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为李玉龙、范美忠、李勇、夏昆在成都,所以诗人们必须去一趟成都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22: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李玉龙、范美忠、李勇、夏昆在成都,所以诗人们必须去一趟成都

成都行(两首)
(广东深圳)阿翔

《拟诗记,成都行》
             ——题赠友人

走在街道的斑点上,不舍昼夜,磅礴山河
我没有在旁边拍下照片
除了灿烂的百合,黄金和懒人之外
还有摇曳的林木。整个成都,消磨他们嘴巴的荒芜
窗帘散发出懒散的潮湿
才看见你走得很远,空旷的广场,以潦倒睡下去。
吹散着烟灰,烟雾可以驱邪,譬如缭绕
你的悲伤
譬如墓志铭,譬如群鸟飞尽,几乎永久!
我慢了下来,在锦里古镇
指针在旧唱片上划过,你看,没有人转过身
过于古旧的黄昏,你厌倦了美人
对注定的,你不会再来一遍。
当我逐渐笨拙,完美的小把戏,慢腾腾执着无聊的事物
就偏过了视线,他们很正常地活着
无所不在,即使蒙头大睡的时候,还是
和你有着共同的疼痛
再过片刻,在白夜酒吧,那已经展翅的
接近发呆。如果你无意,仍将继续浪费
就像在酒席上你不善饮
背手而立面对成都,这懒人的天堂
何惧花言,何惧湿润,不过是
勾起了你的小伤心。

                       2010年9月23日夜

《拟诗记,杜甫草堂》
             ——题赠友人

我只去过一次,一直想写出一首诗,但是
却没有,这么久了,我感到不安
那个夏天,眼见门前树木开花了
草堂在沉睡中依旧,是的,孤单的这一个!我不必说
身形清瘦弯曲的样子
为此我向他致敬。
午后疲惫而安静
四围灯火闪耀,他的丹青引,透析盛唐的兴衰史
当然到黄昏炊烟就成灾,缭绕有形
那些高飞的鸟被惊走了而不觉
途径一些前人聚居的地方
其实,我想谈论恋爱和死亡,但无法与他们沟通
所以我出来,与草堂变成了各不相干的事态
我可以远远地望上去
他用金黄的稻草编织寒衣
不措一辞,不着一字。一头脏兮兮的牲口,把暮色中的家
唱得生动,被秋风吹病
夜里炭火熄灭,青花瓷确是好酒
那时候不能说被搅乱的不是旧梦,不能说内心低烧
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合适登高
此地是成都,这就是我要写出来的诗
变得如此艰难,像一门失传的手艺。

                          2010年9月23日深夜,酒后

简历:阿翔,生于1970年安徽江南。某诗歌杂志编辑。1986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在《大骚动》《非非》《人行道》《花城》《山花》《大家》等等刊物发表作品。著有《厌倦》《小谣曲》《早晨第一个醒来的人是寂静的人》三部诗集。喜欢喝酒与旅行,暂居深圳。



梅林
(山东济南)夏海涛

谁也不知道幸福的样子
她总在我们的身边飘着
当车子掠过成都 向着梅林的方向驶去
我才知道了
世界上最简单的  其实就是幸福

蜡梅陪伴着地球  走过风风雨雨
花瓣总像时间的掌纹一样凌乱
当蜡梅有一天遇见了诗人
花才变得美丽
冷艳的蜡色滴出了诗情画意

栽下一株腊梅
就像埋下一坛好酒
栽下千万株腊梅
就种下了一生的幸福

车子驶进成都的时候
杜甫草堂恰好没风
茅草整整齐齐地趴在房顶
我马不停蹄的出城
向南然后向东
十五公里的路程进入幸福梅林
触手可及
原来这就是幸福  到我们的距离

2010.1.14.23:09分

作者简介:夏海涛,1964年出生,祖籍山东泰山。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眷恋》、散文集《秋之约》。现供职于《山东文学》社。



写成都诗(4首)
(四川成都)陈小蘩


1、城市的轮廓勾勒出永恒之生命

我所居住过的这座城市,我们当中很多人用生命
爱着的城市,我在这里出生、成长
踏着你已不存在的青石小路,走过城门去上学
放学后和同学们在城墙上奔跑、嬉戏
我看见古老的城墙被拆掉,高楼在城墙的位置
兴建。看见这座城市一点点
向城外延伸……童年,老师带我们春游时走过的
乡间小路,成为环绕这座城市的一环路
城市一直向外扩展
我们被包围在二环、三环、外环
围绕的成片高楼中间

我故乡的城市,看着你的老街
旧时公馆,一点点消失
我带着年幼的儿子去我居住半生的
老宅祭奠时(这里也是孩子出生后居住的地方)
它已不复存在
这块土地上,取代清朝公馆高高耸立地
是一座几十层的电梯公寓
在我心中,这里依然是西二道街10号的公馆
四合院里有我的童年和
我孩子年幼时的模样
它们已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热爱这座城市

当我们怀念消失的时光与岁月时
开始保护、修缮那些还未
被拆掉的老街、旧宅
在古老的街道上行走,感觉脚步变得沉稳
这座城市找到了根和悠闲的日子
我们期望故乡变得美丽
保留那些该留给我们
和子子孙孙永远的记忆
在老宅的青砖房檐下,有我们的历史
有我们对祖先的纪念

城市在新与旧的交替中更换
立交桥交叉重叠
纵横的道路正在将城里的人们
带进4D的时代
我们不知不觉居住在水泥森林的城中
天空越来越小,高楼越建越多
我们在故乡的城中迷路
我热爱的城市

华灯升起。银河般群星闪烁的城市
你的第一块地基,第一片青瓦
经历的年代是那样悠久
我们只是这座城市里活过的
这个时代的人,在我们之前和我们之后
有很多永远也不会见面的人
在这座城市活着
生命的河从这座城市里流过
我们这些浪花,泛起、沉落
被岁月卷走
我故乡的城市,我热爱的城市

                           2010年3月18日

2、从散花楼经过廊桥

从散花楼经过廊桥,杨柳和芙蓉
拂面,南河水星星点点
留住曾经感动过的日子,从春天到现在
红中透白的芙蓉仿佛一段华年深深地印在
记忆的底处。曲曲折折的小路
你牵着我一路走来,朦胧的树影、人影、屋影
这一切将要逝去的时刻,很多熟悉的事物
瞬间变得珍贵。我竭力记住眼里的风景
能指引记忆回到今天的每个细节
这棵唐代的银杏树,树身已离离斑驳
满树的新叶遮盖着一方绿荫。生命的顽强
透过这棵树发出的气息
浸透我,你握住我的手说
“没有一个人看见一棵银杏树死去”
“没有人看见银杏树死去”
人群中开始有人在小声地说话
这样的自问和自答在朦胧中传递着
生命的树比银杏更久远,它的浓荫荫怡我
夜里倾听河水东流去
桥栏边纳凉的人们闲聊的话语
不时插入我们的谈话,我们就这样执手坐着
河流对岸的建筑、驶过的车辆
以及正在消失的行人,和谐地转化为
时间的过去。生命中的痛和爱
使今夜格外珍贵

