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学术文章写作水平的十条建议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03:3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高学术文章写作水平的十条建议

文字:迈克尔·芒格/著 吴万伟/译供稿

大学的许多老师和管理者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写作,但我们的写作水平往往差强人意。我怎么也搞不明白我们这个行当明明非常重视学术写作,为什么很少有人讲授如何写作呢?
在大学工作的近30年中,我看到很多有才华的人因为不能写作或者没有写作而失败了。而有些能力平平的人(每天早上,我都能从镜子中看到这个人)就因为掌握了写作技能在学界混得还算不错。

这开始于研究生院。从那时起,你要从上课转变为写作,开始几乎正好相反的转型。许多研究生在前两年上课期间是人人都羡慕和高看的明星,但突然间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主角了。相反,那些不在乎通过认真阅读参考书目中的每一页书来讨好教授的不起眼的学生突然给刊物投稿而且发表了,实现了从学生到专业学者的转变。

其实,差别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写作水平。

瑞切尔·托尔(Rachel Toor)和本刊其他作家都谈过写一手好文章是多么艰难,确实如此。幸运的是,在很多学科写文章的标准非常低,你根本不需要写得很好。下面,我提出学术文章写作的10条建议,它们或许能帮助人们写得稍微好一些。

1.写作是一种训练。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写得更好、更快。如果你一年后要跑马拉松,你能够等待几个月后一下子跑26英里吗?不可能,你应该逐渐增加,每天都要跑。你或许可以先在平地上练习,慢慢在要求更高的、难度更大的地方跑。要成为作家,就要写作。不要等待需要写书稿或写可怕的外部评审报告了才开始写作。

2.制定产出目标而不是输入目标。“我要学习三小时”是一种幻觉,而“我要写出双倍行距的三页文章”才是目标。写了三页后再做别的事,备课、上课、开会或别的什么。如果晚上你觉得还想写,当然好。如果没有写的意愿,至少你要写点什么。

3.找到一种声音,不要仅仅满足于“发表”。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向求职者提的问题之一是“10年后可能还有人阅读的你的作品是什么?100年后呢?”有人曾问过我这个问题,这确实让人感到恐惧,也令人尴尬,因为我们多数人不这样想。我们关心的是“发表”,就好像文章和观点或论证没有任何关系似的。矛盾的是,你越是竭力想“发表”,你就越发表不了什么东西。而当你真正对所写的东西感兴趣时,写作往往就变得更容易一些。

4.给你自己时间。许多聪明人往往用善意的谎言欺骗自己,比如“我在最后时刻能做得最好。”瞧瞧,根本不是那回事。谁也不能在压力下有更好的表现。当然,你是聪明人,但如果你要撰写一个艰深的问题,怎么可能就在会议的前一天晚上思考一下就能做出重要贡献呢?作家坐在书桌前一连几个小时绞尽脑汁思考。他们提出问题,在喝酒或吃饭时与聪明人交谈,长时间散步,然后再一挥而就一个章节。不要担心写出来的东西不好,不能马上使用。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可能有新的想法出现,而不仅仅是把思想写下来。那些几十年后仍然有人读的文章和书是由那些坐在书桌前的人写出来的,他们强迫自己把深刻的思想转变成文字然后再让这些文字引导出更多的思想。如果你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写作可能有神奇的魔力,因为你能把自己思想中特定时刻的想法的形象刻画出来,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人看得到。

