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关于一线教师教研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01:4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关于一线教师教研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大多教学任务都很繁重,因为这一层原因,许多人除了每天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外,都以时间有限来推脱,不愿提笔写东西,哪怕是最常见的教学随笔和教后反思,学术性论文就更谈不上了。也有教师说,找不到合适的论题,即使写也是东拚西凑,写不出好文章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留心我们的教育生活,没有思考教育的过程。其实,论题俯拾皆是,简言之,问题就是论题。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了问题,或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对发现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再把这个过程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论文。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我们不仅要善于教书,还要善于总结,因此,撰写教研论文已成为当下一线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它不仅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在专业发展特定阶段的需要。

    一、教研论文写作的时代要求

    教研论文的写作,是具有时代要求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师埋头课堂教学,不写或少写,情有可原,因为媒体的不发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高,都从主客观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八九十年代就不同了,各种传媒的渠道越来越广,教师的认识大有提高,很多人主动拿起了笔,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得失并形成文字。如今,时代的步伐更快了,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早已不是过去的模式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以渊博的学识去面对我们的学生,必须善于把我们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所以笔者认为写好教研论文具有多重需要。

    一是学校发展的需要。现在评价一所学校,教师的学术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数,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学术研究,反之,一个教师群体良好的学术氛围,又能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谈学术水平那是大学教授的事,与我们中小学教师无关,但是时代的高速发展,全社会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空前发达,学生求知欲的空前高涨,已经向我们这些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

    二是教学反思的需要。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没有哪一个教师没反思过成败得失,这个反思过程或许就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或者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整理出来就是一篇教研文章。教学与教研是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离开了哪一个,车子都不能前行。教而不研,路越走越窄;研而不教,路越走越险。为教而教,无疑是在抱着书本打滚,为研而研,必定陷入名词术语的迷魂阵,前者是传统认可的“实干家”,后者是似是而非的“理论者”,两者都不足取,只有把教学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人。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看教学效果,也要看教研成果。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性的职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提炼新思维,就必须在专业上下狠功夫,结合班情学情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成熟的必由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从很多名师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教学始终是与教研同步行进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没有单纯的教研,也没有单纯的教学可以使你走向专业发展之路。

    二、教研论文写作的两种类型

    教研论文的类型至少有五种之多,就一线教师来说最合适的有两种:经验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前者源于实践而又可以运用于实践,是长期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积累,是第一手材料提炼后的思考,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比如我们在教材教法中的点滴发现、教学案例、教后反思、经验交流都是经验型论文。后者更注重理论修养,不仅要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还要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的适切性,它既有行动研究也有实验研究,不仅是教研的范畴,也是科研的范畴。如理科教学中的实验、标本采集、调查研究等则是科研型的学术论文。两种类型的论文没有绝对界限,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作为一线教师都要学会写。

    三、教研论文写作的内容

    有老师说,常常在上完一节课、听完一节课后或是某一次教研活动后感慨良多,或受到启发,或作出对比,或发现讹误,真想及时把它写下来,可是真正来写却又写不出,觉得无话可说。笔者以为教研论文内容的选择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 、从亲历的案例说起。案例适宜先叙再议,具有独特的故事情境,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案例出新,观点独特。去年我写了一篇《让学生了解你的另一面》发表在《湖北教育》上,就是从一个案例说起: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一直怕我,但没想到毕业后再次见到我时,我却是那样的亲切,使他大感意外。我以此为切入点,剖析教师应该主动让学生了解你的另一面,甚至了解你的生活,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格外融洽,这个案例紧扣时代特点,特别是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思想,很有代表性。这类文章要善于抓“点”,平中出新,叙述生动,评析透彻。它比较适合感性思维多一点的人,能适当运用一点描述性语言最好。

    2 、从自己的课例说起。一篇课文,一个章节,甚至一本教材的教学实施中,许多个人的反思、评价、审视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有些课例值得很好地总结,比如我上《南洲六月荔枝丹》,课一上完,我就觉得很成功。这节课我没按常规教案去上,而是让学生看荔枝图,剥荔枝壳,品荔枝肉,赏荔枝诗,结果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后还写了关于这节课的文章,有学生说,这是他上高中以来最生动的一课。象这样的课例只要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好文章。

    3 、从自己的教育成败说起。一个成功的点子,一句伤害学生的话,一次别致的班团活动,一次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有心的教师事后都会引起深深的思考。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多数时候并不都是快乐的,有时甚至很闹心,不尽人意,比如一个班总有人拖交作业,总有人写字潦草,也总有人课堂沉默不语,这些正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怎样富有创意地让学生快乐学习。有了这种思考就形成了教研论文的雏形,再深入思考下去就会形成一篇论文的提纲。

    总之,教研论文的内容围绕教育教学、教材教法、教改实验、课例反思、学法总结等去写,就会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来。

    四、教研论文的选题

    问题即论题。归纳一下,不外有三种情况,一是直接来自课堂的问题,如师生在教学中的置疑等,二是关于课程改革的问题,如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等,三是涉及前沿理论的问题,如学科最新学术动态等,这些都可产生一个很好的选题,当然选题要力避泛化空洞,或是陈旧话题,最要不得的是华而不实。