2003年8月26日病中。

3、时间困兽
                                
悄无声息的进入、蔓延、渗透,直至内视的空间
厚而空绵的黑。微弱的光照,我们失去最后能见的目标
远方只剩下无,从上至下的无。脚下的土地
最后的依托,在失去。无边的恐惧袭来
没有人能与黑暗对话
全部声音消逝在黑暗里不再折返
失去的声音,声的波一层层扩散,没有物体可以反射让声音回来
降临或又一次割裂。在此之前,在此之后
夜浓浓地滋生。结束和开始都正渐渐临近
南山之豹,深藏于山。它进入我的体内
目光炯炯有神。今夜渴望一次出击,准确无误的获取猎物
豹的速度和豹在黑暗中警觉、穿透事物的眼力
引我深入到伤口,每一次撕心裂肺的痛中
在夜晚的清凉里、逐渐平息退热的都市,我们在你的街道游荡
街灯照耀下翠绿的树木、街心花园,穿过城市的河流
传递出遥远的自然气息。倾听瞬息中跌落的声音
幼芽生长。风掠过城市,卷起一阵尘暴
一步步走向黑暗深处,我所能记起的是这座城市
落日映照下的金色和更晚时刻朦胧的轮廓
不可琢磨的事物从眼皮下滑过,被忽略
豹行于山野。星光流泄永恒

                        2001年5月2日

4、漂泊

是谁将我放逐?从一开始生命来到世上就注定,漂泊
一颗种子的绒毛随风飘流,穿透岁月的目光
深入虚惘。我不能触及隐匿其中的秘密
重复着同样的轮回。四季更换
脆弱的青春,瞬间黯淡下来
更长的夜,在摸索中唯有静默与祈祷
雪原在夜里反射出更加沉静醒目的白,把纯洁夸张到
耀眼眩目的极致。深藏于雪下的土地
归于平静。生命的灯,可以熄灭、可以闪烁
在暗中悄然走近又悄然离去的
记载着我们一生重要时刻的文字
和建筑,正被时间锈蚀
生命被风吹走,无影无踪

在成都、白雪覆盖下的高楼与诸多社区
睡眠正深深袭入多数人的夜晚
我为上个世纪在命运中抗争的人们所感动
他们流出的血已经结成黑痂,埋入土地
活着,开始变得艰辛和不易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奢谈苦难是对死者的不敬
唯有承受;和一株草一样心平气和的承受
阳光和痛苦
背离故乡的心永远存活在草根里
它深植于体内,来自血液
漂泊,也许从我祖先的精血中,早已植下基因
注定他的子孙,灵魂一生都在漂泊
夜晚撒开肥大的黑裙,皱褶里深埋我的疲倦
我被卷裹着,进入夜疯狂的旋涡
那中心是一片浓浓的黑
寂静,陷落其中
                                   2001 年2月9日
            
作者简介:陈小蘩,女,先锋诗人。1980年代开始写作。199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葡萄的浓荫里》。诗作发表在《诗刊》、《诗歌月刊》、《花城》等国内外大量文学刊物上。诗作入选《第三代探索诗集》、《青年诗选》、《打开肉体之门——非非主义:从理论到作品》、《亵渎中的第三朵语言花——后现代主义诗歌》、《中国新诗白皮书1999——2002》、《2001中国最佳诗歌》、《中国新诗选》、《中国诗典》、《中国诗歌精选》、《2007中国最佳诗歌》、《中国诗歌双年选》、等多种选本。现居成都,潜心写作。



诗四首
(四川成都)离

1.雨只是仿佛在下
——在川大和韩梅

雨只是仿佛在下
像背景始终存在着
从下午到下午
从一条路到它的尽头
尽头处应向右转

我感到一种微亮的绿
但没有看那些树叶一眼

雨只是仿佛在下。

我们正穿过树木间的
一小片空地

2010.9.5

2.桂溪公交站

这五天
他什么也没做
除了每天吃饭睡觉
就是呆坐在门口
椅子是学生送的
他们把它放在这里
就走了
他坐在这张椅子上
忘记了这些人的名字
但还记得
一共有五个
这个数字
和他发呆的时间一样
都是五
五天的时间里
他想了什么
我们不知道
但椅子确实是学生送的
现在已经很旧了
可见这五天
与送椅子的人
并没有关系
他仍坐在椅子上
并不是因为送椅子的人
坐在这里的原因
我们又不知道了
就像他也不知道我们在想
他为什么坐在这里?
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
如果他抬头看看
就会发现
我们站在对面楼上的某间窗户旁
正向下看着
也许不一定是看他
除了他之外
还有很多别的人
即使没有人
也不一定只看他
但我们现在的确是在看他
这是他没法确定的
因为他坐在椅子上
而我们
只是对面楼上的人

2004.11.18

3.在川师大吃烤鱼

坐在他们旁边
你忽然说
我有点想念小周了
你又进一步解释
你的想念就是
对一个年轻人的想念
我想了想
明白了你的意思
实际上
我也常常想念一个年轻人
只是没有你
那样具体
那样充满了想念

2007.6.21

4.想起A和B

在回来的路上
遇见红灯
他的车塞在
另一辆绿色的车后面
他不停地拍着自己的腿
很有节奏
一声一声正好合着对讲机里的杂音
在一部电影里
也有一些和杂音节奏有关的镜头
女主角会跟着杂音唱歌跳舞
那是冰岛的比约克
这是成都的出租车司机
他此时没有开车
他的车遇到了红灯
他慢慢的拍着自己的腿
直到绿灯亮起来

2001.10.25

作者简介:离,女,1981年生于湖北,写诗,写小说,现居成都。



画蝴蝶
——纪念一个消失的川剧团
(江苏南京)育邦

岷江的大碗茶,酽酽依旧
老茶客的眼睛快要睁不开了
这是多么漫长的迷离沉醉啊

王斌的川剧团
在这里走到了尽头
十三个人,十三年的演出
在“超级女生”和房地产的夹击下
仓惶间下了舞台
这个老茶馆的空气里
还隐约飘荡着变脸时的喝彩声
那块黑油发亮的帘幕小心翼翼地收藏了些许花腔

王斌和他的女友
唱起了《画蝴蝶》
这是一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爱情故事
没有其他演职人员
三个小时的戏被轻轻地拉长了
当演员王斌最后抄起画笔时
他绊了个踉跄
一种爱使他跌倒在这个繁华世界
最后的蝴蝶向慢时代谢了幕

一个月后
老茶馆不见了
而他呢
淹没在这个新近搭起了舞台上
那里人声鼎沸
扯起嗓子却没有声音
一个人在苍白的空气里
只能埋头走路
变脸成为一个电脑小游戏

2006年10月28日

简介:育邦,生于1976年,从事诗歌、小说、文论的写作,著有小说集《再见,甲壳虫》,诗歌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体内的战争》。现居南京。