5.还未写出来的著作都是最精彩的。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越多,就越精彩。我们都遇见过那些口若悬河、令人钦佩的研究生或者老师。他们在酒吧或者办公室聚会上一手拿着啤酒瓶,另一手拿着香烟,旁若无人般高谈阔论。他们对什么问题都能回答,会告诉你他们要写什么东西,内容将多么精彩。但几年过去了,再问他“你在写什么书?”时,他们仍然给出同样的答案,200字的答案。从来没有变化,因为他们实际上除了吹嘘外,根本没有写任何东西。另一方面,你在研究某些东西,它在不断变化。你不喜欢刚刚写完的东西,也不敢肯定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当有人问“你在写什么?”时你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因为这很难解释。那些拿着啤酒和香烟的自鸣得意的家伙呢?他们是装腔作势的人,实际上从来不写任何东西。通过几百瓶啤酒和几千支香烟,没完没了地重复他们的答案。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你才是胜利者。当你真正在写作,为了成功努力工作时,你会感到自己太愚蠢、水平太臭、疲惫不堪。如果你没有这样感觉,那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6.找一个谜语。描绘或者甚至设想你的著作是在猜谜。有很多有趣的谜语:甲和乙从同一个假设开始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怎么回事?这里有三个似乎都不一样的问题,奇怪的是,它们是同一个问题伪装出来的,我来告诉你这是为什么。理论预测了某个结果,但我们观察到了其他内容。是理论错误还是我们忽略了某些因素?不要被这些模式所限制,但它们在把你的研究呈现给受众时非常有帮助,无论是演讲的听众还是文章读者。

7.写作优先,有多余时间再做其他事。我碰巧是个喜欢起早的人,所以总是在早上写作。然后才上课、开会或做文字工作。你或许是“夜猫子”或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地方。不管怎样,要确保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留给写作。不要在忙完别的事后再写作,也不要安慰自己有了整块儿时间后再写作。先写作,有时间再做其他事。

8.你的思想不一定都很深刻。许多人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大问题上提不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因此什么也不写。其实,刚开始要从小事谈起。奇妙的是,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在登山途中走了很长的路,继续长时间埋头一步一步写下去。重新描述问题,准确定义术语,了解论证如何起作用等是很困难的,除非你实际上把它们写出来。

9.你最深刻的思想往往是错误的,或至少不完全是对的。尤其是在问题很难的时候,准确地提出问题或疑问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刚入学的研究生说他们知道自己希望研究的东西或毕业论文要写的内容时,我总是暗自发笑。几乎所有最优秀的学者在研究和写作的切身经历中都经历过重大改变。他们都是在做中学,有时候了解到自己错了。

10.一次次地编辑你的作品。文章写出来后请他人看看。大学的一大好处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我们都知道面对一张白板一个字也写出不来的恐怖。当你实在厌恶自己的写作时,不妨与同事或导师交换论文,相互批改。你需要克服可能遭到批评和回绝的恐惧。谁的初稿都不好,成功的学者和失败者的区别不一定是他们写得好,常常是这些人的编辑工作做得好。
如果你写作时遇到麻烦,那说明你写得不够多。在我看来,一下子写很多页轻而易举,虽然我不可能成为作家,毕竟我文笔不好。但是,因为考虑了这些建议,并试图按这些建议来做,我已经达到了轻松对付自己和职业所需要的写作的地步。希望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
迈克尔·芒格(Michael C. Munger),自2000年以来一直担任杜克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译自:10 Tips on How to Write Less Badly By Michael C. Munger



教师应补上写作“必修课”












