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课就如写文章(宋运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01:3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课就如写文章(宋运来)

上课就如写文章
平日与钟爱写作研究的同行交流,他们感慨:自己的教研文章能够频频见诸报刊,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始终不够满意,常常为拿不出像样的两节公开课发愁,总感觉上课没有写文章好玩。就连周围的同事也颇有微辞:你看他也就是能写几篇文章,你让他上节公开课试试看。一句话:你写写文章还行,上课可就差远了。
教育职场中,还有另一种情况:某君上起课来顶呱呱,在周围同行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然而他们也有苦恼,教学水平好像到了高原期,再上一个台阶都很难。日常里,也只能在自家门口耍耍几节课,最多到个地市级层面展示展示,再往远处走都很困难。有时,也很想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实践技能,却感到困难重重。因为一旦拿起笔来,总感觉不如上起课来那么得心用手。
既能上好课也能进行写作研究,既能写作研究也能上好课,这二者之间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上好课就不能写好文章,或者是写好文章就不能上好课?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写教研文章,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选题,有了好的选题,写作会文思泉涌,有动力。上课也如此,教师上公开课往往也会选择与自己教学风格匹配的课文来上。有人擅长抒情,他就选择《让我们荡起双桨》《再见了亲人》《高粱情》一类的课文来上;有人擅长教学哲理类的课文,就选择《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第一朵杏花》《苹果里的五角星》一类的课文。如青年名师毛立业教学《鹬蚌相争》《螳螂捕蝉》等寓言类的课文最拿手。而周益民老师则擅长执教儿童文学类的课文。像于永正老师那样什么课都能拿来上的大家还是不多的。
在写一篇文章之前,往往要围绕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构思酝酿,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上课也如此。要上某节课,教师需要通读教材、熟悉年段课标要求,查阅背景资料,参考他人上课的成果等。
写一篇文章,有一个或明或暗的“主线”,即作者要表达的某种教育“思想”或“主张”。其实。我们的每一堂课不也是在某种教育理念支撑下的教学行为吗?写一篇文章,往往需要一个明晰的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怎样收尾等。而上课则要明了,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文章,为了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往往在表达上很注意技巧。如,题目要新颖才能够吸引人,行文该详细写的定要多费笔墨,该一笔带过的则要节约文字。君不见,名师们的公开课,课前要和学生进行几分钟的快乐交流,就如文章的题目一样,上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快速营造一个师生交流的愉快场,对一节成功的课至关重要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一篇比较长的课文时,往往会运用“长文短教”的策略,选择一个切入点,只要在关键句段进行品读细嚼即可,其他文段便一带而过。就是短篇文章的教学,也不是平均实用力气的,必有段落扶一扶,必有段落放一放。
我们在初次迈进写作门槛的时候,一般经历过模仿、借鉴、创新的过程。上课也如此,初次迈进课堂,往往也从模仿他人的课堂教学起步。今天借鉴张老师的导入教学,明天学习李老师的结课艺术,后天学学王老师教学环节的过渡,仿着仿着就对课堂教学有感觉了。有的老师说,我也能设计出比较满意的教学设计,就是一到课堂上不是那回事了,我就找不到公开课的感觉了,几次上下来信心全无。其实写文章也如此。当我们把写好的文章投寄刊物后,三次没有回音,便怀疑自己不是搞写作研究的那块料。对于已走上研究之路的老师来说,不是在无数次投稿失败中挺过来了吗?上课要有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笔者,刚踏上教学岗位时,一次校领导听完我的课,私下评价:“这个年轻人说话像个小钢炮,阳气太足,课感差,以后不可以代表实验小学出去赛课。”以至于后来我与赛课绝了缘。然,天生不服输的我,常把别人的不屑言语当做前进的动力,越说我不行,我偏要做出来给你看看。普通话不行,多练练就是。在家里,妻子说,听你读《狼和小羊》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不知学生会不会。课不行,多往同事的课堂里张望张望。名家的课堂实录一点点琢磨,录像反复观摩,只要你的课好,不管是周围的同事还是期刊上的名师,都是我的师傅。尽管工作5年了,没有出来赛课的机会,但并不妨碍如今的我在全国各地应邀上课,一展特级教师的风采。因为,一股我要上好公开课的念头从没有泯灭过,10分钟的校晨会公开课上过,20钟的校写字小课公开课上过,校班会公开课上过,这些都是我主动要求领导在校内展示的,尽管是一些别人不屑的课。
因为有了不断超越课堂教学艺术的动力,也就有了展示上课的机遇,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自不在话下。在无数次课堂遗憾中,逐渐变得从容、大气、清爽、智慧起来,用这些词语来评价当下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实不为过。写作的能力,是在写作中历练出来的;上课的教学艺术,当然,也是在上课中不断磨练出来的。因为,“教学的艺术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如果非要概括教师的研究与教学两者关系,那么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从事研究的教师,课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不从事研究的教师,课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教学艺术的升华需要从经验上升到理论,仅靠一只实践的翅膀,或一只理论研究的翅膀,都不可能在教学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在“爱生思想”的关照下,愿你我他的写作研究与教学艺术比翼双飞,达到理想的王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16:40 , Processed in 0.12681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