那年夏天
——致杨远宏
(河南平顶山)森子

那年夏天,我从昆明看画展归来
路过成都,带着一张青芒果的脸敲开
你家的木门,看见你失眠的眼圈发黑
一绺头发很不听话地翘起,像压不住的
火苗。我们谈外省的天气:多云转阴
成都也有些闷热,仿佛一根火柴
就可以将空气点燃。晚饭,我们吃夫妻肺片
喝沱牌酒,抽五牛烟,关于诗歌现状
没说一句话。傍晚,你带我到河边散步
没有一丝晚风透露给我们希望的消息
第二天,你找来两辆旧单车,我们在蓉城的
马路上追逐,是追逐,因为你
骑得飞快,很危险。小广场上空荡荡的
连一只鸽子的影子也见不到
天空像一只反扣的大锅还没有烧到沸点
我们站在那里大概有六七分钟
感觉自行车的后轱辘在冒烟……
我们又骑向红星路,几个转弯之后
我转了向,差点撞在公共汽车的屁股上
当晚,我坐上开往河南的火车,像一只
离开剧情的木偶无所事事。临别前你
握了握我的手,像你写信结尾时常用的
“紧握!”我感到手心发热,沉睡在
脉管里的血要涌出来了。但现在
黑夜做了我的女友,她不停地在我耳边
吹送柔曼的乐曲,唯愿这列老式的
国产蒸汽车不要半路抛锚或晚点

              1998.11.8

个人简历:森子 196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87年毕业于河南周口师专艺术系美术专业。著有诗集《平顶山》、《闪电须知》,散文集《若即若离》、《戴面具的杯子》,与朋友一起主编《阵地诗丛》(10本)。获第四届刘丽安诗歌奖。现居河南平顶山。



成都行(三首)
(重庆)熊魁

1.成都火车北站

这是成都火车北站
一些人下了火车
就地建立起自己的国度
大鼓小包的旅行袋
支撑起难忍也得忍的疲惫
像你们稚嫩的仰望支撑
一个个问号,新奇
唤醒内心深处
那些缓缓生长的词

终于下了火车
长长的憧憬在这里
暂时绾上一个结
双胞胎儿子
手拿面包的姿势
像极了刚刚萌蘖的豆芽
在打开的曙色
和纯净矿泉水的
滋润中,噌噔生长
你们就是两列同时驶离的
火车,自从医生剪断
与子宫相连的脐带
你们就驶离了
生命的初始站台

此刻,我在排队
候买旅行的返程票
回望你们体倚在妈妈
左右的夹肢下
像我头脑里涌现的
逗号,暂时倚靠
在某个临时的语词后面
而恰在你们津津有味
啃食涂满奶油的面包时
一个小偷拿着一个
花哨手提袋飞跑
被主人逮住,踹倒
旁边的保安若无其事
你们脸上的花朵刹时晚点

2010.8.30,成都

2.锦里荷花

一张脸抬起来,另一张脸
抬起来,旧年的繁荣
掖在或红或绿的褶皱里
被目光和阳光叫醒
来来去去的足迹
在说窄不窄的街巷
模糊,模糊后又清晰

水易遁,遁后又迂回
叶脉易折,折后又添新
那些热闹和热闹后的寂寥
任时间的舌头说出
轻轻地,沉在湖底
压在石脚,青苔之下
拙重而滞缓的音符
随流水流出

缓,说缓就缓,缓的池
缓的荷,缓的风,缓的绿
缓的叶,缓的花,缓的
锦锂和藕白,缓的
泥土,语速
和内心的秘密
宛如初秋的镜面,平静
易碎,却还如胶似漆

缓里死去的不是茎,籽
不是你看见的
任何一杆荷的植株
是岁月鲠在你喉内的骨头
是没来得及说出却想
鱼贯而出成串成串的词
这时,惟一的办法
是让蠢蠢欲动的风
去整理时光
歼灭战后的碎片,让想象
去坚守住花重锦官城的心跳

2010.8.30,成都凯宾酒店伊腾店1709室

3.儿子在火车上给爷爷打电话

你说,你在望着窗外
有人把天上的羊大群大群地往回赶
树都张开臂膀,扑来又扑去
高处飘来一只没有看清的鸟羽
搂着露珠,缓慢地爱
缓慢地下降,你说万州
向西都没有什么山啊岩啊
成都平原辽阔得很
成都人有个口音
叫“好烦哦”,你学着学着
只改变一个前鼻音,妈妈
就拉着好长好长的脸
狠刮了下你的鼻子

你说成都的大街没有饭馆
小巷的名吃倒让你蹭个没完
你说那天一到站你就去了锦里
好大的名气,“西蜀第一街”
一筷子担担面花六元
三个珍珠饺子五元
花得爸妈很心疼
你说风景区
那才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奓开手指就把着了城市的脉搏

你说,在一个孩子的眼里
武侯祠的塑像是重的
锦官城的花是轻的
熊猫的眸仁是清澈的
恐龙的脑是笨拙的
欢乐谷的欢乐是难忘的
你说整个成都还没有阖眼
你登上了K9492趟列车
“哐啷”地一下
刚穿越天上银河,又钻进地下邃道
你说:昨夜做了一个好梦

一个四岁多的孩子,把第一次
正式旅行,突然获得的心灵撞击
和壮阔得盛不下的幸福
分流给千里外的爷爷
你清洌洌的童音
一下子拱开我
四十年蒙尘的心门
这叫我如何兴奋是好
儿子,在你通话的时候
循着你紧贴到窗口的头顶
我正好看见有一列直达火车
从你妈妈的怀抱,爸爸的脊背
冲着喷薄的日出开往未来的地平线

2010.9.3,于成都至万州K9492号列车

作者简介:熊魁,1970年代生,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诗歌、散文、文论写作。1991年起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诗人》《散文诗》《诗选刊》《时代姐妹》《做人与处世》《岁月》《长江文艺》《中国国土资源报》《重庆日报》《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等刊报,1993年出版诗集《天鹅湖》。1997年以后中断诗歌写作11年,2008年归来重续与诗神姻缘,现任《巫山》大型文艺双月刊编辑。




雾成都(外一首)
(广东深圳)太阿

就一把雾好了   成都
沉醉的酒把河流抛向白夜的光
没有暖气的屋子  如同没有爱
一切寒冷从花瓶的枯叶中
滴落  眼泪溢满
双唇张开着把死亡的清泉痛饮
我们说着  说着  当我们千里对话
爱在我心里埋葬了自己  没有
刀柄  只有雾湿楼台
这样的时刻  一个天使步入内心
宛如魔王穿着春天的裤子
进入冬天   病去如抽丝
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雾对于洞如观火者
就像瞎子一样一点也不重要
七零八落的夜雾成一片