      当今教师的写作能力普遍欠佳是不争的事实。一个人如果不甘平庸,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想成为一名好教师甚至是名师,就不仅要把自己的课上好,还要补上写作这堂必修课。
  武宏伟
  有人曾对中学“语文教师的写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写作者占10.16%,偶尔写作者占58.07%,从不写作者占31.77%。经常写日记与经常“下水”写学生作文者更是寥寥无几,能发表文学作品的人自然少之又少。其他学科教师的写作与综合素质同样令人担忧,我个人认为,此种状况或许与教师写作水平的普遍低下不无关系。
教师为什么要勤于写作
  有人指出,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有两条标准,那就是上好课与写好文章。只会上课,不会写文章,专业发展不会走太远。写作是对上课的总结、反思与提升,它能够不断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上课与读书写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翼,上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没有写作,教师就像鸟儿折了一只翅膀,无法飞翔。
  写作会使人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反思自己的得与失,进而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义的现象和信息。写作会帮助人们梳理思绪,使人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条理化。写作能使人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还会帮助人们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教师为了研究一个课题或写一篇文章而广泛阅读时,其知识、视野自然得以拓展,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一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化,其业务素质自然能得以提高。假如一个教师每年能给自己拟几个课题并把探讨的过程及成果写出来,他的业务素质会比不愿动笔者提高得快。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勤奋写作能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从老师那儿获得了语言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启迪,自然会涌起创造的激情,得到精神的洗礼。如果教师从不动笔示范,就不要指望学生喜欢写、经常写并写出佳作。
  从教学实践中寻找写作素材
  谈到写作,很多教师说,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教师拥有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每一个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教学实践为教师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教师若能经常把自己的感动与困惑、成功或失败、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其专业成长自不待言,其内心世界也会慢慢变得纯净和澄明,情感变得细腻和丰富。
  写作有助教师反思经验和教训。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点成绩,经验是什么?没有取得好成绩,甚至出现了失误,教训是什么?只有善于反思这些问题,总结过去,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写作能帮助教师审视教学中出现的知识疑点。在看书学习、备课、讲解或解答学生提问时,教师经常会遇到自己不懂、似懂非懂或有争议的问题,这就需要深入探究,如果写下来告知学生,效果更好。
  目前中学教学中的许多做法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要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就要进行课改。具体说,就是教师应反思是否做到了少讲、精讲,学生是否做到了精练和高效学习,课堂是否确实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文字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对教改与教学的认识水平。
  教研课题是写作最佳切入点
  有人喜欢写诗,有人喜欢写小说,教师应学会写什么?我个人首推研究性教育论文,然后是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案例反思等。教师要善于把在教育教学和看书学习的过程中甚至是闲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储存在电脑里,形成一个个小型的科研课题去探索研究。
  教学引领教研,教研促进教学,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教研是为教学充电,补充给养;教学是为教研提供源泉。如果只教不研,就容易原地打转,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教书匠”即由此产生。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阅卷、管理班级……这些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说,备课需要钻研教材,上课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管理班级需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这些实际上已经就是教研的初级阶段了。再进一步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又做了哪些无用功?其间是否有灵机一动的奇思妙想?把这些经验和教训甚至奇思妙想及时地记录、整理出来,并由特殊推及到一般,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可以搞教研写论文了。教学与教研是连体婴儿,反思和写作是将两者连在一起的有效方式。
  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作为教师,如果只教书,不读书,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特级教师于漪,每堂课后都要认真记下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记下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想的火花;记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她的“教后思”不拘一格,不深奥,但点点滴滴,都言之有物,思之有悟。
  教师学会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不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当代的教师必须时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需要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写作工作。
  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写作
  冰心曾经说过,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做到“三个一”,即一手好书法,一张好口才,一笔好文章。如果一位语文教师不会写文章,怎能评析他人文字、指导青少年写作?网络时代很多教师热衷于博客写作,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所思所得,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下面一些形式的写作与教师工作的联系更直接一些。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写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摘要式、评注式、心得式、笔记式,等等。
  教育叙事。这是近几年来很风行的一种方式,也是很多教师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就是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感悟。
  案例反思。选择教育教学中对自己或别人有启发的案例,写出自己的思考。这些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反思要深刻,这样才会对他人有启发。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

教师要不要写作?