    一般说来,选题要小、巧、新。

    1) 论题小。论题的选择实际上是根据自己拥有的材料的占有量决定的,初学写论文的人往往口子开得比较大,比如“谈高中文言文教学”,“论班级管理”等等,这些题目范围很广,不宜写好。较为合适的题目如“文言文中八个虚词的用法举要”就小而具体,容易把握。

    前几年我写了一篇《 < 到五月烈士花公墓去 > 结尾的现实意义》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上》,文章仅仅就课文的结尾进行了分析,不涉及其它内容,而且只写了结尾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了,比较容易写透。

    2) 论题巧。所谓巧,就是立论的角度巧,能从平常的视角确立一个巧妙的论点,察人之所未察,给人以恍然大悟之感。如“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化内容”就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题目,它把学科界限巧妙地淡化了,在基础教育中融进了学科相通的理念,它不同于有人动辄寓德育教育于语文、于数学、于英语之中等等这类老掉牙的题目。

    3) 论题新。论文的写作崇尚新颖,力排陈腐过时的观点,也不倾向从众心理,要求观点独到,具有新意。举例来说,象“谈语文教学中的‘陌生化'”就是一个很有新意的题目,从题目上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耳目一新,那么怎样才算是陌生化呢?一是教材内容的陌生化,二是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三是教学课程资源的陌生化。那么什么又是“陌生化”?应该在文章的开头明确:俄国的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 < 作为手法的艺术 > 一书中提出了“陌生化”的概念,并适当给予解释。

    五、教研论文的选材

    首先要把握素材与题材的关系,明确题材是经过提炼了的为作者文章观点服务的材料,即使传统题材也要经过筛选取舍。大致说来,选材范围不外来自备课上课,阅卷评讲,听课评课,与人交流等方面。

    1 、备课上课方面

   备课时,我们常对教材要进行深入的钻研,在钻研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如语文课文下面的注释犹如小百科全书,倘若进行一下分类整理,让学生有序地理解课文,可能写成《如何引导学生读注解》的文章来,又如历史教材中的引诗是很多的,可以写成《历史课文中引诗的作用》,还可以从备课中发现教材的讹误与不足,提出商榷意见。我曾在《湖北教育》上发表的一篇《比较阅读相得益彰》就是备课时从教材与读本上进行归纳比较得出的思考。

    上课时,有时会灵光一闪,发现一个备课时没想到的问题。比如图文互换,比如学生的一个富有创意的点子,都有可能写成一篇文章,这就是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发挥的作用。

    当然,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令老师大吃一惊,事先完全有可能没有想到,不过不要紧,这种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是最为难得的素材,只要我们坦诚交流,就会把问题解决得令人满意。

   2 、阅卷评讲方面

   考试阅卷,最容易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不论是抽样还是凭感觉都能看出学生的问题在哪里。特别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通过阅卷做到心中有数,若是当场能把某种倾向性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无疑是事后论文写作的好素材。比如高中语文试卷中的“语言应用题”,多数学生答得不好,没有明确的答题思路,仿写题,句式的变换两种题型是最为典型的。也因为它的开放性决定了它是论文的好选题。

    考后评讲,是温故而知新。再读题目,一定会有一些新的认知,新的见解,甚至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如果教师善于收集整理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性的见解,当又是一篇论文的素材。

    3 、听课评课方面

    听课评课是紧密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前者是评价的基础,后者对前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听课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同一内容的课用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比较中,有时就会发现执教者在某一点上比我处理得好,某一点上还值得商榷。教材中的易混点和教者的个人解读有时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争议点,这样引发的思考,不仅为评课作好了铺垫,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比照。

    评课的内容就更丰富了,同事间坦诚相见,有一说一,经验和教训甚至知识性的错误都是今后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借鉴。特别是专家的点评课例,它可以把一般的教研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又对教学成败一矢中的。如果在评课时有学生参与就更好了,许多时候我们的评课都只注重了教师“教”的一面,而忽视了学生“学”的一面,事实上“学”比“教”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象这样的评教内容写成文章无疑是能抓住读者之心的。

    4 、与人交流

    教学工作之余,与人谈心,不仅可以放松紧张的脑子,还可以相互增进了解,融洽人际关系,学到不少知识,获得写作教研文章的“灵感”。教师交流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随便哪个话题都离不开学校、班级、学生,有时谈着谈着就触动一个“兴奋点”,调动起人写作的欲望。

    与人交流,有一个互补的作用,他人的思想、做法和总结都可以给自己以借鉴。写作时既可以把别人的做法拿来作对比,也可以否定自己不成熟的想法,遇到特别相通的观点和经历,还可以采取二人合作的方式进行教研论文的写作,让交流不仅仅停留于口头。在合作社会里,有些论题需要多人参与,共同完成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相反,合作的效果更好,更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总之,一线教师教研论文的写作要克服畏难心理,留心教育生活,注意收集典型素材,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班情校情现状,提出问题,认真进行分析,让问题得以解决或者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思考,这样就会写出一篇篇好文章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4 22:12 , Processed in 0.11231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