         2009.11.25  成都南岸外滩宾馆

《杜甫草堂》

想不到比我还瘦  竹一样站立
茂盛周围和广阔的天穹
我来   能做些什么
找了几圈都找不到光辉的茅屋
地图  道路指引  政策通常欺骗无辜的人
天气比阵阵阴雨寒冷
打湿麻木的脚乱飞的“空中别墅”短信
我已无法完整背诵关于风的诗句
只能在柴门前想象隔世的秋
一块石头蹲在面前被强行刺青  仿佛我
窝在角落看性感少妇摆动裸臀      
除吸引了我之外还流连了谁
念及涕泪的奔波  从洛阳到成都
漫卷诗书  城春草木深
预谋什么时候风掀开世界上的瓦
但钢筋水泥的屋宇上  瓦已荡然无存
围墙外的烟尘覆盖这片小小绿荫
推土机正整装待命兽般狂叫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阵惊悸  恍惚间被五花大绑
押往通向家园的大门
慌乱逃跑  沿着褐红的围墙一圈又一圈
大旱淋漓  始终躲不开追逐的目光
最终倒在散落的发黄的诗稿上
一个声音从溪流中升起
“主犯不急  帮凶急什么”

2010.5.9  成都香格里拉酒店

作者简介:太阿(1972—),本名曾晓华,苗族,湖南湘西麻阳步云坪人。自1990年开始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诗歌报》、《北京文学》、《天津文学》、《上海文学》、《散文百家》、《诗潮》等一系列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出版有:诗集《黑森林的诱惑》(1993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散文集《尽管向更远处走去》(2000 珠海出版社)、长篇小说《我的光辉岁月》(2001 花城出版社,被新加坡、香港、澳门、上海等地权威机构推荐为中学生课外必读7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之一)、《边墙》(2008,与人合集)等。作品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典文库(1949—1999)》、《中国当代汉诗年鉴》、《当代中国苗族作家作品选》(25卷本)等。现居深圳。


在燃灯寺东街的昌都宾馆(外一首)
(西藏昌都)张九龄

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结合
雪域与平原
昌都和成都
在燃灯寺东街的11号
拉起了兄弟的手臂

我在两地飞行
象一只小鸟
这里总算是我落脚的地方
一个个敞开的房间里
穿着藏装的藏胞
念着经文的喇嘛
当然也有象我一样
心在川蜀
身寄他乡的
流浪

应该感谢这里
故乡的温暖
他乡的亲切
象水乳一样温柔地交融
吃着滚烫的火锅
喝着温暖的酥油茶
一阵风过
在成都的雨声里
我听到了来自内心的一声苍凉

前往邦达的飞机已经轰鸣
凌晨四点
我坐上出租车
向宾馆挥了挥衣袖
象一个落寞的过客
匆匆地
驶向双流

《春熙路》

从高原飞回
我在这里丢下了目光

衣袖轻飞
熙熙攘攘
被青春和热烈完全张扬
红颜如云
少男怀春
闪烁的霓虹灯下
一条暗河
涌动着春天潮湿的呼吸

爱人躲进路灯的阴影
她将双手伸进我的口袋
口袋空空
掏不出红花绿叶
那些叫卖的声音高过忧郁的眼神
春熙路的上空
看不见纯粹的蓝天

幸好尽头是文轩书店
象两尾逃亡的游鱼
我们跃进这蓝色的大海
内心宁静
多么幸福的光阴
那些喧嚣,此时
与我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简介:张九龄,网名雪域鹰飞,四川巴中平昌人,现居西藏昌都。有现代诗歌、散文诗、古典诗词发表于《诗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中国微型诗》、《中国微型散文诗》、《澳州彩虹鹦》、《九州诗词》、《诗文杂志》、《中国诗词月刊》、《新诗大观》上。


去成都
(陕西西安)王九城

你告诉我你要去成都
我托你几件事
能否帮我个忙

不要去寻找平原上
油菜花大片的金黄
不要沉迷在高楼中
浓浓的栀子花香

你去看看路边的柳树
是否还摇着一片荫凉
你去看看府南河的水
是否还在日夜流淌

不要坐在茶馆里
摆龙门阵搓麻将
不要让巴国布衣的辣椒
辣得你汗珠闪亮

随便找个地方
擦擦蒙尘的皮鞋
让自己干干净净
随便找个地方
掏掏烦躁的耳朵
听得清世间的声响

不要去文殊院
看点点的香火
燃烧着别人的愿望
不要去春熙路
跟随匆忙的脚步
人来人往

去看看我白发的爹娘
是否还住着简陋的小屋
去看看那个叫杜甫的老人
是否还徘徊在千年的诗行

你去看看我长发的姑娘吧
是否还在低低地歌唱
你去看看我忙碌的兄弟
是否还把沉重背在肩上

不要告诉他们
我对家乡的思念
你就说我活得很好
健健康康

朋友你就帮我这个忙
要得  要得  放心撒
你回答我时
我早已热泪盈眶

作者简介:王九城,1970年7月生于山东莱阳。1989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1994年出版散文诗集。自2008年至今在纸媒发表诗歌近五百首,散见于《诗选刊》《燕赵诗刊》《绿风》《诗歌月刊》《中国诗人》《星星诗刊》等诗歌报刊。有作品入选多个诗歌选集。现居西安。


成都组章(3首)
(河北黄骅)翔之

1、都市田园

让心跳放慢
让思虑放慢
仿佛回到
世外的小村
就把生存的艰辛
就把奔波的苦涩
统统抛在以外
只尽情享受这无边的安逸
看炊烟怎样徐徐升起
听秋蝉如何悠悠鸣唱
不曾信一壶岷江水冲的蒙顶茶
能生生泡去一个下午的时光
却顺手抓过一把油酥蚕豆
拉几个巴人将长城码到了川内
在成都
不由你不把都市生活
过成田园

2、韩包子馆遇到两个洋妞

一碟韩包子
已让腹部微微隆起
再加一碗海带汤
就把饱嗝逼了出来

只是未曾喝酒
无法壮起胆子
走到对桌的西洋少女面前
送出那句呛在心里的实话
“你,真迷人”

3、访杜甫草堂

生怕你日落而息
我把的哥催促成了飞行员
使上六十元人民币给门房
草堂的大门“呀”的一声
对我打开了

好大一座院落
与我臆想中的草堂
怎么也无法相容

游人如织而院落空着
水流有声而柴门空着
碑刻赫赫而碑亭空着
花香扑面而花径空着
满满的陈列室空着
书画院美术馆空着

心意沉沉而大脑空着

百寻不见
想你一定是过夜在石壕村了
只有茅屋中似存微温的气息
而檐上的茅草还在晚风中
微微颤动

作者简介:翔之,原名张连翔,男,河北海兴人。诗文散见于《诗刊》《星星》等报刊,获过《星星》等诗歌奖。现居河北黄骅市。



潜入府南河的爱情
(山东莱芜)桦明

早霞点染府南河的时候
我们正在河边偎依而坐
府南河流动的样子  清纯  舒缓
就像我们歌声中的爱情

我们都是在府南河边长大的孩子
都惯于与府南河肌肤相亲
在河面以下我们手拉手  睁开眼睛  放纵自己
我们是无鳍之鱼
是天地间最优雅最生动的动物

府南河浸润我们环绕我们推搡我们
我们与府南河难舍难分
府南河使我们的身体  目光变得很轻  很清
就像我们在河中看到的那些鱼  藻类
以及梦与幻的载体

府南河无声无息
无声无息的府南河最终流向远方
然而她豁达情深  仁爱如母
并且贯穿城市和原野
就像阳光就像诗歌
就像我们生生不息的爱情


作者简介:桦明,原名杨华明。1962年出生于胶东半岛一个小山村。童年在全国惟一的海岛县长岛的一个军属大院度过。18岁参军。从事过电影放映、企业新闻摄影干事等工作。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诗歌报》、《绿风》、《诗林》、《诗潮》、、《中华散文》、《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等60余家报刊发表诗文400余篇(首),作品多次获奖。已出版诗集《梦幻之乡》,散文集《袖手望云》,系山东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22:26:34 | 只看该作者
穿越成都

