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韶荣的日记教育教学观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8:2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韶荣的日记教育教学观




东台市城南中学 苏州大学09级语文教育硕士 王小峰
(本文2011年获江苏省“教海探航”一等奖)
【摘要】特级教师程韶荣,是有一位日记教学研究专家。他的日记教育教学有显著的特色。他写日记30年,一直坚持中学生日记教育教学指导,参与创立了“日记学”这一年轻的学科,并涉足日记理论研究。《和中学生谈日记》、《日记导写》、《程老师教你写日记》等日记专著,奠定了其在中学生日记指导界的领先地位。他担任语文教研员,所在的市中学生写日记蔚然成风,可称为“日记现象”。程韶荣在日记册、日记特点、日记作用、日记内容、日记体裁、日记美学和日记学研究等方面,有诸多独到论述。其日记教育教学观点需梳理,日记研究特色、成因需探索。本篇论文是名师研究法。期待抛砖引玉,望同仁深入探讨,研究程韶荣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成功的奥秘,研究日记教育教学的魅力,从而更利于日记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程韶荣 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研究特色
一.引子
程韶荣,50后。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分配至家乡的一所乡下学校——也是他的母校,任教高中语文。1993年至今,调到市教育局教研室,任中学语文教研员。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潜心语文教学改革近30年, 近400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无论在一线教师岗位,还是在教研员岗位,日记教学是其显著特色和专长,是其教科研工作的一大品牌。浸淫日记30年,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日记教学研究专家。值得一提的是,程老师不仅从事中学生日记写作指导的研究工作,自己也坚持写下水日记30年,而且从事一些日记理论研究,在上一世纪80年代末参与提出了“日记学”的概念,坚持不懈地探索日记的奥秘。可以说,程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日记迷,是个实实在在的日记人。
他所在的东台市,大多数中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少年、日记名师,日记名校,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日记教学蔚然成风。该市的日记美誉在市内外闻名,学习、取经者络绎不绝。打造“日记名市”,已成为以程韶荣为核心的东台日记人的信念。2010年,东台市中学生日记馆成立,在全国同类型的展示馆中大概是第一家,可以说打造“日记名市”第一道曙光已现。
在东台,有一个日记现象。
程韶荣老师是一杆大旗。“初上教坛的热情和学生被调动起来的写日记的兴趣,使我与日记结下了不解之缘”(1),这已远不是他个人的事,而是教育教学中的大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只有破解了这个迷,日记教育教学事业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聚焦,来琢磨,来研究程韶荣先生成功的奥秘,来挖掘东台市日记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本篇着重探讨其日记教育教学研究特色。
二.程韶荣的教研生涯简述
程韶荣从教迄今30年,可将他的工作、事业和追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92年):中学教师工作阶段,属积累期阶段。
在中学任教10年,其中连续7届任教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余,他热心投入日记教学工作,乐此不疲。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要求学生写日记:
“从1982年走上讲台起,我就开启了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漫漫旅程。在批阅学生日记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从日记中获得的心得和乐趣和作文迥然不同。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她’——日记,而且是深深的发自内心的爱。”(2)
“每周末我都会拎着一大包日记回家,在灯下细细地读,做记录。下一周,一定会做一次令学生期待的日记讲评。每个月我会让学生交流展览日记,或推荐给校文学社社刊,或向报刊投稿。每学期结束,学生都会留下一篇日记佳作和《日记一得》给我。两年下来,我获得了等福德第一手日记资料。就在那年酷暑竟然写成了一本小书——《和中学生谈日记》。”(3)
1988年出了第一本日记专著《和中学生谈日记》(山西日报社《青少年日记》编辑部出版),在当时中学语文界,是很少见的,可以说是初试啼声。这也是程老师的“第一桶金”。
日记学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陈左高教授,主攻方向是中国古代日记研究。在为程老师的书写的序言中说:“韶荣同志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此书处处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增强写作能力着眼,要使之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引起写作的冲动,激发起习作的兴趣。这部书是一部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好书。”(4)
在中学教学期间,程老师还负责学校的三月文学社。在他的带领下,文学社搞得红红火火。 “在我邀请各地诗人、业余文艺工作者来校讲学的日子,我看到社员那专注的眼神,听到他们开怀的笑声,我决心编一本适合文学社社员阅读的案头书,让他们一有兴趣就翻翻,那该多好!”
很快,《和文学少年谈心》(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4)出版。虽然是94年出版的,但我们认为仍然是第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成果。
“这本书,可读性很强,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并没有过时,仍然有它的价值。可以说,到现在,同类型的书还不是很多!”程韶荣今天仍然自豪地说。(5)
由于教学的优异成绩和出色的教科研能力,1993年,程韶荣调任中学语文教研员。
第二阶段(1993——2004年),中学语文教研员阶段,属收获期阶段。
十年磨一剑 ,试图有新的超越,出版了第二本日记专著《日记导写》(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为什么要写日记的第二本书呢?