丁昌桂

教师要不要写作?当然,这里指的是教育写作。这个问题素来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且各有理由。持肯定意见者认为,教师离不开写作,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对者则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把书教好,而不是把论文写好。现在的职称评审过于强调论文助长了不好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简单地回答“是”还是“否”,都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不要写作?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要选择做什么样的教师。有人将教师分为匠师——良师——名师——大师这么几个层次,所谓匠师,就是常说的教书匠。顾名思义,这样的教师就像手工作坊的师傅那样,年复一年,只会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手工作坊靠的是师徒相袭,技艺相传。我们的确还没有听说有哪个工匠有什么“论文”流传于世。但是,如果你要是想当名师哪怕是良师,那就另当别论了。所谓良师,就是教书育人,德艺双馨,在学生中有良好的形象与口碑。至于名师,那就不仅需要德艺双馨,而且需要一定的名气,也就是知名度。如果你德艺双馨,而且声名远播,那就应当属于名师的范畴了。那么,名师靠什么获得?或许有人会说,靠评啊!的确,现在好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打造”名师,实施所谓的“名师培养工程”,有的地方甚至还在通过工程培养教育家。教育行政通过所谓的各种“工程”来推动名师成长最后也由他们来认定所谓的名师,当然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工程打造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生长出来的;也不是靠教育行政部门评出来的,而是要靠社会的认可。不可忽视的是,在现代媒体社会的条件下,教师的成长与成名,不仅仅依靠自身的闭门修行,还要靠各种媒介的传播。有人说,教育写作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但传播的前提是你要有“声音”,这声音就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而这些正是需要通过写作来提升和传播的。通过这种传播,如果你能够声名远播,想不当名师恐怕也不行。要是这种名声能够穿越时空,走向未来,那就不仅是一般的名师,甚至成为大师了。

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名”扬天下的名师们才需要写作,其实,即便是一名“良师”也是需要写作的。如前所说,什么是良师?良师就是德艺双馨的教师。德艺双馨需要有多种途径长时间去修炼,修炼自己的师德师能,提升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品质与专业技能。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很多教师的成长实践证明,教育写作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而且也是提升人的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或许有人会说,名角一台戏,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的确,作为名师,尤其是中小学名师,上好一堂课应当是看家本领。如果连一节课都上不好,只是述而不作,是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的。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如果评上所谓的名师了,连几篇体现自己教学思想的文章也拿不出来,这样的名师恐怕也走不了多不远。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上好一堂课也就是站稳讲台是名师的基础工程,而能够写好文章,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提升工程。对此,李吉林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没有文章,思想就行不远。倘若你只能上课你成不了教育家,就是100节课1000节课也不行的,一定要有理论的构建,要有著述,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李吉林正是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实践了自己的追求,她总结出“学、思、行、著”专业成长的四字经,让我们窥见了一个名师成长的全部奥秘。据统计,李吉林老师至今已写作论文200多篇,著述达到200多万字。(参见《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冯卫东文)其实不仅李吉林,你看看那些当今活跃在教坛上的名师们:洪宗礼、王栋生、李镇西、程红兵、魏书生、孙双金……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师哪一个不是著述丰富?

其实,我们根本无需将教育写作与上课对立起来,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属于叫得响的,凭着上课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她是这样认识写作与上课关系的,“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写可以改变你的课堂磁场,甚至改变你的生命属性。因为写作能够保持自己对课堂的清醒,对评价者的距离,自觉辨别批判的声音,可以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地看待自己的课堂。”(见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肖川教授更是从课堂与写作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论述。他认为,写作的四要素“主题、素材、技巧、语言”与教学的四要素“主题、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四要素是一一对应,好课的标准其实与好文章的标准是一致的。所以他认为,一个能够写好文章的人是不可能上不好课的。

至此,对于教师要不要写作的问题,似乎结论已经逐步清晰,那就是,如果仅仅是当一名混饭吃的教书匠,的确不一定需要教育写作。相反,如果你不甘平庸,是一个有教育追求和理想,想当一名好教师甚至是想成为名师,就不仅要把一堂课上好,而且要进行教育写作。李镇西老师曾经充满激情地说过,教育写作是教育与人生的里程碑。是一段生活的定格;是一种生命的凝固;是一份情感的珍藏;是一道理想的光芒;是一串记忆的珠贝;是一束青春的花朵……那些理想之火不灭的老师们,千万不要忘记,每天,当我们走下讲台之后,请坐到书桌前,打开你的电脑,开始你们的教育写作之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40 , Processed in 0.18951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