(四川泸州)白连春

曾经,我无数次穿越成都
每次,都想停顿得久一些
都想伸手摸摸那些安息在成都的灵魂
甚至想让那些灵魂把我带走

曾经,我无数次猜想成都
不知道成都从哪里开始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用生命穿越成都
成都是他们出发的地方
还是到达的地方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成都倒下
又有多少人在成都站起来

没有人倒下的成都不是成都
没有人站起来的成都更不是成都
毫无疑问,成都不是石头的
成都不是玻璃的
当然,成都也不是水晶和金子的
成都是铁的,既是铁这种物质
同时也是打铁这门手艺
成都,是一个熔炉

成都向上,向前,向四面八方燃烧着
每一个毛孔都析出最少一万公斤盐
一边是水,一边是火
当成都在水中,成都是坚硬的
当成都在火中,成都是柔软的

早晨到达成都,我是一个婴儿
傍晚离开成都,我是一个老人
这不是说成都是一种流逝
绝对不是!成都,只是一个岁月的旋涡
一个甜蜜的梦。除了我,还有多少人
想在成都的怀里轻轻睡去
又想在成都的怀里慢慢醒来

真的,我想成为一枚骨刺
从此深深地扎在成都的腰椎里
让成都痛,让成都为我
在额头痛出一颗汗水
在眼角痛出一颗泪珠

真的,我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那些安息在成都的灵魂



(作者简介:白连春,1965年生于四川泸州市沙湾乡。15岁离开家,先当兵,后流浪,再打工,2008年底返乡,在长江边租房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电影剧本。偶有发表挣点小钱,终将一事无成,仍然满足。这个世界很多美好从未得到过,仍然热爱)


地址:646006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茜草镇连心花园B区11号楼3单元11号
作者:白连春  电话:15884173860    邮箱:blc1965@163.com



三星堆寻梦(外二首)
李自国

当你被一种很地道的考古
发掘在那些横七竖八的书堆中间
在一座座残缺的城池下面
来自外星人的隔世咒语
竞让你一睡便是四千年
灿烂的古蜀文明
因时光打造的多棱镜
才折射出那么多青铜与人神共舞的
三星伴月奇观

感谢上苍,终于让你醒来
神的默思,原是一种预兆
驰越千秋的太阳车便是你要圆的梦么
一些远古的血泊在荒原上游荡
一些复活的灵魂在古老的歌谣里生长
一群群忽哨在神树上绽裂
一枚枚铜贝裸露在远远的沙滩
岸边的渔火围满寻游者的等待

我是如此痴迷地一页页发掘着你
你的神巫群像、祭祀大典
你的几千载时光回转
竟然经不住一页铜板纸的沉淀
就在深深埋葬着你的鸭子河边
被沉沉乌云压弯的天空下面
谁能揭示你的千古谜底
谁能告诉我世界善变的真容
当我从青铜鸟上摘下星星的羽毛
不慎将你幽香的梦飘落在时间之外

青铜神树

行过一棵树
一棵发光的树
在通天的路旁
盘腿坐下
就这么静候那只四千年前的蝉
在今夜脱壳
人神由此沟通
由此让应验在转瞬间
带来古城与玉器、陶窖与象牙
带来永耀三星的上古忧愁
一夜伴我无眠的生动

仿佛登天之梯
仿佛一棵宇宙之树
风雨雷电深藏于胸
木火土金水中有你亘古的梦
哦,青铜树不是摇钱树
当川西平原上的古蜀雄风
又一次拂动这棵通天之树
仿佛四千年前挂的果
又将在今夜成熟


与青城山的凝视

一座青山所呈现的景象
以2400米的海拔超越它自身
那些来自天堂的草叶
怀揣一身氧气
以携带万物的元素
和绿的品质,让阳光
吻润孤高的花期

与一座座青山的凝视
属于高山与流水不朽的日子
静静的朝圣着冰雪般的洗礼
当震后的灵魂依旧翠绿
哦,青城的山青城的水
一次次临风茅亭
一回回道观飞雨
幻想的藤蔓四野滋长
岩石的幻境令人心旷神怡
惟有那轮古典的山月呵
愈越千年,承载爱情
几经风雨后山门洞开
竟让所有的青果染上少女的眸色



通讯处: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星星》诗刊编辑部李自国
邮编:610012
手机:13808018785
E-mail:liziguo218@163.com

成都印象(三首)
(四川巴中)王志国
午夜,在白夜
它的安静
在一首名叫成都的诗歌里蛰伏着
此时,它更安静
像一首诗最抒情的部分
轻柔的音乐里
那些以诗佐酒的年轻人
终于在酒精作用下妥协了
那个坐在角落里的女子
始终那么宁静,像一只小蜜蜂
在自己的世界里,静享内心的甜蜜
惟有淡淡的侧逆光
托着她的身体
慢慢将她往沉醉里放
在如此迷乱的时光里
午夜的白夜酒吧
像一朵花
开在繁华之外
而眼前这位孤单的女子
像一只盘踞在花蕊里的小蜜蜂
谁也不知道
她收起扎人的尖刺
要把紧闭的柔情
放在了哪一个人的心上?
府南河
它彻夜奔流的涛声里
有历史的尘埃
也有古蜀人不死的哀愁
繁华锦官城,无非是它
远去的一段腰身
两岸的历史胜迹和都市风光
是它刻意留驻的记忆的碎片
在祖国的西部
闪烁着夺目的光
似乎一切都在涛声里离去
有谁知道,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上
无数看不见的东西
正溯着府南河的滚滚波涛
缓缓归来
一定有什么,是流逝的时光
带不走的。譬如:老成都的传说
缠绕在老街古巷里的斑驳记忆
再譬如从金沙遗址里展翅奋飞的太阳神鸟
宽窄巷子里纷繁的少城往事
以及始终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古蜀文明……
从先民的故事里溯源
在蓉城繁华的腰腹间蜿蜒流淌
一条河背负了那么重的东西
只有顺着历史的走向弯曲
才能用漂浮的语言
把复杂、抽象的沿途风景
一一指认
这是历史的沉重呀
在流经一座叫成都的城市时
它把泥沙般粗砺沉重的忧伤深深藏在了心里
把美丽的波涛献给了一座城市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一条慢下来就不想流淌的河流
要是再慢一些就好了
再慢一些
它的涛声里
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挽留与不舍了
宽窄巷子
青石小巷里
谁在古朴的店铺里买醉
谁拖动疲惫的步伐
敲少城贵富的门
整个夜晚
驻守的士兵
都在聆听
这些繁华的世俗声音
往事广阔
狭窄的街巷
容不下
历史的滚滚洪流
数百年在突然之间
慢了下来
至今,我们
还在少城往事里
徘徊
(作者简介:王志国男,藏族,1977年11月出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人。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民族文学》、《天涯》、《青年文摘》、《新大陆》(美国)、《北美枫》(加拿大)等国内外100多家刊物有诗歌和小说刊载,有作品入选《中国2005年度诗歌》、《2005年中国诗歌精选》、《2006年中国诗歌精选》、《21世纪诗歌精选》、《2006年最佳诗歌》、《2007年中国诗歌精选》、《2007年最佳诗歌》、《中国网络诗读本》、《网络诗词 2001-2005卷》、《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70后诗歌档案》、《2007中国诗库》、《中国2008年度诗歌》、《2008年中国最佳诗歌》、《2008年中国诗歌年选》、《中国2008年度诗歌精选》、《时间之殇—5.12汶川大地震图文报告》、《国之殇—5·12汶川大地震诗抄》、《2009年中国最佳诗歌》、《2009年中国年度诗歌》等30多种权威选本。现就职于巴中电视台文艺中心,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通联:636000 四川巴中市巴州大道巴中市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
作者:王志国   信箱:ab-wzg@163.com