“88版”虽然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语言也很优美,但在内容上还显得比较单薄,有浅尝辄止的毛病,因为我当时局限于我的学生和我的学校。我多次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收集了大量的日记资料,于2004年出版了第2本书《日记导写》,内容充实得多了,写法的指导也更具操作性。”(6)
“从1997年开始,全市开始组织每年一度的优秀日记册评选,评选优秀日记少年,日记名师。年度评选活动也是在不断调整完善之中,主要表现在评比的理念在更新。过去仅仅只评学生日记,后来扩大到教师的教育日记和日记园丁奖,再后来扩大到师生的读书笔记和文学社评比,总冠名为“读写大赛评比”,分团体奖和单项奖若干种。这样做,更加有利于日记的发展,有利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体现了“大语文”的新理念,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和支持。”(7)坚持10多年评选全市优秀日记册的做法,在全国是不多见的,为打造日记教育名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2005——至今),特级教师阶段,属成熟期阶段。
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主持“市师生共写日记”课题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新教育实验”课题(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主持)的子课题。
2006年获全国第三届日记与日记文学论坛组委会“日记写作与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全国共15人,包括朱永新、魏书生等)。
2009年主持东台市区域推进日记大普及的研究课题,成为国家级“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2010年1月,在中华语文网上开辟语文名师博客——“日记爱我”(http://csrong1957.blog.zhyww.cn/index.html)。
2010年,东台市成为日记实验基地。最突出的标志是,2010年创建了东台市中学生日记馆,这在全国同类型的馆中大概是第一家。东台市的日记教育教学特色在全省甚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见图二)

年份
阶段
19821992
中学教师阶段
积累期
《和中学生谈日记》
19932004
中学教研员阶段
收获期
《日记导写》
主持市级、省级课题研究;
日记写作在全市推广普及
2005—今
特级教师阶段
成熟期
《程老师教你写日记》
主持国家级课题研究
在省内外日记讲学指导
组建东台市中学生日记馆

特级教师程韶荣日记教学研究简历表(图二)
2009年,程老师的第三本日记专著《程老师教你写日记》出版。为什么出第三本日记专著呢?与过去相比,有什么突破和提高呢?
“有的老师和学生反映“04版”个别内容超出了中学生的能力,定位偏高,还有美中不足的感觉。我又重新构思,精心设计,试图超越自我,差不多是另起炉灶,又出版了第3本日记指导书《程老师教你写日记》(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8)
“09版”具有以下特色:“1.形式新颖。全书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访谈节目的体例,采取师生对话的方式,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漫谈日记的写法,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亲和力强多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内容充实。该书进一步淡化日记的知识、作用等的介绍,加大了内容的分量,详细具体介绍了求学日记、人物日记、写事日记、情感日记、兴趣日记、大自然日记、感悟日记、哲理日记、游记日记、文学日记等十种日记的取材方式和写法。 “09版”在实用性和可读性上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该书出版后,收到了师生的好评。”(9)
《程老师教你写日记》,这第三本日记专著的出版,是三十年奋斗的最大收获,标志着程韶荣日记教学思想的进一步成熟。成功者,是因为他有成功的心态和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
三.程韶荣日记研究的特色及成功的原因
(一)程韶荣日记研究的特色
日记写作的实践是在不断发展的,因而日记研究也就是必然跟着发展,且越来越深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个性,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只要有利于指导实践,我们都应该认真学习研究。
与朱自清、叶圣陶相比,朱自清是作家,擅长于散文,自己坚持写日记,并在中学教学时坚持指导学生写日记。而叶圣陶写日记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几乎从青年时代开始写,伴随终身。写日记年龄长达50多年。而且,叶圣陶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名家。在他的文集里,热心要求学生写作文,从写日记开始,特别强调日记在写作中的作用。而程韶荣,相似点,是在中学一线语文老师时期坚持指导学生写日记,自己也坚持写日记,且目的更为明确。程韶荣也要求子女写日记,而叶老一家三代写日记,成为文坛佳话。不同点是,程韶荣是从语文老师或教研员的角度来写日记,实用性更强。并非作家或教育家,应该说,这是职业的不同所决定的。(10)
与当代的日记研究专家相比,也有如下不同:
与辽宁盘锦的魏书生相比,魏书生侧重于日记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其“日记是道德长跑”的论断家喻户晓。魏书生利用日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魏书生本人也是坚持写日记,始终不懈的。与魏书生相比,程韶荣有更多的相似点:都坚持写日记,都指导学生写日记,都是指导中学生。不同的是,程主要集中在日记教学领域,侧重对学生指导,魏主要集中日记教育领域,更多的是日记德育功能。且魏没有专门的日记教学理论专著。(11)
与新教育实验的提倡者朱永新教授相比,朱永新是大学教授,是政府官员,一直大力提倡写日记,尤其是教师写日记,提倡师生共写日记,学生写日记提高自己各种素养,老师写日记提高专业成长。朱教授自己也坚持写日记,子女也写日记。与朱相比,程韶荣依然集中在中学日记教学,日记教育较少涉及。朱教授只是泛泛呼吁,缺少专门的日记理论著作。但朱教授著述颇丰,涉及宏富,是大学者。同时新教育实验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在实践上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很大的贡献!(12)
与山东的管炳圣相比,管是民办教师,在职时指导学生写日记,并举行日记节,退休后,建立私人博物馆形式的银杏收藏馆——日记博物馆。并在全国奔走,呼吁更多的人写日记,为日记普及工作做贡献。其著作《日记情》,也是呼吁写日记。与管相比,程有专门的日记理论著作,且以家乡作为日记教育实验基地,并且也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学生日记馆。
