演示课件的讲解员等。这也属于运用方面的问题,违背了教学格式“适度运用”的艺术规则。
    画面语言学要求按照语境运用画面语言,是由“匹配适用”艺术规则来规范的,即对任何一门课,设计出来的课件画面都要与教学策略适配,适配的程度可用“适配度”衡量。在这条总原则的指导下,研究多媒体教材与各门课程的整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并且用文字表述出来,便是符合“匹配适用”子规则的教学格式。按照这一思路重新收集、整理杂志上那些已发表或将要发表的文章,就会使画面语用学变得丰满起来,形成一门既系统、又实用的新学科。
    顺便指出,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相似的规律归类,减少重复。例如,对于学生受阅历所限感到费解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材创设情境方式进行教学。这应视为一种适用于许多门课程的教学格式,可以合并。
    2.注意“画面语用学”的语言学属性
    在辩论、谈判中,以及律师在法庭上的申辩等,经常都会见到大量典型的语用学运用案例。例如,律师胜诉的原因中,肯定有一条是正确地运用了语用学,即按照法庭辩论的需要(语境)准备并且表达了自己的论据。至于胜诉方是否是合乎道德、正义等,则已超出了语用学的研究范畴。
    同样的道理,虽然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可以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但也可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即所谓将“人灌”变为“电灌”。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显然应该肯定前者,而防止出现“变相满堂灌”的现象。但是按照画面语用学的要求,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只要设计的多媒体教材适应了课堂教学过程(即语境),就都应视符合了要求。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和画面语用学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游泽清.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J].游泽清.信息技术教育,2002(12).

——本文原刊载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19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14 09:38 , Processed in 0.13880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