世界田园城市献诗
(四川成都)凌仕江
在城市里听蛙鸣
那可是灵魂的声音
多年前它们已死在一个少年的心里

在大面铺镇文化广场旁边
柳树  桅子 还有莲
空气一天比一天暧昧
花和绿草  树和朽木  人和宠物
一天比一天欣喜若狂
在那么多谈笑风生的目光里
只有孩子的溜冰鞋在闪亮舞蹈
即使坝坝电影里的《霸王别姬》
在这里也惨遭冷落

而在一双草鞋穿过林荫的夜晚
你是否听见比青花更青的声音
不用试探它的坚贞
它的信念  就像经受教育
世界所有的夏天不知畏惧

酷暑正在盛大前行
或者  遗忘已经发霉
剩下的只有孤独和聆听

万年场的蝉
来不及告诉你 我已在场
但没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场
多年以前听见有人叫它万年场

我在场却看不到任何场
只听见万只蝉在黑暗里响
蝉在这里飞行了万年
蝉  并没有走出这个场
穿越对蝉来说不是飞翔的速度
而是蜕变的思想

蝉   不知场的过去
蝉   不知场的未来
场告诉蝉
工人师傅正在场上修建万象城
蝉一直抗拒场

场和蝉纠缠了万年
蝉怎么也敌不过场
最终像人一样得出结论
疼痛与幸福的爬行
都是缓慢的活着

缠呀蝉
有关万年场的蝉
我还能说出些什么
除了不分白天黑夜的叫嚷
并没有送走在场者的忧伤
惟有5路公交车
在蝉的挽歌里
将一颗心带走
又带回

草堂之荷
狂夫
你的两个黄骊
如今变成两只蝴蝶
你的一行白鹭
如今只剩下一只落单的纸鹤
你的静止的千秋雪
不再是西岭独有
我的拉萨窗前
天天年年都有千堆雪
思绪在阳光下进入圣洁的冥想
一场雪崩之后
友人在电话里突然问我怎么你的荷很不出名
草堂之荷
由此在我打开又关闭的经书里
神秘又困难

上班就像旅行
遥远有多远
慢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用乡愁打马进入这城市
你停下来问我
怎么不北漂
我说在这里
上班就像旅行

车来车往的乡音
看不见他乡的离愁别绪
西行的驿站
写下太多青春日记
即使抛弃了乡村
得不到你的宠爱
可我的底线从不忘本

车上的人常常被我当风景
她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玉米
她像一棵满腹心事的海棠
他像一团飘忽不定的云彩
还有那个长得像嘎子哥的童年玩伴
每当看见他们
我就会想起那个喝农夫山泉的汉子
从此  我愿天天赠他一个微笑

[作者简介]
凌仕江,四川自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九届作家班。已出版有诗集《唱兵歌的鸟》、散文集《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西藏的天堂时光》,《说好一起去西藏》,音乐剧《雪山上的红盖头》,话剧《今夜,你有没有故事》等。长期从事以西藏为背景的人文写作,关怀人性,关爱自然,关照灵魂。作品见于《中华散文》《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散文》《江南》《天涯》《十月》等刊。大量作品被《新华文摘》《读者》《青年文摘》《畅销书摘》等刊物转载。

秋入桂湖(外一首)
(四川成都)张寄波
是因为
思念夏天里
那句
淡出淡入的话
桂湖的秋,就浓了起来
所有的风
便都深深地
蹲下来
守着我们
守着仍有些绿意的荷塘
守着
升庵和黄峨
守着
盼夫而不得的黄峨
秋,就浓了起来
频频回眸
那些脚印
在展蕊飘香的
桂树下
细细碎碎地
说着什么
街子古镇
穿上草鞋
踏进古镇
人便“古”将起来
一直“古”到
“一瓢诗人”唐求的
某首诗里
凤栖山下
味江河畔
在石板街上
蓦然回首
便看到那个朝代中
我们这群
布衣之人
灯笼高挂
酒旗斜挑
被历史泡过的
木格窗上的月光
和铜铃
高高地挂在
廊桥檐上
今夕何夕
我不知道
在千年古银杏旁
我们兀立
如鸟
把自己飞成
一抹余辉
作者简介:张寄波,女。巨蟹座。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萌芽》《星星》《四川文学》《青年作家》等。著有诗集《等待满城风雨》《清婉的心事》。选编《与大师同游》丛书,诗集《因为风的缘故》《握一把苍凉》等。现供职四川出版集团。


写成都的诗(6首)
(四川成都)舟 歌

《夕照上书院》

夕阳就这样
从西天倾泻而来
居高临下
掀起金灿灿的光
温柔的火焰
把爱的辉煌
泼向人间
我看见,夕阳
从上书院的钟楼后面
涛涛地涌来
一波接一波
冲涮着残破的教堂
上书院已被淹没
它顽强地举起塔尖
那哥特式的桅杆
上书院
是一只船,此刻
它正在金涛霞浪中前行
黄昏裸露着
她仁慈的胸脯,之后
把万物拥入星星的摇篮



《洛带古镇》

在洛带下车
时光即倒退数百年
游人
款款而来
如鱼
觅食古老的诱饵
品着名小吃
去感叹祖先的艰辛
是件乐事
伴着流行曲
去体验古镇的沧桑
很有诗意
没去过洛带
不知寻根的滋味
总之,我走在洛带的街上
感觉很好
很自然地
要去想很多的事情