当然,相比的人还很多,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特别强调,与广大普通一线语文老师相比,大部分语文老师满足于批改日记作业,自身水平提高不快,且一般不涉及日记理论研究。
总体来说,程韶荣日记研究的显著特点有:
(1)目标上精准聚焦。始终把重点放在中学生日记写作能力指导上,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担任全市语文教研员后,把全市作为日记教学实验基地,让全市日记写作和日记教学蔚然成风,效果显著,成为本市日记教育特色;
(2)切合度上瞄准对象。由于对象是广大在校学生,所以写出的书文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可读性强,能极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情趣。语言活泼流畅,能让学生一口气读完,而不是死板僵硬、过分严肃,让人望而生畏的文字。活的文字,书中有学生,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3)深度上精益求精。日记专著三本,且深度递增,效果更佳。写日记论文、日记课题研究,发表文章,显示出极其勤奋的精神;
(4)领域上视野开阔。参与日记学创建并研究,显示出难得的学者修养;
(5)时间上坚持不懈。坚持30年日记教学研究不放松,坚持写日记30年,体现了难得坚持的钻研精神。
(二)程韶荣日记探究成功的原因
在当时信息闭塞、资料贫瘠、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教学条件是那么艰苦,很多人连课堂教学都忙不过来,怎么还会搞什么研究呢?是怎么收集资料的呢?又是怎么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呢?为什么坚持研究的时间这么长呢?为什么就认准这条路呢?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呢?
“如果可以把语文教学研究领域比作一座大花园,那么,引领我踏进这座大花园的第一人,应当是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应当是他的那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特别是其中的两篇文章(两条建议)——《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第95条)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第46条)。再具体一点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他的这么两段话:‘如果你(指校长)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见该书第95、46条建议)。就是这样的两句话,伴随我走过了将近30年” 。(12)
有信念、有追求、有激情的人这么干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程韶荣就是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人!在具体的方法上,同样有很多可圈可点,甚至可歌可泣的地方: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贯穿时间最长的是日记教学研究。我将她视为我的‘自留地’或‘一眼井’。我感到,一个年轻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的各个侧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一旦胜任了教学,就要开始逐步收束研究的面,找准切入点,进行深度探索。也许这样才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个性和成果,并努力将这一课题盘活为自己的‘绝活’”(13)
“在课余时间广泛地搜集资料,一遇到认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就收藏,摘录下来,做成卡片!一次在哥哥家,看到一张废报纸,上面有我需要的资料,如获至宝,赶紧收藏起来了!”
“平时自己喜欢看书,喜欢多读书笔记,阅读面非常大。也喜欢买书。每到一个地方,都到书店逛逛。” “那个时候,和学生交往,一般也是以书为“媒”。学生毕业了,到大学了,有时就会委托学生到大学的图书馆帮助借书,或者到当地的书店帮助买书。书就寄给老师,或者在看望老师的时候,把书带过来,作为礼物。” “喜欢交各界的朋友,尤其是作家、语文教学名家,甚至通信来往,这对自己的提高也是很快!”(14)
“回顾走过的漫漫教研历程,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个关键词:“日常”。我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那段话中带有“日常”二字,因为它跟我拉近了距离,使我打消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和高深感。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搞一点教学研究,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我们常说,平平常常才是真。教育教学的真谛、真经也隐藏在看似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这是日常积累。”(15)
“教学之路是光荣而幸福的。但是,要收获丰收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急躁不得,浮躁不得。而想成为一名有教学个性、有独特风格的教师,谈何容易!它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练和执著的追求。教学的探索就是这么神奇,而又这么平易。我一直在反复琢磨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一节课是如此,语文教学的其它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将永远深味这句话的丰富内涵。”(16)
注解:
注解1、14出自程韶荣,陈复军.《和文学少年谈心》[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4.
注解10、11、12出自程韶荣.《日记导写》[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注解2、3、13、16出自程韶荣.《程老师教你写日记》[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
注解7、8、9出自程韶荣.中华语文网语文名师博客“日记爱我”.网址:(http://csrong1957.blog.zhyww.cn/index.html)。
注解6、出自程韶荣.《柳暗花明又一“春”——我的日记教学探索30年》[J].《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1期B刊。
注解5出自与程韶荣在2011年7月9日、7月11日的访谈。
注解4出自陈左高《中国日记史略》[M].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5 20:54 , Processed in 0.20880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