《觐见白航》

红星路二段87号
省作协宿舍
离休了的白航老师
你的家很好找
2幢402号
中国很多诗人
曾经敲过的那道铁门
仍锈迹斑斑的健在
锈迹斑斑的朴实而亲切
轻轻地三下
当当当
铁门如磬
余音犹存
不一会儿
两句话便先后发芽
“谁个——”
“我是彭州来的舟歌”
前句深且亲
后句粗且敬
门开了
一个微笑的长者
请我入室就座
就这样简单
我见到了白航老师
中国诗界的一位慈父
我没有给老师带礼物
只带了一本个人的诗集
简单说明来意
老师非常高兴
拍着我的肩膀
像对待他的儿子
白航老师啊
你曾为我在《星星》发过诗
更多的是
枪毙了我雪片般的诗稿
那时我爱你同时很怨你
可今天剩下的
全是尊敬您
白航老师
保重啊
我会常常来看你



《诗兄高适》

酒足饭饱之后
我心血来潮
突然想起了
高适
我久违的诗兄
高声颂读
其名篇《燕歌行》
低声吟诵
其小作《赴彭州山行之作》
你一定知道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官位刑部侍郎
可算唐代一大帮诗友中
官当得最大的
你或许不知道
他曾任彭州刺史
这小小的州官
据说 当时高适很委屈
在彭州
他不满朝廷时
就带头写诗
一不小心
就把偏远的彭州
写进了浩瀚的《全唐诗》
写进了辉煌的唐史
酒足饭饱之后
我没有去打牌
我想起了高适
想读读他的诗
男儿本自重横行
高适 好诗兄
我知道该怎样去为人作诗



《东湖谒李德裕像》

我最早从历史课本中
认识了政治家李德裕
他有功唐朝
造福川西
后从“牛李党争”中败北
去了崖州
丰功伟绩随风而去
大名鼎鼎的李德裕
和我居住的彭州相距很近
在新都区新繁镇有个东湖
它是李德裕亲自修建的园林
我在美丽的湖边
见到了李德裕像
怀李堂前
他没有和我打招呼
他不认识我
他根本不知道
一千多年后
一个叫舟歌的小诗人
会如此虔诚地
来拜谒他
他手持书卷
整日安祥地
注视着湖面
像面对一面明镜
若有所思
一展唐代先贤的风采
其实 李德裕
是我十分推崇的诗人
《全唐诗》录了他140首诗
首首都很棒
李德裕 我敬重的李卫国公啊
我不明白
你诗写得好好的
又何必去从政
我真为你的才华惋惜



《世界上最美的广场》

长不过百步
宽不过五十步
谈不上宏伟
说不上宽广
在龙泉
在龙泉的山泉
在山泉的桃源
有一个“乡村诗歌广场”
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广场
可我要赞美这个广场
它嵌在万亩桃林之中
吸桃乡灵气
耐古今神光
像一副画 精美
像一本书 芳香
像一座岛 独尊
像一扇窗 明亮
诗歌之河 款款流动
美之花 竞相开放
行走在诗歌广场
我心激荡 遐思飞翔
从《诗经·桃夭》
到李白杜甫白居易
从海子梁平况璃
最后是葡萄牙著名诗人安德拉德
那首名叫《桃子》的华美诗章
桃花缤纷映诗开
诗为桃花增灵光
历史在这里沉思
诗歌在这里举觞
美在这里相聚
文明在这里碰撞
泱泱华夏 诗之国度
天府之国 诗之心脏
桃源因桃花而远扬
如今又插上了诗歌的翅膀
我敬仰桃源人
对诗歌的那份尊重
对美的那种向往
龙泉桃源
中国最诗最美的村庄
乡村诗歌广场
世界上最美的广场


(作者简介:舟歌,本名周汝贵,曾用笔名泥土、小舟等。1962年(农历)三月三日生于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官仓村。1980年在四川广汉师范就读时即开始写诗,歌颂故乡野鸭河。1986年7月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历史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此前,已出版诗集《故乡的小河》、《小桃树》、《平原西北》、《平原菜花黄》、《平原》和《故乡》等6部。联系:四川省彭州市体育场东街99号《今日彭州》周汝贵(舟歌),邮编:611930,电话:13438024169,[url=mailto:%E9%82%AE%E7%AE%B1pzzhouge2008@163.com]邮箱pzzhouge2008@163.com[/url])

去杜甫草堂

(四川成都)李明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浣花溪畔的一群孩童
抱了几根茅草
嬉戏中消失于唐朝
等他们回来
足足等了1200多年
这帮让诗圣怄气的孩子
已经长成虎背熊腰的地产大亨
杜甫仍住在为秋风所破的茅屋
他的神韵固定在一座青铜雕像

2006年9月17日
我和老七
接待北京来的达琳和傅敏
当我们说起
草堂茶园嘎吱嘎吱的竹椅
越过头顶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盖碗茶
还有编了号的参天楠木
不用编号的茂林修竹
加上她们的嘴馋死成都小吃
她们的脸爱死成都生锈的天空
她们吵着一定要去草堂喝茶
虽然残酷的秋风
将她们完整背诵的杜诗
吹得七零八落
虽然老七一不小心把浣花溪说成完花溪
虽然我们四人只有二人会
三个人玩的“斗地主”
她们吵着一定要去草堂喝茶
去就去呗
从青羊宫  过陈麻婆豆腐店
不到苏坡桥就到了

事情恰恰不是这样简单
走到清江东路
我们就迷失在地产商开发的一个个楼盘
问了无数个保安
像是故意走错路一样
我们的车始终围着草堂兜圈
一丛丛钢筋混凝土的花朵
围着一间茅屋盛大开盘
一辆辆五颜六色的汽车
绕着老杜的诗歌旋转
来到草堂门前  我们一起决定
将所见楼盘告诉诗圣
说我们见到了
他在761年秋天
在那个凄风苦雨的秋夜
祈望的“广厦”与“欢颜”——
浣花苑
浣花新城
春天花园
紫藤花园
天邑花园
龙景花园
杜甫花园
清江雅居
流水山庄
康河郦景
水木光华
天合·凯旋城……

(作者简介:李明政,1961年生于四川古蔺县,现供职于郎酒集团。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四川文学》和《四川日报》等报刊,曾多次获全国诗赛大奖,并收入《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改革开放三十年四川文学作品选》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我好稀诧你》)

成都搜索(组诗)

(四川成都)印子君
九眼桥
这个冬天
每一只眼都很干枯
每一只眼都很空洞
河床露出的浅滩
是水流走后
留下的伤疤
一群白鹭贴着黄昏
低低地飞动
没有人知道
它是下的第几场雪

琴台路
这段路,变得
越来越宽阔
越来越气派
但从头走到尾
也看不见台子
即便有琴声传出
也是仿古的女子弹奏的
如果司马相如回来
她们没有一个够格
做卓文君的替身

火车北站
许多人从这里进来
许多人从这里出去
这座城市的北大门
始终敞开着

我来这里
只想看看火车
看看这些巨大的胃囊
是如何把人消化的
是如何把人排泄的

伫立在站前的广场上
我像一颗钉子
却无法把长长的人流固定

合江亭
它见证了一种宿命
两条素不相识的河
在这里邂逅
都选择了同流合污


双林路
闯荡成都,我第一脚就踏在双林路
那是炎夏的正午,这条路收留了我

如果成都是一只袋子
双林路就是它的一条拉链

那时,我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
在这条路上穿来穿去

当拽紧链扣,我终于把双林路撕开
找到了进入成都的小小缝口

现在我被装在成都这只袋子里
已是一块磨得失去棱角的石头

簸箕巷
城市这位巨人,他一边奔跑
一边脱掉穿旧了的袜子

每一条袜子,就是一条巷子
而簸箕巷是最不起眼的一条

在这条土得掉渣的巷子对面
住着一位名声响亮的朋友

每次去他家,我都把簸箕巷
穿在脚上,再一步一步登上六楼

和朋友聊天时,我常常走神
老担心放在门外的簸箕巷被别人穿走了

杜甫草堂
如果这园子空无一人,如果园子里
看不见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
看不见深院长廊和花草树木
看不见老夫子的雕像和诗碑
看不见历代文人凭吊的墨迹
甚至看不见低矮的茅草屋
看不见搭建的竹篱笆
看不见弯曲的泥土路
只剩下唐朝的秋风在这里盘旋
在这里一遍一遍荒凉地吹
我想知道,谁还会站在这里
眺望那个像茅草一样飘逝的背影

武侯祠
我跨进大门,匆匆溜了一圈就出来了
走在外面的大街上,我默想着
刚刚拜谒过的诸葛丞相
感觉步子渐渐有些沉重
我想,一定是那位羽扇纶巾的老人
走进了我的心里——
神机妙算,指挥过千军万马的蜀汉军师
绝没有料到,他已走了一千多年
却难得片刻宁静,而孤独寂寞的我
正好可以让他在体内安寝……

大慈寺

十年前常去大慈寺喝茶
每次进门,我们都说去找肖平
于是每次都免去了门票费
那时肖平在寺里上班
我们只是跟他认识并无深交
但每次报上他的名字总是奏效
因此去大慈寺喝茶很开心
总感觉在享受特殊待遇
后来大慈寺恢复了香火票价也涨了
最关键的是肖平也调走了
所以我们很少去那里了
那么长时间,肖平并不知道
他在义务充当一帮人的门票

北门大桥
桥上车流与桥下车流不断交错而过
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看不见的网,随着夜幕
悄悄撒开,被车辆拖住铺向四面八方
而跪着的老乞丐,眼角淌出最后一滴
黄昏后,便用长伏地面的姿势
告诉所有路人,这座桥身的体温和硬度
几个卖花姑娘,从桥南的北大街,追到
桥北的解放路,她们举在手里的玫瑰
让一对对飘动的情侣,风干了残留的水分
府河躺在桥的怀中,衣冠不整,心事重重
越来越纤细瘦弱。站立桥头,我哈着冷气
成为这个冬天熄掉的最后一根灯柱

百花潭
这是一个多么安静的名字
潭水清清,飘满花瓣
一个人坐在岸边,看自己的
影子,慢慢沉入水底
又一点一点漾起,成为细细的波纹
大把的柳丝漫不经心
从头顶悄然垂落
又被风轻轻吹起……
这是一个多么安静的名字
路过那里,我却心神不宁
因为我要去见的网友
就住在它附近


(作者简介:印子君,男,1967年生于四川富顺县。1990年以来,有诗作若干散见于《诗刊》《星星》《北京文学》《四川文学》《诗歌月刊》等报刊,并入选《中国·星星五十年诗选》《改革开放三十年四川文学作品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2003—2007〉、《中国年度诗歌精选》〈2008—2009〉、《2006—2007中国诗歌双年选》《玉垒金声——名人眼里的都江堰·诗歌卷珍藏版》《芙蓉锦江诗刊·九人诗选》等。著有诗集《灵魂空间》)
申福建
当东洋铁骑践踏祖国母亲的身躯
抗日的烽火燃遍神州
你振臂一呼
“尽力报效国家,
见信于国人,
留名于青史。”
吼出了军人的忠贞
吼出了男子汉的豪气
十万川军奔赴前线  可你
壮志未酬
抱憾辞世
临终钢铁誓言
“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
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那是你对民族的真情
那是蜀中男人的愤慨
年轻时的彪悍英勇
成就了小小的英名
“3.31”惨案的制造
与叔父刘文辉的纷争
即使成为四川王
也不过是草莽一个
历史的天空
哪里能留下你一点彩虹
仿中山陵
享受国葬
既往不咎乃华夏美德
人民心中只有英雄的传奇
狭隘的思维羁绊
横扫了你的墓室
尘埃消散
还原了你的真实
抗战中三个三分之一的四川
回荡着你那雄浑的川音
抗战纪念馆建在刘氏庄园
那是对川军和你的纪念
更是冥冥中的契合
摩肩接踵的锦里深处
静静地遗留着你的壮烈
却引发我无限的深思
注:四川三个三分之一即参加抗日的军队占全国三分之一,支援前线的经费物质占全国三分之一,接受沦陷区难民占全国三分之一。
来了就不想走
      ——成都印象
申福建
铿锵的锣鼓激荡出
变脸、吐火、顶灯的川戏绝技
顺着盖碗茶的氤氲飘散
把血脉中的遗韵点燃
交响乐的大气磅礴
演唱会的狂热奔放
在舌尖咖啡的苦涩中
喷发出青春的回响
青城山论道  都江堰拜水
杜甫草堂寻诗  武侯祠品三国
在彻悟与感叹中
叩问生命的本质
科技馆的惊叹  海洋馆的秘密
四D电影的神奇  网络的无限链接
在眼花缭乱的疑惑中
绽放现代科技的魅力
回锅肉的鲜香  火锅的麻辣
龙抄手、赖汤圆味形依旧
兼收并蓄的川菜
守望着那份古朴、那份真挚
德克士的炸鸡  肯德鸡的薯条
泰国菜的风情  意大利菜的素雅
异域美食的别致
拓展了锦城人的味儿
宽窄巷子人头攒动
罗带古镇熙熙攘攘
在脚步的徘徊中
走进远古的生活
电视塔闪烁迷人的灯光
新建小区的幽静典雅
在环保自然的呼声中
打造着现代人的生活
茶马古道日夜兼程
肩挑背磨运送物品
挑夫、纤夫那艰难的岁月
早已尘封在历史的记忆
环环连通的快速通道
曲径通幽的地下铁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此情此景难以再现
是什么让我不舍
是您的美丽容颜
是什么让我眷念
是您的宽容大度
是什么让我热爱
是您的张弛有度
其实家乡依然美丽
我来了却不想走
申福建简介:男,1968年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系川南散文诗协会理事,内江市作协会员。写作以散文为主,已发表散文十余万字。现居内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6:21 , Processed in 0.16478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